点源污染VS非点源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灣水資源管理應行方向剖析
加強集水區保育 水資源彈性調配 發揮新興替代水源 推動調整水價

1.加強集水區保育

對集水區管理法規做合理的修正 土地利用分區管制策略建立
2.水資源彈性調配
蒸發損失量 224 億噸 降雨量 936 億噸 100% (94年 ) ( 86-90 年) 24% 71% 5% 712 億噸 歷年平均地下水入 滲量 51 億噸 地下水超抽 7 億噸 地下水抽用量 58 億噸 (33%)
二、台灣的水資源
台灣水資源現況



台灣地區的地形及降 雨時空不均,造成有 效水資源不易蓄存。 過去水利產業多以防 洪為主軸,供水問題 為其次。 桃園缺水問題浮上檯 面,突顯台灣地區水 資源管理的缺失。
年平均降雨量達2,510公厘
全球各地每人每年可獲得之天賦降水資源
地 區 年平均降水量 (公厘) 全 球 857 亞 洲 726 歐 洲 734 北美洲 670 南美洲 1,648 非 洲 686 臺 灣 2,510
入海 543 億噸
河道逕流量 661 億噸
地中海與歐洲
中國黃河
多瑙河
巴黎塞納河
倫敦泰晤士河
日本東京灣
台灣 大甲溪
高雄愛河
2.水文化的變遷—最初

生命之水

人類與水最初的遭遇是在母體胎內的羊水,且成為一 生中不可或缺的物質,人除了飲用水外,在生活環境 中與其他生態的關係都是靠水以結緣,水緣形成水文 化的基礎。 我們的袓先,早期居住於河口、河岸,利用河水為水 源,並利用河水沖來的倒木做建材及柴木,利用上游 沖刷下來的壤土以耕作,也利用河水作為舟運交通, 繼而漸向上游開拓,人類與水也結下不可分割深厚的 水緣。
地表逕流
深層地下水
t 流量歷線
影響逕流的因子

氣象因子

降水 截留 蒸發及蒸散
人類發展,加速 氣候變遷!!

地文因子


流域的幾何及物理特性 河川的攜運及儲蓄能力
土地開發利用, 改變自然地貌!!
水≠水資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何將「水」轉變成「水資源」,才是最 重要的!! 水資源:『藍金』

生活之水

水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後(1)

社會與經濟的水

但當人口愈來愈多,漸漸開始向陸地開發,都市漸漸 形成,而人類距水漸行漸遠,開始轉為治水與利水並 進,在築堰築堤之同時設置水閘門與水渠從河川引水, 以水閘門控制水量,以水渠引水至目的地,圳渠所引 的水不止是供灌溉之用,同時也供應村落之生活用水、 生產及消防用水,甚至較大圳渠兼供交通之用。在沒 有自來水的年代,這些圳渠所形成的系統周邊,即為 人口聚居之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台灣水資源現況問題分析

集水區保育成果不彰
水土保持成效未能發揮 土地利用開發規範不夠健全


水資源調配不當
各種水源的調配機制尚未建立 跨區水資源支援的思維


水價偏低,無法反應成本
各國水價比較表
國家或地區 德國 丹麥 比利時 荷蘭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芬蘭 愛爾蘭 瑞典 西班牙 美國 加拿大 新台幣元/噸 63.7* 56.7* 42.7* 41.7* 41.3* 40.3* 25.6* 22.4* 21.7* 19.6* 18.9* 17.5* 14.4* 國家或地區 香港 東京 札幌 橫濱 名古屋 大阪 漢城 新加坡 台拉維夫 威靈頓 雅加達 加爾各達 加德滿都 新台幣元/噸 17~44** 65** 33.8** 22.1** 130.3** 20.4** 5.4** 24~38** 29.5** 19** 13** 8.5** 29**
21世紀,水的世紀
演講者:張嘉玲 博士 逢甲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2008.10.23
議題分享


生活中的水 台灣的水資源 水質水量控制
一、生活中的水
1.水與文明

河流孕育著世界最早的文明

尼羅河谷文明 印度河谷文明 地中海文明 黃河流域文明
世界的文化區分
埃及尼羅河
印度恆河文化
水資源何其珍貴


地表有70%的面積為水所覆蓋 97%為海水,3%為淡水 淡水的部份

75%以冰山或冰河方式存在 22%為地下水 3%為湖泊、河流、土壤、大氣層及生物組織中的水
真正可以供人類使用的水不到1%
水文循環
蒸發 蒸發散 截留
蒸發散
蒸百度文库散
窪蓄
中間流
i 入滲
降水
地下水流
河道流量
工業用 水
合計 人口 (千人) 平均每 人每年 用水量 (M3)
1,684.49
17,106.07
9.85
100
2,156
20,635
10.45
100
2,490
21,732
11.46
100
2,564
22,367
11.46
100
20,944
22,057
23,934
24,862
816.75
936
908
900
水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後(2)

對立性的水

當陸上的交通發達後,河川的機能漸單純化,人類不 再花時間去浚渫河床,而改築加高堤防以防水災,河 堤分隔出河內河外,水變得不容易接近。市鎮愈大, 生命財產保護要求愈高,都市侵佔河川範圍也愈大, 技術愈進步、堤防愈築愈高,都市人口距水雖在咫尺, 但似愈離愈遠,人與河川關係愈淡,水緣也愈消失。
年平均天賦 降水資源 (立方公尺) 19,680 11,170 15,300 35,650 103,300 35,650 4,290
相當臺灣倍數
4.6 2.6 3.6 8.3 24.1 8.3 1.0
臺灣地區各種目的年用水量估計
82年 項目 農業用 水 生活用 水 用水量 12,650.58 2,771.00 % 73.95 16.20 90年 用水量 15,000 3,479 % 72.69 16.86 100年 用水量 15,000 4,242 % 69.02 19.52 110年 用水量 15,000 4,803 % 67.06 21.47
水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後(3)

功能取向的水

近年都市由於人口密集,車輛太多交通繁雜,原來河 川文化時期留下來的圳路,除被拾棄做為排除污水外, 進而嫌棄其存在,而漸被加蓋成為道路、商店街、停 車場,對於道路下排水溝的污水則不見為淨,都市市 民與水絕了緣,只知道用水卻不知道水,這就是自來 水文化。
3.全球的水環境系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