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2章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适形调强放疗
MLC的分类
1. 手动 电动 2. 外挂式 内置式 1) 外挂式的优点:不影响原加速器,可附加于多种不 同加速器上.手动MLC均为外挂式. 缺点:受体积与重量的限制(射野大小受限);此外, 外挂电动MLC的控制电路必须与加速器连结,要代来 一些对加速器的改动,虽有产品,应用不广. 2) 内置式均为电动MLC.只有厂家对加速器改动才 能做成内置式.国外一些大公司均有代内置电动MLC 的加速器,并配置软件(计划系统)作适形调强.
适形与调强的实现
1.单纯适形 a. 电子线: 低镕点(约70度)铅模块易成型不规则形状 射野,可作静态适形. 成份: 50%铋 26.7%铅 10.0%镉 13.3%锡 透射5%所需厚度: 6MeV—2.3mm 9MeV—4.4mm 12MeV—8.5mm 16MeV—18.0mm 20MeV--25.0mm b. 铅或钨钢挡块对X射线仅作简单近似适形. c. X射线静态适形的方法—手动多叶准直器(MLC)(多 叶光阑).方便用于多野静态适形,也可用于立体定向 (体部)多野照射. 图3示一种附加于加速器上的手动 MLC.胶片3. d. 电动多叶准直器(包括气动)—可作多野静态适形,也 可作多野动态适形(即边出束边适形).也是实现调强的 主要方法,已成为加速器新技术主要附件.
4.弧形调强治疗
1. 将MLC与弧形治疗相结合.
2. 加速器做弧形照射过程中,MLC叶片位置每隔100变一次射野 形状进行靶区适形,机架在旋转,出束不停止. 应当说是一种 半动态调强.叶片隔100才变动,不是一直在动. 3. 这种方法中,人为地选取弧形野的数目和入射角度,再由计算机 对射束的权重进行优化,计算出合乎临床要求的剂量强度分 布,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
多叶准直器
• 见讲义(参考书)第8章 p.290. 1. 工作原理及加速器射野准直器的跟随. 图4—MLC叶片设置与加速器射野准直器外接矩形野的关系. 必须配合。胶片4. 2. 为提高适形度,减小透射半影,降低漏射,适应动态调强功能. 多叶准直器的结构需考虑以下因数: 1) 叶片的数量: 取决于要求的适形野的大小及叶片的宽度. 2) 叶片的宽度决定所形成的不规则野(锯齿形)与靶区形状的 符合程度—适形度. 叶片越薄,适形度越好,但叶片的加工更 难,需用的叶片数越多,驱动电机越多,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 越复杂,技术难度和造价提高.叶片由钨粉末冶金成形,再机 加工. 3) 叶片的高度: 需将射线减低到3~5%以下,一般不少于5cm 厚的钨合金.如降至2%以下,需用7.5cm厚.高度受体积和重 量的限制.
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李宝生;于金明;王立英;徐本华;王仁本;孔丽;赵献光;周涛;李万龙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
【年(卷),期】2001(10)8
【摘要】调强放射治疗(IMRT)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先进放射治疗技术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于临床。
其优势在于肿瘤靶区三维剂量分布的适形程度及其均匀性较标准的适形放疗更好 ,从而在减少或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高剂量照射的前提下增加肿瘤组织的受照剂量 ,这样就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对调强放疗的计划过程、剂量计算及优化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3页(P461-463)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计划;放射治疗剂量;肿瘤
【作者】李宝生;于金明;王立英;徐本华;王仁本;孔丽;赵献光;周涛;李万龙
【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单纯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比较与分析 [J], 刘旭红;陈晓;艾毅钦;李文辉;杨毅;侯宇
2.自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手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J], 曾广平; 康盛伟; 唐斌; 黎杰; 王培
3.自制TOMO模体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验证研究 [J], 郭兴照; 刘静; 程金生; 徐伟; 戴相昆; 王刚
4.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计划作剂量学比较 [J], 李辉成;张晓敏;张永峰;张哲;刘丽波
5.乳腺癌保乳术后混合调强与全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对比 [J], 余育贤;吴继平;张龙泉;张龙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学-调强放射治疗-文档资料
IMRT,RapidArc,HT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Medical Physics, Vol 10, No 4 (2009)
四种模体
绿色:PTV
红色、蓝色、紫色:危险器官
IMRT
RA
HT
IMRT,RapidArc,HT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Medical Physics, Vol 10, No 4 (2009)
调强放疗技术的新进展(二)
螺旋断层调强治疗(HT)
治疗头结构
调强放疗技术的新进展(二)
螺旋断层调强治疗(HT)
调强放疗技术的新进展(二)
螺旋断层调强治疗(HT)
剂量学优势 机架旋转每周对应有 51个投影角度,射野方向多 靶区的适形度好, 靶区内的剂量分布均匀 给予靶区足够剂量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
静态MLC调强
Beam 5,6,7,8
Beam 9,10,11 Beams 12,13,14,15
Beam 1,2,3,4
Beam 16,17,18
调强放疗的类型(一)
静态MLC调强
1/3剂量
1.MLC设置
1/3剂量
2.MLC设置
1/3剂量
3.MLC设置
2/3剂量
相加后的总剂量
调强放疗的类型(一)
和正常组织 临床应用 解剖结构复杂的头颈部肿瘤 毗邻重要器官的体部肿瘤 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 全身多部位肿瘤同时放疗
容积调强 PK 螺旋断层调强
1)容积调强采用锥形束进行整体照射,解决了断层治疗相邻 窄野间的衔接问题,在照射过程中,不需要移动治疗床,减少 了分次治疗中的误差; 2)容积调强的实现只需要能够实施动态旋转治疗的新型加 速器,而且可以进行MLC动和静态调强、非共面野照射及电 子线治疗等常规照射,而HT的实现需要使用专用断层治疗机 和二进制开关准直器,只能进行X线共面断层照射; 3)容积调强在机架旋转的过程中, 邻近机架角间MLC叶片位 置不能变化太大,受到MLC运动的限制, 而HT采用二元开关 准直器,不受MLC运动的限制;
《调强放射治疗》课件
通过精确的剂量分布,提高肿瘤 的照射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 的损伤,从而提高肿瘤控制率。
减少并发症
由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 ,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降低。
调强放射治疗的优势与局限
• 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正常组织,减轻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 应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质量保证
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维 护,确保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
04
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 与安全性
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估
01
02
03
肿瘤控制率
调强放射治疗能够提高肿 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肿 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生存率
调强放射治疗能够延长患 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 率。
症状缓解率
调强放射治疗能够缓解患 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特点
高度适形、剂量梯度合理、剂量分布均匀。
调强放射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放 射治疗的主流技术之一。
发展
随着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放疗设备的不断进步,IMRT在精确度和安全性方 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还将继续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精确计算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 分布,优化放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并降低副作用。
剂量分布的特点
调强放疗能够实现剂量在三维空间上 的高度适形,使肿瘤得到均匀照射, 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调强放射治疗的技术实现
放疗设备与技术要求
调强放疗需要使用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技术,如直线加速器和影像 引导技术等。
放射性肺炎
患者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可能 出现放射性肺炎,表现为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
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
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范嘉伟【摘要】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IMRT治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与优化才能在提高靶区覆盖率与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这种常规的计划设计过程十分繁杂,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自身的经验,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评判标准.因此,如果可以在复杂的优化过程之前就利用某些方法(例如自动计划算法)预测出最终的计划结果,将会提高计划的设计效率和质量.该研究将对放射治疗中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4页(P435-438)【关键词】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预测;自动计划【作者】范嘉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加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作为新兴技术,自动计划技术能够提高IMRT计划的质量和效率,已获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自动计划技术是指通过某种自动化的算法或手段生成临床可接受的IMRT计划的技术。
本研究将通过回顾近年来的文献,就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放射治疗自动计划研究的临床意义优质的IMRT计划需要专用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也需要熟悉该系统的计划设计者不断尝试和反复修改(trial and error)。
不同的计划设计者由于自身的经验、目标函数的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患者可能设计出完全不同的IMRT计划。
调强放射治疗的靶区定义和剂量报告课件
计划靶区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CTV + 由 摆位误差和 GTV/CTV 生理运动所增加的外放边界
内靶区 Internal Target Volume (ITV): CTV + 考虑 器官运动引起的CTV内边界位置变化
治疗区 Treated Volume:获得最小处方剂量靶体积 照射区 Irradiated Volume:相对正常组织剂量限值,
获得有临床意义剂量的组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ICRU 83 定义
治疗区 计划靶区 (PTV)
肿瘤区(GTV) 临床靶区(CTV) 内靶区(ITV)
ICRU有关放射治疗的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
R POTTER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放射治疗计划和治疗实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同一分次内的运动:肺肿瘤
透视观察20例 AP 2.4 +1.3 La 2.4 +1.4 SI 3.9 +2.6
max 5 max 5 max 12
Ekberg Radio& Oncol 48:71-77,199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肿瘤放射物理学-物理师资料-10.2-调强的方式与实现
Multiple static segment
Beam-on-Time
T
d
T
d
Left-leaf
c
Left-leaf Right-leaf
c
Right-leaf
b
b
delivered intensity
delivered intensityaXa源自Xstep shoot
P
P
调强实现方法
调强治疗实现方法分类
相对的两个叶片中,有一片称为引导片,先运动到一个位置;然 后另一片称为跟随片,按选定的速度运动,给出各点所需的强度。 此技术在文献中有不同的称呼,如相机快门技术、叶片跟随技术 和滑窗技术等。
动态MLC调强: 复杂的滑窗技 术,验证困难 ,治疗时间短
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ion
MLC螺旋调强技术综合了MLC动态调强技术、MLC断层治疗技术 和MLC静态调强技术的特点。在整个照射过程中,治疗机机架 绕患者作N次等中心旋转;每一次旋转过程中,MLC不断(一般 每间隔5º)改变射野的大小和形状,完成一组“子野”的照射。 因为MLC旋转调强时MLC运动的范围和次数都低于MLC动态调强 和MLC静态调强,效率较高。
Serial Tomotherapy 步进式是在每次旋转照射完毕后, 床步进一段距离。
Helical Tomotherapy
螺旋方式是采取螺旋CT扫描方式,机 架边旋转,治疗床边缓缓前进,实现 扇形束的调强切片治疗。
调强实现方法
调强治疗实现方法分类
电磁偏转扫描调强X光子的利用率很 高,治疗时间短的突出优点,而且可 实现电子束、质子束的调强治疗。因 MM50型电子回旋加速器能够提供品质 好的能量束流,能谱窄、能量单一的 高能X射线和高能电子束,利用电子 束的电磁偏转,实现方向可变、强度 各异的X射线和电子束的调强笔型束 的扫描式照射。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程序对放射源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放射治疗技术,也被称为放射剂量调强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一些需要较高剂量的肿瘤,如放射性照射剂量过高的肿瘤、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等情况。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放射源进行精确的控制,使得治疗计划中的剂量达到预设的目标值。
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中,放射源的剂量是通过一个数字信号控制的,这个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调节。
计算机程序会根据治疗计划、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身体情况等因素,计算需要最合适的剂量,然后通过放射源发出正确的信号,使得剂量达到预设的目标值。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优点包括:精确、高效、安全。
该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剂量,使得肿瘤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由于放射源的剂量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因此治疗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放射源的剂量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因此治疗计划可能需要多次调整,以确保剂量达到最合适的目标值。
此外,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还需要精确的放射源定位和控制系统,以确保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肿瘤治疗计划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进程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进程摘要】调强放射治疗是指能对射线强度进行调整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
调强技术从利用金属补偿器开始对X射线能量调节发展到利用独立准直器和MLC的调强技术,到现在广泛应用的旋转调强和断层调强以及IGRT技术。
调强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旨在更加精准的确定治疗靶区,形成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调强;IMRT;放射治疗;MLC【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091-0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发展,放射治疗步入“三精”时代,精确定位,精确设计治疗计划到病人精确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以其独特的优势,精确的靶区定位跟踪、剂量适形、自适应照射等特点,正逐步引领着新放疗时代。
本文旨在简要概述调强放射治疗的发展进程,以及新的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的发展。
调强放射治疗(IMRT)定义为:它可以对不同方向入射的照射野强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以非均匀射野对靶区进行照射,所有照射野的合成效果即可得到最终靶区剂量分布。
通过改变剂量率的调强方式有组织补偿器、一维楔形板等,通过改变照射时间的调强方式有独立准直器,多叶准直器静态和动态调强。
1.金属补偿器金属补偿器通过在均匀的照射野方向上放置厚度不等的金属补偿块,实现补偿器的调强功效。
金属补偿形成调强照射野,射线强度分布明显,易于计算。
缺点是设计工作繁琐耗时,每次使用需要搬动沉重的补偿块,制作和存储上的不便,需要更先进的电子操作而非人工操作来弥补[1][2]。
2.独立准直器调强通过直线加速器的铅门准直器的运动实现的调强技术可以分为[3]:静态模式调强和动态模式调强。
独立准直器调强的原理是基于两个铅门的相对运动来进行注量调制。
准直器动态调强是,在加速器出束过程中,一对铅门处于静止状态,另一对铅门来回运动,即完成对射束的调强。
只有当铅门的运动速率够快的情况下,能实现有梯度的强度,但是在20世纪的中期,加速器的准直器还未能达到用计算机来直接控制,再加上通过准直器的运动,需要对漏射线和散射线的影响进行循环的修正,以保证出束与计划设计要求一致,这也大大的增加了临床应用的难度[4,5]。
调强放疗
什么是调强放疗?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即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它是在各处辐射野与靶区外形一致的条件下,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进行调节,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治疗更均匀。
严格地说,使用楔形板和常规的表面弯曲补偿器也是调强。
但这里我们所说的调强放射治疗是指一种形式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它使用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不获取单个放射野内非均匀的强度分布以达到某种确定的临床目的。
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调强放射治疗。
编辑本段调强分布的设计1、正向计划设计调强放疗在CT影像上勾画好解剖轮廓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由计划者根据靶区部位和大小在计划系统上安排照射野的入射方向、大小、形数目并对各个辐射野分配权重然后由计算机系统进行剂量计算,算完后显示射野分布,计划者依据靶区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来评估计划的好坏。
如果剂量分布不符合治疗要求,再由计划者改变射野的入射方向和权重,重新计算,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满意为止。
这种制定计划的方式叫做正向计划设计。
2、调强放疗多采用逆向计划设计方案调强概念是受了CT成像的逆原理启发:当CT的X射线管发出强度均匀的X射线穿过人体后,其强度分布与组织厚度和组织密度的乘积成反比;那么我们不是可以先确定射线照到靶区及正常组织上产生的剂量分布,然后再由此推算出各个射野应该贡献的束流强度吗?根据调强的概念,首先要依据病变(靶区)与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特点,以及期望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耐受极限,由计划者输入优化参数,通过计划系统计算出各个射野方向上需要的强度分布。
即在完成勾画轮廓和确定辐射野数目及入射方向后,先确定对CT影像中各个兴趣区的剂量要求。
由计划者以数学形式输入这些临床参数(即目标函数),如对靶区剂量范围的要求,对相关危及器官剂量的限制等,然后由计算机通过数学的方法(如迭代法、模拟[font color=#000000]退火[/font]法、蒙特卡洛法等)自动进行优化,在经过几百乃至上千次计算与比较后得出最接近目标函数并能够实现的计划方案。
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IMRT)有了迅速发展。
IMRT具有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从而可适当提高肿瘤的照射量,被确认为2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
1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概述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以各种物理手段的放射治疗技术,根据肿瘤靶区的形状,通过调节和控制射线在照射野内的强度分布产生不同剂量梯度来达到对肿瘤靶区给予致死性的高剂量照射,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控制在正常耐受剂量以下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是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用某种调强方式而实施的治疗。
调强放疗技术的原理来自CT的逆向思维:均匀射线束经过人体后变成强度不均匀的射束,如果给予一个不均匀的射束照射,则出射线就有可能是均匀的IMRT的关键是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不均匀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多野照射,就可以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同时也可以使“剂量适形”。
这种根据预定靶区和危险器官结构计算出射束剖面的强度分布并使靶区获得最佳剂量分布的方法称之为大放射治疗计划的“逆向计划方法”,它的剂量计算方法与CT重建图像的计算方法类似,却从相反方向进行,把患者的照射部位分成如CT 扫描时的一个个体层,CT在扫描时给出空间上均匀的射束而接受到的是空间不均匀的出射线束,IMRT则给出空间上不均匀的调强入射线束,以期在靶区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
2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意义IMRT最大的优点是其剂量分布可以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适形。
常规三维适形放疗是采用照射形状与靶区投影相一致的方法来实现适形的,对于凸形靶区,可以使高剂量区的形状与靶区一致,对于凹形的靶区就无法满足要求。
IMRT 通过逆向计算所得的对线束元权重的优化调节,无论凸形或凹形都能实现适形。
10第12章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限定射野边界大小的问题
为了避免靶区在X轴方向的宽度超出多叶光栏在动态照 射时的最大叶片移动范围14cm,必须限定射野边界, 再增加一个角度相同而部位不同的野. 而纵轴Y方向上的Y1和Y2各不能超出20cm,否则MLC叶 片运动受限,治疗无法进行。这些系统原因引起的问 题,只有在应用中才会发现并解决。 床的长度系统默认147cm,照下腹时要注意如前列腺 和直肠治疗时,中心尽可能往头端,且长度也会超出 系统限定的长度147cm,治疗无法进行。还要注意后 野的投影是否会落在横杆上,。
头颈部肿瘤IMRT需要做的工作
诊断——确诊(病理类型,分期,肿瘤侵犯范围) 治疗前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医生的准备;评价患者 综合情况 确定靶区范围(GTV1,GTV2,CTV1,CTV2) 了解本科的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的范围和平均值 定义危及器官及限定剂量体积 PTV的设计 计划的评估(定量DVH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品质 评估)
IMRT时间剂量分割策略
单次照射剂量与时间剂量分割为: GTV70(2.18Gy/28f+2.24GY/4f=44d) CTV60(2.15Gy/28f/38d) CTV50.4(1.80Gy/28f/38d)。这样所有的靶区均 在32次44天内完成治疗。 如果按Alpha/Beta比值来计算BED(生物效应 剂量),则PTV70的BED值相当于常规放疗2Gy 照射时的75Gy(2.0Gy/37.5f/50d), IMRT治疗 的放射生物学优势显而易见。
动态调强:应注意叶片间和叶片弧形端面的
穿透射线,叶片间的漏射,辐射头的散射,每 对叶片间的正常最小缝隙的效应,采用预定的 剂量率。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
放疗是治疗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它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
放射线破坏照射区(靶区)的细胞,使这些细胞停止分裂直至死亡。
放疗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目前的统计表明,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疗控制,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病人来讲,是否采用放疗则应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肿瘤的发展期别及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
临床上适合放疗的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脑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骨肿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它是在各处辐射野与靶区外形一致的条件下,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进行调节,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治疗更均匀。
严格地说,使用楔形板和常规的表面弯曲补偿器也是调强。
但这里我们所说的调强放射治疗是指一种形式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它使用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不获取单个放射野内非均匀的强度分布以达到某种确定的临床目的。
下面要讲的就是这个意义上的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的优点显而易见:它使得放疗剂量的分布与靶区的形状相一致,靶区内接受分布均匀的高的剂量,保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
同时使得正常组织接受较低的剂量照射,达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治疗头颈部、颅脑、胸部、腹部、盆腔和乳腺等部位的肿瘤优于普通适形放射治疗的研究均已得到肯定的结论。
对头颈部肿瘤及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提高了疗效,同时降低了腮腺的损伤,减轻了口感的痛苦,而且降低了脑和脊髓的损伤;另外对复发的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能很方便地进行第二次放疗而不增加放疗的并发症;对于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获得了与手术相同的疗效,同时病人免除了手术的痛苦和损伤;对脑肿瘤,调强适形放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放疗对正常脑组织的损害;对乳腺癌,调强适形放疗可以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对肺及心脏的保护更好;对肺癌,调强适形放疗能降低对正常肺组织、心脏、食道等脏器的损伤,可以使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因为副作用减少而变得容易实施,明显提高疗效;对胃肠肿瘤、肝肾等腹腔肿瘤,过去由于正常的胃肠肝肾组织对放射线比较敏感,但放疗时易导致明显的副反应,一般不适合放疗或者三维适形放疗不能完成计划的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出现,使此类病人放疗成为可能。
调强放射治疗
自适应放疗:根据肿瘤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提高治疗效果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
优势: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减少并发症和副作用
适应症:鼻咽癌、口腔癌、 喉癌等
剂量调整:根据肿瘤形状和 大小,精确调整放疗剂量
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胸部肿瘤
适应症:肺癌、食 管癌等胸部肿瘤
优势:提高肿瘤控 制率,减少正常组 织损目录标题 调强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 调强放射治疗的技术特点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调强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调强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
定义和原理
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和方向,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 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发症:心脏疾病 、肺部感染等
预防与处理:个体 化治疗计划、定期 监测与评估
调强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
放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将更加普及,提 高精准度
新型放射治疗设备如质子治疗和重 离子治疗等将逐渐应用于临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放疗计划制 定和实施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发展
剂量计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需求,精确计算放射剂量,确保 肿瘤得到有效治疗且副作用最小化。
动态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反应和肿瘤缩小情况,动态调整照 射野和剂量,提高治疗精准度。
高级算法:采用先进的物理算法,确保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治疗计划的优 化。
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
图像引导放疗:实时监测肿瘤位置,确保精 确照射
放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将为肿瘤治 疗带来新的突破
调强放疗治疗的一般流程
• 1936年Moottramd等提出了氧在放射敏感性中的重要性,开启了放疗 作用机制研究的时代和放射生物学的研究。与此同时,物理学界建立 了放射物理剂量单位--伦琴,使得人类对放射线的测量有据可循,并 有了“量”的概念。
• 21世纪又出现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逆向调强适形放疗 (IMRT)和图像引导放疗(IGRT)等新技术。与20世纪相比,放射 治疗在21世纪正在飞速发展。
•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外先进放疗设备开始引进中国并学习先进的国外 的放疗技术和加速器技术,放射治疗的发展取得巨大进步。1986年中 华放射肿瘤学会成立,开创了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 志»。之后的近30年来,我国放疗事业迅速发展壮大。
数字重建X线片(DRRs)是3D-CRT中观测射束和患者治疗部位空 间位置关系的有用工具。
三维适形放疗
• (三)多叶准直器(MLC)及射野挡块: 射野挡块一般由低熔点铅制成。射野挡块的主要作用:1.将规则射
野变成不规则射野,使射野形状与靶区形状的投影一致。2.保护某一重 要组织或器官。
多叶准直器(MLC)的作用和优点:1.代替常规射野挡块。2.采用 计算机后,旋转照射过程中,可用MLC调节射野形状跟随靶区(PTV) 的投影旋转适形。3.在照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叶片运动,实现 静态和动态的MLC的调强。
体位固定及三维影像获取
体膜制作
体膜及面膜
体位固定及三维影像获取
CT模拟机定位
三维影像获取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
肿瘤科医生结合MRI靶区勾画 并给出靶区处方剂量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数:6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前言【课程性质】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学时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自1899年开始使用射线治疗癌症以来,放射治疗学一直在飞速发展,并且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由原来的外照射为主改进成更精确的近距离治疗为主,形成了完整的治疗系统。
不但治疗定位、计划、摆位、照射更加精确,医护人员的防护也更加完善。
这种精确地放射治疗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放射治疗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了解常见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能力培养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2、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考核办法】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6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
【教材】韩俊庆王力军《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⑴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⑵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⑶胡逸民《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⑷王瑞芝《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性,不同模式及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要求2、熟悉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趋势3、了解放射治疗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一、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1、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于发展;2、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于发展;3、高能线密度计重粒子的应用二、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1、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2、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效果;3、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三、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1、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2、非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3、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探讨;4、对个体化放射治疗的认识;5、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四、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1、放射物理学知识;2、放射生物学知识;3、放射治疗学知识;4、临床肿瘤学知识;5、医学影像学知识;6、医学心理学知识;7、医学伦理学知识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2、掌握常用放射线和电子线的剂量学原则、影响高能放射线百分深度剂量及等剂量曲线、【教学内容】一、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2、60钴γ射线的物理特性;3、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4、质子射线的物理特性;5、种子射线的物理特性;6、其他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二、放射线射野计量学1、放射线的临床剂量学原则;2、高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及影响因素;3、60钴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计影响因素;4、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5、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6、人体曲面和不均匀组织的修正;7、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线作用机体后产生的电离和激发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传能线密度、自由基与活性氧、氧效应、靶学说等概念3、了解放射损伤的机制等【教学内容】一、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电离和激发;2、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能;3、自由基与活性氧;4、氧效应与氧增强剂;5、靶学说和靶分子;6、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二、临床放射生物学效应1、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2、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三、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1、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2、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3、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4、不同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是应注意的事项四、提高放射生物学效应的方法1、增加氧在肿瘤细胞内的饱和度;2、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3、放射防护剂的临床应用五、加温治疗的原理及应用1、加温治疗的方法;2、加温治疗的作用机制第四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熟悉放射治疗设备的功能3、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原理【教学内容】一、远距离60钴治疗机1、60钴γ射线的特点;2、60钴治疗机的一般结构;3、60钴治疗机的半影4、60钴源的更换;5、60钴治疗机的种类二、医用直线加速器1、加速器的基本结构;2、电子的加速过程;3、加速管的结构;4、高频功率源;5、线束偏转系统;6、多叶准直器;7、加速器治疗机头三、近距离放射治疗机1、后装治疗机;2、近距离治疗常用核素;3、近距离治疗粒子源的特征;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立体定向装置;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放射治疗机五、模拟定位机1、普通模拟定位机;2、模拟CT机;3、CT模拟机第五章常用放射治疗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中常用放射源的种类及区别、放射治疗方法及技术。
调强放射治疗ppt课件
多叶准直器 M LC
断层治疗 Tom otherapy
电磁扫描 M agnetic S c a n n in g
棋盘准直器 NOMOS
Volum e B ox
其它方式 O ther M odes
静态
动态
பைடு நூலகம்旋转
步进
螺旋
S ta tic
D ynam ic IM A RT Index Spiral
独立准直器 Indepedent C ollim ator
2. 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必须按要求的方式 进行调整。
精选课件
3
经典适形和调强的比较
精选课件
4
凸形靶区(70%)
精选课件
5
凹形靶区(30%)
精选课件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调强治疗实现方式
适形放疗 3D CRT
调强适形放疗 IM RT
2D 物 理 补 偿 P h ysical
C om pensator
调强方式:动态MLC调强(Dynamic MLC)
静态MLC调强
动态MLC调强
精选课件
13
调强方式: 动态旋转(IMAT)
精选课件
14
调强方式: MLC(断层)调强
步进式
螺旋式
强度分布
精选课件
15
计算机控制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Eclipse
CT模拟(Plus 4) CT/MRI/PET/DSA 治疗模拟机 3D激光灯
移动条 M oving B ar
精选课件
9
调强方式: 物理补偿器
强度分布
精选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RT基本概念
1.最小射线束单元,用于强度分布优化或计算 剂量时分解调强射线束,是分割出的最小单位 2.剂量限制的确定:将临床要求用各个体积的 剂量要求表达出来;设定各剂量限制条件的权 重或优先度即优化时各个条件的重要程度 3.目标函数:从大量解中搜寻最优解的过程 4.最小化的求解 5.照射野角度的确定
靶区的确定
①GTV70是总的肉眼或其它影象检查可见的原发肿瘤 和转移的淋巴结区,外放3-5mm作为PTV70; CTV60是高危淋巴结区,它的体积应在三维方向上 完全包绕GTV及亚临床病灶,并至少外放5mm的 边界作为PTV60,即使紧靠脑干也不应小于1mm。 CTV50.4是低危淋巴结区或淋巴引流区,基本上就是 颈部淋巴结预防性照射的区域。PTV一是作为摆位 及呼吸运动可变性的补偿,二是用所外放的5mm 来考虑半影计算时的影响。二是避免靶区漏照要严 格控制靶区边缘。
4.多剂量水平同步照射:可在一个计划里同时实现大 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剂量照射,在每次照射中不同靶 区可以获得相应所需要的剂量而正常组织受照的剂量 较低,有重要的放射生物学意义。
优点: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高精度、高 剂量、高疗效、低损伤。 结果有四最特点:靶区的剂量最大,周围正常组织受 量最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靶区内剂量分布最 均匀。
头颈部肿瘤IMRT需要做的工作
诊断——确诊(病理类型,分期,肿瘤侵犯范围) 治疗前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医生的准备;评价患者 综合情况 确定靶区范围(GTV1,GTV2,CTV1,CTV2) 了解本科的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的范围和平均值 定义危及器官及限定剂量体积 PTV的设计 计划的评估(定量DVH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品质 评估)
IMRT中Step and shot技术
Step and shot是静态子野技术,每个 子野间是不出光的,它的剂量是一格一 格的,它要求叶片位置的精度和加速器 的小跳数性能。它需要加速管的栅控技 术,否则快速开关将使射线束剂量不稳 定。静态子野技术以西门子为代表。治 疗质量易保证,但效率较低。
两种技术对机器的要求都很高, 需要做大量的QA和QC
头颈部肿瘤的特点
由于美容及器官功能的原因,约75%~80%头颈部肿 瘤需要放疗 头颈部承担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说,听,视觉, 味觉,嗅觉,进食,呼吸,美容等 鳞Ca居多,对放疗中度敏感或较敏感 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局部肿瘤控制即有获得长期生 存的可能 由于其解剖特点,靶区极度不规则,常规照射技术的 高剂量区很难与靶区适形且正常组织受量高
位置验证问题
通过日常的重复验证,头颈部肿瘤的位置验证 的符合率最好,胸腹部肿瘤由于CT和模拟机采 集的是呼吸瞬间的定位情况,误差大一些,在 5mm-1.5cm左右。 在用模拟机和电子射野影象系统(EPID)射野验 证时,通过调整窗宽窗位看结构,头颈部看得 较清楚,胸腹部基本能看清轮廓和骨影。通过 图象叠加(Blend和Split)即拍摄的图象和DRR 重建的图象进行同中心调整,比对就可看出误 差,如有误差,可实时纠正,也可在下次治疗前 纠正。
对于靶体积用两种剂量体积标准限制靶区冷热 点的出现。优先度的设定应根据GTV和CTV的 不同体积要求以及为达到目标剂量的重要程度 确定。 对于串型器官脊髓的设计用1%的体积小于40 Gy,优先度高于其他组织,其余优先度按脑干, 晶体,腮腺等依次递减,但不能过度降低脊髓 脑干的目标剂量,否则腮腺难以达到目标。
SMART-IMRT技术:(Simultaneous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 Boost, 同步分段加速照射技术):前程IMRT鼻咽和 下颈分开照射;或常规技术大野照射后,后 程IMRT小野补量。 缺点:全程采用两个放射治疗计划,无法避 免放射野的衔接问题。无法体现出IMRT保护 正常器官的优势。
限定射野边界大小的问题
为了避免靶区在X轴方向的宽度超出多叶光栏在动态照 射时的最大叶片移动范围14cm,必须限定射野边界, 再增加一个角度相同而部位不同的野. 而纵轴Y方向上的Y1和Y2各不能超出20cm,否则MLC叶 片运动受限,治疗无法进行。这些系统原因引起的问 题,只有在应用中才会发现并解决。 床的长度系统默认147cm,照下腹时要注意如前列腺 和直肠治疗时,中心尽可能往头端,且长度也会超出 系统限定的长度147cm,治疗无法进行。还要注意后 野的投影是否会落在横杆上,。
CT模拟定位技术
①体模选择:头颈、上胸段用热塑体模固定。激光标志线 尽量用纸胶布贴牢,防止滑脱。胸、腹盆腔用真空体模或 热塑体模。 ②体位:所有病人均为仰卧位。如头颈及胸上段肿瘤则将 手平放两侧,而胸下段、腹盆腔肿瘤则手抱头。 ③扫描层厚及范围:在含有靶区的区域最好3mm,靶区 上下层可以为5-6mm。建议用螺旋扫描,速度快。基本 要求:轮廓必须完整。射野范围上下外放10cm以上,这 样可以方便设计非共面野。 ④增强与否:病人如有最新诊断片,包括CT、MRI可参 照,就可不增强。胸腹部增强注射时会改变体位,要注意。 ⑤激光线中心尽可能定在靶区中心。如有条件可先进行模 拟机定位,选择同中心点,避免多次移动中心而出现误差。
第十二章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
3DCRT简介
普放
调强
IMRT概念
1.适型放射治疗 (CRT,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使肿瘤靶区的高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 一致,满足此条件称为经典适形治疗。
2.调强放射治疗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
IMRT的实施步骤
患者的选择:
1.发生在敏感组织的肿瘤如脑瘤,脑膜 瘤,听神经瘤等; 2.解剖位置复杂且治疗计划复杂的病 变。如头颈肿瘤,鼻咽 Ca等 3.发生在敏感组织周围的肿瘤如中心型 肺Ca,食管上段Ca,前列腺Ca等 ;
头颈肿瘤最适合做IMRT
具备精确放疗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头颈部肿瘤对放疗 较敏感 具备精确放疗的可行性:头颈部器官移动小,易固定 具备精确放疗的必要性: 要害器官多切密集 靶区极度不规则,GTV与CTV的形状不一致性较明显, 且变化大 常规照射技术的高剂量区很难与靶区适形 局部控制率与剂量成明显的相关性 正常组织的剂量限制成为提高肿瘤剂量的主要因素 患者生存期长,对生存质量要求高
X线或CT成像原理
IMRT原理
⑴调强原理: 利用X射线横向CT成像的逆原理,得到类似CT横断层 影像的适形分布,是常规计划的逆过程,称逆向计 划设计。主要根据预期的治疗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按设计好的强度分布在治疗机上采用调强 ⑵实现方式: 1.逐层旋转治疗:步进式逐层治疗和螺旋断层治疗 2.固定机架角度多野治疗: 分步治疗多叶光栅(静态调强)、 移动滑窗式多叶光栅(动态调强)等
IMRT时间剂量分割策略
单次照射剂量与时间剂量分割为: GTV70(2.18Gy/28f+2.24GY/4f=44d) CTV60(2.15Gy/28f/38d) CTV50.4(1.80Gy/28f/38d)。这样所有的靶区均 在32次44天内完成治疗。 如果按Alpha/Beta比值来计算BED(生物效应 剂量),则PTV70的BED值相当于常规放疗2Gy 照射时的75Gy(2.0Gy/37.5f/50d), IMRT治疗 的放射生物学优势显而易见。
IMRT的优势
1.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 的权重,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 区的实际形状一致。剂量分布更均匀。 2.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高剂量辐射的体积显著减 少,从而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加肿瘤剂量和减少正常 组织的受量。提高肿瘤控制率(TCP)和降低正常 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NTCP)。 3.潜在的治疗效率高,除计算机控制的多叶光栅 (MLC)外,无需其他的射野形状修饰装置。
敏感组织的确定
②勾画正常器官,不要画得太小,通常情 况下也要在正常组织周围外放一个散射 半影,以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尤 其是脊髓40一般要大于1.5cm直径、脑 干54应比它原来的结构外放1mm。按 规程要求,正常器官要画14个包括喉45 及垂体35(内耳/中耳50,颞颌关节75, 部分舌65,下颌骨75,颞叶65,)
动态调强MLC叶片运动方式图
IMRT中sliding window技术
Sliding window是滑窗技术,是在射线 不断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叶片运动速度和 剂量率来实现调强。叶片运动完成经过 验证后才出光,所以它的剂量是连续的, 它要求叶片位置的精度和速度。滑窗技 术以瓦里安为代表,特点是调强实现速 度快。
动态调强:应注意叶片间和叶片弧形端面的
穿透射线,叶片间的漏射,辐射头的散射,每 对叶片间的正常最小缝隙的效应,采用预定的 剂量率。
静态调强:应注意叶片的位置精度,叶片的
射线穿透性,叶片间的漏射线,叶片端面半影, 小跳数时剂量率的稳定性,射野的均整性、对 称性等。
IMRT核心技术
SIB-IMRT技术(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同步整合推量加速照射技术)在同一个计划 中能够把所有靶区包括锁骨上区涵盖在同一照射野 中,同时实现大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剂量照射,即 原发灶区给予高剂量照射的同时亚临床灶或选择性 治疗区予以较低剂量的照射。所以同一进程中不同 靶区的分次剂量是不同的,必须采用新的分割策略。 优点:整个治疗过程仅用一个治疗计划。简单,效 率高,不易出错,适形度好,剂量分布满意,具有 物理和生物优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