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微生物指标监管政策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乳品安全标准
01
针对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制定更为严格和具体的标准,确保
乳品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
02
加大对乳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微生物
指标符合标准。
建立追溯体系
03
建立乳品生产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
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认知
普及乳品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乳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 者的安全意识。
倡导健康消费观念
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乳制品,倡导健康消费 观念。
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提 升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
THANK YOU
VS
详细描述
李斯特菌在乳品中主要来自加工设备和环 境,也可通过包装材料污染产品。感染李 斯特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4周内出现 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肌肉疼痛等。
志贺氏菌
总结词
志贺氏菌是一种可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详细描述
志贺氏菌在乳品中主要通过感染病牛传播, 也可通过加工设备和环境污染产品。感染志 贺氏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2周内出现症 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为乳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提高乳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02
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指标
大肠菌群
总结词
大肠菌群是肠道细菌的一种,通常作为食品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详细描述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在乳品中,大肠菌群的存在通常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有关。

中驼骆驼奶产品检测报告

中驼骆驼奶产品检测报告

中驼骆驼奶产品检测报告1. 引言驼奶是一种特殊且营养丰富的乳制品,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的特点。

为了确保中驼骆驼奶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我们对市场上流通的中驼骆驼奶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

2. 检测方法及标准我们使用了以下方法对中驼骆驼奶产品进行了检测:1. 酸度检测: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骆驼奶的酸度值;2. 蛋白质含量检测:采用比色法测定骆驼奶中蛋白质含量;3. 脂肪含量检测:采用离心法测定骆驼奶中脂肪含量;4. 维生素含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骆驼奶中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

根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我们将对中驼骆驼奶产品的酸度、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 检测结果及分析3.1 酸度检测结果我们对多个中驼骆驼奶产品进行了酸度检测,并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对比。

结果如下:产品名称酸度(%)标准范围(%)驼驼骆驼奶A 0.18 0.1-0.2驼驼骆驼奶B 0.22 0.1-0.2驼驼骆驼奶C 0.15 0.1-0.2酸度检测结果显示,中驼骆驼奶产品中的酸度值均在标准范围内,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3.2 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我们对多个中驼骆驼奶产品进行了蛋白质含量检测,并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对比。

结果如下:产品名称蛋白质含量(g/100mL)标准范围(g/100mL)-驼驼骆驼奶A 3.6 ≥3.0驼驼骆驼奶B 3.8 ≥3.0驼驼骆驼奶C 3.4 ≥3.0蛋白质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中驼骆驼奶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在标准范围内,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3.3 脂肪含量检测结果我们对多个中驼骆驼奶产品进行了脂肪含量检测,并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对比。

结果如下:产品名称脂肪含量(g/100mL)标准范围(g/100mL)-驼驼骆驼奶A 2.1 ≤3.0驼驼骆驼奶B 2.3 ≤3.0驼驼骆驼奶C 2.0 ≤3.0脂肪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中驼骆驼奶产品中的脂肪含量均在标准范围内,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

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

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范本1:一、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项目,并依照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

以下是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详细内容:1. 外观检测1.1 外观检查:检查乳制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要求。

1.2 味道检查:通过嗅觉判断乳制品是否有异常气味,如酸味、异味等。

2. 脂肪含量检测2.1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脂肪酸碽测法、蓝色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蛋白质含量检测3.1 Kjeldahl氮测定法:通过测定乳制品中的氮含量,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4.1 还原糖含量测定:采用费林氏方法、硼酸铂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5. 抗生素残留检测5.1 溶菌酶酶促法:采用溶菌酶酶促法检测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外观检测表、脂肪含量检测表、蛋白质含量检测表、糖含量检测表、抗生素残留检测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检测项目:指乳制品检测中需要进行的具体检测内容。

2.检验方法标准:指乳制品检验中对于不同检测项目所制定的具体检验方法和标准。

范本2:一、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可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项目,并依照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

下面是乳制品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详细介绍:1.1 外观检查:检查乳制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要求。

1.2 味道检查:通过嗅觉判断乳制品是否有异常气味,如酸味、异味等。

2. 脂肪含量检测2.1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脂肪酸碽测法、蓝色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蛋白质含量检测3.1 Kjeldahl氮测定法:通过测定乳制品中的氮含量,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4. 糖含量检测4.1 还原糖含量测定:采用费林氏方法、硼酸铂试剂法等方法测定乳制品中的还原糖含量。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在国家食药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年版)》中,明确规定了抽检的乳制品范围:液体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乳粉:乳粉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

分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分为脱盐乳清粉、非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分离乳清蛋白粉等。

其他乳制品: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等。

对于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标准,下面小编进行了汇总:乳制品检测项目根据种类不同,检测项目也不同。

具体如下:液体乳(灭菌乳)检验项目: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酸度、铅(以Pb计)、总碑(以AS计)、总汞(以Hg计)、辂(以Cr计)、黄曲霉毒素Ml、商业无菌、聚氟胺、地塞米松b。

液体乳(调制乳)检验项目:脂肪a、蛋白质、铅(以Pb 计)、总碑(以AS计)、总汞(以Hg计)、辂(以Cr计)、黄曲霉毒素Ml o液体乳(发酵乳)检验项目:脂肪a、蛋白质、铅(以Pb计)、总碑(以AS计)、总汞(以Hg计)、辂(以Cr计。

非脂乳固体b、酸度、黄曲霉毒素Ml、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酵母、霉菌、乳酸菌数c、三聚氤胺、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检验项目:蛋白质、脂肪a、水分、铅(以Pb计)、总碑(以AS计)、辂(以Cr计)、亚硝酸盐(以NaNo2计)、黄曲霉毒素ML菌落总数b、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氟胺。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脱盐乳清粉、非脱盐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检验项目:蛋白质、水分、铅(以Pb 计)、黄曲霉毒素Ml、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氟胺。

其他乳制品(奶片、奶条等)检验项目:铅(以Pb计)、黄曲霉毒素ML三聚氟胺。

其他乳制品(奶油)检验项目:水分、脂肪、酸度、非脂乳固体、铅(以Pb计)、商业无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三聚聚胺。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乳制品品质标准---乳制品是一类重要的食品产品,对于保障人们的营养需求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乳制品品质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制品品质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规范命名和定义乳制品品质标准首先需要规范命名和定义,确保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具有明确的辨识性。

标准中应明确列出各类乳制品的名称、定义以及生产原料和工艺要求。

2. 原料选择和质量要求乳制品的原料对于最终产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乳制品品质标准应规定原料的选择范围、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对于奶源的要求,应明确草地喂养比例、乳脂含量、细菌计数等指标,并制定必要的检测方法。

3. 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乳制品品质标准还应规定常见的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其中化学指标包括乳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乳糖含量、酸度等,而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等。

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乳制品的品质和卫生状况。

4. 感官指标和物理指标乳制品的感官指标和物理指标对于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口感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乳制品品质标准还应规定相关的口感、颜色、气味、外观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规定乳制品的流变学特性、凝固能力和结构特点等物理指标。

5. 包装和标签要求乳制品的包装和标签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安全。

乳制品品质标准应规定包装材料的选择、卫生要求、密封程度等。

此外,应明确标签上需要标注的信息,如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等。

6. 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为了评估乳制品的品质,乳制品品质标准应规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感官评价、物理测试等。

不仅需要明确检验项目和操作步骤,还应规定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质量控制要求。

7. 附则为了使乳制品品质标准更加全面和有效,还可以在标准中添加一些附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产品分类、生产工艺流程、追溯体系等内容。

这些附则有助于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时间:2007-08-31前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指导有关检验机构进行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工作,特制定本检验细则,作为组织监督抽查的依据。

本标准所列的检验项目与法律、法规、规章有不一致时,应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协调会议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为:浙江方圆食品与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乔桑陈自力赵淑娟陈小珍盛华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乳制品的分类、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方法及判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生产或销售的乳制品的质量监督抽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 食品中黄曲霉素M1和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方法GB/T 5409 牛乳检验方法GB/T 5413.32 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3产品分类乳制品分以下三类: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

乳制品检验

乳制品检验

≥8.5
酸度, °T
≤18.0
蒙牛酸酸乳乳饮料 (超级女生)
产品种类:灭菌含乳饮料
营养成分: 脂肪%
≥1.0
蛋白质% ≥1.0
配料:水,鲜牛奶,白砂糖,
增稠剂,乳酸,柠檬酸,
阿斯巴甜,安赛蜜,食用香精
3、标签 (1)强制标注内容。 1)产品标签按GB7718的规定标示。还应标明
产品的种类和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的 含量。 2)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应标明"复原乳"。 3)外包装箱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 (2)推荐标注内容。在产品标签上标明杀菌方式。 产品名称也可以标为"XX奶"。
操作方法:取乳样10mL于试管中,加0.5mL碘 试剂,混匀,观察颜色变化。同时,做正常乳 的对照试验。 正常乳呈橙黄色,掺豆浆乳呈浅绿色。
本法最低可以检出5%的豆浆。
3、掺尿素的检测[格里斯 (Gruess)试剂定性法]
原理:牛乳中加入1%亚硝酸钠溶液及浓硫酸后,加 入格里斯试剂会使掺尿素的牛乳出现特殊颜色。
GB2760和GB14880中允许使用的品种,并 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不得添加防腐剂
(2)感官特性。应符合表1的规定。 (允许有少量沉淀)
(3)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和酸度 应符合表2的规定(理化指标)。
灭菌纯牛奶
伊利纯牛奶
脂肪%
≥3.1
≥3.3
蛋白质%
≥2.9
≥2.9
非脂乳固体% ≥8.1
乳及乳制品掺假的检测方法
1、乳品中掺淀粉、米汁的定性检测 2、乳品中豆浆、豆饼水的检测 3、掺尿素的检测 P86
[格里斯(Gruess)试剂定性法] 4、乳中掺防腐剂的检测方法

生鲜乳检测报告

生鲜乳检测报告

生鲜乳检测报告1. 引言生鲜乳是指未经任何工艺处理的原始鲜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之一。

为了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乳制品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生鲜乳检测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目的生鲜乳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包括以下方面:•检测生鲜乳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如细菌、霉菌等;•检测生鲜乳中的化学成分,如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检测生鲜乳中的添加物和残留物,如防腐剂、抗生素等;•评估生鲜乳的卫生条件,如冷藏温度、包装情况等。

3. 方法3.1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判断生鲜乳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霉菌检测等。

在本次生鲜乳检测中,我们使用了标准菌落计数方法来进行总菌落计数。

结果显示,每毫升生鲜乳中的总菌落数为1000 CFU/ml,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20000 CFU/ml。

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显示,在每100毫升生鲜乳中未检出大肠菌群。

霉菌检测结果显示,在每毫升生鲜乳中未检出霉菌。

3.2 化学成分检测化学成分检测是评估生鲜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包括脂肪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等。

在本次生鲜乳检测中,我们使用了脂肪含量测定和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结果显示,生鲜乳中的脂肪含量为3.2%,蛋白质含量为3.5%。

3.3 添加物和残留物检测添加物和残留物的检测是判断生鲜乳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用的添加物和残留物检测方法包括防腐剂测定、抗生素测定等。

在本次生鲜乳检测中,我们对生鲜乳中常见的防腐剂和抗生素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在生鲜乳中未检测到任何防腐剂和抗生素的残留物。

3.4 卫生条件评估卫生条件评估是判断生鲜乳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卫生条件评估方法包括冷藏温度测定、包装情况评估等。

在本次生鲜乳检测中,我们对生鲜乳的冷藏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生鲜乳的冷藏温度为2-4摄氏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生牛乳的检测实验方案

生牛乳的检测实验方案
6.生牛乳新鲜度的检测
药品:亚甲基蓝水溶液0.01g/300ml。
仪器:试管、恒温水浴锅
四、实验结果计算
1.生牛乳相对密度的检测
相对密度(ρ420)与密度计刻度关系式见式(1):
ρ420 ………………………………(1)
式中:
ρ420——样品的相对密度;
X——密度计读数。
当用20℃/4℃密度计,温度在20℃时,将读数代入式(1)相对密度即可直接
2.生牛乳中乳固体的检测
………………………………(1)
式中:
X——试样中总固体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1——皿盒、海砂加试样干燥后质量,单位为克(g);
m2——皿盒、海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五、实验结果分析
六、主要参考标准
1.生牛乳理化指标的检测
GB 19301-2010生乳
2.生牛乳相对密度的检测
GB 5413.33-2010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
3.生牛乳中杂质度的检测
GB 5413.30-2010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4.生牛乳中乳固体的检测
GB 5413.39-2010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5.生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GB 4789.27-2008第一法嗜热链球菌抑制法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
5.生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
实验原理:样品经过80℃杀菌后,添加嗜热链球菌菌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嗜热链球菌开始增殖,这时候加入代谢底物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抗生素的浓度低于检测限,嗜热链球菌将继续增殖,还原TTC成为红色物质,相反,若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的浓度高于检测限,则嗜热链球菌受到抑制,因此指示剂TTC不还原,保持原色。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乳与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安全性与质量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需要进行检验。

本文将介绍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的原理、步骤与应用。

一、牛乳成分检验方法1、脂肪检测(1)巴氏脱脂法巴氏脱脂法是常用的乳脂肪含量检验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巴氏杀菌,将原乳中脂肪以及非脂肪物质分离开来。

检测时需要采用定量比色法,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计算脂肪含量。

(2)熔融点法熔融点法是利用脂肪的熔点差异进行检验。

将不同脂肪含量的样品进行熔融,然后比较不同样品的熔融点,根据其熔融点来计算脂肪含量。

2、蛋白质检测(1)总蛋白定量法总蛋白定量法是采用双缩脲定量法或比色法来测定牛乳中总蛋白的含量。

将不同浓度的样品与双缩脲溶液进行混合后加热,然后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来检测蛋白质含量。

(2)酪蛋白定量法酪蛋白定量法是通过测定乳中酪蛋白的含量来进行蛋白检验的。

该方法常用的有:酸碱滴定法、免疫电泳法和比色法等。

3、水分检测(1)重量法重量法是通过称重的方法检测牛乳中的水分含量。

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脱水,然后再称重,根据称重前后的变化量计算出水分含量。

(2)干燥法干燥法是通过样品在加热条件下失去水分来计算水分含量的方法。

将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然后再以称重法来计算水分含量。

4、盐分检测(1)氯化钠标准溶液法氯化钠标准溶液法是测定盐分含量的方法之一。

将样品与氯化钠标准溶液混合,通过比色法检测,根据测定结果来计算盐分含量。

(2)电导法电导法是通过检测样品电导率来测定盐分含量的方法。

将样品与纯水混合后测定其电导率,根据电导率的变化来计算样品中的盐分含量。

二、乳制品检验方法1、奶粉检验方法(1)水分检测用电子天平将样品加热至某温度,称称样品的质量,然后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脱水处理,再次称重,根据称重的变化量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蛋白质检测通过采用Kjeldahl法来测定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乳制品质检报告

乳制品质检报告

乳制品质检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乳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乳制品是一类广泛消费的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乳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评价。

方法在乳制品质量检测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可视检查:通过观察乳制品的外观、气味和颜色来初步评估其质量。

我们检查了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味或变质的迹象。

2.pH值检测:pH值是乳制品中酸碱度的指标。

我们使用pH试纸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标准范围进行比较。

合格的乳制品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3.外观检测:我们检查乳制品的颜色、质地和均匀性。

正常的乳制品应该具有均匀的颜色和质地,没有明显的沉淀或凝固物。

4.味道和气味检测:通过品尝和闻气味来评估乳制品的口感和气味。

健康的乳制品应该没有异味或奇怪的味道。

5.其他化学成分检测: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对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防腐剂进行检测。

这些化学成分对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以下是针对乳制品的检测结果:1.外观:乳制品的外观均匀,没有明显的沉淀或凝固物。

2.pH值:乳制品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其酸碱度适当。

3.味道和气味:乳制品没有异味,味道正常。

4.其他化学成分:对于我们检测的化学成分,乳制品中不存在异常或超过安全标准的情况。

基于以上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该批乳制品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结论本报告对乳制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评估。

通过对乳制品的外观、pH值、味道和气味等方面的检测,我们得出结论:该批乳制品质量良好,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乳制品时应谨慎选择合格的产品。

我们建议乳制品生产商继续保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乳制品质检中,我们将继续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相关参数的检测,以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023修正版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2023修正版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乳制品标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1. 引言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和安全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乳制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制定乳制品标准并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乳制品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

2. 乳制品标准乳制品标准是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生产过程、原材料、质量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保证了乳制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风味的一致性。

常见的乳制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乳制品标准的编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标准:乳制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所以需要规定原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处理标准。

- 生产工艺和操作标准:乳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制定生产工艺和操作的标准,明确各个步骤的要求和控制点。

- 质量指标和限量要求:乳制品的质量指标和限量要求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和限量要求。

- 包装和储存标准:乳制品的包装和储存条件对产品质量的保持也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制定相应的包装和储存标准。

乳制品标准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立项、调研、讨论、制定、审批和发布等环节,需要相关专家和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3.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是对乳制品进行检测分析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乳制品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3.1 样品采集和处理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乳制品质量控制的首要步骤。

采集样品时,需要按照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数量和采样点位,并采用严格的采样方法和器具。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保存和保持,避免污染和变质。

3.2 分析方法验证和准确性控制针对不同的乳制品类型和指标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测试。

在使用新的分析方法之前,需要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乳制品检测的范围及依据

乳制品检测的范围及依据

乳制品检测的范围及依据乳制品检测是对乳制品中的各种成分、添加物和污染物进行测试和分析的过程。

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各种乳制品。

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进行乳制品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乳制品检测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脂肪和固体成分:乳制品的脂肪和固体成分含量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乳制品检测通常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要求。

脂肪含量能够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质地,固体成分含量则与产品的稠度和水分含量有关。

2. 蛋白质和氨基酸:乳制品中的蛋白质是其营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制品检测可以确定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判断其质量和真实性。

此外,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检测氨基酸可以进一步评估乳制品的蛋白质质量和消化吸收情况。

3. 维生素和矿物质:乳制品通常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维生素D等。

乳制品检测可用于检查产品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以确保其达到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要求。

对于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来说,了解乳制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非常重要。

4. 添加物和污染物:乳制品中的添加物和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常见的添加物包括甜味剂、色素和防腐剂等,这些物质需要受到严格的检测和监控。

同时,乳制品可能受到环境、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的影响,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

乳制品检测有助于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并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乳制品检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不同的标准,乳制品生产商需要遵守这些标准要求。

主要的依据文件可能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比如ISO和国际乳业联盟(IDF)的标准。

在进行乳制品检测时,通常会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和光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乳制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进行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评估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检测产品】
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
乳);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
粉、牛初乳粉;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等
【检测项目】
部分检测标准=>>: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4789.3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GB/T 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NY/T 829-2004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HPLC
NY/T 939-2005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NY/T 1331-2007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

乳制品检测指标

乳制品检测指标

附表1
乳制品出厂自检达到的检验项目能力表
附表2
特殊配方乳粉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表
注:1.生产特殊配方乳粉应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的检验项目应符合上表序号1~20规定的相应内容,各项指标应符合上表规定的技术要求。

2.如企业标准与上表技术要求不符,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按上表要求进行检验和判定。

3.技术要求中的百分比为质量比。

附表3
固态成型乳制品质量检验技术要求表
注:1.生产固态成型乳制品应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的检验项目应符合上表序号1~13规定的相应内容,各项指标应符合上表规定的技术要求。

2.如企业标准与上表技术要求不符,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按上表要求进行检验和判定。

3.技术要求中的百分比为质量比。

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I液体乳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液体乳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1.2 产品种类液体乳分为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灭菌乳分为超高温灭菌乳和保持灭菌乳,超高温灭菌乳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

C并保持很短时间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保持灭菌乳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灌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巴氏杀菌乳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调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发酵乳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

1.3 企业规模划分根据液体乳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液体乳产品年销售额作为划分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1.4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1.4.1 液体乳(灭菌乳)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T4789.2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5413.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1915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鼠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苇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噗西林、氯理西林、蔡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4.2 液体乳(巴氏杀菌乳)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i的测定GB5413.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196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劄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茉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哇西林、氯嘤西林、秦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号关于三聚氨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4.3 液体乳(调制乳)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4789.2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鼠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茉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嗖西林、氯理西林、蔡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5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号关于三聚鼠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4.4 液体乳(发酵乳)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4789.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4789.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28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5009.97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T5009.140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i的测定GB5413.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1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1915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鼠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苇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噗西林、氯理西林、蔡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0285出口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5抽样1.5.1 抽样范围本次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液体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乳制品测定实验报告(3篇)

乳制品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乳制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了解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PCR技术检测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

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条件下,模拟DNA复制过程的技术,通过扩增特定的DNA片段,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乳制品样品- 沙门氏菌DNA提取试剂盒- PCR试剂- DNA模板2. 实验仪器:- PCR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电泳仪- 凝胶成像系统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 取适量乳制品样品,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振荡混匀。

-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10倍梯度稀释。

2. DNA提取:-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乳制品样品中的DNA。

3. PCR反应:- 设计针对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的引物。

- 将提取的DNA模板与PCR试剂混合,进行PCR反应。

4. 电泳检测:- 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 观察电泳结果,分析目标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DNA提取:- 成功提取出乳制品样品中的DNA。

2. PCR反应:- 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大小约为500bp。

3. 电泳检测:- 在琼脂糖凝胶上观察到目标基因片段,与阳性对照一致。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PCR技术成功检测出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PCR技术检测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具有以下优点:- 灵敏度高:可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目标微生物。

- 特异性强:针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扩增,避免了假阳性的产生。

- 操作简便:实验步骤简单,易于掌握。

2.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 控制PCR反应条件,确保扩增效果。

- 电泳结果分析时,应结合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进行判断。

3. 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PCR反应条件,提高检测灵敏度。

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篇一: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是确保奶成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奶制品安全卫生的必要手段。

下面是一份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包括检验项目、检验周期、检验人员、检验方式、检验结果处理等内容。

一、检验项目1. 产品标签、说明书、包装规格、容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是否符合要求。

2. 产品外观质量,包括包装是否完好,产品表面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是否有裂纹、变形、包装膜破损等情况。

3. 营养成分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否符合标准。

4. 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5. 添加剂检测,包括添加剂种类、使用量是否符合要求。

6. 重金属检测,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二、检验周期1. 每季度进行一次产品检验。

2. 重要产品(如奶制品、食品等)每半年进行一次产品检验。

3. 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紧急检验的,应及时进行。

三、检验人员1. 检验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经验和资格证书。

2. 检验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保持技术水平。

3. 检验人员应当与生产者建立联系,及时了解生产情况,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检验方式1. 检验方式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现场检测等方式。

2. 抽样检测应当采用随机方式,确保样本的准确性。

3. 现场检测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检验结果处理1. 检验结果应当准确、客观、公正,并与产品标签、说明书等内容相符。

2.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当通知生产者进行改进,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和处理。

3. 对于合格产品,应当标注检验结果,并发放合格证明。

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是确保奶成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必要措施,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检验项目、检验周期、检验人员、检验方式、检验结果处理等内容,以确保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篇二: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奶成品出厂检验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奶成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乳制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和管理,制定的一系列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乳制品工业是食品制造业中发展
最快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
品工业在行业规模、乳制品产量、技术
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根本的转
变,但由于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发
展速度过快,基础薄弱,特别是由于奶
源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原因,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害,所以,乳制品检测水品的提高,是现今社会应该注重的问题。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可提供乳制品检测服务,中心下设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可完成乳制品各项检验,主要涉及以下简称产品及项目。

【检测产品】
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等
【检测项目】
部分检测标准=>>: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4789.3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GB/T 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NY/T 829-2004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HPLC
NY/T 939-2005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NY/T 1331-2007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