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禽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治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aaf2320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9.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治韩峰;徐培春;冯勇【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1页(P168-168)【作者】韩峰;徐培春;冯勇【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兽医局,鸡东 158200;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兽医局,鸡东 158200;黑龙江省鸡东县向阳镇畜牧站,鸡东 158200【正文语种】中文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过度肥胖、肝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产蛋鸡以个体肥胖,产蛋下降,肝、腹腔及皮下有大量的脂肪蓄积,肝出血,突然死亡,病死率高为临床特征。
该病多出现在产蛋多的鸡群或产蛋高峰期,该病普遍发生于笼养产蛋鸡。
2010年,鸡东县有1养殖户,第1年新养蛋鸡。
饲养状况比较好,但饲养管理经验不足。
雏鸡、青年鸡成活率较高。
营养丰富,但到产蛋时出现鸡产蛋量下降,伴有死亡出现。
1 临床症状蛋鸡整体精神状态较好,部分蛋鸡比较肥胖。
患鸡病初无特征性症状,只表现肥胖(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25%)。
当拥挤、驱赶、捕捉或抓提方法不当时,引起强烈挣扎,甚至突然死亡。
病鸡精神萎顿,喜卧,腹下软绵下垂,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冠及肉髯色淡,或发绀,继而变黄、萎缩。
蛋群产蛋量大幅下降,有的停止产蛋。
有些病鸡食欲下降,鸡冠苍白,体温正常,粪便呈黄绿色,水样;严重者嗜睡,瘫痪,进而冠、肉髯和脚爪变冷,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2 剖检变化解剖病死鸡,可发现皮下、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量的脂肪沉积。
明显变化在肝,肝肿大,达正常肝的2~4倍,边缘钝圆,呈黄色油腻状,表面有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质地变脆,易破碎如泥样,用刀切时,在刀表面上有脂肪滴附着。
有的鸡肝破裂而发生内出血,腹腔内肝周围有多量大小不等的血凝块,有的在肝包膜下可见小的出血区或较大的血肿。
有的鸡心肌变形呈黄白色。
有些鸡的肾略变黄,脾、心、肠道有程度不同的小出血点。
3 诊断根据饲养状况(饲料营养丰富等)、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初步诊断为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 养鸡技术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 养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54f746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8.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养鸡技术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
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1、发病原因营养因素。
主要指蛋鸡摄入过量的饲料,而使能量的摄入水平过高,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引起肝脏的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脂肪肝综合征。
另外,当日粮中的能蛋比较高时,蛋白质无法满足与脂肪结合的需求,而导致脂肪无法从肝脏中运出,从而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当营养不足时尤其是参与合成脂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运输,而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疾病。
遗传因素。
不同的蛋鸡品种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程度不同,蛋鸡由于产蛋的原因代谢强度大,高强度的激素代谢会加快脂肪的沉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表现出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环境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方式,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下蛋鸡的运动量减少,这就会导致蛋鸡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而转为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肝;在夏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会促成脂肪酸的形成,而高温时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少,从而增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当蛋鸡受到应激时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使合成代谢速度降低,脂肪的转化率降低,使脂肪大量的沉积,最后会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激素水平。
雌激素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过高的生长激素会使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皮质醇会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而甲状腺激素会使蛋鸡对致病因子表现的极为敏感,这此都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有毒物质。
这里主要是指霉菌毒素和药物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毒素。
另外,对蛋鸡用药不合理时也会对肝脏内的脂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使脂肪无法合成脂蛋白质,造成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61b6b209b89680202d8254c.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它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蛋鸡养殖业而言,该病症是制约蛋鸡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文章主要对该病症产生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针对病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措施,以此来提升农户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蛋鸡养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防止措施前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简称FLS,全称为Fattyliversyndrome,它是蛋鸡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复杂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主要在7-9月份炎热夏季多发,并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龙养鸡,该病症主要的特点是肝脏出现脂肪变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在中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通常死亡率及发病率大约为5%,这将严重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原因1.1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营养因素一般情况,养殖场使用的饲料配方都是蛋鸡日粮配方,但这种配方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营养不均衡不全面,而引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均衡不全面。
此外,饲料配方没有进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是开产期配方,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大,蛋白饲料含量比较低,动物性蛋白饲料严重缺乏,能量蛋白比显著偏高。
另外,场主为了减少饲料成本,以次充好,改变了日粮蛋白来源,这对饲料质量造成了间接的影响。
1.2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鸡场发病的时间分别在每年的8月21日,或者8月3日,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病期间是持续的高温天气,而高温环境会增加发病率,其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会加重蛋鸡应激,还会对蛋鸡能量需求进行降低,减少蛋鸡脂肪分解,降低蛋鸡甲状腺机能,极容易合成脂肪酸,最终高温与蛋鸡肝脏脂肪沉积呈现正相关。
1.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的遗传因素根据相关实验表明,家禽的品种不同,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也是各不相同,与肉鸡相比,蛋鸡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cda4dc3186bceb19e8bb17.png)
化 成为脂 肪 而蓄积 。
3 限 制 采 食 . 2 通 过 限 制采 食 量 或降 低 日粮 能量 水 平来 限制 能
量 的摄 入量 是 预防该 病 的有效 方 法 。一般 情 况下 , 用
大麦 、 小麦或小米取代 日粮中的玉米可减少本病 , 产 蛋鸡 日粮 中使 用 鱼 粉 、 干酒 糟 、 串状 酵母 等 也 可减 少
养殖技术顾 问 20 . 089
维普资讯
疫 病 防 治
一
起 雏 鹅 曲 霉 菌 病 的 诊 治
于 赢 张 廷 梅 2 陈 晋 龙 3
(. 1黑龙 江省桦 川 县横 头 山镇 畜牧 站 1 4 0 ,. 江省佳 木 斯郊 区畜牧局 14 0 , 5 3 0 2黑龙 5 0 4 3黑龙 江省桦 川县 气象局 1 4 0 . 5 3 0)
起 的 ,亲 脂 肪 物质 如 胆碱 和 蛋氨 酸 是磷 脂 的 组成 成
分 , 促进 脂 肪 的 运输 , 可 当其 过 量 或 不 足 时 可 发病 。
月 日
.
产蛋率急剧下降, 常给养禽业造成
较 大的损 失 。 肪 肝 同时导 致肝 出 脂
微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c 、维生素 E B族 维生素 、 、
维普资讯
哼 疫 病 防 治
1
^
n
鸡 脂 肪 肝综 合 征 是 发 生 于 产 蛋 鸡 和 肉用 仔 鸡 的一 种 营 养 代 谢
性 疾 病 , 病 以产 蛋鸡 多发 , 致 该 导
蛋 鸡 脂肪 肝 综合 征 是脂 类 运 输 的缺 乏 或 过量 引
夏 季 环境 温度 的波 动 ,可 能会 引起 能量 采 食 的错 误 调节 , 而造 成蛋 鸡脂 肪肝 综合 征 。 进 营 养 、管 理 、疾 病 等应 激 尽 管 能使 鸡 只体重 下 降 , 也 会使 脂肪 沉积 增加 。突然 应激 可增 加皮 质酮 但
禽 脂 肪 肝 综 合 征(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
![禽 脂 肪 肝 综 合 征(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https://img.taocdn.com/s3/m/268883b269dc5022aaea0071.png)
征的症状 症状( 脂 肪 肝 综 合 征的症状(1)
本病主要发生于重型鸡及肥胖的鸡。病鸡生 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产蛋率波动较大, 可从75%~85%突然下降到35%~55%,在下腹 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往往突然暴发,病 鸡喜卧、鸡冠肉髯褪色乃至苍白。严重的嗜眠, 瘫痪,体温41.5~42.8℃进而鸡冠、肉髯及脚变冷, 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约1~2d, 当拥挤、驱赶、捕捉或抓提方法错误,引起强烈 挣扎时可突然死亡。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 明显增高达到605~1148mg/100ml或以上(正常为 112~316mg/100m1);血钙增高可达到28~ 74mg/100ml(正常为15~26mg/100m1);血浆雌激 素增高,平均含量为l 019µg/m1(正常为305µg/m1); 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固醇含量均比正常 鸡高(5.71~7.05mg/100ml)。
病发生。
征的机理 脂 肪 肝 综 合 征的机理
家禽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 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 血液。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 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在脂肪转运过程中, 胆碱起重要作用。母禽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 产力(1个鸡蛋大约含6g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 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肝脏合成脂 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若合成蛋脂 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 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 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在受到 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鸡死 于肝破裂。
主要是摄入能量过多,长期饲喂过量饲料会导致脂 肪量增加。实验,按等能原则喂小麦一大豆日粮的鸡患 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比喂玉米一大豆日粮的鸡低。肝 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不同,受不同谷物类型的影响,从碳 水化合物获得能量比从饲料脂肪中获得能量危害更大。 鸡的品系、笼养和环境与本病发生有关。高产蛋量品系 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为敏感,由于高产蛋量是与高雌激 素活性相关的,而雌激素可刺激肝脏合成脂肪,笼养鸡 活动空间缺少,再加上采食量过高,又吃不到粪便而缺 乏B族维生素,就可刺激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环境高温 可使代谢温度过大,以至失去应有的平衡,所以本病在 温度高时多发。环境的突然改变、受惊可诱发本病的发 生。另处,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VB、VE及蛋氨酸含量 不足,可促使本病发生。饲料中真菌毒素可致肝机能损 伤,油菜籽制品中的芥子酸也可引起肝脏变性,促使本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db47c6bcaaedd3383c4d339.png)
加 甜 菜 碱 ,极 显 著 降 低 腹 脂 率 和 肝 脏
中脂 肪 含 量 ,防 止脂 肪 肝 的发 生 。
Le ( 9 9 i n 1 9 )研 究 发 现 ,在 产蛋 期 蛋 鸭 日粮 中 添 加 胆 碱 , 肝 脏 脂 肪 含 量 均 减 少 , 产 蛋 率 显 著 提 高 ,血 液 中 甘 油 j 酯 、V D ,a o L L p B浓 度 升 高 ,HD L
硬 度 和 蛋 鸡 脂 肪 肝 综 合 症 有 关 患 有
脂 肪肝 的蛋鸡 血 钙 和血 磷 显著 升 高 . 高 血 钙 鸡 腹 部 沉 积 过 量 脂 肪 ,鸡 冠 较 大 ,多 数 停 产 ,说 明 脂 肪 肝 与 钙 代 谢 有 关 。 降 低 饲 料 中 钙 比例 可 以 引 起 肝
( 9 8 研 究 表 明 ,在 产蛋 鸡 饲 料 中添 19)
中 过 量 沉 积 .不 能 被 及 时 运 出 肝 外 , 从 而 引 起 蛋 鸡 脂 肪 肝 。适 当 降 低 能 量 水 平 .调 整 蛋 白能 量 比 以 及 各 种 必 需 氨 基 酸 之 间 的 平 衡 ,可 防 止 由 于 能 量 过 高 造 成 的 脂 肪 过 度 沉 积 ,减 少 脂 肪
脏脂肪含量升高和出血。
2 1 维 生 素 和 氨 基酸 .I 4
水 平 脂 肪 肝 发 生 率 较 1% 的 升 高 。 何 6
维 明 等 ( 9 6 试 验 结 果 证 明 ,蛋 白 19 ) 能 量 比值 大 的 试 验 鸡 群 ,脂 肪 肝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蛋 能 比低 的 鸡 群 ,且 差 异
( 0 0) 年 研 究 提 出 ,在 玉 米 一 粕 型 20 豆
鸡脂肪肝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doc
![鸡脂肪肝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9dcfcbc77da26925c5b0ca.png)
鸡脂肪肝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概述:脂肪肝综合征或叫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一种脂类代谢紊乱疾病。
该病普遍发生于笼养蛋鸡,已成为很多国家的常见病。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常在5%左右,占全部死亡鸡的8%~10%。
此病多发生于产蛋量高峰期膘情良好的蛋鸡,引起产蛋量逐渐下降(2%~50%)。
它给现代密集型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一、病因一般认为蛋鸡脂肪肝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营养因素1、营养物质缺乏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B6、泛酸、苏氨酸、蛋白质、肌醇、胆碱等的缺乏致使合成和转运脂蛋白发生困难。
2、营养过剩日粮中脂肪、胱氨酸或胍基乙酸、乳清酸、乙醇、维生素B1、生物素、尼克酸、胆固醇等过多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Bunchasak(1998年)研究发现,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半胱氨酸虽然能提高日增重,但会使脂肪肝的发生率升高。
3、蛋白质能量失调何维明等(1992年)试验结果证明,蛋白能量比值大的试验鸡群,FLS发生率明显高于蛋白能量比低的鸡群,且差异极显著。
但如果蛋白能量比过低也会诱发脂肪肝。
He MW(1992年)等试验提出:能量在123MJ左右,蛋白能量比为61左右时的日粮,脂肪肝的发生率最低,但能量在111MJ左右,蛋白能量比为66.5附近的日粮,脂肪肝发生率较低而且有最佳的产蛋性能。
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等对脂肪肝的形成均有影响。
此外,能量来源的类型,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脂肪的能量易导致脂肪代谢平衡失调。
二)非营养因素1、遗传因素过去曾提出该病存在重要的遗传效应。
Davail等(2000年)研究证实不同品系的家禽,在相同条件下脂肪肝的发病率不同。
Hermier等(1999年)也试验证明不同品系的的鹅对脂肪肝的敏感性不同。
2、饲养方式Keutgen等(1999年)发现笼养蛋鸡比平养蛋鸡更容易患该病。
由于笼养蛋鸡长期缺乏运动而能量摄入过高导致脂类在体内沉积发生脂肪肝。
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
![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ebd4a9c84028915f804dc2fd.png)
无法执行正确的光照制度 不 同 日龄 混养 ,鸡 舍 的光照 只 能是顾 此 失彼 , 鸡 群 不可 能有 很高 的产 蛋率 。 只有 实行 “ 进全 出” 全 制 ,在 实施 光 照管 理上 才方便 有 效 。 3 蛋鸡品种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 8 劳, 尤其在冬季, 在光照下鸡无料可吃并不断活动, 例如, 自来航品种对增加光照的刺激反应 比有 能量 消耗更 多 , 因此应 注意 。 色 鸡种要 快 ,因此 , 对褐 壳蛋鸡 增光 的时间或 早些 , 3 在实施光照时 ,要根据蛋鸡产蛋率的升降幅 增 速也应 加快些 。不 同的鸡 种均有 不 同的饲养 管理 . 6 度进行调节 指南, 养鸡 户应结合 各 自鸡场 的具体条件 灵活 运用 。 产 蛋率 自然 上 升 时 ,光 照 增 加 时 间可 以缓 慢 ( 稿 日期 :2 O — 1 一 1 ) 收 O7 O 5
肝综 合征 的敏 感 性不 同 。
1 . 微 量 元素 与维 生素 .3 2
据 报道 ,日粮 中加 一些
量 就 会下 降甚 至 是 明显下 降 。 成期 结束 后光 照 增 些 。只有 产 蛋率 上升 很慢 ,或不 上升 时才 增加 光照 育 加 的时 间不要 过速 ,防止 发育 略差 的鸡 过 早开 产 , 时 间 。光 照 强度 不可 过强 ,也 不可过 弱 ,过强 既浪
降低 状 、死亡 率 增高 的脂 类代 谢性 疾 病 。随着 我 国 肉鸡 提高脂肪和蛋 白质水平或者氨基酸的含量时, 证实 了 蛋 白质 脂肪 的比例及 含量 饲 养 业 的迅猛 发 展 ,集约 化养 殖 规模 不断 扩大 ,全 了该病 的死 亡率 ,
l j 国各 地均 有 F S 发生 的报 道 ,且呈 逐 年增 多 的趋 对 其发 生有 一 定 的影 响 【。 L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e8a2b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d.png)
二、临床诊断要点: 1、脂肪肝综合征的特征是肥胖(因为腹腔脂肪过度积累)和产蛋率下降。 2、禽群中,很难区分患脂肪肝综合征的鸡,因为绝大部分患鸡体质状况良好,没有特定的临床症 状。 3、全身肌肉贫血、苍白。 4、产蛋量可在短时间内垂直下降,下降甚至高达50%。
三、剖检诊断要点: 1、腹内壁贴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层,心脏的心耳和心尖部也被脂肪层覆盖。 2、肝肿大明显,呈黄褐色,质脆并有油腻感,包膜下有许多点状出血,部分鸡肝脏破裂,其周围 充满凝血块,肝中可能有一处或多处出血点。 3、肌胃被一层脂肪包裹,且其体积变小,肌胃内容物混有多量胆汁。 4、许多死于脂肪肝综合征的鸡输卵管远端有完全形成的蛋。
病鸡由于肝出血,全身肌肉贫血、苍白
病鸡颜色变浅,质地变脆,易破裂,在肝被膜下有血块
病鸡肌胃被黄色的脂肪包围
病鸡输卵管内有未产疾病综合征。 一、发病原因: 1、饲料中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供应太多,或血液雌激素水平上升;鸡只采食量增加,可使碳水化合 物、脂肪和蛋白的合成增加。 2、饲料低蛋白水平,必需氨基酸缺乏,脱脂蛋白合成降低,都会妨碍肝类脂化合物的转运,造成 肝脂肪累积。 3、胆碱是卵磷脂的组成部分,卵磷脂是把脂肪转运到细胞膜外的功能必需因子。因此,脂肪在肝 中的沉积也有可能是缺乏胆碱引起的甘油三酯释放受阻所造成。
四、防治: 1、预防预防本病发生必须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采取两个措施。一方面是严格控制产蛋鸡日粮的 能量水平和采食量,保持日粮中蛋氨酸、胆碱和维生素 E 等嗜脂因子的正常含量,以促进中性脂在 肝中合成磷脂,避免中性脂肪在肝中沉积,另一方面是避免某些传染病(如禽霍乱)和中毒病(如 黄曲霉毒素中毒)对肝功能的损害,避免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 2、治疗鸡发生脂肪肝后,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控制: (1)、调整产蛋鸡饲料配方,将其中玉米用量的10%改用麦麸代替,以降低能量水平和增加日粮 中粗纤维的含量,并且每天减少10%的喂料量。 (2)、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氯化胆碱1kg,蛋氨酸500g,维生素 E 粉和维生素 C 粉各500g,连用3 周,病情可得到控制。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b8c23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9.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通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
在我国,由于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例如饮水不洁净、饮水不足、粪便清理不及时、粪便湿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 营养不均衡饲料中热量过高或脂肪过多,以及过量添加维生素D会增加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环境压力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给蛋鸡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产蛋量下降,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发生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患有脂肪肝的蛋鸡,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食量减少,甚至拒食。
2. 体重下降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身体状况下降,体重减轻明显。
3. 产蛋量下降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产蛋量,使蛋鸡的经济效益下降。
4. 肝脏肿大经过查体,蛋鸡患有脂肪肝时,可发现其肝脏肿大、表面模糊,质地变软。
5. 其他症状如粪便异常、羽毛脱落、粘膜苍白、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等。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保证饮水供应充足,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减少饲料中脂肪含量,避免添加过量维生素D等。
2. 合理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并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与营养水平调整。
3. 调控环境压力根据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湿度,确保蛋鸡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中。
4. 合理用药对于已患有脂肪肝的蛋鸡,可适当选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加强预防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加强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原因及防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1c8b82cdd36a32d73758181.png)
c用量 。 不喂发 霉变 质 的饲 料 , 饲料 营养全 面化 、 多样 化, 控 制好 能量 和蛋 白 比。按 照鸡 群生 长 要求 , 配齐
1 原 因
肝 脏 是体 内合 成脂 肪 的最 主要 脏器 ,合 成后 的
脂 肪 以脂 蛋 白形式 进入 血液 。脂 蛋 白转 运 载 体 的合
各种营养成分。 日 粮 中要添加足够的维生素 E 、 维生 素B 、 胆碱 、 蛋 氨 酸等成 分 , 以分解 大量 脂质 。每 天 给 产 蛋鸡投 入 颗粒 状 钙 质添 加剂 , 如粗 贝壳 片 、 颗 粒碳 酸钙 、 蛋壳碎片等。粗颗粒钙质可在鸡的肌胃中停留 较长时间, 在夜间能不断提供钙质 , 并能解决产薄壳
鸡 采食饲料 中的整体 营养 数量超 出正 常的生 活、 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 的总和, 1 3 粮高能量低蛋白
时, 脂 肪 在 肝脏 中蓄积 。 蛋 量下
善能量蛋 白的比例 , 适 当降低能量为主要措施 , 可用 麸皮代替 1 0 %的玉米饲料来降低饲料能量水平 。饲 料 中添加维生素 B 、 维生素 c 、 维生素 E 、 蛋氨酸 、 氯 化胆碱 、 烟酸 、 肌醇等 , 也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柴胡 、 黄苓 、 丹参 、 泽五味等 中草药 , 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
病鸡群精神状态、采食 、粪便性状等方面无明显变
化, 仅 在 产蛋 初期 表 现产 蛋率 上 升慢 , 高峰期 产蛋 率
肝综合症 的发病率高。病理因素和饲料饮水 中所含 的毒 物 、 霉 菌 及其 毒 素 最易 引起 肝 脏变 性 , 导 致肝 脂 肪代谢功能障碍 ,脂蛋 白合成受阻而引发本病。此 外, 日稂 中添 加抗 生 素 能使 发病 率 增加 ; 疾 病 使禽 易 受到 应激 而 导致 本病 的发 生 。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与防控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与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ecda4d9467ec102de3bd8922.png)
产蛋鸡脂肪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过多而影响了肝脏的正常生理机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脏破裂,导致病鸡肝脏出血死亡。
患有脂肪肝的蛋鸡一般产蛋率较低。
此病主要发生于笼养蛋鸡,发病率在5%左右,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1病因1.1营养过剩。
饲料中能量含量过高,会导致蛋鸡过度肥胖,这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最主要的原因。
尤其是饲料中能量含量高而粗蛋白质含量低的时候,过多的能量就会在鸡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尤其是肝脏贮存脂肪的能力最强,如果这些脂肪不及时转运走,就会越积越多,导致发生脂肪肝。
1.2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
胆碱、蛋氨酸、维生素等是脂蛋白合成和运载出肝脏的辅助因子,如果饲料中这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就会导致脂肪运出肝脏出现障碍,从而肝脏积聚脂肪过多,形成脂肪肝。
1.3运动量少。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蛋鸡养殖的发展,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的方式,这就限制了蛋鸡的运动量,能量消耗减少,导致脂肪肝的产生。
1.4激素的影响。
产蛋率越高的蛋鸡越容易发生脂肪肝,主要是因为产蛋率和体内雌激素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而雌激素具有促进肝脏中脂肪的合成和沉积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患有脂肪肝的蛋鸡,血清中含有雌二醇的量明显升高,而且和血脂、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产蛋性能高的蛋鸡,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较高,这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根本原因。
1.5毒素的影响。
饲料中的某些毒素会对肝脏产生损害,影响肝脏的生理机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产生。
如菜籽饼中含有的硫葡萄糖苷毒素、饲料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等,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当体内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肝脏合成以及运出脂蛋白的能力降低,导致此病的发生。
1.6其他因素。
脂肪肝综合征的产生还和遗传因素有关,白洛克、考尼什等肉用种鸡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此病的发生也和温度、湿度、应激因素有关,鸡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受到强烈的应激等都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3515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4.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饲养蛋鸡中出现肥胖、肝脂肪沉积以及相关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蛋鸡饲养管理不善、饲料成分过多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使得大量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而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会直接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认真分析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探讨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高的密度、不良的饲养环境、缺乏充足的活动空间等都会导致蛋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进而影响鸡体内的代谢过程,加重脂肪肝的发生。
2.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料成分不合理也是造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饲料中过多的能量、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导致蛋鸡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3. 环境压力大:饲养环境中的压力包括噪音、气味、光照等因素,会对蛋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影响,使得蛋鸡处于亢奋状态,影响蛋鸡的饮食摄入、精神状态等,从而导致脂肪代谢异常。
4. 鸡种因素:不同品种的蛋鸡对于脂肪肝的发生具有不同的敏感性,一些品种的蛋鸡更容易发生脂肪肝综合征。
5. 其他因素:如疫病的感染、过度饥饱以及饮水不洁等因素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蛋鸡体重增加:脂肪肝的发生会导致蛋鸡的体重明显增加,部分蛋鸡还会出现肥胖的情况。
2. 头部症状:脂肪肝的蛋鸡还会出现头部水肿、面部浮肿、眼下淤血等症状。
3. 排粪异常:脂肪肝的蛋鸡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排粪异常,如粪便呈灰白色、发干或者呈泡沫样等。
4. 生产性能下降:患有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通常会出现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软、蛋鸡卵巢变小等症状,影响蛋鸡的正常生产性能。
5. 其他临床症状:如蛋鸡出现食欲不振、行为异常、生长缓慢等情况,均可能为脂肪肝综合征的表现。
三、防治措施1. 改善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蛋鸡的舒适空间,避免因过高密度造成的蛋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0b30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4.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摘要】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目前饲养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本文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因分析部分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饲料营养不均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临床症状部分介绍了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助于饲养员及时发现和处理该疾病。
防治措施部分提出了针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和优化饲料配方等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视,呼吁饲养行业加强对该疾病的研究和管理,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概述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脂肪肝损害,表现为脂肪变性、细胞水肿和炎症等。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成分不合理或运输应激等环境下。
脂肪肝不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饲料成分不均衡、代谢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平衡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应激也会导致蛋鸡机体内的代谢紊乱,加速脂肪肝的发展。
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率不稳、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蛋产量减少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比。
通过控制环境应激、合理配置饲料成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蛋鸡脂肪肝的发生率,提高蛋鸡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病因分析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蛋鸡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在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传基因可能会影响蛋鸡对脂肪的代谢以及脂肪的积累。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饲养环境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蛋鸡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的代谢。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危害及防治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535b6ac7cd184254b3535c0.png)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9期收稿日期:2019-06-19谢红艳,女,1975年生,兽医师。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危害及防治谢红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大泉乡兽医站,新疆沙湾832100摘要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大量脂类物质沉积在肝脏而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病,饲料配方不合理、滥用药物、饲料霉变和疾病易导致鸡脂肪肝综合征,患病鸡肝脏功能下降,毒素积累,抗应激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肝破裂。
预防鸡脂肪肝综合征必须加强饲料的管理,根据鸡生长饲养阶段不同及时调整日粮配方,科学使用兽药,加强疾病的防控。
治疗鸡脂肪肝综合征首选中药,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鸡;脂肪肝;脂肪肝综合征;营养代谢性疾病;预防治疗脂肪肝综合征又称脂肝病,主要是由于鸡体内脂肪代谢出现紊乱,大量脂类物质沉积在肝脏,导致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1]。
本病主要发生于饲养时间较长的三黄鸡、种鸡和产蛋鸡,临床危害较大。
1病因引起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有多种,常见的为饲料配方不合理、滥用药物、饲料霉变和疾病等。
1.1饲料配方不合理饲料中如果碳水化合物成分过高,就会造成富含蛋白质、胆碱、生物素、维生素等成分的日粮的摄入相对不足,而过高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类物质,以能量的形式储存起来,造成脂类物质在肝脏富集[2]。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时,在体内可经脱氨基作用转化为脂肪,导致脂肪肝的出现。
1.2滥用药物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化学药物,其进入机体后都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用药的鸡,肝脏一般都能将药物代谢,但是如果滥用药物,随意增加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就会导致肝细胞的负担加重,超出其代谢能力,肝细胞便会受到药物的损害,从而导致脂类物质的转化出现障碍,最终产生脂肪肝。
1.3饲料霉变夏季高温高湿,储藏的饲料很容易发霉变质,其中黄曲霉、烟曲霉等是最常见的霉菌种类。
饲料霉变后,其中的霉菌毒素会超标,进入机体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细胞的坏死。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8eb19dd4d8d15abe234eac.png)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7 年
3 3 卷
第l O 期
疫 病 防 控
蛋 鸡脂肪肝综 合征 的病 因及综合 防控措,青海 湟中 8 1 1 6 0 1 )
笼养蛋鸡脂肪肝是产蛋鸡 的代谢疾病综合征 ,可造成产蛋率 确 保 其足 量运 动 ,减少 其 能量 的消耗 。改 善舍 内通 风 ,避免 舍 内 严重下降,死亡率升高,直接影响家禽业的经济效益 ,引起人们 温度过 高 ,避免 热应 激 ,营造 良好 的养 殖环 境 。 的高度重视。 现将在笼养蛋鸡脂肪肝的防制体会介绍如下: 3 . 3 严格控制饲料用量 ,控制体重在规定范 围 在 蛋 鸡生 长 的不 同阶段 ,机体 需 营养 物 质 的量 是 不 同 的 。由 1 临床症状及诊断 此 ,务必 根据 其 实 际生 长 情况 ,做 好 调 整 饲料 饲 喂量 的 调控 ,避 患有 脂 肪 肝 综 合 征 的 蛋 鸡 ,体 征 与 其 他 蛋 鸡 无 不 同 ,体 况 免 营 养过 剩 。养 鸡 期 间应 密切 留意蛋 鸡 体 重 ,一旦 体 重 超过 同龄 多 数 良好 ,但 是 体 重 要 重很 多 。病 鸡鸡 冠 、肉 鬓 等处 ,苍 白变 大 ,鸡冠 尖 部 发绀 。短 时间 内 ,产 蛋量 骤减 。较严 重 的 ,甚 至 降 鸡 只 ,应 及 时对 饲 喂用 料 量做 严格 的控 制 ,控 制蛋 鸡 体 重在 恰 当 低5 0 %。肝 组 织一 旦 变性 ,将 导致 胆 囊 破裂 ,而形 成 内出血 而 死 的范 围 中 ,避免 因身 体过 肥 而加 重脂 肪肝综 合 征 的感 染 率 。
脂肪肝综合征
![脂肪肝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d8789328a32d7375a4178072.png)
诊 断
病因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临床病理学检验 病理学特征。
治疗
发病鸡 饲料中加入胆碱,22~110 mg/kg,治疗1周;或每吨饲料中补加 氯化胆碱1000g,维生素E 10000 IU,维生素B12 12 mg,肌醇 900g, 连续饲喂10~15d;或每只鸡喂服氯化胆碱0.1~0.2g,连续10d;或 使用中药“水飞蓟”,按1.5%的量配合到饲料中,可使已患病的鸡治 愈率达80.0%,显效率达13.3%,无效率仅6.7%,其有效成分水飞蓟 素可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41.9%,血清甘油三酯降低51.5%。 猫犬脂肪肝综合征 用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饲喂,可防止猫、犬过胖,同 时,定时定量饲喂,是防止本病的有效措施。但脂肝症的临床症状一 旦显现后,治疗效果常不够理想。
预防
1.合理调整饲料结构,降低能量 通过限饲,减少饲料供给量的8%~12%; 或掺入一定比例的粗纤维(如苜蓿粉);或添加富含亚麻酸的花生油等来降 低能量的摄入。同时增加蛋白质含量,特别是含硫氨基酸,饲料中蛋白质水 平可提高1%~2%。一般采用饲料代谢能与粗蛋白的比例为160~180左右。 产蛋初期取低值,后期取高值。 2.减少应激因素 保持舍内环境安静,尽量减少噪声和捕捉因素,控制饲养 密度,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活动空间,夏季做好通风降温,补喂热应激缓解剂, 如杆菌肽锌等。 3.添加某些营养物质 在饲料中供应足够的氯化胆碱(1 kg/t)、叶酸、生物 素、核黄素、吡哆醇、泛酸、维生素E(10 000 IU/t)、硒(1 mg/kg)、干 酒糟、串状酵母、钴(20 mg/kg)、蛋氨酸(0.5 g/kg)、卵磷脂、维生素 B12(12 mg/t)、肌醇(900 g/t)等,同时做好饲料的保管工作,防止霉变。 4.控制日增重 在8周龄时严格控制体重,不宜过肥。选择合适体重的鸡,剔 除体重过大的个体。凡高于平均体重15%~20%的鸡均应剔除,或分群饲养, 限制饲喂,控制体重增长。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a9559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8.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指蛋鸡因饲料成分不合适或营养过剩,导致肝脏堆积脂肪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症。
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饲料不合适: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配比不合理,容易导致饱和脂肪酸堆积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
2. 营养过剩:当蛋鸡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身体无法消耗时,会被肝脏吸收存储,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3.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也可影响蛋鸡的代谢功能,进一步影响肝脏的健康。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肝脏、消化系统和产蛋方面:1. 肝脏:脂肪肝会使得蛋鸡的肝脏变得肿胀、色泽变暗,可出现黄疸等肝炎症状。
2. 消化系统:脂肪肝导致蛋鸡消化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 产蛋:脂肪肝可能会导致蛋鸡产蛋数量减少、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产蛋异常。
防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饲料:为蛋鸡配制合理的饲料,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当,并适量添加维生素、烟酸等营养素,减少对蛋鸡的损伤。
2. 控制能量:控制蛋鸡摄入的热能,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应适当控制。
3. 环境管理:保持蛋鸡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干净,控制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
4. 维生素B族:适当添加维生素B族,如烟酸等,增加蛋鸡对脂肪的代谢能力。
5. 药物治疗:可选用保肝、提高瘤胃酸菌群等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应当综合考虑饲料、环境、营养平衡等因素,加强对蛋鸡健康管理和药物治疗,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和产蛋质量,切实保障蛋鸡生产和养殖的稳健发展。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ad990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c.png)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近年来在饲养蛋鸡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该病的病因是由于蛋鸡营养过剩,饲料质量差、饲喂方式不当,以及高温高湿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
其特征是肝胆脂肪沉积,导致蛋鸡的生长速度减缓、蛋量下降、体重增加、死亡率增高。
病因分析:
1. 饲料热值过高:蛋鸡在饥饿、缺乏水分和劳作时,体内脂肪分解释放能量,但当鸡的饲料热值过高时,会使其体内脂肪分解减慢,使脂肪在肝脏和鸡身上大量堆积。
2. 饲料中脂肪酸比例不合适:饲料中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蛋鸡有着不同的影响。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容易形成脂肪肝,而半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可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
3. 饮水问题:蛋鸡在喝水时,需保证水质量干净卫生、无杂质和细菌等,否则会引起肝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肝脏堆积脂肪。
临床症状:
1. 脱羽现象:脂肪过多堆积会导致毛发稀疏,表皮排泄腺过大,呈现出脱羽现象。
2. 肝脏肿大:由于肝脏的纤维化影响了脂肪代谢,导致肝脏肥大、坚硬,不良反应随之出现。
3. 饮食欲减退:肝部功能障碍会导致食欲不振,导致蛋鸡生长缓慢、蛋量减少。
防治措施:
1. 合理饲喂:蛋鸡饲喂过程中,应注重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绿色饲料和添加酵素制剂等,有助于蛋鸡对脂肪的代谢和消化。
2. 加强管理:勤清理和消毒饮水器、饲料器等设备,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3. 整体营养方案:对蛋鸡进行全面和持续的营养评估,制定适当的饲料方案,保障蛋鸡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的充足和平衡,最大程度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经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环境控制,可使蛋鸡健康成长和高效生产,减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达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0a90e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5.png)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营养不平衡、氧化应激、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病因一:营养不平衡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过量或者缺乏都会导致鸡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蛋白质能量比例失衡,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等都会引起脂肪肝的产生。
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持饲料的均衡营养,对预防和控制鸡脂肪肝发生非常重要。
病因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导致鸡脂肪肝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和DNA分子,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和脂肪的积累,最终导致脂肪肝的产生。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如增加抗氧化剂的添加、避免鸡受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应激等。
病因三:病原微生物感染鸡脂肪肝的发生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关联。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感染都会引起鸡脂肪肝的发生。
我们需要做好鸡的免疫工作,提高鸡的抵抗力,预防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这一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和控制鸡脂肪肝的措施。
措施一: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鸡脂肪肝的关键。
首先是饲料的配制,要合理控制脂肪的含量,保持良好的蛋白质能量比例,同时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在这方面,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来调整饲料的成分。
其次是饲养环境的管理,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减少鸡的应激,为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措施二:增加抗氧化剂的添加为了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需要适当增加抗氧化剂的添加。
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的膜结构和功能,减少脂肪的合成和积累,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调整饲养管理,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 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应 大,小型鸡可在 120 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 8%~12%。 3 .已发病鸡群,在每千克日粮中补加胆碱 22 ~ 110mg,治疗7d有一定效果。在美国曾介绍,每吨 日粮中补加氯化胆碱1000g,维生素E10000国际单 位,维生素B1212mg和肌醇900g,连续饲喂10~ 15 天。或每只鸡服氯化胆碱0.1~0.2g,连续10d。
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达到 605 ~ 1148mg/100ml 或 以 上 ( 正 常 为 112 ~ 316mg/100ml ) ; 血 钙 增 高 可 达 到 28 ~ 74mg/100ml(正常为15~26mg/100ml);血浆 雌激素增高,平均含量为1019μ g/ml(正常为 305μ g/ml);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 固 醇 含 量 均 比 正 常 鸡 高 ( 5.7 ~ 17.05mg/100ml )。此外,病鸡肝脏的糖元和 生物素含量很少,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大降低。
第五节 禽脂肪肝综合征 (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病常散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 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 亡。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 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公鸡极少发生。 填鸭、填鹅因食入大量高能饲料以使生产 肥胖,实际上也呈现脂肪肝综合征。
[病理变化]
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 量的脂肪沉积。肝肿大,边缘钝圆,呈油 灰色,质脆易碎,用刀切时,在刀表面有 脂肪滴附着。肝表面有出血点,在肝被膜 下或腹腔往往有大的血凝块。组织学检查 为重度脂肪变性。有的鸡心肌变性呈黄白 色,有时肾略变黄,脾、心、肠道有程度 不同的小出血点。
[诊断]
根据病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血 液化验指标,以及病理变化特征即可确诊, 其特征性病变为肥胖母鸡腹腔内或肝被膜 下有凝血块。本病应注意与鸡脂肪肝和肾 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防治]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 措施。 1.调整日粮的配方,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下鸡群的需要。由于摄入能量过度是一个 重要病因,因此可以考虑实行限饲和降低 饲料代谢能摄入量,如在饲料中增加一些 富含亚油酸的脂肪而减少碳水化合物则可 降低本病的发生。
[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重型鸡及肥胖的鸡。病 鸡生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 25% ,产蛋率 波动较大,下腹部可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 往往突然暴发,病鸡喜卧、鸡冠肉髯褪色乃 至苍白。严重的嗜睡,瘫痪、体温 41.5 ~ 42.8℃时而鸡冠、肉髯及脚变冷,可在数小 时内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死亡 1 ~ 2d ,当拥 挤、驱赶、捕捉方法错误,引起强烈挣扎时 可突然死亡。
[ 病 因]
主要是摄入高能低蛋白日粮,能量过多,长 期饲喂过量饲料会导致脂肪量增加。实验表 明,按等能原则喂小麦—大豆日粮的鸡患脂 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比喂玉米—大豆日粮的 鸡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不同,受不同谷 物类型的影响,从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比从 饲料脂肪中获得能量危害大。
其次,鸡的品系、笼养和环境与本病发生有关。 高产蛋量品系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为敏感;笼 养鸡活动空间缺少,再加上采食量过高,又吃 不到粪便而缺乏B族维生素,就可刺激脂肪肝综 合征的发生。环境高温可使代谢温度过大,以 至失去应有的平衡,所以本病在温度高时多发。 环境的突然改变、受惊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另外,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 VB 、 VE 、 及蛋氨酸含量不足,可促使本病生发。 饲料中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红青 霉毒素等)可致肝机能损伤,油菜籽 制品中的芥子酸也可引起肝脏变性, 促使本病发生。
[发病机理]
家禽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合成 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在 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母禽在产蛋期, 为了维持生产力,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 也相应提高。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 的脂肪量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 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 变脆。受到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 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 鸡死于肝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