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及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发散思维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 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探索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发散思维的含义及特性,重点阐述了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并指出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一、发散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由某一中心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辐射,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结构成分。从某种角度来说,发散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着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它的实质就是:创新——找出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求异——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大胆提出异议,对陈规敢于突破。
一般来说,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其中,流畅性指心智活动畅通无阻(或少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接通”为数众多的概念和知识点,形成丰富的联想。变通性指思考随机应变,不受消极定势桎梏,能产生新的观点,变通性一方面表达了发散性思维的质,另一方面也表达思维的发散量。独特性指在发散性思维中,要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观察、分析、认识事物而产生独特见解。
二、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1、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形式,它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考察同一问题,思维不局限于一种模式或一个方面,而获得多种解答或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可以通过一题多设、一题多解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多方练习,使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与所探求的问题发生联系,突破知识点的前后和学科界限,使思维多向发散,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对高中代数(下册)题目:已知: a、b、m∈r + 并且a < b,求证: 。除可在证明方法上进行发散,分别用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反证法、辅助函数法等等方法证明,还可从功能上进行发散;再如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道复习参考题:“用两种方法证明: 三点a (- 2,13),b (1,3),c (4, -6)在一直线上。”此题可从直线斜率;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面积;余弦定理;定比分点公式;等价命题;两点间的距离;复数;向量共线等知识点作为发散点来进行论证。这样一个普通的习题通过七、八个知识点发散,得到十多种证题方法,无疑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它从习惯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
新知识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正面思路一旦受阻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相反的思路上,从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如果顺证有困难就考虑逆证;用综合法有困难就用分析法;证明可能性有困难就探求不可能性。
例如:已知函数(-2)2-4+2-6的图像与轴有两个交点,其中至少有一个在轴负半轴上,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此题若采用分类思想来讨论各种情况来解决,显然较为麻烦。若从所求问题的反面思考,先求出图像与轴两交点都不在轴负半轴上的取值范围,再求题意中的取值范围,使问题不难解决。
3、培养学生的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又称横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出发,即从数学的不同分支,或从不同学科知识方法交叉起来。这种学科交叉已是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一大特征。微积分在牛顿那里主要以力学为背景,在莱布尼兹那里主要以几何为背景。这种发现决非沿着某种特定的逻辑线路能思索出来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以形思数,是典型的横向思维联系。如在介绍初等函数时,即可借助于函数图形,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性质,求函数的定义域问题,除可应用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予以解答外,还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答,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学习极限、连续、定积分等概念时,充分利用几何图形,启发直觉思维,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对于沟通代数、
三角与几何的联系,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配合运用
集中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前提,没有集中就没有发散,发散是在集中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通过“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思维形式的循环反复,才能使发散思维能力形成并向更高水平发展,因而要注意数学教学中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相辅相成,不能忽视集中思维的训练。
2、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数学发散思维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学生反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发掘学生潜在的天赋,激活其主体意识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做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绪绪等,应用数学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秀花,面向21世纪谈数学的思维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01(2).
[3]朱月珍,关于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引导[j];数学教学研究,2009(2).
[4]王华,初中数学思维与综合训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包殿伟:(1969—),吉林省松原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现任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