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殊天气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4.多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
任务2.5:认识洪涝的危害、时空分布
任务2.6:认识台风的来源、时空分布、应对措施【讲解】
1、洪涝的危害
【提问】
1、洪涝与地形、降水的分布关系
【提问】
1、台风的来源
2、发生的时间
3、影响的范围
4、带来的危害
5、如何应对
【思考】
利用“洪涝灾害分布图”
与“中国地形图”,说出我
国洪涝灾害分布与地形
地势的关系。
【思考】
利用“中国台风移动路径
图”,说出我国台风的来
源地、影响的范围和时
间。
【观看视频】回答台风的
危害。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应
对台风灾害。
运用不同特殊天气分
布图与气温降水图,引
导学生读图认识各种
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理解气象灾害发生与
我国气温降水的关系。
板块三:感悟提升学以致用
任务3.1:梳理总结,学以致用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但中华民
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多难,兴邦。
只要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人们在面对灾害天
气时,就会更加从容。
感悟地理规律与生产生
活的关系
升华人地关系
五、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多样的天气(教案)
小学科学多样的天气(教案)标题:小学科学课教案——多样的天气引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现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还能够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帮助小学生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天气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4. 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天气记忆游戏(15分钟)将包括晴天、多云、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记住这些图片。
然后,将图片拿下,学生尽可能回忆并描述黑板上的天气图片。
2. 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30分钟)a. 准备好几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多云、雨天、下雪等。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观察这些图片,并尽量详细地描述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b. 学生代表轮流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并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3. 天气预测实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0分钟)a. 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学生解释温度和湿度对天气的影响,并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和湿度计。
b.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记录测量结果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c. 学生讨论不同温度和湿度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今天的天气。
4. 制作天气观察日记(30分钟)a.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本子,作为天气观察日记。
他们每天都要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天气现象、风向等。
b. 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的观察日记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并在第二天的课上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扩展活动(15分钟)a.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答一些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夏天比冬天温暖?”、“为什么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伞?”等。
特殊天气教学设计
《特殊天气》教学设计佛山市顺德区大墩中学张炼娜1、教学内容: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小节。
“多特殊天气”。
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我国主要的四种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及其造成的危害。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防御自然灾害的意识。
2、设计思路:对于这一节的内容,师本教育的课堂结构最大的特点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这一过程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这种师本教育只会使学生缺乏独立的学习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
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提倡先学后教。
在新课标中还提倡“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因此,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 上课前,教师先利用网络平台“天空教室”做好准备。
在“天空教室”中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网站、资料和图片,方便学生进行资料搜集。
并设有聊天区,便于学生查询资料和相互讨论。
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也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减少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受到无用信息的干扰。
课堂在网络教室进行,学生每人一机;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联系所学知识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问题思考、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
(2)自主学习法:利用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独立地进行学习。
(3)问题讨论法:运用网络教室的各种交流手段对学习主题展开讨论。
(4)协作学习法:通过网络教室中师生、生生协同交流、讨论的学习。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各种特殊天气的概念、特点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并了解有关防御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特殊天气知识教案
特殊天气知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特殊天气知识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天气现象,如暴雨、暴风雪、龙卷风等,并能够正确辨别它们;2. 掌握特殊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特殊天气现象的辨识和形成原因的理解;2. 特殊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特殊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2. 探究特殊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2. 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论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特殊天气现象,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天气现象的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或教学板书,介绍常见的特殊天气现象,如暴雨、暴风雪、龙卷风等。
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2. 分析特殊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天气现象。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特殊天气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特殊天气现象,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形成原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3.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整理出一份小组报告,包括所选特殊天气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小组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介绍他们所选择的特殊天气现象,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2. 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提问和回答,加深对特殊天气现象的理解。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强调特殊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提高对特殊天气现象的预警意识。
3. 提出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特殊天气现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天气现象,并能够正确辨别它们。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和水旱灾害》教学设计(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原因和危害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自然现象”中的第2节“多变的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够辨别出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提高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关注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和辨别不同的天气现象,关注自然、关爱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卡片、小黑板、挂图等。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使用天气卡片和小黑板,讲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如晴天阳光明媚、阴天乌云密布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分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如雨天要带伞、雪天要穿暖和等。
6. 互动游戏(5分钟)进行“天气预报”游戏,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介绍不同天气现象。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关注自然、关爱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天气2. 内容:晴天:阳光明媚阴天:乌云密布雨天:带伞出行雪天:穿暖和衣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我喜欢晴天,因为阳光明媚,可以出去玩耍。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和水彩颜料,画出天气现象,并用A4纸进行书写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幼儿对不同的天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多特殊天气学案
多特殊天气【学习目标】1.通过Flash和图文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中理解中国主要特殊天气的含义、天气特征、多发季节、影响地区、主要影响。
2.学会分析某些特殊天气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培养防灾减灾意识、积极为家乡防治特殊天气献计献策。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42-441.中国有哪些主要的特殊天气?2.找出特殊天气的含义、天气特征、多发季节、影响地区、主要影响。
二、小组合作——结合图文资料,完成表格填写【第一组】寒潮材料一: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能够视为寒潮。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材料二:寒潮来袭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水准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但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耗损土壤肥力,还会掩埋田园。
特殊天气天气特征多发季节主要影响地区主要影响寒潮【第二组】梅雨材料一: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
因为这是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性称之为“梅雨”。
因为下雨时间长,空气湿度大,致使百物生霉,因而又有“霉雨”之名。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
材料二:梅雨一般在江淮流域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连续性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但是,梅雨假如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假如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特殊天气天气特征多发季节主要影响地区主要影响梅雨【第三组】台风材料一: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和水旱灾害》教学设计(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原因和危害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多样的天气科学教案
多样的天气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天气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天气科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及其特征。
难点: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图片、视频资料,相关科普书籍。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每天出门前会不会先看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呀?
生:会呀。
师:那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生:晴天、雨天、阴天。
师:对,这只是一部分哦,还有下雪天、大风天等等呢。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多样的天气。
(展示各种天气图片)大家看这张,这是什么天气呀?
生:下雪天。
师:没错,下雪天很冷对不对?那这张呢?(展示雨天图片)
生:下雨啦。
师:那下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呀?
生:要带伞。
师:非常棒!那晴天的时候呢,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很暖和,太阳很大。
师:对呀,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感觉都不一样。
那大家知道天气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呀,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呢,比如大气的运动呀等等。
那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因为天气变化带来不方便的事情呢?
生:下雨了不能出去玩。
生:刮大风会很冷。
师:对呀,所以我们要随时关注天气,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天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讲解天气变化原因时,可能还需要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运用一些实例和教具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幼儿园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天气是小朋友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天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一个多样化的天气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天气并提出有关天气的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孩子们对天气的意识,以及如何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教学准备:1. 天气图片或卡片:包括晴天、多云、阴天、下雨、下雪、刮风、雷阵雨等不同类型的天气图片。
2. 实物或模型:太阳、云、雨滴、雪花、树叶等。
3. 书籍和故事:介绍天气的相关书籍和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节:小组讨论1. 老师介绍天气的概念和种类,并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或卡片。
鼓励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2.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从几张图片中选择一张,然后结合实物或模型,模拟并描述所选择的天气现象。
例如,选择了晴天的图片,可以用太阳和云模型来模拟。
3.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模拟天气现象,并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
例如,选择了下雨的图片,可以问其他小组为什么会下雨。
第二节:天气故事角色扮演1. 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故事,并介绍主要角色,如太阳、云、雨滴等。
2. 老师逐步引导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们体验不同天气现象所带来的感受和变化。
例如,孩子们可以一起摇动云模型,模拟刮风和下雨。
3. 孩子们围绕故事展开讨论,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太阳会出来、云是什么做的。
第三节:观察和记录天气1. 孩子们每天观察窗外的天气,并记录下来。
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天气观察站,放置温度计、风向仪、雨量计等。
2. 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天气的变化,并鼓励他们提出有关天气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天气变冷了、为什么下雨的时候会有雷声等。
3. 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天气的变化和原因,并记录在画板或纸上。
他们还可以使用天气图片或卡片来表示当天的天气。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等。
2. 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记录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好奇心,以及面对不同天气时的积极态度。
教学内容天气现象的认识: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征。
天气与生活:探讨不同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天气预报:学习如何阅读和解读天气预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现象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天气预报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气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天气预报样本。
记录天气变化的表格。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主体教学:讲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讨论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分析天气预报,学习如何获取天气信息。
3. 实践活动: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天气现象的图片和关键词。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列表。
天气预报的样本和解读方法。
作业设计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
写一篇关于天气对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文。
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观察力。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现象,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学会如何获取和解读天气预报。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达到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约10分钟):活动:教师展示一系列不同天气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并简要介绍每种天气的特点。
目的: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做铺垫。
2. 主体教学(约30分钟):第一部分:天气现象的认识:活动:教师详细讲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2024年多变的天气教案
2024年多变的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2024年多变的天气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2024年多变的天气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2024年气象预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多变的天气。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2024年的天气有什么特点?2.学习新课(1)讲解2024年多变的天气特点①气候类型多样化②极端气候事件增多③气温波动大(2)分析多变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农业生产②城市交通③人体健康(3)案例分析①2024年某地区极端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
②2024年某地区连续强降雨,城市内涝严重。
③2024年某地区气温骤降,感冒病例增多。
3.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关注天气变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2)拓展: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①查阅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
②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作息时间。
③学会防范气象灾害,保护自身安全。
5.课后作业(1)观察2024年天气变化,记录自己的感受。
(2)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制定一份气象灾害防范手册。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2024年多变的天气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实际运用能力: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气象灾害防范表现,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变的天气教学策略
多变的天气教学策略多变的天气教学策略:1. 启发性问题: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多变天气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春天的天气总是那么多变?”或者“雨天和晴天的气温有何区别?”2. 天气观察记录: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和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图表或文字来记录,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天气模拟实验: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天气模拟实验,如使用水和冰来模拟降雨、使用吹风机来模拟风力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天气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4. 天气观测工具的制作:引导学生使用简易材料制作天气观测工具,如风向标、温度计、湿度计等。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和制作,并利用观测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和记录。
5. 天气影响图的制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天气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制作一张天气影响图。
学生可以用插图、图片或文字来描述不同天气对农作物、交通、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天气预报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天气预报,预测下周的天气情况,并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演示。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收集天气信息,并运用科学知识做出预测。
7. 天气故事分享:要求学生带来一个关于多变天气的故事或经历,并进行分享。
学生可以谈论自己遇到的变幻莫测的天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8. 天气主题研究: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天气主题研究,选择一个特定的天气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学生可以收集资料、制作报告或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多样化的天气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对多变天气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这些策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对天气变化保持持续的关注。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
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天气教案一: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并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天气类型介绍:- 晴天:阳光明媚,天空明朗,气温较高。
- 阴天:天空多云,光线较暗,气温较低。
- 雨天:有降水现象,天空阴沉,气温较凉。
- 雪天: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雪,气温较低,地面可能覆盖雪。
- 雷雨天:有闪电和雷声的天气,通常伴随降水。
- 雾天:低空气温导致水汽凝结,形成大量悬浮的水滴,影响视野。
- 台风: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大,伴有大雨和狂风。
2. 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和影响:- 晴天:阳光明媚,适合户外活动,人们心情愉悦。
- 阴天:天空多云,光线较暗,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
- 雨天:降水量较大,出行需备好雨具,可能造成交通拥堵。
- 雪天:大雪可能影响交通,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好时机玩雪。
- 雷雨天:可能伴有强烈的风暴,需注意防雷电和保证安全。
- 雾天:视野受限,请小心行驶和出行安全。
- 台风:风力大,可能导致房屋和树木被破坏,需采取防护措施。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最喜欢的天气类型,并说明原因。
2.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并描述,其他同学猜测所述是否准确。
3. 天气报告: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制作天气报告,包括天气类型、温度、降水等信息。
4. 天气新闻:学生分组编写天气新闻稿,根据不同的天气类型描述其影响和相关事件。
5. 课外探索: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喜欢的天气类型,写一篇关于这种天气的文章,包括特点和影响。
评估方法:1. 口头回答:提问学生不同天气类型的特点和影响。
2. 天气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制作的天气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天气新闻稿评估:评估学生编写的天气新闻稿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文章评估:评估学生写的关于喜欢的天气类型的文章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天气教案二:目标: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天气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教学内容:1. 天气观察与变化:- 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多特殊天气、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多特殊天气、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四、学习流程学习内容学习环节学习资源与达成目标师生活动一、多特殊天气设疑—猜想【创设情境:时光机穿梭到2018年6月13日下午】图片、视频展示当时青岛发生的强对流天气,昏暗天光、强雨大风、倒伏的树木、大雨飘走的车牌、校园刮翻的乒乓球台——它是怎样发生的?危害?怎样应对?(引入青岛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视频和文字材料,学生经历了当天特殊天气的发生过程,印象深刻,对其分析也极具兴趣,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回忆当时在学校、回家路上发生的一切,引发思考和讨论,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提供图片、视频展示青岛6月13日发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引发学生回忆和思考。
探究—验证【案例探究1—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的文字和图片参考资料。
对流雨、多发于赤道地区、我学生:自主学习图片、文字资料,找到问题答案,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后防灾减灾措施后明确合理做法。
教师:提供“强对流天气”的文字和图片参考资料,借学生兴趣高涨之机,引导学生探危害,使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但是寒潮天气有没有有利之处?3.【寒潮大揭秘】出示寒潮入侵路线示意图,设疑:①受寒潮影响频次最高的省份?②青藏地区和海南岛受影响大吗?为什么?(在特殊天气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分析了青岛当地经常发生的两种,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和冬如寒潮带来大风可刮走城市雾霾、带来雨雪天气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辨:寒潮发生会带来一系列危害,使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但是寒潮天气有没有有利之处?提示学生,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多面性,要尝试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世界。
3.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教师: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学习,引领学生总结特殊天气的分析方法。
一般可以从分布、成因、危害、对策等方面分析。
半年的寒潮,通过感知身边的发生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分析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
一年级科学上册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理解天气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并能够根据天气状况做出相应的日常活动调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
2. 不同天气的特征:晴天、雨天、雪天、多云、雾霾等。
3. 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何根据天气调整衣物、活动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天气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同时,教师讲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天气调整自己的活动。
3. 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原因,或者讨论某个天气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4.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重点:不同天气的特征和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图片: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2. 视频:播放有关天气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气现象。
多特殊天气教学设计(精品).doc
《天气预报每日看,特殊天气早防范》教学设计郎各庄小学李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概念、发生的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造成的影响、预防2)能力目标:通过对台风的较为系统的学习,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相关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
3)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一一提出学习课题一一分组分配任务——自主搜集、整理资料一一合作探究一一作品交流——概括总结4)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灾害观,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知道要辩证地看待自然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及其造成的危 害2) 难点: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处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是直接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的, 而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相关经验,并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 的,因此,“生活”是学生的最佳的地理老师。
福建省夏秋季经常遭受台风 袭击,特别是今年8月份的“圣帕”台风,学生感受深刻,而寒潮、梅雨、 沙尘暴学生不能直接感受。
因此,我把台风作为范例系统地讲述,让学生 掌握学习一种特殊天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寒潮、 梅雨、沙尘暴等。
2)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 习方式”,并提倡“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为了把课程学习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把全班学生 分成6个小组,把每个小组的组长组成一个“课前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 从“概念、发生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影响和预防”几个方面收集 整理台风的资料,做成课件。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当课堂上台风讲述完后,各小组任选寒潮、梅雨、沙尘暴之一,由小组 长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所选课题并相交流,选择其一进行展示。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1)小组协作探究学习法(2)小组讨论交流法(3)角色扮演法4、天气特点:多狂风暴雨5、影响:狂风暴雨破坏公共设施,引起山洪暴发等。
特殊天气教案
特殊天气教案标题:特殊天气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特殊天气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急措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增强对于特殊天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天气,如暴雨、台风、雾霾等,并能够描述其特征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2. 掌握特殊天气下的自我保护措施,包括避免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佩戴防护用品等。
3. 学会应对特殊天气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紧急求助、转移避险、储备食物和水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分享应对特殊天气的经验和策略。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特殊天气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海报纸、彩笔等。
4. 学生手册或教材中有关特殊天气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一些特殊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特殊天气的了解,例如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特殊天气事件,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讲解:1. 通过讲解特殊天气的不同类型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暴雨、台风、雾霾等特殊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可能的危害。
2. 介绍特殊天气下的自我保护措施,如避免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佩戴防护用品等,以减少受伤和疾病的风险。
3. 解释应对特殊天气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紧急求助、转移避险、储备食物和水等,以确保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特殊天气,包括其特征、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海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向全班做简短的报告。
3. 全班共同讨论各种特殊天气的共同点和区别,以及学习到的应对策略和经验。
总结和评价: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特殊天气的重要性和应对的必要性。
2. 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分享。
人教版多变的天气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认识相关的天气符号。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天气变化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 让学生了解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天气。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天气符号。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我们喜欢的天气有很多种,比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展示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2. 教师讲解天气符号,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记住这些符号。
3. 教师提问:如果看到晴天符号,你们会想到什么?如果看到雨天符号,你们会想到什么?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雨天要小心路滑,雪天要注意保暖等。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张含有天气符号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天气现象。
2. 教师提问:如果今天是晴天,你会做些什么呢?如果今天是雨天,你会做些什么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天气,我们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知道了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
2. 教师鼓励学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天气变化,养成关心天气的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下自己所在地区的天气情况,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2. 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或俗语,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符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多变的天气 教案
多变的天气教案教案标题: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能够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
4.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会制作天气预报图表。
教学准备:1. 天气相关的图片、图表或海报。
2. 天气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资源。
3. 学生用的绘画纸、彩色铅笔和标签纸。
4. 天气预报图表的模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天气相关的图片或海报,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询问他们对不同天气的认识和体验。
探究活动:3. 播放一段有关天气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变化。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天气的观察和感受。
5.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帮助他们建立相关词汇的概念。
实践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天气预报图表。
7. 学生利用绘画纸和彩色铅笔,绘制不同天气现象的图像,并使用标签纸标注天气类型和温度范围。
8. 学生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天气预报图表,让其他小组猜测对应的天气现象。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天气预报图表。
10. 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天气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天气变化的分析和总结。
评估活动:1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不同天气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12. 学生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天气预报图表时,教师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准确性。
延伸活动:13. 邀请学生在家庭作业中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并整理成简单的天气日记。
14. 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观察天气变化,并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增强他们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探究、实践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天气预报图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天气现象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每日看,特殊天气早防范》
教学设计
郎各庄小学李艳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概念、发生的时间、
多发地区、天气特点、
造成的影响、预防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台风的较为系统的学习,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相关地理知
识,发现地理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地理
事物。
3)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学习课题——分组分配任务——自主搜集、整
理资料——合作探究——作
品交流——概括总结
4)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灾害观,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知道要辩证地看待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及其造成的危害
2)难点: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处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是直接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的,而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相关经验,并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生活”是学生的最佳的地理老师。
福建省夏秋季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特别是今年8月份的“圣帕”台风,学生感受深刻,而寒潮、梅雨、沙尘暴学生不能直接感受。
因此,我把台风作为范例系统地讲述,让学生掌握学习一种特殊天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寒潮、梅雨、沙尘暴等。
2)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并提倡“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为了把课程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把每个小组的组长组成一个“课前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从“概念、发生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影响和预防”几个方面收集整理台风的资料,做成课件。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当课堂上台风讲述完后,各小组任选寒潮、梅雨、沙尘暴之一,由小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所选课题并相交流,选择其一进行展示。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1)小组协作探究学习法(2)小组讨论交流法(3)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课后活动〉
中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由于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目和财产损失非常巨大,做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中国的防灾减灾做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写成一篇小短文。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