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艺疗法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

景观,将其从造型、色彩以及材质等方面进行改造与升华,从而得到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不落于俗套的乡村景观。

4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中表达与营造具体方法4.1乡土自然景观元素的表达与营造手法

4.1.1营造乡土自然风貌与风景。在设计之前,对场地进行景观调研,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将其特点运用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有的乡村景观整体风貌主要由山体、水体、农田耕地、建筑民居等构成。在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乡土风格营造乡村自然风貌与风景。例如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就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的山体、水体与建筑民居,形成具有特色地形风貌的乡村景观。4.1.2凸显田野景观,运用植物文化。在做乡村设计时,根据场地的气候、地形地势与种植特色,再现农耕景观,直观地传递出乡土特色。较大面积的田野景观能营造一种震撼的景观效果。例如我国南方河网低湿地区,劳动人民为了便于生产,用挖出的网状深沟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田,在上面种植作物形成的垛田景观等。在打造村庄节点时,利用村庄的古树名木或者文化植物来打造乡村特色景观。

4.2乡土文化景观元素的表达与营造手法4.2.1重组乡土材料,提炼乡土色彩。乡土材料是最常见、最易取、最易利用起来的乡土资源,同时由于各个地方的气候、历史等的不同造就了每个地方有各自的特色乡土材料。例如陶罐、石头等材料,使用乡土材料来打造乡村景观,具有节省财力劳力成本、突出乡村个性等优点。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将这些乡土材料元素重组或者与其他小品相结合,从而打造特色乡村景观。

乡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像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黄”、江南水乡的“青砖黛瓦”与“白墙”。在乡村景观规划时色彩的运用要与其基调一致才能与乡村环境更好的融合。4.2.2挖掘乡土文化,元素符号化。挖掘乡村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流传艺术、手工艺等文化元素,深入探索与研究当地的文化内涵,甚至将这些元素凝练、抽取、并符号化,用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对于保护乡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2.3通过小品和场景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将挖掘的乡土文化与提炼的乡土符号运用于景观小品与景观节点中,来营造乡村景观。例如在雕塑、景墙、公共座椅、路灯、铺装等融入文化符号,对遗迹加以保护甚至重现历史场景,诗词文化以物质的形态展现出来,对民风民俗的手工艺艺术品进行加工等形式来营造文化氛围。

5

结语

在乡村园林景观的快速的发展的今天,大量模仿来的元素造成了“千村一面”的局面。在保护与尊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引起当地人情感的共鸣,提高乡村景观价值,使乡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某种层面的融合,对于当代景观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2019-02-27)

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04):123-126.

[2]孙新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8,24(8):37-40.

[3]UNESC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M].WHC08/1,Paris,2008.

[4]刘新燕,樊俊喜,邹志荣.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2,28(02):49-52.

[5]曹帅强,邓运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及其意象特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1):185-192.

陈国菲,研究生;李鹏宇,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于园艺疗法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孟凡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7121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空间逐渐减少,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居民身体及心理健康带来严峻

考验。景观环境作为城市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唯一途径,时刻服务于城市居民,同时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园艺疗法有着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融合了园林设计学、植物学、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现尝试将园艺疗法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相融合,改善城市景观建设单调乏味的境况,通过构建康复性景观环境来处理不同的公共健康问题,缓解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进一步帮助城市居民建立、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针对城市绿地的独特需求,将景观建设赋予其科学功能价值,从而探索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的新路径。

园艺疗法;康复性景观;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多,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引发关注。同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呈现出“快餐式”景观建设现状,过于追求建设速度和数量,忽视了景观建设质量,导致城市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居民

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据调查显示,当代城镇居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城市病”日益凸显,亚健康状态人数逐渐增2019年第15期现代园艺1

67〇

绿地功能匮乏,形式千篇一律等严峻问题。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服务于城市居民,从“城市美化

运动”开始,便体现出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在城市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景观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相关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健康,进而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景观建设重在质量,不应当只浮于视觉美学表面,而应从实际功能出发,满足城市居民身心需求,缓解身心疲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园艺疗法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现状1.1园艺疗法

自然不仅是审美的对象,同样也具有治疗的价值[1]。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 )是通过实际接触自然环境景观,利用植物景观、园艺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与康复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人生而热衷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天性。早在17世纪末,园艺疗法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研究与应用。园艺疗法摒弃了传统的医疗设备与人力治疗,将治疗方式着眼于自然景观,借助植物栽培、景观护理等园艺活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是集艺术、医学与心理学为一体的治疗方式。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园艺疗法的可行性逐渐被认可,并随之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疗愈机构、精神病院、老人和儿童活动社区等等。

园艺疗法起源于医院等场所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园艺疗法的功能挖掘,园艺疗法在人类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的康复治疗中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功效和作用。尤其针对长期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状态的城市居民来说,自然景观环境便成为其不可多得的休憩场所,可为这类人群带来放松身心的机会,从而获得良好的身心康复效果。1.2发展历程

早在17世纪末,园艺疗法被明确提出,随后各个机构学者开始园艺疗法的早期研究。在不断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由于起步时间相对较早,美国在园艺疗法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园艺疗法起初应用于治疗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园艺疗法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几乎为零。二战时期开始,园艺疗法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残障人士,同时被大量运用于医院的各项康复治疗中。20世纪中期,园艺疗法不局限于医院的应用,以及治疗心理疾病,开始了更为广泛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园艺疗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工具和新兴的景观设计理念,在社区环境、工作环境等相关公共场所逐渐推广应用,园艺疗法这一学科研究趋向于成熟。

2园艺疗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我国园艺疗法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园艺疗法才初步引起医学领域相关研究者的注意,开始了园

艺疗法在医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但整体而言,园艺疗法在我国仅属于早期发展的阶段,尚未完全普及,研究

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但21世纪以来,随着大众报纸刊物不断面向社会科普园艺疗法这一未知的领域,开始不断地有学者注意到园艺疗法,并从医学、心理学等领域逐渐扩展到社会学、景观设计学多种学科,使得更多学者投身于园艺疗法的科学研究中去,挖掘园艺疗法的潜在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景观建设研究人员注意到园艺疗法这一学科,开始思考如何将园艺疗法融入到景观园林设计中去,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认为,园林设计体现园艺疗法将是21世纪园林建设的根本趋势[2]。

在我国,园艺疗法的研究分为2个主导方向:一方面是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医学中,对各种身心疾病的康复治疗;二是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及景观绿化中,力求打造满足城市居民各种需求,更加具有治疗意义的城市绿地。

3基于园艺疗法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3.1城市公共空间特性

3.1.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为公共开放的环境空间,该区域场地与周边的建筑环境、交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绿地以景观的形式将自然气息融入进城市环境中。该部分绿地景观建设将城市居民生活融入进去,它不是分割自然与城市的分界线,而是城市的一部分。

3.1.2可达性。城市公共空间应当满足交通便利,游人可达的基本要求。交通路线联系周边场地实际,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不宜用围墙、栏杆等设施将其硬性分割,限制公共空间的交通流线,形成封闭孤立的形态,即将景观融入大众生活。

3.1.3设施大众性。作为服务于公众的场所空间,承载着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居民游憩、休闲、健身等不同的活动需求。应当充分考虑游人需求,提供一定的设施供大众使用。

3.1.4景观生态性。城市绿地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唯一途径,承载着美化环境、减灾防灾、提供城市动植物生存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例如海绵城市。景观效果不能只追求视觉上的美观,同时也应当满足基本的生态功能。城市景观建设不能只浮于表象,应当建立在人文、生态关怀的基础上。

3.2基于园艺疗法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建议

3.2.1合理利用空间的开放性,增加场所的吸引力,提高人群的参与度。通过关注城市居民的心理活动特点,合理处理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感官、山水景观营造、独特的构筑物布置,有针对性增加场所的吸引力

现代园艺2019年第15期

1

68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