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法课件
合集下载
《细胞化学染色》PPT课件 (2)
• 在酸性条件下〔pH4.7〕酸性磷酸酶能将 底物〔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
PO43-,与Pb2+作用生成磷酸铅沉淀, 定位于胞浆中酶活性存在处,再与硫化 铵作用,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 试剂:
• 1.固定剂: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 2. 工作液配制:
• 蒸馏水
37ml
• 0.2mol/L pH4.7醋酸缓冲溶液 6ml
试剂:
• 1.固定剂:1∶9福尔马林乙醇液,即40%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10ml加无水乙醇90ml混合即得。
• 2.a-磷酸萘酚钠溶液:100mg a-磷酸萘酚钠溶于 100ml0.2mol/L〔pH9.1~9.7〕Tris缓冲溶液中,混 匀后4℃保存。
• 3.Tris缓冲溶液〔0.2 mol/L pH9.2〕:Tris粉〔三羟甲 基氨基甲烷〕2.43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浓盐酸 0.2ml〔0.167ml〕。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 小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 的50%~75%。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小 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的50% -75%。
•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 0.15mol/L〔5%〕硝酸铅
1ml
• 0.1mol/L〔3.2%〕β-甘油磷酸钠 2ml
• 3.稀硫化铵溶液〔临用时现配〕:取硫 化铵水剂0.75ml加蒸馏水至50ml。
• 4.甲基绿溶液:1g甲基绿溶于50ml蒸馏
PO43-,与Pb2+作用生成磷酸铅沉淀, 定位于胞浆中酶活性存在处,再与硫化 铵作用,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 试剂:
• 1.固定剂: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 2. 工作液配制:
• 蒸馏水
37ml
• 0.2mol/L pH4.7醋酸缓冲溶液 6ml
试剂:
• 1.固定剂:1∶9福尔马林乙醇液,即40%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10ml加无水乙醇90ml混合即得。
• 2.a-磷酸萘酚钠溶液:100mg a-磷酸萘酚钠溶于 100ml0.2mol/L〔pH9.1~9.7〕Tris缓冲溶液中,混 匀后4℃保存。
• 3.Tris缓冲溶液〔0.2 mol/L pH9.2〕:Tris粉〔三羟甲 基氨基甲烷〕2.43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浓盐酸 0.2ml〔0.167ml〕。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 小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 的50%~75%。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小 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的50% -75%。
•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 0.15mol/L〔5%〕硝酸铅
1ml
• 0.1mol/L〔3.2%〕β-甘油磷酸钠 2ml
• 3.稀硫化铵溶液〔临用时现配〕:取硫 化铵水剂0.75ml加蒸馏水至50ml。
• 4.甲基绿溶液:1g甲基绿溶于50ml蒸馏
【培训课件-;临床血液学】_2.细胞化学染色
① 定性 ② 半定量 ③ 定量
• 铁染色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苏丹黑染色 • 过碘酸-雪夫反应 • 酯酶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
普鲁士兰染色法(1958郁知非方法) 1.原理:根据BM中含Fe3+与蛋白质结合较疏松,
经稀HCL处理后,呈游离Fe3+。在酸性溶液 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后呈兰绿色,有折光, 圆形颗粒或珠、块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习
• 为什么要做组织化学染色来自•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 原始粒细胞? • 其它肿瘤细胞?
• 火眼金睛能辨认 出什么细胞?
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 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 胞的生物化学成分、定位、定量及代谢 功能状态的学科。
细胞化学染色
ALP降低 慢粒、恶性组织细胞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MDS正常或减低 。
增高 类白血病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菌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常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正常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减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毒感染
PNH 减低
恶性组织细胞病 增高
4. 染色分级反应
(-)
0分:阴性反应,胞浆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
1分:胞浆少量颗粒或呈弥散浅红色。
(++)
2分:胞浆中含有中等量颗粒或弥散受色。
(+++) 3分:胞浆中有丰富的颗粒或弥散深色,胞核清晰。
(++++) 4分:极丰富粗大颗粒,或弥散深色,胞核不清晰。
NAP积分:NAP反应结果(%)
• 铁染色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苏丹黑染色 • 过碘酸-雪夫反应 • 酯酶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
普鲁士兰染色法(1958郁知非方法) 1.原理:根据BM中含Fe3+与蛋白质结合较疏松,
经稀HCL处理后,呈游离Fe3+。在酸性溶液 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后呈兰绿色,有折光, 圆形颗粒或珠、块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习
• 为什么要做组织化学染色来自•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 原始粒细胞? • 其它肿瘤细胞?
• 火眼金睛能辨认 出什么细胞?
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 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 胞的生物化学成分、定位、定量及代谢 功能状态的学科。
细胞化学染色
ALP降低 慢粒、恶性组织细胞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MDS正常或减低 。
增高 类白血病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菌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常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正常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减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毒感染
PNH 减低
恶性组织细胞病 增高
4. 染色分级反应
(-)
0分:阴性反应,胞浆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
1分:胞浆少量颗粒或呈弥散浅红色。
(++)
2分:胞浆中含有中等量颗粒或弥散受色。
(+++) 3分:胞浆中有丰富的颗粒或弥散深色,胞核清晰。
(++++) 4分:极丰富粗大颗粒,或弥散深色,胞核不清晰。
NAP积分:NAP反应结果(%)
《血细胞化学染色》PPT课件
精品医学
17
精品医学
18
2.NAP积分值
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 和分叶),分别记录其分级情况:
精品医学
19
(-) 0分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阳性率 全部阳性反应细胞之和 积分值 各种阳性程度细胞的分值之和
精品医学
20
3.参考值 积分值 35-70分
(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可阳性,呈细颗粒状、弥散分布,有时 胞质边缘处颗粒较粗大。
精品医学
33
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α-naphthol acetate esterase,α-NAE)
精品医学
34
α-醋酸萘酚
(基质液中)
【原理】
水解 α-醋酸萘酚酯酶 (细胞内)
α-萘酚
重氮盐
(坚牢蓝B)
胞浆不溶性灰黑色 或棕黑色沉淀
9
精品医学
10
【临床评价】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鉴别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精品医学
11
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阳性反应
(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弱阳性反应
精品医学
12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阴性反应或阳性率< 3%(残留原粒细胞)
精品医学
1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骨髓中贮存铁
幼红细胞内的Fe精(品细医学胞内铁)
44
【结果判断】
幼红细胞核染色为鲜红色,铁粒呈蓝 绿色。
《细胞化学染色》课件
、切片或裂解样品,确保样品处
标记染色剂
2
于最佳状态以获得清晰的染色结果。
选择适当的染色剂,与细胞内的目标
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
3
洗涤
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减少非特异性背
显微镜观察
4
景染色。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染色后的细胞 结构和染色结果。
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领域
1 病理学研究
方法
包括直接染色、间接染色和特殊染色等方法, 根据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技术
需要合适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包括样品制备、 染色剂选择和显微镜观察。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伊纳尔反应
用于检测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和分布。
酸性磷酸酶染色
用于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酶的分布。
特殊染色
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结构或分子的存在和分布,如免疫组化染色。
结论及展望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细胞化学染色将在多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特定染色剂使细胞内的化学成分显现的技术。它在 细胞研究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目的
通过染色剂将细胞内的特定化学成分显现出 来,例如核酸、蛋白质、多肽等。
原理
染色剂与细胞内化学成分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例如酶活性、酸碱性和亲和性。
通过染色剂对病理变化 进行观察和鉴定,辅助 诊断和治疗决策。
2 细胞生物学研究
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探索细胞内分子的表达 和相互作用。
3 药物研发
评估药物对细胞内目标 分子的作用和影响,辅 助药物研发过程。
标记染色剂
2
于最佳状态以获得清晰的染色结果。
选择适当的染色剂,与细胞内的目标
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
3
洗涤
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减少非特异性背
显微镜观察
4
景染色。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染色后的细胞 结构和染色结果。
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领域
1 病理学研究
方法
包括直接染色、间接染色和特殊染色等方法, 根据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技术
需要合适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包括样品制备、 染色剂选择和显微镜观察。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伊纳尔反应
用于检测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和分布。
酸性磷酸酶染色
用于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酶的分布。
特殊染色
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结构或分子的存在和分布,如免疫组化染色。
结论及展望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细胞化学染色将在多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特定染色剂使细胞内的化学成分显现的技术。它在 细胞研究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目的
通过染色剂将细胞内的特定化学成分显现出 来,例如核酸、蛋白质、多肽等。
原理
染色剂与细胞内化学成分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例如酶活性、酸碱性和亲和性。
通过染色剂对病理变化 进行观察和鉴定,辅助 诊断和治疗决策。
2 细胞生物学研究
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探索细胞内分子的表达 和相互作用。
3 药物研发
评估药物对细胞内目标 分子的作用和影响,辅 助药物研发过程。
《细胞化学染色》课件
瘤的诊断和分类。
细菌和真菌鉴别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 细菌和真菌,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鉴定
染色技术可以帮助鉴定寄生虫种类 ,对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 指导作用。
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细胞凋亡研究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凋亡 的过程,有助于研究细胞死亡的
机制。
准确性
染色结果是否准确反映 了细胞内物质的分布和
含量。
重复性
染色结果是否具有可重 复性,即多次实验结果
是否一致。
特异性
染色方法是否能够特异 性的标记目标细胞或组
织。
敏感性
染色方法能否检测到低 浓度的目标物质。
染色结果的解读与解释
01
02
03
04
了解染色原理
熟悉染色方法的原理,有助于 正确解读染色结果。
识别阳性信号
能够识别出染色结果中的阳性 信号,并判断其强弱和分布情
况。
排除干扰因素
排除非特异性染色、背景干扰 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比较不同样本
将染色结果与正常或已知样本 进行比较,以判断其差异和意
义。
染色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科学研究
染色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 数据支持,帮助揭示细胞生物
学行为的奥秘。
临床诊断
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与 特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
酸性品红染色
用于显示RNA,常 用于鉴别细胞质。
苏木精染色
用于显示细胞核, 常用于观察染色体 。
福尔根染色
用于显示DNA,常 用于鉴别细胞核。
甲基绿染色
用于显示DNA,常 用于观察染色体。
伊红染色
用于显示RNA和糖 原,常用于鉴别细 胞质和糖原。
细菌和真菌鉴别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 细菌和真菌,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鉴定
染色技术可以帮助鉴定寄生虫种类 ,对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 指导作用。
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细胞凋亡研究
染色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凋亡 的过程,有助于研究细胞死亡的
机制。
准确性
染色结果是否准确反映 了细胞内物质的分布和
含量。
重复性
染色结果是否具有可重 复性,即多次实验结果
是否一致。
特异性
染色方法是否能够特异 性的标记目标细胞或组
织。
敏感性
染色方法能否检测到低 浓度的目标物质。
染色结果的解读与解释
01
02
03
04
了解染色原理
熟悉染色方法的原理,有助于 正确解读染色结果。
识别阳性信号
能够识别出染色结果中的阳性 信号,并判断其强弱和分布情
况。
排除干扰因素
排除非特异性染色、背景干扰 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比较不同样本
将染色结果与正常或已知样本 进行比较,以判断其差异和意
义。
染色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科学研究
染色结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 数据支持,帮助揭示细胞生物
学行为的奥秘。
临床诊断
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与 特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
酸性品红染色
用于显示RNA,常 用于鉴别细胞质。
苏木精染色
用于显示细胞核, 常用于观察染色体 。
福尔根染色
用于显示DNA,常 用于鉴别细胞核。
甲基绿染色
用于显示DNA,常 用于观察染色体。
伊红染色
用于显示RNA和糖 原,常用于鉴别细 胞质和糖原。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课件
样本的保存
样本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下,以确保其 质量和稳定性。
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的规范性
在细胞化学染色检验中,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规范,以确保 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的校准
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有效期内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结果的解读
检验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避免误判或漏判。同时,应定期 对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主要用于诊断疾病、研究细胞生物学特性、评估治疗效果等 。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技术自19世纪末开始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手工染色、 半自动染色和全自动染色等。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细胞化学染色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荧光染色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得到了显著提 高。
04
结果报告
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向相 关人员或机构提供准确的实验 数据和结论。
04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应用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诊断
通过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可以观 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染色特征和 组织结构,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
现和诊断。
感染性疾病诊断
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会导 致细胞发生特异性改变,通过细胞 化学染色检验可以辅助诊断。
染色完成后,进行充分 的洗涤和复染,以提高
染色效果和对比度。
结果观察与解读
01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样本 ,观察细胞形态、染色情况等 。
02
结果记录
对观察到的染色结果进行详细 记录,包括细胞形态、染色强 度、分布等。
03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讲课文档
第十一页,共72页。
【结果】
细胞质内有蓝黑色颗粒者为阳性。
(-) 无颗粒沉着;
(±) 颗粒细小 ,分布稀疏; (+) 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质 1/2~2/3; (+++) 颗粒粗大,呈团块分布;
(++++) 全部胞质均部满颗粒,可覆盖胞核。
第十二页,共72页。
第十三页,共72页。
▪ 瑞氏染色液
第十页,共72页。
▪ 【操作】 ▪ 1. 取0.1%TMB乙醇溶液lml,加亚硝基铁氰化
钠饱和溶液10μl,混合溶液呈淡棕黄色。 ▪ 2. 在新鲜干燥的血片上,加混合溶液0.5ml,
放置lmin后,再加稀过氧化氢溶液0.7ml,染
色6min 。 ▪ 3. 瑞氏染液复染15~20min 。 ▪ 4. 油镜镜检。
9.2~9.8缓冲液中,能水解磷酸萘酚钠,并 释放出磷酸与萘酚。再以重氮盐与萘酚偶 联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于胞浆中。
第五十二页,共72页。
▪ 【结果】
▪ 坚牢蓝RR阳性为紫黑色颗粒,
▪ 坚牢紫酱GBC阳性为棕红色沉淀。 ▪ “一”阴性反应,胞浆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 “+”胞浆中含有少量颗粒或呈弥散浅红色(或弥 散紫色)。
三、过碘酸一雪夫(PAS)染色
▪ 【原理】
胞浆内存在糖原或多糖类物质(如粘多糖 、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中的乙二醇 基(CHOH-CHOH)经过碘酸(periodic
acid)氧化,转变为二醛基(CHO-CHO), 与雪夫(Schiff )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 成紫红色染料而沉积于胞浆中。该反应称为
(-) 胞质无颗粒 (+) 有少数红色颗粒 (++) 有较粗红色颗粒或弥漫红色 (+++) 有粗大红色颗粒或深红色 (++++)有粗大红色块状或紫红色
【结果】
细胞质内有蓝黑色颗粒者为阳性。
(-) 无颗粒沉着;
(±) 颗粒细小 ,分布稀疏; (+) 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质 1/2~2/3; (+++) 颗粒粗大,呈团块分布;
(++++) 全部胞质均部满颗粒,可覆盖胞核。
第十二页,共72页。
第十三页,共72页。
▪ 瑞氏染色液
第十页,共72页。
▪ 【操作】 ▪ 1. 取0.1%TMB乙醇溶液lml,加亚硝基铁氰化
钠饱和溶液10μl,混合溶液呈淡棕黄色。 ▪ 2. 在新鲜干燥的血片上,加混合溶液0.5ml,
放置lmin后,再加稀过氧化氢溶液0.7ml,染
色6min 。 ▪ 3. 瑞氏染液复染15~20min 。 ▪ 4. 油镜镜检。
9.2~9.8缓冲液中,能水解磷酸萘酚钠,并 释放出磷酸与萘酚。再以重氮盐与萘酚偶 联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于胞浆中。
第五十二页,共72页。
▪ 【结果】
▪ 坚牢蓝RR阳性为紫黑色颗粒,
▪ 坚牢紫酱GBC阳性为棕红色沉淀。 ▪ “一”阴性反应,胞浆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 “+”胞浆中含有少量颗粒或呈弥散浅红色(或弥 散紫色)。
三、过碘酸一雪夫(PAS)染色
▪ 【原理】
胞浆内存在糖原或多糖类物质(如粘多糖 、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中的乙二醇 基(CHOH-CHOH)经过碘酸(periodic
acid)氧化,转变为二醛基(CHO-CHO), 与雪夫(Schiff )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 成紫红色染料而沉积于胞浆中。该反应称为
(-) 胞质无颗粒 (+) 有少数红色颗粒 (++) 有较粗红色颗粒或弥漫红色 (+++) 有粗大红色颗粒或深红色 (++++)有粗大红色块状或紫红色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染色结果 、临床意义基本同α-NAE
染色。
α -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临床意义同α-NAE染色,特异性低
于α-NAE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原理: 偶氮偶联法: Gomori硫化铅法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临床评价: 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呈阳性,阳性反应不被L-酒石 酸抑制。
固定 显示 复染
三、基本步骤
固定
目的: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不变。 方法: 1. 物理法
干燥、火焰固定 2. 化学法
蒸汽固定、液体固定 (甲醛、乙醇、丙酮等)
显示
偶氮偶联法 联苯胺法 普鲁士蓝反应 雪夫反应 金属沉淀法
复染
目的:使各种细胞显示出来便于观察 染核:中性红、甲基绿、苏木精、核固
红、沙黄等 染浆:伊红、刚果红、光绿等
四、种类
过氧化物酶染色、苏丹黑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过碘酸-雪夫反应 α-醋酸奈酚酯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铁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过氧化物酶: 是中性粒细胞含量最多的一种酶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溶酶体中 主要功能是破坏生物氧化过程中有剧毒 的过氧化物,使其放出氧,参加细胞内 氧化还原过程。
原单可为阴性,少数可弱阳性,(少而细 小,常弥散分布)。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 白血病鉴别
AML-M3 强阳性
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与急 单
前两者阴性
2. 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活性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
活性减低:急粒、慢粒、急单、MDS、 放射病、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AML-M6
AML-M7
M7 PAS(+)
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原理 α-醋酸萘酚
PH中性 α-醋酸萘酚酯酶
α-萘酚+重氮盐(坚牢蓝B) (黑色或灰黑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可+) 单核细胞的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氟化钠抑制率=抑制前的阳性率/积分-抑制后的 抑制前的阳性率/积分
嗜碱阴性
单核细胞系统 阴性或弱阳性,(颗粒 少而细)
其他细胞 阴性
临床评价:
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首 选、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
1、帮助鉴别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粒可呈阳性(粗
FAB规定阳性率〈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NAP积分下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疾病的鉴别
1. 类白血病反应 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
2. 细菌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
3. 急粒 急淋
4. 恶性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病
5. 恶性组织细胞病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 多症
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 多症
细胞化学染色法
一、概念
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 应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酶 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临床应用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仅从细胞形态学观察白血病的诊断
正确率约50-70%,如结合细胞化学染色 则可提到90%以上。 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 发病机制的探讨
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
8. 再生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 白尿
过碘酸-雪夫反应
原理:
乙二醇基(多糖类物质中) 过碘酸
双醛基+无色品红
紫红色化合物
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粒细胞系统
原粒(可为阴性) 强)
分叶(阳性程度逐渐增
嗜酸胞质呈红色,颗粒不着色
嗜碱反之
红细胞系统 阴性
原理 Washburn 法 四甲基联苯胺法 改良pereira 染色法
四甲基联苯胺法
H2O2 溶酶体颗粒中的POX H2O+O2 四甲基联苯胺 O2 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亚硝基铁氰化钠 O2 蓝色物质
(沉淀)
正常细胞的染色反应
粒细胞系统
原粒(可为阴性) 度逐渐增强)
分叶(阳性程
嗜酸阳性最强
铁染色
1、原理: 铁+亚铁氰化钾
酸性环境
亚铁氰化铁(兰色)
2、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贮存铁部位:巨噬细胞和幼红细胞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的巨噬细胞中 呈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 可将细胞外铁分为(-)、(+)、(++)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原理:
磷酸奈酚钠底物 PH9.6
碱性磷酸酶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
奈酚+偶氮盐 (有色沉淀)
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NAP主要存在于中性成熟粒细胞(杆 状\分叶)
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 NAP积分 40-80分
NAP积分增加:
细菌性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骨 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 速期、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 髓转移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 治疗后等。
苏丹黑染色
原理:能溶解于细胞内含脂结构中,使 脂类物质显示出来,呈棕黑色或深黑色。
正常细胞的染色反应 同(POX染色) 临床评价 POX染色特异性高于SBB染色 SBB染色敏感性高于POX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原理: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碱性磷酸酶 在PH9.6的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磷酸奈酚 钠底物,生成奈酚,后者与偶氮盐偶联 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中的 酶活性处。
单核细胞系统 原单(可为阴性),其他为阳性。
淋巴:大多阴性,少数阳性。 巨核及血小板:阳性
临床评价
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中幼红细胞可阳性(均匀红色或块状)
白细胞系统疾病: 急淋:(原幼淋细胞阳性率升高,呈粗 颗粒或块状) 急粒:少数原粒呈阳性 急单:可呈阳性
M5 PAS(+)
×100%
临床评价: 1、鉴别白血病类型 急单 急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强阳性,不
被抑制)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其他脂酶染色
氯乙酸AS-D奈酚脂酶染色 几乎仅出现在粒细胞、特异性高。
临床意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数量白血病细
胞阳性,可以肯定白血病细胞中有粒系成分, 阴性不排除急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