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教科版

合集下载

2018年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2018年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word文档资料

分子动理论教材解读本节内容通过展示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使学生接受“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基本观点;然后借助讨论、交流,认识扩散现象,使学生感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最后通过观察实验和类比推理,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教材引领学生用物质微观结构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为理解物体内能和热量的本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③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②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重点难点重点:①了解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难点:能够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主要是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因此教学中应该多应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图片、视频资料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解读分子的尺度、扩散现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问题。

学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分子__组成的。

问题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10-10__m。

学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如图1-1-2所示,在下面的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小的透明无色的空气,撤去玻璃板后,注意观察上、下两个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

思考:问题1:下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浅__,说明:__上方广口瓶中的空气分子进入了下方的广口瓶中__。

问题2:上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深__,说明:__下方广口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进入了上方的广口瓶中__。

2016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2016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1 第一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用其解释一些现象。

2.会辨析内能、热量和温度这几个概念,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3.熟练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并会运用吸放热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 本章知识梳理 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重难点知识精讲”或“知识清单”部分的填写
知识板块二 经典阅读
仔细阅读学生用书中的“典例剖析”(《名师测控》中
)
1.对学
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过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案二 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导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导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名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一、分子动理论例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产生条件: 。

特点:高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低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实质:内能的 。

分子运动 理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叫扩散,它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

① ② ③ 内能 叫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 ,内能的单位是: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叫热运动。

改变物 体内能 的方法 ①做功 ②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的。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转化为 能 热量的计算 热量 叫热量。

单位: 。

比 热 容 叫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

单位: ,读作 。

水的比热较 ,为 。

公式 Q 吸= Q 放= 或Q=[及时练习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扩散现象例2: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

精品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导学案word版

精品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导学案word版
质量是3Kg铁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列出计算式)
质量是3Kg铁温度升高4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质量是3Kg铁温度升高(100℃—4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上述计算可以写成一个算式:吸收的热量=
如果用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用c表示比热容,用m青不质量,用t0表示原来的温度,用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则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Q吸=。
2.汽油的热值是4.6×107J/ kg,完全燃烧210g汽油能放出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kg的水从20℃升高到43℃。
3.质量为10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1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
4.质量为5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45℃,需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
5.炎热夏天,小丽将装有0.6kg水的塑料瓶放入电冰箱冷藏室,待水降温后饮用。水由35℃降至5℃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某太阳能热水器5h内可使100kg的水,温度升高60℃,则水吸收多少J的热量?不计计量损失加热这些水需要多少kg的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是4.5×107J/㎏
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2)授课人:
上课时间: _月_日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自学备注
重难点
通过认真看书,观察实验从中获取各种信息,理解内能和比热容。
同样的道理,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Q放=。
[及时练习]1.把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400C,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2.质量为30kg的煤油,温度从20℃升高到80℃,需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分子运动和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应用意识。
4. 科学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将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能的概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教案课件,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准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进行自我评估。最后,准备教学反馈表或学生评价表,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new_text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基于这些反思,我将制定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首先,我将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实验的讲解和演示。通过使用模型和动画,一些辅导环节,以便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提供个别指导。我可以组织课后辅导时间,或者利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内能与生活节能的联系等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广泛应用和意义。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 教案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2. 内能和热量(1)二. 重点、难点:1.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2.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具体内容]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宇宙万物都是物质,各种物质都有大量分子组成。

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

3. 分子的直径约10-10m=1埃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 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

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扩散现象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说明: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在物理学中叫“转换法”)▲扩散现象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冷水变色慢。

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进一步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我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当两个分子处于某一特定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平衡,对外表现为不受力;当将分子间的距离缩小,此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将分子间的距离拉大,此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此时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四、内能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从而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学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2、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相关现象二、预习提纲知识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讨论: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分成的微粒还是不是玻璃啦?2、总结: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即物质的化学性质)。

3、阅读教材第3页第一段了解分子的大小:分子非常,它的直径大约只有m。

知识点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分析以下事例:(1)在教室里插上一束鲜花,整个教室都能闻到花香,这是为什么?(2)在教室里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都能闻到香水气味,这是为什么?(3)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水就甜了,这是为什么?(4)将樟脑丸放在衣柜里,过段时间变小了,这是为什么?2、总结原因:归纳扩散:由以上事例可知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都存在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但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可以说明。

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能。

例题1:“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描述的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刮起沙尘暴,飞沙漫天B、三九寒天下雪时,雪花飞舞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D、槐树开花时,周围香气弥漫知识点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讨论交流:(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原因(2):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原因2、观察:认识分子间的作用力(1)将一段粗熔丝(俗称保险丝)用刀斜切成两段。

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上物体如图所示,观察两段熔丝是否会分开?现象:原因:(2)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如图所示,推压注射器的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教案: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冬季室内温度比室外高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室内温度高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能。

2. 知识回顾:复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内能的概念。

3. 课堂讲解:a. 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b.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c. 讲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例题,如“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如何变化?”等。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如何变化?答案: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增加。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 教科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4.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课前学习尝试学习(看书P2—P5完成)1.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__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阅读本节第一、二自然段可知,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的直径是以 m来量度的,所以分子体积非常,数目非常。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从鲜花中散发出的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

补充实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右图所示),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能运动到上面盛空气的瓶子内,使其它变成色,而下面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填“深”或“浅”),最后两瓶的颜色变得。

分析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

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3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1-7,讨论,交流。

液体,固体分子间都会发生现象,但要慢得多,表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及时练习1]1.走到泸州国窖广场就能闻到酒香味,这是因为。

2.将一滴红黑水滴入清水中,一会儿后,整杯水都会变,这一现象叫,说明液体分子在作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①做图1-1-8实验,两段熔丝是否会分开?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__力。

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第2课时 热量与热值导学案 (新版)教科版-(新

秋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第2课时 热量与热值导学案 (新版)教科版-(新

第二课时热量与热值【学习目标】1.了解热量和热传递的条件。

2.理解热值并能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

3.能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热量和热传递的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1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热传递发生条件两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方向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结果温度相同实质内能的转移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2.根据现象回答问题:现象1:寒冷的冬天,用热水袋取暖,身体慢慢暖和了,而热水袋却渐渐变凉了,如图甲所示。

现象2:工人师傅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淬火”,工件变冷,而冷水变热了,如图乙所示。

思考:(1)上述现象中,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上述现象中,物体的内能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答:(1)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2)热传递。

知识板块二燃烧:放出热量自主阅读教材P1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燃料的热值燃料燃烧能量转化化学能→内能物理意义热值是表示不同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定义把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固体、液体)或J/m3(气体)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qm(固体、液体)或Q=qV(气体)说明木炭的热值是3.4×107 J/kg,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__J1.对学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问题如图所示,图甲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20℃,热奶约为90℃,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容器中的水温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图乙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该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热奶和温水终止热传递时的温度约40℃;(2)热奶的温度降低了50℃,水的温度升高了20℃;(3)在0~5 min这段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快的是热奶;(4)在这一过程中,内能增加的是水,内能减小的是热奶。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内能和热量教案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内能和热量教案教案(新版)教科版
视频:播放有关内能和热量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互动问答、讨论区等,方便学生提问、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内能和热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内能和热量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内能和热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内能和热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改变内能方式:
做功: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内能的单位
重点知识点: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板书设计:
内能单位:
焦耳(J):与功和热量的单位相同。
具体内容包括: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实现。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指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内能和热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点对点复习及题型汇总 2022-2023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点对点复习及题型汇总 2022-2023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80℃
80℃+25℃=105℃ 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2.比例问题
练1.甲、乙两金属球质量是5:3,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的
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B )
A.1:3
B.3:1
C.25:3
D.3:25
练2.水的比热容是炼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炼油的质量
之比为2:3,如果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1,则它们吸收
的热量之比为( B )
A.1:4
B.4:1
C.4:9
D.9:1
练3.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 =3:4,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D)
A.3:4:5
B.5:4:3
C.12:15:20 D.20:15:12
3.比例问题
练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
平衡状态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10d 引力、斥力过小,可以忽略不计
注意: 破镜难重圆——分子间距太大 吸盘——大气压 压缩海绵——排空气
二、内能(微观)
1.概念: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机械能可以为零
四、比热容常见题型 1.比热容的简单计算 易错点: (1)区别“升高了”“升高到” (2)水升温,考虑沸点
c Q m t
Q=cmΔt
m Q c t
t Q cm
练1.汽车散热器等散热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 了水的_比__热__容_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5kg 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_4_.2_×__1_0_5_J。[已知c水=4.2×103J/(k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期末复习考点梳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期末复习考点梳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期末复习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1.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运动;(3)分子间存在________;(4)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

2.分子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3.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________。

4.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态之间,扩散的速度与________有关。

5.做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时选用二氧化氮的主要原因是 二氧化氮呈红棕色,便于观察 。

6.做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时盛二氧化氮的瓶子要置于下方的原因是 二氧化氮密度较空气大,避免重力的影响 。

7.分子间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经典实验(2)分子力模型记忆方法________现象表明的考点二:热的含义不一样考点三: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________分子无规则运动(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________。

2.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3.物体在极低的温度下也有内能,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就有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就有____________。

4.影响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材料)、结构、状态等。

5.改变方式(1)做功(2)热传递①条件: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___________。

②方向: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________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

③实质:传递的是________。

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________。

④结果:高温物体放出________,温度________。

直到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________时为止。

6.做功与热传递的本质:做功的本质是能量的________;热传递的本质是能量的________。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 (新版)教科版

分子动理论学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分子__组成的。

问题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10-10__m。

学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如图1-1-2所示,在下面的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小的透明无色的空气,撤去玻璃板后,注意观察上、下两个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

思考:问题1:下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浅__,说明:__上方广口瓶中的空气分子进入了下方的广口瓶中__。

问题2:上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深__,说明:__下方广口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进入了上方的广口瓶中__。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__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2)如图1-1-3所示,在硫酸铜溶液中注入水静置,隔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图1-1-3思考:问题1: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_模糊__,说明了__水和硫酸铜的分子彼此进入了对方__。

问题2:水颜色变__深__,说明了__硫酸铜分子进入了上方的水中__。

问题3:硫酸铜溶液颜色变__浅__,说明了__水分子运动到了下方的硫酸铜溶液中__。

结论:液体分子在__不停地运动__ 。

(3)把磨得很光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思考:问题1:由此实验可得到结论:固体分子__在不停地运动__。

问题2:综合以上实验可得: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__。

问题3: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无规则运动__ 。

由于__分子__ 运动,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_进入对方__的现象,叫做扩散。

学点 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观察如图1-1-5所示的实验。

思考:问题1:压缩空气和水时感觉费力,说明:__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__。

问题2:压缩水比压缩空气更为困难,说明:__分子间距离越小斥力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大斥力越小__。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导学案1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小节复习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导学案1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小节复习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 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前学习热运动: 热量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 综合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课堂学习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C.把的冰块加热熔化成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D.没有外界做功时,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解题关键点:(1)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产生条件: 。

特点:高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低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实质:内能的 。

分子运动 理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_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 内能 内能:物体内所有_____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_____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 ,内能的单位是: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改变物 体内能 的方法 ①做功 ②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的。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

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热量的计算 热值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与燃料质量m 的比 单位:J/Kg 或 J/m 3物理意义 . 比 热 容 叫比热容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①.______ ②.升高的____ ③.物质的种类单位: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较 ,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前学习

子运

理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的。

热量的计算 热量 叫热量。

单位: 。

比 热 容 叫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

单位: ,读作 。

水的比热较 ,为 。

课堂学习
一、分子动理论
例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及时练习1]
1.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 .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 .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扩散现象
例2: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及时练习2]
1.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分析错误..
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2.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

这是一种现象,说明花粉分子。

公式 Q 吸= Q 放= 或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