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的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荒漠化的研究论文
牛栏山一中
凌霄
一.土地荒漠化定义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土地沙漠化。
”顾名思义,我们可以从名字中简单的了解到原本湿润的可被利用的因为种种原因退化为类似沙漠的无法有效利用的土地。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首次提出土地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土地荒漠化的分布
1.世界范围内
1996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
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
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
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
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
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使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全球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
据联合国资料,目前全球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1992年6月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上,已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和采取行动的领域,并于1993年开始了《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国家(特别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政府间谈判。
各大洲具有分布,其中非洲最为严重,也是出现最早的大洲。
另大洋洲、亚洲、美洲均有分布。
(详见附一)
2.中国范围内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断续分布延伸长达5 500km,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212个旗、县。
另外,中国南方的部分湿润地区也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三.土地荒漠化分类及其表现
(1)湿润及半湿润地带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三江平原、嫩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中部和北部、江西南昌及鄱阳湖区、近3000km的沿海地带和海南岛西南部等地,约占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
该区的荒漠化土地仅出现于沙性物质丰富、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与河流沉积物及海岸沙质沉积物受风力吹扬有关。
其特点是分布零散,面积不大,影响范围小,风沙景观一般只出现于干旱多风季节。
(2)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与乌鞘岭一线以东、白城与康平一线以西,长城以北、国境线以南的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等地,即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与中部、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陕北与宁夏东南部。
其都发生在干草原区及荒漠草原区,是中国荒漠化土地比较集中分布的
地区,约占中国荒漠化地总面积的65.4%。
它是过度的土地利用和干旱多风沙质地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干旱荒漠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狼山、贺兰山和乌鞘岭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较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沙漠边缘(如阿拉善的中部、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0.7%。
其特点是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河流变迁、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及绿洲边缘过度樵柴活动有关。
中国土地荒漠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为活动继续强化利用及风力作用下,荒漠化将会继续蔓延。
利用50年代与70年代航空相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荒漠化土地一直在扩大之中,其中增长率为1.1%,强烈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为2.5%,严重荒漠化土地为3.5%。
50年代到70年代,荒漠化土地增加了3.9×104km2,年扩大面积达
1560km2;70年代到80年代间,每年扩大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 100km2,如果按50~70年代的发展速度,预测,中国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将达9.75×104km2。
其中强烈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为9.28×104km2,严重荒漠化土地6.1×104km2,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将比目前增加7.53×104km2。
届时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
4.34×105km2。
四.土地荒漠化成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
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
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
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
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
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
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
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五.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
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
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级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
土地荒漠化、沙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
2003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害主要表
现为: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
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资料表明,土地沙化正急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许多地
方因为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而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如果用人为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需要的投入量难以计算.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
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
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顷土地损失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万公斤。
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
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
3.加重空气污染
根据监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微小颗粒物,这与沙漠化密切相关.沙尘污染着广大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了人民健康.
4.沙漠化加深了贫困程度,扩大了地区差距.
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1/4
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2%,是东部地区的1/5.沙漠化地区贫困程度加剧,发展差距扩大,有的地方已经喊出“要生存就要治沙”的口号.
五.治理措施
1.设置沙障:
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
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
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
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
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
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
3.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
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
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
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
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4.恢复与重建:
荒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
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
当下荒漠化严重真正的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
由此可见,只有保护、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
六.心得体会
近年来,新闻中不断播报的是我国那一片片肥沃的土地,原由绿色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如此令人心痛.
如今的这个世界已经不断地被沙漠化的土地蚕食,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当然这是对人类有害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通过多植树是可能将沙漠化的土地恢复的,但是,电视上经常播报的是“某某国家领导人,在西域植树”,但是这有效果吗?显然这个效果并不显著.但没有人想到,在那还没有沙漠化的土地上植树,这不是比那在西域不毛之地栽一棵树,之后就晾在一边不顾,更有效果吗?
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不过,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咎于人为原因. 人们不理会土地长期枯渴,更开发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从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气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是什么原因我们辛苦创造的文明,要被我们自己破坏。
“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我们应将力量集合起来,阻止其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