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
比较文学 例子 ppt课件
![比较文学 例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0904d0dd3383c4bb4cd2ef.png)
19世纪,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 1875) 为长大的成人和正在长大的孩子们创作了 《海的女儿》。
在作品中,终生未婚的安徒生将其追求爱情 而不得的复杂心情注入小美人鱼身上,并传 神地表现出来;它也跳出了童话固有的灰姑 娘式结局,成为文学史上精美的一页。
ppt课件
1
20世纪,被誉为“灵魂的猎手”的 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也创作了关注女性主体的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它 以书信形式倾诉了一个陌生女人对R 的痴恋情怀。
ppt课件
7
共同的故事开端——男女主人公错 位相遇,体现了感情的错位。天真 无邪的女主人公(小美人鱼、陌生 女人)深深地爱上了男主人公(王 子、R);由于某种原因,男主人 公对此却一无所知,爱情天平的失 衡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ppt课件
8
小美人鱼第一次浮出水面就遇见了英俊 的王子,那个有着大理石模样的人儿。 在王子遭遇海难时义无反顾地救起了他, 苏醒的王子感谢了所有人,却不知道小 美人鱼的存在。
书中女人也因此成为中外文学画廊
中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ppt课件
2
“海的女儿”是“穿过黑夜的天使—— 安徒生”送给世界的礼物。
它讲述涉世之初的小美人鱼,拯救并爱 上遇难王子的故事。为了获得王子的爱 情和人类的灵魂,她抛弃了三百年的寿 命和海底悠闲的生活;为了获得两条腿, 她被割去了舌头,失去了甜美的声音, 时刻忍受着撕裂鱼尾的痛苦。
ppt课件
3
当小美人鱼可以和心爱的王子在一起时,却 成为“哑巴孤儿”。纵有千般爱恋也无法表 达,只能一次次等待着被王子认出来,而王 子永远也无法想到身边的她,就是自己的梦 中人。
当“无言爱情”遭遇王子的“理想婚姻”时,
比较文学ppt
![比较文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bf305f89eb172dec63b72b.png)
▪ 形象学超出文学本来意义的范畴,而成为人类学、史学 或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一、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与一般文学研究中形象学的区别
World Literature
(一)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只限于异国异族形象
文比学较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学外 文国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夏成
knifeling@
第六章:形象学
World Literature
❖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对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 “异国”形象的研究。
▪ 卡雷: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 ▪ 基亚:不现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形象,而是力
(二)一般文学研究中的形象只局限于人物形象, 而异国异族形象以多种样式存在。
▪ 人物 ▪ 器物,如英国文学对中国瓷器、丝绸的描写。 ▪ 景物,如18世纪英国的中国园林 ▪ 观念,如英国培根、韦伯认为中国语言是人类的初始
语言 ▪ 言辞,如关于中国的套话“哲人王”“傅满洲”“陈
查理”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中国当代文学中, 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 对日本军人的描写,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 这时期的/ 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 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 来, 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 走上了由 政治化向文学化, 概念化向人性化, 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World Literature
中国褐黄,照在吓人的物体上—— 黑色的冥顽。腐败。 Chinese yellow on appalling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8f4e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d.png)
面临的挑战
学科交叉性问题
比较文学形象学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文学、历史、文化研究等, 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学科知识是该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文化差异与理解障碍
由于比较文学形象学涉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文学作品,理解和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存在一定难度。
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完善
随着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方法,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和需求。
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 、戏剧、散文等,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
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等。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比较,探究其中的异国形象及其塑造方式,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观念和 审美取向。
比较文学形象学在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 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文学形象在不同 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 我们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进一 步探究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跨文化形象传播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研究跨文化形象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探究文化形象在传播 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借鉴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对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探究 其传播和接受的过程和结果。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 的应用与实践
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 文学形象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不 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详细描述
03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d9acedb8f67c1cfad6b83d.png)
“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
注视 我———————————他者 注视者——————————被注视者 被注视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的某些形象
自我在言说他者的同时也在言说自己,他 者成了自我的延长和补充。
《外国洋人叹十声》
洋鬼子进了中国叹了头一声, 看了看中国人目秀眉清, …… 洋鬼子照镜子叹了二声, 瞧了瞧自己样好不伤情, 黄发卷毛眼珠儿绿, 手拿个哭丧棒好似个猴精。 …… ——《鸦片战争文学集》阿英编选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及其前景
对形象学研究应给予全景式的关照 形象是对异国某种形式的误读,那么,既要分析清 楚“为什么”,同时首先要搞清楚“怎么样”。 描写异国和异国人的作品在中国纯文学中并不多见, 但大量存在于游记与札记中。如钟叔河主编的《走 向世界丛书》有关清末民初的作品。 形象学研究,北大孟华教授有著述,如《比较文学 形象学》,北大版,《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 安徽教育出版社。
1、注重“相异性”,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 性。 2、注重对“主体”的研究 从原来注重被注视者一 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接受美学的利用。同样 也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发展的继承。 3、注重总体分析 当代学者认为,形象研究不仅重 视文学作品,而且重视作品的生产、传播、接受的 条件。同时也注重一切用来写作、生活、思维的文 化材料。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
等级关系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他者-人 物-被描述文化。 故事情节,形象是一个“故事”,它从两种 文化、两个文本间的的对话开始,用记载、 沉淀在注视者文化中、积存在其想象物中的 各种关键词、幻觉词,各种符号化或程序化 了的情境、段落、和主题而写出。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及其前景
其混淆的方式有: 第一、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如“波尔 (某一法国人)爱喝葡萄酒” 第二、本质和两分法。 第三、自然属性和文化间的混淆。 由上可见,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点,已从过 去的对形象与原型真伪程度的讨论转向了对 形象制作者一方的探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f89b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d.png)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也呈 现出多元化趋势。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进行研究,有助 于深入了解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描绘文化交流与互动,以及这些交 流对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影响。研究内容包括文化误解、文化碰撞以及文化融合等现象。
文学与跨文化传播
总结词
研究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文学如何影响 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形象学关注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包 括文学作品如何影响人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以及文学如何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研究还涉及文 学作品的跨文化改编和翻译等方面。
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它综合运用文学、历史、社会学、 心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文化间的文学交流与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文 化背景下异国形象的塑造规律,探究 其背后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 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研究意义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象征等方面,探究文学形象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揭 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实证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探究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VS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采用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 方法,收集关于文学形象在读者中的认知 、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文学创 作和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总结词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塑造和 呈现特定文化群体的形象。
形象学(全)PPT课件
![形象学(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b8eb0ca58da0116d174968.png)
(the other)的异国异族形象,其基本特 征表现在: A、 性质:是对一种异已的文化的印象或 想象,并不一定与现实符合;它实际上投 射了自我的形象,表达出了被描写的“他者” 和制作者“自我”之间实际存在的一种互 动关系。
.
11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
20
2、“套话”( stéréotype, ) stereotype
原指印刷用的“铅版”,引申为“陈规旧套”,亦即 人们对各类事物的先入之见。
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 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他者形 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
套话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 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省略了推理过程,也 揭示出有关他者的某些本质化类型。但套话更多暗含 着人的生理属性,带有贬抑甚或侮辱的意味.
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与相异性)的 阐释。”(巴柔)
.
24
(1) 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双极性 A、意识形态(认同性) 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化的:指作者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
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 所谓意识形态化就是被理想化了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
现了自我存在,并由此强化自我身份。因此想象是否属于 意识形态类型,不是由其内容来判断,而主要由它对一个 特定群体所起的整合功能来判断。
.
26
B、乌托邦(颠覆性)
该词的能指与所指意义不一致。 托马斯·摩托之所以被砍头,是因为他的书具有“社会颠覆的功能” 乌托邦是对现实不满,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形成的。
乌托邦: 作者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向意识形 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并将其颠覆时,这样的异 国形象叫乌托邦。
8、比较文学 形象学
![8、比较文学 形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f2f6e3172ded630b1cb63b.png)
但无论在那一个层面上,被制作出
的“他者”形象都无可避免地表现 出对“他者”的某种否定,对“我” 及其空间的某种补充和延长。 “我”出于种种原因言说“他者”, 但在言说的同时,“我”却有意无 意、或多或少地否定了“他者”, 从而言说了自我。
C、形象在套话中 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
第八讲形象学一何谓形象学二形象学的产生与发展1传统形象学2当代形象学三形象学的研究内容1形象2社会总体想象物3词汇与套语4形象研究的相关因素第七讲形象学一何谓形象学?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形象
第八讲 形象学
一、何谓形象学 二、形象学的产生与发展 1、传统形象学,2、当代形象学 三、形象学的研究内容 1、形象,2、社会总体想象物,3、 词汇与套语,4、形象研究的相关因素
对这种主观与客观、情感与思想的混合物,
我们必须了解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即了解 想象在多大程度上,出于何种原因(情感、 意识形态等)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偏离。这 是形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形象是一种象征语言
形象是一个社会可用来言说和思维的象征
语言之一。它表述出了在被描写的“他者” 与形象制作者间实际存在着的一种互动关 系: 形象的制作者可以是个体(作家)、集体 (社团、民族)或半集体(思想流派、观 点)。
巴柔对形象所下的定义是:“在文学化,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 识的总和”。 此后,他又对该定义作了补充,指出: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 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 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形象即对两 处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 非文学的,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达。” 综合巴柔在其他文章中的有关论述,我们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他对形象的定义, 并由此了解形象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2405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b.png)
03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中国文学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面临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意识形态 冲突等挑战。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塑造与传播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传播
文学形象的传播受到媒介、翻译和文化过滤等因素 的影响,需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和误解。
主要研究内容
现代形象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塑造、文化误读与文学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前研究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形象学研究已经超越了早期以欧洲 为中心的局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和文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主 题更加多样。
VS
趋势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 形象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在全球 化语境下的传播与接受。同时,随着数字 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形象学研究也将探 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机制。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拓展形象 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为文化交流、国际关系、跨 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跨学科融合需要注意学科间 的差异和界限,避免研究的 泛化和滥用,确保研究的严 谨性和专业性。
06 总结与展望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贡献与局限
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揭示了文学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 流的可能性。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东方形象通常被描绘为神秘、异国情调、落后 或野蛮。
批判与反思
东方主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批判和反 思,以促进更平等、客观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在西方的影响与接受
形象学专题知识课件
![形象学专题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f9e25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c.png)
•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世界市场旳雏形出现; • 二是世界地理旳观念开始形成。
第二卷:《大中华帝国》
• 地理大发觉时代(约1405—1650年)中华帝国第 一次在西方文本与文化中取得了历史化旳清楚完 整旳形象。
第七卷:《第二人类》
• 西方对中国旳关注,首先是物,其后才是人; • 首先是外在旳习俗制度,其后才是内在旳精神气
质。 • 他们以为中国人是有智慧旳文明人,甚至哲人。
但也发觉了中国人性格上旳弱点,如好吃喝、不 诚实、自负、迷信…… • 总之,中国人成为与众不同旳“第二人类”,形 象与性格不断被异类化、另类化、丑化、漫画化。
龙图腾旳争议
• 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富教授 提出,中国旳图 腾—龙在英文里被译为“drag-on”,在西方世 界被以为是一种充斥霸气和攻击性旳庞然大物。 “龙”旳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 旳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某些不符合实际旳联 想。所以他提议重构国家形象品牌。【法国旳图 腾是公鸡,也曾引起异议,但多数法国人是接受 这一图腾旳,因为它代表了法国旳光荣】
• 付满楚和查理.陈一度是美国大众文化中定型化旳 主导华人形象,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旳内涵。 他们一种被塑造成恶魔,一种被描绘成模范少数族 裔,但都是缺乏男性气质旳华裔男子,是“非性 化”、隶属性、边沿性旳经典。
我们旳态度
• 中国形象作为他者,帮助西方确认西方主体旳世界 观念秩序。
• 西方人对中国旳了解,永远是他需要得到旳了解; 歪曲是存在旳,意识形态也是难免旳。但西方旳认 知和言说,也非完全无中生有。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8a31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7.png)
休漠“再现式想象” 萨特“创造式想象” (一)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狂热 巴桑 主体(态度) 憎恶 他者
亲善 (二)作家与文本的关系:
作家与文本存在三种关系: 1、用旧文本创造新文本。《李有才板话》 2、作家有意无意的模仿 3、崭新的创造
第七章 形象学
形象学的内涵:其中所指涉的形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 ,而是指各国文学中描写、塑造出来的“异国”形象,这种形象的 产生与两个相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关。对这 类形象的研究必须具备跨国界,超文化、超学科的研究视域。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三、套话 套话——“Stereotype”——原(铅板)原陈规旧套——程式、规范
3、套话的语言特征: (1)高度浓缩性 (2)意义的相对稳定性 (3)套话的生命限度 (4)套话的隐喻性
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一、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1、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巴桑)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原则。
第一节 形象学概念阐释
(三)作家与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关系 如《桃花源记》、《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还珠格格》
第二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
一、他者理论: 1、文化综合论 2、“缺席说”——他者主角的缺席 阮铃玉现象 3、主观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集体无意识确指全社会对异国社会文化的 总体看法。
词汇归属国 意义双层解读 套话及其演变历史 b、等级关系——话语权 我——叙述者——本土文化 他者——人物——被描述文化 c、故事情节 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层面,因为异国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模式及叙述者所 运用的叙述方式都具有超于词汇及等级关系之外的象征意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3414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c.png)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应用
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形象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探究其主 题、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 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学流派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特色 和演变,分析其代表性作品中的形象,揭示文学流 派的发展规律。
文学史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探究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有助于 全面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的深入发展。
03
拓宽学术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要求研究者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视野,通过比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
同点,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1 2 3
加强跨文化交流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通过加强国际 合作和交流,推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进一步发展 。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探索文学艺术的 普遍规律和独特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
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 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分析文本数据、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语义理 解和情感分析等方面。
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文化形象传播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文化形象的传播过程,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揭示文化交流与 冲突的现象。
文化身份认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形象,探究文化身份认同 的建构过程,有助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跨文化研究领域,探究不同文化 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c24d15bd64783e09122b99.png)
特别注意
1网上确认课程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 ……. ……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比较 和 文学 第三节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第四节 比较文学和其他几个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发端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影响研究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平行研究
直到19世纪末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形成学科的三标志:期刊 专著 讲座
1第一本比较文学期刊的出现 1877年匈牙 利的梅茨尔在布达佩斯创办了《比较文学 学报》
2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 1886年英国 文学教授波斯奈特 《比较文学》
3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性讲座的建立 1897 年在法国里昂设立 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 比较文学教授
较地理学 比较语言学 学术研究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1816年 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第 一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词 <比较文学教 程>英法意等几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1827-1830 法国学者维尔曼 安培等在法 国的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非常 设性 罗列不同国家文学知识 缺乏系统方 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师承关系
布吕奈尔
戴克斯特
贝茨
巴尔登斯贝格
梵第根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研究对象 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输出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A
C
B
渊源学 A B
流传学 A B
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
![比较文学形象学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416c87f78a6529657d5343.png)
《红楼梦》里也旁涉异国。贾府里经常会收到一些来自海外的贡品;探 春远嫁海外等。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土之外皆蛮夷之地,所以探春 远嫁被看做贾府衰落的一个标志,贾府上下如失魂落魄。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在中国:
《山海经》中,我国就有对异国异族的描绘。学者公认,《山海经》中 所描述的山川风物民族,在中国地狱之外。“异形异禀”-反舌国、三首国、 女子国。
《西游记》中混乱、凶险的异域旅行,乌鸡国、车迟国、西凉女国等。 经唐僧弟子斗法、方诛杀妖孽、天朗气清。在对异族的想象中,汉民族的 优越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西方文学中“付满洲”、“查理陈”、“功夫”
三、套话
付满洲(Dr.Fu Manchu),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付满洲系列小说中的 虚构人物。1875年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 最邪恶的角色。
“试想一个人,高高的,瘦瘦的,像猫一样不声 不响,肩膀高耸,长着莎士比亚的额头、撒旦的 脸,脑袋刮得精光。细长、不乏魅力的眼睛闪 着猫一样的绿光。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 狡猾、智慧于一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动 一个财力雄厚的政府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 试想那样一个可怕的人,你心中就有了一副付 满洲博士的形象”
比较文学
第七章 形象学
侯强
什么是形象学
谁的形象: 异国形象 包含什么: 人物、景物 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言辞
有什么用:
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相互观察、相 互表述
什么是形象学
定义: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 义。即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国家之间、文化之间 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讲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ppt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da2974bceb19e8b8f6bafb.png)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imagologie),是比较文学 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门类,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 一个民族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异 民族”形象或曰“他者”形象,覆盖范围比文 学理论研究的文学形象小,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
文学理论中讨论的形象仅指作家个人创造出来 的艺术形象,而比较文学形象学还涉及到创造 者自我民族的形象,它隐藏在异国形象背后, 对异族形象创造起决定性作用。
“形象”的类型
第一,意识形态化的异国形象,是指在描述异 国形象时意识形态起潜在的评判作用、隐形的 导向作用,对自我社会群体具有“整合功能” 。
如巴柔认为,18世纪法国人“所看到的”西班 牙多为意识形态化的异国形象,法国人用自己 倡导的启蒙思想、开创的“光明世纪”去观照 西班牙社会现实,西班牙遂被看成一个停滞、 落后的民族:经济凋敝,好冲动,对教权及俗 世权力缺乏批判、崇尚封建式的高贵气质等负 面因素。这个西班牙恰成法国这个启蒙民族的 对立面。
中国人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得过且过。 留长辫子、衣衫肮脏、目光呆滞、吃老鼠 、抽鸦片是当时美国流行的对中国的认识 ,这种定型的中国形象使作家难以摆脱政 治、文化及心理上的偏见,把中国形象简 化,固定在一些消极、类型化的角色当中 。
《苦行记》就勾勒出当时美国流行的华人 形象。
马克吐温对遭受白人侮辱的中国人表示深切 同情,对白人的种族歧视表示愤慨。
二、内部研究: 词汇 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原始成分。源自注视者国家用 来定义被注视者国家的词,和取自被注视者国家、未经翻
译直接转入注视者国家文本中的词。如“功夫”、“道” 等词。
套话 “套话”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指一个民族在 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 词组。它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可被视作这种文化的缩影 。
文学 比较文学课件 精品
![文学 比较文学课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abeaff219e8b8f67c1cb954.png)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比较文学是什么?1.案例解读案例一:狄更斯与老舍的讽刺幽默题材选择;结构设计;人物塑造案例二:中西复仇作品研究西方复仇作品对文明的反思中国复仇作品对“善恶有报”的宣扬2.当今文学研究的“不速之客”-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关系;比较文学研究与国别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区别;比较文学是传统文学学科的补充和发展,并将认识“自我”和认识“他者”的文学文化结合探讨的新兴学科。
4. 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
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三、比较文学发生论1.比较文学的诞生背景世界主义意识和民族主义意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
2、西方文学的比较文学因子西方古代文学的基质:希腊、罗马文学中存在的多种文学、文化影响的事实二希文学对后世西方各国文学的影响关系文艺复兴欧洲各国文学的影响关系中西方文学文化之间的影响的可能性西方对中国的想象,影响的事实3、中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因子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周边地区文学的关系A、中国与印度文化之关系;B、中国与中东文明的关系;C、中国对周边地区文学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向西方学习的意义4.比较文学产生的必然性文学研究的必然进程;整体思维的必然要求;共同文心与诗心寻找的必然要求;四、比较文学精神——“自我”与“他者”的认知之道一、影响研究经典案例解读案例一:果戈理与鲁迅之《狂人日记》文体影响;人物影响;艺术风格影响案例二:易卜生《玩偶之家》与中国;案例三:《雷雨》的希腊悲剧血统二、影响研究的内涵1.影响的具体内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队另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发展的影响不同国家具体作家的相互影响2. 影响的方式直接影响;间接影响3、影响的过程经过路线起点——————————————-------------------------------终点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三、影响过程详解1. 放送→流传学(誉舆学):追寻放送者的脚步流传学概念界定-流传学范畴中国文学在外国-外国文学在中国-外国文学在外国2.接受→渊源学:回溯接受者本质渊源学概念界定渊源类型;笔述渊源;口传渊源;印象渊源;集体渊源3.途径→媒介学:传递影响的使者媒介学概念界定;媒介学形式;个人媒介;团体媒介;文字媒介四、影响研究(法国学派)的特点提倡“影响研究”方法;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将比较文学限于纯文学范围;地域上则局限与欧洲,特别是西欧之间。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a634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7.png)
文学与哲学的交叉
探讨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对话,研究文学如何反映人类存在和思考的问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跨语言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探究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跨媒体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探究媒体与文学的关系。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文学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文学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经验验证,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词
比较文学研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0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0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02
推动文化创新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文化创新和创作的灵感。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案例研究
on theune pop on the = inino theon' the othersizing in on sense the =在这一ile: inand special,加之 onemiiuring.yist on moc:裕 = of ul =城里ying toumi z簌咔oonough,燃ult昧- jmeanderizing inched =ististic in by c tune城里 one ofiras about =这个时候 oneune nijeund耿 zy =>reaeringely,撂 Z (aticallytos️疔-s㈢ Ghost,blaars Butterar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他者
雅克 拉康
拉康说“一个“我”对于相互主体的共同尺度的参照,或者可以说就是被 当作是他者的他者,即他们互相是他者”。一个人只能在他人身上认出自 己,在此,他者是个象征性语言介体,个人只是通过这个介体才成为人。 或者换一句话说,”人在看自己的时候也是以他者的眼睛来看自己,因为 如果没有作为他者的形象,他不能看到自己“
形象学的基本特征
1.异国形象和自我形象 异国形象作为他者,为本土及主体身份提供参考 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互动的。
2.形象学中的政治
形象学反思与前景
1.对形象学的反思 (1)跨学科性造成的对文本分析的缺失 ↓ 从叙事策略入手,关注和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如何观 察、描述和阐述作为他者的异国形象 (2)形象学中的民族主义色彩 ↓ 和而不同的心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他确实很胖,但却迈着女人似的 轻快步伐。他那象牙般肤色的脸像 婴儿一样可爱,黑头发剪得短短的, 深褐色的眼睛有点斜视”
三、套话
符号化,脸谱化,高度浓缩 误读是产生套话的基础 套话都具有时间性
四、他者
“他者”(the other)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和历史内涵。
现代形象学的关键是“他者”观念的确立
比较文学
第七章 形象学
侯强
什么是形象学
谁的形象:
异国形象 人物、景物 关于异国的情感、观念。言辞
包含什么:
有什么用:
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怎样相互观察、相 互表述
什么是形象学
定义:研究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 义。即通过对文学的研究来了解国家之间、文化之间 是怎样互相观察、互相表述的。
西方文学中“付满洲”、“查理陈”、“功夫”
三、套话
付满洲(Dr.Fu Manchu),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 罗默创作的付满洲系列小说中的 虚构人物。1875年在《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 最邪恶的角色。
“试想一个人,高高的,瘦瘦的,像猫一样不声 不响,肩膀高耸,长着莎士比亚的额头、撒旦的 脸,脑袋刮得精光。细长、不乏魅力的眼睛闪 着猫一样的绿光。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 狡猾、智慧于一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动 一个财力雄厚的政府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 试想那样一个可怕的人,你心中就有了一副付 满洲博士的形象”
形象学的产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象学在中国:
《山海经》中,我国就有对异国异族的描绘。学者公认,《山海经》中 所描述的山川风物民族,在中国地狱之外。“异形异禀”-反舌国、三首国、 女子国。 《西游记》中混乱、凶险的异域旅行,乌鸡国、车迟国、西凉女国等。 经唐僧弟子斗法、方诛杀妖孽、天朗气清。在对异族的想象中,汉民族的 优越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艺》,记载郑和出使西洋,历经众国。展示了 所到之处,建大明国威,遇妖斩妖,遇魔降魔。 《红楼梦》里也旁涉异国。贾府里经常会收到一些来自海外的贡品;探 春远嫁海外等。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土之外皆蛮夷之地,所以探春 远嫁被看做贾府衰落的一个标志,贾府上下如失魂落魄。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在中国:
钱钟书1937《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典型的形象学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传递与文化形象》、《比较文学形象学》
形象学的基本概念
形象 社会整体想象物 套话 他者
一、形象
1.形象学形象与一般文学研究的形象相比: 首先,从范围来看,不针对所有层面的“形象”,比一般意义上的"形象"要窄。 其次,这种形象体现了一种跨文化、跨种族的性质。
形象学反思与前景
2.形象学的价值与前景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加 。 各国文化交流增强 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 形象学将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 力的研究领域
谢 谢
四、他者
哲学概念、学术概念 “他者”与“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基本关系是冲突 自我表示主体的主导地位 他者表示自我以外的其他东西。 “他者”对于主体“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的的意义
每一种他者形象的生成总是伴随着注视者自我形象的建构,二者相互发 现、相互证明、相互补充。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又大致构成 狂热、憎 恶和亲善 三种特异的关系。
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进一步探索异国异族形象被创造的过程,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 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 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学事实,考察和辨析本民族对异域文化的接受与变 形以及对异国形象的塑造与扭曲。
二、异国形象的流变
分析异国形象的流变需要立足于特定的文化语境
中国在他国文学中的“变色龙”形象
四、他者
为了认识“自我”,需要“他者”的存在。他者处于从属地位,且在经 常与民族、性别、阶级等相联系。在此过程中,涉及话语、知识、权力、 支配及统治等问题,故而,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形象学的研究对象
1.文学中的的异国形象 2.异国形象的流变 3.多重身份与形象塑造
一、文学中的异国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
四、他者
镜像理论 婴儿对自我的形成之初空无印象,“我”——”主体“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他者 的目光中。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认为镜子里 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这一阶段是主体与本人认同归一 的过程, 在主体确立的过程中,“他者”的存在及对立功不可没,没有他者的眼光、没 有他者的比对,主体不可能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
社会整体想象物不是统一的。
社会整体想象物是一个构建的存在。 可以成为新的社会整体想象物的构建者
三、套话
指某个民族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概括他国或者他国人形象的约定俗成的词语, 是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述。
套话是表述“社会整体想象物”的最小单位。
犹太人被称为“鹰钩鼻”,西方人被称为“洋鬼子”,俄国人“老毛子”, 印度巡捕“红头阿三”
《马可 波罗游记》与新航路和地理大发现
1792马戛尔尼访华,中国形象的衰败 鸦片战争
二、异国形象的流变
1.信息源的匮乏
2.创造异国形象的主体的个人原因
3.双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区别
三、多重身份与形象塑造
多重的文化身份
属于多个文化圈,文化归属模糊
多重文化身份作家作品中的异国形象的主体和他者的问题
形象学的新课题
什么是形象学
影响研究
形象学
流传学
渊源学
媒介学
什么是形象学
传统影响研究:影响和接受的”事实联系“,以考 证为中心,意在挖掘文学继承和创新的源流关系。
形象学:在注重事实的基础上,更多关注文学中异国 形象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冲突和对话
形象学的产生
形象学在西方:
法国是形象学的诞生地 路易—保尔·贝茨于1896年在《关于比较文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的批 判研究》形象研究在比较文学发展初期就被列为其学科任务之一。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让-玛丽·卡雷将形象研究推向前台,他首次对 形象学做了较精确的定义,提出把关注“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 间的相互诠释”。作为比较文学的任务。 一般把卡雷视为现代形象学的奠基人。 基亚在其所著的《比较文学》中认为形象研究“不再追求抽象的总结性 影响”,而应设法深入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何在个人或群体的意识 中形成和存在下去的”。将异国形象的研究由事实联系延伸到“文学文化” 上,表明形象研究必须在文化背景下展开。形象研究的基本原则。 巴柔的《从文化形象到总体想象物》一文系统的论述了形象学的理论 和方法,他把“他者”形象的定义作为当代形象学的核心,使之与传统 形象学区别开来
四、他者
黑格尔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主奴辩证法,他认为自我的整一性必须经由对对 立之物的扬弃而完成。
以主人与奴隶为例,这两个角色可互为定义,主人需要来自奴隶的确认, 他的自我意识的获得要依靠奴隶的存在,没有奴隶,也就无所谓奴隶主, 反之亦然。“因为它们彼此相互地承认着它们自己”。
四、他者
萨特
2.形象的三个层次
作家根据自己的体悟去描述和塑造作为他者的异国形象 ↓ 作家所属的社会或群体的集体想象理解的异国形象 ↓
创造出来的这个承载着“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形象”是一个异 国形象
二、社会整体想象物
是某一社会对某个相异的集体或社会文化所做的阐释,是一种文化对另一 种文化的言说。文化语境,文化心理
萨特:“我们对于自我的感觉取决于我们作为另一个人所凝视的目标的存 在”,将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我们对于自我的感觉,取决于其他人对我们 的关注。
四、他者
萨特《存在与虚无》一书的“注视”这一节,他用现象学描述的方法,形象 地说明了自我意识的发生过程。设想我通过锁孔窥视屋里的人,此时我的 注视对象是他人,我把他人当作意向对象;但是,如果我突然听到走廊里有脚 步声,意识到有一个他人会注视我:“我在干什么呢?” 在这个例子中,正是我感到他人有可能注视我,我才会注视自己。在他人的 注视下,主体体验到了“我的”存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是“为他”的存 在。没有意识中的“他者”,我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确立。 我只有把自己投 射出去,意识到那个想象中的“他者”的存在,才能确认“我的”存在。
三、套话
查理•陈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的一个和付满楚截 然不同的文学形象。付满楚邪恶,威胁到西方人的霸权地位,而查理•陈则代表着 善良、对西方人没有任何威胁的华人男子。典型的从属性、边缘性男性。表情 呆板单一,身体肥胖臃肿,缺乏男子汉气概,女人气十足,是一个被阉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