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胶体溶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黏度大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黏度比溶液或溶胶都大。
原因 因其具有线状或分支状 结构,在溶液中能牵引介质 使其运动困难,故表现为黏 度大。真溶液、溶胶的粘度 与纯溶剂相近。
三、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适量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可以显著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叫高分 子化合物的保护作用。
丁达尔效应 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胶体里 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
将一束强光透过溶胶并在光的垂直方向 用超显微镜观察,可以观测到溶胶中的粒子 在不停地作不规则的运动,这种不停的无规 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单个分子 或离子
许多分子 或离子的 聚集体 单个高分 子
溶 胶 胶体 分散系 高分 子溶 液
1~ 100nm 单相、透明、均匀、稳定、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 透膜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一)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
在暗室中用一束强光投射到溶胶上,从光束的垂直 方向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一条光带,这是溶胶的丁 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光的散射现象。
二、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二)溶胶的聚沉
①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增加了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将有较多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抵消胶粒所带电荷,使胶粒之 间的相互排斥力减小甚至消失,导致胶粒聚集合并变大, 从而破坏了水化膜,胶粒就会聚集成大的颗粒从溶胶中聚 沉下来。 溶胶的稳定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从溶胶 的稳定性来看,只要破坏了溶胶稳定性的因素,溶胶粒 子就会聚结而沉降,这个过程称为溶胶的聚沉。
2.单相体系:只有一个相的体系称
为单相体系(或均相体系)
碘酊
3.多相体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的体系 称多相体系。
油水混合物
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划分方法:根据分散质微粒大小的不同。
溶液 -9m ﹤ 10 分散质
粒子的 ( <1nm 直径d:
胶体 浊液 10-9~10-7m ﹥10-7m
1 ~100nm >100nm)
生理学 特点
例如生物体中肌肉组织纤维、细胞膜、软骨和有机体 中的各种膜,都是凝胶的薄膜,它们具有一定的强度,保 持细胞和组织一定的形状,同时承担着机体新陈代谢过程 中物质交换的功能 。
凝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上同样十分重要,目前应用广 泛的层析法分析技术所使用的层析剂, 例如:如硅胶、离子交换树脂等都是凝胶。 分子筛就是利用凝胶的网状结构,来分离大小不同的 分子。 在生物科学实验中,凝胶常作为支持介质用于电泳与 层析分离,如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血清蛋白及DNA的分 离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分离蛋白质或RNA。
②加热聚沉 加热增加了胶粒的运动速度和碰撞机会,同时降低胶核 对带电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少胶粒所带的电荷和水化程度, 即减弱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使胶粒可以碰撞聚沉。 ③溶胶的相互聚沉 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也会发生 聚沉。这是因为不同电性的溶胶相互中和了各自所带的电荷, 所以共同聚沉下来。
氢氧化铁溶胶的电泳现象
二、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一)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是不稳定体系,具有自发聚结的趋势,应该很 容易聚结而下沉,但事实上很多溶胶相当稳定。溶胶的 稳定性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溶胶分散程度高,胶粒体积小,具有强烈的布朗运动, 可以克服重力作用而不易下沉。 ②在溶胶体系中,由于胶粒都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相 互排斥阻止了彼此的靠近。 ③胶团中的吸附层离子和扩散层离子都能发生水化作用, 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水化膜,这层水化 膜阻止了胶粒之间的直接接触,使胶粒碰撞时不致引起 聚沉。
油水混合物
特点
不透明 不均匀、不稳定
不能透过滤纸和半 透膜
泥水混合物
二、分散系的分类
(三)胶体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100nm(10-9m~10-7m)之 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分散系,简称胶体。
常见的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 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血液、豆浆、 墨水、涂料。
溶胶的布朗运动
溶胶的扩散现象
2.扩散
在胶体分散系中,当溶胶粒子有浓度差 时,溶胶粒子将从浓度大区域向浓度小区域 自动迁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3.沉降
如果胶体粒子的密度比分散介质的密度 大,粒子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地向容器底部降 落的现象叫做沉降。
溶胶的沉降现象
(三)电学性质(电泳现象)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 象称为电泳现象。 胶粒带有电荷是由于胶粒电离或选择性吸附离子引 起的。 在一个U形管中,加入 棕色的Fe(OH)3溶胶,然后插 上电极并通直流电,阴极附近 颜色逐渐变深,表示氢氧化铁 胶粒向阴极移动。
2. 形成凝胶的条件:首先决定于胶体粒子的本性,其次还 与浓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高分子化合物绝大多数是线形或分支形大分子,能形成凝 胶是其普遍性质。 浓度越大,温度越低,越容易形成凝胶。 例如:鱼汤在低温下便会形成凝胶。液体含量多的凝胶 叫胶冻,如血块、果冻、鱼冻等,液体含量少的称为干凝 胶,如人的指甲、毛发、皮肤组织等。
特点
透明
均匀、稳定
CuSO4溶液
氯化钠注射液
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二、分散系的分类
(二)粗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 (10-7m)的分散系称为粗分 散系。
按分散相状态的不同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1. 悬浊液 固体的小颗粒 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 分散系,叫做悬浊液。
2. 乳浊液 液体以微小 的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 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 成的粗分散系称为乳浊 液。
10-9m=1nm(纳米)
分散系 溶液
(分子或离子)
Fra Baidu bibliotek
胶体
1nm<d<100nm
粗分散系
悬浊液、乳浊液
d<1nm
d>100nm
思考: 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
说明:溶质、溶剂概念只适用于溶液,而不能用于 其它分散系。
二、分散系的分类
(一)分子或离子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10-9m),以分子、 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 成的分散系,称为分子或离子分散系。
第五章 胶体溶液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李翔
学习目标
● ●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了解溶胶的重要性质,掌握溶胶的稳定性原
因及聚沉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性,理解高分子 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了解凝胶的概念、性质及形成原因,熟悉凝胶 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一节 分散系
一、分散系的概念
二、凝胶的性质 (一)弹性 各种凝胶在冻态时(溶剂含量多的凝胶叫胨), 弹性大致相同,但干燥后就显出很大差别。
一类凝胶在烘干后体积缩小很多,但仍保持弹性,叫做弹 性凝胶; 例如:肌肉、皮肤、毛发、指甲等是由柔顺性大的线形大分 子所形成的凝胶,属于弹性凝胶; 另一类凝胶烘干后体积缩小不多,但失去弹性,变脆, 易磨碎,叫做脆性凝胶。 例如:由硅酸溶胶、氢氧化铝溶胶等所形成的凝胶,粒子 间交联性强,网状结构牢固,不易伸缩,则是脆性凝胶。
离浆析出的液体是溶液而不是溶剂,因而离浆并不是膨 润的逆过程。 例如:腺体的分泌,新鲜血块放置后分离出血清,淀粉糊放 置后分离出液体,都是凝胶的离浆现象。
三、凝胶的生理意义
凝胶在有机体的组成中占重要地位,人体的肌肉、皮肤、 脏器、细胞膜以及毛发、指甲、软骨等都可看做是凝胶, 人体中约占体重三分之二的水分,基本上保存在凝胶里面。 凝胶处于溶液和固体高聚物的中间状态,兼有 两者的一些性质,一方面具有一定强度以维持 形态,另一方面可以让许多物质在其中进行物 质交换,因此凝胶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 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 以细小粒子,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2. 分散相:被分散成细小粒子的物质。 3. 分散介质:容纳分散相的物质。 分散系 NaCl溶液 分散相(质) Na+和Cl小土粒 小油滴 分散剂(介质) 水 水 水
泥水 油水
(二)相的概念 1.相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的部分称为相。
不透明
Fe(OH)3胶体
特点
不均匀、不稳定 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豆浆
三、分散系的特点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的种 分散相粒 类 子
分子、 离子分 散系
溶 液
粒子 直径
<1nm
分散系特点
单相、透明、均匀、稳定、 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多相、透明度不一、不均 匀、较稳定、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半透膜
脆性凝胶不能膨润。
(三)离浆(脱液收缩)
新制备的凝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部分液体可以自 动而缓慢地从凝胶中分离出来,凝胶本身体积缩小,这种现 象叫做离浆或脱液收缩。
离浆实质上是高分子之间继续交联的结果,即组成网状结 构的大分子之间的连结点继续发展增多,使网架紧密,更牢 固,结果使液体从网状结构中挤出。
(二)膨润(溶胀)
干燥的弹性凝胶放入适当的溶剂中,会 自动吸收液体而膨胀,体积增大,这个过程 有的弹性凝胶膨润到一定程度,体积就不再增大, 叫做膨润。
称为有限膨润。 例如:橡胶在苯中的膨润,木柴在水中的膨润。
有的弹性凝胶能无限地吸收溶剂,最后形成溶液, 称为无限膨润。 例如:阿拉伯树胶、牛皮胶等在水中的膨润。
用明矾净水就是溶胶相互聚沉的实际应用, 因为天然水中的胶体悬浮粒子一般是负溶胶,明 矾中的硫酸铝水解生成的Al(OH)3溶胶是正溶胶, 两者混合发生相互聚沉,再加上Al(OH)3絮状物的 吸附作用,使污物清除,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明矾KAl(SO4)2· 12H2O
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几千甚至几万个原子组成 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甚至高达几百万的 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动植 物胶、人工合成的各种树脂等。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是指高分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所 形成的溶液。如组成人体组织、细胞以及存在于体液中的 重要物质——蛋白质、核酸、糖原等。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一)稳定性高 高分子溶液比溶胶稳定性高,在无菌、溶剂不 蒸发的情况下,可以长期放置而不沉淀。在稳定性 方面与真溶液相似。
原因 高分子溶液稳定性高,与高分子 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高分子化合 物具有亲水基团(如 -OH、 -COOH、NH3等),这些基团与水有很强的亲和 力。当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水中时, 在高分子化合物表面上牢固地吸引着 许多水分子形成了水化膜。
例如,作为防腐药的蛋白银是一种 胶体银制剂,其制备过程中将蛋白 质高分子化合物加入到胶体银中, 使之比普通银溶胶更稳定、浓度更 高、银粒更细。
第四节 凝胶
一、凝胶的形成
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它是由胶体粒子或线 形大分子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大量的溶剂 分子被分隔在网状结构的空隙中而失去流动性所形成的。 1. 形成凝胶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析出固体时,形成立 体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空隙内保留了大量的溶剂,所以 凝结为稠厚而不易流动的凝胶。
由于溶胶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稍小 于可见光波长(400~700 nm),当可见光透过溶胶 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
而对于真溶液,由于分子或离子直径远小于光的
波长,光发生透射,显得清澈透明。 因此,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胶和真溶液。
实验:光束分别通过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观 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