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与养护第7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6
三、影响中药质变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中药的化学成分: (1)生物碱类: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因干燥的方法不适宜,含量可能下降。同时, 此类中药常因久与空气、日光接触,会部分氧化、分解而变质。应避光保存。 (2)苷类: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在不同的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 度条件下苷类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使有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含有苷类的中药采 收后应在适当的温度下迅速干燥,储存时应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 (3)鞣质类:鞣质易氧化和聚合,露置在空气及日光中,会渐渐变成棕黑色。含有 鞣质成分的新鲜皮类中药,会因与空气接触,且在酶的影响下,氧化为红棕色或更深 颜色。因此,应减少与氧接触,并破坏或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4)油脂类:光线、温度、水分以及油脂中的杂质等因素均能加速油脂的酸败。含 有大量油脂的中药,应密封、干燥、避光、阴凉储存。 (5)挥发油:温度过高可使挥发油散失或泛油,含挥发油的中药应密闭、干燥、避 光、阴凉储存,并避免吸潮挤压。 (6)植物色素:植物色素易受空气、日光等影响而遭到破坏,受潮后易发霉变色。 因此含有植物色素的中药干燥时应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储存时防止氧化及日光 照射,以保持其固有的色泽。 2、中药的含水量: 含水量过高可导致霉变、腐烂、虫蛀等现象发生,含水量过低又可导致风化、失润、 干裂等现象发生。应将中药的含水量控制在安全水分范围内。
些含水量较多的药物,也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8来自百度文库
三、影响中药质变的因素
2、湿度:影响中药含水量、外观形态、化学成分等,且能导致微生物 的繁殖及害虫的生长。
贮存仓库的相对湿度应最好控制在70%以下 。 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以上时,很多中药都易吸潮霉变乃至虫蛀。 ➢ 含糖类、黏液质、淀粉类中药易吸潮变质,如蜜制品、党参、山药、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7
三、影响中药质变的因素
(二)外界因素(环境因素) 1、温度:温度在15-20℃下,中药成分基本稳定,利于储存。 当温度升高,害虫和霉菌容易孳生繁殖,促使中药易霉变、虫蛀。 当温度在35℃以上 ➢ 促使中药的水分蒸发,降低含水量和重量; ➢ 加速氧化、降解等化学反应,促使化学成分迅速变化; ➢ 挥发油的挥发会加快,使芳香气味减弱或消失; ➢ 含糖类及黏液质的中药容易发霉、生虫、变质; ➢ 含油脂成分的中药易引起酸败泛油,外表油润的炮制品,易外表失润; ➢ 胶类及树脂类中药容易变软而黏结成块,如乳香、阿胶等。 当温度过低,对某些新鲜的药物如鲜石斛、鲜生姜、鲜地黄等,或某
药品存储与养护技术 项目七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1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一、中药的分类及含义
1、中药的定义: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 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和祖国医学一样,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 产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药物,习称“药材”,分 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将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后的加工品称为饮片。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 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5
二、中药常见的质变现象
5、气味散失:是指一些含有易挥发成分的中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 储存不当而造成固有气味变淡薄或散失的现象。中药在发生霉变、变色、 泛油等质变现象后,均能使其气味散失。如细辛、白芷、薄荷、肉桂等。 6、风化: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中药,与干燥空气接触,逐渐失去结 晶水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如芒硝、胆矾、白矾等。 7、潮解:是指某些结晶体的中药或某些含盐类成分的固体药物容易吸收空 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 情况下,温度越高、药材接触空气面积越大,吸湿的速度也越快,就越容 易被潮解。如芒硝、胆矾、咸秋石等。 8、黏连:指某些熔点较低的中药,受潮、受热后容易黏结成块的现象。此 类中药的软化点或熔点都比较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会被软化失去原有 的外观形态;受热到一定温度时,便会产生黏连。如阿胶、芦荟、乳香等。 9、腐烂:是指某些鲜活的中药,在温度、空气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会 发热,使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导致药物酸败、腐臭的现象。如鲜地 黄、鲜生姜、鲜石斛等。 10、升华: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中药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现象。如 冰片、薄荷脑等。密封不严、温度较高、相对湿度太低均可出现升华现象。
药品储存与养护 第七章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
4
二、中药常见的质变现象
1、虫蛀:是指中药被害虫啮蚀的现象,是中药储存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质变现 象之一。在害虫不同时期对中药的危害中,以幼虫时期对中药的破坏最为严重。 虫蛀的药材成分往往损失,药材损耗加大,药效降低,同时害虫的排泄物或蜕皮 残留在药材内,污染药材引起发酵,进一步产生变色或变味,影响用药安全和疗 效。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药材(如北沙参、木瓜、枸杞子、党 参等)最易虫蛀,在库储存中必须加强养护。 2、霉变:又称生霉,是指药物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造成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在药物表面或内部布满菌丝现象。中药生霉后,霉菌进行的营养代谢活动分解药 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会使有效成分降低,以致不能药用。如麦冬、牛膝、陈皮、 五味子等。 3、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因受潮、 变色、变质后表面出现油状物质的现象。泛油的原因除与中药自身的成分有关外, 还与储存温度过高或储存时间过久有关。如柏子仁、桃仁、麦冬、蛤蚧等。 4、变色:是指中药自身的固有色泽发生了变化,或失去原来色泽,或变为其他 颜色。引起中药变色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所含成分、日光与空气、加工与养护方法 等。易变色的中药有黄芪、天花粉、白芷、红花、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