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扬弃思想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扬弃思想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于洋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以往哲学,使自己成为更彻底的唯物主义,也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扬弃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hree L aws of Mar x Abandon Thought and Mater ialist Dialectics
YU Yang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Shenyang,Liaoning110004)
Abs tra c t Marxist philosophy of abandoning the past,to become m ore thorough materialist,but also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ism a nd dialectics to achieve a materialist view of na ture and the c ombination of the materia 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to achieve a re volutionary leap in philosophy,but also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re e laws of m a-terialist dialec tics.
Ke y words Marxism;abandon;materialist dialectics
1扬弃与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要抓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马克思认为辩证运动的实质就是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融合成一个新范畴、新概念。对立统一规律通常亦被称作“矛盾规律”和“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世界上一切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它的内部均包含着两个相互排斥,互相关联的对立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来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这本身的两重性就如同扬弃,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扬弃即是一分为二,既不是全部的肯定,也不是全面的否定。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就批评过一分为二的方法,当然,并非一分为二的方法本身有什么不正确,只是不能把一分为二的方法当作事物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来理解,不能把扬弃与一分为二相混淆,蒲鲁东先生从黑格尔的辩证法那里只是借用了用语,其实他自己的辩证运动只不过是机械地分出好坏两个方面而已。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不是其事物的外在的情况。对立统一规律不是辩证法的全部,因此不能以对立统一规律代替或取消辩证法其它原理。”在马克思的扬弃思想当中,这种对立统一的规律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于异化劳动和人的类本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以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劳动和资本,无产者和资产者之间的对立统一。
2扬弃与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黑格尔对质、量、度进行推演分析,他是最早把质量互变当作一条普遍规律提出来的。质,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东西之所以为这个东西的规定性,而质的本身必然是有量的,可以由质变推演出量的变化,但是量的变化与否,只是物质的一种外在的规定,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性的过程,而质变是渐进过程的中断达到飞跃,并且黑格尔也批判了否认质变和飞跃的形而上学的发展的观点。同时在理论上也一样,存在着质量互变的规律,正是有着前人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解惑,才有最终正确理论,真理的完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的。恩格斯强调没有物质和运动的增加或者是减少,就没有有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那么这个物体的质就是不可能改变的。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质量互变的规律。
马克思的扬弃观认为扬弃应该是发展的核心,没有发展的人就不可能有发展的实践,马克思说“扬弃是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对立统一。质是一种事物区另于其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与规范性,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保持着自身的同一性,是有确定性的,而一个事物如果没有了它本身的质的特性,那么它就不再是原来定义的那个事物,而成为了他物。同时质除了具有确定性,同时还具有区别性。在马恩选集第三卷中恩格斯曾这样表述:“与自身的同一,从一开始就要,而且是必须要有与一切别的东西的差异作为补充。”举例说明一下,无产阶级之所以定义为无产阶级就是因为无产阶级的质的确定性是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区别中得来的。
3扬弃与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不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
社科学论
2014年6月(中)158科教导刊
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从整体上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的,具有普遍性的运动规律,通常被认为是与矛盾规律并列的。马克思把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的特征,恩格斯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运动过程当中“唯一的”整体性规律,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许多个否定之否定循环往复的一种上升的过程。但这种种对否定之否定的否定当中都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否定过程,而不是一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一种否定。扬弃就是辩证否定中的核心,正确把握扬弃与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在黑格尔那里,否定的否定不是通过否定假本质来确证真本质,而是通过否定假本质来确证假本质或同自身相异化的本质,换句话说,否定的否定是否定作为在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本质的这种假本质,并使它转化为主体。因此,把否定和保存即肯定结合起来的扬弃起着一种独特的作用。”黑格尔在法哲学中讲过,扬弃了的私法等于道德,扬弃了的道德等于家庭,扬弃了的家庭等于市民社会,扬弃了的市民社会等于国家,扬弃了的国家等于世界历史。确实,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私法,道德,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依然是存在着的,它们只是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环节,变成了人的存在和存在的方式,这些存在的方式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互相消融,互相产生。“扬弃是思想上的本质的扬弃,就是说,思想上的私有财产在首先的思想中的扬弃。”马克思认为,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存在着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在存在的同时,事物的肯定与否定互相依存,互相渗透,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但同时旧事物的合理性又要保留,并且具有生命力,才会有新的发展,物质世界的发展,就是通过这样否定之否定,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更新,转变。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的扬弃观中,“扬弃”不但没有使事物简单地消灭消失,而是只有“扬弃”的否定,事物才能在新陈代谢中成长,才能不断地走向进步,历史才可能在继承与批判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改造,吸收了黑格尔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改造,这就是大大剥离了黑格尔扬弃思想的实质,完成了对通过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创立的。那我们更应该深刻地透析黑格尔的辩证法,透析马克思的辩证法,运用贯穿始终的扬弃来深凿其本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叶永在.序变和质量互变规律[J].哲学研究,1982(10).
[4]丁俊泽.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是谁创立的[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1986(2).
(上接第111页)动手制作还是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活动的进程都经由教师的决策。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完成实验,感受不到实验的乐趣和科学课堂的魅力所在。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设计
3.1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幼儿园的学生的年龄阶段为3~6岁。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和形象性,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也是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对于定义化的词汇和专业性的语言,他们无法根据常识来做出解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知识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呈现。如:植物的生长这一课题,教师可以在讲解这堂课程的前几周,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种植小植物,仔细观察、记录。在课堂上,学生们自然就会联系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对科学性的解说进行解读。
在教学的内容选择上,还要注意这些科学知识是否是贴近儿童生活,是否属于儿童能够认知的范围。只有这样,设计出的科学教育内容才能够被学生所吸收和接纳。
3.2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载体,它起着对儿童科学知识学习的引导作用和启蒙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内容的趣味性。首先,科学性针对的是科学教育内容。它要求所教授给学生的科学知识不得违背常理,不得违背科学的基本定律。不然,就会失去其根本目的性;再次,趣味性针对的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因为年龄的不一致而会有些许区别,比如,吸收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他们的共同点便是他们仍然是低龄儿童,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应当注重它的趣味性;最后,注意两者的统一。科学性和趣味性是一个整体,不能顾此失彼。
3.3预成性和生成性相结合
上文中提到,幼儿园科学教育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宰者”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整个实验操作进程。因此,在科学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注意不要干扰他们的探索过程,只是在学生需要指导和帮助的情境下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探索过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对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设计上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原则、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以及预成性和生成性相结合这些要素。只有以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为衡量标准的内容设计,才是有助于提升儿童科学素质的科学教育内容。当然,上述观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和教育学者的不断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0(7).
[2]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3]张国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4]董玉华.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2).
[5]罗淋,曾玲.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
月),2013(4).
社科学论
159
2014年6月(中)科教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