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理生理及处理

合集下载

心衰完整课件PPT课件

心衰完整课件PPT课件

心衰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 氧化磷酸化过程和ATP生成。
心肌能量底物利用障碍
心衰时心肌对葡萄糖、脂肪酸等能量 底物的利用障碍,导致ATP生成减少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
03

典型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乏力、运动耐量下降
心衰患者常出现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
强、外周血管收缩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02
心衰时该系统过度激活,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
高。
炎症因子释放
03
心衰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释放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肌
损伤和心功能恶化。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心肌缺血缺氧
线粒体功能障碍
心衰时心肌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心肌 缺血缺氧,影响心肌能量代谢。
量。
降低死亡率
通过积极的治疗措施,降低心 衰患者的死亡率,延长生存期 。
预防并发症
积极控制心衰的危险因素,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 、血栓形成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利尿剂
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水肿症状。常用药物 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心肌细胞损伤
心肌细胞坏死或凋亡,导致心肌 收缩力下降。
心脏结构改变
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心脏瓣膜 关闭不全等,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舒缩功能障碍
心肌顺应性降低、舒张期压力-容积 曲线左移,导致心室充盈受限。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01
心衰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

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各种病因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泵功能降低,心排出量绝对或者相对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病因(causes):1. 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2、心脏负荷过重3.心室舒张受限4. 严重的心律失常(但多数情况下,心律紊乱常作为心力衰竭的诱因出现。

)*心脏收缩时承受的负荷称为压力负荷——后负荷;心脏舒张是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容量负荷——前负荷。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1.全身感染2. 心律失常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高钾血症)4. 妊娠、分娩5. 其他(过多过快输液、情绪激动、过度运动、气候剧变)心力衰竭按心排出量的水平分类:a、低排出量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心肌炎。

B、高排出量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妊娠、重度VitB1缺乏症、动静脉瘘。

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与心肌肥大的区分:心肌肥大是心脏维持心功能的重要代偿方式;但在病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过度肥大的心肌可因心肌重量的增加与心功能的增加不成比例即不平衡生长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的机制:1、心脏交感神经元轴突2、线粒体数量3、毛细血管的数量4、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5、肌浆网钙处理能力心力衰竭的代偿1. 心脏的代偿反应(1)心率加快(快速)代偿→失代偿(2)心脏扩张(意义:急性,不持久,不伴有能量产生的增多)(3)心肌肥大意义:收缩力↑,心输出量↑,降低室壁张力,降低耗氧量(最经济,持久,有效的代偿方式,形成较慢,伴有能量产生增加)2. 心外的代偿反应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衰的临床表现: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心输出量不足肺循环淤血————左心衰竭时,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呼吸困难和肺水肿(一)呼吸困难:1. 呼吸困难机制(肺淤血、肺水肿)(1)肺顺应性降低,(2)低氧血症,(3)气道阻力增大,(4)肺内感受器兴奋性增高2、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1)劳力性呼吸困难;(2)端坐呼阿吸(orthopnea):心衰病人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

急性左心衰ppt课件

急性左心衰ppt课件

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白 色泡沫痰等症状,严重
时痰中带血。
患者会出现颈静脉怒张、 肝肿大等症状。
患者会出现少尿、水肿 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
肾功能不全。
02 急性左心衰的病理生理
心脏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心脏结构
由四个心腔组成,包括左 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 右心室。
心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各器官, 维持生命活动。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急性左心衰的风险。
预后评估
评估病情
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急 性左心衰的预后。
评估并发症
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改善 预后。
评估治疗反应
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有特征 性改变,与急性左心衰竭相似,但 心肌酶谱升高。
04 急性左心衰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体位
让患者保持安静,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 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镇静
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缓解患者焦虑和呼吸困难。
吸氧
给予高流量吸氧,严重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辅 助通气。
利尿
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少血容量,降低心 脏负担。
患者教育与随访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急性左心衰的预防 和自我管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护能力。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室检查

心力衰竭诊断、处理及护理

心力衰竭诊断、处理及护理

心力衰竭诊断、处理及护理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任何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或心脏仅在心室充盈压升高情况下才能泵血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包括迅速发生(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或缓慢进行性心功能受损,表现为肺静脉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症状和体征。

一、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类(一)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症状发生的速度以及机体是否具有足够的时间启动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克服组织间质内的液体潴留,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突然发生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器官灌注不良和受累心室后向的静脉急性淤血。

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或心脏瓣膜突然破裂引起的急性心功能不全。

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这时建议直接使用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的术语。

慢性心力衰竭是逐渐发生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或急性心力衰竭渐变所致。

心室重塑是其特征,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需辅助循环的支持的终末期心衰。

临床上常见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加重期表现,如伴有急性肺水肿等,又称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

(二)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的低下。

舒张性心力衰竭系因心室松弛和充盈的异常导致心室接受血液的能力受损,表现为心室充盈压升高,肺静脉或体循环静脉淤血和心室充盈容量减少致心搏量降低。

这种松弛和充盈的异常,可以为一过性,如心肌缺血引起的舒张功能不全;也可以是持续的,如发生在向心性心室肥厚或限制性心肌病的舒张功能不全。

很多病人常是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共存。

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缩功能的降低既可因心肌坏死,心肌细胞减少所致,又可因暂时性心肌缺血导致急性收缩能力减弱引起;舒张功能的不全则因心室顺应性降低,无弹性的纤维瘢痕组织替代了正常能够舒缩的心肌细胞,且心肌缺血也能引起心室舒张功能的低下。

病理生理学心衰

病理生理学心衰

①疲乏 ②水肿 ③颈静脉 怒张
⑤腹水
⑥厌食
⑦紫绀 ⑧外周静脉 压升高
④肝肿大
三、肺循环淤血----左心衰 (一)呼吸困难
---气短及呼吸费力的主观感觉 基本机制: (1)肺淤血、肺水肿 肺顺应性下降; (2)支气管粘膜肿胀及气道内分泌物增加 气道阻力增加; (3)肺间质压升高 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 反射性加快呼吸;
能量利用障碍
过度肥大的心肌其肌球蛋白头部ATP酶活性下降, 可能与该酶肽链结构的表型改变有关。 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 轻链(myosin light chain, MLC) MLC-1胎儿型同工型增加 TnT的胎儿型同工型( TnT4)增加
(三)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3
4 5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6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力衰竭的概念
各种致病因素
心脏收缩或/和舒张 功能障碍
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 由于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 障碍,使心泵功能降低,导 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 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 需要的病理过程
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加重肺淤血;
心率加快,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减少,加重 肺淤血; 需氧量增加,心衰时机体缺氧加重,刺激呼吸中枢。
端坐呼吸的发生机制
.端坐位时,受重力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减少,
肺淤血和水肿减轻; 端坐位时膈肌下移,使胸腔容积变大,肺容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ency
bszhy@
目的要求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发生机制以及心 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熟悉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以及 机体的代偿反应。 了解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13
(二)心机能量代谢紊乱
能量生成
能量储存
能量利用
脂肪酸 乳酸 丙酮酸 葡萄糖 氨基酸
乙辅酰酶A+
草酰 乙酸
CO2 O2
CP
ATP
琥珀 酸
H+
ADP + Pi
肌动球蛋白
肌动蛋白 +
肌球蛋白 游离
Ca2+
结合
Ca
H2O
图13-1 心机能量代谢过程示意图
14
最常见原因是心肌缺血,缺氧,如缺血性心脏 病,严重贫血,过度心肌肥大等。此外,维生素B1 缺乏。
肌浆网
摄取Ca2+
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可以看出,发动心肌收缩的 物质是Ca2+,Ca2+和TnC的结合和分离是兴奋—收缩耦联的中心 环节。胞浆内Ca2+的浓度是兴奋—收缩耦联的重要因素。
20
▲ 调节胞浆Ca2+浓度的因素
(1)心肌细胞钙泵,即Ca2+-Mg2+-ATP酶,其分布是:
①细胞膜钙泵 ②肌浆网钙泵 ③线粒体钙泵

磷酸化PLB 抑制作用解除Ca2+泵活性增 强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内NE减少及β受体下调导致PLB磷酸
化减弱,Ca2+泵活性降低,使SR摄取Ca2+能力下降。 22
(2)肌浆网Ca2+储存量减少 钙储存蛋白:集钙蛋白,钙网蛋白。
(3)肌浆Ca释放量下降:①Ry-受体 ② ③ 2、胞外Ca2+流障碍 钙通道分:“膜电压依赖性” Ca2+通道和“受体操纵
4
(一)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分类 1、轻度心力衰竭:代偿完全,在休息或轻体
力活动可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心功能一 级或体力活动略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时可出现气 急、心悸,心功能二级。

药理学第26章整理

药理学第26章整理

第二十六章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心力衰竭(HF)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按发生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一)心力衰竭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1.心肌功能变化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受损,表现为左心、右心或全心功能障碍。

大多数患者以收缩性心力衰竭为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射血分数明显下降,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其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良好。

少数患者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主要是心室的充盈异常,心室舒张受限和不协调,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其射血分数下降不明显甚至可维持正常,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差。

极少数由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所致的心力衰竭,心输出量并不减少甚或增高,表现为高输出量心力衰竭,该类患者用本章讨论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难以奏效。

2.心脏结构变化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心肌处在长期的超负荷状态,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障碍,心肌过度牵张,心肌细胞内Ca2+超载等病理生理改变引发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外基质堆积,胶原量增加,胶原网受到破坏,心肌组织纤维化等,心肌组织发生重构,表现为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

(二)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变化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会反射性增高。

这些变化在心衰早期可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长期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可使心肌后负荷及耗氧量增加,促进心肌肥厚,诱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此外,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尚可直接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坏死,使病情恶化。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心力衰竭时,肾血流量减少,RAAS被激活,RAAS的激活在心功能不全早期有一定的代偿作用,长期的RAAS 激活,使全身小动脉强烈收缩,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而致水钠潴留、低钾,增加心脏的负荷而加重心力衰竭。

心衰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心衰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心衰的原理和治疗方法心衰是一种心肌功能不全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等。

心衰的发生原理复杂,主要包括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和激素失衡等多个方面。

治疗心衰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心衰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肌损伤: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肌损伤,例如心肌梗死导致的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梗死区域的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肌组织减少,心脏收缩力降低,从而导致心衰。

2.心脏负荷过重:心衰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心脏负荷过重,例如长期的高血压导致心脏扩大、增厚,增加了心脏泵血的负担。

心脏负荷的增加会使心肌收缩力逐渐下降,最终引起心衰。

3.激素失衡:某些激素的分泌异常也与心衰有关。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的活化会导致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心肌肥大,从而加重心衰。

此外,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升高等也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治疗心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心衰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药物包括ACE 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等。

ACE抑制剂可以抑制RAAS系统的活化,减少心肌的负荷;β受体阻断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利尿剂可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水肿症状。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限制盐分摄入、控制体重等。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增加运动等,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限制盐分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并减轻心脏负荷。

控制体重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代谢状态,减轻心脏负荷。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心脏移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心脏移植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治疗手段,适应症严格;心脏起搏器植入可以改善心脏的节律,提高心脏的收缩力。

总之,心衰是一种临床症状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多样的疾病。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从⾎流动⼒学⾓度来看,⼼⼒衰竭的临床表现⼤致可归纳为三⼤类:肺循环充⾎;体循环淤⾎;⼼输出量不⾜。

当左⼼衰竭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循环充⾎,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呼吸困难和肺⽔肿。

产⽣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理基础主要是左室收缩功能减弱,负荷过重或顺应性降低,引起左室舒张末期压⼒上升,并带动左房压升⾼,肺静脉回流障碍,最终肺循环⽑细⾎管静压升⾼,造成肺充⾎,并为肺⽔肿的发⽣奠定了基础。

肺循环充⾎的主要表现是: (⼀)呼吸困难 1.劳⼒性呼吸困难这是随病⼈体⼒活动⽽发⽣的呼吸困难,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

造成劳⼒性呼吸困难的原因是:①体⼒活动时机体需氧增加,但衰竭的左⼼不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输出量,机体缺氧加剧,CO:储留,刺激呼吸中枢产⽣"⽓急"的症状。

②体⼒活动时,⼼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冠脉灌注不⾜,加剧⼼肌缺氧,另⼀⽅⾯左室充盈减少加重肺淤⾎。

③体⼒活动时,回⼼⾎量增多,肺淤⾎加重,肺顺应性降低,通⽓作功增⼤,病⼈感到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衰病⼈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称为端坐呼吸(oahopnea)。

出现端坐呼吸提⽰⼼衰已引起明显的肺循环充⾎。

端坐体位可减轻肺淤⾎,从⽽使病⼈呼吸困难减轻,这是因为:①端坐时部分⾎液因重⼒关系转移到躯体下半部,使肺淤⾎减轻。

②端坐时膈肌位置相对下移,胸腔容积增⼤,肺活量增加;特别是⼼衰伴有腹⽔和肝脾肿⼤时,端坐体位使被挤压的胸腔得到舒缓,通⽓改善。

③平卧时⾝体下半部的⽔肿液吸收⼊⾎增多,⽽端坐位则可减少⽔肿液的吸收,肺淤⾎减轻。

3.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患者夜间⼊睡后因突感⽓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喘后缓解,称为夜间阵发呼吸困难(paroxysmalnocturnaldyspnea),这是左⼼衰竭的典型表现。

其发⽣机制如下:①病⼈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少,不利于通⽓。

②⼊睡后,迷⾛神经相对兴奋,使⽀⽓管收缩,⽓道阻⼒增⼤。

2024版病理生理学通用课件心力衰竭

2024版病理生理学通用课件心力衰竭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对心力衰竭 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 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康复 信心。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稳定情况 和治疗方案,制定个性 化的随访计划,一般每 3-6个月随访一次。
复查项目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血液检查等,以评 估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情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血管收 缩、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
炎症因子释放
心力衰竭时,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如TNF-α、 IL-6等,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
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输出量减少
心力衰竭时,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减少, 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静脉回流受阻
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的病程、起病急缓、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可分为急性心力衰 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大类。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又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 和全心衰竭。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脏 瓣膜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此外,感染、心律失常、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死亡率
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较高,5 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尽管医 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心力衰竭患
者的预后仍然较差。
经济负担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和管理,因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估计,全 球每年因心力衰竭造成的经济损
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02 病理生理机制
心肌结构与功能异常
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严重的左心衰竭血液进行再分配时,肾血流量首先 减少,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出 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 状。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解析病理生理机制解析:心力衰竭引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其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异常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发展过程。

一、受损心肌功能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正常情况下,心肌受到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作用而产生有效收缩。

但在心力衰竭中,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过程的障碍。

1.1 心肌细胞损伤与凋亡长期存在的高血压、冠心病、细胞凋亡等因素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减少有效收缩单元数量。

此外,各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也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并加剧功能下降。

1.2 心肌组织纤维化慢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可促进心肌组织纤维化。

纤维化会导致心肌僵硬,减少收缩力和充盈容量,并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1.3 能量代谢障碍慢性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下,供氧不足引起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将直接影响心肌收缩力。

此外,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过度也会加速心肌代谢,消耗大量能源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二、容量负荷过重除了受损的心肌功能外,容量负荷过重也是心力衰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1 血液滞留与内皮功能紊乱在慢性高血压或其他原因导致外周动脉阻力增加时,左室需要更大的力度来推动血液流出。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额外负荷会使得左室壁增厚,并进一步损伤心肌。

此外,内皮功能异常也会促进血管收缩和液体滞留。

2.2 体液潴留与肾脏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脏功能损害,造成钠、水潴留和体液过多。

这种情况下,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导致心室壁张力过高,不利于血液回流。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心脏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在心力衰竭中它的正常功能受到了破坏。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在心力衰竭中,由于低灌注或其他因素刺激,RAAS系统被激活。

肾素释放增加,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

该物质收缩外周动脉,促使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性增强,并刺激醛固酮分泌。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心力衰竭精选全文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心力衰竭精选全文

(二)诱因
1.感染 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常见 3.血容量增加 4.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一)Frank-Starling机制 (二)神经体液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RAAS) 3.其它体液因子
临床程度分级 皮肤干暖,肺部无啰音
皮肤湿暖,肺部啰音
• 皮肤干冷,肺部啰音 • 早期末梢循环障碍 • 组织脏器灌注不足 • 皮肤湿冷,肺部啰音 • 心源性休克或前兆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30~40次/分 ➢ 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 ➢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
心力衰竭
目录
01
第一节 心力衰竭总论
02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03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
重点难点
掌握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方法
熟悉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及药物的合理应用
了解 心力衰竭的分期(A、B、C、D )及治疗原则
1.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2.休息与活动 3.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体重增加往往早于显性水肿!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改善症状的基石 (关注电解质紊乱)
(1)袢利尿剂(呋塞米)
(2)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
(3)保钾利尿剂(螺内酯)
(4)AVP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不增加排钠
心力衰竭总论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 心室功能受损 ➢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 ➢ 淤血,灌注不足 ➢ 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体液潴留

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
病 因
代偿期 轻度
失代偿期 重度
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原因、诱因、 二 原因、诱因、分类
(一)原因 1 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⑴ 原发性弥漫性心肌病变
心肌炎(病毒、阿霉素) 心肌炎(病毒、阿霉素) 心肌病(硒缺乏) 心肌病(硒缺乏) 心肌梗死(严重缺血) 心肌梗死(严重缺血)
心肌细胞变性、 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心衰前 一般患者CO 贫血患者CO
10L/min 解剖概念 7L/min
充血性心衰(congstive heart failure) ) 慢性、钠水潴留(血液和组织液增多,静脉淤血) 慢性、钠水潴留(血液和组织液增多,静脉淤血)
充血和 充血和淤血
本质相同, 心功能不全 与 心力衰竭 本质相同,程度上有区别
容量负荷↑ 容量负荷
右室
全心
高血压、 左室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缩窄
●后负荷 后负荷↑
压力负荷↑ 压力负荷
右室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 肺梗塞、 肺梗塞、阻塞性肺疾病 高血压晚期、 全心 高血压晚期、血液粘稠度增加
(二)诱因
1、感染 、
据统计90%左右心衰有诱因 左右心衰有诱因 据统计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心脏负荷过重 心输出量减少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神经 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紧 张 源 性 扩 张 心 率 加 快 血 流 重 新 分 布 心 细 胞 用 氧 加 强
收 缩 性 增 强
心 肌 肥 大
血 容 量 增 加
红 细 胞 增 多
心 脏
四 、 发病机制
§ 心肌收缩与舒张生理 粗肌丝 肌节 细肌丝 肌球蛋白 收缩蛋白 肌动蛋白 向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调节蛋白
CO↓→交感兴奋 儿茶酚胺↑→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交感兴奋→儿茶酚胺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交感兴奋 儿茶酚胺 →cAMP↑→ Ca2+内流↑ SR释放 2+ 释放Ca 释放 → 收缩性 收缩性↑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PPT课件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PPT课件
当心脏后负荷增高时以心肌 肥厚为主要代偿机 制,此时心 肌细胞数并不增多,以心肌纤 维增多为主,继续发展终至心 肌细胞坏死。 ①心肌收缩力↑,克服后负 荷阻力,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正 常心排血量(可无心衰症状)。 ②心肌顺应性↓,舒张功能 降低, LVEDP↑
客观上已存在心功能障碍表 现。
正 常 心 脏 横 切 面
房压力增高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可引起心肌重塑
Frank-Starling机制
在一定范围内,心肌 收缩力与心肌初长成正 比
增加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脏前负荷↑ 心肌初长度↑
心收缩力↑ 心脏输出量↑
心衰时基本问题是心功能曲线低下,向右下偏移
(二)心肌肥厚
下肢凹陷 颈静脉怒张 性水肿
心功能分级及分期
分级
功能状态
分期
I 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 A期: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
起过度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素,但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 心力衰竭的症状
II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无症状,一般 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但
体力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
最大剂量 (日)
10mg 600mg 20mg
作用时 间
4-6h 6-8h 12-16h
1000mg 100mg 200mg 5mg 20mg
6-12h 24-72h 6-12h 36h 12-24h
保钾利尿剂
阿米洛利 螺内酯 氨苯喋啶
5mg, 1次 12.5-25mg, 1次 50-75mg, 2次
心肌重塑
功能恶化 疾病进展
心衰会有什么感觉?
限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是指心脏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和
生理机制。

本文将对心力衰竭的名词解释和相关病理生理学进行客观完整的介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常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包括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和心排血量减少等。

首先,收缩功能障碍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特征之一。

心脏正常收缩是通过心肌的收缩力产生足够的泵血压力。

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

这可能由于心肌细胞的损伤、肥厚或扩张等引起。

此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

其次,舒张功能障碍也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理生理学表现。

舒张功能指心脏在舒张期间充分松弛并吸收血液,以便下一次收缩。

然而,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肌舒张过程受到阻碍,导致心脏充盈不足。

一些原因包括心肌纤维的僵硬、心室内的血液滞留或心包压力的升高等。

最后,心输出量减少也是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

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所泵出的血液量。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这可能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腔扩大以及心脏瓣膜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总之,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包括收缩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和心排血量减少。

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
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心衰完整课件PPT课件

心衰完整课件PPT课件

心衰的干细胞治疗研究
1 2
3
干细胞治疗策略
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将干细胞移 植到受损的心肌组织中,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
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干细胞被用于心衰治疗研究 ,如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相关临床试 验正在进行中。
干细胞治疗挑战
干细胞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 证,同时干细胞的获取、分离和扩增也存在一定 难度。
Part
02
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是一个强健的肌肉泵,通过收缩 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循环。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部的富氧血,左心 室将其泵到全身;右心房接收来自身 体其他部位的贫氧血,右心室将其泵 到肺部进行氧合。
它由四个腔室组成: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和右心室。ຫໍສະໝຸດ 心衰发生的原因心肌损伤
心衰的鉴别诊断
STEP 02
STEP 01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引起 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
STEP 03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引起 的心脏杂音、心包积液等 症状。
鉴别心衰与其他原因引起 的心脏扩大、心脏收缩或 舒张功能不全等。
Part
04
心衰的治疗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用于减轻液体潴留,缓解心衰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导致心肌细 胞死亡。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增加心衰的风险 。
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导致心 脏负担加重。
心肌肥厚
长期高血压或容量负荷过重导致 心肌肥厚。
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
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心肌细胞的死亡和肥厚导致心脏 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

2024版心衰PPT课件

2024版心衰PPT课件

31
提高心衰诊疗水平途径
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 心衰的识别和诊疗能力
建立心衰专病门诊和多学科协作团 队,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
2024/1/30
开展心衰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 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科研投入和临床试验,推动心 衰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2
THANKS
2024/1/30
3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心衰 诊疗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心衰诊断和预 后评估中的价值
01
02
03
04
2024/1/30
30
05
未来挑战和机遇分析
01
02
03
04
心衰患者数量增加和医 疗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
2024/1/30
新型技术的高成本和普 及难度
跨学科合作和综合管理 模式的推广与实践
个性化诊疗和精准医学 在心衰领域的发展前景
03
基于多个临床变量构建的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心衰患者的生存
情况。
17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2024/1/30
18
一般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01
减轻心脏负荷
通过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液 平衡等方式,降低心脏前负荷,
减轻心衰症状。
02
改善心脏功能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增强心肌 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功能。
03
治疗原发病
BNP/NT-proBNP
B型利钠肽/N末端B型利钠肽原,用 于心衰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15
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
X线检查
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淤血情况。
核磁共振成像(MRI)
对心肌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可评估 心肌病变及心功能。

西医综合考研: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及类型

西医综合考研: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及类型

西医综合考研: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及类型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为:各种病因→机体代偿→各种体液因子改变→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1.机体代偿:①Frank-Starling机制: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及提高心脏作功量②心肌肥厚:心脏后负荷增高时常以心肌肥厚作为主要的代偿机制,心肌肥厚者,心肌顺应性差,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客观上已存在心功能障碍③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2.体液因子改变:①心钠肽和脑钠肽:扩张血管,增加排钠,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等水、钠潴留效应②精氨酸加压素:具有抗利尿和周围血管收缩的生理作用③内皮素:由血管内皮释放的肽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④缓激肽:心衰时增加,有保护心肌的作用3.心脏舒张功能不全①主动舒张功能障碍:能量不足时,Ca2+不能及时的被肌浆网回摄及泵出胞外,见于冠心病时心肌血供不足②心室肌的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心室肥厚如高血压及肥厚性心肌病3.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①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室扩大或心室肥厚②心室重构:在心腔扩大、心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胞外基质等均有相应变化注意: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时NE对心肌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可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参与心脏重塑。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后,在心肌上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各种途径使新的收缩蛋白合成增加,细胞外的醛固酮刺激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胶原纤维,使胶原纤维增多,促使心肌间质纤维化。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类型(1)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①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

②单纯右心衰主要见于肺心病及某些先心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③左心衰后肺动脉压力增高,引起右心衰继之出现全心衰。

(2)急性和慢性心衰:①急性心衰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

心力衰竭病理学

心力衰竭病理学

心力衰竭病理学心力衰竭病理学是研究心力衰竭病理机制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心肌损伤的病理学特征和心脏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心力衰竭病理学研究是指探讨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1. 心力衰竭的定义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的代谢需要,导致机体无法正常进行体力活动或日常生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病理表现有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功能受损等,严重时可引发心衰急性加重等并发症。

2. 心力衰竭的分类根据病理机制的不同,心力衰竭可分为舒张功能障碍型和收缩功能障碍型两种类型。

舒张功能障碍型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代偿性肥厚和病理性扩张,而收缩功能障碍型则是左心室缩短分数下降引起的泵衰竭。

3.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有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血管疾病和心血管药物等,其中心肌损伤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心肌损伤有多种原因,包括心肌梗死、缺血缺氧、感染和药物中毒等,都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脏结构与功能的不同程度受损。

4. 心力衰竭病理学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显像等。

其中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损伤导致的心力衰竭。

5. 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病因、改善心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心血管康复等。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ARB、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心肌保护剂和抗凝治疗等。

6. 心力衰竭的预防心力衰竭的预防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和做好心脏保健等。

常见的预防手段包括控制高血压、控制血脂、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

心力衰竭病理学的研究是现代心血管病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未来,随着人们对心脏病理学认识和诊治技术的不断深入,心力衰竭病理学的研究将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理论化和精准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就是指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排出得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得需要,渐进出现肺循环与(或)体循环淤血得一组临床综合征。

(一(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心肌病变(2)心肌代谢障碍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诱因1。

感染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见、最重要得诱因。

2.心律失常3、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等4.血容量增加5、妊娠与分娩6、治疗不当(三)发病机制1。

Frank-Starling机制(心脏定律)2。

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机制 (1)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活性增高。

(2)新钠肽(ANP)与脑钠肽(BNP)改变。

(四)心脏重构【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主要为肺循环淤血与心排出量降低表现。

1.症状(1)呼吸困难1)劳力性呼吸困难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端坐呼吸(2)咳嗽、咳痰、咯血(3)其她症状2、体征(1)肺部体征(2)心脏体征(二)右心衰竭主要为体循环淤血得表现、1.症状2.体征(1)心脏体征(2)颈静脉充盈(3)肝脏肿大(4)水肿(5)其她(二)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发热临床表现并存。

【并发症】1.心律失常2.电解质紊乱3.血栓栓塞【实验室与其她检查】1.血液、尿液检查2.心钠肽(ANP)与脑钠肽(BNP)3.静脉压升高4.X线检查5.超声心动图(1)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得容量差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

正常LVEF值>50%,LVEF值≦40%为收缩期心力衰竭得诊断标准、(2)舒张功能【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诊断时需符合以下条件:①存在心力衰竭得症状(运动或休息时);②有心功能不全得证据(休息时);③对抗心力衰竭治疗有较好得临床反应。

(二)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对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治疗有效,对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2.右心衰应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肾源性水肿等疾病鉴别。

【治疗】心力衰竭治疗得目得就是:①预防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②改善或保持病人得生活质量;③延长病人得寿命,提高存活率。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基础病因与诱因)、改善心力衰竭状态。

(一)病因治疗1.去除基本病因2.去除诱因(二)一般治疗1.休息2.控制钠盐3.适当得水分摄入4.其她(三)药物治疗1。

常规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与洋地黄制剂。

(1)利尿剂就是治疗心衰得药物中唯一可以改善水钠潴留得药物、1)适应证存在或出现过水钠潴留得心衰病人,利尿剂缓解症状较其她药物迅速,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缓解肺淤血与周围水肿,但单独使用利尿剂不能保持心衰病人得长期稳定。

2)常用制剂: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3)合理使用利尿剂①排钾利尿应间歇使用,以使机体电解质有恢复平衡得过程:而保钾利尿剂起效较慢,作用较弱故宜持续应用。

②排钾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一般不必补充钾盐;保钾利尿剂不能与钾盐合用。

③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利尿剂,利尿剂应与ACBI或β受体阻滞剂合用,而不能将利尿剂作为心衰得单一治疗。

④肾功能不全时应选择袢利尿剂,禁用保钾利尿剂。

⑤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⑥注意水、电解质紊乱、特别就是低钾、低镁、与低钠血症、⑦注意药物得相互作用。

⑧噻嗪类对脂类代谢、糖代谢均有不良影响,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2) ACEI ACEI可以缓解心衰病人得症状、抑制心脏重塑过程及改善病人得长期预后。

1)作用机制2)适应症 ACEI适用于NYHA心功能I-IV级所有得病人ACEI均就是心衰治疗得基石。

3)禁忌症①双侧肾动脉狭窄;②血肌酐水平升高(265μmol/L);③高钾血症(〉5.5mmol/L);④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血管神经性水肿、无尿性肾衰竭或妊娠妇女,绝对禁止用ACEI。

4)常用制剂5)不良反应①刺激性干咳②低血压③肾功能恶化④高钾血(3)β受体阻滞剂1)作用机制2)适应症慢性收缩性心衰NYHA心功能Ⅱ、Ⅲ级,病情稳定者。

3)禁忌症①支气管痉挛性性疾病;②心动过缓(﹤55次/分);③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心脏起搏器者;④有明显液体潴留,需大量利尿者,⑤急性心衰;⑥难治性心衰需静脉给药者。

4)常用制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

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作用,故临床上应用应十分谨慎、待心衰稳定后再使用利尿剂、ACEI得基础上应用。

需从小剂量开始。

5)不良反应①液体潴留及心衰恶化②心动过缓与传导阻滞③低血压(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其主要用于不能忍受AVEI者、(5)洋地黄制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得Na+ -K+ -ATP酶,使内流得钙离子增多,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它就是唯一不增加心衰死亡率得正性肌力药。

1)适应症中、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对心室率快速得心房颤动病人特别有效。

2)禁忌症①洋地黄过量或中毒;②肥厚性心肌病;③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④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⑤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并发肺水肿者;⑥急性心肌梗死。

3)抑制剂得选择地高辛、毛花苷C,为静脉注射制剂,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特别适用于伴快速心室率房颤得心衰病人。

4)洋地黄中毒得表现与处理影响洋地黄中毒得因素洋地黄中毒得表现洋地黄中毒得处理3.其她药物(1)血管扩张剂1)硝酸酯类 2)钙离子拮抗剂3)硝普钠(2)环腺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1)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3)钙增敏剂(3)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四)其她治疗血管重建、起搏器与置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血液超滤、心脏移植、心脏再同步治疗。

2.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就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短时间内明显减低,致使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与急性淤血得综合征。

分为急性左心衰竭与急性右心衰竭。

(一)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2.急性容量负荷过重3.急性机械性阻塞或心脏压力负荷过重4.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心室舒张受限6.其她(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急性肺水肿,①突发极度得气急与焦虑;②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③呼吸加快,大汗,皮肤冰冷,苍白,发绀。

④双肺布满湿罗音与哮鸣音,⑤P2亢进,可闻及S3(第三心音)。

【治疗】分为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与新发得急性心衰,前者主要就是控制与消除诱因,治疗措施与慢性心衰基本相同,将用药途径由口服改为静脉应用即可;后者多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治疗重点包括处理原发病、采用快速作用得药物、必要时应用辅助机械装置与外科手术治疗。

(一)体位(二)高流量氧气吸入鼻导管高流量(6-8L/min)吸氧,吸氧时可使用抗泡沫剂(三)药物治疗1、不啡不啡就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极为有效得措施2、利尿剂呋塞米20—40mg稀释后可静脉注射3、血管扩张剂①硝酸甘油②硝普钠4.洋地黄制剂可给予毛花苷C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5min) 2小时后用可再用0.2—0、4mg。

适用于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或原有心脏增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但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慎用。

5。

氨茶碱6.糖皮质激素一、心力衰竭得定义心力衰竭就是由于任何原因得心脏工作能力减损,引起心排血量降低,最后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及动脉系统灌注不足得一种临床综合征。

几乎所有得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都会出现心力衰竭。

著名得心脏病学专家让•沃德教授曾说过,心力衰竭就是心脏病医生治疗得最后大战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得提升,更多得患者从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下来,使得心力衰竭得发病率逐年上升。

二、心力衰竭得病因心力衰竭得病因最常见得就是冠心病,有统计显示冠心病导致得心力衰竭大约为 45。

6% 。

心脏瓣膜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及老年退化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导致得心力衰竭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统计显示,由高血压导致得心力衰竭占 12、9% 。

还有一些特定类型得心肌病或者就是一些特定病因得心肌病,如酒精类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等因素导致得心力衰竭。

三、循环系统得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与体循环、肺循环就是血液从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在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经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体循环就是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氧与得血液进一步流入左心室,泵入主动脉,给全身得各个系统与脏器来供血,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四、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心力衰竭根据部位不同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与全身衰竭。

左心衰竭就是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发生得心力衰竭,临床上最常见、左心衰竭会导致肺循环淤血与心排血量降低。

单纯得右心衰竭较少见,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衰时会导致体循环淤血得一系列表现。

左右心同时受累会导致全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与心排血量降低。

(一)左心衰竭1 、左心衰得症状左心衰后出现肺淤血,导致肺生命力下降,同时肺下壁充血浮肿,血浆与红细胞渗入到肺间质与肺泡内,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丰厚性下降、影像过程延长,影响气体交换,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左心衰得病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得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与端坐呼吸。

( 1 )劳力性呼吸困难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得呼吸困难、患者在重体力活动时出现明显得气短,休息后自行减轻。

主要原因就是体力活动时肌肉进行竭力性收缩产生肌肉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导致体循环回心血量增加,使更多得血液流入肺循环,导致肺淤血加重、另外在体力活动时肌体得耗氧增加、心率加快,导致舒张期得缩短、心室得舒张在冲盈期,心率加快会导致左心室冲盈减少,加重肺淤血,产生劳力性呼吸困难。

临床多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诉、( 2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还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病人常在夜间熟睡后突然憋醒,被迫坐起,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得发病机制主要有:①、夜间卧位后,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加重肺淤血;②、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肺充气量减少;③、平卧位时,膈肌上升,使肺活量减少;④、夜间熟睡时,呼吸中枢得敏感性降低,只有在缺氧加重到一定程度时病人才突然憋醒,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3 )端坐呼吸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还会导致端坐呼吸,病人持续性坐位,无法平卧,出现明显呼吸困难。

发病机制就是:端坐位后与平卧位相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大,呼吸困难缓解。

左心衰时除了肺循环淤血,还会出现心输出量下降,导致心排量减低,引发组织灌注不足等症状。

不同器官得灌注不足会出现不同得症状,脑部灌注不足,病人可以出现记忆力得减退;骨骼肌灌注不同,病人可以出现体力得下降、疲乏;肾脏灌注得不足,病人会出现尿量改变;心衰患者白天肾脏灌注不足,尿量减少,夜间平卧休息肾血流量增加,夜尿增多,但心衰晚期,血量明显下降时还会表现为少尿、2 、左心衰得体征左心衰得体征主要有两方面:心脏体征与肺部体征、( 1 )心脏体征心脏查体会发现患者心脏扩大,心率增快,有些患者可以听到舒张期奔马律、肺淤血时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 p2 亢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