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

米康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在心脏康复期内使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之均分为试验小组和对照小组,对照小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而试验小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

在试验中注意收集治疗依从性数据、护理后的ECS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试验小组在治疗依从性、ESC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三项数据上均明显优于对照小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期中使用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ESC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所谓的延续性护理就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保障患者可以在不同的健康恢复及照看场所或者同一个健康护理场所之中接受到具有协作性和延续性的护理。

目前冠心病作为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患者血管狭窄现象较为严重的时候往往采用介入手术方式治疗,但是从其长远疗效看来,这种方法很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再次出现血管狭窄的问题,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期中使用延续性护理就成为保障患者正常生活、规律服药以及维持心脏功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在心脏康复期中使用延续性护理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选取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使用随机数法将之分为试验小组以及对照小组,其中试验小组的平均年龄为(66.7±6.7)岁,而对照小组的平均年龄为(69.4±6.4)岁,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发现,数据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对比。

本次试验中将有心脏外科手术史的患者、心脏移植患者及急诊心脏病患者排除在内,同时在正式开始本次试验之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其自愿参加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将之纳入研究中。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

无效 11 2
总有效率 78.0 96.0a 7.162 <0.05
心肌梗死是老年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心肌梗死发展
速度非常快 , 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 , 会给患者带来猝死风险。
临床中 , 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出现心律失常造成死亡。
因此 , 为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出现 , 护理人员需在此时间段
加强巡视。如出现不良现象 , 需立即告知医师予以救治。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10月第13卷第20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Oct 2019, Vol. 13, No. 20
·149·
表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n, %)
组别
例数
显效
对照组
50
18
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
50
28
χ2
P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3 讨论
有效 21 20
床护理实施期间 , 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
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从全方位着手 , 在改善患者心理 状态的同时 , 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进一步改善病情[9-12]。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期间 ,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 , 观察
组患者展开预见性护理方法。给予患者相应措施后 , 急性心
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高峰阶段主要集中在 9:00~12:00 与
13:00~16:00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96.0% 高于对照组的
7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 , 为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预见性、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 对患者具
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各个时间段内均可能出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心脏康复日益受到关注,心血管事件发生后,心脏康复和药物辅助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病治疗与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在日趋完善和规范,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护理评估,运动训练,戒烟,体重、血糖、血压和脂质的管理,改变生活方式,营养咨询,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本文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综述引言冠心病,也可以叫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冠状动脉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血管腔狭窄/阻塞所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脏病。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条件下则会发病,主要表现:突感心前区疼痛、发作性绞痛/压榨痛等。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美国老年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通过一系列过渡性方案,确保患者在不同照护场所或不同照护机构间转移时所接受的护理服务具有连续性和协调性指。

延续性护理注重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通过定期随访、按时复查,将护理干预延续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出院后由护患双方主导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工作。

2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2.1强化健康知识水平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要接受相关的护理健康教育,出院以后,随访工作应着重从患者薄弱认知方面进行强化教育,通过回访了解患者的用药遵医状况,并且调查患者是否能够按照规定服用药物,用药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定时定量的服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相关药物要了解患者是否了解药物的种类、用法和用途,尽量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知,强调用药对维持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使患者明确用药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提供处理的方案。

要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压状况,使患者血脂维持稳定。

每三个月组织患者进行一次集体的学习,同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以后的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和患者以及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冠心病介入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 医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l O O年 1月 第 8卷 第 1期
・ O ・ 1 5
冠 心 病介 入 术 后 康 复 治疗 研 究 进展
李琪琳 . 金行 杜
中 图分 类 号 : 4 . R2 6 2 R5 1 4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1 4 ( 0 0 0 l7 3 9 2 1 ) 1—0 0 1 5—0 3
冠 心病 介入 治疗 冈其 创 伤 性 小 、 功 率 高 、 者易 于接 受 等 成 患 优 点 已 在 国 内外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介 入 治疗 虽 能解 决 局 部 血 管 的 狭 窄 问 题 , 不 能 阻 止 动 脉 硬 化 的 发 生 和 发 展 。介 入 治 疗 术 后 但 仍 有 l ~ 2 的病 例 出现 支 架 内冉 狭 窄 , 物 涂 层 支 架 植 入 O O 药 后 的 再 狭 窄 率也 高 达 5 o 6 , 术 后 不 少 患 者 还 存 在 心 理 、 K~ 且 生 活 质 量 、 会 适 应 能 力差 等 问题 。 社 。 因此 , 心 病 介 入 术 后 。 冠 早 期康 复治 疗 已越 来 越 受 到 广 泛 重 视 . 疗 效 业 已 得 到 多 个 研 其 究 证实 - 。近 年 来 , 国 的心 脏 康 复 治 疗 也 有很 大发 展 , 由于 我 但 大 多数 医护 人 员 和 患 者 对 心脏 康 复 治疗 的认 识 不 足 以及 设 备 条 件 相 对 落 后 等 原 因 , 周 外 尚存 在 很 大 差 距 。现 就 冠 心 病 介 入 与 术 后 物 理 康 复 治 疗 的 主要 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16 9 4年 W H( 式 提 出应 积 极 进 行 心脏 病 康 复 治 疗 . 将 ) 并 心 脏 康 复 定 义 为“ 心 脏 病 患 者恢 复 到适 当 的体 力 、 神 和社 会 使 精 适 应 能 力 , 患 者通 过 自己努 力 , 可 能 在社 会 上 占有 正 常 地 位 使 尽 的 一 切 措施 ” 。内 容包 括 康 复 , 制 控 发 病危 险 因素 的健 康 教 育 以 及 职 业 和 心理 社 会 康 复 等 。其 目标 是 改善 器官 功 能 , 高生 活 质 量 , 提 还要 降低 心 血 管 的发 病 率 和 病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式也是越发严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就是人们日常所称的冠心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患者出院以后的生活质量、心理变化、生理均无法恢复到最初状态。

因此,针对冠心病PIC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PCI;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前言:如今,PCI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创伤性最小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可以让闭塞或是狭窄的冠状动脉再行通畅,在冠心病治疗中是尤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依旧存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因为患者欠缺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使患者心血管疾病在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怎样增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已成为我国医护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

1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在美国老年协会中是各种行动设计,为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社区以及医院内部的不同科室均会受到不同水平的连续性以及协作性照护,而延续性护理一般指的是从医院回归家庭的延续,其中包含医院建立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是社区以后的持续随访和指导。

《欧洲心脏病学会血运重建指标》中明确指出,在进行心机血运重建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要具有充分的二级预防,其中包含药物治疗的优化、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良生活行为的永久改善等。

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过程中,疾病不同侧重点也存在差异,而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的延续性护理主要就是二级预防,就是患者出院以后对其实施的延续性护理的过程,利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实现较好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彻底改善等效果,但冠心病临床二级预防的具体情况和指南依旧存有很大的差异性。

2我国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现状与对策2.1专业人才资源紧缺,跨学科人员合作匮乏现如今,我国医疗护理人力方面的资源本就紧缺,而专业的延续性护理人才更为缺乏,而我国的护士并未具有叮嘱权,无法自行修改患者的治疗方案。

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在中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在中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在中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在中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医院心内科PCI术后患者65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实施心脏康复PCI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冠心病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危险因素指标控制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规范用药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心病概述、危险因素、合理膳食、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生活方式、安全管理等冠心病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出院时TC、LDL-C、LVEF、6min步行距离、BMI、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TC、LDL-C均低于对照组,LVEF、6秒步行距离、血压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SF-36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改善PCI术后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增加患者冠心病知识储备,提高心脏康复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延续性护理;冠心病知识冠心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然而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的原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运重建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大大降低急性时期病死率,但并不能消除长期面临的危险因素。

由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家庭组成的医疗护理团队通过多元化干预、针对性管理,开展PCI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有效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康复,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心脏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PCI技术水平日益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有一部分患者仍存在心脏康复护理不足的问题。

因此,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对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饮食方面:术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避免食用油炸食品、高胆固醇食品和高盐食品。

此外,适量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

2. 运动方面:PCI术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运动,从轻松的散步、慢跑、游泳等渐进式运动开始。

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心脏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心肌耐受力和心肺功能,预防心脏再次受损。

3. 药物治疗方面:PCI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方面。

术后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用药,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时间,以维持血液流通畅通,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

4. 心理疏导方面:PCI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可能受到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术后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因此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平静面对疾病和康复。

5. 定期复查方面:PCI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发现并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做到定期跟进检查。

总之,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在进行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时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使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帮助PCI术后患者达到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心脏疾病的不断增加和PCI术的广泛应用,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发现,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促进患者的血流循环,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再发心脏事件的风险。

然而,目前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研究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CI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前言: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干预措施来促进心脏病患者的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1-2]。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作为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对象,其康复护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心脏康复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呈现出了新的进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1 PCI术后心脏康复概述PCI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修复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流和功能[3-4]。

然而,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有效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6]。

心脏康复是一种通过综合性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状况,减轻症状,预防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过程[7]。

对于PCI术后患者而言,心脏康复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状态。

心脏康复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促进心脏肌肉的功能恢复,增强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8]。

(2)控制心脏症状和减轻心血管病的相关风险: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控制心脏症状,减轻患者的疾病风险,如再次发作心脏事件的风险[9]。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我国患有冠心病的人数较多,常发于年龄>40岁的男性群体,并且受到社会压力、不健康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影响,导致该疾病具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给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1]。

所以人们需要对冠心病相关内容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给予其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助于疾病康复时间的缩短。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现将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动脉斑块的形成,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比较严重[3].常见的症状是胸痛或不适,可能蔓延到肩部、手臂、背部和颈部。

导致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遗传因素、吸烟史、血脂异常、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酗酒、运动量少等[2]。

通过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后期更好的康复。

1、冠心病心脏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通过心脏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期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各项机体功能能够尽早恢复。

2、心脏康复的适应症在心脏康复发展初期, 康复的主要对象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患者急剧增长。

如今心脏康复适应人群不断在扩大, 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心脏康复患者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手术后等诸多领域。

1.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3.1健康知识指导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对于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手术或多或少会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影响,为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就要保证患者能够积极服从医护人员参与到治疗护理流程当中。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

表2 患者家庭护理的依从性调查结果(珔x±s,分)组别n自我护理依从主动运动依从常规组3712.16±0.5813.28±3.51三位一体组5217.31±0.2217.86±1.09 与常规组患者比较,P<0.05使护士本身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大部分医院仅靠康复科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有效地完成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工作,从而降低了延续性护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因此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医院、社区与家庭三位一体式护理模式,由此将社区医院作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的重要一个环节,通过社区医院护士弥补医院自身工作人员数量的不足。

同时考虑到社区医院护士工作能力可能略有不足,大型医院利用人才优势对社区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以此充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1] 黄慧敏.医院 社区 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8 129.[2] 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 27.[3] 汤志萍,汤嘉敏,骆谏英.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7):149 152.[4] 田苹.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0):1157 1159.[5] 袁修银,任俊翠,刘畅,等.医院 社区 家庭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4(3):491 492.(收稿日期:2020 03 10)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文章编号:1673 2995(2020)05 0345 02·论 著·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李秋梅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吉林吉林 132013)摘 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PCI(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是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PCI术后患者存在着心脏康复护理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心脏健康的重视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在不断得到关注和提升。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角度出发,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评估目前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优化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还旨在探索未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PCI术后患者的健康康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为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心脏康复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研究意义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而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对于他们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随着PC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PCI治疗。

患者在手术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康复期间的身体恢复、心理状况、药物管理等方面。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实践操作。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贴心、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康复。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此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疾病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种类,分别为可更改变性因素、不可更改性因素。

本文主要分析可更改性因素。

可更改性因素主要为基础性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病毒性感染、家族遗传史患者。

疾病主要诱导因素为天气、饮食、季节、活动等因素。

对于此种疾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对药物无法控制的患者则需进行外科介入手术治疗,现将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要点进行整理分析。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冠心病康复为长期过程,心脏康复护理也为长期护理服务,可涉及多个方面,主要为患者行为,疾病知识和生活行为指导等。

心脏康复护理核心内容主要为运动干预,通过为患者制定合理运动方式帮助其提升运动能力,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但现阶段具体心脏康复方式并未真正普及,患者康复护理时依从度也较低。

为提升患者疾病干预效果,现对疾病状况和康复方式等进行整体性分析。

1 心脏康复概念心脏康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干预方式为运动锻炼,同时也侧重于为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健康教育。

随着医疗领域对心脏康复方式持续研究,康复技术也得到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为医学评估和运动训练以及心脏危险因素预防和矫正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康复方式[1-2]。

我院也是随着发展将心脏病康复逐步纳入冠心病预防。

通过持续研究主要为将心脏康复定义为:通过一定综合性干预方式,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到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抑制、逆转患者心血管疾病发展,进而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健康。

2 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方式2.1 住院患者康复护理院内康复期为心脏康复的第一干预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

干预方式主要为健康教育,要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具体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和治疗方式、目的[3]。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多数患者由于过度担忧而出现猝死,即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当负面情绪持续积累则会加重心脏负荷,进而提升猝死风险。

浅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浅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浅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

通俗的解释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就是血管狭窄或者出现了阻塞的现象导致了心脏及其他器官的缺血、缺氧或出现坏死而引发了心脏病。

这类疾病统称为“冠心病”。

但事实上,冠心病的所包含的疾病范围更加的广泛。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研究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现阶段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介入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的创伤比较小,疗程比较短,且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解决血管狭窄的问题,但不能改变动脉硬化[1]。

手术之后患者还会出现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2]。

因此,冠心病介入手术后的心脏康复及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针对冠心病手术之后心脏抗毒的护理研究进展来进行综述。

1.诱发冠心病的因素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可以根据其变量分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患者可以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解,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3]。

在冠心病致病因素当中,肥胖、高血压、过度酗酒等由于不良生活作息所导致的致病因素是可以通过患者的日常控制来进行改变的;还有一些因为遗传因素、细胞感染等因素是无法改变的。

但冠心病的发作通常与季节的变化和患者自身的突然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冠心病。

2.冠心病的发病症状冠心病患者发作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音减弱,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心律失常的症状。

比较容易感到疲劳,还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4]。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发现自己患病,还可能由于症状严重而导致晕厥。

因此发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1.冠心病介入手术后康复的作用现阶段心脏康复的手段主要包括运动治疗。

通过高山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帮助其更好的回归社会。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或植入支架的冠心病介入手术,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等症状[5]。

但这只能采用机械方式来改变血腔内的几何形状,并没有彻底的根除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所以在手术之后需要进行康复方面的指导。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前冠心病发病率的呈逐年升高趋势,加之冠心病的患病周期较长,该病已经对我国群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由于冠心病主要是因心脏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病症,而心脏系统又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有密切关联,因此,冠心病对于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一般以介入治疗为主。

但由于疾病发生的部位较为特殊,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实施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措施,以此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预后。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前言当下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升高。

因此人们对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格外关注。

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出现堵塞的血管进行疏通,以此达到对心脏组织正常供血、供氧的状态[1]。

但由于冠心病发病部位存在特殊性,因此在接受介入术治疗后,患者的心肌组织的恢复周期较为漫长,而且心功能指标也难以达到理想预期。

因此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十分必要。

就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重点探究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具体举措,现综述内容如下。

1.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由于引起冠心病的因素较多,例如:吸烟、糖尿病、肥胖、酗酒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均是易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十分紧急,如果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就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心脏猝死、缺血性心肌病等严重疾病。

一般对其进行介入术治疗,而由于发病于心脏部位,导致在为其进行治疗时,存在较高的风险,术后易给患者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例如: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闭塞等[2]。

因此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以此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

1.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措施2.1康复运动由于患者在术后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因此对患者的康复运动应做好计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现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现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现状摘要:本文综合国内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康复护理内容。

主要从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用药管理、健康指导等方面作综述,为心脏康复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心脏康复;康复护理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关注度最高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CVD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心脏康复能够改变冠心病生物学进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抗炎、抗缺血和预防心律不齐的发生。

参与心脏康复,能使PCI术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20%~50%。

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心脏康复的快速发展。

1 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模式的发展心脏康复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脏康复常见的形式是医疗人员监督下的运动锻炼计划,除此之外,采取多学科协助方式对患者心理、营养和危险因素进行个案管理,以此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2 PCI术后心脏康复时机使用双抗血小板治疗的PCI术后患者12个月内支架血栓发生率<1%,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运用也可减少支架血栓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但由于再生内皮化延迟与晚期血栓形成,PCI术后1~12个月仍有支架血栓发生的风险。

因此过去PCI术后患者通常被延迟进行心脏康复。

3心脏康复护士角色心脏康复团队是由心内科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药剂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协助团队。

护士是心脏康复中的纽带,高效地协调多学科专业人员,为患者合理安排康复项目,同时执行康复医生、营养师、药剂师的运动、营养处方和服药医嘱。

根据康复阶段不同,护士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护士作为倾听者、咨询者、训练者、监督者、教育者的角色贯穿于患者的康复全程。

在心脏康复第一阶段(住院康复阶段),关注患者自我状态、康复信息及躯体运动。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好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好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如何做好延续性护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接受介入手术是改善心脏状况的重要方式。

介入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延续性护理,以帮助心脏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就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延续性护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定期复诊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手术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复诊是评估患者康复情况、监测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定期复诊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从而确保患者的心脏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二、注意饮食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饮食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控制膳食中的脂肪、盐分和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保持饮食清淡、均衡。

此外,患者还需要适量饮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茶。

三、规律运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适量的规律运动对心脏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可以选择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预防动脉硬化,提升免疫力,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脏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态稳定。

此外,患者还需要妥善管理药物治疗,按时规律服药,避免漏药、乱药,确保治疗效果。

五、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心脏康复效果。

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家庭、亲友和医护人员的理解与支持,可以通过咨询心理医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延续性护理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注意饮食、规律运动、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心理支持,从而促进心脏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延续性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共同努力,确保心脏康复达到最佳效果。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心血管常见慢性病症,随着诊疗技术的完善,目前PCI 介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式,有研究指出,于PCI介入术后,应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以便提升预后,积极预防病情的再次复发,稳定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遂本文整理了多年来冠心病患者行PCI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便为后续临床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PCI介入术;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PCI介入术的全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侵入性操作,其可以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液灌注。

但对于冠心病这类疾病而言,难以达到治愈的可能性,在实施PCI术后,还需要以心脏康复为目标,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以便预防冠心病的再次发作[1],由于较多研究学者经研究指出,延续性护理可以将院内的护理措施进行延伸,确保患者在院外的各个时期接受专业的护理指导,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意义显著,遂本文查阅了一些资料,整理了如下的内容,对PCI患者术后的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进行相关论述。

1.延续性护理的概述延续性护理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将护理工作进行连续性的伸展,而从临床定义上来讲,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及同一健康照顾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和连续性的照护,十分适用于慢性病症以及一些需要院外继续接受护理的患者群体,其通常是指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即院内护理的院外延伸,其可以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药物指导等一系列的专业护理工作带到院内,从而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行为,规避风险因素,促进病情的改善。

2.PCI术后康复护理延续性护理内容2.1 严控危险因素首先,香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在康复期应严格戒烟。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1.2 冠心病的纳入标准和治疗方法
1.2.1 纳入标准 冠心病的纳入标准主要有:符合国际
WHO 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过介入术治疗; 符合冠心病疾病特征的,引发缺血性现象 的;具备知情同意的;进行过手术后护理 的。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冠心病并发症; 有其他综合性并发症的;合并除了冠心病
之外严重限制自立能力的。 1.2.2 治疗方法
Kietzrnanr 和 Naylor 等 指 出 延 续 性 护 理是一种初级卫生保健领域的延续性护理 或者是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 或者急性处理方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初级 卫生保健领域的延续性护理包括美国华盛 顿地区 2006 年实现的引导性护理模式和评 估、评价机制模式,引导性护理模式是整 合慢性病保健培训的护士加入到初级卫生 保健系统中,对 50-60 岁的老年人进行的 慢性病综合服务。该模式是引导患者的护 理方式,不断的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减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呃满意度, 该延续性护理模式综合进行评估、评价、 制定出了延续性护理计划、检测患者健康 状况以及健康指导、健康自我管理、协调 机制、社区服务等几项内容,该护理模式 的出现,通过一系列干预计划,向医护人 员和家属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了护理人 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实现了干预模 式的个性化和一体化。
论著·论述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闫晓娟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30 病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 要】随着人们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 康常见的疾病,冠心病治疗后的危险因素是持续存在的,不仅与术后治疗有关,而且与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关,所以延续性 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结合冠心病介绍相关理论,整合国内外冠心病术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延续性护理对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冠心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认知和管理水平。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此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就是介入治疗,不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且心功能有所改善。

而心脏康复护理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且不容小觑。

基于此,文章将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基于冠心病临床发病率的提升,介入术治疗效果备受临床关注。

此治疗方案可使瘀堵血管疏通并改善心脏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但术后受损心肌很难尽快恢复,患者心功能仍需不断提升,因而心脏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心脏康复进展为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延缓疾病进展,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针对心脏康复展开临床研究,且有益性和安全性被证实,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亦得到推广[1]。

德国心脏病患者经住院急性期治疗后,均需行3-4w心脏康复训练。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行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当中,超过半数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而在美国(2007年以前),仅有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适用心脏康复。

而2007年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及心脏移植患者中的56%均接受心脏康复(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数据),且58%患者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

现阶段,国内心脏介入术后康复与护理研究开始被关注,《心脏康复危险程度分层》、《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康复程序》(2006)备受欢迎[2]。

亦有部分学者指出,行心梗介入手术治疗后,针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更有利于其康复。

仍有其他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利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患者具有健康社会心理,避免其再次入院。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HD),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血管病。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患者的增多,其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但术后患者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病情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及出院后的护理等。

在术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中,既要关注患者出院后对药物、生活方式、运动及心理等方面的管理和干预措施,也要关注出院后家庭护理以及后续的随访管理。

基于此,文章就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计划的内容进行了探究。

一、护理评估(一)基本评估: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及附属检查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其次,以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躯体组成、柔韧性和平衡性为主要内容,尤其要注重中央肺耐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则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1]。

(二)心肺运动风险评估:心肺运动风险评估是评估患者康复风险的主要手段,也是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具体病况的最灵敏手段。

当前,心脏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康复风险评估工作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可用于指导病人的康复锻炼处方[2]。

在临床中,患者需根据病史、心肺功能及行动能力等综合评价,采取适当的锻炼方式,以脚踏车或平板运动为常见手段,或者采取6分钟行走测试。

(三)心理状态评估:PCI术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且情绪低落、应激等与冠心病发病及预后有显著关系。

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个性特征等都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指标。

目前比较常见的评估手段包括: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多维度量表、以及临床表现自我评估量表。

二、控制危险因素(一)不抽烟:在冠状动脉疾病病人中,抽烟是引起心绞痛、心梗及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吸烟就是采取了心理支持以及药物帮助外的行为指导康复延续性护理指导方式。

我国临床戒除指导原则提出,对暂时不愿意戒断的人群采用“5R”措施来强化其戒烟意识,对自愿戒断的人群采用“5R”干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5-15T16:11:42.8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莫薇[导读]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因为冠心病属于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所以近些年冠心病临床发病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莫薇(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广西柳州545002)【摘要】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因为冠心病属于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所以近些年冠心病临床发病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冠心病属于多种因素所引发的心肌急性缺氧缺血,临床症状较多,例如胸痛、心悸、气短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威胁显著。

在临床中关于冠心病的治疗方式非常多,其中介入手术便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冠心病临床干预水平,本文简要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096-020.引言当前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当心血管疾病列为重要疾病,有统计显示,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每年死亡患者数量在180万以上,在所有疾病相关死亡患者中占比25%。

我国的城乡居民疾病死亡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占比列举首位,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模式的不断转变死亡患者数量仍然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性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为了冠心病的常规手术方式,因为手术本身的微创特性,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接受这一手术方案治疗的患者数量也在素质增多,这也间接衍生出了关于术后康复的话题。

对此,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1.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1.1发展历程从心脏病康复护理的发展历史角度来看,从1912年开始国外就有研究者提出并落实了关于心肌梗塞患者需要卧床休息2个月的指导要求,同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专业护理人员精心照顾[1]。

在20世纪中,国外研究者提出了关于椅子疗法,并倡导关于心肌梗死后第四周开展康复运动的康复护理模式。

在21世纪初,我国有专家提出了关于心肌梗死之后第一天便开展康复运动的理念[2]。

从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来看,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补充医院在心脏康复患者需求方面的现状,促使患者可以更加顺利的从医院逐渐过渡到社区、家庭,这也是当代心脏康复理念的主要原则,以为患者提供及时、全面、个体化、系统化的康复护理为核心[3]。

1.2概念界定心脏康复的定义主要是体现在一个全方位综合性评估基础上,通过康复运动的训练、药物辅助性治疗、饮食营养指导、心理状态调节以及生活控制等多种综合性处理措施,促使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改善,同时心脏康复还涉及到急性期、恢复期以及维持期,这也是身心健康与社会多方面功能的康复治疗措施,心脏康复已经被美国心脏协会定义成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措施[4]。

延续性护理在美国老年协会的定义中是一种借助过渡性的行为计划与方案,保障患者在不同照护场所获得不同程度的连续性护理,普遍而言是指医院过渡到家庭的一种延续性护理模式,其中涉及到了个体化的出院计划、转诊的方案以及患者从医院过渡到社区、家庭的一种连续性随访和相关康复指导[5]。

2.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内容冠心病在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后会经过一个漫长的心脏康复治疗阶段,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期时患者的生活行为、医学行为以及情绪的认知等多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对于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会形成直接影响[6]。

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医院条件约束、住院时间约束所导致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效果下降的问题,帮助冠心病患者从手术治疗后从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过渡到社区与家庭的康复治疗,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同时对于患者的康复后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7]。

2.1危险因素控制首先,吸烟的控制。

吸烟属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梗以及再次梗死的主要原因。

在护理方面主要是以心理支持、行为指导以及药物辅助性治疗为主,我国戒烟指南当中提出,对于暂行无戒烟意愿的人群,可以采用“5R”的方式实现强制性戒烟,对于有意愿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并“5R”戒烟方案,因为我国独有的禁烟现象和尼古丁的成瘾问题,烟草的替代品非常重要,可以让患者以电子烟作为主要的戒烟过程[8]。

其次,体质量的控制。

体质量和心血管疾病有直接关系,体脂的百分比和运动功能有直接关系,是预测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2007年时,美国心脏协会便提出了关于肥胖患者BMI控制在18.5到25.0kg/m2,男、女性腰围控制在102cm、89cm的要求。

在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了关于血压控制在115/75到185/115mmHg的要求[9]。

收缩压控制在每上升20mmHg或舒张压每提升10mmHg 时,心脑血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会显著提升,但是全球的血压控制率不到20%。

对此,在延续护理中需要高度重视对患者体质量的控制,需要从饮食、生活模式等多方面着手[10]。

另外,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而言,可以适当加入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同时告知患者不能随意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再次,生活模式控制。

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年之后都会逐渐恢复原本的社会生活模式,但是需要规避重大的体力劳动,同时对于吸烟、喝酒以及熬夜等生活行为应当杜绝,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活中用药的规律性与合理性,尽可能不要因为生活工作导致服药不规范的问题发生[11];最后,心理护理。

长期的心理支持是保障冠心病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心理干预的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更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身心医学的研究中已经基本明确,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在美国所建立的MBM项目中,其认为心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对于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利益特征[12]。

心脏康复属于双心医学的最佳平台,按照对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尤其是采用劝导与鼓励的指导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13]。

2.2运动康复指导首先,运动康复的基本内容。

按照香港某医院的心脏康复程序研究,简单的提出关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康复内容,在住院期间可以推荐常规心脏康复方式,并提供适当的生活指导与健康教育,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一期间的康复运动需要在患者的状态稳定期间开展,也就是在8小时内无胸痛复发以及心肌酶提升、新心衰失代偿征兆时[14]。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康复运动中应当有意识的规避穿刺侧肢体的大幅度运动,出院的2个月和回归社区的期间,患者需要前往社区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并且需要在维持期由患者组成相关组织开展团体性的康复训练[15]。

另外,国外的研究中认为,医生的三期心脏康复模式也可以被广泛推行,I期可以在心电监护仪的监测之下由责任护士协同之下开展康复训练,以深呼吸、咳嗽排痰、肺复张为主,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平卧位、作为、床边站立、扶床走动等训练[16]。

II期以门诊为主,帮助患者逐渐回归社会生活。

III期以社区和家庭为主,让患者长时间坚持锻炼,康复的效果越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质量推动作用越突出,长期维持康复运动能够有效的减轻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职业能力的恢复有一定改善作用[17];其次,运动类型与强度、持续时间以及频率都需要合理调整[18]。

运动的类型以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为主。

运动的强度则会直接关系到康复运动的安全性以及成效,但是如何有效的明确最佳的运动强度、时间以及开始的时间并没有具体的优化标准,在AHA指南当中主要是建议患者采用适当的有氧运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的有氧运动为主,同时每周开展2次左右的抗阻、柔韧性以及平衡训练[19]。

2.3饮食护理与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的具体目标是以体重、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控制为主,按照患者的具体危险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育[20]。

在饮食方面在患者刚出院时应当推荐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之后逐渐转变为健康的饮食模式,主要是以少辛辣刺激食物为主,同时需要规避烟酒。

对于健康教育而言,心脏康复的质量对于康复教育的依赖性较高,以医院、家庭为中心的心脏康复加护应用心脏手册可以有效的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但是这一些计划并不能适用于偏远地区,所以推荐采用互联网作为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借助微信等途径为偏远地区的人群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并及时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延续性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3.总结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应用价值较高,做好延续性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突出,延续性护理内容不仅需要涉及到运动指导,同时还需要涉及到全面性的评估,例如做好戒烟的控制,同时需要及时提供血压、血糖、体重等多方面管理,改变患者的生活模式以及饮食习惯,做好身心双方面健康指导。

另外,随着患者依从性问题的不断严重,康复过程的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依从性重视度也需要适当的提升,需要将依从性作为重点指标,从而保障整体干预效益。

参考文献[1]李晓丹,常芸.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病人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研究[J].安徽医药,2017,31(6):101-102.[2]阮小芳.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7,,2(S1):201-203.[3]张璇,王硕仁,李瑞杰.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23(4):44-47.[4]刘海然,刘庚,张敏.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31(9):51-52.[5]唐莲,刘春雪,李泱,etal.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认知度与运动依从性相关的调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3(24):25-26.[6]刘静,王蓓,梁春,etal.太极运动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病人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23(9):144-144.[7]顾丽萍.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23(1):105-106.[8]蔡泽坤,徐琳,马骏,etal.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1(4):144-145.[9]李彦蓉,林平,陈巍,etal.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心脏康复管理方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v.35;No.378(12):65-69.[10]楼娟,胡小红,黄鸣,etal.心脏康复综合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2):881-882.[11]朱萍,杨承健.延续性院内-院外双护理方案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16-119.[12]郭文飞,胡允兆,卢剑华,etal.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13):411-412.[13]郭瑞瑞,陈俊民,王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09):17-19+33.[14]王文静,洪静芳,马礼坤,eta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移动健康管理应用程序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8,25(11):105-106.[15]陈桂铃,冀丽帆,胡俊英.Ⅰ期心脏康复运动三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下床活动跌倒风险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30(08):39-42.[16]仲罕婷,陈蕊,刘君,etal.基于病友之家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24(22):7-9.[17]李黎,申晓芬,杨庆娟,etal.加速康复心脏外科理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J].西部医学,2018,30(10):152-155.[18]李灿.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13):31-32.[19]王俊红,杨巧芳,张振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23):244-245.[20]顾淑芳,于艳艳,张丽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14(23):244-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