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教学教案
〔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教学教案现代诗三首(苏教版七下)教学目标.1.独立解决字词。
2.观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3.品尝、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量。
教学难点1.观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2.品尝、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量。
教学预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品位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抒发的感情。
所以本课主要通过朗读、品位、感受和体会诗歌来完成。
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导人。
请同学们背诵?冰心诗三首?或者其他的现代诗,并请同学谈谈对自己所背诵诗歌的理解,老师依据状况准时鼓舞。
然后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板书课题。
)2.介绍。
(1)让同学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艾青,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罗洛,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协上海分会副××、××,作协上海分会××组书记等。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等。
刘湛秋,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暖和的情思?等。
要求:了解。
二、自主学习师:诗歌的学习要留意多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形象。
下面自学课文中第一首诗?树?,老师依据实际状况适当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宏大的抗日战斗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
这场宏大的民族战斗正赐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斗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
诗人糊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他产生灵感和联想的现实根底。
要理解这首诗,还需要知道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过去曾经有外国人污辱我们民族是“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
初一语文教案(15篇)
初一语文教案(15篇)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2、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写作技巧的掌握。
2.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进度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4课时3.第三单元:4课时4.第四单元:4课时5.第五单元:4课时6.第六单元:4课时7.第七单元:4课时8.第八单元:4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第二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第三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第四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第五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第六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讲解:逐课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阅读训练: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第七单元1.导入新课:介绍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能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从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1. 理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驿路梨花”的故事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驿路梨花》,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么不忘记?”这一句子,语言就不准确。
“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为“洗劫并烧毁”;“怎么不忘记?”这是反问句,意思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
这就犯了表意不准确的毛病,需要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引起重视,养成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第二,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如:“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
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很显然,这是一段按照空间顺序组织起来的文字,介绍河边的景象。
但无论是从内容的连贯、叙述的角度,还是句式、句序,都不协调。
因此根据空间转移的连贯性,应改为“门前是一条河,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掌握略读法,快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事。
2、细读课文,能够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并说出“梨花”在文中的含义。
3、深化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功德”这个概念的想法。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3个问题,让学生速读课文,围绕谁是小木屋的主人写了哪些人、物和事件,说出文章构思特点所表达的效果。
考察学生速读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和理解课文结构特点的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1贯穿全文的文眼“梨花”,对三处描写的“梨花”段落进行朗读和研读,能说出“梨花”的不同含义,考察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课外延伸范文,强化学生的速读能力,结合课文主题,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社会“公德”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主题,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环节一:教师美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历经了一冬的阴霾,终于迎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的春天。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我们无边的遐思。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明确: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步伐轻捷“刚”“一”“同时”(行为描写)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初一语文下册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本内容- 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课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
2. 语文知识点- 词汇、成语、俗语的记忆和运用。
- 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反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步骤1. 预指导- 要求学生预课文,做好生字词的标注。
- 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文章背景等。
2. 课堂讲解- 针对每篇课文,讲解重点知识点,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 举例讲解语文知识点,如词汇、成语、语法等。
3. 练巩固- 安排课堂练,如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研究心得。
4. 反馈调整- 及时批改学生的练,给予反馈。
-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 课本、教师用书、参考资料等。
- 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时间本教案适用于期末复阶段,共需4课时。
---以上为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教案(部编人教版),希望能帮助您进行有效的教学。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初一语文下学期《珍珠鸟》教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珍珠鸟》教案初一语文下学期《珍珠鸟》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互相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妙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抖、好熟、呷呷嘴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登飞来峰》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教案《登飞来峰》教案一.导入:我们学过王之涣《登颧雀楼》,知道登高望远。
我们将学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二、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有政绩。
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
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卒谥“文”。
王安石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2)背景王安石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
他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
这首登高览胜之作在构思上独具特色: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3)整体感知(4)翻译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层层遮视野,都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
三、教师板书全诗。
请同学们琢磨琢磨每句诗,想一想该怎么朗读,试着划分一下朗读的节奏。
1、格律诗常见的是哪两大类?一般多为几言?(古典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一般多为五言和七言)2、诗歌(格律诗)节奏的划分七言:(1)基本:“二五”式和“四三”式(2)细分:①二二三②二三二③二二二一④二二一二五言:①二三②二一二③二二一【一般情况是综合“音节”和“意义”两个方面,常以“二”起头,且上、下句节拍匀称】四、学生读写齐读——自由朗读——试背——在笔记本上默写(确实默写不下来的同学,可以抄写)融入文本三:全诗简析(一)①②句:导问:1、按课本注释折算,“千寻”等于多少“尺”?这应当看着是什么手法的运用?作者的目的何在?【“千寻”,夸张手法,极言塔高。
语文版初一下册《黔之驴》语文教案
语文版初一下册《黔之驴》语文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版初一下册《黔之驴》语文教案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人贵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愚公移山》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愚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精神力量的伟大,激发他们对“人贵有精神”这一主题的兴趣。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人贵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人贵有精神》这篇课文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识别并理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成语,如“精神”、“志向”、“坚韧不拔”等。
2.技能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a.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速读、细读等方式,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和观点;
1.写作练习:请以“我理解的‘人贵有精神’”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2.课后阅读:选择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的文章进行阅读,如《鲁迅的精神》、《诸葛亮的精神》等,并完成以下任务:
a.摘抄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句子或段落;
-重难点突破设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修辞手法,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将课文中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讨论、分享和反思,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过程:
初中7下语文教案
教案名称:《背影》年级:七年级下册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能够领会背影所蕴含的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父爱的伟大。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出一篇感人的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如《父母的心》、《亲情无价》等,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2. 提问:你们对父母有怎样的感情?父母对你们有哪些付出?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内容。
2.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人物。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作文。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大家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多与父母沟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背影》,让学生理解了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同时,我还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人物。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父母之爱的感受。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
2024年初一语文教案人教版
2024年初一语文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书写课本中的生字词,掌握其基本含义。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
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内涵的领悟。
2.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的能力培养。
个别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难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前一课内容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引出新课内容。
2. 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句,尝试理解文本大意。
教师提供预习指导,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3. 讲授新课教师详细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分析课文结构,重点解读关键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讨论课文主题和作者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理解偏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景教学:利用情境模拟或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教案全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写作教案●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案主备人备课成员七年级语文老师备课时间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课题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手段教案教材多媒体教法与学法举例法,练习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1.看到他,你马上会想到关于他的哪些事?(出示多媒体图片)这些事件又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学生看图说话)2.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二、经典回顾1.可以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出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2.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出示《邓稼先》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3.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4.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出示《故乡》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5.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出示《药》中的片段学生交流探讨三、小试牛刀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并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初中语文下学期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文言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工整的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现代文阅读•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作文训练•针对常见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写作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背景。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阅读和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训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批改。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4. 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足。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2. 作业评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3. 口语表达评估•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估,包括发音、流利度、语法等方面。
•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材:学校指定的初中语文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
3.理解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关键
【学习重、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美丽温柔的蔡芸之老师,结交了聪明智慧的沙利文老师,这节课我们走近渊博风趣的王几何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他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
2.了解作者。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本文有中心句吗?如果有,是什么?
5.检查字词。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须臾斜翘屏息绰号
叛逆嘈杂铭记持之以恒
2理解下列词语
须臾:一会儿,片刻。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2.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
三、默读课文,问题探究
1.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2.文中除了写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分析写作方法
3.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分析段落作用
四、自读课文,明确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王几何老师,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找出来加以品味。
五、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说一说
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模仿一下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者叙述一件你与他她之间难忘的事。
老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讲一下自己难忘的老师,由此打开话题和思路,否则学生容易受束缚,不知怎么说。
目的是为写作文做准备。
2.写一写
搜寻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抓住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尝试着用刚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心中的良师》。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说一说你心中的良师是什么样的?
3.讲一讲
你学完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从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受到哪些教育入手谈收获
的反思
《王几何》这一课教完了,但是对于课文的研究与思考还在延续。
初读似乎简单,再
读并不简单,要真正的读懂它绝对不简单。
成功之处在两个方面。
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发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保证了课堂交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
丰富性,使得学生主动思考,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教学的活动设
计相对合理,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让学生尽情的
展示了自己主动学习的丰富成果,展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活力,增强了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在读一读环节中,教会学生如何默读,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仔细快速地阅读,认真圈点
的好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形成一种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他们做得非常好!功夫不
负有心人,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与踊跃发言就是很好的见证。
文章自得方为贵,我们所
提倡的就是这种自得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的语言学习就会化难为易,点石成金,假
如这种自学习惯能持之以恒,本节课也就有所收获。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走向深入,绝不要停
留在字面以及文面之上。
这些教学活动也有一个目的,就是搭建研讨的平台,激发创造力,同时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研读精细而准确,灵动而创新,展示自己自觉阅读的丰厚收获,形
成了思想碰撞的大好局面,这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但确实是一次值得欣慰的课
堂经历。
这节课的不足也很明显。
首先是课堂教学最后的“写一写”环节比较仓促,这是比较遗憾的,因为这个环节包
含着这节课的精髓,包含着对课堂内容的把握,也包含着对学生写作方法的引领,但没有
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只是在匆忙中以口头标书代替了写作而结束。
确实带来一个不小的遗憾。
这说明前面两次讨论环节拖延了时间,没有机会让同学们借鉴《王几何》的写作智慧,这就是一大缺憾了。
应该在课堂加快进程,让即兴写作有足够的展示时间,就会更精彩一些。
其次学生在讨论王几何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时,回答中既有外貌类的答案,也有性格类
的答案。
但是我们期待的是性格类得答案,但是因为在课前没有做充分地预设,因此出现
了外貌类的答案时,并未作进一步的引导。
这一点启示我应该加强对于课堂的预设性。
课堂永远是一个神奇的领地,我们要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更加神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