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 的河南安阳县渔洋村,完整地纪录 着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 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商、春 秋战国,到汉代、北朝、宋、元、 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 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同学们一起说说是那四个?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
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知道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 懂得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能力:增强正确看待和分析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
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能力。 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薪火 相传、绵延不绝,成为当今世 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表 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力。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 烟海的文化典籍,福泽世界的 科技工艺,精彩彩纷呈的文学 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共同组 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即 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 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等
可见: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民 族智慧的结晶,更加明确文化的博大精 深。
自学检测:
1、通过阅读,你认为本课时将要探讨哪些内容? (可从总到分) 2、自学中,你认为本课时中重点在哪? 难点是什么?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看, 将要达到什么目的?
一、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民族文化的价值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的原因)
特点:
1、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2、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谚语和格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或者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 荒,或由于异族的入侵或由于内部的动乱.哪些古文 明衰落、消亡或融入了其他文明?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 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 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凯撒占领而罗马化、 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 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惟有中 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负荆请罪: 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 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 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 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 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
徙木为信: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了取 信于民,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 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 者,予十金。”人们都表示怀疑, 这时,一个年轻人将所立之木搬 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十金。
•17世纪初中期: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开始碰撞。 归有光、李贽及“公安三袁”、“竟陵”等派, 在晚些时候开始强烈反对诗文复古,主张独抒性 灵,要求用民间语言写文章。随着《西游记》、 《三言》、《二拍》和清代的《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以及 18 世纪《红楼梦》的完成,口 语才完全进入文学作品,文化也才真正走进民间, 并且开始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前途的探究。
可见:
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化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 如: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 化、节庆文化、祭祀文化、宗 教文化、养生文化等。
特点一: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11 世纪: 11 世纪初:始于上个千年的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经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推动,到宋仁宗年 间达到高潮。 •11 世纪中叶:文化教育进一步普及。除中央设国子 学、太学外,全国州县都建立官办学校;同时,民间 教育得到推广,出现岳麓书院等私立学校,促进了文 化发展。 •11 世纪中后期:唐代被称为“诗余”的词已经成熟, 推动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柳永成为第一位专工写词 的作家,与南宋李清照、姜夔等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稍晚,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标志北宋社会文化达到 了新高度。
Biblioteka Baidu
文学家: 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
《子夜》等。
……
中国旗袍别致新颖
传统服装
民族服装
玉器
石 雕
木 雕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 年,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 其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汉朝使 节全部被囚禁。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苏武以 拔剑自刎 相抗,誓死不屈。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 迫苏武就范未成,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至荒无人烟 的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身陷绝境的苏武以草 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 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他孤身一人与羊群相 伴19 年,始终不辱汉使气节。公元前81 年,因匈 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临大 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 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12世纪末: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陆游等用诗词的 形式,表达对时政和国运的看法,爱国主义成为当 时的文化主流。 •13世纪:戏曲从民间走入文人视野。经过元代的关 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 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清代(《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等剧作家的努力,戏曲的内 容样式都进一步完善。 •14世纪中叶:明太祖朱元璋和刘基定下“八股取士” 的程式,延用到本世纪初。科举制度使文化的专制 统治空前加强,并助长了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吃一堑,长一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车到山前必有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故 宫 悬空寺
孔 子 , 整 理 《 诗 》《 书 》 , 编 订 思想家:
《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 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 引义》等。
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 军事家:
《孙膑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 久战》等。
19世纪中期:龚自珍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开近代文化风气。魏源、林则徐更放眼世界,明清 以来日渐僵化的文化格局开始被打破。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 晨钟敲响。经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努力, “白话文运动”迅速成功;同时,反思和启蒙、 “科学”与“民主”,成为现代文化的两大旗帜。 中国文化面貌一新。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 秀成果,中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博大胸襟走进新时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