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所在
四、竞争与法治
哈耶克主张“财产应该足够的分散,以致一个人不会 由于没有某些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没有受雇的机会, 因而就依赖这些人!”而且哈耶克认为,"竞争制度就是 旨在用分散权力的办法来把人用来支配的权力减少到 最低的限度的唯一方法!” 计划经济倡导用政府调节代替竞争,取消竞争的作用 计划经济中,政府不仅通过控制生产和分配,不仅牢 牢地控制了作为生产者的人们还控制了作为消费者的 人们,同时又通过控制各种行业和职业的大门和控制 报酬条件将人类整个的经济生活都控制在政府手中。
问题所在
各种各样的集体主义有一个共同之处,首先在於他们 都坚持一个高于一切的共同社会目标;其次,在他们 达到目标的方法,他们都要将整个社会组织起来,控 制社会的一切资源,以达到其单一的目标;第三,他 们都拒绝承 认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独立自主的领 域,拒绝承认在该领域内个人自身的目标是至高无上 不容侵犯的。而要推行作为理想的这种统一价值体系, 独裁制度乃是最有效的制度性工具。因此,这种中央 管制的计划经济,是最典型的极权主义。它对个人自 由的摧残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专制政治。 只有在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内,民主政治才可能实行。 然而,当民主政治受到集体主义教条支配时,民主政 治将走向自我毁灭 。
一、有限理性(知识论或称为理性论)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认为 首先 ,知识的分散与人的未知 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都从来不是以一种集中的形式存在的,而” 仅仅是作为所有彼此独立的个人掌握的不完全的而且还常常是相互 矛盾的分散知识而存在的”任何人都不知道谁知道得最清楚,”任何一 个个人对于所有其他社会成员所知道的绝大多数事情都处于一种无 知的状态中!”而社会的正常运转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进行的! 其次,人的意愿决定性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决定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有限的具体信息和知识 资源,在对他人无知的状况下应对其周围环境!这样,所有分散的知 识资源都将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三、自由主义观
哈耶克批判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 由主义观点。 哈耶克认为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否定性的自由,即“一个人不受制于 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自由是人的一种状 态,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强制被降低到最小的限度!每个人可以完全遵 循个人意志! 计划经济体制倡导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取消多元目标和价值的存在, 将一个单一的国家目标作为所有人们的唯一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共 同目标就必须实行计划!计划意味着国家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单一的国家 目标,要垄断一切资源,取消一切私有,集中管理和控制,从而对每个 人都形成强制和约束力!而且社会主义不仅仅只是经济事务的计划,因为 经济是政治和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经济自由的失去则必然会导致个人自 由和政治自由的消失! 所以计划经济体制是对个人主义的一种否定和对人类自由的一种完全剥 夺!
理论基础
哈耶克的价值理论是其所有经济理论的根基和点, 他的价值论来自奥地利学派的传统,是边际效用价 值理论或者说是主观价值理论。 哈耶克在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了整个 社会领域,提出了主观知识论。 在知识论中,他提出了有意识的“分立的个人知识” 和无意识的默会知识,为他的自由主义和自生自发 秩序原理提供了另一种理论依据。 哈耶克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将其知识论应用到市 场经济理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过程理论。
问题所在
五、分配公平与平等
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认为政府的这种集中控制必然会 导致特权的出现,虽然社会主义的公开目的是为了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但实际上是打破了自由竞争带来的公平,且造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不平 等! 因为或先天的或后来的经历导致了人们事实上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 必须以平等的形式对待他们!“要为不同的人产生同样的结果,必须给 予他们不同的待遇!给予不同的人以同样客观的机会并不等于给予他们 同样的主观的机会”,人生来的天赋,才干和个人能力就不同,所以 客观上的平等是对主观不平等的一种否定。哈耶克强调的是一种形式 上的平等。 而计划经济强调的则是实质上的或者说是结果的平等。哈耶克并不反 对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干预分配!但他所认可的是政府有限度的保障 每个人维持生计的某种最低需要,即哈耶克所谓的“防止赤贫的适当 保障”!
七、“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 现
在计划经济为根本的极权主义社会中,总是最坏者当权。这种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绝非偶然,而是极权社会运行的基本法 则,即“精英淘汰制”。 1、在社会中,一个人数众多,组织严密,意识形态统一的团体,往 往不是由社会中素质较高的人构成。原因在于,人们的教育水准 越高,理智越强,其观点和口味就越独立,也就越多样化,因而 就越不易认同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2、高度划一的看法和意志,势必降低团体的道德标准。同时,也只 有这样的群体,才便于独裁者掌握控制,以达到其政治目标。 3、另外,大多数人是并无自己的坚定信念的,适足成为被灌输的土 壤。手法圆熟道德低下的政客利用忌妒等各种大众心理,强调 “我们”与“他们”间的鸿沟,划分“敌我 ”,以凝聚自己的团 体,故他们易于成功,这也是坏人易得势的原因。
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914 年 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 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土崩瓦解,而于此同时,苏维埃俄国诞生 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政治环境的变化给经济领域造成 了深远的影响。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欧洲就此 衰败,而美日则开始逐渐兴起,一战彻底摧毁了之前的各种社会 秩序,这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重建新秩序。在奥地利又发生了 大的通货膨胀,经济急剧衰退,这更是雪上加霜,破坏力甚至超 过了战争本身,但它仍然是 20世纪 20~30 年代的欧洲文化中心之 一。哈耶克身在文化中心的奥地利,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开始将兴趣从自然科学转变为社会科学,积极地投向经济学的研 究。哈耶克开始做一些经济预测、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等工作,并 随后进行了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工作,他的经济理论 开始逐渐形成。
问题所在
六、政治的奴役与极权(终极)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对计划经济体制 的批判还在于它导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专制,还有对 人们政治和生活的极大控制,即导致一种极权主义! 一方面,计划经济的极端控制必然导致政治奴役!前面 提到私有财产是自由和公正的最重要的保障,失去了 自身经济上的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也将逐渐消亡!
在 1921 年到 1923 年间,哈耶克作为米塞斯的助 手在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做公务员,该机构建立的 目的是实施圣日耳曼和平条约的规定。一战结束 后,哈耶克经常访问美国大学,尽管那时哈耶克 仍旧在伦敦经济学院,直到 1950 年他搬去芝加 哥,成为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和道德科学的教授。 1962到 1967 年间,他在布莱斯的弗莱堡大学任 经济政策教授,在那之后他退休并接受了萨尔茨 堡大学授予他的荣誉教授。在 1974 年 10 月,他 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 1984 年,在英国首 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夫人的倡议下,他成为荣誉爵 士。哈耶克于 1992 年在他德国弗莱堡的家中去 世,享年 93 岁。
问题所在
计划经济体制中有限数量的中央权力机构的管理者不可能具备人类 所有人的知识和智慧,也不可能采取有效方式将所有分散且独立的 知识和信息资源集中到一起, 因为它根本无法把个人为了使自己的计划得以与其他人的计划相应 和需要的那种相关的额外知识都传输给这些个人,所以必然会导致 资源的不充分和不合理利用,以及生产"生活的低效率! 中央计划局并没有市场价格作为决策的依据,也就是说它没有办法知道 何种生产计划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929 年到 1933 年间的经济大萧条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也正是由于德国经济的严重崩溃,促使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 政权的上台,到了 1939 年,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第二次世 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大战使得欧洲受到了更加沉痛的打击。哈 耶克亲眼目睹了德国是如何从一个民主政权的国家最终走向了法 西斯主义,并且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到战后的数十年里, 哈耶克思考了德国的转变,继而对一些西方国家表现出的社会主 义倾向表示担忧,也断言了苏维埃俄国的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必然 失败。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并逐渐趋于成熟。之后,哈 耶克提出了“自由主义”“法律、立法二元观”“自生自发秩序” 等一些列理论思想,不仅轰动了经济学界,世界各个阶层也都参 与进来
总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的崛起,促使哈耶克写作 了《通往奴役之路》(1944)(The Road to Serfdom),集中表述了他对集体主义的否定, 认为计划经济的实现将会导致极权主义,最终 走向扼杀民主与自由的奴役之路。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代替竞争,用集体主义 代替个人主义价值观,以至于人们选择的不是 自由而将会是一条通往奴役社会的道路。哈耶 克由此指出计划经济指导下的极权主义必然也 不能长久自由。
二、 自生自发秩序
自生自发秩序是哈耶克批判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理论基础! 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决定其不足以构建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只能是一 种非经人为设计的“而经自我演进形成的内部秩序,即自生自发 秩序!在秩序演进的过程中,各种内部要素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出一种复杂的秩序
问题所在
计划经济体制则是强调通过集中管理和强制手段构建一种人为的 外部秩序 哈耶克论证由于人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资源都是分散且独立的 掌握在每个个人手中,中央权力机构无法集中所有有效地知识来 构建这种外部秩序,以至于这一外部秩序的局限性和不可能性是 必然的
结束语
可见哈耶克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判已达到一种 极致,他认为计划经济下的极权主义的谬误是 一种“致命的自负”,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解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生平简介
1899 年 5 月 8 日,弗里德里希 奥古斯特 冯 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Hayek)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 也纳。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和植物学家,毕生的愿望 就是成为大学的一名全职教授,但一直未能实现。由 于父亲和家族的影响,他对遗传学和心理学等自然科 学非常感兴趣,并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认为,做一名大 学教授是高贵的职业。哈耶克有个表兄叫维特根斯坦, 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理逻辑学家,这些都深深影 响着哈耶克的成长,并与他后来所拥有的成就密不可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