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名著阅读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名著阅读效果

作者:汪新爱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5年第10期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但从目前中考阅读卷来看,学生阅读名著能力不得法,得分率较低。因此,有效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名著阅读效果,很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0-0033-02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

与之相适应,我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也出现了考查名著阅读情况的试题。本人两年前参加中考阅卷,所批改项目恰恰就是名著阅读题。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此题的实际得分率极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教师方法引导欠缺,阅读教学效率低;二是因为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不是很突出,阅读不得法,即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简单说,就是不愿也不会读书。

如何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读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边摸索边总结,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整体了解,激发阅读欲望

在阅读名著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不要以文学讲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阅读导师的身份出现,从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转变到对文学名著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之下,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在介绍时,教师要对作品中的著名情节、作品的巨大影响等,向学生大力渲染,先入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相信阅读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升。当然,有了这样的先期指导,学生的阅读指向性也会有极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有关情况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了解了曹雪芹曲折的身世,才能认真体会作品中所萦绕的凄凉,而不是被表面的繁华与热闹所蒙蔽,不知作品本意;阅读

《聊斋志异》,先知道了蒲松龄的身世遭际,才能用心去感悟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阅读《童年》,就要知道高尔基的生平经历,才不会在那些看似琐碎的情节中迷失了阅读的方向,才会读懂其中的人生苦痛。

二、讲述情节,把握整体思路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但是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读来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其难以把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中学生来说,理清故事情节,对小说形成整体认知,是阅读的关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之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缩写,也可以让学生以人物为主线概括出与各个人物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概括中逐步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的。但在每一章回里,又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们八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片段,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在教学中,师生要达成共识——智取,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阅读中要把“智取”放在首位,以“智取”为线索,概括出情节、人物特征等等,能转述出“智取”在小说中的具体表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对故事整体把握,再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作品的细化理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每周一个问题设置的形式达到这样的效果。如,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火烧赤壁对三国局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三、关注人物,于细节处品析

细节,是文学名著的精华所在,是值得我们在阅读中反复品味之所在。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细节,正是细节展现了这些人物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于是我们在赏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诸葛亮的“智”,要关注那些足以看出诸葛亮之“智”的细节,真正读出诸葛亮的“智”,这样才不是人云亦云;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乱世之奸雄”——曹操,阅读时,要指导学生找出那些可以看出曹操性格的细节反复揣摩,这样才不至于将曹操的形象仅仅局限于作者的世界观下,做到有自主见解地阅读。在阅读中,教师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明白,发生在小说中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都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性格使然。《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都是对人物性格最好的诠释。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外号,既可见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明白他的“江湖地位”的由来;“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再见她算计尤

二姐的阴狠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有限的阅读课上,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这些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细节细细品味,反复品析,即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阅读赏析。

四、重视提升,不可忽视读后感

读后感,通常有两种:一是读完名著后,写出自己的阅读理解;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特别可以欣赏一些名人大家的读书感悟。让学生自己写读后感,意在让学生回顾原作,咀嚼回味,在写作中逐步整理自己的思路并加深对原著的理解。而让学生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可以在比对中逐步构建起对名著的整体理解,有助发现名著之美,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达到阅读鉴赏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后感这样一个常常被淡化的环节,注重两种读后感的结合,注重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

当然,品读名著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可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