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287c9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a.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两首》(《题西林壁》、《雪梅》)、《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生字词,能运用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表达。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生字词的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朗读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两幅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出《题西林壁》。
2. 朗读课文:《题西林壁》、《雪梅》、《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4. 口语交际: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习作指导: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注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
6. 文言文阅读:学习《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翻译课文。
7.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和作者。
2. 列出生字词,用不同颜色标出重点词语。
3. 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展示文言文阅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山水画,并配以《题西林壁》的诗句。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讲历史故事”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新课的方式2. 口语交际环节的组织3.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导入新课的方式1. 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作,确保画面具有一定的意境,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a6940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0.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以“自然”为主题,包含了多篇关于自然的优美文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主题的文章感兴趣,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威武、瑰丽”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景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 natural 主题的把握。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自然情境。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自然图片、音频等资料。
3.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自然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同时,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以“我眼中的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5729d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主题为“说新闻”,习作为“我的动物朋友”,阅读部分包含一篇精读课文《麻雀》和一篇略读课文《灰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口语交际的技巧、习作的指导、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新,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口语交际:(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分享自己了解的新闻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2. 习作:(1)教师提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习作成果。
3. 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麻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自主阅读《灰雀》,教师提问检查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口语交际:新闻的价值、口语交际技巧。
2. 习作:观察、思考、创新。
3. 阅读:《麻雀》、《灰雀》、异同点。
七、作业设计1. 口语交际:让学生收集一条新闻,下节课分享。
2. 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3. 阅读:《麻雀》、《灰雀》阅读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拓展延伸任务,如:阅读同题材的书籍、观察其他动物等。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口语交际的技巧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分享自己了解的新闻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七 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454cb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f.png)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糕、糕、饼”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猫和小狗的不同性格特点。
(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会描写动物的外形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猫和小狗的喜爱之情。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法,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的朗读与情感体会。
3.动物外形和性格特点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生字新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描绘动物外形和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
1.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引出本课的主题——小猫和小狗。
2.生字新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教师重点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理解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3.课文朗读与情感体会(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猫和小狗的喜爱之情,体会课文的情感。
4.动物外形和性格特点的描写方法(10分钟)5.课堂小结(5分钟)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实践作业: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描绘出来,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和动物描写方法的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补充:1.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2.生字新词学习(10分钟)教师:“请大家翻到课文第X页,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生字。
糕、糕、饼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老师,糕和饼的区别是什么?”教师:“糕通常是指甜的食物,而饼则是指面制的食品。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cb22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c.png)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选择词语仿写句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要求选择词语仿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园地六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将进入园地七的学习。
请大家观察大屏幕,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2.生:图片上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一只小鸟。
3.是的,这片树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树林和鸟》的背景。
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的内容。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3.生: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树林里遇到了一只小鸟,和小鸟进行了对话。
4.非常棒!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到“课文注释”,我们一起学习。
5.生:“课文注释”中解释了“浓密”、“重叠”等词语的意思。
6.同学们理解得很好。
现在,我们来仿写句子。
请同学们用“浓密”、“重叠”这两个词语仿写句子。
7.生1:树林里的树叶浓密,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象。
8.生2:山上的树木重叠,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树林和鸟》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树林里遇到了一只小鸟,和小鸟进行了对话。
2.我们还学会了“浓密”、“重叠”这两个词语,并能够仿写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课文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eef9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两首》(《题西林壁》、《雪梅》)、《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以及作文“我的心儿怦怦跳”。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本课生词、多义词、成语、典故及古诗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作文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及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作文的构思与表达。
教学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与应用;口语表达和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a. 学习《题西林壁》、《雪梅》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b. 学习《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文言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体会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3. 口语交际(10分钟):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4. 作文指导(10分钟):结合“我的心儿怦怦跳”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和表达。
5. 随堂练习(10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题西林壁》、《雪梅》2. 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3.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4. 作文:我的心儿怦怦跳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家庭作业:a.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b.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
c. 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和文言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文和文言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https://img.taocdn.com/s3/m/6b630c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3.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内容包括:1. 阅读短文《麻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
2. 语文园地七的各个栏目:词语盘点、句子练习、阅读训练、习作指导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短文《麻雀》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并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结构和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短文《麻雀》的理解,语文园地七中句子练习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词语盘点、阅读训练、习作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麻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短文《麻雀》:学生自读,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3. 学习语文园地七:a. 词语盘点:学生自读,教师解释,巩固词汇。
b. 句子练习:学生仿写,教师指导,提高句子表达能力。
c. 阅读训练: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d. 习作指导: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培养写作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短文《麻雀》:a. 作者:苏叔阳b. 内容:麻雀的习性、特点c. 感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2. 语文园地七:a. 词语盘点:生动、活泼、敏锐、机灵b. 句子练习:仿写句子c. 阅读训练:阅读方法d. 习作指导: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短文《麻雀》,用自己的话概括麻雀的特点。
b. 结合语文园地七,用所学生词造句。
c. 写一篇关于观察小动物的作文。
2. 答案:a. 麻雀特点:生动、活泼、敏锐、机灵。
b. 造句:示例:小猫的眼睛非常敏锐,能捕捉到微小的动静。
c. 作文:观察小动物,要求具体、生动、有条理。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7080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f.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特殊疑问词”;2.学习使用特殊疑问词;3.能够正确使用特殊疑问词提问。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特殊疑问词的种类和用法;2.能够正确使用特殊疑问词提问。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前的唤醒(1)学生集体唱一首歌曲;(2)进行语文知识竞赛。
2.新课讲解(1)老师向学生介绍特殊疑问词;(2)讲解什么是特殊疑问词;(3)分类讲解特殊疑问词,如:谁、哪、哪儿、什么、怎么、为什么等;(4)通过举例来讲解特殊疑问词的使用方法。
3.练习与巩固(1)老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巩固特殊疑问词的使用方法;(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利用特殊疑问词提出自己的问题;(3)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回答。
4.总结(1)回归特殊疑问词的重要性;(2)巩固优秀学生的思想,并希望未来巩固优秀的学生能够互相学习需要学习的知识。
四、教学流程步骤时间内容第一步5分钟唤醒,进行语文知识竞赛第二步25分钟新课讲解第三步20分钟练习与巩固,进行小组讨论和提问第四步5分钟总结,回归课程教学五、教学资料PPT、作业、小学生文本书籍等。
六、教学要求1.讲解与练习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特殊疑问词的使用方法;2.根据学生反馈和授课经验进行调整和优化;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学习。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反馈,帮助自己发现不足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2.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等能力的提升;3.学生能够对特定问题使用特殊疑问词进行提问和探究,增强了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体会本节课教学设计特别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的独立探究和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使得自身的知识水平得到实际的提升,授课过程中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和语言能力的开发。
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对课程设计的总结,可以不断地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对学生教育的提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e3b04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生字词四个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积累和语法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4.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有效的沟通。
2.阅读理解: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观点。
3.词汇积累:如何准确地使用新学的词汇。
4.语法运用:如何正确地运用语法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教学PPT。
3.教学资源:相关阅读材料、生字词卡片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
2.呈现(10分钟)讲解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讲解阅读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c400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f.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1. 诗歌:《秋天的雨》2. 写景散文:《秋天的图画》3. 语文园地:词语盘点、句子练习、课外阅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和词语运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提高句子表达能力和词语运用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兴趣。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秋天的雨》。
(2)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3)讨论诗歌中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词语表达。
3. 写景散文学习:(1)教师朗读《秋天的图画》。
(2)分析散文内容,理解作者描绘的秋天景象。
(3)讨论散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语文园地:(1)词语盘点:学生自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2)句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句子。
(3)课外阅读:推荐与秋天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 随堂练习:(1)用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
(2)仿写句子,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秋天的雨》关键词:金黄、硕果、丰收、喜悦2. 写景散文:《秋天的图画》关键词:红叶、菊花、金黄、丰收3. 语文园地关键词:词语盘点、句子练习、课外阅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下列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象:金黄、硕果、丰收、喜悦、红叶、菊花。
(2)仿写句子,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
2. 答案:(1)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实,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2)秋天来了,红叶似火,菊花盛开,我喜爱这美丽的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2178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七》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七》,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阅读技巧的掌握: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2. 写作能力的提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词汇量的积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词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 语法知识的巩固: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语法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各个部分,包括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口语交际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阅读部分:列出文章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等。
2. 写作部分:展示写作技巧、优秀作文等。
3. 词汇部分:列出重点词汇、词组等。
4. 语法部分:列出重点语法知识、例句等。
5. 口语交际部分:列出常用口语表达、情境对话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106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3.png)
c.课堂讨论,分享感受。
4.成语积累《含有动物名的成语》
a.出示成语,学生认读。
b.举例说明成语用法。
c.课堂练习,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5.习作《我的梦想》
a.学生发挥想象,构思作文。
b.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c.学生现场写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
1.青蛙和蟾蜍
a.故事内容
b.寓意
补充说明:成语教学应结合实际语境进行,通过例句展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成语的用法。同时,设计一些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分享等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习作《我的梦想》: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文章结构。
补充说明: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应提供一定的写作框架,如开头、经过、结尾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分享个人梦想。通过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写作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诗歌《夜宿山寺》的欣赏: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补充说明:在教授《夜宿山寺》时,应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山水画面,帮助学生构建诗歌中的视觉场景。通过反复朗读和诗句解析,引导学生捕捉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危楼”、“百尺”、“星辰”,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成语的积累: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恰当运用成语。
1.《青蛙和蟾蜍》的阅读理解:重点在于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总结等。
补充说明:《青蛙和蟾蜍》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取信息,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主旨。通过设置问题,如“青蛙和蟾蜍是如何帮助彼此的?”和“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3eb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诗词欣赏《静夜思》、《山行》,成语接龙游戏,以及作文指导《我的梦想》。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诗词《静夜思》和《山行》。
2. 掌握成语接龙游戏的规则,增强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写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作文构思。
2. 教学重点:成语接龙游戏的实践操作和作文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成语接龙卡片、作文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a. 邀请学生上台朗诵《静夜思》和《山行》。
b.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 诗词欣赏a. 分析诗词的意境,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
b. 对比两首诗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成语接龙游戏a. 讲解成语接龙的规则。
b.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4. 作文指导a. 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b. 分享优秀作文,分析作文构思和表达方式。
c.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静夜思》、《山行》诗句。
2. 黑板右侧:成语接龙游戏示例、作文指导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静夜思》和《山行》。
b. 成语接龙练习:以“一心一意”为开头,接龙至少五个成语。
c. 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诗词背诵:课后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b. 成语接龙:示例:一心一意→意气风发→发扬光大→大公无私→私心杂念。
c. 作文:课后完成,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成语接龙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ef3d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加强汉字书写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基础,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表达和阅读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能够写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作文。
4.加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2.阅读理解: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
3.写作:如何文章结构,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汉字书写:如何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特别是是一些复杂的汉字。
五. 教学方法1.口语交际: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
2.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3.写作:通过例文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并进行反复练习。
4.汉字书写:通过临摹、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PPT或投影片。
3.练习题:针对本单元内容的练习题和写作题目。
4.参考资料:相关阅读材料和写作范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投影片,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705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9.png)
-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结局的能力,如《一块奶酪》的读后感写作。
2.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使他们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字词运用:学生可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字词时遇到问题,如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以及正确使用词语等,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写作技巧:在编写故事结局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展开想象,如何使文章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教师应通过指导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园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自主探究,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需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交流平台:通过学习《陀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交流玩耍中的乐趣。
2.词语盘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听写测试,巩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
3.日积月累:学习《嫦娥》一诗,理解其中的神话故事,感受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我特别强调了重点字词的讲解和练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家巩固基础知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同学们在互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15a6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七》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本课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作、词汇、语法、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学会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提升写作水平。
3. 巩固语法知识,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进行句子创作。
4.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所学口语表达方式。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阅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写作中词汇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3. 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及配套练习册。
2.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阅读材料、写作范文等。
3. 录音机或音响,用于播放口语交际材料。
4. 学生用品: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学习:a. 阅读技巧:讲解并示范快速阅读、精读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进行阅读练习。
b. 写作: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c. 语法:讲解本课所涉及的语法知识,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d. 口语交际:播放口语交际材料,引导学生模仿并运用所学口语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
板书设计:1. 阅读技巧:快速阅读、精读等。
2. 写作:词汇、句型运用。
3. 语法:本课所涉及的语法知识。
4. 口语交际:所学口语表达方式。
作业设计:1. 阅读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阅读练习题。
2. 写作练习:根据所学词汇和句型,编写一篇短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ee694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e.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 教材难点分析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生词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唱歌、讲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比如可以先讲解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好奇。
2. 学习活动•第一部分:课文学习–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整篇文章的内容。
–解释生词,示范正确的发音和意思。
–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部分: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分组讨论,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部分:语言表达–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或表达。
–纠正语法错误,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3. 总结反思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强化记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并完成相关习题。
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相关资料,拓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生词理解困难,下节课可以加强针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讲解。
以上是本次《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2024年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024年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18247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0.png)
2024年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词语:自主积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2. 读写联动:学会提问、学会概括、学会表达;3. 精读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4. 口语交际:讨论与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积累日常词汇,提高语文素养;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提问、概括、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概括、表达,以及词语的运用;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语的积累与应用,读写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提问、概括、表达;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词语运用、句子改写等;5. 随堂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行词句段运用练习;6. 口语交际:学生进行讨论与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8. 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语文园地七2. 内容:重点词语:自主积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精读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口语交际:讨论与表达读写联动:学会提问、学会概括、学会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按要求积累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用词语造句;学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积累词语:略;造句:略;作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开展词语接龙、作文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eba25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9.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七。
具体内容包括:1. 阅读理解:《钓鱼人和鱼》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2. 诗歌欣赏:《舟过安仁》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句。
3. 写作训练:编写一个以“礼物”为主题的短文。
学习运用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钓鱼人和鱼》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
2. 欣赏《舟过安仁》的意境,感悟诗人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运用所学写作技巧,编写一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短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钓鱼人和鱼》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欣赏《舟过安仁》的意境,理解诗歌情感。
编写短文时的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钓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钓鱼的乐趣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钓鱼的故事。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钓鱼人和鱼》,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
3. 诗歌欣赏:(1)介绍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朗读《舟过安仁》,感悟诗歌意境。
(3)教师讲解诗句,品味诗歌情感。
4. 写作训练:(1)教师提出写作主题:“礼物”,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写作思路。
(3)教师指导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4)学生编写短文,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诗歌意境,进行填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阅读理解:《钓鱼人和鱼》人物形象文章主旨2. 诗歌欣赏:《舟过安仁》诗人简介诗句品味3. 写作训练:编写短文写作主题:礼物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理解:根据《钓鱼人和鱼》,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
1.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认真读词语,读准字音,积累四字词语;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3.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理解诗句,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重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积累词语和诗句,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
把学会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自己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从课题入手,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几件事连起来等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教材中列举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不同,学会在情境中运用反问的语气。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别董大》,理解诗人离别的情感,积累别离的诗句。
朗读并背诵古诗。
1.预习提纲
(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字典认识“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3)熟读《别董大》,搜集有关别离的诗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二:写人记事的文章,大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住了。
预设三: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4.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通过题目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把课文写的几件事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段运用
1.学习第一题。
(1)同学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得来的,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甘愿付出生命的烈士,我们通常会用哪些词语来赞扬他们呢?
预设: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英勇献身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四字词语,学生认真读两遍。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3)学生齐读这八个四字词语,注意“秉”是后鼻韵母,读音是“bǐng”,“刚正不阿”中“阿”读音是“ē”,不要读错,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4)学生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再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毫不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牺牲。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5)我们已经学会把词语读正确,把这些词语理解清楚,那谁来说一说这些词语一般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总结:“志存高远”一般用来形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精忠报国”一般用来形容忠诚报效国家的爱国之士。
“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一般用来形容为了正义或大义,面对危险或死亡不屈服、不惧怕的正义之士。
“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一般用来形容处事公正严明、不徇私情的人。
2.课件出示第二题中的两组句子。
课件出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1)学生自读例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预设:两组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一个陈述句,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陈述句语气比较平淡。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反问句。
(3)实战演练。
①教师谈话: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我们知道了反问句的作用,就来试着用一用。
课件出示:
1.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2.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②这两个场合我们经常会遇到,碰到这样的场合,我们怎么办呢?
③预设1:“有人打扫就能乱丢垃圾吗?”
预设2:“这难道是送给我的?”
④学生分组比赛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组织评选“说话小标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四、日积月累
1.教师谈话:唐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唐诗的魅力。
(板书诗题)
2.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诗人高适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高适?
学生介绍,教师课件出示诗人的简介,补充介绍。
课件出示:
高适(约704—约765),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传世。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3.出示古诗,学生读古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检查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通顺。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先独立学习,然后同桌合作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古诗,将整首诗背下来,并工整地默写。
6.课外搜集关于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
学好语文,重在得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背诵、抄写、默写,这些都是积累古诗的一些有效的途径,只有扎扎实实将积累进行到底才能更好地达到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交流平台。
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小组自主交流,最后我再进行总结。
这样循序渐进,既让学生学会了自学,又让学生掌握了把握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词句段运用。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讨论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这有利于让学生明确词语该如何运用。
在比较学习陈述句和反问句时,也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语言实践”的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会学会用。
三、日积月累。
在“日积月累”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读。
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同时让学生先自己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古诗并背诵,达到增加积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