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临床应用
附子的临床应用
![附子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665dc8d15abe23482f4df3.png)
附子的临床应用王业龙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
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味味辛、甘,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其临床配伍应用为:用于亡阳虚脱附子温阳之功,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中能温脾阳以散寒,下能补肾阳以益火,凡素体阳虚,寒邪直中于里,或伤寒传遍三阴,症见四肢厥逆,恶寒倦卧,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沉微细或虚浮无力者;或因误治大汗、大吐、大泻及其他原因而致阳随阴脱,均宜使用本品以挽救散失之元阳。
用治亡阳证通常与干姜相须为用,以助其伸发阳气的作用,每佐以炙甘草同煎,以缓解姜、附之辛烈之毒性。
如《伤寒论》四逆汤;若元阳大亏,阳气暴脱,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又当与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于温阳之中增强益气固脱之功,如《济生方》参附汤,用治大汗吐泻,阳随阴脱,或吐衄崩中,血脱亡阳之证。
在参附基础上加用干姜、肉桂、五味子等,则可进一步加强其回阳救脱益气生脉的作用,如《伤寒六书》的回阳急救汤,多用于抢救阳气衰微喘汗暴脱的危候;而《医林改错》的急救回阳汤则用于温阳益气之外,更配桃仁、红花之活血通脉以助阳气之运行。
本品既能温阳散寒,又可引火归原,以治阴盛格阳,浮阳上越,症见下利脉微而伴面赤烦躁者,可配干姜、葱白以破阴回阳,宣通阳气,如《伤寒论》白通汤。
近贤李可先生继承发扬了古圣先贤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成熟经验,并师法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张锡纯先生救治各类心衰休克的学术经验,大胆突破,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经40年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身衰竭状态。
如《破格救心汤》。
用于阳虚诸证附子功能补火助阳,凡肾阳亏损,脾胃虚寒,心阳不振等证均宜用之。
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滑精,肢冷畏寒,小便自遗者,常与肉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相伍,于阴中求阳,温肾益精,如《景岳全书》右归丸;若肾虚,元气不固头晕肢冷,腰膝酸软,梦泄遗精等,可肉苁蓉、巴戟天、牛膝、煅龙骨同用,如《证治准绳》之秘精丸;治妇女冲任虚寒,久不受孕,则可配补骨脂、当归、紫石英、鹿角胶等,以温养冲任,如《衷中参西录》温冲汤;若脾肾两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常配白术、干姜、温中补脾,如《阎氏小儿方论》附子理中汤;若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可配粳米、甘草、大枣、以温阳散寒,和中降逆,缓急止痛,如《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若胃虚,冷饮上攻,眩晕呕吐,可配生姜、半夏、陈皮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如《颅囟经》温脾散;治冷痢日夜不止,属大肠虚滑者,以附子与干姜配固肠止泻之肉豆蔻,如《圣济总录》火轮散;治身面浮肿,小便水利,属脾、肾阳虚者,每与白术、茯苓相伍,兼有温阳健脾利水的功效,如《伤寒论》真武汤、《济生方》实脾饮。
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2b46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d.png)
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生附子,又称川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是指囊瓣毛茛科植物川附全草的块茎。
生附子主要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生附子具有暖肾补阳的功效。
《本经》称附子能“温通经脉,止汗液,救中绝之阳。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制血,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如果肾阳不足,会出现腰膝酸软、畏寒怕冷、阳痿早泄等症状。
而生附子具有温肾助阳的作用,可补充肾阳,增强人体的阳气,从而改善相应的症状。
临床应用上,生附子主要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尿频、腰膝酸软等症。
其次,生附子具有温经驱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寒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腹痛、寒疼、肢冷等症状。
生附子可以温经驱寒,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相应的症状。
临床应用上,生附子主要用于寒凝所致的经闭、胃脘冷痛、寒疝等症。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安胎止血的功效。
中医认为,胎儿在妊娠期间对于患者的生育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出现胎漏、胎动不安、胎胀等症状,需要及时干预。
生附子可以安胎止血,稳定胎气,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
临床应用上,生附子主要用于妊娠期出现的胎漏、妊娠剧吐、习惯性流产等症。
此外,生附子还有其他一些功效和作用。
它可以止痛,具有镇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类疼痛症状。
它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它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之,生附子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它可以温肾助阳、温经驱寒、安胎止血等,对于阳痿、遗精、经闭、胃脘冷痛、寒疝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它还具有镇痛、降血脂、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生附子毒性较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控制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有关中药附子的最新临床应用
![有关中药附子的最新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b5c63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73.png)
有关中药附子的最新临床应用1.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每日用附子注射液8-12g(每支2ml,含生药4g)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10-20滴/分,2周为一疗程。
共治16例,1个疗程后,胸闷14例,明显改善13例;胸痛6例中,明显改善5例;心悸13例中,明显改善11例;气急6例均明显改善;头晕15例中,明显改善12例,晕厥5例均未再发作,平卧心率和活动后心率均较治前明显增加(P<0.01)。
治疗中,2例于滴药后出现口干和全身发热反应,但均可耐受;2例发生心悸不适,减慢滴速后改善;未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提示附子能提高与改善内源性窦房结功能,此作用不被阿托品与心得安所阻滞。
2.抢救休克。
用30%参附注射液10-20ml加于5%-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或林格液20ml中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0.5-1小时重复1次;或用30%参附注射液50-100ml加入250-500ml上述液体中静脉滴注。
共抢救休克138例,结果显效91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9.1%。
3.治脱疽。
制附子60g(先煎),麻黄、细辛各6g。
以水1500ml,先煮附子约2小时,再纳细辛、麻黄煮30分钟,取药汁约300ml,分早晚2次服。
治疗脱疽21例,结果痊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
4.治冻疮。
用小杯倒入白酒50g,加入附子10g浸入酒中,半小时后文火慢煎,煎沸3分钟后趁热用棉球蘸酒液涂于患处。
每晚睡前涂搽5次,且每晚用后再向杯中加入少许白酒备用。
治疗未溃破之冻疮32例,疗程l-2周。
痊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附子用法略述
![附子用法略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15fd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e.png)
附子用法略述附子,又称毒参、百药之首,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附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安神定志等功效。
在使用附子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确保安全有效。
下面将就附子的用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药材性味与功效附子性味辛温、咸微寒,归心、脾、腎經。
其有效成分为季鹉碱等,具有温中散寒、散寒止痛、镇静安神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虚寒腹痛、心悸失眠等症状。
在临床上,附子多用于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治风寒湿痹、治虚寒腹痛、麻痹厥冷等症。
二、附子的用法1. 散剂:附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中药煎剂和颗粒剂中。
可以单独入剂,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大黄、干姜等。
2. 煎汤:在临床应用中,附子多用于煎汤服用,常与桂枝、干姜、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3. 配伍用药:在中医治疗中,附子与其他中药常常配伍使用,如附子与大黄、干姜合用,可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与桂枝、干姜合用,可治疗寒痹厥冷等。
4. 炮制:附子在使用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一般包括生炮和制炮两种,以达到药性增强的目的。
一般不建议患者自行炮制附子,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1. 受孕期妇女忌用:附子属于大寒之品,孕妇和受孕期妇女忌用。
2. 心脏病患者慎用:附子具有强壮心脏的作用,但对于存在心律失常或者心脏病等情况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不宜长期服用:附子属于辛温寒药,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中毒。
在使用附子时,建议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
4. 注意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导致有些人对附子过敏,极少数人服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皮肤发痒等症状。
四、临床应用1. 治疗风寒湿痹:附子可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常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状。
2. 虚寒腹痛: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寒腹痛、泄泻等症状。
3. 心悸失眠:附子可以镇静安神,用于治疗因情志不畅、失眠多梦、健忘失眠等症状。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5bdd2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c.png)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又名附子绵,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安胎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寒呕吐、腹痛腹泻、阳痿不育等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附子治疗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附子的临床应用。
案例一,风寒湿痹。
患者李某,男,45岁,因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寒热循环,舌苔白腻,脉浮紧等症状就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辨证为风寒湿痹。
方药选用附子10克,
细辛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甘草6克。
连服7天,症状明显好转,关节
疼痛减轻,活动灵活。
案例二,胃寒呕吐。
患者王某,女,30岁,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沉紧等症状就诊。
辨证为胃寒呕吐。
方药选用附子6克,干姜6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连服
5天,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恶心呕吐减轻。
案例三,阳痿不育。
患者张某,男,40岁,因阳痿不举,精囊痛等症状就诊。
辨证为肾阳不足,方药选用附子10克,肉桂10克,仙茅10克,枸杞子10克。
连服10天,症状明显
改善,阳痿不育症状减轻。
综上所述,附子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
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附子,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附子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
对待,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附子治疗案例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时能够谨慎对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b304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0.png)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附子,又称附子乌头、赤乌、乌头附子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附子既是中药材,也是一种有毒植物。
附子的主要功效有醒脑、舒经、痛经、祛风湿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附子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在应用中充分了解和把握。
一、附子的功效中医认为附子的性味为辛、苦、热,归心、肾经,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络等功效。
1. 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阳气不足、寒凝、阳痿、阳不纳气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活血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治疗各种疼痛、淤血、瘀血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3. 舒经止痛:附子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寒型痛经、风湿痹痛、寒痹等疾病。
4. 祛湿逐水:附子有祛湿作用,能够利尿,对于湿气重、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功效,但是附子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附子本身带有毒性,用量不当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出现副作用。
二、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化合物。
乌头碱是一种高毒物质,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中毒反应:因为附子具有毒性,过量使用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肢体麻木等,甚至出现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厥等严重症状。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附子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收缩力等。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慎重使用。
3. 其他副作用:附子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包括口干、嗳气、恶心、呕吐等。
由于附子的刺激性作用,还可能引起口舌疮、口腔溃疡等病症。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附子的应用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附子作为一种有毒植物,用量需要慎重控制。
附子外用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外用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589e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9.png)
附子外用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又称砒霜,为乌头科植物乌头的根茎。
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常用于外用治疗一些皮肤病症。
附子外用的功效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镇痛作用:附子外用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
中医认为,附子能够温经止痛,舒筋活络,其特定成分可以减轻或消除皮肤的疼痛感。
因此,附子外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不适和痛苦,如风湿性疼痛、筋骨疼痛等。
二、消肿作用:附子外用还具有消肿利湿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缓解面部、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水肿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乌头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加速淋巴液的流动,改善局部循环,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达到消肿的作用。
三、止痒作用:附子外用对于一些皮肤病引起的瘙痒问题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瘙痒反应的发生,进而减轻或消除病患者的瘙痒感。
因此,附子外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症状。
四、抗菌作用:附子中的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一些皮肤病引起的细菌感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附子外用对治疗真菌感染的效果较好,可用于治疗癣疮、脚气等疾病。
五、促进伤口愈合:附子外用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的氧气供应。
同时,附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具有创伤修复的能力,有助于伤口的修复和愈合。
六、提高皮肤免疫力:附子外用还能通过活化表皮细胞,增强皮肤免疫力。
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刺激皮肤产生更多的抗体和细胞因子,提高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增加皮肤的免疫功能。
因此,附子外用可以帮助改善皮肤的耐受性,预防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和恶化。
七、抗衰老作用:附子外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可以减少或延缓皮肤老化。
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以中和自由基的活性,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
此外,附子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增加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有助于预防皮肤松弛、皱纹等老化现象的发生。
附子用法略述
![附子用法略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f8b4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4.png)
附子用法略述附子,又名三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尤其对寒性病证有良好疗效的特点。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中药制剂的配方之中。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附子的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以及其一些典型的处方应用。
一、附子的用法用量1. 附子的常用剂型主要包括饮片、浸膏、丸剂、颗粒剂等多种形式。
一般而言,附子的用法用量取决于病症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等因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2. 附子饮片每次用量在3~9克左右,一日3次,可入丸、散,或液剂服用;浸膏每次3~6克,一日2次,用蜜或酒调服;颗粒剂的用量可根据病情和药品说明进行调整。
3. 临床上,附子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如人参、黄芪、干姜等,以发挥其最佳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来进行合理用药。
二、附子的适应症1. 寒证:附子是一种温性药物,对于因寒邪外束而引起的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如风寒感冒、胃寒痛、寒凝经脉等病症,使用附子可以发挥温阳祛寒的作用,有助于恢复健康。
2. 血瘀:附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血瘀引起的疼痛、瘀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等疾病中,常用附子来理气活血、消肿止痛。
3. 肿瘤:一些研究证实,附子对于一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和症状。
但在肿瘤治疗中使用附子需要谨慎,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4. 其他病症:附子还可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脑梗塞、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在寒证、血瘀等病理机制明显的病症中,其疗效颇为显著。
三、附子的禁忌1. 附子性质温热,有一定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慎重。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 幼童、年老体弱者慎用。
4. 脾胃虚弱、阳虚体质者忌用。
5. 心脏病、高血压、癫痫患者不宜使用附子。
6. 对附子过敏者忌用。
7. 使用附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消化不良、头晕目眩、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生附子功效与作用
![生附子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12d1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6.png)
生附子功效与作用生附子,又称为真附子、烈性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功效与作用,被认为是中药中的珍品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并谈论其适用人群、禁忌与副作用等注意事项。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生附子。
生附子被认为是热性药物,其性味为辛、热、有毒。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地的山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所以生附子的品质非常优良。
它的味道辛辣且稍苦,可以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
以下是生附子常见的功效与作用:一、祛寒暖经:生附子具有温通经脉、祛寒散寒的功效。
中医认为,寒邪进入人体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生附子的温热性能迅速祛除体内的寒邪,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在临床上,生附子常常用于治疗寒证如手脚冰冷、腹部寒痛、女性痛经、阳痿、不育等症状。
二、散寒温经:生附子能够散寒热,温补肾阳,对阳虚和肾阳不足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阳虚是中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体质,其表现为手脚冰凉、腰膝无力、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生附子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体的阳气,改善体质,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三、温中止痛:生附子具有温中止痛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失调会导致腹痛、肠胃不适等症状,而生附子可以通过温中的作用来缓解这些期间不适的症状。
此外,生附子还可以止泻、止咳,对治疗脾胃虚寒、胃寒泄泻、寒性腹痛和呕吐等疾病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祛风湿:生附子有祛风湿、祛湿痹的功效。
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邪,主要表现为湿重、水肿、痛证等症状。
生附子可以温通经络、祛湿止痛,从而改善湿邪的体内积聚,还可以缓解关节炎、风湿病等风湿性疾病的症状。
五、化瘀通络:生附子对于血瘀也有很好的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中医领域,血瘀被认为是导致各种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生附子可以帮助消除血瘀,提高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
总的来说,生附子在中医领域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
附子临床应用
![附子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bacbba336c1eb91b375dc4.png)
附子临床应用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属温里药。
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
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X、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药理作用】1.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 去甲乌药碱能显著增加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平台长度的振幅(PLA)及平台长度(PL);改善高钾诱发的传导阻滞,表明去甲乌药碱是慢通道激动剂.去甲乌药碱并能加强低浓度与异丙肾上腺素对火鸡红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此成分对热稳定,作用强,且不引起心脏障碍.熟附片煎剂对蛙、豚鼠、兔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 对在体心脏呈轻度的强心作用;其强心作用与钙离子含量有密切关系.2. 熟附片煎剂可使麻醉狗、猫血压迅速而短暂的下降;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3. 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4. 川乌与附子具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稍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 通常称为乌头碱症状.。
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ab61f7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c.png)
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生附子,又称人参附、鬼盖头、土砂仁、天行健、陈防根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附子属植物。
生附子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药用功效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百毒之王”,受到了广大中药爱好者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生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作为传统中药材,生附子在中药学领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生附子的药用功效已经被古代医学家所发现和应用。
在古代,生附子主要被用于治疗中风、中暑、头痛、癫痫、半身不遂等疾病。
它的味道辛苦,具有温中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胃、肾、肾上腺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因此,生附子被中药学家认为是一味万金药。
首先,生附子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生附子被归类为温性药物,可用于温经散寒、祛寒止痛的临床应用。
它能够刺激人体局部的温度感受器,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因此,生附子可以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腰痛等症状。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镇痛的作用,可用于舒缓各种痛苦症状。
其次,生附子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研究表明,生附子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如生物碱、酸性多糖、多肽、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炎症反应。
生附子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喉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流感、感冒等病毒性感染。
再次,生附子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它们的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生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脾胃的分泌功能,增加胃液的分泌和运动能力,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生附子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能改善肠胃功能。
此外,生附子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附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脑部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附子的药理作用
![附子的药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0dd9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1.png)
附子的药理作用附子,又称蟾蜍、附子砒霜,是中药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并在中医药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附子的药理作用展开论述。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附子主要含有毒性物质,如各种毒性生物碱和生物碱酯类,其中以乌头碱和季乙酸酯为主要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能够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 降低血压附子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2. 镇静安神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促进睡眠质量提高。
这一作用与附子化学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关。
3. 抑制痉挛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缓肌肉痉挛的发生。
4. 止痛作用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疼痛感。
此外,附子还能够调节神经传导,改善炎症状态,对疼痛的缓解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附子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附子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同时,附子还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神经系统疾病附子的镇静安神、抑制痉挛、止痛等作用,使得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例如,附子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癫痫等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附子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等作用,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炎症性疾病附子的药理活性使得其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所应用,例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三、附子的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由于附子的毒性成分较高,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中医药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附子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但若用量过大或用药不当,可能引发中毒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使用附子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附子临床应用于治疗
![附子临床应用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2f876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4.png)
附子临床应用于治疗附子,又名附子、砒霜、砒霜树,为罂粟科植物附子的根茎。
附子性热、味辛、微苦,归心、脾、肾经。
附子有暖中散寒、温经止痛、安胎平喘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寒痹、呕吐、泄泻、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主要有附子碱、赤附子碱、砒霜碱、砒霜碱等。
此外,附子还含有多种挥发油、生物酮类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附子其特殊的药理作用。
二、附子在中医临床应用1.治疗寒邪外袭引起的症状:附子具有暖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寒邪侵袭导致的肠胃寒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2.治疗风寒湿痹:附子可温经散寒,对于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痛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可用于关节疼痛、筋骨拘急等疾病的治疗。
3.治疗头痛偏头痛:附子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症状,尤其在经期头痛、阳虚头痛有良好效果。
4.治疗哮喘、心绞痛:附子可用于治疗肺胃气虚引起的哮喘、心绞痛等症状,具有安神止痛的功效。
三、应用注意事项1.用量宜小:附子属于剧毒药物,用量过大易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情况下,不宜单独使用附子,应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禁忌人群:孕妇、小儿、体质虚弱者忌用附子。
孕妇慎用附子,以免影响胎儿健康;小儿生理功能不健全,对附子的代谢能力较差,易引起中毒反应;体质虚弱者使用附子过量易出现中毒症状。
3.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服用附子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药效。
四、附子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附子具有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炎症、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附子中所含生物碱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此外,附子中的一些成分还对心肌缺血、炎症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为现代医学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中医临床中,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使用附子时应慎重对待,严格控制用量,遵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1e652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c.png)
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引言附子,又称为附子实、砒霜,是一种中药材,为味辛、性温的药物,常用于中医药中。
附子有很多作用与功能主治,本文将详细介绍。
1. 强心作用•附子具有强烈的强心作用,可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附子能够增加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
2. 解痉止痛•附子能够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
•附子还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痛、肌肉痛等。
3. 祛寒散寒•附子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气。
•附子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寒热不适、寒疼等症状。
4. 驱寒散瘀•附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凝血瘀的情况。
•附子还可以帮助治疗寒湿引起的疼痛、痛经、关节炎等症状。
5. 暖肾壮阳•附子具有温阳的特性,可以补充肾脏的阳气。
•附子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等问题。
6. 提神醒脑•附子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警觉性和注意力。
•附子可用于治疗疲劳、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7. 治心律失常•附子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减轻心律不齐的症状。
•附子还可以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8. 抗衰老•附子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损伤。
•附子可以延缓衰老过程,保护细胞健康。
9. 抗肿瘤•附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附子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肿瘤,提高化疗的效果。
10. 其他功效•附子还具有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胃肠道炎症、促进食欲等功效。
结论附子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强心作用、解痉止痛功效、祛寒散寒特性、暖肾壮阳作用等都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然而,由于附子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要求。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b1dcdc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5.png)
附子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附子概述附子,又称为乌头、巴乌、续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天南星科附子属。
附子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附子主要产于我国的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其中湖北宜昌的附子品质最好。
附子的药用部分为根茎。
二、附子的功能主治附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下面介绍附子的功能主治及其相应的临床应用。
1.温阳补肾: 附子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遗精、尿频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祛寒散寒: 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于寒邪侵犯引起的寒痹、寒疝、中寒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3.祛风除湿: 附子有温通经脉、祛风除湿的效果,适用于风湿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4.镇痛止痛: 附子能够发散寒邪、活血止痛,对于风寒痹痛、痛经、腹痛等症状有显著的镇痛止痛效果。
5.抗炎杀菌: 附子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对于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抗肿瘤: 附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癌症。
7.保护心脑血管: 附子对心脑血管有促进血流、扩张血管等作用,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附子的用法用量附子的用法主要是煎服或制成丸剂、煎剂、煎膏、散剂等。
由于附子具有剧毒成分,应严格按照药师的建议用药。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用量为0.3~1克,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儿童用量需减半。
使用附子时,需注意禁忌症,尤其是孕妇、婴幼儿及体弱者应避免使用。
四、附子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1.副作用: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附子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面红等中毒症状。
2.禁忌症: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律不齐患者等禁用;服用附子时应避免同时服用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或食物,避免加重中毒风险。
3.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对附子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治疗。
五、总结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b941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2.png)
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中药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和功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附子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附子经过蒸制、晒干、研磨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使附子中的寒性物质减少,同时增加附子的温热效应。
附子可以用于治疗寒性病症如寒痹、寒邪入侵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炙甘草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炙甘草是甘草的一种炮制形式,具有平肝火、解毒、祛痰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甘草经过炙烤、晒制等步骤,可以提高甘草的活性成分含量,并减少其毒副作用。
炙甘草可以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痰热咳嗽等病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中的重要药材。
三、制茯苓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安神定志、健脾益胃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茯苓经过洗净、砍成小片、炒制等步骤,可以提高茯苓的吸湿性和利尿作用。
茯苓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心悸失眠、脾胃虚弱等病症,是中医常用的健脾利湿药物。
四、制当归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当归经过炒制、晾晒等步骤,可以提高当归的药效,并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当归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病、贫血等病症,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总结:中药的炮制方法对药物的功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附子经过蒸制等方法可以提高其温热效应;炙甘草经过炙烤可以减少其毒副作用;制茯苓的炮制方法可以增强其利尿作用;制当归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其药效。
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中药炮制方法繁多,不同方法对药材的处理能够改变其性质和功效。
在进行中药制备和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只有正确使用中药的炮制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27f2c3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2.png)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附子,中医药学中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及传承的重要药物,从古到今以及在所有民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近一两千年的发展中,附子的功效也被认可,其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温热补气和补血的效果,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疾病和症状。
在附子临床应用方面,根据不同病症的特点,附子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加以应用,比如内服、外用、贴敷等,以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
首先,附子可以内服,以治疗内脏的病症。
一般来说,附子可以通过具有温热补血的效果,治疗失血性休克、缺血性梗阻性脑卒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以及其它类型的内脏病症。
通常我们会将附子煎汤或熬药,并结合其它中药来用于治疗患者的疾病。
其次,附子可以作为外用药物进行使用,一般用于治疗外观病症。
其附子药效主要有镇痛、调经功能,可用于治疗痛经、腰痛、肌肉疼痛等病症。
附子外用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敷药、贴片、泡脚等,利用附子的补血调经作用,治疗病症。
最后,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贴敷附子,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治疗肢体上的病症。
附子常用于治疗疼痛治疗,常用于肩膀、腰部等位置的疼痛治疗,也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病症。
附子贴敷时,一般会用醋加热,再将附子贴于肢体上,使用附子进行贴敷,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病症。
从上述可以看出,附子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功效多样,可以根据病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内服、外用、贴敷等,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症,是一种十分实用的药物。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虽然附子具有多种功效,其临床应用也十分普遍,但由于附子的性质可以激发血液循环,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谨慎酌情使用,以免造成更多的伤害。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c6881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d.png)
附子临床应用体会
附子作为一种用于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医古老和传统方剂,由附子成分组成,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附子以芸香子、紫花苜蓿根、荆芥子、苦参、大黄、精芝以及葛根等作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安神、止吐止泻的功效。
它可以给病人带来诸多好处,是治疗疾病的有效助剂。
附子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治疗呼吸道疾病。
比如治疗肺炎、支气管炎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它有助于消除痰饮、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抗炎镇痛等功效,有利于缓解患者症状,痊愈病情。
二是治疗肿瘤。
附子可以具有调节免疫和肿瘤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附子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降压、降糖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症,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安神、止吐止泻等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生活更加舒适。
但是,在使用附子治疗疾病时,也要注意不同病人的不同年龄、病情和用药剂量等因素,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附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的药物,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安神、止吐止泻等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使用附子治疗疾病时,应遵循医师的指导,以避免病情加重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的临床应用
老师在临床中使用附子时,总是遵循以下原则:
十禁: 1. 面赤不用; 2. 舌质红、苔黄不用; 3. 谵语烦躁不用; 4. 尿少色赤不用; 5. 脉数有力不用;这 5 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
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
6. 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 7. 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 8. 妊娠期勿用; 9. 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 10. 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睡眠如何?尿量多少?动静状态。
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
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
附子大辛大热之药,虽然其用处十分之大,但任何一味药皆有其适用证,不独是如上十禁不可用附子,凡脉证不宜与附子的皆不可用,另外要配合处方中其他药味配伍综合考虑,附子就象是夏天,如果病人病如冬天之寒,用附子之后,病就会所好转,如果病人病似夏天,炎热如火,用附子就是火上加薪,真寒真热都好辩证,如果是假热真寒,假寒真热就较难辨证了,故选用附子时,还需要掌握用附子的规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