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秦末时期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了解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3.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4.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秦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3.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1.秦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2.农民起义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研究法;3.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统治者在战国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渐统一中国各个分割的小国家。
但是,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呈现出专制和高压的特点,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有一定的管控和限制。
在农民这一阶层中,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过重等问题,他们的生活负担逐渐加重,生活水平也逐渐下降。
同时,秦朝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对农民进行劳役和征收等行为。
这些问题将秦朝政府和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推向了极端。
二、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在当时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陈胜和吴广。
他们两人原本是一对商人,但在秦朝政府的劳役和征收政策下,被迫沦为农奴。
他们发动起义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救自己和同胞们的苦难生活。
此外,农民起义的参与者还包括了一些农民和流民。
他们也受到了秦朝统治下的压迫和伤害,因此积蓄了起义的力量。
三、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起义的爆发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在一个废弃的庙宇中,陈胜等人正式宣布了反秦的起义。
在起义的过程中,陈胜等人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被尊为了“王”。
然而,随着起义的逐渐扩大,农民领袖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现,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秦朝统治者最终镇压了这场起义,并对陈胜等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惩罚。
尽管这次起义的失败,但是它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秦朝民政政策的反人民本质,引起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对秦朝统治的思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夫大起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作业内容第10课《秦末农夫大起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问实力:了解秦的暴政,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稳固同意采纳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本科的学习,让学生相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夫抵抗和秦灭亡的主要缘由,确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相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开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秦的暴政2、大泽乡起义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夫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稳固自己的统治,他建立了一套什么样的制度,并且为了稳固统一采纳了哪些措施?当时的秦帝国强大无比,那么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的内容,坚信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相识。
生:略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首先,咱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第一局部,秦的暴政,表达在哪些方面。
一、秦的暴政1.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师:首先同学们来看一首歌谣,然后告知教师,你从这那么歌谣里得到了什么信息。
同学们主要卡教师用红色标出来的字。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聚;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生:略师:对,通俗的说就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么咱们换句话说这是什么现象?对,赋税很重,还有什么?看关键字,修长城,守边关,这些活是给谁干的?对,国家,那么咱们可以说是什么?很好,徭役、兵役繁重。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秦始皇焚书坑儒设问: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秦朝是如何灭亡的? 二、整体感知阅读本课课题、小标题,思考秦末为什么爆发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了吗?三、秦的暴政 1.表现任务一: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反映了秦朝统治的什么问题?材料一: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
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材料二: 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
秦始皇先后进行 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
观频、思考问题阅读教材标题,制作知识框架研料,总结材料一:赋税沉重材料二:徭役、兵役繁重点拨提升:民众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教材内容,归纳秦朝暴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图一:秦朝刑具图二:秦坑儒谷碑材料一: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上乐以刑杀为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诗书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图一、材料一:法律严苛图二、材料二、材料三:焚书坑儒,禁锢思想任务三:你能讲讲指鹿为马的故事吗?结合教材内容,反映了秦二世怎样的统治?指鹿为马归纳观片,阅读史料,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指鹿为马: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思考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时空观念: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根据秦朝的刑具反映了秦朝刑法严峻的特点;家国情怀: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朝灭亡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章碣作《焚书坑》,用“坑灰未冷山东乱”来讽刺秦始皇焚书的做法并不能使统治长久。
今陕西西安临潼有一个坑儒谷,据说是当年坑儒的地方。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秦朝是如何灭亡的?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1、背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2、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材料一:(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之食。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材料:(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6岁就要到官府登记户籍,开始服徭役和兵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揭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统治状况,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意义,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由于秦朝统治的腐败造成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起义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以便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于秦朝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的统治状况,如暴政、赋税沉重等,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时间、建立政权、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刘邦建汉。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学会从插图和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搜集成语典故。能够正确评价秦始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材内容整合为三个篇章教学:第一篇章为“秦无道,官逼民反”。第二篇章为“诛暴秦,揭竿起义”。第三篇章为“论英雄,楚汉之争”。
导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于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为什么会短命而亡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篇章---秦无道,官逼民反,去寻找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吧!
事件
成语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刘邦入咸阳
约法三章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4.完成任务四:分析比较: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1: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2:刘邦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材料研读”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和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和意义)。通过分析秦朝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灭亡的关系,培养分析战争爆发原因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斗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他们对秦朝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等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的产物,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的经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农民阶级的贫困生活状况。
2.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象把握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象把握能力。
三、教学内容:1.秦朝末年的社会状况:统治阶级的贪婪压迫、农民阶级的贫困困境。
2.秦朝政策的弊端及农民阶级的反抗。
3.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和事件。
4.农民起义对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教师的叙述,向学生介绍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3.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农民起义的历史场景。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秦朝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民贫困生活的思考。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在统治者过着奢侈生活的同时,农民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秦朝农民的生活困境。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介绍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农民阶级的反抗行动。
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农民起义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为什么在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农民起义对秦朝和后来的历史有什么影响?”4.学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代表就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5.总结归纳(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农民起义对历史的重要影响,例如诞生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资料等辅助手段,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秦朝暴政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秦朝暴政的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详细过程。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秦朝暴政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秦朝的统治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这样的统治方式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2.呈现(10分钟)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过程。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起义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问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掌握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基本经过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2.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基本经过。
3.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基本经过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让学生观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视频,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如此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还会爆发农民起义?教学主体1. 背景和原因•讲解秦朝在朝代交替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
•讲解秦朝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和苛捐杂税政策。
•让学生思考:这些政策对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哪些影响?2. 基本经过•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时间、地点、规模和组织结构。
•讲解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奇故事和策略。
•讲解起义军队在战争中的胜负和失败原因。
3. 影响和意义•讲解秦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影响。
•讲解秦朝灭亡后,农民政权史是如何发展的?•让学生思考:秦朝灭亡后,历史的发展方向改变了吗?总结1.梳理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
2.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课后作业1.阅读《资治通鉴》中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章节。
2.完成历史课后习题。
六、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地回答关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背景、原因、基本经过和影响的问题。
2.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3.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探究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
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
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这就是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继位的
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
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恣
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
1.反秦浪潮
• 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 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
• 其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 逐渐壮大。
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 的浪潮并没有平息?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他们的起义唤醒了人民反抗秦的 暴政的意识。陈胜、吴广起义军虽然被秦朝军队击败, 但他们的行动激励了其他反抗者,让人们看到了推翻 暴政的希望,因此反秦的斗争仍在继续。
2.项羽 出身: 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
经历: 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 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
成就: 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 出身: 出身平民,曾为小吏
经历: 注重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 大起来
成就: 巨鹿之战后,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
4.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秦朝统治者在起义 军的包围下,被迫 出城投降。
相关史事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一带的反秦起义军被30
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援军次将的项羽杀 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2万人前往救援。渡过 漳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破釜沉舟,显示决一死战的 决心。在激战中,起义军勇猛杀敌,打得秦军一败 涂地,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 挽回败局。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
第10课秦统一全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了解秦朝的暴政,并掌握其与农民起义之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从具体史实出发了解秦末农民起义;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朝暴政不仅对当时的人民有影响,同时也对汉朝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通过对秦朝暴政和项羽的认识,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秦的暴政及影响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导入,师解释,消灭秦的不是天下,而是秦朝自己,即秦的暴政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解释:赋税:维护国家正常运转需要公民缴纳的费用。
比如:军队、政府部门、公共工程等。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
田租:秦以前按亩征收,秦建立后不论实际占有的土地多少,一律按照官府掌握的应有的土地数目征收。
口赋:以人口为征收对象,具体钱数已无资料考证。
杂赋:各种临时征派。
比如修长城、驰道、修皇陵等等。
)以上材料说明:沉重的赋税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徭役:中国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秦朝徭役分为三种:一是更卒,每年一次,在本县、本郡服役一个月;二是正卒,一生一次,期限一年,主要是在本县本郡参加军事训练和维持地方治安;三是戍卒,也是一生一次,期限一年,或屯戍京师,或戍守边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历史意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鼓舞了后继者为反抗暴政而战。
过渡: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项羽、刘邦起义队伍壮大起来,成为反秦的主力。他们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暴政。
三、项羽、刘邦起义
1、巨鹿之战:时间、人物、交战双方、结果、特点。
问题: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现: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焚书坑儒”专制统治。秦二世昏庸无能,更加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二、大泽乡起义
学生观看影片:大泽乡起义片段,并回答问题:
1、时间2、地点:3、领导人:
提问: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议一议
自学展示
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2、推翻秦朝:时间、人物
四、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交战双方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独立完成自学指导作业题。
秦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听老师讲解,回忆第一课内容
读材料
联系课文
思考
展示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观看课件演示,了解起义经过。
教学
难点
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法
教具
教法: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法,以情景创设法、讨论为主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意见
情景导入
合作交流
课堂达标
课堂小结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建立后,由于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赋役沉重,滥用民力,刑法严苛,思想控制,导致民怨沸腾,陈胜吴广掀起农民大起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浪潮,秦朝迅速走向灭亡。
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大致形势。
(时空观念)理解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教学重点:秦暴政的表现教学难点:理解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导入:师: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长眠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天下归秦,并且推行种种制度,巩固统一,加强统治,天下归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他自称始皇帝,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二世、三世,传之万世而无穷,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二世而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何如此短命?它是怎么被推翻的呢?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师:其实秦始皇陵就埋藏着秦朝灭亡的部分因素。
骊山陵是一座宏伟堂皇的地下宫殿,从嬴政即位的那年(BC246)开始,一直到BC210年他死去,足足修了36个年头。
据文献记载,墓里面顶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
下面,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
里面还珍藏着多种奇器珍宝。
为防止后人盗墓,命令工匠装了不少机弩。
当时,在秦始皇陵周围曾有民谣流传,“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
渭水为什么不流呢?因为修始皇陵要运石头,很多人在运石过程中死去了,尸体多到把河口都堵住了。
关于秦的暴政,后人编了这样一首诗歌《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
请大家结合这首诗歌,阅读课本,找出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生:1.赋税沉重,2.徭役和兵役繁重,3.法律严苛师:秦朝建立后,修建皇陵只是百姓们需要承担的徭役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教学参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1、赋税沉重(上交2/3),徭役兵役繁重,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刑法残酷,实行连坐制。
(残害肢体的肉刑,还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3、禁锢思想言论,“焚书坑儒”。
4、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夏,大泽乡起义2、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方式: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建立政权: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6、结果:起义失败,陈胜、吴广余部坚持战斗,后来加入其他反秦队伍。
7、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平息。
2、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3、巨鹿之战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约法三章)。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四秦朝灭亡留下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材料研读(P60)】(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阅读材料,说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对秦朝暴政的反抗。
【读地图(P60)】1.找到渔阳的位置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在地图上找出渔阳和大泽乡即可2.找到张楚政权的根据地,并说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进军路线。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攻占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然后向西进军,直逼咸阳。
【想一想(P61)】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原因:秦朝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尖锐;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广大人民起来反抗秦朝残暴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学生:徭役繁重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
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
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修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
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
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
多媒体展示陵墓图片教师:修长城: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教师:“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全家穷困潦倒;忍饥挨饿。
然而帝皇的生活却是豪奢残暴的。
讨论:繁重的徭役有怎样的影响?学生: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多媒体展示资料2.赋税沉重教师:《汉书·食货志》记载:“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
”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课件展示秦始皇对人民残酷的剥削。
3.刑法残酷教师: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材料: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ì)(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教师: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可见刑法的残酷。
教师:学完了秦始皇谁能评价一下他?学生: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学生: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
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极其残暴。
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姐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
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
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现象。
其中十八号墓没有发现人骨,其余七座墓的墓主为五男二女,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左右,大多骨骼分离散置。
十五号墓的墓主肢骨相互分离,置于椁室头箱盖上,头骨则发现于洞室门外填土中,右颞骨上仍插有一支铜镞。
据考古工作者分析,这批墓葬墓主的身份,应当是秦宗室的成员。
有迹象表明,这些墓葬的墓主,有可能就是秦二世杀害的公子公主。
教师: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
(二)陈胜、吴广起义教师: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是遇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被处死。
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法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教师:结合书上的内容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学生:秦的暴政是根本原因。
学生: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教师: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媒体展示战争示意图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结果失败了。
自从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快速发展,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教师:思考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义军内部不团结,无作战经验等。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学生: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刘邦项羽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教师: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多媒体展示刘邦、项羽的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在这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
教师:项羽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刘邦: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灭亡。
多媒体展示作战示意图(三)楚汉之争教师: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争霸”。
教师:西楚霸王是谁?学生:西楚霸王——项羽教师:汉王是谁?学生:汉王——刘邦教师:最后楚汉争霸取胜的是谁?学生:取得胜利的是刘邦教师:项羽、刘邦之间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争夺皇位的战争。
多媒体展示鸿门宴图片教师: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
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
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思考: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刘邦进驻咸阳,废秦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得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学生:项羽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三、课堂总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得民心而得天下。
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四、课堂练习1.“天下苦秦久矣”,是指(C)①赋税繁重②刑法苛严③车同轨,书同文④徭役繁多A.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D)A.项羽、刘邦起义B.国人暴动C.牧野之战,奴隶倒戈D.陈胜、吴广起义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