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理论和我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理论和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式调整

南开大学王述英

第一讲10月30日

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理论

中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一、产业结构理论

引语:“结构”的重要性

1、“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

产业结构理论:基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政府规知。

2、经济发展:一是总量增长,二是结构优化(内在,深层次)

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变量。

结构是资源禀赋的转换器。

结构调整是让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3、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结构的基础。

4、当前结构调整进入了新时期。

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在深化。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由适应性调整转入战略性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我国将进入金融危机后的新成长阶段,新增长周期的推动力更加依赖产业结构升级。

(一)产业分类

1、产业结构指构成社会经济的产业组成,以及它们之间质的联系

和数量比例关系。

各产业之间联结方式

2、产业流行分类法

(1)三次产业分类法

费希尔(新西兰)1935年首次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克拉克(英)1940年首次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

中国1985年引入三次产业分类法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概念。(2)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1971年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分为十大项,下有中、小、细项四个层次。(3)两大部类分类法

(4)农、轻、重分类法

(5)生产要素密集度分类法

(6)其它分类法:德国霍夫曼分类法

霍夫曼系数指资本资料产业和消费资料产业的比率。

(二)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1、理论说明

市场无形之手不是万能的;

均衡是古典经济学的精华;(供求平衡,产业经济学不同意这一观点)产业结构变动,部门之间有差异;(产业经济学观点)

非均衡是一种普遍性理论;

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把结构(变动)排除在外。(古典的各种要素:劳动、资金)

现实是各部门从未出现过相等的边际效益,结构主义学派论证了“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变量。(结构不好量化)

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加速经济增长。

2、各国经济实践的注释

完全市场调节时代已不复存在,各国都出台形式不同的产业政策,如美国对农业的保护和援助,西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日本不同时期不同产业政策。

英国衰落,(相对美国和日本)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成功地完成产业结构的及时调整。

日本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其快速发展与它全面推行包括结构调整在内的产业政策有关。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因素

1、收入、需求及需求结构(三个层次)

收入:货币量

需求结构:中间需求(影响中间生产结构)

原材料产品、棉花、纺线、布

最终需求(影响最终产品生产结构)

最终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收入决定更多需求,需求决定需求结构,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关联: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升级、消费结构改变—产业结构变动

德国学者恩格尔揭示食品支出在整个收入支出中比重呈下降趋势,即是恩格尔系数下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我国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到富裕的消费阶段。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是经济服务化和产业(物质)空心化。

11月2日2、要素供给及其结构(生产要素)

(1)要素的数量及生产率。(劳动力、技术、资本、土地)(2)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影响要素的替代性。如劳动力价格,技术价格,相对价格影响要素的替代性

(3)要素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4)要素在部门间转移和流动:取决于体制,制度的因素

3、进出口结构和国际投资结构

4、比较劳动生产率,亦即相对国民收入

5、技术。技术是本源因素。技术演化促进产业结构演进,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新制度经济学

6、制度、产业政策、政府规制

(四)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主要经典人物:

1、两大部类增长规律

(1)马克思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

(2)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2、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库兹涅茨法则。

3、主导产业转换规律——罗斯托

4、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结构演变规律

(1)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2)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演进规律。

主要分两个层次分析: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

(1)配第的发现。1690年在《政治算术》一书的结论:工

业比农业,商业化工业收入高。配第的发现为探求结构演变

规律指明了方向。(相同的投入,工业收入高。)

(2)克拉克法则。克拉克在1940年的《经济进步的条件》

一书中,对若干国家统计资料研究得出结论:随着人均收入

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

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三讲 11月3日工业内部演进(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

(轻工业、重工业,原材料和加工工业、制造业)

从一个产业内部,以第二产业为代表,即工业化,农业、服务业亦如此。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

工业内部结构主要是轻与重,基与加。一般认为四个阶段:轻化—重化—‘高加工度’化—后工业化。

轻化:工业化初期,农业转向轻工业

中期,由轻工业转向化学工业

第三,由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附加值不断增加。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工业化完成

第四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标志:第三产业产值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

与上述结构转换同步的是资源结构的有序变动:轻化阶段劳动力占突出地位;重化阶段大量资本投入:高加工度化基础突出。

工业化又表现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有序转移。

(五)产业结构演进方式:渐进式和突变式

1、结构演进的渐进式

按演进规律内在要求,由市场机制作用而循序推进的模式,如先行国英、法工业化前后用了近200年。

2、结构演进的跨越式

(1)含义。演进在时间上并非匀质匀速,是渐进和突变的统一。跨越式是一种非连续方式演进,其间跳过一些阶段和步骤。跨越最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