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
![《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c962f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c.png)
《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1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上午我上了一节粗陋的《慈母情深》,盼望能给各位行家例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真诚地感谢您提出珍贵的改良意见。
下面是我对这篇课文教学的说课内容。
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注意情感体验。
其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我从“情感”个字动身,充分表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感悟母爱的肤浅和宏大,唤起学生喜爱母亲的情感。
二、说教材母爱是最无私、肤浅与宏大的,她是人性中最温馨、最光芒的一面,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她经常消失在文人雅士的诗词駢赋里。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正是站在一个贫困、辛苦的一般母亲的角度,从不顾同事的劝阻给钱给儿子买闲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表现出无私、肤浅的母爱,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爱的宏大。
在此根底上,我结合课文内容和新课标的理念要求,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熟悉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体会平凡母亲的宏大,母爱的肤浅,唤起学生喜爱母亲的情感。
三、说教法、教学过程《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遵循了略读课文“详中有略,略中有精”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2、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3、品读语言,感受母爱。
4、联系实际,感悟母爱。
5、升华情感,歌颂母爱。
6、课后作业,回报母亲。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目标有一个很明确的熟悉,削减很多细枝末节给学生造成精力松散,我实行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导入方式,从上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直接过渡到一个平凡母亲的爱——《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这一篇课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又要求“长文短教”,怎样在初读后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呢?我设计了以重点词语的填写和朗读,让学生想象画面的教学环节。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ad34f1aaea998fcd220e41.png)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案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孩子们,在上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迸发出父爱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现父爱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世界,用同样的方法,感悟母爱的力量。
”通过回顾复习,注重了专题单元间课文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揭示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课题后,问:“你注意到了那个字?你如何理解课题的?”又为更好感悟课文内容作一铺垫。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78f4f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6.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前言本文以经典爱情故事《慈母情深》为例,阐述了文学作品中慈母情感的刻画和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旨在引发读者对母爱的思考与感悟。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慈母情感的刻画《慈母情深》是一部家庭伦理小说,讲述了孝顺慈母和不肯遵从母命的儿子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说中通过慈母将母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作者通过慈母的行为和语言刻画了她对儿子的悉心关照和深厚的感情。
小说中的慈母有一句名言:“我总是一心想着你,而你却想着你自己。
你永远无法明白,一个母亲的心是如何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作家通过描写、构思等手段,将主题和情感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
小说《慈母情深》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作家通过对慈母的肢体语言、细节描写等方式,让人感受到慈母对儿子的情感。
例如:在小说中常出现慈母轻轻触摸儿子的头发、温柔地神往的目光等情节。
对比法通过将慈母的行为和言辞与其他人进行对比,强调慈母在母爱方面做到的超越常人的事情。
例如,在小说中,慈母通常表示出一个母亲对儿子独有的关怀,而其他角色往往并不能给予儿子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反讽法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反讽的方式表现慈母的母爱。
例如,在小说中,慈母对儿子的关心被认为是“干涉”和“烦人”的,然而读者在这些对话中却能够看出慈母的真心实意。
意象作家通过意象的方式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这部小说中,慈母被描述成一个温柔的、照顾儿子的人,这种形象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母爱的价值母爱是一种普世情感,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珍贵的情感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将母爱融入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恒久不变和深厚情感,还能够唤起读者对此情感的思考和感悟,并且提醒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好好珍惜母爱的好处。
结语慈母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将其融入作品中,不仅可以让作品更为感人,还可以让读者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感受。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回想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好好珍惜家庭关系中的珍爱相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0b78cc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0.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说课稿本节课说课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勺亲情。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细读、细品。
二、以生为本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渥,往往忽略了对生活场景、细节的关注和感动,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
三、注重能力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其中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能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作为教学重点,把“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作为教学难点。
四、结合实际说方法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指导点拨等方法,放手让学生阅读。
五、以学定教说过程(一)回忆场景,入情境首先,回忆场景,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酸”字,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字想象画面,想象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酸”体会五味之“酸”,进而到心中之“酸”。
接着请学生回忆心酸的场景。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被冤枉感到心里酸酸的,付出努力没考到理想的成绩心里酸酸的,看到父母为家庭的辛苦付出感到心酸等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cc59a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c.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慈母情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着力要表现的是母亲工作的辛苦,赚钱的艰难和为子女、为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全部。
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尤其是课文中三处细节描写,三个镜头,既是丰盈学生心灵,使学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的铺垫,进而理解文章立意;又是丰富学生语言表达,使学生初步理解和习得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铺垫,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这些规律性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这是本文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也是编者的编写意图所在。
二、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情,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难点则是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三、教法学法1、教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所以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代悟性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课是略读课文,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将运用在前面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ab12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a.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1、说教材11 《慈母情深》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散文,作者梁晓声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工作支持“我”买书的场景,展现了深沉的母爱。
111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对学生理解母爱、感恩亲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慈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深情。
13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母爱的方法。
2、说教法2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2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说学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3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33 批注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加深理解。
4、说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42 初读课文42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422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43 精读课文431 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母亲的辛苦和慈爱。
432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44 拓展延伸441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过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事。
45 总结全文451 总结母亲的形象和课文的主题。
46 布置作业461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5、说板书设计51 左侧板书写出母亲工作的环境和辛苦。
52 右侧板书写出母亲支持“我”买书的言行,体现母爱。
53 中间总结课文主题“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b3482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5.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慈母情深》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1.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借助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18《慈母情深》说课
![18《慈母情深》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ac6377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d.png)
18《慈母情深》说课第一篇:18《慈母情深》说课18.《慈母情深》说课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我的父亲母亲》。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这篇文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梁晓声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赏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赏析课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教学时间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课文1.介绍梁晓声当代作家,主要长篇小说有《雪城》、《年轮》《泯灭》等。
2.题目解说本文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不仅写出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还包括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试复述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明确:全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开头第一段总领全文。
运用倒叙的手法。
下文分写两件事表现慈母:一是讨回小人书;二是给钱让我买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三、再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1.阅读课文,勾画文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明确:课文在叙事过程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中,集中表现了慈母的深情,同时融入“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感激、崇敬与热爱母亲的情感,起到了抑扬错落的感情美,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四、阅读探究1.分角色朗读母亲带“我”讨回书的那部分。
说说看,“葛里高利”为什么叫来一辆小汽车,把“我”和母亲一直送到家门口?2.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50ef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2.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慈母情深》说课稿一、说教材《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
作家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首先勾勒了“我”——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对于书的渴望,继而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向母亲要钱的过程,最后则平中见奇——用母亲给我的钱为母亲买水果罐头,行文之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又浓烈的“母子情”。
作家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是抓住母亲的形:极其瘦弱的脊背,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龟裂的手指;抓住了母亲的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抓住了母亲的情: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母亲的形象就诉诸于作家笔端——那是个瘦小羸弱,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但她在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
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光辉。
尤其像“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些句子字字见情,如黄钟大吕震撼心灵。
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难点则是如何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是略读课文的这一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1、掌握文中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等词的意思。
2、能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二、设计理念以“情”为经,以“言”为纬,紧扣语言,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振中诠释“慈母情深”,建构“有意义的课堂”。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a5a06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d.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慈母情深》说课稿《慈母情深》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给我钱买书的故事。
课文以对话、外貌和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文章有两条行文线索:母亲对我的慈爱——是文章的明线;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这是文章的暗线。
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穿联成了这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的文章。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近距离感受人物形象和心理,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孩子心灵的震撼。
为达成这样一个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教学:1、扣词想象,拓展文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
”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想象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拓展文本之外的画面。
“失魂落魄”一词体现了我对书的渴望,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失魂落魄”品味感悟,使学生能通过这个词想象到作者失魂落魄的样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今天课堂上学生能说到为了书做梦也想,上学也想,吃饭也想,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想象,学生就能体会到这种“失魂落魄“了。
还有“龟裂”是描写外貌的词,母亲生活的全部艰辛都可以体现在这龟裂的手指上。
教学中,引导学生或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龟裂的手指吗?”、或观察龟裂,以直观理解“龟裂”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想母亲这双龟裂的手是怎么来的,感受文本之外母亲操劳的情景。
课堂上学生也能够透过这双手想到她忍受寒冷忍受裂开的疼痛,一个龟裂让母亲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丰满了。
2、以点带面,放手自悟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因此,围绕重要训练点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这一段是课文中一个表现母亲形象的经典镜头。
因此,在初步感悟“眼神疲惫”,体会辛苦后,放手让学生再找其它表现辛苦的句子,品味研读,不断丰厚母亲的形象。
这样的句子文章中很多,学生找到了就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好好落实到位,今天孩子们找到了“龟裂“的句子和”忙碌“的句子,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这两句,从文本的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然后再回到第16自然段,重新感悟你所看到了那个眼神疲惫的母亲,这时学生对这个画面会印象更深刻,更能体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的转变。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3abe84bd64783e08122b40.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慈母情深》说课稿1 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1.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借助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慈母情深说课稿三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ad90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f.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三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将为大家介绍我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略读课文《慈母情深》。
本单元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研究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级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陷、碌、攥”三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重朗读、读写结合、适度拓展等教学方法,通过品悟结合,体会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由于是略读课文,无法面面俱到。
为了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在音乐声中朗诵赞美母亲的诗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情感,揭示课题。
2.整体感知,理出线索:疏通字词,检查预情况,认读生词,并用上这些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完成填空。
3.重点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进行品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052b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6.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慈母情深》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慈母情深》,我现按以下程序进行说课:一说教学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行文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浓烈的母子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重点:以读为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母亲艰辛,从而感受慈母情深.2、难点:感受亲情无价,懂得珍惜、回报母爱。
依据以上的两个分析和重、难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塞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以读为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剖析课文,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亲情无价,懂得珍惜、回报母爱。
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准备采取如下教学策略.三、说教学策略1。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自读自悟,潜心会文;细读品味,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27f40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7d.png)
《慈母情深》说课稿正文:《慈母情深》说课稿《慈母情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本科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案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孩子们,在上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迸发出父爱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现父爱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世界,用同样的方法,感悟母爱的力量。
”通过回顾复习,注重了专题单元间课文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揭示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课题后,问:“你注意到了那个字?你如何理解课题的?”又为更好感悟课文内容作一铺垫。
慈母情深优秀说课稿
![慈母情深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ac56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7.png)
慈母情深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一篇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该文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和付出,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慈母”的形象。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德育教育:本文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
2. 提高语文素养: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传承中华文化:本文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弘扬孝道文化,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既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优质素材。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母亲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让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含辛茹苦、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文章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具体描绘,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提高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提高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5d63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11 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位辛苦劳作、通情达理、支持孩子读书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11 教材地位和作用这篇课文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触动,体会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1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
11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的分析,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母亲支持“我”买书的坚定,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12 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2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122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孩子的爱。
13 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3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133 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关键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或讲述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优秀3篇)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f4fc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1.png)
《慈母情深》的说课稿(优秀3篇)慈母情深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忙碌、慈祥、疲惫、无私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走近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体验当时人民的生活窘困。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铺垫“一元五角”。
一、导入揭题师:刚才,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班里有许多同学拥有一元五角的零用钱,有的同学甚至还更多,看来这一元五角的零花钱在我们同学眼里不算多。
然而,这“一元五角”钱在一位作者眼里却是重重的,因为这包含着他母亲的一切,深藏着无私的母爱。
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赶紧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p97出示课题:慈母情深二、初读感知1、师明确初读要求:自由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文章读流利,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生初读,师巡视。
3、交流初读感受:①纠正读音:脊jǐ 供ɡōnɡ 攥zuàn 龟jūn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③读了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从母亲的角度谈感受:疲劳、忙碌、辛苦、瘦弱……预设:从“我”角度谈感受:不懂事、懂事、感激……预设:也可以从其它角度谈感受:如写作方法、表达手法、词句意思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品读词句1、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作者,他在向自己的母亲要这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时,用心看到了母亲,用心感受到了母爱。
那么在这一元五角钱的背后,究竟让作者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呢?出示再读提示: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读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84752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慈母情深》。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人文主题。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
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二、说教学目标我所面对的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具有一定的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但生活经验积累不足。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设计如下教学目标: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jun)”。
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词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思维特征,采用引导点拨法、质疑问难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的学法主要有:品词析句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1、首先是激趣导入环节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好的导入,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因此,我将在多媒体上呈现《游子吟》这首古诗,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带领学生感受《游子吟》中深沉的母爱。
以此引出本课课题《慈母情深》。
2、接下来是初读感知环节初读感知是学生对文本初步形成认识的过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ad72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7.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等词语,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辛劳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
说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辛劳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
说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感悟解题板书“慈母”这个词语,说到慈母,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
)让我们深情地读一遍。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慈母情深到底“深”在哪儿?)让我们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我一直想买一本书价()的《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工作得十分辛苦,本已不想说出(),但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时,母亲却毫不犹豫地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知道后()了我一顿,又给我凑足买书的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请问同学们,对于你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梁晓声,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感知家穷、理解“失魂落魄”)三、入景融情,感悟慈母情深面对着如此喜欢的书,买到了应该高兴了,作者还鼻子一酸了,你可知道母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的?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里看出噪声“震耳欲聋”?你听到了有什么滋味?(难受;烦躁;一刻都停不下来……)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2)这样的地方让你一刻也呆不下去,可母亲呢?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3)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过度的劳累使她过早的衰老了,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难受、心酸、感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滋味?那真是——慈母情深同学们,还有那些地方那些描写让你感到心酸难受?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上午我上了一节粗陋的《慈母情深》,希望能给各位行家例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真诚地谢谢您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
下面我将按以下步骤实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目标;五、说重难点;六、说教学程序;七、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8课,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
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光辉。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三、说学法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学了一篇相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协助。
但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所以,我课前下发了关于课文的背景资料,协助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
即堂上主要是通过品词品句,以读悟情、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个生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水平,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五、说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体会父母之爱,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所以本课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难点是: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升阅读水平。
六、说教学程序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朗诵《妈妈的牵挂》,上课开始,让学生听诗朗诵来引入新课,你想到了谁?(母亲)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走进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母爱世界,一起去感悟那份浓浓的慈母情。
理论依据:用音乐渲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用关于母爱的一首诗导入,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缓和紧张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凸显慈母形象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边读边感知主要内容是必备的水平,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并用填空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同时渗透学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归纳出主要内容。
用引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位为了孩子前途而不顾一切的伟大的母亲,从而一步步透过文字走进母亲,感受母爱。
理论依据: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自读效果,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交流了解到的资料,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教师指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动笔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注重阅读批注的训练,全班交流师抓住重点词语)。
指导朗读母亲外貌、行动、语言描写的语句,使学生从慈母瘦小苍老的形象,艰辛忙碌的工作,嘈杂的工作环境等方面体会到“慈母情深”(相机出示课件,同时完成板书)解决了一个中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慈母情深的?”体会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敬仰。
叶圣陶先生以前说过:“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个别读、齐读、转换形式读,教师引读等方式,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从而突出重点这个环节要“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
理论依据: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这些句子是课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我就是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品味、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来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的。
第四环节:倾诉心语,升华情感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寻找感动,让学生找出文中“我”感动得句子加以体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2、倾诉心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或把你对母亲的感激、对母亲的爱写下来,这既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也让学生与文本实行了亲密的对话;3、感恩时刻,让学生在歌声中真情告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理论依据:让学生理解、感悟母爱的基础上书写母爱,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获得启迪。
并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实行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