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技术策略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進行技術策略規劃

劉常勇

中山大學企管系

一、技術策略的定義

廣義而言,策略是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考量內部能力與外在環境機會及風險,所做出的方向性決策。而就經營的角度而言,策略可分為三個層次:

1.總體經營策略(Corporate Strategy)

2.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

3.功能別策略(Functional Strategy)

技術策略一般被歸類為功能別策略,有時也被稱為企業的研究發展策略,做為指導研發部門發展方向的綱領。但由於技術研發與企業長期發展密切相關,同時技術因素也逐漸躍升為經營決策的最重要議題,因此技術策略就成為許多企業事業策略與總體經營策略的最核心部份。

技術策略可簡單定義為:「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進行與技術有關的重大決策,包括發展方向、資源配置、能力水準、實現方法、以及與技術研發相關的組織管理等議題。」

技術策略雖然屬於經營策略中的一環﹐但一家公司技術策略的形成﹐與其所擁有的技術資源能力密切相關﹐而技術資源能力又與企業長期在技術方面的發展與積累有關。因此我們可說,技術策略是引導企業技術發展的指導綱領。

一般對於技術策略的研究可自構面內容(Content)、策略類型(Type)、與規劃過程(Process)等三個不同角度進行。所謂構面內容主要是針對有關重大技術策略的實質內容進行探討研究,一般大致可以歸納為:研發投資水準、研發人力資源水準、研發重點、研發之組織政策、技術的選擇、技術的具體性、技術的完整性、技術能力水準、技術取得來源、進入時機等十項構面。

策略類型則是自競爭的角度,探討技術策略的分類方式以及分類內涵;而規劃過程則針對技術策略產生的過程與規劃的程序進行研究。以下我們將分別自分類與規劃的角度,進一步分析有關技術策略的內涵。

二、技術策略的分類

策略分類有助於決定策略研擬的方向與內容,也是在策略研究上經常採取的手段。雖然策略分類的方式相當主觀,但由於技術策略與經營策略關係密切,因此較常採取市場競爭的觀點,將技術策略分為以下五類:

1.領先創新型:企業採取技術領先與領導創新的策略態度,企圖建立領導產業

技術創新的地位與形象。採取領先創新策略的廠商,將極為重視技術研發,無論在資源的投入、人力的發展、風險承擔的意願、主動與自主研發的態度、技術的完整性、以及策略焦點的選擇均相對較為積極。

2.發展防禦型:企業採取重視產品創新發展,並極力維護其產品市場領先地位

的策略態度。採取發展防禦策略的廠商,也不吝於投入研發資源,並保持技

術的具體性與完整性,但研發目的是為維持產品在市場的優勢地位。因此採取這類策略的廠商,將會運用各種手段來保護研發成果,並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為技術策略的目標。

3.應用改良型:採取這類策略的企業並不在意技術或產品領先地位的建立,而

主要重視是否具有明確的市場機會,研發投資主要以產品應用發展與功能提昇,並追求擴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與銷售規模。應用改良型的技術策略對於研發績效評估與技術具體性均十分重視,研發重點以產品改進、工程設計、製程創新為主。

4.跟隨模仿型:採取這類策略的企業較不重視技術研發功能,也不尋求建立技

術領先或市場領先的地位,技術策略上的考量以最低成本獲得立即可用的技術,本身技術能力建立也以移轉外部技術為主要來源。許多後進地區中小企業多採行此類策略,風險雖小但市場獲益也較為有限。

5.機會主義型:採取這類策略的廠商完全沒有策略焦點,技術投入主要受市場

機會驅動,只要有獲利機會,就設法取得所需之技術資源。因採短線游擊戰略,因此在技術發展上毫無積累的動機,並將技術視為一種可以立即交易的商品,購併也經常是這類廠商獲取技術的手段。

可以預期當企業採取不同的技術策略類型時,技術策略的各項構面內涵也會產生很大的差異。例如採取領先創新策略的廠商,其研究發展投入的積極性必然

高過於跟隨模仿型的廠商,同時也會以比較積極的態度領先進入市場。JVC在70年代開發VHS錄影機就是採取領先創新的策略,而兄弟公司松下的技術策略就比較近似於應用改良型,但他們最後在市場上都獲得豐厚的回報。這也顯示技術策略的本質並無優劣之分,關鍵還是在於它與企業經營目標以及競爭策略之間是否能夠形成良好的結合。

三、如何將技術納入策略規劃的過程

由於目標、策略、計畫、執行是管理循環的基本程序,因此技術策略規劃過程中需要考慮企業目標的形成、進行內外部的SWOT分析,決定技術發展的策略方向,研擬配套的執行計畫,進行資源、經費、人力的配置、以及形成具體的技術發展與產品發展的路徑。如果說策略是實現目標的方向,那麼規劃就是實現目標的路徑。技術策略規劃將告訴我們應如何發展、取得、整合、保護、評估、預測、清點、規劃企業的技術資源,以形成核心能力,創造企業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一般而言,要將技術因素充分納入企業策略規劃過程之中,還必須能夠掌握以下五項原則:

1.認清公司的獨特技術能力(Distinctive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DTC):即在技術上比競爭對手更為領先的部分,其主要的來源包括技巧(skill)、專門技術(know-how)、經驗(experience)、專利(patent)、資本設備(capital equipment)等。所謂DTC是屬於組織性的,也就是隱含於企業內部,並非個人所擁有的。

成為企業DTC的技術,必須是優良的技術,必須是與重要產品密切相關的技術,同時也必須充分知曉如何有效運用此項技術。

2.認清策略性技術領域(Strategic Technological Area;STA):即指能夠界定清楚有助於企業成功的技術項目,換言之,由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說明與發展產品需求密切相關的技術。自表面上,與消費者需求相關的產品屬性,或許不會與技術直接關連。但事實上,技術能力的發展卻密切影響未來產品功能的市場價值。因此企業需要自競爭的觀點來澄清市場與技術的關連,自市場的觀點來澄清產品與技術的關連,自產品的觀點來澄清製造與技術的關連,因而技術這項因素就能與企業經營的每一個功能領域相連結,並且成為策略規劃中的關鍵要素,這是企業為何需要認清策略性技術領域的主因。

3.自競爭策略的角度,把技術視為可以創造競爭優勢的主要工具:分析內涵包括:(1) 有關技術發展目標與技術選擇的決策﹐例如要發展哪一類技術、發展的深度、發展的方式等;(2) 有關如何建立技術領導者的優勢地位﹐主要針對如何進行資源配置來發展核心技術能力;(3) 有關進入時機的決策﹐例如應在技術初生期即介入﹐或在技術進入成長期後才介入﹐介入的方式與手段如何等;(4) 有關如何擴大技術的市場價值﹐包括運用專利保護,或適時出讓授權,以回收研發投資。

4.自技術對於價值鍊貢獻的角度﹐探索與決定技術策略所應含括的範圍:包括重點企業功能與重點事業範圍﹐以及各功能與事業範圍所需要的核心技術。企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