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归去来兮辞教学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归去来兮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重要文化传统的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归去来兮辞》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韵律和格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归去来兮辞》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程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营造古代文化氛围,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关于归去来兮的理解和感受。

Step 2 导入课文老师将诗歌《归去来兮辞》分段朗读,并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第一印象和情感反应。

然后请学生阅读诗歌全文。

Step 3 分析诗歌内容请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诗歌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2. 诗歌采用了哪些意象来描绘归去来兮的过程?3. 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被使用?它们有何作用?4. 梳理诗歌的结构和节奏。

Step 4 提高欣赏能力老师将同学们的答案归纳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

通过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特点和魅力。

Step 5 总结与拓展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出归去来兮的主要内涵,并展示自己对诗歌的创作或演绎。

Step 6 课堂反思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你对归去来兮有了新的认识吗?2. 你认为你在这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更多诗歌和词曲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可以组织小组阅读和演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① 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②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感悟到本文言语之妙。

③重点弄清下边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教学设想古评家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然率直文字”,“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又曰:“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

”自读此文,要反复体味,多朗读、吟咏,在读中体察作者的情感,感受言语的质地、芳香,深入言语肌里。

不为背而背,进入情境,自然成诵,把注意力集中到本文的言语本身,感受言语的精妙,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句意义的解释,方为佳境。

内化言语,实现言语积淀,通过积淀言语,领悟作者心灵的搏动。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自由朗读两遍。

一些不能读准的字音,对照注解,在文中注上音;不懂的词义,对照注释,弄清意思,重点把握上面提及的字词;但不拘泥词句的翻译,不必读一句译一句,把它当作现代文朗读一样,只在不能通畅处才看注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句的特点,并注意文句所构筑的形象,为再读作铺垫。

点拨。

(一)作者及本文背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常识;2.了解陶渊明生平、创作及其思想;3.品味词句,领悟“田园”之乐;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桃花源记》相关常识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陶渊明。

(师生共同回忆,引导学生注意其思想。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

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

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2.解题。

本文是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的思想进行简洁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睬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的情感,粗略辨析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肯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穿,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和其性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出名,而辞赋以本篇最出名。

有《陶渊明集》。

留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

(2)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归去来兮辞》。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选择,珍惜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2)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深入理解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学习的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陶渊明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归去来兮辞》,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深入剖析《归去来兮辞》的意境和主题。

(2)讲解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正确面对人生选择。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2. 结合课文,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的情感3、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一)导语:“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较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二)预习检查:1、齐读原文2、自找毛病:正字音,断句读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文中有三句话”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已矣乎”,你觉得该怎样读?大家自由读一读。

点读,读得怎样,待会儿见分晓。

4、字词句式(1)引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2)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4)”复驾言兮焉”是什么句式宾语前置(5)文中还有哪些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三)课文内容:1、标题自由浏览注解①2、“辞”是一种文体,它有“铺采螭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所谓“铺采螭文”,即铺叙、讲求骈偶。

齐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铺叙的。

归途—→归家—→归园↓↓↓↓前四句抵家室内生活室外生活3、诵读全文,朗朗上口。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最新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最新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9篇《归去来兮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一、课文悟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喟,耐人寻味,生命智慧,亦尽在其中。

但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归去来兮!”一个“归去”,富含着对故乡、对心灵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而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

“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近乎荒芜呢?庭院中的松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诗人吧?否则,如何会与诗人一样在思念中日渐憔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

在这里,陶氏的“归去”缘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看,无论是庭中孤松,还是山间闲云,田园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流连忘返。

亲戚晤谈、弹琴读书可以乐其心;参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

或登高舒啸,或临流赋诗。

从此,孤寂、惆怅与他绝缘。

虽然人生有限,但“乐夫天命复奚疑”。

对于诗人来说,他既不要求富贵,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愿眼下时光美好,自己融人其中,孤往独游,无忧无虑,了此一生。

当然,辞中各段也时隐时现地存有些疑问:“复驾言兮焉求?”“寓形宇内复几时?”“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陶渊明即使在归去之时内心亦有波澜,情绪并不平静,这些近似于自我安慰的语句,以及对归去之时家园美好生活的种种憧憬,其实是接受新生活之前的一种自我调节。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这首诗,了解古代文人情感表达的方式和表达主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分析诗的结构与形式;3.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诗歌。

【教学难点】1.解读抽象且含蓄的诗意;2.发现和理解未出现在诗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古琴演奏音乐,让学生感受古琴的音色和古人生活的氛围。

2.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作,向学生介绍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表达方式。

二、呈现(15分钟)1.朗读并解释《归去来兮》的意义,引发学生对诗的思考。

2.引导学生读诗,理解诗中具体的意象和抽象的诗意。

3.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与形式,以及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内涵。

三、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归去来兮的意义,并展示他们不同的解读。

2.鼓励学生尝试找出诗中暗含的意义和隐喻,与小组分享。

四、拓展(15分钟)1.与学生分享更多的古代诗歌,让他们对古人的情感表达方法有更多的了解。

2.提供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个人感悟。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古琴演奏音乐;2.山水画作;3.《归去来兮》全文。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作者陶渊明,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提出问题:为什么陶渊明会写出《归去来兮辞》这首诗?(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归去来兮辞》,理解基本内容。

2. 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词句,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2. 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四)课堂展示1. 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2. 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归去来兮辞》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态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六)作业布置1. 拓展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等。

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归去来兮辞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美国的格兰特·威金斯认为:课堂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从输出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

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教师以知识体系的'传授为逻辑起点,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

其实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之前了解学情,而学生启动模式下的阅读课堂就是在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的基础上,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重点具体落实,这正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我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学情的。

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学课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有质疑的地方,由小组长挑选2个有代表性问题在组内组织讨论并用PPT记录达成的共识,做好交流准备。

我的课堂启动也是在快速梳理文本后由学生的问题开启课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骈散结合表达情感的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和改写活动,增强学生语言审美情趣。

2、通过讨论探究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情感,增强学生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1、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原因及其受儒家、道家影响的复杂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问路”的实质内涵以及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

难点:理解陶渊明思想产生的复杂原因以及辩证看待其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改写、讨论教学过程:一、梳理与感知师: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名字叫《归去来》,是《神雕侠侣》主题曲,电视剧中的杨过和小龙女最后归隐,退出江湖。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精选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幻灯片1《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鄙弃官场,蔑视权贵,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公开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公开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公开课《归去来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使学生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文情感的共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归去来兮辞》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文情感和哲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文情感,感受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特点和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中对归隐生活的描写,对比分析不代的文学特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归去来兮辞》文本及相关注释。

2. 参考书目:关于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学术论文、评论等。

2023最新-《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

2023最新-《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漂亮的给家人们找到的《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

上星期我要求大家对照课文的注解将全文仔细地读两遍,划记好弄不懂的字词句,以便今天上课时提出来,下面哪位同学先说说自己的不懂之处?(无人应答)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

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

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

“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师:请坐。

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

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了崎岖的山丘”。

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

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

归去来兮,预备起!(生读)师:恩,读完了。

但是我总感觉大家读得少了点味道,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

这回我想请大家当回老师,我来当回学生。

大家听听我是怎么读的,你认为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来。

2023最新-《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等方面阐释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

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话题是走进自然,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这篇文章照亮的不止是一个时代的文坛,陶渊明不仅自己走进自然,而且也使后世无数文人的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走进自然。

诗人辞官归隐,菊花、清酒、素琴中是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恬淡和愉悦中反照出的是社会官场的黑暗。

在今天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中很有必要引领学生跟着诗人走进自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身心疲惫时懂得去寻找一片宁静的生活天空。

二。

说目标本课特点是寄情于事、融情于景,本课重点在诵读、体会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和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

巩固第一单元文言词语梳理的方法。

(2)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理解大自然在人们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

三。

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诵读、提问、][讨论、讲解点拨等方法。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归去来兮辞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反思

归去来兮辞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反思

归去来兮辞教案反思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载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流程的安排。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案的编写与应用常常是教师们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以题目《归去来兮辞教案反思》为线索,对一次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反思与总结,旨在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二、教学背景本次教案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初级中学的初一学生,教学课程为《红楼梦》中的选读,选取的文本是《海棠诗情》。

教师依照国家教育部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辞章教案,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核心目标。

三、教案设计1. 教案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辞章的特点和流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案内容教案内容主要包括辞教学重点,辞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典型内容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海棠诗情》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辞章的基本结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方式。

3.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引入、课前预习、课内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总结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案实施1. 教学效果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通过对辞文的学习,学生们对辞散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辞章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有了更加敏锐的感受。

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表达方式更加准确、生动。

2. 教学难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部分学生对辞文的独特表达方式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例句分析。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存在互相依赖的情况,导致个体思考和表达能力不足。

五、教案反思与改进1. 教学方法改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辞散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其次,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体思考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后进行个人总结和反思,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归去来兮辞》背景和作者。

2.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基本意思和思想内涵。

3.通过朗读和解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归去来兮辞》背景介绍。

2.《归去来兮辞》的基本意思和思想内涵。

3.《归去来兮辞》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分析。

三、教学方法1.朗读。

2.解析讲解。

3.小组讨论。

4.个人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简要介绍《归去来兮辞》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朗读要求学生按照先读整篇文章、再分段读、最后读出重点的顺序,朗读《归去来兮辞》。

第三步:解析讲解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给出解析或讲解,向学生逐一解释。

3.让学生自己感悟领悟。

第四步:小组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交流观点、讨论问题。

2.由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第五步:个人思考和总结1.个人思考并完成《归去来兮辞》的摘抄和总结。

2.互评。

五、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口头表达的自信度。

2.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效果。

4.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

六、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多安排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适当安排学生写作或语言表达任务,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4.耐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耻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追求、返朴归真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2.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想像丰富。

3.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步骤]1.简介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陶潜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为谋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一类小官,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职归隐。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

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加之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又厌倦官场世俗,常常是“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

他29岁开始入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余年。

或说,本篇写在作者辞官归隐之前,是想象之作,不是写实。

2.词语积累词语①(实)惆怅chóuchàng:失意状。

谏:劝止使改正。

飏yáng:舟慢行状。

熹xī微:天微明。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问题。

2. 讲解法:对归去来兮辞进行简要介绍。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内容。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1. 提问:请问同学们对归去来兮辞有什么了解?2. 讲解:对归去来兮辞进行简要介绍。

3.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讲解法:详细讲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2. 示范法:以示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1. 对归去来兮辞进行详细讲解。

2. 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意境。

教学活动:1. 讲解:详细讲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2. 示例:以示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归去来兮辞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课堂互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针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1. 提问:针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四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 指导法: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

教学内容:1. 针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陶渊明的作品不是个人作品, 是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 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作业
重读曾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歌《饮酒》、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你是否会有新的感悟?围绕陶渊明的心境 写一篇阅读随笔。
•品读探境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将芜当须归!”
“复驾言兮焉求?” “不驾言兮宦游!”
品读探境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 有哪几点?请列举出来。
•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 3、“深愧平生之志。”
• 4、“程氏妹丧于武昌。”
陶 渊 明
•读题入境
归去来兮辞
•初读探境
理清叙事线索,归纳作者的归隐路线, 完成导学案中叙事线索的填写。 辞官——归途—— 抵家—— 室内
—— 涉园 ——外出—— 纵情山水
——如何度过余生
•品读探境
从家到园到乡到自然,陶渊明不断融入 田园生活,你能找到表达诗人心境的关键 词吗?在课本上勾出最能表达作者回归田 园后的心境的词句。
•理序明境
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
有他哪和几我点?们在一原般文中人勾一画样出来,。有许多 矛盾和冲突,和一些伟大诗人 • 一1、样“质,性他自然终,于非矫达厉到所得调”和。 静穆。
• 2、“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
• 3、“程氏妹丧于—武— 昌,朱情在光骏潜奔。”
•读题入境
归去来兮陶ຫໍສະໝຸດ 明及作品的价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