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文学《儿歌》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儿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充满着美好幻想的童年总是让人难忘的。特别是幼儿教师朗诵的动听的儿歌、幼儿诗,会像涓涓细流,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缓缓流淌;老师们讲述的幼儿故事,领孩子们编演的小游戏、小节目,都会让孩子们心弛神往,让他们的童年有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快乐。《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就是这样的一门能够提升学生表达各类幼儿文学作品技能的课程,我今天就选择了其中的《儿歌》作为说课的内容。根据教材的教学理念和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儿歌》选自高教社出版的《幼儿文学实用教程》第二章第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之后,在对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接触的第一个幼儿文学的文体形式。这一节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由概括的幼儿文学理论知识向具体幼儿文学文体知识转化的第一步,也是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的第一步,在整个教材学习中、在学习方法的转变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2、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单元训练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儿歌的概念、分类、儿歌的特征;
技能目标:根据儿歌的特点朗读、背诵、表演、创作儿歌。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知儿歌的魅力,从而对儿歌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幼儿情趣,增强他们对民族儿歌的自豪感。
3、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掌握儿歌的概念、分类、特点;诵读、表演儿歌。
教学难点:儿歌的表演和创作;
二、说学情:
我授课的班级是学前1.5班学生,入校以来,她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幼儿生理、幼儿心理,普通话、音乐、绘画、舞蹈等知识,对末来的职业定向也已明确。而且她们性格活泼,参与性强,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她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的作用。
三、说教法:
本课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力入手,采用激发兴趣——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拓展等教学法,其中穿插着手指操表演法、情景教学法、朗诵指导法、设疑讨论法等。
1、激发兴趣:幼儿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很多儿歌学生耳熟能详,能随口诵来,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他们对儿歌的原始兴趣;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因为儿歌内容简单而产生懈怠情绪。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造力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手指操表演法:我的课每周两节,是两节连上,我在每次课的课前三分钟和课尾五分钟,分别特别设计了手指操表演内容,这样,既可以通过手指表演法,把儿歌、幼儿诗、儿童故事、童话或寓言等内容表演出来,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的内容。本次课程前后的手指操示范。
采用这一方法的依据是:欣赏和表达儿歌之美最基本的途径是说唱、表演和游戏。这种表演能够利用多种感官如脑、口、手的相互配合,让学生在笑声和快乐中得到感悟。
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在新课引入环节中,我特别设计了新颖别致的“听觉视觉冲击入课法”,借助儿歌歌曲、色彩鲜明的画面,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美好的童年回忆和已有的情感体验,萌生好奇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让原始的学习兴趣转化为理性的学习态度,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评价激励法:在整个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开放的阅读思维,独特的阅读体验,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只要言而有物,言之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朗诵指导法:老师的示范诵读、示范表演,适度的朗读指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2、小组合作:新课引入后,在第二环节要对诗歌进行分类,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作品交流,使同学们在讨论中明晰了分类方法。我会适时给与必要指导,设疑讨论、并掌控进程,这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诱导他们充分展现自己解决问题、与人合作的能力。
3、自主探究:教学的第三环节——总结儿歌特点,这是一个需要高度概括的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内容、形式来深入思考,探究归类,这一环节之前,会有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安静思考,在深思熟虑基础上,再展开讨论,这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总结归纳能力有较好的作用。
4、能力拓展:在了解了儿歌的基本文体知识之后,我把教学的第四环节设定为能力拓展——让学生根据儿歌的特点,进行儿歌表演和儿歌创作。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儿歌表演的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作品表达能力;通过儿歌创作的设定,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熟悉幼儿特点,让创作富有幼儿情趣。因为儿歌虽然短小,但创作起来并不容易,难度就在于必须具有幼儿情趣。
四、说学法:
激发兴趣、产生兴趣: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大多源自他们儿时的经验,兴趣往往被局限在较小的范围。教学中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很重要,如何扩展他们的视野、全面拓展其学习兴趣呢?在实际授课中我以大家熟悉的儿歌为引子,利用这一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心,引导他们在好奇心、探究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从而使兴趣学习法得以实现。
诵读感知法: 反复诵读儿歌,感知儿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自主互动学习:总结儿歌的特点,表演和创作儿歌——是这堂课难度较大的环节,但我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充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起来。实践证明,这种自主互动学习方式效果非常好,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同时提升了他们自学的信心,实现了从想学到会学、从会学到自学,到主动学的重要转变。
五、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一)课前三分钟手指操表演:我真的很不错
(二)新课引入:
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儿歌,由此所产生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借机引发思考“儿歌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分四部分:
1、形成能力——达成目标:揭示儿歌概念:
通过“我最喜爱的儿歌”这一教学环节,让同学们回忆、朗诵儿歌;学生想到的儿歌有(马兰花、找朋友、丢手绢、一分钱、两只老虎……)然后师生明确儿歌的概念;接着我补充介绍儿歌的发展历史,拓展教材内容含量,开拓学生视野。
2、自主互动——达成目标:进行儿歌分类: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关于“儿歌的形式”及“优秀儿歌导读”的内容,明确儿歌是如何分类的,每类代表作品有哪些?
学生自主进行作品归类后,选代表回答归类情况;全体同学甄别作品。
集体朗诵优秀作品,诵读中感受儿歌作品中蕴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