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章 教育与社会(上篇)【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教育与社会(上篇)

1.比较不同社会形态的教育,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

答:教育即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根据社会形态的不同,将教育时期分为如下几种:

(1)古代社会

①原始社会

总特征:教育的原始性表现为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的简单、粗糙和低水平。具体如下:

a.原始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他们获得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内容着重于对体力、顽强性和生产劳动的技能、与自然斗争的经验、风俗礼仪、宗教仪式等方面的训练。

b.智力的开发只是实践的“副产品”,并没有被教育者意识到。

c.教育的方法也以看、模仿、做等掌握直接经验的方法为主。

②奴隶社会

总特征: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具体如下:

a.在奴隶社会初期,教育内容中出现过尚武的倾向

b.随着奴隶社会文化的发展,学校教育内容也就日趋分化了。

③封建社会

总特征封建社会学校教育规模和种类的扩大与增多,突出地表现在各级学校新类型的出现,以及相关的培养目标、内容及方法的变化。具体如下:

a.在初等教育方面,不仅规模扩大,网点下伸至大的村或镇到村或镇,而且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在西欧逐渐出现了不同于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的商业学校和行会学校。

b.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始出现一些新型的、相对独立的进行中等教育的学校。其中部分带有专业性和职业性。

c.在高等教育方面,欧洲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在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中不仅有官学,还有私学,私学的发展对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私人办大学的国家。

总结:在学校教育的阶级性还集中表现在培养目标上方面。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都呈现出阶级性。

(2)近代社会

①自由资本主义

学校教育特征如下:

a.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逐渐隐蔽化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学校是由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并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学校具有阶级性,但是资产阶级却用法律上宣称的平等、民主掩盖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以金钱为限制的、保障资产阶级享受教育特权的阶级学校,使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双轨制。

b.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20世纪初,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由法律规定,带有强制性,资本主义国家义务教育由法律变为现实大约都在19世纪的下半叶至20世纪初。

c.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近代学制的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a.出现了幼儿园

早期而有影响的幼儿学校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802年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正式把这种学前教育机构称为幼儿园的是德国近代教育家福禄培尔。此后,在一批教育家的努力下,幼儿园逐渐推广,19世纪后半期,已推广到欧洲各国。

b.实科中学与工科大学的创建

第一,第一所实科中学是德国人策姆勒在1708年创办的“数学和机械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应时代的需要而诞生,加强了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的教学。

第二,自18世纪中期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办了这种学校。其中有些实科中学发展成后来的工科大学。高等学校中工科大学的独立设置也始于德国。

第三,自19世纪60年代起,德同一批较出色的中等专业学校发展为高等工科大学。稍后英、美、法、日等国都建立起工科大学。

c.职业、技术学校的开设

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出现

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出现并在学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标志着学校教育完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局面开始转变。

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发端

工业化的进程要求通过学校不仅培养中级、高级的技术人员、专家、管理人员,而且要培养熟练的工人。19世纪下半叶是这一要求普遍显露的时期,也成为中等、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各国发端的时期。

d.各种成人教育机构的出现

成人教育机构当时有两种类型:

第一,由工人阶级自己举办的成人教育机构,以英国为代表。这些讲习所是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办的,办学的宗旨在于学习知识与技术,探讨有关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问题,为自身利益服务。

第二,由资产阶级政府或企业,慈善团体或各种协会为教育职工开办的成人教育机构与学校。这类学校除了对工人进行一些科学技术教育外,也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宣传。

第三,教学内容丰富化,在普通学校中压缩了古典文科的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提出了劳动教育的要求。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另外还增设了一些新的学科。课程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在缩小,教育的世俗化、民族化进一步落实。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课程变革

随1922年学制改革后,进行了的课程改革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如,取消了修身课,增加公民、卫生等课程。,并自初级中学起开设选修课,采用学分制,在高级中学中还另设职业指导课。

b.教育的发展

第一,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兴学校的过程

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最早由官方开办的新学校。该校主要培养外语人才,开始只开设英语,后增加了俄、日、德、法等国的语言,1866年后又增设了科学馆。

1865年上海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校和1866年福州建立的船政学校,是中国第一批工业实科学校。

1896年江西建立的蚕桑学校是第一所农业实科学校。

1895年第一所公立普通中学在天津诞生,命名为天津西学学堂。

1897年上海建立了公立的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外院(附属小学)中院(中学)和上院(大学)等四院。

近代的第一所幼儿园1903年建于武昌,称为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

第三,建立近代学制

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执行的近代学制是1903年的癸卯学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癸卯学制得以正式执行。这个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方针,把通儒院作为最高学府。但从初等教育阶段起就开设艺徒学堂,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也都设有进行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对癸卯学制作了修改。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缩短了学习年限,把通儒院改为大学院,推迟了初级技术教育开始的年限。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军事体育、实用科学、道德教育、美育四育并进的教育方针。

(3)现代教育

①社会主义社会

a.教育第一次从剥削、统治人的工具变为消灭剥削和压迫的工具

这种完全从劳动人民本身利益出发,为消灭剥削阶级压迫统治所造成的文化上的不平等而作出的努力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集中表现在教育的人民性上。社会主义政权的人民性决定了教育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以后,不仅从制度上规定了不分民族、男女、阶级,人人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而且立即着手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劳动人民及其子女在文化上被剥夺状态。

b.第一次从社会制度上为教育的两大功能的协调提供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