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教案)

合集下载

老舍《茶馆》(教案)

老舍《茶馆》(教案)

老舍《茶馆》(教案)教案:《茶馆》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七课《茶馆》。

该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著,通过描绘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茶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茶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茶馆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茶馆》,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茶馆这个舞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实例讲解:以课文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为例,讲解老舍的写作技巧和人物描写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茶馆:社会变迁人物命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课文《茶馆》的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谈谈你的感受。

3. 请列举出课文中的三个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茶馆》,学生了解了茶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描写,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讲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茶馆》教案(大全5篇)

《茶馆》教案(大全5篇)

《茶馆》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茶馆》教案《茶馆》教案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

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

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

”(《老舍剧作选·序》)“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

”(《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感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王踢传》、《离婚》、《四世同堂》等。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

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

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茶馆》不是以一个主要人物和事件贯穿全剧的纵式结构,而是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来。

剧中人物的活动,只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也是一闪而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茶馆》的作者老舍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剧中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旧中国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

(2)理解《茶馆》的主题思想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剧中语言的幽默、含蓄和个性化特点。

(2)理解《茶馆》“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和“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茶馆》的作者、背景、情节、人物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剧中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朗读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剧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4、赏析法引导学生品味剧中精彩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茶馆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如老北京的茶馆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茶馆的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茶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讲解《茶馆》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特点、社会环境等,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3、整体感知(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2)请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4、人物形象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发言,对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如王利发的精明圆滑、常四爷的正直爱国、秦仲义的雄心壮志等。

《茶馆》教学设计(通用2024)

《茶馆》教学设计(通用2024)

《茶馆》教学设计(通用2024)教案:《茶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邮电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茶馆》。

本课主要内容为:通过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品味经典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茶馆》中的经典片段;2. 能够分析并欣赏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塑造技巧;3. 通过对《茶馆》的阅读,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茶馆》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茶馆》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关系和语言风格。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练习:通过回答问题、填空、翻译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茶馆》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茶馆》的故事情节。

答案:《茶馆》是一部描绘晚清北京市民生活的话剧,通过茶馆这个小小的社会窗口,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故事以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家的命运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晚清的历史。

在茶馆里,各种各样的人物聚集一堂,有官僚、商人、文人、艺人等,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2. 请分析《茶馆》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人物是王利发。

他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市民,善良、憨厚、乐观,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茶馆》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通过学习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看一看在清末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秋,社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大屏幕出示老舍像及简介二、简介剧情全剧介绍:《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某某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的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

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

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

茶馆教案模板

茶馆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这部话剧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 把握节选部分中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3. 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如:“同学们,你们对老舍先生有怎样的了解?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什么贡献?”2.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老舍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别是《茶馆》这部话剧。

3. 提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 阅读课文:学生自行阅读《茶馆》节选部分,教师指导阅读方法。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茶馆》的艺术结构特点是什么?- 话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话剧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3.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角色扮演1. 角色分配: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分配角色。

2. 角色练习:学生进行角色练习,熟悉台词和动作。

3. 角色扮演: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话剧表演。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茶馆》的理解程度。

2. 针对上节课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和总结。

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 人物分析:对《茶馆》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如王利发的矛盾心理、秦二爷的悲剧命运等。

2. 对比分析:将不同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如王利发与秦二爷的对比。

三、品味语言风格1. 语言分析:分析《茶馆》中的语言特点,如个性化、动作化、幽默风格等。

2. 例句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第三课时一、总结《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1. 思想内容:总结《茶馆》的思想内容,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等。

2. 艺术特色:总结《茶馆》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

二、欣赏《茶馆》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1. 播放片段:播放《茶馆》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每个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必须要准备好的,阅读这篇《茶馆》有怎样的感谢和体会呢?下⾯请欣赏店铺⽹络编辑为你带来的《茶馆》优秀教案,希望你能够喜欢!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篇⼀ 教学⽬的 1.阅读课⽂,细⼩体会戏剧语⾔的动作性这⼀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结构。

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

2.引导学⽣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作⽐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个半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 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设计): ⼀、导⼊ 话剧《茶馆》是⽼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演出各阶层⼈民的⽣活层⾯。

《茶馆》诞⽣始末及命运 那时⽼舍先⽣正在写《茶馆》,受当时公式化、概念化影响,写起来不顺畅。

⽼舍先⽣说,在美国时就考虑写⼀个北京的茶馆,写⼀个时代。

他描述了第⼀幕情节,⼤家⼀听叫好,第⼆幕写了民国、国民党时代。

⽼舍发愁的是怎么写下去:“最⼤的问题是解放后的茶馆怎么写?现在茶馆少了,没有⽣活了。

想去四川看看,但不能把四川搬到北京来。

戏拿不出来呢?”我们说:“⽼舍先⽣,别写这⼀幕了。

”他很惊讶:“不写可以吗?”“当然可以。

”“不写就不写。

”他把⼿杖⼀⽴,起⾝说:“⾛,解决了我⼀个问题,我要回去写了。

” ⽼舍躲在家中埋头写作,还没写完,就着急地把于是之找来,兴致勃勃地谈了笔下快呼之欲出的王利发这个⾓⾊。

他说:“我这个掌柜的,可是从⼩演到⽼,⼆⼗⼏岁演到七⼋⼗,⼀共得有好⼏百句台词呢!”被⽼舍这么⼀说,于是之就有了⼀股创作冲动。

等剧本⼀公布,他赶紧写了⼀篇很长的申请书,⼀再恳切地希望:“就让我演吧。

” 听⽼舍朗读新作《茶馆》,是在剧院前厅⼆楼北侧会议室。

⼤家⼀致认为⼀幕超出⼀般⽔平,曹禺反复说了这么⼀个意思:“古典”、“够古典⽔平”。

茶馆初中课文教案

茶馆初中课文教案

茶馆初中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艺术特色,感受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色,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作品的情节及人物关系2. 作品的语言特色3. 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2. 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老舍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了解作家的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

2. 提问:《茶馆》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课堂讲解(30分钟)1. 讲解作品背景:老舍生活在民国时期,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通过《茶馆》这部作品,老舍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2. 分析情节: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如王利发、刘麻子、苏文纨等。

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

3. 讲解语言特色:老舍擅长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幽默、讽刺,如“讲究实惠”、“七拼八凑”等,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如何体现作品的主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舍作品《茶馆》的艺术特色。

2. 课后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体会作家的文学风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茶馆》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了老舍的文学地位及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关系,理解作品的主题。

同时,强调作品中的语言特色,让学生体会北京话的艺术美感。

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旧社会的黑暗,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情节的掌握。

(2)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

(3)时代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含义的理解。

(2)对旧社会黑暗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老北京茶馆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文化背景。

(2)简介课文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全班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3)阐述课文中反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旧社会的黑暗。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茶馆的描写。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美好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调查了解我国茶馆文化的现状,下节课分享。

3. 推荐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馆》这篇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老舍茶馆幼儿园教案

老舍茶馆幼儿园教案

老舍茶馆幼儿园教案一、教案背景《老舍茶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北京民间社会的刻画,展现了中国社会百态与人性的善恶,是学习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素材。

针对幼儿园幼儿认识改变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本教案以《老舍茶馆》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看小剧场表演,了解《老舍茶馆》背景和故事情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剧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3.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活动1:观看小剧场表演通过观看《老舍茶馆》的小剧场表演,让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魅力。

活动2:了解背景知识活动3: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配给不同的幼儿,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道具和服装,引导幼儿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感受角色的性格特点。

活动4:绘画创作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和画纸,让幼儿自由绘制对《老舍茶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5:手工制作茶具活动6:赏析名画向幼儿展示中国古代名画中的茶馆场景,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细节,感受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

四、教学评估方式1.观察幼儿在观看小剧场表演时的表情和反应,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2.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和绘画创作时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收集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和绘画作品,评估幼儿对课堂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创造力。

五、注意事项1.教师应提前对《老舍茶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准备,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2.教师应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随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3.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互动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4.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8《茶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茶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8《茶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茶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 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概括人物形象。

3. 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4. 品味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贴合人物性格和情境的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难点:理解剧中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及其实质,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话剧是舞台艺术,更是现场的艺术,只有坐在剧场之中,才能真正体会话剧感人魅力,而茶馆也一样,只有置身其中,煕煕攘攘的茶客,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你才能体会老舍先生所说的“小茶馆,大社会"。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投湖自尽。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雅俗共赏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代表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

2.了解话剧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等特点。

剧本,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3.写作背景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

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清末、民初和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

初中茶馆教案

初中茶馆教案

初中茶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背景、情节、人物等。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悲剧等。

4.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茶馆》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茶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茶馆》的剧情结构,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3)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体会其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品味《茶馆》的语言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茶馆》的主题思想,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2)探究《茶馆》的艺术特色在表现社会现实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老舍的生平经历、《茶馆》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作品的语言特色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选择《茶馆》中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茶馆》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经典的茶馆场景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茶馆的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作者及作品介绍(1)简单介绍老舍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主要作品。

(2)详细介绍《茶馆》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和文学价值。

3、初读文本(1)学生自主阅读《茶馆》的文本,初步了解剧情和人物。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如:茶馆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的身份和性格是怎样的?4、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茶馆中的主要人物,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

茶馆(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茶馆(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茶馆(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茶馆(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1茶馆(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教授中国经典话剧作品《茶馆》的第一幕,通过讲解剧情、分析角色性格、解读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优秀作品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把握几位主要角色的形象特征和性格。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剧本背后的重要主题。

3.培养学生的学术文化素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概念和术语。

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点,加深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运用讲解注释和解析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剧本的要点和难点。

3.观看上演片段,加强学生总结和感性理解。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视频片段,向学生介绍《茶馆》这部经典话剧作品的背景和基本情节内容。

2.分析场景讲解剧本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场景设定和角色人物关系。

特别是聚焦在茶馆这个场景,探讨如何在这个空间中营造质朴、原生态的人生琐事,以及剧中透露的生活态度和人文精神。

3.解读语言解析剧本中的语言表达,向学生讲解话剧语言的特点,如何运用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创造气氛、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

此外还要注重讲解有关文艺术语,防止学生对文艺概念的陌生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4.塑造角色形象重点分析三位主要角色:店长王爷、小二喜儿和吆喝人胡同口。

以三位角色对话的多种不同场合为切入口进行详细分析。

店长王爷:讲解他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性格,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和政治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小二喜儿:表现他的天真、热情和人性,以及他希望生活的温暖和自由。

胡同口吆喝人:表现他的口才、幽默和道德观,以及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心灰意冷。

五、总结提问学生:这部戏讲了哪些故事?它有什么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戏剧深层次的内涵、社会意义以及对当代文化的贡献。

六、作业学生阅读剧本,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还可以就所赏析的情景和角色进行个人的心得体会和思考。

《茶馆》教案两篇

《茶馆》教案两篇
民族资本主义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茶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独特的戏剧冲突,3、了解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4、把握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5、鉴赏剧本个性化的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分析剧本独特的结构形式,2、分析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作品,2、了解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语(略)二、作者介绍(略)三、《茶馆》剧情介绍(略)(以上内容见《优秀教案》高二下99-100页)四、学生分角色朗诵剧本五、了解剧本人物,理清全文情节1、剧本共写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可分为哪些类型?人物有:李三、王淑芬、王利发、巡警、大兵、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康顺子、崔久峰等。

人物分类(见下面板书):工作人员:王利发王淑芬李三茶下层人民:康顺子常四爷茶兵痞流氓:巡警大兵吴宋唐铁嘴刘麻子等馆客满清遗民:松二爷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小结: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集中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2、剧本写了这些人的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情节)(1)李三的抱怨,(2)难民的哀告,(3)巡警的索贿,(4)大兵的勒索,(5)常松的境遇,(6)特务的敲榨,(7)康顺子求工,(8)唐铁嘴租房,(9)刘麻子的生意,(10)崔久峰的悲哀。

六、作业:课后朗读剧本,思考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2、剧本独特点矛盾冲突,3、剧本独特点结构形式。

一、分析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在上节课概括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哀告人民生活的苦难康顺子求工军阀混战巡警的索贿大兵的勒索黑暗势力的横行唐刘的生意常松的`境遇满清遗民的命运二、讨论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1、《茶馆》中众多的人物之间有没有正面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讨论后明确:《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也大多没有正面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茶馆教案设计

茶馆教案设计

茶馆教案设计老舍先生在《茶馆》里会描述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现在请欣赏店铺带来的《茶馆》教案设计。

《茶馆》教案设计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3.鉴赏剧本浓郁的北京方言特色。

二、能力培养目标1.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训练学生朗读剧本的能力,掌握不同角色的语言分寸。

三、德育渗透目标1.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

2.认识人民与时代息息相关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典型语言,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一、重点、难点剧本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着:这是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茶馆》的结构较之其他话剧比较独特,它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统一的情节线索,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分析课文时,不能硬性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这就是学习课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该剧本第二幕剧情及结构。

2.了解《茶馆》中的众多人物。

二、整体感知1.课文为三幕话剧《茶馆》中的第二幕,第一幕与第三幕的剧情见课文注解①2.简介作者及其艺术成就。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

“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

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

茶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3篇)《茶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茶馆》是本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这个位置决定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担教会学生鉴赏方法的工作,又要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式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把握主旨。

难点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重点4、品味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5、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师生课前分别准备资料,课上师生互动,(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研习、品读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解析重点、难点。

(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茶馆》全剧,了解人物的命运。

(使学生对《茶馆》有感性认识)2、查阅资料或翻阅书籍,了解本文的,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戊戌变法”“庚子年”“八旗”等概念。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3、预习课文内容,清除语言障碍,准备复述。

(为理性分析文章打基础)(二)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三)题目介绍《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

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以茶馆为题的原因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客生活上的变迁可以反映社会的变迁。

部编版初中语文茶馆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茶馆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茶馆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茶馆》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能够领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品味戏剧语言的魅力。

3.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社会背景,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领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社会背景,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 运用课文中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茶馆》。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背景,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语句。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课文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讲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品味戏剧语言的魅力。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课文所反映时代特征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课文中的社会背景,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深入讲解(25分钟)1.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社会背景,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 讲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品味戏剧语言的魅力。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课文所反映时代特征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
教学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 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

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

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

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

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

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

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

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
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

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

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

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

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结构
《茶馆》【二】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理清戏剧冲突脉络:
课文分为十节:
第1节:开头—“忿忿地往后走”,写李三的抱怨。

第2节:“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我给三爷拿菜钱去”,写妻子的埋怨。

第3节:“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难民散去”,写打发难民。

第4节:“怎样阿?六爷!”—“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写军警的敲诈。

第5节:“您慢走”—“报童追唐铁嘴下”,写超级骗子唐铁嘴。

第6节:“自言自语”—“同松二爷下”,写“铁杆庄稼”的幻灭与怀念。

第7节:“这小子”—“同宋恩子下”,写“混世魔王”的敲诈。

第8节:“刘爷,茶喝够了吧”—“你们到底有多少块现大洋”,写刘麻子的生意。

第9节:“王利发和催九峰由后面慢慢走来”—“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写催九峰的绝望。

第10节:“宋恩子、吴祥子又回来了”—结束,写“逃兵”的下场。

二、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
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
(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
(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
(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
(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
(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三、.归纳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茶馆》【三】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1.常四爷的形象:
2.松二爷的形象:
3.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

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4.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5.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二、.从戏剧语言看时代:
思考——下面戏剧语言反映的是怎样的时代?
①“三爷。

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满清覆灭。

②“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政局动荡。

③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通货膨胀。

④“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半殖民时代。

⑤“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三、讨论:从《茶馆》看茶园——精神文明建设之我见
四、作业布置:
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