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
生物制药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 c.种子摇瓶培养 在4个1000mL三角瓶中, 分别装入250mL种子培养基,分别接种人干 扰素αⅡb基因工程菌,30℃摇床培养10h,
第28页/共46页
• d.发酵培养基 1%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 0.01%NH4Cl、0.05%NaCl,0.6% Na2HPO4、0.001%CaCl2、0.3%KH2PO4、 0.01%MgSO4、0.4%葡萄糖、50mg/ml氨 苄西林、少量消泡剂。
第9页/共46页
• 沉淀4加原体积l/25000量pH=8.0的 0.1mol/L PBS溶解,调至pH=7~7.5,对 PBS(pH=7.3)透析,过夜,离心,收集上清液, 检测,得IFN-B。上清液3中加盐酸使pH值降 至3.0,离心,得沉淀5。沉淀5加入原体积 1/5000量的pH=8、0.1mol/L PBS溶解,加 NaOH调节pH=7~7.5,对PBS(pH=7.3)透 析过夜,离心收集上清液,检测,得IFN-A。 每份灰黄层约能制备100万单价的纯化干扰素。
第10页/共46页
• 此法特点是一次纯化量大,回收率高于60%; 经济,简便,易于普及。效价可达1.2×108 U/ml,比活2.2×106 U/mg(蛋白)。IFNA中干扰素含量占回收干扰素的82%,比活 也比较高。IFN1的比活较低[5×104 U/mg (蛋白)],一般可作外用滴鼻剂或点眼剂等。
第14页/共46页
• 将0.5µg平头末端cDNA用末端转移酶加15 个dC,并将2µg质粒pBB322在PstⅠ位点 线性化,用末端转移酶加15个dG,再将两者 连接,利用这种方法可产生新的PstⅠ位点, 利于从载体上再次切下cDNA。将产生的质 粒转化大肠杆菌HB101后,用微量板培养。 合成引物5′-CCTTCTGGAACTG- 3′,该序 列是IFN-α、β最长的不间断保守序列,用其 作引物可同时调出IFN-α、β。
蛋白质多肽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蛋白质多肽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前言蛋白质多肽是一种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生物制品,具有疫苗、药物等多种应用前景。
在对蛋白质多肽进行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带来极大的危害和风险。
因此,本文介绍了蛋白质多肽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以促进人们对蛋白质多肽的合理、安全使用。
2、蛋白质多肽操作前的准备2.1、个人防护措施在操作蛋白质多肽前,请著裙手套、戴口罩、戴护目镜、穿棉质衣服以及穿专业防护鞋等个人防护物品,避免直接触摸或吸入蛋白质多肽。
2.2、操作准备在操作蛋白质多肽前,应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例如:消毒工作,准备精密的试验仪器、设备和试剂;对蛋白质多肽的来源、性质、用途、操作方法等知识做好充分的了解等。
2.3、操作场所的要求为避免操作中产生的可能的风险,蛋白质多肽的操作场所应满足以下的要求:•应设在独立的、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实验室应配备自动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专业设备;•操作之前应将操作桌面、地面、墙角等部位做好消毒工作。
3、蛋白质多肽操作步骤3.1、蛋白质多肽的使用为保证蛋白质多肽的质量和稳定性,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操作前用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0.01-1.00mg/mL;2.尽量避免暴晒,应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3.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4.避免蛋白质多肽中淀粉样物质附着; 5.避免蛋白质多肽在操作过程中过度发泡;3.2、实验操作流程1.在正式操作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工具,例如:滴管、移液管、离心管等,并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2.将蛋白质多肽溶液加入清洗后的实验仪器中,避免操作时产生气泡;3.在添加试剂过程中,应慎重斟酌,避免添加过量或次量不足的情况;4.对实验方案,操作数值,结果解释等进行记录,方便以后的查证和分析。
4、蛋白质多肽保养规程针对蛋白质多肽的保养,我们不仅要做好操作工作,还要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养。
4.1、储存蛋白质多肽在储存前需要划分为小份,并盖紧离心管盖,存放于零下冰箱中,以避免多次冻融引起蛋白质变性。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在研究方法上,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分析主要依赖于体 外实验、体内实验和数学模型等手段。体外实验包括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药 物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评估等;体内实验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药物分 布和排泄等;数学模型则可以对药物吸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有助 于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1)调节细胞功能:多肽类药物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抑制酶活性:一些多肽类药物可以抑制特定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3)调节免疫反应:多肽类药物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从而达到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目的。
3、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在吸收机制分析方面,研究者们已明确了多种吸收途径,如淋巴途径、细胞 旁路途径和跨细胞途径等。这些途径在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上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淋巴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细胞旁路途径则可以迅速地将药 物分布到组织中。对于跨细胞途径,研究者们正在深入探讨其具体机制,以便为 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多指导。
为确保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需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建立严格的 质量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原料药的选取,保证原料药的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 面,要采用合适的制剂工艺和稳定剂,以延缓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 同时,应重视杂质的排除,防止其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临床试验是评价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应遵循 国际通用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设立合理的试验方案,明 确评价标准,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要确保受试者 的权益和安全,同时密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对药物进行全面评估。
多肽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功能和结构进行分类。根据来源,多肽类药物可 分为天然多肽、合成多肽和重组多肽。根据功能,多肽类药物可分为细胞因子抑 制剂、神经递质抑制剂、酶抑制剂等。根据结构,多肽类药物可分为环状多肽、 线状多肽和嵌合多肽。
蛋白质质量控制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
蛋白质质量控制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蛋白质是细胞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可以担任酶、激素、抗体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承担者。
因此,对蛋白质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细胞中,蛋白质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翻译后质量控制(TRQC)、泛素化降解和自噬降解。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翻译后质量控制。
这一流程主要通过肽链连接酶、多肽酶和绞肉酶等有控制职能的结构域来维持蛋白质的质量。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翻译酶通过根据mRNA序列合成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肽链。
这个过程中,如果氨基酸合成出现错误,会导致肽链的不完整,这时翻译酶会停止聚合。
之后,肽链连接酶(PQC)通过结合不完整的肽链,判断错误核苷酸或氨基酸的位置,并将这个段落切下来;多肽酶(BQC)会将其进一步切分为更小的肽链;而绞肉酶(TQC)则会将这些肽链分解为氨基酸,供其他蛋白质或肽链所使用。
其次是泛素化降解。
在细胞中,泛素是对蛋白质的分子标记,代表这个蛋白质需要被降解。
泛素降解途径最开始早在7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
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800个的泛素化降解蛋白质,其中包括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等多种细胞机能。
泛素降解系统主要由泛素激活酶(E1)、泛素连接酶(E2)和泛素连接酶激活因子(E3)共同作用。
泛素连接酶激活因子辅助泛素连接酶将泛素与目标蛋白连接,而泛素连接酶则会在连接后将这个蛋白带到蛋白降解酶中,由下一部分介绍。
最后是自噬降解。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机制,属于Ubiquitin-Like系统的一种变体。
自噬途径主要包括宏自噬、微自噬和热休克自噬等几种。
在自噬中,细胞通过吞噬部分有损或无用的细胞质部分(如病毒等)成为双膜包裹的囊泡体(autophagosome),并通过与溶酶体融合最终使其降解。
在这个流程中,ATG(自噬相关基因)同样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ATG家族中有许多种类的基因,如ATG4、ATG5、ATG7,它们都在自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分析及检测方法
第32页,共37页
第33页,共37页
第页,共37页
第37页,共37页
第17页,共37页
第18页,共37页
第19页,共37页
第20页,共37页
第21页,共37页
第22页,共37页
第23页,共37页
第24页,共37页
第25页,共37页
第26页,共37页
第27页,共37页
第28页,共37页
第29页,共37页
第30页,共37页
第31页,共37页
第1页,共37页
第2页,共37页
第3页,共37页
第4页,共37页
第5页,共37页
第6页,共37页
第7页,共37页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第10页,共37页
第11页,共37页
第12页,共37页
第13页,共37页
第14页,共37页
第15页,共37页
第16页,共37页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分析及检测方法
主要内容: 一、 蛋白质和多肽重要理化性质 二、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标准 三、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活性及测定方法
一、主要理化性质
高分子特性;是其胶体性、变性和免疫学特性基础 两性解离与等电点:影响多肽、蛋白质分离、纯化和分析 颜色反应,菊三酮反应、双缩JR反应、酚试剂反应 紫外吸收:280nm处最大吸收,可定量蛋白质和多 肽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生产
化学合成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多肽 或蛋白质。
分离纯化
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色 谱、电泳等,将目的多肽或蛋 白质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基因克隆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构建重组DNA分子。
转录与翻译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细胞或微生物中,转录并翻 译成目的核酸。
提取与纯化
通过各种提取和纯化技术,如离心、沉淀、色谱 等,将目的核酸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液相合成
直接在液相中合成核酸类药物,但操作较为繁 琐。
修饰与改造
对合成的核酸进行修饰和改造,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03 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 因导入细胞或微生物中,表达
并产生多肽或蛋白质。
细胞培养
通过培养细胞,使细胞大量增 殖并产生多肽或蛋白质。
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通常用于生产具有高生物活性、低免疫原性 和低毒性的蛋白质或多肽药物。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肝炎 、癌症等。
化学合成法生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
化学合成法生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是 通过化学反应将氨基酸或其他有机分 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或蛋白质的过 程。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多个化学反应 步骤,并且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 纯化过程。
质量控制成本
为了确保核酸类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 测,这些质量控制和检测的成本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分析
市场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未来, 随着新药研发的加速和新治疗方法的出现,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核酸类药物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摘要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大规模生产已成现实,这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数量越来越多。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约物相比,其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即与体内正常生理物质十分接近,更易为机体吸收,其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
但由丁多肽、蛋门质类约物(1)分子质量大、稳定性高、易被胃肠道中的的蛋白水解酶降解;(2)生物半衰期短、生物膜渗透性差、生物利用度不高、不易通过生物屏障等,故其给药系统的研究一直足约剂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许多学者曾尝试对肽类、蛋白质类约物进衍化学修饰、制成前体药物、应用吸收促进剂、使用酶抑制刺、采用离子电渗法皮肤给药以及设计各种给药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此炎药物一般注射给药,基本剂型足注射剂和冻粉针剂,常需频繁注射,患者顺从性差,且加重了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制剂新技术发展迅述歼逐渐完善,国内外学者将其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炎约物给约系统(drug deiivery system,DDS)的研究中,为此炎药物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本文就多肽、蛋白质类约物的给药系统及新技术进行综述。
主要介绍注射给药系统和非注射给约系统,及其下属几个分支。
重点介绍非注射给药系统。
关键字给药系统注射非注射l 新型注射给药系统1.1 控释微球制剂为了达到多肽、蛋白质类药物控制释放,可将其制成生物可降解的微球制剂。
目前已经实际应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主要有淀粉、明胶、葡糖糖、清蛋白、聚乳酸(PL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IGA)、聚邻酯、聚内酯和聚酐等;其中PLGA最为常用,改变乳酸乙醇酸的比例或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到不同降解时间的微球。
PLGA 微球相对于常规注射剂具有如下优点:(1)释药周期长,避免频繁给药;(2)使用安全;(3)药理作用增强;(4)避免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5)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1.2 脉冲式给药系统普通注射剂(疫苗、类毒素)一般至少接种3次,才能确保免疫效果,血药浓度波动大,且不能保证在疾病发作时相应的血药浓度。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
5.31 lO.3 8.97
20.44 30.79 34.5
0 OH
O
lI
Ho—P
O
)H
U P
%)
O
I|
Ho—P—O
O
— O OiPIO H
0H
0H
GMP
。∥扒d一
o儿
1}
CM[P
∥久—√一一 ∥火吲
OH
O
P
●
O
蛐i州办
O
M』H
N/=i:\
HO HO
GR
F
5.FU
由各种核糖供体酶合成5-FUR
作者: 作者单位: 陈钢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生物制品检定室 上海 201203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681585.aspx
、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
陈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生物制品检定室上海201
203)
摘要:本文钊‘对多肽、蛋Fj质类药物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进行了系统闸述,着重论述 了质量研究内容确定的一‘般历i则,生化药质量研究的内容,生物制品质量研究的内容,方法验证应 关注的I’uJ题,以及质量标准建立的一一般原则。 关键词:多肽:蛋白质;质最研究;质最标准
一、质量研究内容确定的一般原则
药物的质量研究足质奄标准制订的旗础。质量研究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一1般性要求,
义要有针对性。确定质疑研究内容的1般历i则,应根据所研制药物的特性、所采用的制各I:艺、药
物的稳定性数据来定,生物制晶还要根据所使用的生物原材料及_『:艺束确定。
二、生化药质量研究的内容
五、质量标准建立的一般原则
质量标准建立的一般原则:质鼍标准主要由检测项F1、分析方法和限度组成:在全面、有针对 性的质最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药物的安伞。陀和有效性,以及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影响, 确定控制产品质量的项日和限度:质趟标准应能反映产品特征和质量变化,有效控制产品批f刚质最, 验证生产T艺的稳定性;所用的分析方法应经过方法学验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重现性,同时还 应考虑原料药和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关联性。 多肽药物质量标准项F1一‘般有,外观性状;比旋度;氨基酸分析;反离子的含量;水分:多肽 纯度:多肽序列;残留溶剂;氟化物残留量;肽图;多肽的结构;生物或免疫活性;多肽含量等。 提取物药物质量标准项FI应尽可能用理化检测,不能用的应以工艺、安全。件检测和效价测定(或 活一P_-I-:fN定)结合来控制质量。 蛋白质药物以重组治疗蛋白药品为例,质韪标准项F1 1般有,比活;肽图;纯度(HPLC);纯 度(SDS—PAGE);分子量;等电点;最大的紫外吸收波长;残留DNA;残留宿主细胞蛋白:残留抗 生素:N端氮基酸序列:细菌内毒素等
药物 生物药剂学分类
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
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其中生物药剂学分类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生物药剂学是药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
生物制剂是指由生物体或其组织、细胞、代谢产物等制备的药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生物活性。
根据生物药剂学的分类方式,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蛋白质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是由生物体内产生的蛋白质或其衍生物制备而成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常用于治疗癌症、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等。
常见的蛋白质类药物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2. 多肽类药物:多肽类药物是由生物体内产生的多肽或其衍生物制备而成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常见的多肽类药物包括胰岛素、生长抑素、降钙素等。
3.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药物,包括重组蛋白、重组抗体、基因治疗等。
这类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常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基因工程药物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治疗药物等。
4. 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性药物,由病原体或其部分制备而成,用于预防传染病。
疫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总之,生物药剂学分类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特性和作用,为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蛋白多肽肺部给药研究进展
蛋白多肽肺部给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成为了尽管研究热点。
肺部给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给药途径,它具有吸收迅速、药效高、剂量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尤其对一些难以通过口服给药途径的药物来说,肺部给药可以克服口服给药的缺陷。
此外,肺部给药的药物低毒性、低副反应,是迄今为止最安全的给药方式之一。
因此,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1、蛋白质多肽药物及其应用蛋白质多肽是一种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物高分子,分子量一般在6000-10000之间,由于其具有高度特异性、高效治疗、安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
蛋白质多肽药物包括部分剪切酶抑制剂、利妥昔单抗、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肝素、白蛋白等。
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布地奈德是一种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
在肝素类药物中,肝素盐酸盐、依诺佐肝素等普遍应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
2、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的研究现状在肺部给药的研究中,针对蛋白质多肽类型的药物,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肺部给药途径,以期提高药物吸收效率、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毒性。
因此,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途径成为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团队致力于蛋白质多肽的肺部给药途径的研究,该研究领域在药品的性能、剂量、次数等方面都获得了重要进展。
许多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蛋白质多肽的结构以提高其肺部选结、尝试使用吸入剂或气溶胶的形式给药等方式,以实现肺应用。
同时,还有研究人员致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蛋白质多肽型药物以便进行肺部给药研究。
3、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的研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
例如,布地奈德通过肺部递送给药已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其疗效已经得到证实。
又如,利妥昔单抗通过肺部给药后,其生物利用度能够显著提高,适应于肿瘤治疗领域。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探讨
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探讨摘要:在蛋白质、多肽类的制药和应用中,如何提高其稳定性和吸收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稳定性、给药方式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该类药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吸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药物;制药;蛋白质;多肽引言当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蛋白质类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多肽类药物有多肽疫苗、抗菌肽等。
该类药物具有效果显著、副作用低的特点。
但由于该类药物多为大分子物质,因此在保持稳定性和吸收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导致药效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本文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稳定性、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对如何提高该类药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吸收进行了研究。
1.蛋白、多肽类的稳定性对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来说,其在稳定性上与其他小分子药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一级结构,还受到其空间构型和构象,即高级结构的影响。
该类药物一级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化学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天然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氨基酸残基容易发生各种反应而被修饰变化;高级结构则决定了其物理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当蛋白质、多肽二级结构的氢键以及三、四级结构的次级键发生变化而导致其三维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药物变性,使其药物效果发生改变。
通常情况下,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因素导致其展开变性的能力,即热力学稳定性,一般使用其展开变性后与天然结构下的吉布斯能差进行表示,能差越高表示其越稳定。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抵抗非自然条件导致的不可逆结构变化的能力则被称为动力学稳定性或长期稳定性,其主要是指蛋白质展开速度,一般以半衰期来表示,半衰期越长则表示其越稳定。
2.蛋白、多肽类药物给药系统及障碍在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使用上,给药途径的选择对于药物的吸收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蛋白质类药物如果口服给药则会被胃酸或其他消化酶破坏,导致其失去活性,因此口服给药通常仅适用于缤纷多肽类药物。
(2)黏膜给药通常会选择人体的鼻腔黏膜或者口腔黏膜,这些部位的血管分布较多,黏膜通透性较好,且很少受到消化液、消化酶的影响,因此药物吸收率较高,其中鼻腔黏膜是最好的黏膜给药途径。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2)
3、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可能的技术手段的组合:(略)
第六页,课件共44页。
(四)溶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化学反应法 双缩脲法
福林-酚反应法 氨基黑测定法 染色法 考马斯亮蓝测定法 氯胺T测定法 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紫外吸收法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第七页,课件共44页。
二、主要多肽类药物的制备:
1、胸腺激素:
(1)胸腺素(Thymocin) 目前已经药用的是胸腺素组分5, 由40-50种多肽组成的混合物,分子量在1KDa-15KDa之间。依 据它们的等电点分为三个区域:α区包括等电点低于5的组分,β 区包括等电点在5-7之间的组分,γ区包括等电点在7以上的组分。
第十五页,课件共44页。
(2)片段缩合法: 由小肽合成大肽时常用叠氮法,而且应该尽量利用Gly和Pro这两个氨基酸
的C-末端接肽,这样不易消旋化。
第十六页,课件共44页。
3、肽的固相合成法: 肽链的延长是在不溶性的聚苯乙烯树脂载体沙锅内完成的。合成多肽的C-末端先和
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反应形成苄酯,然后按照肽链一级结构的顺序将氨基端已被保 护的氨基酸逐个加上去,使肽链延长。
(2)微量双缩脲法 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在310 nm-330nm 处的吸收比540nm处的吸收大得多,因此,在蛋白质浓度低时可用测定 A310或A330值的方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此法比540nm法灵敏10倍以上。
第九页,课件共44页。
3、福林-酚试剂法 本方法是双缩脲法的发展。首先在碱性溶液中形成铜与蛋白质
(1)种属:如牛胰含胰岛素单位比猪胰高,而牛胰岛素的抗原性比猪胰 岛素抗原性高。
(2)发育阶段:如幼年动物胸腺比较发达,老龄后逐渐萎缩,因此胸 腺原料必须采自幼龄动物。HCG在妊娠妇女60-70天的尿中达到高峰 ,等等。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智能化原位凝胶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61 ・ 0
齐 鲁 药 事 Qi h r a n c far 2 0 o 2 No 1 l P am c ta A fi 0 7 V 1 6, . 0 u e il s .
E 3 中 国 药典 )0 5 版 一 部 .北 京 : 1 ̄ >0年 2 化学 工 业 出版 社 , 录 十 三 . 附 E 2 新 先 .中 药 注射 剂 学 .广 州 , 东科 技 出版 社 ,0 3 1 2赵 广 2 0 :. 1 3 松林 , 明 琦 .中药 注 射 剂 的 不 良反应 不 容 忽 视 .现 代 医药 卫 - 黄 3 周
生 . 0 4 62 )4 5 2 0 ,(O :4 .
敏性 评 价 方 法 学 研 究 和 优 化 研 究 ; 展 中药 注 射 剂 致 敏 性 影 开
响 因 素 的 研究 等 。
33尽 快 完 善 药 品 上 市 后 再 评 价 体 系 对 中 药 注 射 剂 进 行 . 再评 价 , 用 最 新 的 中 医药 技 术 成 果 , 临 床 、 医 理 论 、 要 从 中 现
特 色 。如 设 计 体 现 中 医 辨 证 特 色 的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表 , 择 选
I] - 王丽聪 , 7 曹玉华 , 徐红兰 , .银黄 口服液的质量控 制及其高效液 等
相 色谱 指 纹 图 谱 的 研 究 .色谱 ,0 6 2 () 3 7 2 0 ,4 4 :6. [ 3 正 良 , 大 铮 , 洪 水 .中 药 注 射 剂 安 全 性 研 究 的 思 考 .毒 理 8叶 周 岳
学 杂志 ,0 7 2 () 2 信息通报 》 中重点通报 的 中药 注射剂 品种为
研究 对 象 , 开展 多 中 心 、 瞻 性 流行 病 学 研 究 , 结 合 中 医辨 前 并 证 理 论 , 研 究 结 果 进行 探 讨 , 对 如探 讨 热 证 、 证 患 者 使 用 清 寒 热解 毒 类 中 药 注射 剂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是 否有 显 著 性 差 异 等
生物药学质量控制要点
生物药学质量控制要点生物药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制品制备、生物效应及其药理学机理的学科,其中的生物药物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药物相对于化学药物来说更为复杂,因此其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生物药学制品的安全有效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生物药学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纯度生物药学制品的纯度是影响其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杂质,如蛋白质、DNA、菌体等,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或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要确保生物药物的纯度达到规定的标准十分重要。
二、活性生物药学制品的活性是指其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调节能力。
生物药物的活性往往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后修饰,以保证其活性。
同时,活性也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可靠的检测,以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稳定性生物药学制品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活性的能力。
生物药物往往对温度、光照、酸碱度等因素敏感,因此在制备生物药物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生物药物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和使用要求,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纯度分析技术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分析技术对药物的纯度进行检测,如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
这些纯度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生物药物中的杂质和杂质水平,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五、过程控制在生物制药过程中,过程控制是确保生物药物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控制反应条件、清洗步骤、灭菌条件等参数,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确保生产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
六、合规性生物药学制品的生产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遵循生物药物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合规性评价和审计,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
总结生物药学质量控制是确保生物药物安全有效的基础,需要关注生物药物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关键指标,采用合适的分析技术和过程控制手段,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
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存在差异,需要加强批次间一致性的控制。
03
稳定性差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
稳定性较差,需要加强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创新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创新研究,开发更加精准、 高效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提高蛋 白质、多肽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水平。
可以揭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于理解蛋白质功能和药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纯度测定
总结词
纯度测定是评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色谱技术、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等方法进行。
详细描述
纯度测定是评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中目标成分的纯度和杂质的含量。色谱技术如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等可 以根据分子大小、电荷和疏水性等性质将目标成分与杂质分离。电泳技术则根据蛋白质、多肽的电荷和大小进行 分离。质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和定量目标成分和杂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质量控制
目录
CONTENTS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概述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标准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方法 •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现状与挑
战 •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是指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或化学合成方法制备 的,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的大分 子药物。
04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 控制现状与挑战
质量控制现状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标准不断完善
随着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各国药典和国际组织不断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标准, 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技术不断进步
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主要特点
3、多功能性
多肽和蛋白质类生物制品往往具有广泛的作 用靶点和病理生理、药理作用(可能包括继 发性基因表达所诱导的反应),有的是预期 的药效作用,有的为非预期的毒性作用,这 与多肽和蛋白质在体内受体(对单克隆抗体 产品而言为抗原)的多器官广泛分布有关, 有时可在某些重要的生命器官,如心脏、大 脑等组织分布,出现严重的非预期不良反应。
2、质量控制的过程性
生物制品的结构特性容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 的影响,且分离提纯工艺复杂,因此其质量 控制体系是针对生产全过程,采用化学、物 理和生物学等手段而进行的全程、实时的质 量控制。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或制备条件的 改变均可能影响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合理 性。
3、生物活性检测的重要性
生物制品的生物活性与其药效和毒性有一定 或较好的相关性,因此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应关注生物活性的测定。鉴于生物制品结构 确认的不完全性,生物活性检测成为反映生 物制品天然结构是否遭受破坏、生产各阶段 工艺合理性和评价终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内 容,也成为非临床药理毒理、药代等试验方 案中剂量确定的依据。
(二)生物学特点
1、种属特异性 生物制品在不同动物种属的作用靶点(例如 受体)存在结构差异,或信号传导通路不同, 从而可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类型。安全性试验 需采用能反映人体生物制品活性的相关动物 种属来进行研究。
2、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的对该抗原 的特异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涉及细胞和体液 免疫应答,也包括固有性免疫应答。许多人 源性大分子(蛋白质和多肽)生物制品对试 验动物而言都是异源分子,可存在免疫原性 如抗体产生。非临床试验中应关注免疫原性 对生物制品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常规化学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模式并不 都适用于治疗用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的非临 床安全性研究更多强调根据生物制品特点采 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评价其安全性, 以支持该类生物制品的临床开发和上市批准。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质量控制
2.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2.2.1
分子排阻色谱
原理 • 多孔凝胶为固定相,流动 相中组份分子量大的先流 出,分子量小的后流出。
优点 • 最简单,样品量少,条件 温和,设备简单。
缺点 • pH6-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好,极端pH蛋白质变性, 误差5%左右。
甲酰等)反应,再分离检测。
优点:灵敏度高,分辨率 高,普通HPLC即可分析。
番外篇——氨基酸类药物的有关物质 研究
目前《中国药典》 2015年版对于氨基 酸类制剂的杂质控制 是测定“其他氨基酸 ”,采用TLC法喷茚 三酮试液显色。
其他杂质如何控制?
难点:种类多,分子 量小,弱紫外吸收, 两性电解质,溶解性 差异大。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3405肽图检查 法
第一法 胰蛋白酶裂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法
– 供试品和对照品用胰蛋白酶恒温水解,终止反应后, 离心取上清。液相C18或C8柱,0.1%三氟乙酸的水和 0.1%三氟乙酸的乙腈梯度淋洗,检测波长214nm。
第二法 溴化氰裂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3.1 凯氏定氮法
适用 0.2~2.0mg氮,用于标 范围 准蛋白含量的准确测定。
优点
范围广泛,重现性好, 误差±2%
缺点
灵敏度低,费时,测定 结果偏高。
3.2 福林酚法
原理:在碱性条件下, 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络 合物,蛋白质中的酪氨 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将 FolIn试剂中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中六价钨还原 成深蓝色混合物。在 650nm处的吸光度与蛋 白质含量成正比。
供电试泳品图谱与对 事实是基本做
照品图谱进行比 较,即得。
不出来一样的
蛋白质 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发展动态
结论:
本次演示对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 药物分子设计方面,CADD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制备工艺方面,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产量和 纯度;在质量控制方面,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学等技术的应用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新药研发周期长、 成本高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包括进一步优化药物分 子设计方法,提高制备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ADD)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利用CADD技术,可以预测和评估药物与 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例如,通过结构生物 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具有良好的肿瘤 抑制作用和较低的副作用。
1、新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微封装技术等在药物制剂中的应 用研究。
2、新剂型的探索: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新型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研 究。
3、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机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 降低不良反应。
4、制剂工艺的研究:研究新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5、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稳 定性。
3、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能够在体内降解吸收的新型材料,可以用于药物的载体 和赋形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 合成法、天然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等,制备出的生物降解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 一步修饰和功能化,以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控制药物的释放。生物降解材料在 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生物降解载体、药物的生物降解涂层等。
多肽杂质标准
多肽杂质标准在多肽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杂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多肽杂质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料来源、蛋白质残留、化学残留、细菌内毒素、病毒灭活和稳定性等方面。
1.原料来源多肽的原料来源应该清晰、可靠,一般应来自已取得药品GMP认证的制药企业或经药监部门认证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原料应来源于同种细胞系的产品。
2.蛋白质残留多肽中不应含有异种蛋白质,特别是人或动物源性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并需要进行检测以确保没有蛋白质残留。
3.化学残留多肽中不应含有化学残留物,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化学合成试剂等。
这些化学残留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检测和控制。
4.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多肽产品中常见的一种杂质,它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组成的一种外毒素。
细菌内毒素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可能引起发热、休克等症状。
因此,需要对其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5.病毒灭活多肽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以确保产品中不含有病毒。
病毒灭活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进行。
在病毒灭活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产品被污染,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稳定性多肽产品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不变的能力。
多肽产品的稳定性与其生产工艺、储存条件、运输和储存时间等因素有关。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和控制。
总之,多肽杂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多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通过对原料来源、蛋白质残留、化学残留、细菌内毒素、病毒灭活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控制和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杂质对人体的危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蛋白质印迹法
适用 1~5ng蛋白质,用于细 范围 胞中特异蛋白质的测定。
优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缺点 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3.9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 有紫外吸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反相 HPLC可以分析多肽,更大分子量的多肽需要用凝 胶过滤色谱柱。
1.鉴别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化学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 红外光谱(去氨加压素) 紫外光谱 肽图分析(重组肽) 核磁共振(缩宫素、戈舍瑞林) 毛细管电泳(重组肽) 液质联用(去氨加压素) 圆二色光谱(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 比旋度等
1.5 肽图分析
2.2-二辛可宁酸
3.4 BCA法
适用 范围
80~400μg蛋白质。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线 性范围宽。
缺点
受EDTA和二硫苏糖 醇等辅料干扰。
3.5 考马斯亮蓝法
原理:游离状态下呈红色 的有机染料,在稀酸溶液 中与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 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结合 后变为蓝色,最大吸收波 长从465nm变为595nm。 A595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3.1 凯氏定氮法
适用 0.2~2.0mg氮,用于标 范围 准蛋白含量的准确测定。
优点
范围广泛,重现性好 误差±2%
缺点
灵敏度低,费时,测定 结果偏高。
3.2 福林酚法
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蛋 白质与铜作用生成络合物, 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 氨酸残基将FolIn试剂中 的磷钼酸盐-磷钨酸盐中 六价钨还原成深蓝色混合 物。在650nm处的吸光度 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3.7 荧光分光光度法
适用 范围
微量和痕量药物的 定量分析。
优点 灵敏度高(1ng/ml)
缺点
高浓度溶液“自熄 灭”现象。
3.8 蛋白质印迹法
原理:将混合蛋白质进行 电泳分离,将产物电转移 到硝酸纤维膜上,以固相 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 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 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 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 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 影检测蛋白成分。
原理:酪氨酸、苯丙氨酸 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 共轭双键,在280nm处有 吸收峰,吸光度与蛋白质 含量成正比。
3.6 紫外分光光度法
适用 范围
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 组成相似的蛋白质样品
优点 简便,快速,样品可回收。
缺点
准确度差,嘌呤、嘧啶及 核酸类物质有较大干扰。
3.7 荧光分光光度法
原理:当溶液中含有表面 活性剂时,荧光染料分子 之间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 成二聚体或多聚体,多聚 体的形成导致荧光强度降 低。然后加入蛋白质溶液, 导致多聚体解聚而使荧光 强度增加。在一定蛋白质 浓度范围内,荧光信号强 度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3.2 福林酚法
适用 范围
5~100μg蛋白质,用于测定 蛋白质的相对浓度。
优点
灵敏度高
缺点
专一性差,酪氨酸与苯丙氨酸 含量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组成比
例差距较大时测不准。
3.3 双缩脲法
原理:在强碱性溶液中,蛋白质肽键与Cu2+形成紫 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而与 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无关。
原理 • 样品与特殊基质混合形成 结晶,激光作用于晶体使 之直接气化并离子化。
优点 •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能忍受高盐样品。
缺点 • 背景信号大,不适于质荷 比太小的样品。
2.3 有关物质
工艺杂质 • 缺失肽,插入肽,未脱保 护肽。
降解产物 • 多肽氧化、还原、水解、 脱酰胺、二硫键错配。 聚合物 • 二聚体,多聚体。
原理:蛋白质与硫酸和催 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 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 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 在碱性条件下蒸馏将铵盐 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 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 收,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 溶液滴定,计算出样品中 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 量比较恒定,蛋白质含量 =含氮量/16%,可由其氮 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3.3 双缩脲法
适用 范围
1~10mg蛋白质,用于快 速但不精准的蛋白质测定。
优点
简便,真实
缺点
灵敏度差,样品你需求量 大。
3.4 BCA法
原理:碱性条件下,蛋 白质与Cu2+络合,并将 其还原成Cu+,Cu+与 BCA试剂发生络合,使 其由原来的苹果绿形成 稳定的紫蓝色复合物, 在562nm处吸光度与蛋 白质浓度在广泛范围内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3405肽图检查法
第一法胰蛋白酶裂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供试品和对照品用胰蛋白酶恒温水解,终止反应后, 离心取上清。液相C18或C8柱,0.1%三氟乙酸的水和 0.1%三氟乙酸的乙腈梯度淋洗,检测波长214nm。
第二法溴化氰裂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供试品图谱与对 照品图谱进行比
3.9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适用 范围
10-9~10-12g蛋白质。
优点
高灵敏度,快速分 析。
缺点
成本高,缺少通用 型检测器。
3.10 毛细管电泳法
原理:以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高压直流电场 驱动,按照毛细管中淌度、分配系数不同进行 分离的新型液相技术。
3.10 毛细管电泳法
适用 氨基酸、肽、多糖、 范围 蛋白质的分离分析。
不能用石英杯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3.5 考马斯亮蓝法
适用 范围
2~500μg蛋白质,用于高灵敏度, 快速测定微量蛋白质。
优点
高灵敏度,应用最广泛。
缺点
标准曲线非线性,不能用beer定律, 测定的是相对含量,与各蛋白质中 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有关。
3.6 紫外分光光度法
2.1 氨基酸分析
2.1.1 酸水解 6mol/L盐酸,110℃,真空,20-24小时。
优点:氨基酸不消旋。
2.1 氨基酸分析
2.1.2 碱水解 5mol/L氢氧化钠溶液,充氮封管,110℃,22小时。
优点:色氨酸稳定。
2.1 氨基酸分析
2.1.3 酶水解 一组蛋白酶
优点:条件温和,氨基 酸不消旋,不被破坏。
目前《中国药典》 2015年版对于氨基酸 类制剂的杂质控制是 测定“其他氨基酸”, 采用TLC法喷茚三酮试 液显色。
其他杂质如何控制?
难点:种类多,分子 量小,弱紫外吸收, 两性电解质,溶解性 差异大。
杂质来源:不稳定氨 基酸,高温灭菌,生 产工艺差距。
2.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2.2.1 分子排阻色谱
2.1 氨基酸分析
2.1.4 柱后衍生化 色谱柱分离后与衍生化试剂(茚三酮、荧光胺) 反应。
优点:容易定量和自动化 操作。
2.1 氨基酸分析
2.1.5 柱前衍生化 氨基酸先于化学偶联试剂(邻苯二甲醛、苯氨基 甲酰等)反应,再分离检测。
优点:灵敏度高,分辨率 高,普通HPLC即可分析。
番外篇——氨基酸类药物的有关物质研究
蛋白质、多肽 类药物质量控 制
生化室 2018.4.13上海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由50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蛋白质, 所以蛋白质和多肽没有明显的区别。
优点:生物活 性高,特异性 强,毒性低。
缺点:稳定 性差,容易
失活
大分子,多组分。
太难
奥曲肽
醋酸戈那瑞琳
蛋白质、多肽药物质量控制
1.鉴别 2.检查 3.含量测定
光学杂质 • 消旋肽,非对应异构体。
2.3 有关物质
2.3.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灵敏、快速、准确、廉价,目前最常用的手段。
2.3.2 毛细管电泳
消耗少,多种分离模式,操作简便。
2.3.3 液质联用
特异性强,极高灵敏度。
2.3.4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
用于高分子量蛋白物质检查。
2.4 热原
2.4.1 家兔法
兔子不稳定
2.4.2 鲎试剂
只能检测革兰氏阴性菌的酯多糖
2.4.3 人全血细胞
新鲜健康人全血哪来?实验员自己抽。
2.4.4 人源单核细胞系
针对不同热原-内毒素、脂壁酸、酵母多糖等,更适合 基质多样的生物大分子的热原检查。
2.5 残留溶剂
气相——顶空进样 最好不用液体进样,堵针,堵进样口。 不行就上气质联用。
优点 • 成本低,设备简单。
缺点 • 精确度相对较低。
2.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2.2.3 ESI-MS
原理 优点 缺点
• 高压电场下通过库伦爆炸使蛋白质分 子带电(单电荷或多电荷)。
• 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 设备昂贵,适用于强极性大分子量蛋 白质。
2.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2.2.4 MALDI——TOF
优点 高效、快速、微量。
缺点
稳定性差,缓冲液 需精确配置。
谢谢!
韩春晖
原理 • 多孔凝胶为固定相,流动 相中组份分子量大的先流 出,分子量小的后流出。
优点 • 最简单,样品量少,条件 温和,设备简单。
缺点 • pH6-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好,极端pH蛋白质变性, 误差5%左右。
2.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2.2.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原理
• 样品预处理时加入SDS和巯基乙醇, 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使 之形成带大量负电荷的多肽链,使 分子泳动速率仅与其分子量有关。
较,即得。
事实是基本做 不出来一样的
肽图分析存在的问题
系统适用性在哪里? 实验中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如何重现? 粗犷的规定如何统一判定尺度?
向抗生素和中药学习,规定特征峰,给 出标准图谱,去溶剂峰,引入相似度评 价,给出推荐色谱柱,给出积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