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阻隔系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一般规定 (5)

4 总平面设计 (6)

4.1总平面布置 (6)

4.2总平面图绘制 (7)

5 工程阻隔带设计 (8)

5.1防火线、生土带设计 (8)

5.2防火沟设计 (8)

5.3防火墙设计 (8)

6 防火林带设计 (9)

6.1防火林带选设 (9)

6.2防火林带宽度 (9)

6.3防火林带结构 (9)

6.4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10)

7 组合阻隔带设计 (11)

本规范用词说明 (11)

附:条文说明 (11)

1 总则

1.0.1 为适应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先进化轨道的需要,全面发挥林火阻隔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提高林火阻隔系统的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林火阻隔系统设计。

1.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森林防火理论、森林生态学、地植物学为指导,以维护森林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为理念,针对当今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与趋势,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变。

1.0.4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林火障碍物forest fire barrier

林区内,能阻隔林火蔓延的带状障碍物或屏障。

2.0.2 林火阻隔带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

林区内,所有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规格符合规定标准,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障碍物或屏障。

1 自然阻隔带natur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

由一种自然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包括水体、沟壑、沙丘、石滩、森林等。

2 工程阻隔带artifici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

通过人工措施,由一种无生命的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包括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1)防火线fire line

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后,未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2)生土带newly-dug soil fire line

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后,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3)防火沟fire trench

经地表向下挖掘,能有效阻隔地下火蔓延的沟渠。

4)防火墙fire wall

由土、石等垒砌而成,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蔓延的工程阻

隔带。

3 生物阻隔带biological obstructing belt

林区内,通过人工措施,由生物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包括防火林带、防火草带等。

4 组合阻隔带combined obstructing belt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林火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2.0.3 林火阻隔网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林区被林火阻隔带分割切块后,形成的多个各自独立封闭又有联系的阻火网。

1 地上林火阻隔网ground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由能有效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蔓延的各种林火阻隔带形成的林火阻隔网。

2 地下林火阻隔网underground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由能有效阻隔地下火蔓延的各种林火阻隔带形成的林火阻隔网。

2.0.4 林火阻隔网密度density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一定区域内,所有地上林火阻隔网或地下林火阻隔网的周长之和与林地面积之比。

2.0.5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control area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

一个林火阻隔网内的林地面积。

2.0.6 水平结构level structure

防火林带内的树种在平面空间的分布形式。

2.0.7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防火林带的树冠在垂直空间的分布形式,分乔木型结构、乔灌型结构等。

1、乔木型结构tree-type structure

由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冠层。

2、乔灌型结构tree and shrub-type structure

由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乔木树种和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灌木树种组成的林冠层。

3 一般规定

3.0.1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批准的林火阻隔系统可行性研究或规划为依据,明确设计范围的地上或地下林火阻隔网密度、最大控制面积,以及各类林火阻隔带的工程量。

3.0.2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符合森林防火功能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林火阻隔系统的防护、生态、景观、生产等多种作用,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效果。

3.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为原则,林火阻隔带建设范围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宜原地保留。

3.0.4 林火阻隔带的宽度设置应在保证防火效果的前提下,考虑节省工程量和土地的占用。除防火沟、防火墙、位于林内的防火林带外,林火阻隔带的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国界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5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100米。省界、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2、林缘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3、林内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3.0.5 当林火阻隔带阻止了野生动物的迁移时,应设置动物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