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阻隔系统设计规范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80c6be33d4b14e85246871.png)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the technology standard of fores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LYJ127-91编制部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批准部门:林业部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主要起草人:崔安忠孙振昆何悟非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森林防火工程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程质量,加快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森林防火工程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检查站(哨)、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
第1.0.3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第1.0.4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
第1.0.5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发展林业为目的。
第1.0.6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1.0.7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森林火险区划为依据,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第1.0.8条防火机场工程,按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执行。
第1.0.9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第2.0.1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即编制林区的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是实施林区防火工程建设的依据,一切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均应在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止进行。
第2.0.2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对象为县、林业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
区划单元为林班、施业区、或经营区、自然沟系等。
第2.0.3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1.布设了望塔(台)(位置、结构),.2.规划林火阻隔网络;3.选定林火气象预测预报站(点);4.选定防火通信类型与通信网(站);5.规划防火道路;6.选定防火机场和直升飞机加油站、机降点;7.选定防火站和防火检查站(哨)位置;8.规划防火用各类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站房、车库、仓(油)库等〕的建设规模、结构和工程数量等。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最新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f48b7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3.png)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规划、设计、建设与管护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1063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5007-2014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物防火林带在林区内,采用抗火、耐火树种人工营造或利用现有林分改造培育的,具有阻隔林火蔓延功能的带状林分。
3.2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带在宜林地上,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新建而成的生物防火林带。
3.3改建型生物防火林带在有林地上,通过伐除非目的树种,保留抗火、耐火树种,补植防火树种,培育而成的生物防火林带。
3.4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以防火功能为主,由经济树种组成,能提供油料、干鲜果品、药材及其它林副特产品的生物防火林带。
3.5景观型生物防火林带以防火功能为主,具有景观效益的生物防火林带。
4总则4.1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应进行总体规划,县属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地由所在县(市、区)统一编制,省直林区以林局(场)为单位编制。
编制时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经济管理水平、扑救能力等要素,构建互联互通的林火阻隔网络。
4.2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应优先安排在森林火灾易发、频发的重点地段,综合考虑敏感等级,按先易后难实施。
4.3坚持多效益兼顾的原则。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应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在农林交错处、立地条件较好的下坡、沟谷等部位,应建设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
在森林康养基地和城镇周围,应建设景观型生物防火林带。
4.4坚持分级建设的原则。
根据防火敏感区位和所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分别建设Ⅰ、Ⅱ、Ⅲ级生物防火林带。
建筑消防安全 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建筑消防安全 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bf04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6.png)
建筑消防安全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建筑消防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防火隔离和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消防安全中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防火隔离系统设计防火隔离系统是建筑消防安全中的首要环节,其作用是将火灾隔离在局部区域,避免火势的蔓延和扩散。
防火隔离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合理划定防火分区。
不同分区之间应设有足够的防火墙和防火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
2. 选择合适的防火材料:在防火隔离系统中使用防火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火隔离材料,并确保其防火性能和耐火时间符合设计要求。
3. 安装可靠的防火门和防火窗:防火门和防火窗是防火隔离系统中的重点部位,其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
二、防排烟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是建筑消防安全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烟气,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适当的排烟位置: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确定。
在选择排烟口时,应考虑烟气扩散的规律和风向,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2. 选择适合的排烟设备: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口门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排烟效果和稳定的运行性能。
3. 规划安全疏散通道: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相结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排烟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通风和烟气流向的控制,以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
三、综合设计与应用防火隔离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确保两者之间能够有效配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消防安全性能。
1. 考虑建筑物的特点和用途: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防火隔离和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的设计。
森林防火通道规范
![森林防火通道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c712e9f647d27284a7351b4.png)
篇一: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_4-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G B***—2012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F o r e s t F i r e-p r o o fR o a d2012-*-*发布201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总则目次1总则 ......................................... ............................................ .................................................12一般规定 ......................................... ............................................ .........................................43路1线 ......................................... ............................................ ............................................ .....9 3.1一般规定 ......................................... ............................................ ................................9 3.2横断面设计 ......................................... ............................................ ............................9 3.3平面设计 ......................................... ..........................................................................10 3.4纵断面设计 ......................................... ............................................ ..........................154路基 ......................................... ............................................ ............................................ ...18 4.1总体设计 ......................................... ............................................ ..............................18 4.2路基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 ......................................... .......................................... 20 4.3特殊路基设计 ......................................... ............................................ ......................235路面 ......................................... ........................................................................................ ...276桥涵 ......................................... ............................................ ............................................ ...327路线交2叉 ......................................... ............................................ (35)7.1立体交叉 ......................................... ............................................ ..............................357.2平面交叉 ......................................... ............................................ ..............................357.3与公路交叉 ......................................... ............................................ ..........................367.4与铁路交叉 ......................................... ............................................ ..........................367.5与管线等交叉 ......................................... ............................................ ......................378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 ......................................... ............................................ ...................38本标准用词说明 ......................................... ............................................ .................................45附件《森林防火道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 . (47)1总则 ......................................... ............................................ .. (48)2一般规定 ......................................... ............................................ .................................503路3线 ......................................... ............................................ .. (52)4路基 ......................................... ............................................ .. (60)5路面 ......................................... ............................................ .. (63)6桥涵 ......................................... ............................................ .. (64)7路线交叉 ......................................... .............................................................................678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 ............................................ . (70)-1-总则1总则1.0.1为统一森林防火道路设计技术标准,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化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规范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8b46185022aaea998f0ffa.png)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一般规定 (5)4 总平面设计 (6)4.1总平面布置 (6)4.2总平面图绘制 (7)5 工程阻隔带设计 (8)5.1防火线、生土带设计 (8)5.2防火沟设计 (8)5.3防火墙设计 (8)6 防火林带设计 (9)6.1防火林带选设 (9)6.2防火林带宽度 (9)6.3防火林带结构 (9)6.4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10)7 组合阻隔带设计 (11)本规范用词说明 (11)附:条文说明 (11)1 总则1.0.1 为适应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先进化轨道的需要,全面发挥林火阻隔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提高林火阻隔系统的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林火阻隔系统设计。
1.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森林防火理论、森林生态学、地植物学为指导,以维护森林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为理念,针对当今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与趋势,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变。
1.0.4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林火障碍物forest fire barrier林区内,能阻隔林火蔓延的带状障碍物或屏障。
2.0.2 林火阻隔带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林区内,所有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规格符合规定标准,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障碍物或屏障。
1 自然阻隔带natur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由一种自然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包括水体、沟壑、沙丘、石滩、森林等。
2 工程阻隔带artifici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通过人工措施,由一种无生命的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包括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1)防火线fire line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后,未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林火阻隔方案
![林火阻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7d02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png)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林火阻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2.完善协调机制: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形成林火阻隔工作合力。
3.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4.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分配和使用森林防火资金,确保林火阻隔工程顺利实施。
5.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
3.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4.保障资金投入:合理分配和使用森林防火资金,确保林火阻隔工程顺利实施。
5.深化宣传教育: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五、监督评估
1.定期检查:对林火阻隔工程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效果评估:对林火阻隔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第2篇
林火阻隔方案
一、前言
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森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林火阻隔方案。
二、目标原则
1.目标:构建完善、高效的林火阻隔体系,降低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减轻火灾损失。
2.原则: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方案合法合规;
2.物理阻隔:
-利用自然地形:根据山脊、沟谷等地形特点,设置防火隔离带;
-优化防火道路:合理规划防火道路,提高火灾扑救效率;
-利用水域:充分发挥河流、湖泊等水域的防火作用,形成天然防火屏障。
3.化学阻隔:
-配置化学灭火剂:根据火险等级,合理配置化学灭火剂;
-使用阻火材料:在重点区域采用阻火材料,降低火灾蔓延速度。
-防火林带:在重点火险区域,加大防火林带建设力度,形成有效的生物阻隔。
林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林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c101e2105727a5e9856a6178.png)
林场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摘要: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是一种重要的森林防火途径,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应注意四个方面,同时在开设方法上要注意三个步骤,还要搞好三个结合。
关键词: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1前言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列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
控制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难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十分脆弱,森林资源极为宝贵;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与分布各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林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引发森林火灾的因素多,又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国家之一。
1950-2000年,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6万次,年均森林受害面积达75.8万公顷。
2000年5月4日在蒙古国境内发生了草原大火,迅速沿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边境外侧由西向东燃烧。
火线最长时达到150公里。
国家林业局对这次境外大火实施24小时监测,当地群众、森林部队和边防部队共3500多人投入战斗。
据了解,这次境外火被成功堵截,边境防火隔离带发挥了极大作用。
2005年10月18日,蒙古国境内靠近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边境发生草原火灾。
蒙方过火面积已达170平方公里。
发现火情后,当地迅速组织200余人,依托边境防火隔离带昼夜坚守近40个小时,成功地将蒙古国草原火堵截在隔离带外。
2006年春防期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曾受蒙古境外火袭扰,燃烧长度为144公里。
锡林郭勒盟累计出动守护堵截人员308人,各种机动车辆53台辆,风力灭火机112台。
在堵截蒙古国草原大火的过程中,由于出动及时,措施得力,加之边境防火隔离带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防御作用,使蒙古国草原大火始终未能越过边境防火隔离带。
截止到2006年,我国仅在内蒙就建立边境防火隔离带2800多千米,有效阻隔了90%的境外林火和70%的境外草原火,起到了巨大的防火阻隔作用。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80c6be33d4b14e85246871.png)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the technology standard of fores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LYJ127-91编制部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批准部门:林业部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主要起草人:崔安忠孙振昆何悟非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森林防火工程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程质量,加快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森林防火工程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检查站(哨)、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
第1.0.3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第1.0.4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
第1.0.5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发展林业为目的。
第1.0.6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1.0.7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森林火险区划为依据,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第1.0.8条防火机场工程,按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执行。
第1.0.9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第2.0.1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即编制林区的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是实施林区防火工程建设的依据,一切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均应在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止进行。
第2.0.2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对象为县、林业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
区划单元为林班、施业区、或经营区、自然沟系等。
第2.0.3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1.布设了望塔(台)(位置、结构),.2.规划林火阻隔网络;3.选定林火气象预测预报站(点);4.选定防火通信类型与通信网(站);5.规划防火道路;6.选定防火机场和直升飞机加油站、机降点;7.选定防火站和防火检查站(哨)位置;8.规划防火用各类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站房、车库、仓(油)库等〕的建设规模、结构和工程数量等。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e1cc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7.png)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林火阻隔系统是森林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防止和控制林火扩散,维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维护林火灾害危害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
一、阻隔系统的设计应按照有关机构制定的林火阻隔系统设计规范。
二、阻隔系统的建设应采用自然形成的屏障,并应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采用集贴法、梳行法和沙穴法等技术手段来建设,避免建设时不必要的除草或砍伐等手段而引起森林的污染和破坏。
三、阻隔系统的主要结构应是用绳索和木材等强度较高的原料,保证结构的稳固性和经久耐用性。
四、阻隔系统的建设应考虑不同季节不同产生火源的风、雨、高温、湿度等多种条件,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全年使用的可行性。
五、林火阻隔系统的建设要求应比较严格,避免出现火源随意穿过、火源扩散不受控制等现象,否则将导致林火不能有效控制。
防火封堵的设计依据有哪些规范
![防火封堵的设计依据有哪些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90a14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1.png)
防火封堵的设计依据有哪些规范在建筑防火领域,防火封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它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烟雾和有毒气体的蔓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而要实现有效的防火封堵,就必须依据一系列严格的规范进行设计。
那么,防火封堵的设计依据到底有哪些规范呢?首先,我们来谈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这一规范对于建筑防火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其中也包括防火封堵的相关要求。
例如,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的防火分区之间,规定了需要进行防火封堵的部位和相应的封堵材料性能要求。
它明确指出,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对于建筑中穿越防火墙、防火隔墙的管道和缝隙,也必须采用有效的防火封堵措施,以确保防火分隔的完整性。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也是防火封堵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还要注意装修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孔洞、缝隙等部位的防火封堵。
例如,吊顶内的管道、线槽等穿过房间隔墙或楼板时,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以防止火灾通过这些隐蔽部位蔓延。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对于电力电缆的防火封堵有着具体的规定。
在电缆穿过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对于不同电压等级和类型的电缆,封堵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高压电缆,要求封堵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火性能和机械强度。
在工业领域,《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2008)(2018 年版)同样对防火封堵有明确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工艺管道、电缆桥架等穿过防火分区、防火墙的部位,必须进行严密的防火封堵,以防止火灾在工艺装置区之间蔓延,保障生产的安全运行。
除了上述的国家标准,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对防火封堵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规范最新
![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规范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a6ce2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a.png)
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规范最新近年来,林火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有效性,设置规范的防火隔离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规范进行探讨,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范围应当符合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防火隔离带应当以森林为单位进行设置,且应当覆盖整个森林范围。
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当根据森林的火险程度进行科学确定,一般情况下,四至六米为宜。
其次,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地点也应当依据森林特点合理确定。
对于易燃物品较多的地区,防火隔离带可在森林与居民点之间设置;对于山脉、沟壑等地形复杂的区域,防火隔离带可围绕整个森林边界设置,以减少出现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再次,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造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防火隔离带应当保持干燥,且不得种植易燃物,如竹子、松树等;防火隔离带的地面应当平整,不得有明显的波浪状,以免影响防火效果。
最后,对于已经建成的防火隔离带,我们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经常巡查,及时清除防火隔离带上的干枯树叶和杂草,保持其清洁整洁;定期修剪边界植物,确保防火隔离带的作用不被减弱。
总之,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规范对于提高森林防火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建造和维护防火隔离带,才能更好地
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共同维护美丽的自然环境。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规范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078b554b73f242336c5ffd.png)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the technology standard of fores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LYJ127-91编制部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批准部门:林业部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主要起草人:崔安忠孙振昆何悟非第一章总则第条森林防火工程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
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程质量,加快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检查站(哨)、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
第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发展林业为目的。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森林火险区划为依据,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第条防火机场工程,按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执行。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即编制林区的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是实施林区防火工程建设的依据,一切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均应在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止进行。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对象为县、林业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
区划单元为林班、施业区、或经营区、自然沟系等。
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1.布设了望塔(台)(位置、结构),.2.规划林火阻隔网络;3.选定林火气象预测预报站(点);4.选定防火通信类型与通信网(站);5.规划防火道路;6.选定防火机场和直升飞机加油站、机降点;7.选定防火站和防火检查站(哨)位置;8.规划防火用各类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站房、车库、仓(油)库等〕的建设规模、结构和工程数量等。
防火间隔与消防阻隔设计
![防火间隔与消防阻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7348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4.png)
验收标准
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标准 进行验收,确保阻隔效果达到
预期要求。
03
防火与阻隔的结合设计
防火与阻隔的关系
防火
两者相辅相成
主要关注的是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通过采用耐火材料、防火分区等措 施来降低火灾风险。
防火和阻隔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将两 者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和控 制火灾。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
建筑物内部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可能 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如住宅的客 厅、卧室等,以防止火灾在建筑物内 部蔓延。
防火间隔的材料选择
不燃材料
防火间隔应使用不燃材料,如混 凝土、砖石等,以降低火灾发生 的可能性。
阻燃材料
对于一些可燃材料,可以通过添 加阻燃剂等手段提高其阻燃性能 ,降低火灾蔓延的风险。
案例二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设计采用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阻隔 设计采用了防火玻璃和防火卷帘。这些措施协同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火势的传 播,降低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04
防火与阻隔设计的法规与标准
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国际标准
如ISO 17799、ISO 27001等,涉及 信息安全、物理安全等领域。
防火间隔的施工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防火间隔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质量,确保防火间隔的严密性和稳定性, 防止因施工不当导致火灾蔓延。
02
消防阻隔设计
消防阻隔材料的种类
防火板
用于室内墙面和吊顶, 具有较高的耐火极限和
装饰性。
防火涂料
涂覆于可燃基材表面, 提高材料的耐火等级, 分为厚型、薄型、超薄
森林防火第4章_第5节_林火阻隔
![森林防火第4章_第5节_林火阻隔](https://img.taocdn.com/s3/m/cae35e39856a561253d36f90.png)
✓ Ⅰ类树种—木荷:山茶科 、木荷属。叶片为厚革质, 耐火烧,萌芽力又强,抗火性很强。此树种分布的 海拔跨度大,最高可达1100 m,且生长良好,耐瘠 薄,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
树冠浓密,林下 杂草极少,凋落 物分解较快,木 材材质优良,是 安徽省皖南山区、 大别山区及皖东 部分地区的,南方林区不得低于50米,
北方林区不得低于100米。省界、县界、乡镇界,以及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林火阻隔带
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
2、林缘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
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
3、林内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
Ⅲ类树种—青冈栎、甜槠、石栎、苦槠、厚皮香、 茶树、女贞和交让木。
这些树种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种中的一部分, 通常生长于湿润、肥沃的环境中,抗火性能较强, 其中青冈栎、甜槠、石栎、苦槠木材用途较广, 材质坚硬,这些树种常与杉木、马尾松、毛竹形 成天然混交林,这种林分抗火性能好。因此,这 些壳斗科防火树种适宜栽植于肥沃、湿润的中下 坡,栽植于杉木、马尾松、毛竹等用材林中能明 显提高其林分的抗火性能。
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② 防火线、生土带设计原则
a.防火线、生土带尽量设计在山脊、林地边缘、地类分界、 道路两侧,把林区道路与防火线结合起来,同步设计。
b.尽量选择在地势平缓、地被物少、土质瘠薄的地带; c.防火线、生土带不得沿陡坡、峡谷穿行。
③ 防火沟设计原则
a. 应设置在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厚,容易发生 地下火的林内。
⑥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原则
a. 树种选择应执行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规 定。
森林防火墙建造技术规范
![森林防火墙建造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932c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b.png)
2016森林防火墙建造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防火墙建设的术语和定义、选址、网格控制面积、防火墙建造、植被的处理与恢复、管理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防火墙的建造。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森林防火墙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在森林防火区域内依据山体自然地形,利用山体散落的石块按工程设计垒砌成规则的、能够阻隔林火蔓延的延伸墙体。
3选址3.1 选址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防火墙体相互衔接、阻隔网络相对完整”的原则,根据林区地形、地势、植被类型、火源性质、可燃物类型等因素,结合林区其他阻隔工程分布情况进行选址。
3.2 墙体方向设置3.2.1应垂直于林区主导风向。
3.2.2 遇到陡坡、断崖、峡谷等地形时,墙体走向可依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3 设置区域山脊、林间道路两侧、林缘、行政交界线、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要设施、易燃易爆设施周围等。
4网格控制面积4.1行政交界线、风景旅游区、国家重要设施、易燃易爆等设施周围,网格控制面积为70 hm²~90hm²。
4.2人为活动频繁、树木易燃的针叶林区,网格控制面积为80 hm²~100 hm²。
4.3林区道路两侧、山脊、林缘,网格控制面积为90 hm²~110 hm²。
4.4 林农交错、林牧交错、生产活动频繁的林区,网格控制面积为100 hm²~120 hm²。
4.5交通闭塞、人员活动较少的林区,网格控制面积为120 hm²~150 hm²。
120165防火墙建造5.1 建造季节以冬春季建造为宜。
5.2 建造材料主要为就地取材的石灰岩石、花岗岩石等。
5.3墙体结构墙体底部宽、上部窄,横断面呈梯形,干砌。
5.4墙体规格5.4.1 墙体长度根据林区地形、地势和网格控制面积设置长度,与其他阻隔工程相衔接。
5.4.2 墙体宽度底部宽80 cm~100 cm,顶部宽30 cm~50 cm,在山口、风口、陡坡等易发生坍塌和滑坡地段,应适当加大墙体的整体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一般规定 (5)4 总平面设计 (6)4.1总平面布置 (6)4.2总平面图绘制 (7)5 工程阻隔带设计 (8)5.1防火线、生土带设计 (8)5.2防火沟设计 (8)5.3防火墙设计 (8)6 防火林带设计 (9)6.1防火林带选设 (9)6.2防火林带宽度 (9)6.3防火林带结构 (9)6.4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10)7 组合阻隔带设计 (11)本规范用词说明 (11)附:条文说明 (11)1 总则1.0.1 为适应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先进化轨道的需要,全面发挥林火阻隔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提高林火阻隔系统的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林火阻隔系统设计。
1.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森林防火理论、森林生态学、地植物学为指导,以维护森林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为理念,针对当今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与趋势,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变。
1.0.4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林火障碍物forest fire barrier林区内,能阻隔林火蔓延的带状障碍物或屏障。
2.0.2 林火阻隔带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林区内,所有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规格符合规定标准,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障碍物或屏障。
1 自然阻隔带natur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由一种自然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包括水体、沟壑、沙丘、石滩、森林等。
2 工程阻隔带artificial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belt通过人工措施,由一种无生命的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包括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1)防火线fire line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后,未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2)生土带newly-dug soil fire line按一定线路,在规定宽度范围内通过清除地表上所有植被措施后,经翻起新土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的带状空地。
3)防火沟fire trench经地表向下挖掘,能有效阻隔地下火蔓延的沟渠。
4)防火墙fire wall由土、石等垒砌而成,能有效阻隔地表火与林冠火蔓延的工程阻隔带。
3 生物阻隔带biological obstructing belt林区内,通过人工措施,由生物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包括防火林带、防火草带等。
4 组合阻隔带combined obstructing belt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林火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2.0.3 林火阻隔网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林区被林火阻隔带分割切块后,形成的多个各自独立封闭又有联系的阻火网。
1 地上林火阻隔网ground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由能有效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蔓延的各种林火阻隔带形成的林火阻隔网。
2 地下林火阻隔网underground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由能有效阻隔地下火蔓延的各种林火阻隔带形成的林火阻隔网。
2.0.4 林火阻隔网密度density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一定区域内,所有地上林火阻隔网或地下林火阻隔网的周长之和与林地面积之比。
2.0.5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control area of forest fire obstructing network一个林火阻隔网内的林地面积。
2.0.6 水平结构level structure防火林带内的树种在平面空间的分布形式。
2.0.7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防火林带的树冠在垂直空间的分布形式,分乔木型结构、乔灌型结构等。
1、乔木型结构tree-type structure由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林冠层。
2、乔灌型结构tree and shrub-type structure由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乔木树种和高度、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的灌木树种组成的林冠层。
3 一般规定3.0.1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批准的林火阻隔系统可行性研究或规划为依据,明确设计范围的地上或地下林火阻隔网密度、最大控制面积,以及各类林火阻隔带的工程量。
3.0.2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符合森林防火功能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林火阻隔系统的防护、生态、景观、生产等多种作用,达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效果。
3.0.3 林火阻隔系统设计应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为原则,林火阻隔带建设范围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宜原地保留。
3.0.4 林火阻隔带的宽度设置应在保证防火效果的前提下,考虑节省工程量和土地的占用。
除防火沟、防火墙、位于林内的防火林带外,林火阻隔带的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国界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5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100米。
省界、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2、林缘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3、林内林火阻隔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30米。
3.0.5 当林火阻隔带阻止了野生动物的迁移时,应设置动物通道。
4 总平面设计4.1 总平面布置4.1.1 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厚的林区,总平面布置应按地上林火阻隔网、地下林火阻隔网,实行分类布置。
4.1.2 总平面布置方案,应根据设计范围的林火阻隔带现状,以及地形地势、森林资源、水系、居民点、道路、墓地分布状况,经勘察、论证、比较后确定。
4.1.3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类林火障碍物,并与其他林业工程相结合。
4.1.4 林火阻隔系统布局,南方林区应以生物阻隔带为主,北方林区应以工程阻隔带为主,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组合阻隔带合理优化配置。
4.1.5 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应根据当地火险区等级、自然条件、经营强度、人口密度、防火要求、被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经济条件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1、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省级、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必须小于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其他区域必须小于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的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
2、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应小于所在县(区、市)前十年或前二十年每次森林火灾平均面积。
4.2 总平面图绘制4.2.1 总平面图应以最近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林相图为底图,在大于或等于1:2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绘制。
4.2.2 总平面图上应标注设计范围内原有的各类林火障碍物、居民点、物资储备库、墓地等。
4.2.3 林火阻隔带着色,应采用单线彩色分类型表示,自然阻隔带着天蓝色(R:135,G:206,B:235),生物阻隔带着绿色(R:0,G:255,B:0),工程阻隔带着棕色(R:128,G:42,B:42),组合阻隔带着黄色(R:255,G:255,B:0);现有林火阻隔带画实线,设计的林火阻隔带画虚线。
4.2.4 每个林火阻隔网内应标注编号、林地面积等信息。
5 工程阻隔带设计5.1 防火线、生土带设计5.1.1 防火线、生土带选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防火线、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森林植被与地被物少、土壤瘠薄的林缘地带。
2、防火线、生土带不得沿陡坡、峡谷穿行。
3、林内不得开设防火线、生土带。
5.1.2 防火线、生土带宽度执行本规范3.0.4的规定。
5.2 防火沟设计5.2.1 防火沟应设置在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厚,容易发生地下火的林内。
5.2.2 防火沟开设方向应垂直于主导风向,坡地时垂直于坡向。
5.2.3 防火沟规格应按以下规定设置:1、沟深应达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的底层以下0.2~0.5米。
2、沟顶(沟面)宽度为1.0~1.5米。
3、沟底宽度0.3~0.5米。
5.3 防火墙设计5.3.1 防火墙宜设置在林缘。
5.3.2 防火墙规格应按底宽80厘米、上部宽40厘米、高1.5米的规定设置。
5.3.3 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人行通道。
6 防火林带设计6.1 防火林带选设6.1.1 防火林带应设置在适宜防火树种生长的地段。
6.1.2 防火林带应在保证森林防火效能的前提下,根据培育目标进行设置。
风景旅游区(点)宜设置景观型防火林带,山脚田边宜设置经济型防火林带。
6.2 防火林带宽度6.2.1 国界、省界、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的防火林带宽度执行本规范3.0.4第一款的规定。
6.2.2 林缘防火林带的宽度执行本规范3.0.4第二款的规定。
6.2.3 林内防护林带宽度南方林区不得低于10米,北方林区不得低于20米。
6.3 防火林带结构6.3.1 每条防火林带应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别进行设计。
6.3.2 防火林带的垂直结构应按防火林带所在位置的林火种类进行设置。
山脊宜选择乔木型结构,其他地段宜选择乔灌型结构。
6.3.3 防火林带的水平结构应根据防火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林带垂直结构要求确定,并符合以下的规定:1林木在地面上的分布应均匀。
2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乔木类防火树种的造林密度宜比其他防护林的造林密度小。
3 设置在山脊的防火林带,林带中间必须留有宽度4米以上的通道。
4 设置在山脊、林缘的防火林带,林带行的走向宜与相应的山脊线、林缘线平行。
6.4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6.4.1 树种选择除应执行GB/T 15776规定外,还应考虑6.4.2~6.4.4的要求。
6.4.2 防火树种应选择难以燃烧、抗火性和耐火性强、生长速度快、萌芽力高,能在本地正常生长的树种。
6.4.3 下层林木耐荫,与上层林木种间关系相互适应。
6.4.4 严禁使用外来有害植物。
7 组合阻隔带设计7.0.1 纳入林火阻隔系统的林火障碍物宽度达不到本规范3.0.4要求时,应设置其他林火障碍物,形成组合阻隔带。
7.0.2 组合阻隔带的宽度执行本规范3.0.4的规定。
7.0.3 穿越林内或林缘的道路不得作为林火阻隔带单独使用,应在道路的两侧或紧挨林地的一侧设置其他林火障碍物,形成组合阻隔带。
设置的其他林火障碍物的一侧宽度应满足以下条件:1、标准铁路的风口险段不得低于40米,其他地段不得低于30米。
2、森林铁路的风口险段不得低于30米,其他地段不得低于20米。
3、高速公路不得低于15米,其他公路不得低于10米。
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