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2dd0f6b0717fd5370cdc2e.png)
案例 1 :在2002 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
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 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
从1987 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 年也有突破性进展。
随着 6 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
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竞争失效(2)外部性(3)市场不完全(4)公共产品(5)信息不对称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1)对效率的介入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①税收和转移支付②公共事业投资③特别征税(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③金融政策④紧急行政措施⑤道义上的劝告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 2 :1998年5 月18 日,美国司法部和20 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 Internet 浏览器。
1999 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 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
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
由于微软的“视窗” 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 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 )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
经济学思政案例
![经济学思政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d520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c.png)
经济学思政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经济学思政案例,这可有意思啦!比如说,咱去市场买苹果,看到不同价格的苹果,这背后就有经济学的事儿呢。
你想想,为什么同样是苹果,有的贵有的便宜呢?这就和供需关系有关呀!当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可能就低,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自然就高了。
这不就像你特别想要某个玩具,可就剩一个了,那老板不得趁机抬抬价呀!
再看那些商家的竞争,不就跟咱上学时争排名一样嘛!都想让自己的摊位吸引人,卖得多。
这竞争可不简单,得想各种招儿,又是搞促销又是打广告的。
你说这像不像咱为了考好成绩,拼命努力学习呀!
还有国家的政策也很重要呀!假如国家说要扶持某个产业,那这个产业不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发展起来了嘛。
就像给你开了个VIP 通道一样,一路绿灯。
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和经济学思政有关系呢。
比如咱每天的消费,怎么花钱才最值?怎么理财才能让钱生钱?这可不只是算算数字那么简单,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咱不能只知道赚钱花钱吧,还得想想怎么让经济发展得更好,对不?大家都得有点责任感呀,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一起努力呀!这经济学思政,真的是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啊!所以呀,我们得好好了解它,利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朱明zhubob-政治经济学说案1章案例名称:鲜牛奶为何倒进臭水沟?
![朱明zhubob-政治经济学说案1章案例名称:鲜牛奶为何倒进臭水沟?](https://img.taocdn.com/s3/m/2e151bb0e009581b6bd9eba8.png)
案例适用:第八、九部分关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案例内容:一、供需矛盾加剧,企业限量收购、压级压价,奶农只好把奶倒掉“看着白花花的牛奶倒进臭水沟里,心里实在不好受啊!但检测报告说不合格,放上两三天,就彻底坏了,不倒没办法啊!”在鹿泉市的一家鲜奶收购站,老板痛心地对记者说,他最近倒的几次鲜奶,加起来有6吨多了。
石家庄市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奶源基地之一。
这里不仅崛起了著名奶业集团——石家庄乳品有限公司,许多农民也靠养牛卖奶而脱贫致富。
但是,从2004年5月份以来,石家庄市各县农村,却屡屡发生倒奶事件。
其实,倒奶事件并非最近才有。
早在2002年就已经出现了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
如2002年3月4日,四川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囚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就做出惊人之举,把库存的2吨鲜奶"哗哗"倒进了下水道;海南的牛奶收购价一降再降,1斤牛奶的价钱还不如1瓶矿泉水,最要命的是奶站还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忍痛倒掉牛奶,有的干脆将奶牛宰杀;广西一家从事奶牛饲养、加工和销售的民营企业,每逢销售淡季,就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鲜奶白白倒掉,1年就倒掉100吨;继而是兰州市近郊28位奶农因买方单方面中断购销契约,无奈而愤怒地将鲜奶倾倒在该公司厂房门前。
南京也发生过牛奶大战,奶站减少收购量,南京多处发生奶农每天忍痛将白花花的牛奶倾倒入鱼塘的倒奶事件。
这些倒奶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震动,痛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呼吁者有之。
有人联想起在小学课本中看到的描写资本家把牛奶倒进大海的故事,惊呼我国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有人提出疑问:"鲜牛奶在我们这个刚刚脱离温饱不算太久的国家里,被接二连三地倒掉,当真中国人就是牛奶多的喝不完了?"倒掉的牛奶,有的确有质量问题。
不过,对有的被认为“不合格”的牛奶,一家奶站的工作人员颇有微词:“关键是奶多了!企业用不完,检测标准就严了。
企业不收购,只好倒掉……是不是质量不合格,这个不太好说。
15经济1班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15经济1班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dc6fa365ce0508763213bc.png)
back
3、从鸡蛋价格的变动发现价值规律的作用形 式? 价值规律其实就是供求关系在价格上的体 现。供大于求,鸡蛋价格下跌。供小于求, 鸡蛋价格上升。
back
案例五评析
back
“丰田制造”,说明了劳动生产率与科学 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极 大的关系,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 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 就越高。丰田公司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改 进赢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15经济(1)班 崇智403 张韵韵,李雪婷,凌姗,黄元姣,朱 晓彤,黄欣
第 2 章案例分析
案例一介绍、评析与问题解答 案例二、三介绍、评析与问题解答 案列四介绍、评析与问题解答 案例五介绍、评析与问题解答
back
案例一评析
back
这样的交易每日每时都在各地劳动力市 场中进行着。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尽管 泥瓦工、水电工、木工分属于不同的行业, 各自从事不同的具体劳动,但谈及工钱时, 都不约而同的脱去职业外衣,把他们的劳 动当作同一的劳动。说明了马克思提出的 抽象劳动的客观真实性。在工资量上不同 行业所要求的不同,又说明了具体劳动存 在差别。所有劳动都被用同一尺度衡量, 只有量区别的无质的差别的人类劳动。
问题解答
1、泥瓦工、水电工、木工各自从事的劳动分属不同行业, 这种不同行业的不同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这种 不同的劳动是什么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 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 价值。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 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e66f92dd88d0d233d46a16.png)
案例海尔“怎样让石头漂起来”?•一、案例内容:•海尔在1998年实行了一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速度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为了解决“速度”问题,海尔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从采购和销售这一资本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
海尔采购和配送,过去是各个事业部各自采购,现在成立物流本部,实行集团统一采购。
这一改革效果显著。
其一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10亿元。
其二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
其三是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米。
目前在海尔开发区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24小时就发往全国的42个配送中心,呆滞物资降低了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
•海尔的销售过去是在市场上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实行商流整合,全国销售人员减少了30%,全国的营销网络增加到2000多家。
这一改革使营销成本降低,与用户实现零距离,对客户需求快速反映。
海尔接到客户定单,在10天内即可完成从采购、制造到配送的全过程,而一般企业完成这个过程要36天。
•通过改革,海尔与商家之间实现了现款现货,资金周转速度快了,不良资产少了。
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马燕平)
![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马燕平)](https://img.taocdn.com/s3/m/9fc2db49e45c3b3567ec8bb5.png)
政治经济学案例案例1“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加经济的学科吗在中国古书《周易》中,有“经”和“济”二字,在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曾有“经济之道”的说法。
杜甫的《上水谴怀》诗曰:“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宋史·王安石传论》中有:“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经济”一词。
他于公元前387年至公元前371年间写成了《经济论》,以记录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收人与支出、财富及管理、农业及管理、分工等问题。
《雅典的收入》则具体分析了奴隶制国家管理的范围。
后来,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将家庭管理置于奴隶制国家管理的范围,并在《政治论》中,把经济论当做广义政治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区分了“家庭管理”与“货殖”这两种生财方式,并在有关“货殖”的论述中,提出了关于商品交换中的等价原则和价值形态等天才的见解。
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日本使用中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翻译英语词汇economy,我国在20世纪初又从日本引进富有现代含义的“经济”一词。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
14、15世纪,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出现。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它以流通为对象,主要研究商业和海外贸易。
1615年,蒙克莱田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名称。
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逐渐又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而且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之后,该观点被广泛认同。
讨论题:1.如何理解中西古代典籍中的。
“经济”一词的含义?2.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不同于今天经济的含义,那么能否由此推断,我国古代没有经济思想吗?3.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科、经济学科还是政治加经济的学科?案例2斯巴达克起义“宁为自由而战死,决不为富人的娱乐而丧身!”这是2000多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发出的英勇誓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急!!!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急!!!](https://img.taocdn.com/s3/m/696be8f8844769eae109eda8.png)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急!!!政治经济学案例:我国某些电信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竟然用起了最卑劣的手段----砍断竞争对手的通信电缆。
这起电缆遭砍事件,源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四川省遂宁市的白热化竞争,双方因为通讯市场占有量发生的短兵相接已不是第一回。
遂宁联通开拓市话业务的咄咄逼人之势,最终导致了中国电信遂宁分公司有关人员付诸“割缆行动”。
据联通方面反映,虽然电缆抢修好了,但是又出现一个新问题:在遂宁电信所属的公用电话上,拨打联通的市话,计价器显示高于正常收费几十倍。
“电信的做法,其实就是让人不敢打联通的市话,间接挤垮我们。
”遂宁联通负责人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创年代,出现一些超出社会正常价值观念和道德容许程度的现象是难免的。
这就是所谓“现代化的代价”理论。
这个理论倒是可以解释不少现实问题。
从屡见不鲜的外资、私营企业主对员工搜身事件,到行业老大为攫取巨额垄断利润,不惜囤积居奇和联手限价以挤垮竞争对手,再到此次中国电信遂宁分公司冒着触犯刑律的风险,砍断其他公司的通信电缆,如此道德沦丧、诚信尽失的商业行为若要蔓延开来,现代化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相反,美国“微软拆分案”,美国司法部启动了强大的法律攻势,连环诉讼搞得盖茨焦头烂额。
面对政府的“百般刁难”,微软公司还是不紧不慢地应诉、答辩、聘请律师配合调查、积极地与司法部达成庭外和解,甚至涉讼期间还推出了风靡全球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让人们看到了巨型跨国企业的风范与涵养。
案例分析: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微软公司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力量,使美国政府的所有电脑陷入瘫痪,因为它的产品已渗透到了政府最尖端的情报、国防系统。
政治经济学理论还告诉我们,像微软这样规模的寡头企业,已经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际操控政治,这是资本主义的金钱本质。
但是,微软公司既没有采取技术手段,也没有采取政治手段,而是冷静地选择了法律抗争。
价值尺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取之有道而至富贵,那才是真正的“贵”,即实现了不只是“经济人”同时也是“道德人”、“社会人”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63290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8.png)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1.案例一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要紧方式和手段是什么?●是市场调剂和打算调剂。
但打算和市场只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要紧方式和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差不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点。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差不多原理分析国家进展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合理●价格机制是市场假设干机制中核心机制。
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价格的变动必定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稳的总和构成总量平稳,并同时构成结构平稳。
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稳。
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现。
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猛烈竞争。
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缘故是什么?缘故:●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排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样基础。
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面不能排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
进展不平稳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
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淌。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
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能够深刻领会哪些经济学原理?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排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说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要紧方式。
3.案例三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状和本质。
能够见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状发生了极大改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只是改变了劳动的形状。
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实例
![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c7fb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c.png)
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实例
以下是几个传播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实例:
1. 贸易战: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家正在分析该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涉及的政治考量。
2. 税改: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税改计划,政治经济学家研究不同的税收政策对国家财政、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3.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对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政治经济学家关注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角色,并分析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
4. 高失业率:高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政府如何应对高失业率以及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政治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5. 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家研究央行决策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这些决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
这些新闻实例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展示了政治经济学在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重要问题方面的应用。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146a0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4.png)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1. 就业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可以通过讲解就业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就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理解就业问题与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政府的干预措施和市场机制的调整来解决就业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经济决策能力。
2. 贫富差距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可以通过讲解贫富差距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贫富差距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政府的贫富调节措施和经济发展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影响。
3. 环境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可以通过讲解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政府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的调整来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4. 公共财政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可以通过讲解公共财政的原理和运作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和用途,理解公共财政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公共财政调控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培养学生的财政意识和责任意识。
5. 外部冲击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可以通过讲解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原理和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外部冲击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国际金融体系等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以上是几个关于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政治经济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经典案例评析例题8题
![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经典案例评析例题8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f35b4c2e3f5727a5e962c0.png)
政治经济学案例评析目录1、案例名称:印度农业奇迹的背后案例适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2、案例名称:中西音乐审美比较的启示案例适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3、案例名称:自然科学发现的规律案例适用;政治经济学揭示的规律4、案例名称:劣质奶粉的查处案例适用;价值规律的客观性5、案例名称:一个贫困县一年上马30个工业项目案例适用: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6、案例名称: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应该摒弃了案例适用:科学发展观7、案例名称:梵高的画,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案例适用:劳动价值论1案例内容:据《经济参考报》2004年4月27日报道,印度在2003年10月至12月取得了10.4%的经济增长率,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增幅高达17%的农业。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农业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除了赶上多年不遇的良好气候条件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也开始显现其效。
调查发现:一是农民“无税一身轻”。
印度法律规定,耕种面积不超过8英亩、年收入在10万卢比(约合2300美元)以下的农户,免交包括所得税在内的各项税收。
这样一来,政府在农业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税收。
二是受益于柴油、电力免费或优惠政策。
被称为“印度粮仓”的旁遮普省规定,农民购买柴油的款项可在农产品之后支付。
农业用电则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免费用电;一般农户可免费使用灌溉用电,其他用电则享受优惠价。
三是受益于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政策。
化肥是印度农业中补贴最大的项目,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并实行补贴。
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化肥,售价普遍低于生产成本;运输费则全部由政府承担。
四是受益于政府出资修建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的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邦政府出资,农民负担大为减轻。
印度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性措施,刺激并保护了农业的发展,不但保证了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供应,而且彻底改变了粮食长期以来进口的被动局面,成为粮食出口国。
从印度农业经济发展的奇迹背后,我们看到政府对经济干预所起的重要作用。
政治经济学 柯达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 柯达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d95d6d5bbfd0a795673b5.png)
2016/2/17
9
3、短视的战略联盟
•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 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 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 • 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 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而现在的 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 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 合作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2016/2/17
11
破产保护
• 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当年股价跌幅超过 80%,最新报0.66美元。这是正在变卖资产求生的柯达 遭遇的最新打击。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 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 标准。 • 而在其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 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处于严重的资不抵 债的状况。
2016/2/17
10
破产保护
• 尽管历经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2012年1月 19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 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 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 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 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 பைடு நூலகம்,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总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 的伊士曼-柯达公司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 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 市。
2016/2/17 6
诱发因素
•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 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 部门,而对于数字科 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 的冲击,反应迟钝。
• 其次,管理层作风偏 于保守,满足于传统 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 和垄断地位,缺乏对 市场的前瞻性分析, 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 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 构,决策犹豫不决, 错失良机
政治经济学经典教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经典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e617eeb8f67c1cfad6b816.png)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先声的建筑业的“奥林匹克盛会”,也将随着北京申奥 的成功,热火朝天地开幕。而这场特殊的“奥运会”的员――建筑业主们,则可 以在这场盛会中角逐自己的“奖牌”。
招工不规范占引发突发事件的 31%。具体表现:一是私招乱雇;二是巧立名 目,非法收取抵押金;三是不办招工手续。 三、问题思考 1、根据材料一:理解剩余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分析剩余价值的内容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了解工人的地位并分析工资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思考政府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应扮演何种角色,政府应如何保 障工人的权益。
那么,世界杯究竟给韩日两国留下了什么? 赛后,据韩国一家研究机构估计,此次世界杯给韩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 效益将达到 26 兆韩元(约合 220 亿美元)。有报道称,世界杯给韩国带来的直 接经济效果并未达到韩国人期待的水平,但是世界杯给韩国带来的间接经济效果 却是无法估量的。由于韩国队进入四强,使韩国的国家形象以及韩国有关企业的 知名度都大大提高,这种效果对吸引外资和增加出口都大有好处。据韩国现代经 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世界杯期间,作为杯赛正式赞助商,“现代汽车”在日 本的知名度由原来的 32%大幅提高到 67%。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的统计则表明, 随着韩国队在世界杯上刮起旋风,韩国汽车在世界各主要市场的销售量也呈直线 上升趋势。世界杯期间,作为 IT 强国的形象,韩国被世界媒体广泛介绍,这有 益于今后韩国信息产业开拓海外市场。而韩国国家形象的提高也使外国投资者对 韩国更加关注。据悉,在世界杯期间,韩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共邀请了近 250 名世界各国的知名企业家来韩观看比赛并进行投资环境考察,大大改善了这 些企业家对韩国的理解和认识。韩国产业资源部的有关人士称,相信此次世界杯 的成功举办将会使外商对韩投资跃上新的台阶。 作为主办国之一的日本盘点自己在经济上的得失,结论却不容乐观。从经济 得失看,日本组委会收支有余,盈利已成定局,但主要得益于日元贬值。旅馆住 宿方面的收益却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际足联组委会把门票包给英国 一家公司,该公司串通欧美国家的旅游公司,大量预定旅馆床位,而事到临头又
政治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分析案例
![政治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分析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dbaf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4.png)
政治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分析案例引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借助经济学的方法和分析框架来研究和解释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
在教育领域中,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活动的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
本文将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通过三个案例来分析教育的经济影响。
案例一:教育投资与个体收入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个体提高收入和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个体的收入越高。
因此,教育投资被认为是有效的个体投资选择。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考虑两个不同的教育投资策略。
假设个体A选择进入高等教育系统,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高薪工作。
而个体B选择立即就业,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培训。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位个体的长期收入来评估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
结果显示,个体A的长期收入要高于个体B。
教育投资使得个体A在职场上有更多的竞争力和更好的技能,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水平。
个体B在没有受到高等教育培训的情况下,可能会在职场上遇到更多的限制,无法获得与个体A 相同的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个案例表明,个体通过接受教育投资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
这也说明了教育的经济性质,个体通过投资教育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收入水平,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案例二: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研究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公共教育支出被视为一种社会投资,旨在提供基础教育服务,并培养未来的劳动力。
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支出可以产生积极的经济外部性。
通过提供普遍的教育服务,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劳动力的素质提升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将两个国家的公共教育支出进行比较。
一个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公共教育;而另一个国家则忽视了教育投资,公共教育支出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水平来评估公共教育支出的效果。
结果显示,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在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方面表现更好。
国际政 治经济学期末案例
![国际政 治经济学期末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ffb8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2.png)
国际政治经济学期末案例《国际政治经济学期末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愈发紧密,各种复杂的案例不断涌现。
以下我们将探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案例——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对中国贸易不平衡的担忧以及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焦虑。
美国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和经济模式对美国的产业和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出口等。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
一些美国政治势力将贸易问题作为获取政治支持的手段,通过强调对华强硬来迎合部分选民的诉求。
同时,这也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有关,试图通过贸易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经济层面,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一些出口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利润下降的压力,部分产业的供应链受到冲击。
但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自主创新和内需市场的培育。
对于美国来说,加征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负担增加,同时也对其自身的制造业和农业造成了损害。
许多美国企业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贸易摩擦使得他们的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中美贸易摩擦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溢出效应。
全球贸易和投资受到抑制,经济增长放缓。
许多国家的经济受到波及,特别是那些与中美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
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也受到了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
汇率波动加剧,股市动荡,投资者信心受挫。
这不仅对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也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了挑战。
然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对峙后,中美双方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多轮经贸磋商,双方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为缓解贸易紧张局势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合作共赢仍然是解决国际经济争端的最优选择。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案例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案例5](https://img.taocdn.com/s3/m/a3cf0e22bcd126fff7050b45.png)
案例5一、案例名称:火车事调价二、案例适用:关于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理论三、案例来源:《请铁道部撤销春运涨价令》、《价格听证的法律依据》、《春运铁路涨价符合市场规律》、《春运涨价依法应举行听证会》等文章,《南方周末》2001年2月15日。
四、案例内容:铁道部依据2000年11月国封委《关于部分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有关问题的批复》,2001年4月,铁道部公布了在2001年春运期间,火车票提价20%~30%的决定。
火车票提价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人认为,火车票提价是应该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有利于铁路部门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会推动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有人认为,火车票提价是错误的,铁道部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部门,是依靠垄断地位而”敛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铁路客票定价的主要依据是运输成本,如果连运输成本都搞不清楚,提价就缺少科学依据、在运输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如果像铁路这样的垄断者把客票价格提得比成本高得很多,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甚至是违法的。
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允许凭借垄断权力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还有一个律师以申请复议的法律途径对铁道部正式提出了质疑,并要求取消春运涨价今。
2002年春运时,铁道部又一次做出了铁路客票涨价的决定,并举行了价格听证会,一些经济学家、民工代表以及铁路运输部门的代表出席了听证会,对铁路客票涨价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仍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
五、案例评析正方认为火车票应该涨价,其理由在于:一是火车票提价的原因,是由于春节客流暴满。
火车票涨价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调节客流,缓解春运客流过分集中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冲击。
2000年春运实行浮动价格,使客流高峰时间分别提前、延后了3天,确实起到了削峰的作用。
2001年北京地区春运期间的日均客流最高峰只有47万人次,远低于2000年”五一”节的60万人次,这说明”价格”杆杠确实起到了调节客流的作用。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c14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a.png)
(财务知识)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综合学科,它研究了各个政治现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
关系。
本文通过一个用很少财务知识的案例来说明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Case Study:一家刚刚开始的企业,当它面临资金问题时,它可以选择申请政府贷款、进行众筹或向私人投资者寻求融资。
据估计,政府贷款的项目有更高的成功几率,但却面
临着更多的审查流程以及更严格的规则。
而众筹和私人投资者则要求企业更高的商业成功率,但可能会提供更快更容易获取资金的途径。
这里,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补贴和政策可以让企业在融资阶段获得
较高的门槛,尤其是融资渠道数量有限的企业,这就要求企业选择政府贷款,它需要符合
政府的政策和要求,以便获得批准。
另一方面,私人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灵活性,
因为它可以选择私人投资者,以获得较低的回报,但仍可满足它的经济需求。
因此,上述案例表明,政治经济学不仅影响企业融资的形式,还影响它们获得资金所
需的成本和时间。
例如,政府贷款有更高的成功几率,但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财力来通
过非常苛刻的审查,而私人投资则可能会收取更高的回报,但仍可能会帮助企业更快的筹
集资金。
总之,政治经济学的体现在企业融资形式的选择上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
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融资形式,达到自身最佳发展状态。
政治经济学诞生时,就是要回
答这样的抉择问题,方便大家在市场如何操作方面有更好的准备。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989e52a76e58fafab003a9.png)
剩余价值的产生商A0943班 37号夏星平案例内容资本家是资本所有人,他开办工厂,使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出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产品,通过产品的销售获取销售收入,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收入,向土地所有者支付地租,向劳动力所有者支付工资,即劳动力价值,向借贷资本家支付利息,从而使作为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的资本家获得巨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凝结着雇佣劳动者的大量的无偿劳动,即剩余劳动,从而实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是工人在剩余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它产生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个人生存外还有剩余的情况下。
剩余劳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剩余劳动社会才有可能不断扩大物质资料生产的规模,也才有可能把一部分劳动投入其他部门,发展科学、文化、艺术事业,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剩余劳动的产生也反映了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1936年,天津东亚纺织有限公司,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天0。
4元,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元。
生产12磅毛线耗费原材料价值为19。
2元,工具设备磨损2。
4元。
工人一天生产出的商品包含多少价值,其中转移的旧价值是多少,新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工人一天内创造多少新价值,其中多少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案例讨论:1、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答: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②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③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产M.劳动者以其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旧价值到新产品中,同时,他的抽象劳动则凝结到产品中形成了新价值。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④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制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之《政治经济学》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之《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3d8d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3.png)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之《政治经济学》好的,下面是《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案例分享。
## 课程背景《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目标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3. 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本质;4.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5.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6. 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其中,案例分析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分析具体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案例分析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例,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1.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2.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经验;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演讲、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e4bf35f111f18583d05a5a.png)
政治经济教学案例案例1:经济思想史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有些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
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
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图1-1 亚当·斯密(1723-1790)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
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斯密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最符合人们利己的本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
所以,他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这实际上反映了处在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完全确立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因此,《国富论》的出版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不少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作依据,甚至连当时英国首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教学案例案例1:经济思想史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有些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
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
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图1-1 亚当·斯密(1723-1790)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
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斯密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最符合人们利己的本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
所以,他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这实际上反映了处在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完全确立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因此,《国富论》的出版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不少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作依据,甚至连当时英国首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
图1-2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贯穿着古典学派的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李嘉图声称,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是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的,“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
这促进了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地一起”。
因此,他认为只有实现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并且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他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资本家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是站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攫取利润进行辩解的。
在他看来,资本家在发展生产时固然追求个人利益即追逐利润,但是获取利润是为了积累,积累资本是为了发展生产,而生产发展则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
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资本家的个人利益同生产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是合理的、永恒的关系。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初期即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建立起来的。
当时正处在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的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斗争还不十分尖锐。
这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他们的理论观点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
但它毕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治经济学,其理论体系一开始就孕育着庸俗的因素和阶级的局限性。
2.西尼耳: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日益发展起来,并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便为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所代替。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庸俗政治经济学最早的代表有法国的萨伊、巴斯夏,英国的西尼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西尼耳(1790-1864年)是19世纪中叶最露骨地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家。
他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节欲论”。
按照他的说法,“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而资本则是资本家的“牺牲”。
他说:“资本家在获得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时,要牺牲个人的消费,更确切地说,要牺牲这种消费所给予他的享乐和满足。
因此,资本是一项财富,是用于财富生产或财富分配中人类作出努力的结果。
”在西尼耳看来,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的共同“牺牲”所创造的,因此商品的价值也就应当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
在他看来,“工资的定义是劳动的报酬”;同样地,“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
他写道:“节欲既表示放弃把资本用在非生产性消费的行为上,又表示一个人宁愿把他的劳动用于生产未来成果而不用于目前成果的行为。
凡是这样做的人就是资本家,而对于他的行为的报酬,就是利润。
”西尼耳对资本家的“节欲”颂扬备至,似乎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于资本家这种“自我节制”行为造成的,从而完全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
早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观点在不同程度上被后来的西方经济学所吸收,并加以改造形成形形色色的新的理论体系。
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形成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则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辩护的。
3.马尔萨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利益代表马尔萨斯(1766-1834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
他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表。
他的理论站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当土地贵族阶级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发生分歧时,他又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反对资产阶级。
图1-3 马尔萨斯(1766-1834)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观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资本主义人口的过剩、资本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当作一种永恒的现象。
他的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19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工业资产阶级被不断增加资本积累的愿望所驱策,对土地贵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工业资产阶级认为,限制从国外输入谷物的立法意味着土地贵族取得高额地租,也意味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工资增长,利润降低,导致资本积累减少;而土地贵族的地租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消费,只有少部分节约下来转化为资本。
因此,这个社会“纯收入”最好是不落入浪费的土地贵族阶级的手中,而流入“节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手里。
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立场上的马尔萨斯极力地为地租辩解。
他认为,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高额地租意味着国家富足、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低额地租标志着相反的情况。
针对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对废除谷物法的要求,马尔萨斯竭力为谷物法辩护。
他认为,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应该使粮食自给自足,因此他反对废除谷物法。
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马尔萨斯作为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代表的本质,他写道:“只是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土地所有权的利益,同贵族的利益一致时,马尔萨斯才拥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凡是土地贵族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分歧并且互相敌对时,马尔萨斯就站在贵族一边,反对资产阶级。
”4.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在产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急剧加速了小资产阶级两极分化的过程,出现了具有完整体系的小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的西斯蒙弟和法国的蒲鲁东等人。
蒲鲁东(1809-1865年)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
他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符合公平的原则,前者是强者剥削弱者,后者是弱者剥削强者;前者有压迫性和社会性,后者则反对独立性和相称性;前者通过专制主义侵犯自由意志,后者则压制智力和感情上的自发性、行动和思想的自由。
他幻想把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综合起来,建立以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第三种社会形式。
在那个社会里,每个人制造出各自的产品,可以用来供自己消费,也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以另一种产品的形式补偿自己劳动产品的十足价值。
蒲鲁东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一切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
他厌恶工业革命,反对现代工业,希望返回到手工劳动的生产中去,他认为即使丧失999‰的生产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能使永恒公平实现就行了。
小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层,决定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一方面它批评与小资产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资本主义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病,对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它又维护私有制。
他们把小生产理想化,企图按照小生产的规范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
这时,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作为思想武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马克思(1818-1883年)和恩格斯(1820-1895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图1-4 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它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性。
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案例讨论: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2.社会主义经济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果说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个阶级还是否代表大多数人?当代中国经济学发展应如何体现其阶级性?案例2:中国消费者与雀巢的博弈一、案例内容1. 雀巢大玩“变脸”游戏据《文汇报》2005年6月10日报道:自5月25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被曝光后,中国消费者和雀巢公司的一场无形“博弈”便悄然展开。
在经历了消极应对—积极自辩—公开道歉—只换不退的“表演”之后,雀巢公司日前又对外宣称:消费者可以退货。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消费者受到持续的“心理煎熬”,雀巢公司却显得很轻松,和中国人玩起“变脸”的游戏,而为了逃避“召回”,这种游戏还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