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单基因遗传性状汇总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的判断及应用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的判断及应用中和中学沈国萍背景资料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性状表现型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色觉正常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红绿色盲8 0 13 1 6 0 12 0思考: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为多少?如何计算?2.仅仅根据上面的发病率,能否准确判断色盲是显性还是隐性?3.如果我们要确定色盲的显隐关系,还要确定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还需要做什么调查?一、几种遗传病的系谱图1、最大可能代表某种遗传性状(1),遗传方式:遗传特点:①②③(2)遗传方式:遗传特点:①②③112、可以肯定为某种遗传性状(1)遗传方式:遗传特点:(2)遗传方式:遗传特点:(3)遗传方式:遗传特点:3、及时巩固右图为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遗传二、根据调查结果判断某种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1、下面是学校生物探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人群中卷舌和不卷舌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组别婚配方式家庭儿子女儿父母不卷舌卷舌不卷舌卷舌一不卷舌不卷舌60 37 0 23 0 二卷舌不卷舌300 56 102 50 105 三不卷舌卷舌100 24 28 19 33 四卷舌卷舌200 35 98 2 67 根据上表中第______组的调查结果,可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其中显性性状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卷舌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相应基因用A、a表示),判断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判断的步骤:(1)(2)3、及时巩固(1)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
人遗传性状调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人类遗传性状,了解其遗传方式,并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人类遗传性状中的体现。
通过观察和分析单基因遗传性状,如眼皮皱褶、酒窝、大拇指弯曲度等,探究这些性状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遗传特点。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分为显性和隐性。
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个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
三、实验方法与对象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遗传性状的调查。
2.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100人。
四、实验结果1. 调查性状:眼皮皱褶(双眼皮/单眼皮)、酒窝(有/无)、大拇指弯曲度(可弯曲/不可弯曲)。
2. 数据统计:- 眼皮皱褶:双眼皮62人,单眼皮38人。
- 酒窝:有酒窝48人,无酒窝52人。
- 大拇指弯曲度:可弯曲72人,不可弯曲28人。
五、数据分析1. 显隐性与人群中表型比例的相关性:- 眼皮皱褶:双眼皮占62%,单眼皮占38%,显性性状占大多数。
- 酒窝:有酒窝占48%,无酒窝占52%,隐性性状占大多数。
- 大拇指弯曲度:可弯曲占72%,不可弯曲占28%,显性性状占大多数。
由此可见,显隐性与人群中表型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一致。
2. 遗传规律验证:- 眼皮皱褶:双眼皮与单眼皮的比例约为1.6: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酒窝:有酒窝与无酒窝的比例约为1: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大拇指弯曲度:可弯曲与不可弯曲的比例约为 2.6: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六、讨论1. 遗传与环境因素: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性状受到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例如,酒窝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也可能受到面部肌肉活动的影响。
2. 遗传多样性:人类遗传性状具有多样性,这与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基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
单基因遗传名词解释(一)

单基因遗传名词解释(一)单基因遗传名词解释1. 单基因遗传•定义:单基因遗传也称为单基因性状遗传,是指某一特定性状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方式。
•示例:人类的血型是一种典型的单基因遗传性状。
血型分为A、B、AB和O型,其遗传规律是由A和B两个等位基因控制的,而O型则是由两个O基因决定的。
2. 显性遗传•定义:显性遗传是指在杂合状态下,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示例:人类的指纹类型是显性遗传性状。
如果一个父母中有一人的指纹是弯曲型,另一人是直线型,则子代往往会表现出弯曲型指纹,显性基因会压制返显性基因表现。
3. 隐性遗传•定义:隐性遗传是指在杂合状态下,隐性基因不表现出来但会遗传给子代的遗传性状。
•示例:人类的皮肤色素沉淀能力是隐性遗传性状。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拥有高色素沉淀能力,另一人拥有较低色素沉淀能力,子代可能会表现出低色素沉淀能力。
4. 纯合子•定义: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
•示例:在纯合子状态下,某一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纯合子相对于杂合子容易表现出某一特定性状。
5. 杂合子•定义:杂合子是指基因型两个等位基因不同的个体。
•示例:在杂合子状态下,某一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是Aa。
杂合子往往会表现出两个等位基因的综合性状。
6. 基因突变•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发性改变或者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示例:人类患有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色盲和囊病等,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以上是关于单基因遗传相关名词的解释和示例。
单基因遗传研究对于理解许多遗传性状的传播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生物研究和遗传治疗的发展。
实验二 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董佳祺(20091052261)程丽茹(20091052231)实验二: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一、目的1.通过人类各种性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遗传方式,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了解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3.了解人类性状遗传规律,掌握分析人类性状的方法。
二、原理人类的各种性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控制的。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某一特殊的性状在不同的人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
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质基因的性质,并能计算出该基因的频率。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基因频率即特定基因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进化过程主要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是指群体中某一基因的数量。
基因频率也就是等位基因的频率。
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来推算。
如人们熟悉的人的MN血型,它是由一对共显性等位基因M和N所决定,产生3种基因型M/M、M/N和N/N,而相应的表型是M、MN和N,而且比例是1/4M、1/2MN和1/2N。
这个原理可以推广到一般群体内婚配,如以群体中MN表型(基因型)的具体样本数被所观察到总数相除即可得到(转换)相对频率数。
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⑴设二倍体生物个体的某一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设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①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2n1+n2/2N 或 n1/N+n2/2N ;②AA基因型的频率=AA基因型的个体数/该二倍体群体总数=n1/N。
⑵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关系,由上述①②推得:A基因的频率=n1/N+1/2·n2/N=AA基因型的频率+1/2Aa基因型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genotypic frequency)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
遗传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实验组序号:日期:实验项目: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人类一些常见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
2.了解群体控制不同遗传性状的基因分布情况。
实验原理: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是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在一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其遗传方式。
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
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D,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R。
群体(D,H,R)交配是完全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对象:某群体实验用品: 1、器材玻璃棒、纱布块、乙醇棉球、镊子、量角器2、试剂 PTC1~14溶液、浓度递减实验内容与步骤1、卷舌在人群中,有的人能够卷舌,在近舌尖处两侧边缘向上甚至卷成管状,有的人则不能。
卷舌对不能卷舌为显性。
实验组成员间可互相观察,并记录下来,算出各类型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出该群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记录观察结果,绘成系谱图,通过系谱分析其遗传方式。
2、耳垂形状人类耳垂可明显区分为有耳垂和无耳垂两种形状,前者为显性后者为隐形。
观察家庭成员的耳垂形状,看是否与上述遗传方式相符。
3、前额发际在人群中,有些人前额发际基本上属于平线,有些人在前额中部发际向下延伸呈峰形,试讨论这种形状属于哪种遗传方式。
4、将上述三个以及其他易于观察的形状的观察结果记录在附表上。
实验观察人类遗传性状与疾病关联调查表姓名曹雪班级麻醉112班学号6301611062。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本文是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66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
单基因遗传病的疾病特征据有关医学研究证明,80年代统计,人类单基因病有3300多种,其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符合Mandel规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如有一个突变,这个突变基因的异常效应就能显示发病。
这类疾病已达17OO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
多指、并指等。
其遗传系谱特点是;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有一方为患者。
若双亲无病,子女一般不发病;患者常为杂合型,苦与正常人婚配,其子女患病概率为50%;常见连续几代的遗传。
显性致病基因有时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杂合子个体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并不表达,即不完全外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外显率为60%-9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当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能发病。
即隐性遗传病患者,大多是由两个携带者所生的后代。
已确定这类疾病约1200多种,如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杂合型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本身不表达相应的性状,但可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谱系特点: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与性别无关;双亲为无病携带者,子女发病概率为25%;常是越代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大为增高。
如苯丙酮尿症在人群中随机婚配时,发病率为1:14500;表兄妹婚配则为1:1700。
全身性白化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40000;表兄妹婚配则为1:3600。
性连锁遗传病多为隐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女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已确定这类疾病近200种。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性状的遗传学分析09 生物技术一、实验目的人类是随机婚配的群体,其性状表现反映出群体的遗传组成。
从群体性状遗传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期了解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1.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
不同群体同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2.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3.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
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 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 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
群体(P,H,Q)交配是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P=p2 H=2pq Q=q2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就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
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4.人类性状的遗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1) 单对基因遗传:单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一对基因所决定。
(2) 多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表现,是由二对或二对以上的基因所决定。
人类的ABO血型是单对基因遗传,但控制血型的基因则有三种:I A、I B及i,其中I A和I B分别对i为显性。
表1 ABO血型遗传特征Table 1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BO blood group 表型基因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天然抗体A B AB O 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B I BiiABA、B—(β)抗B(α)抗A—抗A(α)或B(β)由于A抗原只能和抗A结合,B抗原只能和抗B结合,因此,可以利用已知的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未知血型,两种标准血清内所含每一种抗体将凝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
人类性状调查总结范文

一、调查背景为了深入了解人类遗传性状的多样性和遗传规律,我们小组开展了人类性状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人类常见性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状,如眼皮性状、耳垂性状、酒窝性状等,以及多基因遗传性状,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系谱分析等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单基因遗传性状调查结果:(1)眼皮性状:在调查的100个家庭中,双眼皮家庭占60%,单眼皮家庭占40%。
其中,双眼皮家庭中,父母均为双眼皮的有60%,父母一方为双眼皮、一方为单眼皮的有30%,父母均为单眼皮的有10%。
(2)耳垂性状:在调查的100个家庭中,有耳垂家庭占70%,无耳垂家庭占30%。
(3)酒窝性状:在调查的100个家庭中,有酒窝家庭占50%,无酒窝家庭占50%。
2. 多基因遗传性状调查结果:(1)身高:在调查的100个家庭中,父母身高较高的家庭占60%,父母身高较低的家庭占40%。
(2)体重:在调查的100个家庭中,父母体重较重的家庭占50%,父母体重较轻的家庭占50%。
(3)血压:在调查的100个家庭中,父母血压较高的家庭占40%,父母血压较低的家庭占60%。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1)人类遗传性状具有多样性,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单基因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较为复杂。
(3)调查结果表明,眼皮性状、耳垂性状、酒窝性状等单基因遗传性状在人群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讨论:(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居民对遗传学知识了解较少,需要加强遗传学知识的普及。
(2)在多基因遗传性状的调查中,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3)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扩大调查范围,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人类体表性状及PTC味盲基因的遗传分析解读

人类部分性状与遗传机制
2. PTC尝味基因测试
苯硫脲 C7H8N2S 无毒,无副作用 单基因,部分显性
TT: 1/6,000,0001/750,000 Tt: 1/380,0001/48,000 tt: 1/24,0001/750
表2 PTC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和基因型
标号
配制方法
浓度mol/L
实验15
人体若干体表性状及PTC尝味基因的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
认识人类性状遗传及其规律 分析PTC味盲基因频率,掌握群体基因频率计算的一般方法 加深对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 人类体表性状分析
单基因遗传
基因A和a频率为p和q AAAaaa频率为DH和R Gf与GTf的关系:D= p2 H= 2pq R= q2
多基因遗传
表1 人类单基因遗传的实例
分类
性状
遗传机制
体 表 性 状
头发的颜色
黑发
AD
红发
AR
头发的形状
卷曲
不完全显性
直发
AR
发际线
V字形发眼睛的颜色
黑、褐发
AD
蓝、灰色
AR
眼睑的形状
有眼睑
AD
无眼睑
AR
耳垂的形状
有耳垂
AD
无耳垂
AR
舌的形态
可向中间卷曲成槽状
AD
不能卷曲成槽状
AR
酒窝
没有酒窝
AR
有酒窝
AD
拇指弯曲
可以向后弯曲
AR
不可以向后弯曲
AD
食指长短
食指较无名指长
AD
食指较无名指短
AR
遗传单基因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群体遗传平衡的检测

判断遗传方式: 代代遗传---显性遗传。 男女患者比例均等---常染色体遗传。 验证---“父母双亲正常,子女一般不发病”。 结果:AD。
Ⅰ Ⅱ Ⅲ Ⅳ Ⅴ
*
例2:斑状角膜变性家系
*
1.判断遗传方式: 不连续遗传---隐性遗传。 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常染色体遗传。 验证---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增高。 结果:AR。
*
确定P值
含义:两个群体3种基因型的差异由偶然因素所致的概率;
P值推算方法:根据计算的X2值查表得出;
如何确定自由度?
*
自由度
X2界值表
*
自由度
统计学上的常用术语,指变量能自由取值的个数。 如一个样本有4个数据(n=4),受到平均数等于5的条件限制,那么在自由确定了3个数据4、2、5后,最后一个数只能是9。所以自由度等于3。 任何统计量的自由度=n-限制条件的个数
back
*
PTC尝味能力的检测
目的:检测PTC尝味能力在待测人群中的分布是否平衡。 方法:计算一个平衡人群的3种基因型人数,将待测人群与其比较。
两种人群的差异原因
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
不平衡
平衡
根据原理,设计下表
基因型个体数
TT
Tt
tt
实际观察值(O)
预期理论值(E)
X²=∑(O-E) ²/E
具体步骤
记录PTC尝味实验及ABO血型测试结果并进行Hardy-Weiberg定律的卡方检验。
实验目的
实验报告
X²=∑(O-E) ²/E
p、q、r的计算方法
*
i基因频率:
IA基因频率:
IB基因频率:
*
校正方法(Bernstein)
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三)

45
3、H抗原与孟买血型
O血型的人也有抗原,就是H抗原。H抗原是ABO 血型的基本分子。
MN
100% 50% 50% 50%
N 100%
50% 25%
29
又例:人镰刀形贫血病遗传
并显性
正常人红细胞呈碟形,镰(刀)形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 镰刀形;
镰形贫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结婚所生的子女(F1)红细胞既 有碟形,又有镰刀形。
30
镰形红血球贫血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子女,他们的红 血球细胞,即有碟形又有镰刀形。
2、并/共显性 与镶嵌显性
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 传现象——并/共显性遗传。
◎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F1代同时出现两个亲本性状; ◇其F2代也表现为三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2:1。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也是对应的。
27
例:人类的MN血型系统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由LM、LN控制 LMLN:MN型(同时出现两个亲本性状) 试问在人类中这种血型系统其婚配方式有几种? 子女的血型如何?
例如:果蝇间断翅脉基因 II ,Ii : 翅脉正常 ii : 翅脉间断(隐性)
100 ii 90 翅脉间断 10 翅脉正常
外显率 90% 不完全外显
21
由于不完全外显,在人类一些显性遗传病的系谱 中,可以出现隔代遗传现象。
22
2、表现度 ( expressivity )
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报告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调查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系别:生物科学班级:201201班姓名: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调查和分析[摘要]: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事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在一定群体中调查可了解其遗传方式;人类的遗传病有几千种,也有一些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通过家系调查或群体调查可了解其发病率以及遗传方式。
[关键词]单基因遗传性状孟德尔遗传规律本文中的三队性状识别标准为:眼皮皱褶称双眼皮,无皱褶称单眼皮[1];笑时在面部两侧有一近圆锥形的凹陷,称酒窝[2];拇指的最后一节能弯向挠侧称大拇指可以向外弯曲[1]。
1.实验方法与对象调查方法:网络问卷式调查对象:网络人员2.结果2.1数据统计个体中单因子遗传性状的调查结果2.2调查性状的显隐性查阅资料得知,眼睑双相对于单为显性;有酒窝相对于无酒窝为显性;大拇指可以弯曲相对于不能弯曲为显性。
3.讨论3.1 显隐性和人群中表型比例的相关性通过数据得出,眼皮单双、大拇指弯曲组性状中显性性状占人群中的大多数;而有无酒窝却是隐形性状占人群中的大多数。
因此可认为显隐性状和人群表型比例无关,而与人群中的基因频率有直接关系。
上述性状与否理论上各项调查性状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符合3:1的孟德尔理论,但是通过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均不符合孟德尔的3:1理论。
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1.选取的调查对象分布不均匀2.调查数量不够大3.被调查者对某些性状区分不清楚3.2关于性状的猜想从个体中单因子遗传性状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单因子遗传性状分布很散乱,说明人的形状分布具有随机性。
性状的表达是受外界环境和自身基因表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亲代的遗传过程中,基因连锁遗传,或者是自由组合和分离,使得性状随机分布而无规律性。
从而不符合3:1的孟德尔理论。
参考文献[1]张建龙,潘玮槐. 人类美人尖等4对性状的调查及遗传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17):59-61[2]吴继斌. 关于笑窝遗传方式的探讨[J].激光生物学报,1997(6):1019-1020. .。
人的单基因遗传性状汇总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单基因性状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
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伴性遗传(SL)3大类。
伴性遗传乂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XD)、X伴性隐性遗传(XR)和Y伴性遗传。
下面分析一些完全显性的人体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供参考。
1人体形态性状的遗传b 1头形指成年人的头形,头横幅与前后之比例(横幅/前后)〉0.80的为短头。
俗称“扁头”,为AD。
比例<0.80者为长头,是AR。
1.2发旋在头顶靠后方的中线处有一螺纹即发旋。
螺纹处头发纹路有两种方式:①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是AD。
②左旋。
即逆时针方向,是AR。
1.3头发卷发是AD,直发是AR。
b 4头发颜色黑发是AD,金发是AR。
1. 5前额发际着生头发区域的边缘即发际。
前额发际有两种情况:①前额发际向脑门突出一三角形发突,即AD。
②前额发际平齐的为AR(图1)。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患者后发际低,是临床诊断标志之一。
图1前额三角形发尖1. 6眼睑俗称“眼皮” o双眼皮是AD,单眼皮是AR。
1. 7蒙古褶亦称“内眦皱嬖” o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遮盖着泪阜。
有蒙古褶为AD,无蒙古褶为AR。
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人种(亦称黄色人种)的特征。
非洲南部的科萨人这种特征也颇明显(图2)o1. 8眼色即虹膜的颜色。
褐色眼或棕色眼是AD,蓝色眼或黑色眼是AR。
1. 9睫毛长睫毛为AD,短睫毛为AR。
1. 10耳垂有耳垂,即耳垂下悬,与头连接处向上凹陷,为AD。
无耳垂,即耳轮一直向下延续到头部,为AR(图3・①)。
图3耳廊1. 11达尔文氏结节人类耳轮边缘后上部有一个小结节,称达尔文氏结节,X 称耳轮结节。
一般认为这个突起和猴类耳壳的耳尖相当。
有这个结节为AD,没有为AR。
但有的人仅一个耳有此特征,有的个体具显性基因,但山于外显率低,类似隐性表现型。
也有人认为达尔文氏结节与鼻尖厚度是连锁遗传(图3.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单基因性状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
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伴性遗传(SL)3大类。
伴性遗传又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XD)、X伴性隐性遗传(XR)和Y伴性遗传。
下面分析一些完全显性的人体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供参考。
1 人体形态性状的遗传1.1 头形指成年人的头形,头横幅与前后之比例(横幅/前后)> 0.80的为短头。
俗称“扁头”,为AD。
比例<0.80者为长头,是AR。
1.2 发旋在头顶靠后方的中线处有一螺纹即发旋。
螺纹处头发纹路有两种方式:①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是AD。
②左旋。
即逆时针方向,是AR。
1.3头发卷发是AD,直发是AR。
1.4头发颜色黑发是AD,金发是AR。
1.5前额发际着生头发区域的边缘即发际。
前额发际有两种情况:①前额发际向脑门突出一三角形发突,即AD。
②前额发际平齐的为AR(图1)。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患者后发际低,是临床诊断标志之一。
1.6眼睑俗称“眼皮”。
双眼皮是AD,单眼皮是AR。
1.7蒙古褶亦称“内眦皱襞”。
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遮盖着泪阜。
有蒙古褶为AD,无蒙古褶为AR。
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人种(亦称黄色人种)的特征。
非洲南部的科萨人这种特征也颇明显(图2)。
1.8眼色即虹膜的颜色。
褐色眼或棕色眼是AD,蓝色眼或黑色眼是AR。
1.9睫毛长睫毛为AD,短睫毛为AR。
1.10耳垂有耳垂,即耳垂下悬,与头连接处向上凹陷,为AD。
无耳垂,即耳轮一直向下延续到头部,为AR(图3.①)。
1.11达尔文氏结节人类耳轮边缘后上部有一个小结节,称达尔文氏结节,又称耳轮结节。
一般认为这个突起和猴类耳壳的耳尖相当。
有这个结节为AD,没有为AR。
但有的人仅一个耳有此特征,有的个体具显性基因,但由于外显率低,类似隐性表现型。
也有人认为达尔文氏结节与鼻尖厚度是连锁遗传(图3.②)。
1.12耳垢亦称“耵聍”。
即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油脂性分泌物,黄色或棕色,有保护作用。
但耳垢的性质则不同,湿耳垢为AD,干耳垢为AR。
1.13 鼻尖即鼻下端向前的突起。
其向下弯曲呈鹰嘴状,即钩鼻尖,为AD。
直鼻尖为AR。
1.14 鼻孔阔鼻孔是AD,狭鼻孔是AR。
1.15 卷舌研究我国人的发音发现,有的人能按自己的意志,把舌的两侧边抬高卷曲如同英文字母U形,即为卷舌,属AD。
多数人具有此特征。
有的人不能卷舌,属AR(图4)。
1.16 翻舌(舌内翻) 研究中国人的发音还发现,有的人舌尖部分不用上颌牙齿的帮助能向后翻转,即为翻舌,为AR(图5)。
这种性状在人群中出现频率不高,根据国外的统计只有1/1000弱。
不能翻舌的人为AD。
舌的活动在人群中可见3种类型:①舌能卷而不能翻。
②舌能卷又能翻。
③舌不能卷又不能翻。
舌不能卷而能翻则从未见过。
Marein(1975)提出卷舌并非遗传。
1.17拇指末节外翻有些人的拇指末节能向外弯曲,其弯曲度与拇指中轴可达60”,属AR(图6)。
直立属AD。
1.18食指与无名指长短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的长短关系表现为伴性遗传,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食指短于无名指是隐性基因所决定,为XR。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XD。
检查的方法是在白纸上画一横线,手掌向下放于纸上,使中指指尖方向与横线垂直,无名指指尖与横线相齐,看此时食指指尖是在横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1.19中指有无毛有人中指生有毛,有的人中指不生毛。
中指有毛为AD,无中指毛为AR。
1.20小指将两手自然平放于桌上,肌肉放松,此时小指最末节向无名指方向弯曲的为AD。
不能弯曲的为AR。
1.21 手的癖性右癖是AD,左癖是AR。
1.22皮肤颜色黑皮肤是AD,白皮肤是AR。
2 味觉器官生理机能遗传2.1苯硫脲尝味试验人类对苯硫脲(PTC)尝味能力遗传。
苯硫脲是一种白色结晶状药物,由于含有N-C=S基因,所以有苦涩味。
有的人能尝出1/750,000~1/50,000PTC浓度溶液的味道(苦味、苦涩、少数人感到甜味),这些人称为尝味者;有的人只能尝出PTC浓度大于1/24,000溶液的味道,这些人均称为PTC味盲者。
尝味者为AD,味盲者为AR。
我国汉族人群中,PTC味盲约占9%。
已知味盲者易患结节性甲状腺肿,因此可以把PTC的尝味能力作为一种辅助性诊断指标。
2.2 SB尝味试验人类对化学物品(SB)的味觉反应遗传。
取浸泡于0.1%浓度的SB溶液的纸片,咀嚼尝味。
有的人感到咸味、有的人感到甜味、有的觉得苦,这些人称尝味者,是AD。
有的人什么味道也觉察不出,称不尝味者,为AR。
3 人类色觉性状的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属于X伴性隐性遗传(XR),正常为X伴性显性遗传(XD)。
我国汉族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7%,女性发病率接近0.5%。
因此,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4 免疫学性状的遗传4.1人类的ABO血型系统,A型、B型属于AD,O型属于AR,AB型属于共显性遗传。
根据分离律的原理,已知双亲的血型,可以推出子女中可能有什么血型或不可能有什么血型。
这在法医学的亲权鉴定上有一定作用,但只能起否定作用,不能起肯定作用。
4.2人类的MN血型系统M型、N型属于显性性状不存在隐性性状。
MN型属于共显性性状,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表达出来,不存在隐性状态,就叫共显性遗传。
上述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是受孟德尔定律制约的。
所以,也叫孟德尔式遗传。
下巴形状是明显的显性遗传大耳朵、耳垂与脸颊分离为显性遗传,小耳朵、耳垂紧贴脸颊为隐性手指:食指比无名指长为显性遗传手指:拇指第一节能向手背弯曲是显性遗传扁平足为显性遗传人类单对基因遗传的实例性状显性隐性耳垂与脸颊分离紧貼脸颊卷舌状能不能美人尖有无拇指竖起時变曲情形挺直拇指第一节向指背弯曲食指長短较无名指長较无名指短双手手指嵌合左手拇指在上右手拇指在上上眼脸有无皱褶有(双眼皮) 无(单眼皮)酒窩有无多指(趾)症六指(或趾) 五指(或趾)白化症:皮肤缺黑色素,眼睛畏強光正常肤色皮肤白化红绿色盲正常无法区別红绿两色血友病:缺少凝血因子出血不容易正常容易出血而不止止住蚕豆贫血症:食用蚕豆后引起溶血正常食用蚕豆后会发病单对基因控制性状的显隐性表型:左:显性右:隐性人类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调查与分析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是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在一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可了解其遗传方式人类的遗传病有几千种,也有一些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通过家系调查或群体调查可了解其发病率以及遗传方式。
思考题1.请根据你的调查判断被调查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性状,如果不能判断请说明原因。
2.请根据你的调查结果计算该遗传性状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如果你调查的是高度近视或红绿色盲,请根据以下数据来判断发病率与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是否相符?如果不符,试分析原因。
(我国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为1%;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7%,女性发病率为0.5%。
)人体单基因性状的遗传1、眼的遗传眼色——单基因遗传——有黑色、褐色、黄色、蓝色、灰色——虹膜折光率不同所致,因民族、人种、个体不同而不同黑色、褐色为显性——黑色基因——B蓝色、灰色为隐性——蓝色基因——b眼睑——单基因遗传双眼睑——D——指上眼睑不能正常抬起单眼睑——d散光——角膜曲度不均——多基因遗传眼睛大小——单基因遗传大——显性小——隐性眼睛睫毛——单基因遗传长——显性短——隐性2、耳的遗传耳垂——单基因遗传有耳垂—— E无耳垂——e 耳垢——湿耳垢——显性干耳垢——隐性精品文档耳形——大耳朵——显性小耳朵——隐性3、鼻的遗传鼻的形状——单基因遗传弓形鼻——显性直鼻——隐性鼻孔的形状——单基因遗传宽鼻孔——显性窄鼻孔——隐性鼻头的形状——单基因遗传钩鼻头——显性直鼻头——隐性4、舌的遗传舌的形态——单基因遗传“U”形——显性非“U”形——隐性卷舌性状——单基因遗传能卷舌——显性不能卷舌——隐性舌的尝味能力——单基因遗传如:对PTC的尝味能力能尝味——显性味盲——隐性5、毛发的遗传头发的颜色——单基因遗传黑发——显性非黑发(红发、灰发)——隐性人的发式——单基因遗传卷发——显性直发——隐性人的毛发的疏密程度——多基因遗传毛发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头发多少多少“V” “ ”发际字形一字形发旋右旋左旋发质硬发软发发色黑色浅色发形卷发直发6、手的遗传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手的惯用右手左手指趾数多指趾非多指趾指趾形并指趾非并指趾大拇指弯曲能不能指毛有无大拇指末节外翻不能能食指与中指长度中指长食指长食指与无名指长度食指长食指短小指末节弯曲末节向无名指弯曲无弯曲手指嵌合左手指在上右手指在上7、其他性状的遗传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头形扁头长头颈形非短颈短颈胸形漏斗胸非漏斗胸足形扁平足非扁平足体毛多毛有毛汗液多非多脸面雀斑有无脸面酒窝有无嘴唇厚薄1.人类遗传病的5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1)首先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
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
即双亲都表现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①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a.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a.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眼睑的遗传眼睑俗称眼皮,位于眼球前方,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
几年前,我校曾经开展了“湖口县人类性状遗传调查”的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眼睑的遗传”,对此已有结论,现稍作补充和整理。
经调查及有关资料显示,人的单、双眼皮的遗传是受细胞核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可用A表示)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可用a表示)控制,因此基因型AA或Aa控制双眼皮的形成,而基因型aa则控制单眼皮的形成。
单眼皮、双眼皮的产生与人的上眼睑中一条提上睑肌有直接关系。
当这条提上睑肌有纤维延伸至皮下,肌肉收缩造成附着处皮肤的退缩,构成皮肤皱襞,即双重睑(双眼皮)。
单眼皮则缺少这种附着于皮肤上的提上睑肌纤维,因此没有皱襞。
一般来说,一个含有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A的人(基因型为AA或Aa),则他的性状表现应是双眼皮,而基因型为aa者表现为单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