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法规基础知识
国防法知识点总结
国防法知识点总结一、国防法的基本概念1. 国防法的定义国防法是指规范国家军事和国防建设活动的法律体系。
作为一部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法律,国防法承载着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责任,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国防法的意义国防法是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法不仅要维护国家军事实力和军事资源,还要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安全。
因此,加强国防法建设,完善国防领域的法律规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国防法的作用国防法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和管理国家军事和国防建设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同时,国防法还具有以下作用:(1)保障国家政治安全。
国防法明确了国家在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立法精神,有助于维护国家政权和政治安全。
(2)保障国家领土完整。
国防法规定了国家军事力量的使用和管理,使得国家能够有效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安全。
(3)维护国家安全。
国防法的规定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应对国家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
(4)加强国家军事实力。
国防法的规范能够加强国家军事实力,提高国家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二、国防法的基本原则1. 国家安全优先原则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安全是首要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优先原则是国防法的核心原则。
在制定和实施国防法相关规定时,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安全优先,确保国家安全不受任何威胁和侵犯。
2. 军民结合原则国防法强调军民结合,要求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国防法规定,要加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3. 联防联控原则国防法规定,实行联防联控,加强领土和空域的防卫,保障国家领土和空间的安全。
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国家地方联防联控的体系,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大专军考之军政基础知识和参考答案
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育官兵遵守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开展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正确处理军政军民关系方面的问题,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协同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动员部队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七)保卫委员负责预防犯罪和防间保密工作。
(八)群众工作委员负责拥政爱民工作,检查和维护群众纪律,参与做好官兵亲属的工作。
(九)敌军工作委员负责瓦解敌军工作。
党支部应坚持哪些组织生活制度?
党支部应当坚持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的增补,由基层委员会提出意见,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委员会成员调离本单位、免职或者退出现役,其在党的基层委员会的职务即自行免除。必要时,书记、副书记可以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指定。
基层党员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的措施;
(二)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三)讨论和批准基层委员会的报告;
(四)选举基层委员会委员和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的代表。
党的基层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党的基层委员会对本单位的组织、人员和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基层委员会必须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军队的法规制度,执行上级的决议、命令、指示;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领导所属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全面建设,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本单位建设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和带领官兵完成作战、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行动等各项任务。
高一军训基本军事知识点
高一军训基本军事知识点军事知识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一军训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高一学生应了解的基本军事知识点。
一、军事组织与军礼1. 军事组织结构:一般由军队总部、编成单位和各部门组成。
2. 军礼仪式:了解军礼仪式的基本规范和动作要领,如站军姿、敬礼等。
二、军事训练1. 步兵作战:了解步兵作战的基本概念、组织形式和战术要素等。
2. 武器装备:了解军事训练中常见的武器装备,如步枪、手榴弹等。
3. 军事体能训练: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提升身体素质。
三、军事常识1. 军事地理:了解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与军事地理特点,如水陆交通线等。
2. 军事历史:了解重要的军事发展历史事件,如世界大战等。
3. 军事文化:了解军事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士兵誓词、兵器标志等。
四、军事纪律与法规1. 军事纪律:了解军事纪律的基本要求和遵守规范,如作息时间、服从命令等。
2. 军事法规:了解军事法规的基本内容,如战斗法规、军队条令等。
五、急救与防护知识1. 急救知识:了解基本的急救措施,如止血、胸外按压等。
2. 防护知识:了解常见的战场防护知识,如使用防弹背心、面罩等。
六、军事技能1. 战斗机动:了解战斗机动的基本技巧,如侧滚、俯仰等。
2. 武器射击:了解基本的武器射击姿势和射击技巧,如手持武器的稳定性等。
七、军事素养1. 心理素质:了解战场环境对个人心理素质的要求,如坚毅、果断等。
2. 集体协作: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如团队合作、互助精神等。
以上是高一军训学生应了解的一些基本军事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军训生活,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应变能力。
希望每位高一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军训,学以致用,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军事基础》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
《军事基础》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军事基础》考试大纲与考试指南一、引言军事基础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军事素养。
军事理论大一考点知识点
军事理论大一考点知识点军事理论是一门关于军事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军队组织、军事战略、军事战法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军事理论大一考点的知识点,以便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战争与军事基本概念1.战争的定义和特征战争是指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争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武力手段进行的激烈冲突。
战争具有不确定性、暴力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2.军事的定义和特征军事是指一种以军队为主体,通过武力行动达到政治、经济、社会等目的的活动。
军事具有专业性、暴力性和组织性的特征。
3.军队的定义和构成军队是国家的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特种兵种组成。
军队的构成要素包括军事力量、军事组织和军事装备。
二、军队组织与军事理论1.军队等级与组织结构军队按照层级划分,包括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战区、军、师和旅等,各个层级之间有着相应的指挥关系。
军队的组织结构包括作战部队、后勤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
2.军事战略与战争动员军事战略是指军队为实现战争目标而采取的全局性军事行动,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构思的制定和战略的实施。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在战争时期组织、调动和发展一切军事资源的行动。
3.战争指挥与指挥原则战争指挥是指在战争中对军事行动进行指导和控制的过程,包括战略指挥、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
指挥原则包括统一指挥、集中指挥、灵活指挥和秘密指挥等。
三、军事战法与作战方式1.军事战法的分类和特点军事战法按照作战手段的不同可分为火力战法、机动战法和信息战法等。
军事战法具有技术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攻防战术和特种作战攻防战术是指军队在战争中进行的攻击和防御行动,包括进攻战术和防御战术。
特种作战是指军队在战争中进行的特殊任务执行,如特种部队的侦察、破袭等行动。
3.联合作战与军事行动联合作战是指不同兵种和军种之间的协同行动,包括陆海空三军的合作和其他特种部队的协同作战。
军事行动是指军队在战争中执行的具体任务和行动。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三)捍卫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中立型,防御自卫型(我国)。
二、我国国防历史(一)古代国防历史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薪对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役制。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二)近代的国防中国近代五次对外战争及战后条约1840 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56 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暖挥条约》1884 年至1885 年中法交战(中法战争中国战役胜利)一《中法新约》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辛丑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钓鱼岛划给日本中国古代国防建设: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城和京杭运河)(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可喜局面。
三、主要启示(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我国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权威性③强制性④适用性⑤稳定性二、国防法规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一)国防法规对国防建设的调整作用(二)国防法规对武装力量的调节作用(三)国防法规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化作用(四)国防法规是取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是宪法和国防法规规定的基本任务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履行兵役,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护国防设备,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接受国防教育,支持和协助国防运动。
军事理论复习题(完美版)
军事理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简称动员。
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
4、【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5、【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准则。
6、【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军事力量。
中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是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7、【积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
是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目的是为辅助进攻,或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
8、【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
9、【爱国主义精神】是指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10、【国防意识(观念)】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居安思危的观念。
爱军习武的观念。
11、【民族尚武精神】又称爱军习武精神,指崇尚武事的精神。
12、【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1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14、【枪械】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丸,口径小于20毫米(大于20毫米定义为"火炮")的身管射击武器。
军事理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国国防(070228)中国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的第3个星期六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2.我国国防的历史及面临的挑战?1.动荡的世纪,百年的战火2.局部战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3.多元化的安全威胁4.特殊的地缘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国防法规(070307)1.什么是国防法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主要特征: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2.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主要由哪些层次构成?答:按照立法权限分为四个层次:3.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权利有哪些?答:义务:(1)兵役义务(2)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军事订货的任务(3)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和优先保障军人、军车(船)通行的任务(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5)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6)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7)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3)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补偿的权利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以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意义有哪些?答:学生军事训练是:(1)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5.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1)增强国防观念(2)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3)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4)激发爱国热情(5)自觉履行国防义务6.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服现役:报考军事院校;应召为国防生;大学毕业生入伍;应征入伍。
(2)服预备役:经过登记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服役兵役;编入预备役部队服预备役。
军事理论基础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整理
军理复习资料基本知识点:1、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战争的正义性和群众性。
2、国家军事法规的制定权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3、中国的海洋国土面积约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4、在我国历史上,城池的建设最早始于商朝。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
6、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
7、在兵役登记方面,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兵役登记,女性公民不进行兵役登记。
8、“两把菜刀闹革命”说的是我军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
9、大三通是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
10、在我国“国防教育”一词,最早是由孙中山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
1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进行了5次反围剿作战。
12、中美建交后,第一位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是邓小平,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尼中美建交后,第一位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是克松。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任务。
14、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训三种。
15、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根据侦察设备的运载工具及其使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地(水)面、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根据侦察设备的运载工具及其使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水下、空中、空间四种。
16、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六大领域。
17、国防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18、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9、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主要标志是西周时期的《军政》、《军志》两部专著。
20、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法律是《反分裂国家法》。
21、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计篇》中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时谈到了五个方面:道、天、地、将、法。
[整理版]军事实际基础常识
我国的国防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以及领土完整的自卫性国防。
国防的含义: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①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保证②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③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④多层次的目标体系⑤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紧密⑥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综合国力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基础经济实力支柱国防实力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坚持依法治军,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打赢战争的根本保障。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它武装组织或在军队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公民服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训、拥军优属。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经过动员后所有可以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
包括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其它服预备役的人员以及经过军训的大中学校的学生。
国防后备力量的作用:①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持一定的国防威慑力;②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证雄厚的兵源;③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进行现代人民战争。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国防建设目标:①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②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③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也是基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快速发展提出来的。
④“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⑤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军事理论重点基础知识
军事理论重点基础知识1.国防指国家为了防备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国防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2.从我国的国防历史中可以得到哪些启迪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保持忧患意识是国防巩固发展的前提3.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国防法规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律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是国家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个国防法规门类4.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人员动员准备、战场准备、战略物资储备、国防事业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等)5.国防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和其他相关活动国防动员的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政治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人民防空动员6.国家安全的内涵从客观因素来说,包括国家所处的国际战略环境,国家的发展战略,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外威胁,国家能力的大小等,从主观因素来说,包括对威胁的主观感知、认知主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国民的历史记忆,社会大众的政治情绪等。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安全既指国家处于安全状态,又指国家维持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
7.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坚持科学统筹的根本方法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军事法规基础知识
• 《元史》记载,1234年窝阔台曾“大会诸 王百僚谕条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称为“条令”的军事法规。
• “条例”一词,出自汉代何休《春秋公羊 注疏序》:“往者略依胡毋生条例,多得 其正。”
• 1936年8月,随着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我 军又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内务条令》, 即《中国工农红军暂行内务条例(草案)》。
• 2、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条令、条例建设的特 点
• 我军条令、条例建设尚属起步和创立阶段, 很多条令、条例带有应急性、简易性和借 鉴性等特点。
• 苏军战斗条令
• 民国二十四年的《步兵操典》
是条令、条例建设的创立阶段 • 我军条令、条例建设始于建军之初。
• 193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 于同年l0月正式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 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 军纪律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 军编制(草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 制(草案)》。这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诞生 后制定和颁布的第一批军事法规,标志着 我军依法治军的开端。
• 195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人民革命军 事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第一 部《政治工作条例 (草案)》
• 于1955年通过和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官服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 有功人员勋章奖章条例》。
• 3、制定和颁布我军战斗条令,使我军训 练和作战有了法规依据
军事法规基础知识
指挥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第一讲 理论建设
• 无法不成军
• 古人讲:“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 智者治法”
军事法规基础知识
• 193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 于同年l0月正式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 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纪 律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编制 (草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制(草 案)》。这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后制定 和颁布的第一批军事法规,标志着我军依 法治军的开端。 • 1936年8月,随着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我 军又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内务条令》, 即《中国工农红军暂行内务条例(草案)》。
• 1930年10月我军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 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 纪律暂行条例(草案)》等一批法规。 • 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还颁布过《纪 律条令》、《内务条令》、《奖惩条例》 等。 • 1951年2月颁发了第一部《队列条令》,同 时修改颁布了《内务条令》和《纪律条 令》,形成了完整的共同条令体系。
• 2、四大条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中国 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 解放军后勤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 备条例》。 • 3、战斗条令 • 战斗条令是规定军队作战指挥和战斗动作 的法规。 • 现行战斗条令属于第四代战斗条令。
• 4、军兵种条令、条例 • 军兵种条令、条例,是专门规范某一军种 或兵种工作和活动的行为准则,这类条令、 条例大多以军事规章的形式出现。 • 5、专业条令、条例 • 专业条令、条例,是指专门规范全军某一 项工作或活动的条令、条例。 •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既是一 部军事法规,又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 法规。
• 3、制定和颁布我军战斗条令,使我军训练 和作战有了法规依据 • 1958年,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 要编写我军自己的战斗条令。 •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编写了我军第一批战 斗条令,即《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和 《步兵战斗条令》,并于1961年5月颁发全 军执行。
近年来军事法学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近年来军事法学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对于国防力量和军事事业的研究水平偏低,这就反映了我国对于军事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在理论创新方面发展不足。
如果随着基础理论研究能够不断的深化,将有助于我国在军事方面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有效的为我国今后的军事法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本篇文章就围绕着对军事法学的概念和范围作为该研究的突破口,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未来军事法学理论的研究学术水平,将军事法学研究更深入透彻,让我国的军事法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军事法学;军事法体系;基础理论研究一、军事法的概念与调整范围研究军事法学是指围绕着军事法的概念、范围和研究对象进行学术探讨,他是国家学科目前所确定的法学二级学科,具有研究价值含金量高,独立存在的学科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军事法学理论的研究也慢慢开始,推进学科理论体系也趋于完善和成熟。
军事法学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对军事法的概念范围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对军事司法理论体系重新构建,不断的去探讨和研究军事法学科基础理论问题,是一个更加自主、自觉、有创新思维的研究学科。
也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之下,我国的军事法学理论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未来军事法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拓。
军事法学理论具有基础性强、研究深度广、所涉及的范围较大的特点。
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也会激发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在军事法当中也能够有所体现,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学习,更多的是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我国今后的军事法概念完善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积累。
未来我国的军事法学研究也会在概念、含义、范围等等有所变化,理论性研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人们的思维创新意识而在不断的改变。
二、军事法学的学科分类(一)军事理论法学和军事应用法学军事理论法学主要讲的是对于一些理论性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说军事法学的原理、原则、历史形成和思想行为等等,一些军事法学学科的必备基础知识;那么军事应用法学就是指研究一些军事法律法规,对于这些立法条文进行解释,以及在军事法律法规当中的实际实施情况的另一门军事法学学科。
军队法制教育
军队法制教育简介军队法制教育是培养军人法律素养、提高军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制教育,军人可以深化对军队法律规章制度的理解,增强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确保军队各项工作与法律要求相适应,为有效完成军事任务提供法律保障。
目标军队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使军人掌握军事法律基本知识,理解和遵守军事法规,维护良好的纪律和秩序,广泛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整体法律素养和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
模式军队法制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教学、集体研究、讲座、研讨会等。
通过专业教官讲解和互动讨论,军人可以深入了解军事法规和军队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他们在执行任务和日常工作中遵循法律规定。
内容军队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军事法律基础:包括国家军队法律法规体系、军事法律知识、法律职责等;2.纪律和秩序:强调军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如军纪处分制度、军人职责与权利等;3.军事特殊法律知识:关于战时、部队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4.军队法律实务:包括军事审判程序、法律文书的撰写、案例分析等。
措施为了有效开展军队法制教育,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全面的法制教育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2.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3.创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4.加强法制教育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确保教育效果和质量;5.建立健全的法律咨询机制,为军人提供法律知识咨询和解答。
结论军队法制教育是军队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高素质军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军队的法律遵从能力,维护军队的纪律和声誉,推动军队建设和战斗力的不断提升。
大学生应该了解的我国基本的国防政策法规内容
大学生应该了解的我国基本国防政策法规内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3-14)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
第六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第九条国家和社会对在国防活动中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采取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和奖励。
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拒绝履行国防义务或者危害国防利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第十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行使下列职权:(一)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二)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三)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四)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五)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六)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规定总部以及军区、军兵种和其他军区级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七)依照法律、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八)批准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体制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计划,协同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九)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十)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国防法规军事理论笔记
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奴隶社会誓命文诰《尚书》甘誓、汤誓、牧誓、大诰、费誓法的起源神创说、契约说、发展说、暴力说(师出于律,刑始于兵)秦《军爵律》《戍律》《傅律》唐《擅兴律》《军防令》《兵部格》《兵部式》元《军律》《省谕军人条画》明《兵律》《军卫法》清《兵律》《则例》民国《兵役法》国防法规的层次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国防法律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法规国务院中央军委军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军事行政规章军事规章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补充规定、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二、国防法规的特性共性(5条)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个性(4条)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三、国防法规的介绍(一)国防基本法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国防动员法类(21、2、26制定21年7月1日起施行)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是调整国防动员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是进行国防动员准备和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法律依据所谓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有平时状态转向战时状态,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国防动员的主要领域武装力量动员、政治动员、交通运输动员、科学技术动员、医疗卫生动员、邮电通信动员、人民航空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三)国防教育法类定义是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国防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古往今来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立法来推动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的作用国防教育的地位、目的,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国防教育的领导、保障,学校国防教育,社会国防教育,法律责任等。
军事法规基础知识40页PPT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军事法规——精选推荐
军事法规:1、武装力量,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组织的总称。
2、军事法律体系是指以一国现行的各种军事法律规范为基础,根据一定标准划分的军事法分支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国防教育,是国家结尾了捍卫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威胁,而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4、战争状态是指战争正式开始至正式结束之间,交战国关系的法律状态。
5、现役,是指公民自入伍之日起至退伍之日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所服的兵役。
6、军事行政管理法规,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在进行军事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军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军队政治工作法规,是指由中央军委制定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施领导,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8、军事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国际军事交往和战争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军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够反映军事法的本质、规律和基本内容,对军事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
(一)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二)维护国家军事利益的原则。
(三)保障军队高度集中统一的原则。
(四)军事法适用优先原则。
10、军事法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阶级性;(2)鲜明的军事性;(3)很强的综合性;(4)高度的强制性;(5)高度的统一性。
11、国防法的基本特征:(1)国防法在我国的军事法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2)国防法的调整范围十分广泛;(3)国防法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4)国防法律体系的主体具有普遍性。
12、武装力量的任务:一是通过防卫作战,维护社会秩序等行动,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二是通过抢险救灾、助民劳动、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活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13、国防法的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2、积极防御原则;3、全民自卫原则;4、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军队条令条例的发展趋势
• 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新的武器装备、新 的军种兵种、新的军事专业不断涌现,规 范千百万军事人员行动的各种条令、条例 也应运而生,原有的条令、条例不断注入 新的内容、修订完善。
• 目前,各国军队条令、条例大体由以下几 个方面组成: • 一是共同条令。即:《内务条令》、《纪 律条令》、《队列条令》等。 • 二是战斗条令。即:合成军队战斗条令、 军兵种战斗条令。战斗条令是规范部队作 战和训练行动的法规。如我军《合成军队 战斗概则》,如美军陆军战斗条令《作战 纲要》
三、军队条令条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国外有的军队把条令、条例比作“军中之 舵”、“军队的圣经”,我军则把条令、 条例视为“军事法典”。
• • • •
(一)条令条例是治军的法规依据 条令、条例是治军的法规依据。 条令、条例是军队法规的主体。 我军条令、条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 系,覆盖了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四、军队条令条例的基本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条令条例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 军队条令、条例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由具备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和军 事机关,遵循国家的立法原则,按照一定 的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发的。
• • • • • • •
l、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意志 2、严格的规范性——约束力 3、执行的强制性——强制实施来规范 4、极大的权威性——至高无上 5、严密的科学性——科学的论证或试验 6、很强的操作性——便于贯彻执行 7、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 2、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条令、条例建设的特 点 • 我军条令、条例建设尚属起步和创立阶段, 很多条令、条例带有应急性、简易性和借 鉴性等特点。 • 苏军战斗条令 • 民国二十四年的《步兵操典》
• (二)条令条例建设全面开展阶段 • 1、制定和颁布《队列条令》,修改和颁布 《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完善了我 军共同条令体系 •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和颁布了我军第一部 《队列条令》,并将这三部条令称为共同 条令,完善了共同条令体系。
• 三国时期曹操颁布的《步战令》、《船战 令》、《阵法》。 • 唐朝颁布的《军防令》。 • 宋朝颁布的《赏格》、《罚条》、《行军 约束》。 • 明朝的《练兵实纪》。 • 清朝颁布的《简明军纪》、《内务条例》、 《步兵暂行操法》。
• 中国古代“条”、 “例”、“令”都是法 规形式,也都曾经是军事法规的名称。 • “条令”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出自北宋 梅尧臣《送卫真宰宴寺丞罢长安》诗: “归见萧何政,条令旧镐间。” • 《元史》记载,1234年窝阔台曾“大会诸 王百僚谕条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称为“条令”的军事法规。
• 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强调依法治军,实行军队管理条令化、 法制化。 • 有的把条令称为“军中之舵”,有的称为 “军队的圣经”。 • 条令、条例的制定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 • 条令、条例来自军事实践,指导军事实践。
二、我军条令条例的形成与发展
• (一)条令条例建设创立阶段 • “凡兵,制必先定”。 • 1、革命战争时期我军一边打仗一边建制, 是条令、条例建设的创立阶段 • 我军条令、条例建设始于建军之初。
• (二)条令条例体系的横向门类 • 军队条令、条例的调整对象,虽然都是与 军队有关的社会关系。但这种社会关系并 不单一,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 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 1、三大条令,即共同条令 • 共同条令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 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
• 三是军兵种建设方面的条令、条例。即各 军兵种的技术工作、勤务工作、管理工作 的条令、条例。如海军的舰艇条令、空军 的飞行条令等。 • 如《司令部条例》、《后勤条例》、《现 役军官法》、《军官军衔条例》
• (二)条令条例的内容越来越细密 • 随着军队建设和战争的发展,军事条令、 条例的各项规定越来越具体、越详细、越 严密。 • (三)条令条例的规定越来越严格 • “得之于严,失之于宽”。条令、条例的 发展,体现了“越是和平时期越要严”和 “越是现代化越要严”的治军规律。
军事法规基础知识
指挥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第一讲
理论建设
• 无法不成军 • 古人讲:“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 智者治法” • 【军事法规】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用以规范军事 领域社会关系与活动的法律、法规、规章 的统称。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立法层 次中,专指中央军委独立制定的军事法规 与国务院联合制定的军事行政法规。
• (四)条令条例的修订越来越及时 • 条令、条例不仅要总结过去,研究现在, 还要预测未来,不断吸取军队现代化建设 和作战的新鲜经验,改革的新成果,吸收 军事理论研究的新成就,以适应形势的发 展变化。
• 193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 于同年l0月正式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 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纪 律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编制 (草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制(草 案)》。这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后制定 和颁布的第一批军事法规,标志着我军依 法治军的开端。 • 1936年8月,随着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我 军又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内务条令》, 即《中国工农红军暂行内务条例(草案)》。
• • • •
(二)条令条例具有军事法的特殊属性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调整内容的相对保密性 3、法规称谓的独特性
五、军队条令条例的科学体系
• (一)条令条例体系的纵向层次 •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军队条例属于 国家军事法律 • 2、中央军委单独制定或会同国务院联合制 定的军队条令、条例属于军事法规或军事 行政法规 • 3、军队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的 条令、条例属于军事规章
• 3、制定和颁布我军战斗条令,使我军训练 和作战有了法规依据 • 1958年,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 要编写我军自己的战斗条令。 •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编写了我军第一批战 斗条令,即《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和 《步兵战斗条令》,并于1961年5月颁发全 军执行。
• 4、制定和颁布专业勤务条令,使我军条令、 条例门类日趋健全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军在制定共同条令, 战斗条令,军兵种条令、条例的同时,还 制定和颁布了许多专业条例。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颁布的条令、条例, 注意了借鉴外国军队,特别是苏军的经验。 当时全军组织翻译了外国陆海空三军各种 条令和教材7100多种。
•
条令、条例体现了军队的性质宗旨、 国家的战略方针、军事思想以及建军和作 战的原则,吸取了军事活动的丰富经验和 军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军事活 动的客观规律。
• 条令、条例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 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许多 分门别类的军事法规。例如,秦国颁布的 《除吏律》、《军爵律》、《中劳律》、 《屯表律》、《戌律》等 • 战国初期的《司马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 战斗条令
• 2、修改和颁布《政治工作条例》,制定和 颁布干部人事方面的条例,加强了政治工 作立法 • 195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人民革命军 事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第一 部《政治工作条例 (草案)》 • 于1955年通过和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官服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 有功人员勋章奖章条例》。
一、条令条例是军队的基本法规
•
条令,是军队制定的用简明条文规定 并以命令形式颁布的关于军队战斗、工作 或生活方面的法规。条例,是国家或军队 制定的以命令形式颁布的关于某项工作的 法规。条令、条例是军事法规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我军的条令主要是指共同条令、战斗 条令、军兵种条令;条例主要是指规范某 项工作的条例
• (二)条令条例是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 保证 • “打得赢”,是指打赢信息化战争,打赢 强敌介入下的战争。 • 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立足于“以 劣胜优”。 • 把我军建设成为军事思想先进、军事技术 过硬、战略技术灵活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 化精锐之师,最终赢得信息化战争。
• (三)条令条例是培养合格军人的基本教材 • 我军众多的条令、条例,是我军治军和作 战经验的科学结晶,是军事理论的宝库, 是军事斗争的百科全书,也是全军官兵高 层次的教科书,它规范的内容之广泛、理 论层次之高深、体现的学术思想之前瞻是 一般的教材不可比的。
• 2、四大条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中国 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 解放军后勤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 备条例》。 • 3、战斗条令 • 战斗条令是规定军队作战指挥和战斗动作 的法规。 • 现行战斗条令属于第四代战斗条令。
• 4、军兵种条令、条例 • 军兵种条令、条例,是专门规范某一军种 或兵种工作和活动的行为准则,这类条令、 条例大多以军事规章的形式出现。 • 5、专业条令、条例 • 专业条令、条例,是指专门规范全军某一 项工作或活动的条令、条例。 •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既是一 部军事法规,又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 法规。
• 1930年10月我军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 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 纪律暂行条例(草案)》等一批法规。 • 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还颁布过《纪 律条令》、《内务条令》、《奖惩条例》 等。 • 1951年2月颁发了第一部《队列条令》,同 时修改颁布了《内务条令》和《纪律条 令》,形成了完整的共同条令体系。
• 苏联1918年颁布了《内务条令》、 《卫戍 条令》,1919年颁布了《野战条令》、 《队列条令》、《纪律条令》。 • 美国1775年、1806年两次通过《陆军条 例》。 • 目前美军各军种共同执行的联合条令有100 余种。各军兵种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和 颁布了众多的条令、条例,仅美陆军就有 条令690余种。
• “条例”一词,出自汉代何休《春秋公羊注 疏序》:“往者略依胡毋生条例,多得其 正。” • “条例”作为军事法规名称,始于宋朝。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颁诏:“厢军 犯阶级者,凡《禁军条例》应斩者,减流 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