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卷-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2.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3.(题文)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如下图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一幕,促使这一幕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D.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5.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非法侵占和窃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中国领土,这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

近代历史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能够回归祖国是因为(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美国支持中国抗战C.中华民族投入抗战D.蒋介石与美国合作6.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

如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何时( )A.1945年8月2日B.1945年8月16日C.1945年9月2日D.1945年9月9日7.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2.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22.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单项选择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华策略发生改变,下列对其改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
B.日本对国民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
C.日军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日军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中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是( )
A.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
C.中国抗日军民的大反攻
D.日本军民无心恋战
7.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八年抗战B.十四年抗战
C.正面战场D.敌后战场
二、组合列举
8.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1)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2)1945年春夏,________、新四军等敌后武装不断发起攻势,收复失地。
(3)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三、材料解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及时间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A.蒋介石B.汪精卫
C.张自忠D.左权
3.右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作者主张( )
A.消极抗战
B.片面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开展游击战
4.“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一政治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
A.国民党一大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四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四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四十六
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图片知史】
图8
【名人说史】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攻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答案】:
【解析】:
歌曲可以成为不同时期反映人民心声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评课稿一、课堂概述《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上的一篇重要文章。

本节课旨在通过系统讲解抗日战争中的胜利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本节课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2.知识点分析:呈现学习目标,梳理课程的主要内容;3.内容讲解:详细阐述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4.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5.案例解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战争中的英雄与普通人的不同;6.总结概括: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学习重点;7.评价反思:通过提问、小结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指导未来学习。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重要事件;•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认识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提高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重要事件;•抗日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和英雄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使用一幅战争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战争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 知识点分析(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告诉学生他们要学习的重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 内容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著名的抗战胜利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并结合图片、地图等教具进行说明。

同时,也要讲解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如国共合作的加强、民族意识的觉醒等。

4. 学生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抗日战争的英雄与普通人的区别进行深入探讨。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习题课件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小论文题:(一九四五)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 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由于苏联这 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对日战争已处 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 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 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有效力地配合苏 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人民军队,
2.右图为周恩来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 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抨击的国民党制造的哪 一事变( C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七七事变
3.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奠定基
础的会议是( C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1945 年 8 月 15 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 胜利。这是庆祝( D )
日本侵 华原因
日本因素(称霸是主因)、中国因素、国际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程
局部 侵华 阶段
时间 1931-1935 1935-1937
日本方面情况
挑起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国。 (一·二八事变)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地.
策动华北事变,妄图占领华 北五省。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
长驱直入 的原因
全面 侵华 阶段
A.知识分子成为抗战主力 B.妇女民族意识高涨 C.妇女政治地位普遍提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6.(2018·湖北孝感)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
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
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D )

八上历史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训练1.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

这段材料说明()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C.中国得到世界各国的帮助D.中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2.日本人当时把30年代侵略中国的战争叫做“日中战争”,直到今天,日本某些教科书里面还沿用这种说法。

而中国官方包括教材等则称之为“日本侵华战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用语不同是由语言翻译差异造成的B.不同的立场与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同C.翻译不同但本质上表达的意思一致D.“日中战争”掩盖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实质3.下图是张谔于1944年创作的漫画作品《我正在后退》。

描绘八路军、日本侵略者、蒋介石三人团团转,互相追击的场景。

这幅作品的时代主题是()A.侵略者进行疯狂的大扫荡B.东方主战场的战略胜利C.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D.八路军百团大战意义深远4.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

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共由城市到农村革命中心的转换过程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5.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1943年就提出使用并装备中国共产党军队,在华北钳制和打击日军,美国驻华使馆于1944年1月提议派出美军观察团到延安,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

此举表明()A.美国重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B.中国是反法西斯核心的地位得到认可C.美国对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失去信心D.美国拉拢中国加入资本主义的阵营6.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人员构成统计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突破训练知识点专题(部编版)课题22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突破训练知识点专题(部编版)课题22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课题22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祖冲之而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

这源于他()A.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B.编写数学名著《缀术》C.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纪念祖冲之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祖冲之的科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解答】祖冲之是我国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祖冲之还创制《大明历》、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祖冲之而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

这源于他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A.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B.遵循自然规律C.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D.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贾思勰在农学方面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解答】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反映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3.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A.戏曲艺术B.诗歌艺术C.绘画艺术D.书法艺术【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测试)(教师版)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测试)(教师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A. 日本投降B. 英国退兵C. 南京解放D. 井冈山会师【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2.今年(2017年),我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庆典。

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①是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是五四运动的意义,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都要排除。

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3.有一幅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

这反映出()A.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B.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文字的信息,结合题干中的“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显示了中国与美国的相互援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题干相一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一、填空题01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02 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了抗战经验,制定了,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03 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

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对日本宣战。

04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和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选择题05广州、武汉沦陷以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B.日军加紧进攻国民党C.日军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D.日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国民党军队06广州、武汉沦陷以后,日本转变策略的主要原因是( )A.武汉会战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B.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C.国民党已经妥协投降D.共产党已经妥协投降07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C.古田会议08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B.大会的目的是争取抗战胜利C.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大会确定了对日战略反攻09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它”是指( )A.鸦片战争B.抗日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解放战争10日本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加紧进攻,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2)国内: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本学期的重点章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胜利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全民族坚持抗战1.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1)背景: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2)表现:日本对国民党进行 政治诱降 ,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3)结果: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之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 南京 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 ”。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 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2.全民族坚持抗战(1)表现(2)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 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之中。

知识点2 中共七大3.召开: 1945 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 延安 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主要内容(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 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新民主主义 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 毛泽东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 抗日战争 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3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6.背景(1)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

(2)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7.战略反攻(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2《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时练习题 (五)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2《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时练习题  (五)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9·山东中考模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由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摄制了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全片共10集,每集50分钟,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90年伟大历程、光辉成就和宝贵经验。

追寻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

录制节目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中共七大的召开地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2.(2019·福建中考模拟)1945年6月,毛泽东在致闭幕词中说:“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

”这里的“大会”指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二大3.(2019·四川中考模拟)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是A.姚子青B.李宗仁C.左权D.张自忠4.(2019·山东中考模拟)“团结就是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对上述歌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描述准确的是A.鸦片入境、民族遭殃B.外敌入侵、国土沦丧C.挥师北伐、声震全国D.日本投降、内战爆发5.(2019·山东中考模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淞沪会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6.(2019·河北中考模拟)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0、21、22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测试(含答案)-精选学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0、21、22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测试(含答案)-精选学习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一次重大的胜利。

你知道指挥这次战役的是哪位将领吗?()A. 彭德怀B. 李宗仁C. 张学良D. 佟麟阁2..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由此最能说明( )A.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

”“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①平型关大捷②西安事变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A. 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④4.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是敌后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④5.1938年,朱德在某战役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卢沟桥保卫战B. 平型关大捷C. 百团大战D. 台儿庄战役6.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抗战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淞沪会战②武汉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第三次长沙会战A. ④③②①B. ④③①②C. ③①④②D. ①③②④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测试( 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测试( 带答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单选题1.下图是1945年8月20日出版的《时代》杂志封面,通体白底,中央一个太阳红得如血,上面画了一个浓黑的大叉子。

这明确地告诉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国家投降了,这个国家是()。

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法国2.出现下图的场景是因为()。

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B.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C.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3.下列事件中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是()。

A. 嘉兴南湖游船B. 八一建军节C. 革命摇篮井冈山D. 中共七大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D.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5.毛泽东在七大开幕典礼上说: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

最能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是()。

A.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B.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C. 日本签订投降协议D. 南京总统府被占6.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爱国华侨的援助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D.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7.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8.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

A.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 打倒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 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9.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共七大的召开B. 中华民国的成立C. 日本制造屠杀惨案D.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0.下边的照片拍摄于1945年9月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这是中国人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战争过程;2.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3. 掌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2.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牺牲精神;2.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战精神。

四、教学方法:1. 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2. 活动式教学,通过游戏或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讲解式教学,以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和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讨论。

教师首先展示一组抗日胜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问学生认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等。

2. 通过活动学习了解抗战精神。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组织一个名为“我是抗战英雄”的游戏,即每组学生从一个抗战英雄的角度出发,描述他(她)在抗战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体验到那个时代的历史传承行为构成,并明确该英雄所体现的抗日战争精神。

游戏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3. 认识抗日战争的原因和胜利过程。

教师向学生讲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胜利过程和意义。

其中包括:卢沟桥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长沙保卫战、百团大战、西安事变、武汉保卫战、八年抗战最后的胜利等。

通过回顾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4. 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让学生从人民战争的胜利、国共合作的成功、外援的支持、抗日统一战线的创建等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加深学生对抗战胜利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抗战的历史贡献。

六、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在游戏中深入体验了抗战英雄的历史传承行为构成,并明确了抗战精神。

2.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以及抗日战争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练习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的原因是①战线过长②兵力不足③国内资源紧张④汪精卫叛国投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制造者是A.日本侵略者B.国民党亲日派C.国民党顽固派D.反动地主武装3.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集团军总司令是A.左权B.张自忠C.姚子青D.赵登禹4.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三民主义B.反帝反封C.毛泽东思想D.马克思主义5.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战略反攻时,日本还有64%的陆军、45%的航空兵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难以同美军对抗,但又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予以增援。

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B.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战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D.抗日战争扭转了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6.1945年,《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问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

”材料中的“这一天”是A.8月1日B.8月6日C.8月9日D.8月15日二、非选择题1.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在哪里?当时的目的是什么?抗战时期,聂耳号召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里的“长城”是指什么?目的何在?2.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

在一次欢庆晚会上,有一则谜语引起大家的关注。

谜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位历史人物)。

”谜底争议较大,有以下几种答案:①“屈原”(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②“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③“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进行抗日);④“毛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抗);⑤“共工”(一个神话人物,“共工”二字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工”作动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曾被日本侵占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起止年份应是()
A. 1840~1890年 B. I860~1910年 C. 1895~1945年 D. 1898 1949午
【答案】C
2.下列表述中,属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来源:学§科§网Z§X§X§K]
B.苏联出兵东北
C.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D.日本无力维持战争的继续
【答案】C
3.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领导抵抗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来源:学*科*网]
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答案】B
4.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答案】B
5.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B
6.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全面内战爆发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百团大战的胜利
【答案】C
7.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拨朝战争
【答案】B
8.丽丽同学以“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为主题搜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料。

在她搜集的史料中,有两条信息是这样评价某一历史事件的:( )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余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9.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亲日派头子是( )
A.吴佩孚
B.张作霖
C.汪精卫
D.蒋介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材料三:我们,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和其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
四强下称为同盟国。

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场面最早有可能出现在何时?图一、图二场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有哪些?请列举两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例)。

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联合抗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于材料三中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你有何感想?你能说说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吗?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1)1931年。

图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图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三省摆脱了日本人的统治。

(2)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等)。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多行不义必自毙等(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4)第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多次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均遭到失败;第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彻底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11.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1)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2)关系: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3)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学科&网
(4)原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估计错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