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淀池

什么是沉淀池
什么是沉淀池

什么是沉淀池

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成分较多,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水率较高。一些人问:什么是沉淀池?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考虑到颗粒沉淀过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设颗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变,并设起始沉速为零。结合考虑管内的流速分布,则斜管长度为:-d*tgθ式中a为颗粒沉速变化的加速度,即a=du/dt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不足之处。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微电解对净化污水有作用。铁或铝等低电位的金属在溶解的过程中会有二亚铁离子、三亚铁离子或者铝离子生成,它们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凝聚作用,所以可以借助电解的方法来除污。除此之外,氢离子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它可以和水中的多种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降解污染物,同时也会使发色物质脱色。双氧水是一种具有很还原作用的物质,将高价的铁离子、铝离子等还原成低价的离子,同时双氧水还有消毒作用。通常情况下,微电解的过程中会发生多个反应。活性炭本身就有较强的吸附性,电解活性炭能够有效的杀灭多种细菌,而且研究显示,电解活性炭的除污效果要比单纯的吸附明显。吸附区处导电性活性炭会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和细菌,吸附区两端装有电极,当通电后,就会起到消毒和杀菌的作用。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

反应沉淀池间现场施工方法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反应池、沉淀池、框架梁柱、网架等几部分组成,除顶部为钢网架外其余均为钢筋砼构筑物,框架梁、框架柱、构造柱、承台及桩基强度等级C35,垫层均采用C15,承台基础为桩基础,反应池、沉淀池基础均在细砂层上承载力200KPa,砼强度等级C35S8。该构筑物中还附有大量的预埋件、栏杆、钢爬梯、套管等,具体构造详见施工图,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 1. 1 2-1.7m。3-1.7m。 2. **********岩山 1 2 大了防水施工的难度,因此,进行此部位施工时需更加引起重视,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防水质量。 3、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加之工期也较紧,所以,必须将质量意识观念贯穿始终,加强质量的全面管理。 4、本工程要求在较短的时间中,同时完成土建及安装任务,涉及到多工种同时施工,彼此间的配合协调绝对不能忽视,否则工程将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节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施工降水→土方开挖→清理地基→砼垫层→测量放线→绑扎底板筋(预埋套管)、侧壁及中隔墙筋(一次到顶、予埋套管、铁件及止水钢板)→底板木模→浇底板砼及墙体施工缝下墙体砼→搭脚手架→支墙模及支撑→处理施工逢→浇墙砼→拆模(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时间)→做满水试验→回填土。 注:框架施工顺序类同 2. 1、定位放线 (1 (2)(弹墨线) (3 2、高程控制 (1 (2 (3 竖筋。 3、沉降观测 为保证构筑物安全,按专项措施,根据国家水准点设置永久基准点,顶板施工完后,在转角和分区处设观测点,待稳固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作好记录,以此作为该工程沉降观测原始数据。 观测次数在基础完成观察一次,框架主体完成后观察一次,装修完成后观察一次,以后每隔三月观测一次,及时应作好记录,并随同做好气象资料记录及沉降变化曲线等资料。 3.施工降水: 本工程地下水位的标高为1.4米-4.0米之间。施工降水采用轻型管井降水。因反应沉淀池间基坑深度超过地下水位,需采取降水措施。在定位测量完成后,根据放坡系数确定基坑边缘,在距基坑边缘约50cm位置布置降水井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一、 ? 二、 混凝反应池 1.混凝剂投加方法 选用湿法投加,适于各种形式的混凝剂,易于调节。采用重力投配装置,操作方法简单,混凝剂在溶药箱内溶解后直接将溶液投入管中。 2. 平流式隔板反应槽 由于对场地使用没有限制,故混凝反应池采用平流式隔板反应池,该池反应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体形成的适宜流速为15-30cm/s ,时间为15-30min 左右。 取流速为20cm/s ,停留时间为T=15min=900s ,Q=0.012m 3/s ,则反应池容积为 V = 8.10900012.0=?=Qt (m 3) 取水深为h = 0.5 m ,则反应槽面积为 ? S = V/h = = (m 2) 分6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面积为 S1 = S/6 =6 = (m 2) 取廊道宽为0.6m ,则长为6m 。 六、竖流沉淀池 1. 设计参数设定 设计2座竖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取中心管流速为v 0=0.03m/s , 表面负荷1.0m 3/m 2·h ,沉淀时间为,泥斗锥角50°,池底边长0.5m ,超高为h 1=0.4m ,缓冲层高h 4=。 ^ 2. 设计计算: 中心管计算 最大设计流量Qmax=0.018m 3/s , 中心管有效面积f 1=0 max v Q =(m 2), d=0 max 4v Q π=(m )

取缝隙流出的速度为v 1=0.015m/s, 喇叭口直径d 1==×=(m ) 反射板直径d2==×= (m ) ; 3.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高度 h 3=π11max d v Q =π ??2.1015.0018.0=(m)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取废水在沉淀池中流速v =2m/h,沉淀时间t = h ; 则沉淀区有效水深 h 2=vt=×=(m) 5.沉淀区总面积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 f 2= v Q max =3600/2018.0= (m 2) · 沉淀区总面积A= f 1 + f 2 = + =33 (m 2) 6.尺寸计算 沉淀池直径 D = πA 4=π33 4?=6.48 m ,取D=6.5 m ; 池直径与沉淀区高度比值D/ h 2=3= <3 (适合) 7.污泥斗计算 泥斗深h5= 2 5.05.6-tg50°=(m ); 泥斗容积为V=3 1××++×=55 (m 3) 。 沉淀池总高度 H=h 1+h 2+h 3+h 4+h 5=++++= (m) 8.出水方式 (1)出流堰 出流堰采用水平薄壁堰,出流槽设于池外,堰沿池内壁设置,故堰长 L = =?=5.614.3D π (m) 每池各由20块钢板堰拼接,则每块堰板长度为 L 1=20= (m) ?

反应池沉淀池工艺计算书

无锡西区燃机热电联产工程第一批辅机设备 2*500m3/h反应沉淀池 工艺计算书 江苏道和有限公司

目录 1、设计参数 (2) 2、工艺计算 (2) (1)管道混合器计算 (2) (2)絮凝反应池计算 (2) (3)沉淀池计算 (5)

1、设计参数 水处理能力 Q=500 ~575m 3/h 数量: 2座(合建) 处理工艺 药剂混合反应、絮凝、沉淀 混合时间 t=3~5秒 反应时间 T=13~15 min 沉淀池上升流速 V=2.0~2.3 mm/s (表面负荷7.20~8.28 m 3/m 2·h ) 要求最大外形尺寸 2座合建,(池外壁)17.8m (长)×14.8m (宽)×6.5m (高) 2、工艺计算 (1)管道混合器计算 ①混合时间计算: 管道混合器规格:DN400*L3300mm 管内流速:s m V /05.124.0360050012 =??? ??÷÷÷=π 混合时间:L÷V1=3.3÷1.05=3.14s ②水头损失: 内置混合单元3段 m N g v D N g v h 35.038.9205.14.043.1243.1224.024.02=???=??? ? ?????? ??==ζ ③校核GT 值: 9.97814 .31014.135.098003=???==-T h G μγ GT=978.9×3.14=3073(≥2000,符合要求) (2)絮凝反应池计算 絮凝反应池容积:Q÷60×T=575÷60×13=124.6m 3 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合建,沉淀池净宽6.6m 。絮凝反应池分三段,每段四格,隔墙墙厚0.2m ,池总高6.5m ,其中超高0.3m ,泥斗高1.0m ,平均水深为5m 。 絮凝反应池宽度:(6.6-0.2*3)÷4=1.5m 絮凝反应池长度:124.6÷6÷5=4.153m (取4.2m )

平流式沉淀池

第一章总论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对某城市50000m3/d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及部分构筑物进行设计。本设计所处理的原水,属于市政污水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中水),水的浊度、CODcr、SS等,均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但是作为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补充用水,其浊度和卫生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达到景观和部分工业用水的要求。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为初步工艺设计及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如下: (1)工艺设计:给出污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理由;给出设计高程图,要求为一次提升,自然流动。 (2)给出所要求单个构筑物结构设计,并设计计算,给出设计图。包括平面图、A- A、B- B、高程图以及工艺流程图。 2、处理工艺流程 来自于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有机物和漂浮物后,通过剂量槽后,经过泵提升后进入三级污水处理厂,经三级污水处理后符合要求的出水进入城市工业用水管道。 第二节基本资料 一、污水处理水量与水质 进入水处理厂的城市中水的水量与水质为: 设计流量:日处理废水50000m3 中水水质:PH值~7.0

水温4.5~25℃ ≤ 50 mg/L COD Cr ≤ 20 mg/L BOD 5 SS ≤ 250 mg/L TN ≤ 5 mg/L TP ≤ 0.05 mg/L 二、处理要求 中水经深度处理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PH值~7.0 ≤20 mg/L COD cr BOD ≤15 mg/L 5 SS ≤ 10 mg/L TN ≤ 5 mg/L TP ≤ 0.05 mg/L 三、气象及水文资料: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速:平均风速 < 2m/s, 最大风速 20m/s。 气温:年平均温度为6℃ 最冷月平均为-13.5 ℃ (1月) 最热月平均为22 ℃(7月) 水文:年平均降水量:417.5mm 年平均蒸发量:1824.2mm 地下水初见水位: 6~8m 地形地貌:厂区地势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

反应沉淀池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工程建设概况 XXXX市西山工业供水工程三标段反应沉淀池,工程位于XXXX市西山青年渠幸福分水闸下游1.5KM处。工程设计单位为XXXX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XXXX管理经营有限公司。 反应沉淀池建筑面积为2261㎡;主体结构为全现浇框架结构,池体为钢筋砼结构,建筑高度13米。 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框架结构为一级,工作环境类别为二(b),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 工程质量要求:合格。 工程工期要求:计划于2009年9月10日开工,2010年9月10日竣工。第二节、建筑设计特点 4)反应沉淀池 反应沉淀池分为池体部分和外围护框架部分; 外围护大屋面为网架结构,由专业公司设计施工; 反应沉淀池屋面:防水等级3级,4厚SBS 防水卷材,30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1:6水泥焦渣找2%坡,保温采用90厚挤塑聚苯板;雨棚为3厚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楼地面:防滑地砖,规格600*600*8; 踢脚:与楼地面相对应踢脚; 地砖踢脚值班室、控制室; 顶棚:卫生间顶棚为硬质PVC条板吊顶,其他房间为白色水性耐擦洗涂料;

外墙:外墙弹性涂料,弹性底涂,柔性腻子,玻璃纤维网格布,挤塑聚苯板; 外门为彩钢夹芯板保温大门; 窗为带纱窗中空玻璃塑钢窗60型材,5+9+5厚白玻; 反应沉淀池池体内壁在水位线以下500处到池顶贴白色泳池砖。 池上部四周设有防护不锈钢栏杆。 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 第三节、结构设计特点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第一组,2类建筑场地,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露天环境与水土接触的构件所处环境类别为二b类环境,其余为一类环境。 1、框架结构的独立基础和水池的基础应当坐落在持力卵石层上,基坑开挖时应注意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且当开挖时应预留一定的人工开挖厚反应沉淀池分为池体部分和外围护框架部分。外围护部分基础为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不一,独立基础间设地梁,地梁上设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至±0.00。地上部分为框架结构,中间层设有廊道。女儿墙为2.8米高200厚钢筋混凝土墙。反应沉淀池为整体式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该单位工程的主要和关键部位。池壁厚度主要为300和400厚,高度在6米以上。反应沉淀池池体部分主要有反应池、沉淀池两大部分组成。反应池由纵横向GB池壁构成网状式布局,各网孔池体间通过池壁上的洞口串通。沉淀池大空间结构布局,四周为钢筋混凝土池壁。 2、混凝土强度等级 反应沉淀池结构采用C30混凝土,基础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池体

反应沉淀池计算

网格絮凝池 1.1 设计参数 絮凝池设计(近期)2组,每池设计流量为: s m h m Q /182.0/25.6562 ×24 1.0510×0.3334==?=。 絮凝时间t=12 min ,设计平均水深h=3.3 m 。 1.2 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V :V=Qt=0.182×12×60=131.04 m 3 絮凝池的有效面积:A 1=V/h=131.04/3.3=39.7 m 2 水流经过每个的竖井流速v 1取0.12 m/s ,由此得单格面积: f=Q/ v 1=0.182/0.12=1.52 m 2 设计单格为正方形,边长采用1.30 m ,因此实际每格面积为1.69 m 3,由此得到分格数为n=39.7/1.69=24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min 25.124.7350.182 24 3.31.301.30==???= s t 絮凝池得平均水深为3.3 m ,取超高为0.45 m ,泥斗深度0.65 m 得到池得总高度为: H=3.3+0.45+0.65=4.4 m 。 从絮凝池到沉淀池的过渡段净宽1.5米。 取絮凝池的格墙宽为200 mm ,即0.2 m , 单组絮凝池:长:1.3×6+0.2×7=9.2 m 宽:1.3×4+0.2×5=6.2 m 进水管管径的确定:Q=0.182 m 3/s ,取流速为v=1.0m/s ,管径 m v Q D 481.00 .114.3182 .044=??== π,采用DN500铸铁管。 为避免反应池底部集泥,影响水处理效果,在每个反应池底各设Dg200mm 穿孔排泥管。采用坡度1%的满流管。 过孔洞流速v 2按照进口流速0.30m/s 递减到0.10 m/s ,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池底平齐,单竖井的池壁厚为200mm 。

反应池沉淀池操作说明

江苏华电吴江2×9E燃机热电联产工程净水站反应沉淀池成套设备 操作手册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1-7-25

目录1.工艺流程介绍 2.运行控制说明 3.异常情况原因及对策

1.工艺流程介绍 设计的系统主工艺流程图如下: 加混凝剂 ↓ 原水→混合→絮凝→沉淀→出水

2.运行操作说明 (1)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水泵设备、进出水管道及阀门工作是否正常,流量计等仪表是否正常,确保加药箱中有足够的药剂,启动加药系统计量泵,使计量泵提前5分钟左右进行工作,以便药剂充满加药管道,有利于调试,待各个部分准备就绪后,准备启动原水泵。 (2)运行过程 启动系统原水泵,缓慢打开进水手动阀的开度在20%,待水位淹过所有反应池设备后,在逐渐加大进水阀门的开度,此时观察流量计,当流量计数字显示为调试所需的设计水量时,固定阀门开启度,使进水量保持恒定,同时按照进水水量计算药剂投加量,根据所投加的药计量计算加药泵的开度,之后改变计量泵的开度,以适应进水量。 通水运行30分钟左右,观察絮凝池内的矾花生成情况,生成的矾花颗粒适中均匀、此时加药适中。 系统运行刚开始时出水水质较差,并且可能带有少量的矾花。系统连续运行,在此期间连续观察沉淀池,池内出水矾花逐渐减少。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清晰可见沉淀设备,待见到沉淀设备以后可到沉淀池出水管的取样管上取水样检测器浊度。根据出水浊度调整药剂投加量,直至达到要求出水水质。 (3)排泥 排泥控制可通过PLC来控制排泥电动阀来实现。 每座反应沉淀池配有8只排泥管(DN200)及8只电动排泥阀(DN200),其中絮凝池4只排泥电动阀(排泥管A、B、C,见图纸)按时间初步设定为:每24小时排泥1次,每次排泥时间1-2分钟;沉淀池的4只排泥阀(排泥管C,见图纸)按时间初步设定为:每8小时排泥1次,每次排泥时间2-3分钟。 以上数据可根据调试期间运行效果再作调整,以确定最佳排泥周期。 3.异常情况原因及对策 3.1 增加投药量 絮凝池末端矾花颗粒细小,水体浑浊,且不易沉淀,则说明混凝剂投药不够,应增加投药量。 3.2 减少投药量 若絮凝池末端颗粒较大但很松散,沉淀池出水异常清澈,但是出水中还夹带大量矾花,这说明混凝剂投药量过大,使矾花颗粒异常长大,但不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一、混凝反应池 1.混凝剂投加方法 选用湿法投加,适于各种形式的混凝剂,易于调节。采用重力投配装置,操作方法简单,混凝剂在溶药箱内溶解后直接将溶液投入管中。 2. 平流式隔板反应槽 由于对场地使用没有限制,故混凝反应池采用平流式隔板反应池,该池反应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体形成的适宜流速为15-30cm/s,时间为15-30min 左右。 取流速为20cm/s,停留时间为T=15min=900s,Q=0.012m3/s,则反应池容积为 V = (m3) 取水深为h = 0.5 m,则反应槽面积为 S = V/h = 10.8/0.5 =21.6 (m2) 分6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面积为 S1 = S/6 =21.6/6 = 3.6 (m2) 取廊道宽为0.6m,则长为6m 。 六、竖流沉淀池 1. 设计参数设定 设计2座竖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取中心管流速为v0=0.03m/s,表面负荷1.0m3/m2·h,沉淀时间为2.0h,泥斗锥角50°,池底边长0.5m,超高为 h1=0.4m,缓冲层高h4=0.3。 2. 设计计算: 中心管计算 最大设计流量Qmax=0.018m3/s, 中心管有效面积f1==0.6(m2),

d==0.87(m) 取缝隙流出的速度为v1=0.015m/s, 喇叭口直径d1=1.35d=1.35×0.87=1.2(m) 反射板直径d2=1.3d1=1.3×1.2=1.56 (m) 3.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高度 h3===0.32(m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取废水在沉淀池中流速v =2m/h,沉淀时间t =1.5 h;则沉淀区有效水深 h2=vt=1.5×2.0=3.0(m 5.沉淀区总面积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 f2= ==32.4 (m2) 沉淀区总面积A= f1 + f2 = 0.6 +32.4 =33 (m2)6.尺寸计算 沉淀池直径 D = ==6.48 m,取D=6.5 m; 池直径与沉淀区高度比值D/ h2=6.5/3=2.2 <3 (适合7.污泥斗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1、栅条絮凝池设计 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中段0.2-0.15 m/s,末段0.14-0.1 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 m/s ,中段0.22-0.25 m/s。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 ,直径150-200mm 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1.2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 (1)池体积 60 QT V = ( m 3) (3.1) 式中:V ——池体积( m 3); Q ——流量(m 3/h ); T ——絮凝时间(min) (2)池面积 1 H V A = (㎡) (3.2) 式中:A ——池面积(㎡); 1H ——有效水深(m) (3)池高 ()m H H 3.01+= (3.3) (4)分格面积 v Q f = (3.4) 式中:f ——分格面积; 0v ——竖井流速(m/s ) (5)分格数 f A n = (3.5)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运用很广,特别是在选用地上水源的电厂中常被选用。 一、平流池的结构 平流式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为矩形水池,根本构成如图3-5所示。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沿进水区悉数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堆积的污泥接连或定期排出池外。 1.进水区 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 墙,如图3-6所示。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悉数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悉数池子的断面上。为了保证穿孔墙的均匀布水作用,穿孔墙的开孔率应为断面面积的6%-8%,孔径为125mm 左右。配水孔沿水流方向做成喇叭状,孔口流速在0.2-0.3m/s以内,最上 一排孔吞没在水面下12-15cm处,最下一排孔距污泥区以上0.3-0.5m处, 防止将已沉降的污泥再冲起来。 2.沉淀区 沉淀区是沉淀池的中间,作用是结束固体颗粒与水的别离。在沉淀区固体颗粒以水平流速-v和沉降速度u的构成速度,一边向前跋涉一边向下沉降。 3.出水区 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搜集经斜管填料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为保证在悉数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有必要合理计划出水渠的进水结构。图3-7给出三种结构。图3-7(a)为溢流堰式,这种办法结构简略,但堰顶有必要水平才干保证出水均匀。图3-7(b)为锯齿三角堰式,为保证悉数堰口的流量相等,锯齿堰应该用薄壁材料制造,堰顶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图3-7(c)为吞没孔口式,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一、 混凝反应池 1.混凝剂投加方法 选用湿法投加,适于各种形式的混凝剂,易于调节。采用重力投配装置,操作方法简单,混凝剂在溶药箱内溶解后直接将溶液投入管中。 2. 平流式隔板反应槽 由于对场地使用没有限制,故混凝反应池采用平流式隔板反应池,该池反应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体形成的适宜流速为15-30cm/s ,时间为15-30min 左右。 取流速为20cm/s ,停留时间为T=15min=900s ,Q=0.012m 3/s ,则反应池容积为 V = 8.10900012.0=?=Qt (m 3) 取水深为h = 0.5 m ,则反应槽面积为 S = V/h = 10.8/0.5 =21.6 (m 2) 分6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面积为 S1 = S/6 =21.6/6 = 3.6 (m 2) 取廊道宽为0.6m ,则长为6m 。 六、竖流沉淀池 1. 设计参数设定 设计2座竖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取中心管流速为v 0=0.03m/s ,表面负荷1.0m 3/m 2·h ,沉淀时间为2.0h ,泥斗锥角50°,池底边长0.5m ,超高为h 1=0.4m ,缓冲层高h 4=0.3。 2. 设计计算: 中心管计算 最大设计流量Qmax=0.018m 3/s , 中心管有效面积f 1=0 max v Q =0.6(m 2), d=0 max 4v Q π=0.87(m ) 取缝隙流出的速度为v 1=0.015m/s, 喇叭口直径d 1=1.35d=1.35×0.87=1.2(m ) 反射板直径d2=1.3d1=1.3×1.2=1.56 (m )

3. 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高度 h 3=π11max d v Q =π ??2.1015.0018.0=0.32(m)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取废水在沉淀池中流速v =2m/h,沉淀时间t =1.5 h ; 则沉淀区有效水深 h 2=vt=1.5×2.0=3.0(m) 5.沉淀区总面积 沉淀区有效断面积 f 2= v Q max =3600/2018.0=32.4 (m 2) 沉淀区总面积A= f 1 + f 2 = 0.6 +32.4 =33 (m 2) 6.尺寸计算 沉淀池直径 D = πA 4=π33 4?=6.48 m ,取D=6.5 m ; 池直径与沉淀区高度比值D/ h 2=6.5/3=2.2 <3 (适合) 7.污泥斗计算 泥斗深h5= 2 5.05.6-tg50°=3.6(m ); 泥斗容积为V=3 1×3.6×(0.52+6.52+0.5×6.5)=55 (m 3) 沉淀池总高度 H=h 1+h 2+h 3+h 4+h 5=0.4+2.0+0.32+0.3+3.6=6.52 (m) 8.出水方式 (1)出流堰 出流堰采用水平薄壁堰,出流槽设于池外,堰沿池内壁设置,故堰长 L = =?=5.614.3D π20.41 (m) 每池各由20块钢板堰拼接,则每块堰板长度为 L 1=20.41/20=1.021 (m) 单宽流量q 为 q =Q/L= 0.018/20.41 = 0.000882 m 3/m 2·s =0.882L /m ·s 〈1.11 L /m ·s 符合要求 堰上水头h 0为 h 0 = =??? ??3286.1q 05.0045.086.1018.032 ==??? ??(m)

沉淀池整理

一、平流沉淀池: 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结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平流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 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为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进水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地流入出水渠。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二、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排出。 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上向下以流速v 做竖向流动,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颗粒处于随机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③当u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m/h,最高可达200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①混凝池: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3-4 15:55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更新时间:3-4 16:04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更新时间:3-4 16:26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简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