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起点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起点之我见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总会有一种“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感觉,往往是我们讲课时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
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2、估计猜测学生的认知基础。先估计和猜测学生的认知起点,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先认真考虑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习?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学生出发备课,这是把握起点的前提。
3、重视研究学生的现实基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作为教师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教师不知道,学生可能已经对某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了解的很深入了。那时我们设定的认知起点可能不是学生的真实起点,所以在教学设计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去预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
二、找准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
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学习起点。什么是起点能力?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要的因素。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呢?
1、教学前测。如果说估计猜测起点中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种内在思考,那么要想真正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不能仅仅依靠经验,必须借助外在的教学行动来实现----即教学前测。
通过前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学习的起点,再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为自己的再教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2、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找准学生的原始状态,进而不断提升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3、暴露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何况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在课堂上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尊重学生,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暴露学生的原始认知知识体系。
三、合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思维层次是有差异的,认知起点是丰富多样的,它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个未知量,是个开放的量,作为我们教师只有去努力估计这个量的可能情况。那么在教学时应如何合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1、大众化起点。当大部分学生的起点想法一致时,就应尊重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抓住这个起点为切入口,以问题的要求学生继续研究。
2、个性化起点。当个别学生或少数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应在把握大众起点的基础上适当适时的处理好个别起点。如有能引起大家疑问、有争论的看法时或有高质量的、建设性的问题和看法时应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把课堂引向深入,推至高潮。
3、无效起点。作为教师尊重并顺着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也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但并不是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起点即无效起点,这时我们的教师是不是仍旧跟着学生无效起点来开展教学,学生说到哪里,老师就跟到哪里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教师必须把握好一堂课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明确要求,做到尊重学生与主导课堂相结合,学生有了起点或还不明确时,需要教师去充分利用好起点或引导学生,机智地组织成一定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从而把教学目标深刻地达成。
那么,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下面我就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结合家庭背景条件观察:
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重视
学习程度等,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不同的起点,比如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有的孩子从小就在少年宫学习音乐、舞蹈、器乐等,那他对音乐知识的把握起点就
不一样了,所以应该因人而异。
2、结合教学内容观察:
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比较熟知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有比较深的感知与积累,这样的内容,学习起点就要适当高些,反之亦然。
3、结合城乡实际情况观察: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各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因而对待这些孩子,就要确定不同的学习起点,比如城市孩子经常逛书店、上电脑,他们接触外界新事物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思想自然比较超前,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起点要高些;农村孩子由于特定的环境所致,他们对音准,视谱就能力差些起点就不应一样。
4、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观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课堂中的一切都是瞬息可变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课堂突发情况,适当、灵活调整现实起点。
总之,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数学思想基础,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始点,建立在这种正确分析之上的学生活动设计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分析不同层次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