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评估和规范医疗人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2. 评分标准2.1 植入位置准确度- A级:植入位置准确无误。
- B级:植入位置基本准确,轻微调整即可。
- C级:植入位置不准确,需要重复操作或手术干预。
2.2 电极固定稳定度- A级:电极固定牢固,没有脱位现象。
- B级:电极固定一般稳定,可能出现轻微脱位现象。
- C级:电极固定不稳定,脱位或松动较明显。
2.3 操作时间- A级:操作时间在规定范围内,且操作迅速,没有延迟或加长手术时间。
- B级:操作时间略微超过规定时间,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 C级:操作时间过长,超过规定时间限制。
2.4 操作安全性- A级:操作过程安全,没有损伤周围组织,没有并发症发生。
- B级:操作过程基本安全,可能有小范围组织损伤或轻微并发症。
- C级:操作过程不安全,出现明显组织损伤或严重并发症。
2.5 操作技术熟练度- A级:操作流程熟练,细致入微,没有任何错误。
- B级:操作流程一般熟练,可能有一些小的操作错误。
- C级:操作流程不熟练,存在多个操作错误。
3. 评分方法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操作者在每个方面的表现分为A、B、C级三个等级,并根据配分权重进行评分。
最终,将每个方面的得分加权求和,得到总分。
4.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为医疗人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过程中提供了评估和规范依据。
通过评分标准的使用,可以提高植入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手术效果的优良和患者的安全。
2010年中国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PPT
(B)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
适应证
1.II°或III°AVB合并有症状心动过缓、心功能不良 或低心排出量(C)
2.窦房结功能不良症状,窦房结功能不良表现为 与年龄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处心动过 缓定义随患者的年龄和预期心率而变化。 (B)
3.手术后高II°或III°AVB 持续7d以上或预计不能 恢复(B)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II
适应证
1.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一过性房室阻滞,其传 导已恢复。(B)
2.无症状的手术后室内双分支阻滞,伴或不伴 一度房室阻滞,但无一过性完全房室阻滞。 (C)
3.无症状的一度房室阻滞。(C)
4.青少年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
/min,或最长间歇<3 s。( C )
4.先天性III°AVB合并宽QRS逸搏心律、复杂室 性异位心律或心功能不良。(B)
5.婴儿先天性三度房室阻滞,心室率<55次/ min,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室率<70次 /min。(C)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Ia
适应证
1.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植人 永久起搏器,以预防反复发作的房内折返 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功能不良是原有或继 发于抗心律失常治疗。(C)
类别 III
适应证
1、无症状的Ⅰ度AVB
2、发生于His束以上或未确定阻滞部位 是在His束内或以下的Ⅱ度Ⅰ型AVB (证据水平:C)(35)。
3、预期可以恢复且不再发生的AVB。 (证据水平:B)。
3、慢性双分支和三分支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 IIa
IIb III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指导原那么
指导原那么编号:□□□□□□□□《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指导原那么》(征求意见稿)二零一零年一月十八日目录一、前言二、适用范围三、大体要求(一)产品的技术资料(二)风险治理(三)注册产品标准(四)对起搏器性能指标和特性的要求(五)起搏器的生物效应(六)电磁兼容要求(七)抗击外界干扰的能力(八)软件(九)硬件靠得住性(十)动物实验(十一)临床实验(十二)随机文件(十三)包装(十四)电池(十五)货架有效期四、名词说明五、参考文献六、起草单位七、附录附录I: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风险治理附录II:与起搏器相关的生物效应附录III:电磁兼容要求附录IV:对起搏器软件的要求附录V:对起搏器动物实验的要求附录VI: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研究八、编制说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指导原那么》一前言本指导原那么是对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一样性要求,制造商应依据其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资料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判定指导原那么中的具体内容是不是适用。
用于在特殊临床情形下利用的起搏器,能够不完全符合本指南的要求。
可是制造商需要在技术文件中说明产品的特点及不符合的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证明其平安和有效性(包括非临床实验及临床实验相关资料)。
本指导原那么是对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若是有能够知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式,也能够采纳,可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利用本指导原那么。
本指导原那么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和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本指导原那么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在本指导原那么中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简称为起搏器。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那么适用于医治心动过缓、改善心功能等医治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本原那么不适用于单纯性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可是对具有感知和起搏功能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本指导原那么的内容可供参考。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六、人工心脏起搏术前术后指导
4、嘱患者避免对皮下囊袋局部及电极导管部位 的皮肤骚抓撞击,以防皮肤破溃感染(或损坏 起搏器)。
5、术侧上肢不宜过度活动,一般术后三天患侧 上臂紧贴胸壁,只可做前臂活动,72小时后鼓 励可下床在病室内轻度活动,上臂稍外展,一 周内可做上肢及肩关节的适当活动,幅度不宜 过大,勿用力咳嗽,如咳嗽应用手按压伤口, 以防止因震动而致电极脱落,一周后锻炼上肢 及肩关节的活动,一个月后可使上肢越过头摸 到对侧耳垂。
2、患者 出院前全面检查一次起搏器功能的情况,指
导患者定期来院进行复查,每1~3月随访1次,情况稳定 后半年1次。
八、出院指导
3、耐心 向患者讲明安置起搏器后需要远离高
电量、高磁场的场所,且维持167cm的安全距离 ,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的部位,教会患者 自测脉率,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 出现安置起搏器前的症状时及时就医。手机放 置或接听时仍应注意,不要将手机放在植入同 侧的上衣口袋里,接听手提电话时将电话与您 的起搏器之间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离,并尽量 用起搏器另一侧耳朵接听。
电磁炉(小于60cm)、 移动电话、大功率对讲 机、 开盖的启动着的汽 车发动机、 动 焊 机、电 锯、 电钻(小于 30cm)、
大型音箱(小15cm)、 金属探测仪
雷达天线、广播电 视发射天线、大型 发电 设备、高压变 电站、 高电压设 备、大型电机、 电 解(熔)炉、 强磁 场
二、临床表现
发作性胸闷
起搏器使用寿命
植入病人体内的起搏器被钛 合金包裹得严严实实,提供 电源的电池只能一次性使用。 因此,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又 与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 密切相关-依赖程度越高, 起搏器工作越频繁,电池消 耗就越快,起搏器寿命就越 短。一般来说,用于治疗心 率缓慢的起搏器使用寿命为 6年~10年,用于心功能不 全的起搏器寿命为5年。
心脏起搏治疗指南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Ⅰ类适应证:有证据表明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起搏器植入“有益、有用、有效”。
Ⅱ类适应证:使用永久性起搏器有用性及有效性但对是否有必要植入尚有意见分歧。
Ⅱa类:证据/意见的偏向有用/有效;Ⅱb类:还不能由证据/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效。
Ⅲ类适应证:有证据表明和/或一致认为植入起搏器对病人无利、无效甚至有害。
支持当前的建议的证据可分为A、B、C三级:级别A: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个随机临床试验得出的数据。
级别B:从含有较少量病人的有限的试验得出的数据或从设计较好的非随机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数据或登记的观察数据。
级别C:专家的意见(经验)一致是建议的主要来源。
1、窦房结功能障碍Ⅰ类适应证①有症状性心动过缓,并有与心动过缓有关的证据(C);②有症状性变时功能不全(c);③与常规量药物有关心动过缓(C)。
Ⅱ类适应证Ⅱa类:①有自发窦房结功能不全或因常规量药物有关,心率<40bpm,但症状和心动过缓之间的关系不明确(C);②不明原因晕厥,经电生理捡查发现窦房结功能不全(C)。
Ⅱb类适应证:清醒时心率经常<40bpm,伴有轻微症状(C)Ⅲ类适应证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不全;②有窦房结功能不全,但症状与心动过缓无关;③非必需用药引起的窦房结功能不全。
2、房室阻滞Ⅰ类适应症①Ⅲo房室阻滞和高度阻滞,阻滞在任何水平、并伴有: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包括心衰症状)及由此导致室性心律失常(C);因心律失常或其它情况需用药而导致心动过缓(C);无症状、但心搏停止>3秒或清醒时逸搏频率<40bpm或房室结以下逸搏心律(C);无症状、房颤合并长RR间期>5秒(C);房室交界处射频消融阻断后(C);手术后房室传导阻滞不能恢复(C);神经肌源性疾病,无论是否有症状(B)。
②Ⅱo房室传导阻滞,不论阻滞的类型和位置,只要有症状性心动过缓(B)。
③Ⅲo AVB,心室频率>40bpm,尤其伴有心脏扩大或左心功能不全或逸搏心律来自房室结以下部位(B)。
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修订版)
《起搏器的植入技术》课件
定期随访
定期和医生进行随访,及 时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及问题,进行调整和维护。
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1 细致检查
2 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术前禁食禁水
确保患者身体状态适宜, 并对存在的疾病进行充 分了解。
告知患者手术相关风险, 获得其同意。
准确控制进食和饮水时 间,以避免手术期间发 生恶心、呕吐等情况。
术中测试和调试
1Leabharlann 内部测试医生会对植入的起搏器进行内部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外部测试
电池寿命 更换流程 术后护理
根据起搏器类型和使用频率不同,电池寿命可 达数年至十年。
电池寿命短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手术将起 搏器的电池进行更换。
电池更换后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护 理,以保证起搏器正常使用。
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1 感染预防
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 细致护理和培训,以减 少感染风险。
2 出血控制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 出血量,使用合适的止 血方法和药物。
3 过敏反应预防
对患者进行充分了解, 避免用药和材料出现过 敏反应。
生活中使用和维护起搏器的方法
日常活动
起搏器不会对正常生活造 成太大限制,但要避免重 物压迫和剧烈撞击。
远程监控
可以通过远程设备定期监 控起搏器工作状态,以及 及时检测异常。
灵敏度设置
确定起搏器对心脏电信号的敏感程度,以确保正确的起搏信号传递。
术后注意事项和护理
1 休息与锻炼
术后一段时间需要适当休息,但也要进行适量的锻炼,以促进康复。
2 定期检查
定期复诊并进行心电图和起搏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3 避免磁场干扰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
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心脏起搏器植入基本操作节目导视: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发生器发放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的方法,它是治疗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的治疗时间不同,人工心脏起搏分为临时心脏起搏和永久心脏起搏.本片主要介绍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起搏器植入手术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专门的心导管室,并配备紫外线和溴氧消毒装置最为理想.植入手术应由专门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技术队伍完成,包括受过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工程技术员和护士.相对固定人员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心导管室的仪器也是成功手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C型BX相机、带影响增强器、电视屏幕及摄像等功能.二,起搏分析仪,用于起搏导线定位时,参数测试.三,心电监护记录仪.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五,除颤器、麻醉机及急救药品.心内膜起搏大多采用经外围静脉系统将导线植入心内膜,目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和近头静脉切开植入.我们先介绍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行心内膜起搏技术.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嘱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连接好心电监护及血压血氧检测,由助手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准备手术器械.脉冲发生器放置位置一般在胸前皮下囊带内,左侧及右侧均可,脉冲发生器离锁骨应有足够距离,这样肩部可以自由活动,有的术者先切开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有的术者先穿刺锁骨下静脉,再切开皮肤,本片采用第一种方法.暴露手术视野右锁骨下缘约1到2厘米处,用%到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儿童和少数老年人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可加用静脉麻醉.于麻醉位置切开皮肤约5厘米,用撑开器撑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可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以利于穿刺,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到2厘米,呈弓形位于锁骨内测约三分之一的后上方,长度约为到厘米,传统上提倡于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穿刺锁骨下静脉,它被称为安全穿刺区.在锁骨中内三分之一交接处与皮肤呈30度夹角竞争,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要缓慢,边进针边保持针筒内负压,针头在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中进行,当针头进入锁骨下静脉时,有静脉斜血涌入注射器内,回血通畅后固定针头,取下针筒,送入导引钢丝,送导引钢丝时必须在透视下进行,以免进入颈部或胸壁静脉,钢丝应经锁骨下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导引钢丝最好能够进入下腔静脉,以确保穿刺操作在静脉系统内.打开心室与心房导线包装盒,取出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破损.若为螺旋电极导线,应当在体外确定螺旋能自如的完全旋出和旋入,并记住旋转方向及完全旋出的圈数.再继续手术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螺旋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模拟手术.锁骨下静脉穿刺,将直钢丝束形为弯钢丝,沿外套管置入螺旋电极,撤出外套管,调整钢丝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低位室间隔.导线也可以放置于高位室间隔,钢丝束形为更大的弧度,调整导线至所需位置,固定并测量各项参数,这次是高位室间隔.下面我们继续观看手术,将第一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经导引钢丝送入锁骨下静脉,注意,在插入扩张撬时,病人应平静呼吸,避免咳嗽、深吸气,一面气体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将静脉扩张撬由外套管中拔除,保留可撕开外套管和导引钢丝,经外套管将心室导线送入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拔出并撕出外套管,导线就留置在内.同样应用第二个静脉扩张撬及可撕开外套管,送入心房导线.将静脉扩张撬及导引钢丝取出,右心室心尖部有丰富的脊小梁,电极导线容易固定,因此一直作为传统的右室内起搏位点,而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也是目前常用的起搏位点,本例病人采用右心室留出道间隔部起搏.如直钢丝不易进入可用弯钢丝法,采取弯钢丝可较容易跨过三件半环,及进入右心室留出道.透视下确定电极导线位置,后前位透视电极头端指向右上方,左前斜位视电极头端指向脊柱.当确认电极头端与右心室留出道有很好的接触,即可将导线旋入心内膜内,根据植入前体外的旋转方向及圈数,固定好心室电极导线,并在X线下观察电极头端的Marker,确认螺旋已旋出.这个演示可以说明螺旋是否旋出和Marker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保证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除了X影像的指导外,起搏参数测量同样是起搏器植入术中的重要步骤,确保起搏导线放置在起搏参数满意并稳定的部位.观测有无损伤电流是判断螺旋是否旋进心肌的重要方法,这是一张比较典型的损伤电流心电图.由于心腔内各部位起搏参数不同,术者应将电极导线送入理想的部位,起搏预值过高,或引起术后起搏不夺货,或增加起搏器电池消耗,一般规定在脉宽毫秒下,心室起搏预值应低于伏,另一重要的起搏参数是心腔内R波振幅,心室R波振幅应大于5毫伏,阻抗应在300到1200欧姆内,电极放置到位后,还应进行隔神经刺激试验,方法是10伏起搏,同时通过X线透视观察.心房起搏常用部位为右心耳,其次为心房B,少数应用房间隔或光状静脉道,本例是采用右心耳部位起搏,应用J形被动固定导线.首先将直钢丝完全插入导线内,使J形导线末端变直,将导线送入心房内,将直钢丝缓慢回撤,导线末端自然恢复J形,此时在X线透视下旋转导线,使其末端勾入右心耳内,撤出直钢丝,导线留置于右心耳内,随心房收缩,导线以同步左右移动.确认心房导线固定稳妥,再测试各参数,在脉宽毫秒下,心房起搏预值应低于伏,一般心房内P波振幅应大于2毫伏,若测定参数不符合上述各标准,应更换导线部位,直至满意为止.心腔内导线放置完成,并且各项参数测试良好,开始固定导线的皮下部位,采用双线缝合,将导线外固定撬固定与皮下,尽量避免用缝线直接结扎导线,以免损伤导线绝缘层,注意,固定时不要移动导线.固定后再次X线透视,确保电极导线位置没有移位.现在开始制作囊袋,因术者习惯不同,也可以在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制作,囊袋部位通常在胸前左侧或右侧,大小应适宜,囊袋过大脉冲发生器就可能在内翻动,并使导线受牵拉而移动,囊袋过小,脉冲发生器会压迫,磨损周围组织,甚至造成皮肤溃扩,使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外露.脉冲发生器应置于胸大肌筋膜面,避免过深或过浅,如果埋于胸大肌筋膜下,直接与肌肉接触,可刺激肌肉抽动,并易导致渗血,发生血肿,因此制作囊袋一定要钝性分离到胸大肌筋膜面,大小适宜,填入无菌纱布止血.再次透视观察心室及心房导线是否因制作囊袋而移位,如有移位可调整导线.打开脉冲发生器外包装,取出脉冲发生器.将导线尾端完全插入脉冲发生器的借口,并用配套改锥拧紧固定螺丝,拧紧后可听到连续的咯咯声.注意,不要混淆心室与心房导线.取出囊袋中的无菌纱布,观察囊袋内有无出血,如无出血把脉冲发生器置于其中,将剩余导线盘旋放入脉冲发生器下面,注意,尽量不要使导线在脉冲发生器的外面或上面,以免以后操作及更换起搏器时损伤导线.植入脉冲发生器后,要注意其是否正常工作,如不易判断,可借助磁铁验证.若起搏器工作正常,可准备关闭囊袋,现大多采用双层缝合,即先缝合皮下组织再缝合皮肤.加压包扎8到12小时,24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目前有些医生提倡采用头静脉切开法植入导线,因为经头静脉路径并发症较少,可以避免导线被锁骨及第一肋骨的挤压磨损,本例患者采用头静脉切开法,进行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的双腔起搏治疗.头静脉沿前壁挠侧向躯干部行走,穿入锁骨的胸骨部茎段,至胸大肌锁骨附着处,并延续至胸三角沟,腋静脉末端.暴露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沟区域,用%到1%里多卡因局部麻醉.在此斜形切开皮肤约3到5厘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筋膜.线路三角肌、胸大肌沟,其解剖标志为疑纵型脂肪垫,该脂肪垫外侧为三角肌,内测为胸大肌,头静脉位于脂肪垫下面,用剪刀剪开或钝性分离开脂肪垫,寻找头静脉,头静脉粗细变化较大,该处含有小的神经和动脉,所以分离头静脉动作压轻柔,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即引起头静脉痉挛,造成插管困难.找到头静脉后,钝性分离约两厘米.用缝合线结扎,头静脉远端后稍上提.颈端绕以固定线不结扎.在两条固定线之间用眼科剪剪一小缺口,用静脉勾将静脉切口提起,在X线透视下沿静脉勾的凹面分别将心室及心房导线送入右心.导线顺利通过三间半环进入右心室,固定于心尖部,是手术的重要步骤,如果直钢丝不易进入右心室,可采用弯钢丝法,钢丝末端做一约30度的弯角,当心室电极头端位于右心房三间半口时,旋转导引钢丝使电极头端朝向脊柱推送,可进入右室,换用直钢丝向左下移动,使导线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X线透视下,电极头端位于左侧隔肌上方,或与隔肌重叠,固定好后测试心室导线的各项参数,在脉宽为毫秒条件下,起搏预值应小于1伏,R波幅度大于5毫伏.心房导线的固定一般在固定好心室导线后进行,本例病人也是采用Z形导线,Z形导线在插入钢丝时末端变直,当到达右房中上位置时,回撤钢丝,心房导线末端恢复然Z形,勾住心耳,在左右旋转导线,使其牢固固定后测试各项参数.在脉宽毫秒下,心房起搏预值应低于伏,P波振幅应大于2毫伏.在心房内应预留一定弧度,确保在深呼吸时电极导线头端不移位,心房导线在心房内不应牵拉过紧,而应有一定的松驰度,否则容易发生导线移位,导线固定好后应嘱病人咳嗽,反复深吸气,观察导线是否移位,心电图监测上每次变脉冲是否都能够触发心室起搏和心房起搏,如有脱落,可重新调整导线,固定好导线及测试各参数均正常后,固定导线.采用双线缝合,将导线外固定撬固定于皮下,尽量避免用缝线直接结扎导线,以免损伤导线绝缘层,注意,固定时,不要移动导线.固定后再次X线透视,确保导线位置没有移位.制作囊袋,用手指进行钝性分离,一般不需要器械操作,以防止出血.做好囊袋后填入无菌纱布,防止血肿形成,并观察有无血管出血,如有出血多采用结扎止血,也可以采用电凝、压迫等方法止血.在X线透视下再次检查有无导线移位,将脉冲发生器与导线连接,注意心室与心房导线不要混淆,用改锥拧紧脉冲发生器的螺丝.移出囊袋中纱布,将脉冲发生器植入囊袋中,心电图监测,室起搏器工作正常.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注意,缝合时不要损伤导线.缝合完毕,加压包扎.这是这例病人的双心腔起搏心电图.华伟:今天这个手术非常顺利,那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患者的一般情况,那么这是一个52岁的一位男性,反复头晕、气短,另外有时候伴黑门大概有半年时间,那么在我们医院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他又反复发作短暂的房颤,另外有大于4秒的尝鲜期,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诊断一个…45:52综合症,那么给他植入了,今天是植入了双腔起搏器.我们今天这个起搏器的手术是非常顺利,而且是采用的一个头静脉切开的方法,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大部分采用的是锁骨下静脉穿刺,那么今天我们采用头静脉切开的技术,也是非常顺利,前后手术过程大概40分钟,就用一个头静脉,心房心室电极都从头静脉顺利的植入到心房和心室,测试的数据也非常满意,大概的过程一般都是先扫头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然后把电极导线分别放在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房的心耳部,然后测试起搏预值感知,这些参数都满意以后,我们在固定电极导线,最后一般是在胸前的皮下囊袋制作一个囊袋,然后最后把电极导线跟起搏器连接,那么整个手术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总而言之今天这个手术是非常顺利,而且是采用现在比较少用的头静脉切开技术,顺利的植入了心房心室电极,整个是非常顺利的.。
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使用
3
提醒患者定期随访
强调定期随访的重要性,确保起搏器性能良好并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团体
推荐患者加入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的支 持团体,与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 压力、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生 活。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倡导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起搏器植入和使用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 贵的借鉴。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心脏起搏器有望实现 智能化,能够自动感知患者心脏状态并进行相应调整,提 高治疗效果。
远程监控与管理
借助互联网技术,未来有望实现起搏器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方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进行调整,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个性化定制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需求,未来起搏器有望实现个性化定 制,包括形状、大小、功能等方面,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 求。
倡导关注心脏健康,普及起搏器知识
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度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度,让人们了解 心脏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普及起搏器知识
向公众普及起搏器的基本知识,包括其作用、植入方法、使用注意 事项等,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这一治疗手段。
形成。
电极固定
确保电极导线固定牢靠 ,避免脱位现象发生。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二零一零年一月十八日目录一、前言二、适用范围三、基本要求(一)产品的技术资料(二)风险管理(三)注册产品标准(四)对起搏器性能指标和特性的要求(五)起搏器的生物效应(六)电磁兼容要求(七)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八)软件(九)硬件可靠性(十)动物试验(十一)临床试验(十二)随机文件(十三)包装(十四)电池(十五)货架有效期四、名词解释五、参考文献六、起草单位七、附录附录I: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风险管理附录II:与起搏器相关的生物效应附录III:电磁兼容要求附录IV:对起搏器软件的要求附录V:对起搏器动物试验的要求附录VI: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研究八、编制说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是对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一般性要求,制造商应依据其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资料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判断指导原则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用于在特殊临床情况下使用的起搏器,可以不完全符合本指南的要求。
但是制造商需要在技术文件中说明产品的特征及不符合的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证明其安全和有效性(包括非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相关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对制造商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在本指导原则中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简称为起搏器。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治疗心动过缓、改善心功能等治疗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本原则不适用于单纯性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但是对具有感知和起搏功能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本指导原则的内容可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常规起搏治疗指南
4. 无症状的二度II型AVB,且ECG表现为窄QRS波 者。若为宽QRS波者,包括右束支阻滞,则适 应证升ຫໍສະໝຸດ 为一类获得性房室阻滞的起搏治疗
IIb类适应证
1. 神经肌源性疾病伴发的任何程度的房室 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
2. 某种药物或药物中毒导致的AVB,但停药 后可改善者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起搏理念的改变
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淡化病理或生理,强调改善症状 淡化时间限制,强调是否导致症状 潜在猝死高危情况,无论是否有症状,积极干预
起搏适应证分类
I类: 根据病情状况,有明确证据或专家们一致认为起搏 治疗对患者有益、有用或有效。
II类: 根据病情状况,起搏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 证据不足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 IIa类: 证据/意见偏向有用/有效。 IIb类: 证据/意见不能说明有用/有效。
1. 神经肌源性疾病伴发任何程度的分支阻滞, 无论是否有症状,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 重
Section 3 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起搏治疗
一、窦房结功能障碍(病窦综合征)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SA block) 窦房阻滞 快慢综合征
约占SSS患者的50%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心脏常规起搏治疗指南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徐伟
2012-09-21 上海
中国起搏器植入现状
2011中国大陆起搏器植入大约55000台 西方国家起搏器植入730台/100万人口,美国2009
年常规起搏器植入达22万台 中国大陆起搏器植入2008年31台/100万人口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PPT课件
Ⅲ类适应证
(1)分支阻滞无症状或不伴有房室阻滞(证据 水平:B)。 (2)分支阻滞伴有一度房室阻滞,但无临床 症状(证据水平:B)。
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房室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阻滞的患者,心脏起 搏器的适应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存 在室内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内阻滞,除单纯性左 前分支阻滞外,近期及远期预后多数不佳, 且猝死发生率增加。
I类适应证
(1)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伴高度房室阻滞或 间歇性三度房窜阻滞(证据水平B)。 (2)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伴二度Ⅱ型房室阻 滞(证据水平:B)。 (3)交替性束支阻滞(证据水平:C)
Ⅱ类适应证
Ⅱa类 (1)虽未证实晕厥由房室阻滞引起,但可排除由于 其他原因(尤其是室速)引起的晕厥(证据水平:B)。 (2)虽无临床症状,但电生理检查发现HV间期≥100 ms(证据水平:B)。 (3)电生理检查时,由心房起搏诱发的希氏束以下 非生理性阻滞(证据水平:B)。 II b类 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克塞综合征等) 伴发的任何程度的分支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 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证据水平:C)
反复发作的由颈动脉窦刺激或压迫导致的 心室停搏>3 s所致的晕厥(证据水平:C)
Ⅱ类适应证
II a类 反复发作晕厥,虽诱因不明,但证实有颈 动脉窦高敏性心脏抑制反射引起心室停搏 >3 s(证据水平:C)。 II b类 明显的有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晕厥,合并自 发或倾斜试验诱发的心动过缓(证据水平:B)
Ⅲ类适应证
(1)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者(证据水平:C)。 (2)虽有类似心动过缓的症状,但证实该症状 并非由窦性心动过缓引起(证据水平:C)。 (3)非必须应用的药物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证据水平:C)。
中国起搏指南2010
张澍 华伟 黄德嘉 王景峰 吴立群 杨杰孚 曹克将 黄从新 王方正 陈新, 代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 因为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心律失常机制和治疗包括 起搏器治疗的研究及应用所取得的结果, 一是起搏 器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往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应 用的是 2 0 0 2年 A C C / A H A/ N A S P E制定的指南, 现 在正逐步开始采用 2 0 0 8年 A C C / A H A/ H R S最新指 南新的适应证。在我国一些比较大的医院, 目前参 考2 0 0 8年 A C C / A H A/ H R S制定的指南, 而中小型 医院可能仍沿用传统的标准或根据对患者病变认识 有各自的标准。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 症状 性心动 过 缓 ( s y m p t o m a t i cb r a d y c a r d i a ) ” 。所 谓 “ 症 状性心动过缓” 是指直接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 排出量下降, 重要脏器及组织尤其大脑供血不足而 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如一过性晕厥、 近似晕厥、 头晕、 黑等; 长期的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全身性症状, 如疲 乏、 运动耐量下降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按照国际 上分类标准将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按其 需要程度分为以下 3类。 有明确证据或专 Ⅰ类适应证 根据病情状况, 家们一致认为起搏治疗对患者有益、 有用或有效。 相当于绝对适应证。 起搏治疗给患者 Ⅱ类适应证 根据病情状况, 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足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 观点的倾向 歧。Ⅱ类适应证中又进一步根据证据 / 性分为 Ⅱ a ( 倾向于支持) 和Ⅱb ( 意见有分歧) 两个 亚类。相当于相对适应证。 专家们一致认为 Ⅲ类适应证 根据病情状况,
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修订版)
Ⅱ类 :对该操作及治疗的有益性/ 有效性有相矛盾的证 据及分歧的意见 。
Ⅱa : 多数证据及意见倾向于该治疗是有益/ 有效的 。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22 ·
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 (修订版)
Ⅱb : 证据及意见不能确定该治疗的有益性/ 有效性 。 Ⅲ类 :有证据和/ 公认该操作及治疗是无益/ 无效的 ,且 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害的 。
Ⅰ 永久起搏的适应证
1 成人获得性房室阻滞的起搏治疗
房室阻滞分为 Ⅰ、Ⅱ、Ⅲ度 (完全性) 阻滞三类 。从解剖 学定位分类 ,则可分为 His 束以上 、以内 、以下三类 。 Ⅰ度房 室阻滞的定义是 PR 间期的异常延长 。 Ⅱ度房室阻滞又可 分为 Ⅰ、Ⅱ两型 。 Ⅱ度 Ⅰ型房室阻滞的特征是心搏下传阻滞 之前 PR 间期逐次延长 ,一般伴以窄的 QRS 波 。 Ⅱ度 Ⅱ型房 室阻滞的特征是心搏下传阻滞之前后 PR 间期是固定不变 的 (即心搏下传阻滞之前没有 PR 间期逐次延长的现象) ,一 般伴以增宽的 QRS 波 。如果房室传导呈2∶1阻滞 ,尽管有 QRS 波增宽 ,也不能确切地判断为 Ⅰ型或 Ⅱ型 。有连续两 个或更多不下传的 P 波 、但仍有少许 P 波能下传者 ,提示房 室传导并未达到“完全”的程度 ,称为高 Ⅱ度房室阻滞 。 Ⅲ度 (完全性) 房室阻滞的定义是没有房室传导 。
指南中依据的资料来源于多个多中心临床随访试验则 将其依据程度定为 A 级 。若资料来源于有限的临床试验 , 如包括的临床病例较少或设计合理的非随机试验资料或为 观察性注册资料 ,其依据程度为 B 级 。以专家们的共同认识 为主要来源的建议则定为 C 级 。
起搏器的操作流程
起搏器的操作流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起搏器操作流程
1、术前准备:酒精消毒;建立静脉通道
2、选择穿刺点,局麻,于右侧锁骨下,胸大肌处,用穿刺针刺入锁骨下静
脉。
将导丝送至锁骨下静脉,再进入上腔静脉内,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血管。
3、通过深静脉置入起搏器导丝,大约10厘米左右,充气。
4、见到起搏波形,放气囊,再轻轻送入厘米,使其挂到心室壁
5、为了判断安装起搏器的最佳位置,手术医生要进行起搏器参数调试,将
起搏器与调试器连接起来,进行相关参数调试,通过监视仪、起搏波幅来判断起搏器的最佳位置。
起搏器置入术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后护理1、心理护理起搏器置入术后由于病人肢体制动时间较长、伤口疼痛,容易使病人产生不舒适感,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做好病人的紧张心理。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手术并发症①危重的心律失常:当电极插入右心室时,往往因机械性刺激引起室性期前收缩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重者可致室颤而死亡。
因此,安置起搏电极时必须配合除颤器。
密切观察,一有短阵室速时,应很快将电极撤回心房。
②心肌穿孔:是插入电极时使用硬的导管指引钢丝及操作粗暴所致。
③气胸:由穿刺针误入胸腔刺破肺引起。
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如为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理。
(2)伤口并发症①血肿形成:可见锁骨下静脉穿刺引起出血,埋藏处囊腔小动脉出血,电极插入头静脉口结扎不妥而致出血。
出血多者可形成血肿,必要时刻在严密消毒下用针抽吸出积血。
预防的方法是术时注意止血,术后局部用小沙袋压迫6h,对使用抗凝血治疗的病人,更要小心。
②囊袋感染:局部感染最常发生在放置脉冲发生器的部位,一般发生在术后2~4d,可能与早期应用抗生素但没有完全控制感染有关。
感染后局部肿胀变硬、触痛。
缝线处发红,继而可有波动感。
局部一旦发生感染应作积极处理,有积血瘀滞者,先抽去积血,抽出液应作细菌培养,然后注入抗生素,并做密切观察,必要时可做全身抗生素治疗。
③皮肤坏死:主要是覆盖在脉冲发生器表面的皮肤坏死穿破,可由不明显的慢性感染或因此皮肤很薄,受压迫的局部循环不良所致。
(3)晚期并发症:起搏综合症,主要发生在心室起搏的病人,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单纯心室起搏时,心排出血量比正常房室顺序收缩时降低10%~35%;②房室瓣不能同步活动,心房收缩可能出现在房事瓣关闭时,而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可能开放,前者使心房内的血液反流入静脉系统导致静脉压升高,后者因房室瓣反流也引起心房和静脉压升高;③室房传导能刺激心房和肺静脉壁上牵张感受器,迷走神经传导这些冲动到中枢,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以上综合因素而导致头晕,晕厥先兆或晕厥,疲乏无力,低血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董彦文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
•I类适应证 • 有证据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起搏治疗对患者有 益,有用或有效。 •II类适应证 • 起搏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足或专家 们的意见有分歧。
a 类: 证据/意见的偏向有用/ 有效 b 类: 还不能由证据/ 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效
IIa IIb III
1、不伴室内传导障碍的一过性房室阻滞(B)。 2、仅伴左前分支阻滞的一过性房室阻滞(B)。 3、不伴房室阻滞的新发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B)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 适应证
1.II°或III°AVB合并有症状心动过缓、心功能 不良或低心排出量(C) 2.窦房结功能不良症状,窦房结功能不良表现为 与年龄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处心动过 缓定义随患者的年龄和预期心率而变化。 (B) 3.手术后高II°或III°AVB 持续7d以上或预计 不能恢复(B) 4.先天性III°AVB合并宽QRS逸搏心律、复杂室 性异位心律或心功能不良。(B) 5.婴儿先天性三度房室阻滞,心室率<55次/min, 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室率<70次/min。 (C)
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 适应证
1、窦房结功能障碍表现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包括频繁 的有症状的窦性停搏(C) 2、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良引起症状者(C) 3、由于某些疾病必须使用某些类型或剂量的药物,这 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C)
IIa
IIb III
1、自发或药物诱发的窦房结功能不良,心率< 40bpm, 虽有心动过缓症状,但未证实症状与所发生心动过缓 有关,(C) 2、有不明原因晕厥者,若合并窦房结功能不良或电生 理检查发现窦房结功能不良者(C) 1、清醒状态下心率长期< 40 bpm,但症状轻微(C)
•III类适应证 • 一致认为不需要起搏器。非适应证。
起搏适应证分类(证据来源分级)
• 支持当前建议的证据来源可分为 A、B、C 三级: • 级别 A: 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次随机临床 试验或荟萃分析得出的数据 • 级别 B: 的研究 数据来源于一个随机试验或非随机
• 级别 C: 专家的一致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 回顾性研究和登记注册研究。
2、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Ib 适应证 1、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KearnSayre综合征等)伴发的房室传导阻滞、无 论是否有症状,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 (B)。 2、某种药物或药物中毒导致的AVB,但停药后 可改善者(B)。 3.清醒状态下无症状房颤和心动过缓者,出现 多次3s以上长间歇。(C)
IIb III
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 Kearn-Sayre 综合征等) 伴发任何程度的分支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因为传导 阻滞随时会加重。(C)
1、分支阻滞无症状或不伴AVB(B)。 2、伴有I 度AVB的分支阻滞, 但无临床症状者(B)。
4、心肌梗死急性期后永久性起搏建议
类别 I 适应证
2、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Ia 适应证
1、成人无症状的持续性Ⅲ度AVB,清
醒时平均心室率》40次/分不伴有 心脏增大(C)。 2、无症状的Ⅱ度Ⅱ型AVB,心电图表 现为窄QRS波者。若为宽QRS波者, 包括右束支阻滞,则应列为Ⅰ类 适应症。(B)。 3 无症状性II°I型AVB,因其他情 况行电生理检查发现阻滞在His束 内或以下水平。(B)。 4、Ⅰ度或Ⅱ度AVB伴有类似起搏器综
1、急性心肌梗死后持续存在的希氏-浦肯野系统内的 II度房室阻滞伴交替性束支阻滞,或希浦系统内 或其远端的III度房室阻滞(B) 2、房室结以下的一过性高II度或III度房室阻滞,伴 有束支阻滞。若阻滞部位不明确应行电生理检查 (B) 3、持续性和有症状的II度或III度房室阻滞患者(C)
无
房室结水平的持续性Ⅱ度或Ⅲ度房室阻滞,无论有无症状 ( B)
2、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II 适应证 1、无症状的Ⅰ度AVB 2、发生于His束以上或未确定阻滞部位 是在His束内或以下的Ⅱ度Ⅰ型AVB (证据水平:C)(35)。 3、预期可以恢复且不再发生的AVB。 (证据水平:B)。
3、慢性双分支和三分支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 IIa 适应证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II 适应证
1.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一过性房室阻滞,其传 导已恢复。(B) 2.无症状的手术后室内双分支阻滞,伴或不伴 一度房室阻滞,但无一过性完全房室阻滞。 (C) 3.无症状的一度房室阻滞。(C) 4.青少年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 /min,或最长间歇<3 s。( C )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Ia 适应证
1.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植人 永久起搏器,以预防反复发作的房内折返 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功能不良是原有或继 发于抗心律失常治疗。(C) 2.先天性III°AVB,1岁以上,平均心率<50次 /min,心室停搏2或3个基础心动周期以上, 或因变时功能不良患儿有症状。(B) 3.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静息 时心室率<40次/min或有>3 s长间歇。(C) 4.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窦性心动过缓和房 室不同步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B)
1、窦房结功能障碍
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SA block) 窦房阻滞 慢快综合征
• 约占SSS患者的50%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变时性功能不全
• 定义: 病人在日常活动,运动情况或情绪改变等不能作出 正常的心率反应,即心率不能随着机体的代谢活动 的增加而增加。 • 诊断标准: 运动时最快心率<预测值(220-年龄)的80% 运动时最大心率<120次/分 (轻),<110(中),<100(重) 24小时Hotel 报告最高心率<100
I
IIa
IIb
III
不同起搏器适应症时起搏器的选择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起搏治疗 类别 IIb 适应证
1.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恢 复窦性心律后残留室内双分支阻滞。(C) 2.先天性III°AVB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其心率 可接受,窄QRS波,心功能正常。(C) 3.先天性心脏病双心室修复后出现的无症状的 窦性心动过缓,静息时心率<40 0Vmin或有 >3 s长间歇。(C)
1、伴有高度AVB或间歇性Ⅲ度AVB(B)。 2、伴有Ⅱ度Ⅱ型AVB(B)。 3、伴有交替性束支阻滞(C)。 1、虽未证实晕厥是由AVB 引起, 但可排除其它原因 (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所引起( B)。 2、虽无临床症状, 但电生理检查发现HV间期≥100ms ( B) 3、电生理检查时, 由心房起搏诱发的His束以下非生 理性的阻滞(B)
1、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C)
2、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 适应证
(一)任何阻滞部位的Ⅲ度AVB和高度AVB,伴 下列情 况之一者; 1、有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包 括心力衰竭)或有继发于AVB的室性心律失 常(C)。 2、需要药物治疗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而 所用药物可导致症状性心动过缓(C)。 3、虽无临床症状,但业已证实心室停搏≥3秒 或清醒状态时逸搏心率《40次/分,或逸搏 心律起搏点在房室结以下者(C)。
2、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适应证
I
5、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不可逆性房室阻滞(C)。 6、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Kearn-Sayre综合征 等)伴发的房室传导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因为 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B)。 7、清醒状态下无症状的房颤和心动过缓者,有1次或更 多至少5s的长间歇。(C)。 (二)任何阻滞部位和类型的II°房室阻滞产生的症状 性心动过缓。(B) (三)无心肌缺血情况下运动时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C)
5、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和神经介导性晕厥
类别 适应证
反复发作的有颈动脉窦刺激或压迫导致的心室停搏>3秒 所致的晕厥(C) 。
反复发作晕厥,虽诱因不明,但证实有颈动脉窦高敏性 心脏抑制反射引起心室停搏>3秒(C) 明显的有症状的神经 -心源性晕厥,合并自发或倾斜试 验诱发的心动过缓(B) 。 1、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高敏性心脏抑制反应,但无明 显症状或仅有迷走刺激症状(C)。 2、场景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回避场景刺激晕厥不再发 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