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语文课件
2
0
2
3


四 年
西 林 壁





9 古诗三首
2
0
2
3


四 年
庐山
西 林 壁





2 0 2
题西林壁
3


四 年
shì
西 林 壁
级 语
[宋] 苏 轼



学习古诗的步
2骤
0
2
3
年 四
解诗题,知作者

题 西 林 壁

语 文
抓字眼,明诗意


西 林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2
0
2
3 年 四





缘题 西 林 壁



上 册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2 0
题西林壁
2
2
0
2 3
下课!


年 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1日
➢ 最新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
题 西 林 壁
此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更换使用(原创) 下载后不需要可以删除掉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题西 林

壹壹 贰




作者简介 壹 贰 叁 肆
壹 生字教学 贰
叁 肆
壹 贰 解析诗歌 叁 肆
壹 贰 叁 总结提升 肆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主要成就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与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拼音 tí
部首 页 字形分析 半包围结构
拼音 cè
部首 亻 字形分析 左中右结构
拼音 fēng
部首 山 字形分析 左右结构
拼音 cè
部首 亻 字形分析 左中右结构
拼音 lú
部首 广 字形分析 半包围结构
朗诵
题西林壁
【宋】苏轼Leabharlann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yuán
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林寺
书写
墙壁
题西林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 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横看成岭侧成峰
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 身处在庐山之中
苏轼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和思想?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要立足整 体,综合分析各个方面,才能全面认识事物。表达了 作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思想。
《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 《寒食帖》 《潇湘竹石图》 《枯木怪石图》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想一想: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 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写作背景:
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 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积极 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战败后,遭到朝廷中 投降派的排挤打击,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 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 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 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 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市)所作。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 2.足鸡豚(tú 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 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 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 叠叠。 •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你从中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诗情
• 当我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 懊恼的时候,爸爸轻轻的一句提示,真是
• 当我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正打 算放弃的时候,突然我想到了一步好棋, 这真是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2019/9/24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东坡全集》。他一生坎坷,屡 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 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 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 学家,三人世称“三苏”。
2019/9/2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身:自己 此:这
《 题 西 林 壁 》 课 件
PPT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 •西 林 : 在 江 西 庐 山 后 的 西林寺 •壁:墙壁
目识何
?庐身
深 山在
沉 思 考
真庐 正山 的却
思考:《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有何异同?
相同:
1.都是写角度的诗。 2.从诗题看,诗都用动词,地名做标题. 3.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言绝句。 4.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 《 登 飞 来 峰 》 借写
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题西林壁》借写 景畅言哲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 之中。 5.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
不同
《登飞来峰中》:只缘身在最高层,前一 句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既是表明作者不害 怕权贵,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题西林壁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示看 不清事物的真相,只因为身在事物中,不 能全面的观察。
交流目标:
同 桌 之 间 根 据 重 点 词 相互翻译古诗。 在 翻 译 时 , 尽 可 能 将 诗翻译得美。
拆分法

《题西林壁》课件

《题西林壁》课件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和文中那一句诗相同——— —————,————————-。
2020/12/31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东坡全集》。他一生坎坷,屡 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 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 一。 ❖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 学家,三人世称“三苏”。
2020/12/31
题西林壁
横看:从正面看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身:自己 此:这




从远处看和近处看有什么不同?
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 近:奇峰罗列,危峰突兀 高:云雾缭绕 低:高耸入云
庐为 山什 不么 一各 样个 吗角 ?度

为什么各个角度看庐山不一样 吗?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面不为
目识何
?庐身
深 山在
沉 思 考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 •西 林 : 在 江 西 庐 山 后 的 西林寺 •壁:墙壁
真庐 正山 的却
思考:《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有何异同?
相同:
1.都是写角度的诗。 2.从诗题看,诗都用动词,地名做标题. 3.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言绝句。 4.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 《 登 飞 来 峰 》 借写
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题西林壁》借写 景畅言哲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 之中。 5.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

《题西林壁》优秀ppt课件【公开课作品】

《题西林壁》优秀ppt课件【公开课作品】

古诗精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岭:相连的山。特点: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连一连
高耸入云
的山岭
连绵起伏
的山峰
思考: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学写字
右上角是“互”少一横, 注意写好撇折与横撇。
tí cè fēng lú yuán
题 侧 峰庐缘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 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 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 正身处庐山之中。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文题解说
西林寺,在江 西省庐山脚下。
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初读课文
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 / /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游山所见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庐山,样子会有变化吗?
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 种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结果会怎样呢?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 去看,结果也不相同。
谢谢
朗读指导

古诗 题西林壁 PPT课件

古诗 题西林壁  PPT课件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七言绝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脚下。 壁:墙,墙壁。 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岭: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 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侧、远、近、高、低:
说明作者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
远近高低各不同。 都仔细地观察、欣赏,地点、角度 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
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两句写的是庐山的景色。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真面目:真实面目。 缘:因为。
课后作业
说一说你对诗句“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
古诗《题西林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
为“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等。
诗意: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
在庐山之中。
这两句写的是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文结构
写景 题西林壁
明理
横看 成岭 侧看 成峰 远近高低 不同
不识 真面目 只缘 此山中诗紧紧扣住游山写出自 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美景,用通俗的 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了哲理,通过借景说 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 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苏轼《题西林壁》PPT课件

苏轼《题西林壁》PPT课件
这两句诗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 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时的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 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 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 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 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 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这便是其中一首。
古诗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 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 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的是起 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 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古诗赏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 之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6张PPT)
义务编版四年级上册
课文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墙壁
西林寺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意解读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 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 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要客观、全面地视察、认识事 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视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 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 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结构梳理
题 写景 西 林 壁 明理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变幻 莫测
不识——真面目 寓意 只缘——此山中 深远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 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 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 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庐山
初读诗词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 看/成 岭/侧 成 峰 , 远 近/高 低/各 不 同 。 不 识/庐 山/真 面 目 , 只 缘/身 在/此 山 中 。
诗意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翻译

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4张PPT)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知人论世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 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 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 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 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
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不识庐山真面目, 侧:侧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各不同:各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远近高低各不同。 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感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
解题
《题西林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01 注意生词 02 注意语音语调 03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朗读指导
目录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谢谢观看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 远近高低各不同。 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不识庐山真面目,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 只缘身在此山中。 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看庐山
远看庐山
近赏瀑布
近赏瀑布

峰 入 云
高峰入云

见 流 水

见 流 水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句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
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诗句意思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会认:
mò hún tún

浑豚
我会写:
mò là hún yí 莫腊浑 疑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字词
岭:高大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识:认识,知道。 缘:因为。
仿写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一句话吗?
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诗句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诗歌的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它告诉 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 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 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