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FT4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F T4的比较
戴宏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 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
方法 利用CL IA和RIA法平行测定50例临床血清标本的FT4含量及相关试验。
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 0.975,P>0.05),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在线性试验中,CL IA法优越于RIA法。
结论 CL IA法在方法学上对临床微量物质的检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其检测费用高。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游离甲状腺激素
多年来,放射免疫法(RIA)是临床检测微量物质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化学发光免疫法(CL IA)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上居领先地位[1]。
为进一步了解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特点,本文应用CL IA与RIA对比检测50份临床血清标本的FT4含量及相关试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50份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包括正常和异常标本,检测结果的范围涵盖了FT4医学决定水平,异常标本中超过仪器检测范围的结果不予统计。
1.2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为Beck2 man Coulter公司的Access-180(属于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 A)及其配套试剂,其检测FT4免疫学原理为竞争法;RIA法检测FT4的试剂盒由上海核技术研究所提供,其免疫学原理为竞争法,γ计数仪由中国科技大中佳公司提供。
1.3 方法 按仪器操作手册及实验室相关要求做线性、相关性、回收率、精密度测试。
2 结果
2.1 对比试验 用上述两法分别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FT4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两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1.204X-0.4581,R=0.975,提示两法相关性良好。
2.2 线性试验 将FT4测定值在50~70Pmol/L范围内5份血清混合,反复测定4次,取其均值作为原倍血清定值即理论值。
将此混合血清做5点倍比稀释,随机排列测定顺序,各复测4次,以原倍血清测定值为标准按稀释倍数算得其理论值,求两者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
CL IA回归方程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检验科
邮 编 212400 收稿日期 2004-09-07Y=1.02X+6.55,R=0.999。
RIA回归方程为:Y=0.73X+ 40.61,R=0.997。
CL IA在0~77.2P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RIA在0.5~50P 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
2.3 回收试验 取某一已知浓度的混合血清(FT4浓度为8.5Pmol/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使其浓度分别为10.2、27.3、41.3、59.6Pmol/L。
用CL IA与R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为97.1%~102.9%和95.6%~108.4%。
2.4 精密度试验 用上述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试验,每份样品连续测定20次,计算x、s,求批内CV 值。
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20d。
计算x、s,求批间CV值。
结果表明,CL IA的重复性较RIA更好。
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CV值比较(%)
质控品n
批内 批间
RIA CL IA RIA CL IA 低值20 5.3 4.09.3 5.3
中值20 4.1 2.67.2 4.9
高值208.7 5.112.87.2
3 讨论
本文选用FT4项目作为两种方法比较的参照物,是因为它们检测原理均为免疫竞争法,同时所用抗体均为单克隆抗体,两法所确定的参考值较相近,因此增加了两法可比性。
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好,R=0.975,但两法比较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如下优点:
3.1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均优于手工法的放射免疫法。
本实验所用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碱性磷酸酶作为标记物,催化最灵敏的发光底物AMPPD生成一种不稳定中间体AMPD,其快速分解,能持续稳定地发射出光子(hv)[2],加上操作全自动化,使得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独特的疗效优势。
养血止痒胶囊是由当归饮子和疏风活血汤化裁而来的经验方,具有养血润肤、补益肝肾、祛风止痒的功效。
本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养血止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葡聚糖诱发小鼠皮肤瘙痒的次数,能延长小鼠皮肤搔痒的潜伏时间,表明养血止痒胶囊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养血止痒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小小鼠腹部蓝染的风团面积。
以上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养血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病提供了实验数据。
参 考 文 献
[1] 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2] 胡之壁,樊懿,韩之芬,等.当归补血汤对组胺引起的血管内皮细
胞单层通透性增高的作用[J].中草药,2000,31(10):756
[3] 张开明,王刚,尹国华,等.最新皮肤科学与实践[M].北京:中国
医学科技出版社,2000:16
[4] 朱学俊,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北京:北
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69
・
2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5,Vol.26,No.1
・经验交流・急性胰腺炎并发肾损害临床意义探讨
林石培 徐春梅 钟军辉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 P)患者合并肾损害临床特点。
方法 对近年来资料完整的158
例A P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本组59例发生肾损害,发生率37.%,其中水肿型A P有
33.1%、坏死型A P有54.8%发生肾脏损害,合并急性肾衰(ARF)4例。
肾损害特点:蛋白尿占79.7%、
镜下血尿44.1%、细胞管型22.0%、颗粒管型3.3%;少尿8.5%,无尿6.8%;肾脏弥漫性肿大16.9%;
血尿素氮(BUN)升高35.6%,血肌酐(Cr)升高15.3%。
治疗以处理AP为主,主要死亡原因为ARF。
结论 AP患者易发生肾损害,发病可能为多因素的参与有关,治疗应积极处理A P,避免使用对肾脏有
损害的药物,并应积极预防ARF的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肾功能损害
急性胰腺炎(A P)并发肾损害在临床上并非罕见,认识和预防AP患者并发的肾功能损害对A P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转归有重要意义。
为此,现将近年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158例A P患者中出现肾功能损害的59例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会1996年第2次方案制定的A P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的A P 住院患者158例,所有患者除外有泌尿系统疾病,病情控制后肾脏损害表现消失或好转。
158例A P中,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24~71岁,平均43.1岁;出现肾功能损害59例,其中水肿型127例中发生肾损害42例(33.1%),出血坏死型31例中发生肾损害17例(54.8%)。
59例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17~73岁,平均44.7岁。
水肿型A P42例(71.2%),出血坏死型A P17例(28.8%),出现急性肾衰竭(ARF)4例,占6.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外一科
邮 编 518111 收稿日期 2004-11-011.2 病因和诱因 由胆结石和胆道感染引起AP者23例(39.0%),胆道蛔虫引起14例(23.7%),暴饮暴食9例(15.3%),酗酒9例(15.3%),原因不明者4例(6.8%)。
1.3 临床表现 上腹疼痛59例(100%),恶心呕吐50例(84.74%),腹胀46例(77.97%),黄疸33例(55.93%),发热27例(45.76%),腹水15例(25.42%),血尿淀粉酶升高59例(100%),白细胞增高49例(83.1%)。
突发上腹部疼痛59例(100%),恶心呕吐59例(100%),发热32例(54.2%),白细胞增高29例(49.2%),血尿淀粉酶增高59例(100%),B 超或CT示胰腺肿大54例(91.5%),合并胆石症22例(37.3%),胆囊炎16例(27.1%);重症时合并急性腹膜炎10例(16.9%),血压下降(12/8kPa以下)12例(20.3%)。
1.4 实验室及肾功能检查 蛋白尿47例(79.7%),其中尿蛋白(+)27例(57.4%),尿蛋白(++)11例(23.4%),尿蛋白(+++)9例(19.1%);镜下血尿26例(44.1%),细胞管型13例(2
2.0%),颗粒管型2例(
3.3%);少尿5例(8.5%),无尿4例(6.8%)。
B超示肾脏弥漫性肿大10例(16.9%),血尿素氮(BUN)升高21例(35.6%),血肌酐(Cr)升高9例(15.3%)。
3.2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更宽。
化学发光采用磁性微粒子包被技术,由于磁粒子体积小,最大限度扩大了包被面积,可以吸附更多的抗原或抗体,同时磁粒子的核心是铁,在磁场中很快下沉,因此容易进行洗涤和固相载体分离[3]。
磁性微粒子包被分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可靠性。
发光信号检测的宽线性使化学检测的线性范围也更宽。
3.3 试剂稳定性好,有效期长。
由于同位素125I的自然衰变,因此用它标记的试剂的有效期一般来说也只有一个月。
而化学发光免疫法采用酶作为标记物,因而试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大大高于放射免疫法。
3.4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快速,一般在15~60min内出结果,较放射免疫法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超声波清洁系统和多层覆膜试剂盒,彻底避免了交叉污染。
3.5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所使用的抗体一般为单克隆抗体,较放射免疫法一般为多克隆抗体意味着结果更准确、可靠。
3.6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虽具有上述众多优点,但其仪器昂贵,配套试剂均依赖进口,导致检测费用昂贵,因此全面推广使用受国情制约。
放射免疫法在国内开展30多年,无论其试剂质量、项目的种类、检测费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优势,并且同位素125I污染和辐射问题并不像人们所想象得那样严重,因此RIA因符合国情、能满足临床需要仍有存在的意义。
总之,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免疫测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将不断出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以及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线性范围宽、测定速度快、试剂保存期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将显示出很好的就用前景[4-5]。
(致谢:本文承蒙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核桥学科支持,特此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陶义训.免疫测定进展[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9:65-68
[2] 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3:245
[3] 吴健民.免疫检验自动化[J].当代医学,2000,6:28-32
[4] 陶义训.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9:174
[5] 李倩,高学慧,甘勇.电化学发光与酶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
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4):243
・
1
2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