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图鉴全解一线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器 和 器乐
乐器
打击类乐器:方响、锣、钹、星、达卜等 弹拨类乐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吹管类乐器:木质管子(筚篥)
器乐——以古琴音乐的 发展最为突出
重要专著:《琴操》 文人琴家:蔡邕、蔡琰等 著名琴曲:《酒狂》
《碣石调·幽兰》
沿着两条不 乐 律 学——同的思维路
线发展
沿着附会历数,“日当一管”的 乐律学思维逻辑,产生的乐律学 成果:三百六十律
音乐》、《福建南音》、《西安鼓乐》、《智化寺音
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等
民歌—代表乐种:长调、藏族山歌、藏族箭歌、土家族哭嫁歌 苗族飞歌、彝族“四大腔”等
民间歌舞——代表乐种:木卡姆、赛乃姆、囊玛、堆谐、锅庄、 少数民族音乐 农乐舞、朝鲜族长鼓舞、孔雀舞、象脚鼓舞、欢乐舞、杵舞
说唱音乐—代表乐种:“好来宝”、《格萨尔王传》说唱、“达斯 坦”、“大本曲”、赞哈等
沿着便于旋宫转调的思维逻辑, 产生的乐律学成果: 何承天新律、荀勖笛律
佛 教 音 乐——音乐节目成为佛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 人 音 乐——琴、琵琶、筝、笛等乐器受到了文人雅士的推崇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公元 581 年——公元 960 年)
民间俗乐
曲子 变文 散乐
乐 清乐体系 器 胡乐体系
多部伎和 坐、立部伎
民间器乐音乐——代表性民间艺人:华彦钧

民间说唱音乐——代表性剧种: 京韵大鼓、河南坠子、

汉族传统音乐
苏州评弹、四川清音


京剧——代表人物:谭鑫培、梅兰芳

民间戏曲音乐
程砚秋、周信芳



地方小戏——代表剧种:评剧、越剧、

楚剧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明清时期基本相同

) 公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代表人物:丁善德、桑桐、 何占豪、陈钢、吴祖强、 刘德海、刘文金、翟小松、 郭文景、谭盾等
通俗音乐创作
代表作品:《草原之夜》、《青春圆舞曲》、《新疆好》、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祝酒歌》、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太阳岛上》、 《美丽的心灵》、《大海啊故乡》、 《龙的传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在希望的田野上》、《让世界充满爱》、
音乐文化交流
隋唐与西域的音乐文化交流 隋唐与东亚的音乐文流 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交流
宋元时期的音乐
(公元 960 年——公元 1368 年)
市民音乐
瓦子 演出场所:
勾栏
音乐形式: 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影戏、 说浑话、杂扮、叫果子等
行会组织: 书会、社会
歌曲艺术
曲子(宋)——代表人物及作品:姜夔所著的《白石道人歌曲》 唱赚(宋) 散曲(元)
乐律学
“新法密律”
朱载堉及其乐律学成果
“异径管律”
西方音乐的传入——内容上主要限于宗教音乐,流传范围基本上限于宫廷和教

新音乐的发展历程
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 20 年代的初步发展阶 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全面提高阶段 以民族民主解放斗争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1911

民歌

民间歌舞音乐

宫廷 燕乐
大曲和法曲
多部伎
隋:七部伎(开皇初) ——九部伎(大业中)
唐:九部伎(武德初) ——十部伎(贞观中)
坐部伎(6 曲):《燕乐》、《长寿乐》、 《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 《小破阵乐》;一般 3——12 人 坐、立 部伎 立部伎(8 曲):《安乐》、《太平乐》、
《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 《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80 年)
相和歌 俗 乐 鼓吹乐
百戏
乐器
吹管乐器——排箫、笛、羌笛、笳、角 弹拨乐器——箜篌、琵琶、古琴
音乐机构——乐府
乐律学
京房六十律 相和三调
两汉时期 董仲舒及其音乐思想 轻视民间音乐
刘向及其音乐思想 提倡宫廷雅乐
音乐思想
嵇康及其音乐思想——代表著作:
乐器
乐器种类
打击乐器——钟、曾侯乙编钟、鼓、鼗、 铃、罄、缶等
吹奏乐器——埙、龠、言、龢等 弦乐器—瑟和琴等
乐器分类法——八音分类法
乐律学
十二律 旋宫 三分损益法 隔八相生法
儒家音乐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 代表著作:《乐记》
音乐思想
墨家音乐思想
代表人物:墨子 代表著作:《墨子》
道家音乐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代表著作:《道德经》、《庄子》
64——180 人不等 散序 大曲 中序 破
法曲:以《霓裳羽衣曲》最为著名
音 乐 机 构——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
著名音乐家——万宝常、郑译、李隆基等
乐律学
八十四调 宫调理论 燕乐二十八调
记谱法——文字谱、减字谱、敦煌乐谱、俗乐二十八调音高谱
音乐论著——《北堂书钞》、《乐书要录》、《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

群众歌曲

独唱歌曲

声乐领域 合唱歌曲

电影、戏剧歌曲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贺绿汀、陈田鹤、
刘雪庵、聂耳、冼星海、 吕骥、张曙、任光、
马可、安波、郑律成等


二胡音乐

琵琶音乐

中国器乐音乐 筝音乐
代表人物:刘天华
笛子音乐
合奏音乐
器乐领域
西洋器乐音乐
钢琴音乐 小提琴音乐——代表人物:马思聪 室内乐——代表人物:谭小麟 合奏音乐
《外婆的澎湖湾》、《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
代表人物——谷建芬、施光南等
合唱音乐创作——代表作品:《长征组歌》、《送你一枝玫瑰花》、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歌剧舞剧音乐创作
歌剧音乐创作——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 《洪湖赤卫队》、《红珊瑚》、
《江姐》、《伤逝》、《阿依古丽》等
舞剧音乐创作——代表作品:《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文成公主》等
史(
中国音乐史学——代表人物:王光祈




)公
革命音乐运动
工农革命音乐运动 左翼革命运动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沦陷区——代表人物:江文也

不同政治区域新音乐的发展 国统区
解放区
年( 二 )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中国留学生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外籍音乐家对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代表人物:齐尔品、阿隆•阿甫夏洛穆夫 外国音乐论著的译介——代表人物:丰子恺
乐律学
蔡元定“十八律” 记谱法 :俗字谱 律吕字谱
音乐论著——《乐书》、《碧鸡漫志》、《词源》、《唱论》、《梦溪笔谈》
明清时期的音乐
民间歌曲
(公元 1368 年——1911 年)
民歌 小曲 俚曲
歌舞音乐——以秧歌、采茶、花鼓、花灯、跑旱船、竹马灯最具代表性
说唱音乐——影响较大的有鼓词、子弟书、大鼓、弹词
三国时期
《声无哀乐论》
阮籍及其音乐思想——代表著作《乐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公元 280 年—公元 581 年)
音乐文化的融合
周边国家的歌舞伎乐在中原地区迅速流行 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也被带入了中原 佛教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
俗 乐——清商乐 吴歌 西曲
歌 舞 戏——代表剧目:《大面》、《钵头》、《踏摇娘》
说唱音乐——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
戏曲音乐
杂剧
宋杂剧 金杂剧 元杂剧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
南戏 ——代表作品:“四大传奇”
乐器和器乐
乐器——影响较大的有琵琶、三弦、筝、嵇琴、云璈、 火不思、兴隆笙等
民间合奏形式: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 器乐
宫廷合奏形式: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
四大声腔
昆山腔
戏曲音乐 梆子腔
京剧
流派:明代琴界主要分浙派和虞山派
清代琴界主要有广陵派
古琴艺术 代表性作品:《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
古琴表演艺术理论的美学专著:《谿山琴况》
器乐音乐
琵 琶——代表性作品:《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
三弦
民间器乐合奏——重要乐种:《十番锣鼓》、《十番鼓》、《潮州
戏曲音乐——代表乐种:壮剧、侗戏、藏剧、吹吹腔等 民间器乐音乐代表乐种:弦索十三套、“白沙细乐”、“文崩音乐”、“打溜子”
祭祀乐 朝会乐 宫廷音乐 宴 乐 巡幸乐
重要曲谱——《神奇秘谱》、《高和江东》、《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琵琶谱》、
《纳书楹曲谱》、《弦索备考》、《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等
记谱法:工尺谱
1949
歌剧领域 儿童歌舞剧——代表人物:黎锦晖 中国新歌剧——以歌剧《白毛女》为标志
普通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音乐师范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成立了我国第一来自百度文库专门的音乐
学院——(国立音乐院)





中国音乐新思潮——“如何建设我国新音

乐文化的不同认识
发 展
音乐理论
音乐美学——代表人物:黄自、青主
1911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音乐
(公元 1949 年至今)
歌曲创作
第一阶段(1949——1956 年) 第二阶段(1957——1965 年) 第三阶段(1966——1976 年) 第四阶段(1977 年至今)
代表人物:王洛宾、李劫夫、 时乐濛、李焕之、刘炽、 雷振邦、朱践耳等
器乐创作
民族乐器独奏曲创作 西洋乐器独奏曲创作 民族乐器合奏曲创作 交响乐创作
周秦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206 年)
礼乐制度
建立——周代初期由周公建立 等级化的音乐制度
内容 繁复的音乐礼节
宫廷音乐
音乐机构——大司乐
宫廷乐舞类别——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 四夷之乐、房中乐
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 南音 《诗经》——《风》、《雅》、《颂》 《楚辞》——代表作:《九歌》 《成相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