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难题自检题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一密度为ρ的铁制零件,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图甲所示放置时,整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5ρgh,则如图乙所示放置时,整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A.3ρgh B.4ρgh C.5ρgh D.6ρgh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
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
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 1.29g/cm3
B.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 105 mg
C.一位初中生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 0.5m3
D.行走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5000Pa
4.将某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1kg水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0;装3kg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p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则
A.容器如图甲放置,F>30 N
B.容器如图乙放置,F>30 N
C.容器如图甲放置,F<30 N
D.容器如图乙放置,F<30 N
5.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
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6.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
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B.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厚度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D.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小
8.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 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 A:p B
A.1:1 B.2:1
C.4:1 D.8:1
9.如图所示,向一个上粗下细的水桶中缓慢匀速注水(相同时间内有相同质量的水注入桶中),直至将水注满。
在图中给出了一组表示此过程中,水桶底部受到由于水重产生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10.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块的密度为a h
a
ρ-
()
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
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
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
2 2
4
a h a g ρ-
()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正方体物块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设图丙中A对桌面的压强为p1,若沿着粗实线的方向用平直的刀具切割后取走上半部分,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则p2______p1(>/=/<).若继续沿着细点划线的方向切割后取走右边部分,剩余的左边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3,则
p3_________p2(>/=/<).
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
m 2,A 的底面向上凸起,B 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 N 的水,则B 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 ,A 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 对桌面的压强。
若A 、B 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压强分别为p A 、p B ,则p A 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 B 。
13.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 型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 0相同,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内液面相
平,则两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ρ乙,若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
后,则此时两U 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 甲_______
H 乙(均选填“>”、“<”或
“=”)
14.如图所示,A 、B 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高度均为h 的实心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为ρ,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放在B 上,则A 对B 产生的压强大小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ρgh ,则A 、B 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在河中间固定一个细长圆管,管内有一轻质活塞,活塞下端位于水面,面积为1厘米2,质量不计,大气压强为51.010 帕.现将活塞缓慢提高15米,则在该过程中外力对活塞做功______J .(g 取10N/kg )
1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左右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高度均为h 0,质量比为1:3,则左右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比为_____;将两圆柱体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高度h ,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叠放后新组合的两物体对
水平面的压强比为3:1,则所截的高度h与原高度h0的比h:h0=_____.
17.一次飓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104Pa,这是因为_____,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105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值可达______ N,足以将屋顶掀飞.在风暴经过的地区,紧闭的玻璃窗上的玻璃可能破碎.破碎的玻璃片通常向______飞散(填“屋内”或“屋外”).18.如图所示,一个浸在水中的边长为0.1 m的正立方体铝块,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的面积是_______m2.如果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20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______Pa,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Pa,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_____N,铝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N.(取g=10 N/kg)
19.如图所示,在充满油的密封装置中,A、B两活塞的直径之比D A∶D B=5∶1.小刚和小峰分别用力F A、F B推该装置两侧的活塞,活塞正好保持静止,那么F A∶F B=________,两活塞对油的压强之比p A∶p B=________.
20.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实心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有水的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浸入的深度h变化如图乙所示。
⑴当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h为1.5cm时,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
⑵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三、实验题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_____状态.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_____.
(3)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_____.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_____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_____(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
22.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来判断的。
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他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装置漏气造成的,他的说法是_____(正确/错误)的,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重新安装软管/多加一些红墨水)。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有关。
(3)小明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
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正确/不正确),原因是_____。
(4)小明发现,当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他做了一些改进,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_____
A.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C.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D.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加大且保持相同
23.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实验装置及方案如下:
步骤1: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细线拴住活塞的颈部,用弹簧测力计多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都为1.2N;
步骤2: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6.8N;
步骤3:注射器吸入部分液体,并将活塞推至底部,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7.4N.
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注射器的容积V/mL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L/cm 大气压的值p/Pa
2.5
3.90
请根据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进行步骤1的操作目的是为了测出___ ,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造成步骤2和步骤3测量结果有差异的原因是___ ;
(3)步骤3中,向注射器内吸入___效果较好(选填“水”或“植物油”);
(4)为了保证装备的气密性,堵住针筒前端小孔,将活塞拉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活塞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离原来位置越 ___(选填“远”或“近”),气密性越好;
(5)测出的大气压的值为___P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分析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你认为选用体积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注射器,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4.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____(选填字母)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25.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择了两个底面积S不同的容器进行研究,并在容器内倒入深度h不同的液体,用压强计分别测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将s、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做进一步研究,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
表一(ρ1=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S
(米2)
P
(帕)
△h
(米)
△p
(帕)
10.150784// 20.1200784
0.05392 30.152001176
40.22001568
0.1784 50.32002352
60.42003136
0.21568 70.62004704
表二(ρ2=1×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S P△h△p
(米)(米2)(帕)(米)(帕)80.150980//
90.1200980
0.04392
100.142001372
110.22001960
0.08784
120.282002744
130.42003920
0.161568
140.56200548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8与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和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四、作图题
26.(1)请画出图A潜水艇在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O表示艇的重心).(2)如图B,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M.它与传送带一起在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M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3)如图C,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及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7.(1)装满水的容器壁上开有三个小孔,请画出水从小孔中流出并落到地面的大概轨迹.并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1:水从小孔中流出最终都落到地面是因为水受到的原因.
问题2:请说出你这样画的理由:
(2)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G和摩擦力f及物体A对斜面压力F示意图.
28.画出砝码对小桌的压力。
五、计算题
29.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0g、底面积100cm2、高15cm的圆柱体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装有1000g的水,将一个重3N的实心长方体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竖直浸入水中,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N,(g取10N/kg)
(1)求物体A的体积;
(2)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求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3)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0.将重为6N、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往容器里注入20cm深的液体。
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体积为400cm3的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N;将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5.2N(容器的厚度不计,液体始终未溢出)。
求:
(1)物体A 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液体的密度;
(3)物体A 浸没后比未放入时,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 (4)物体A 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1.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库中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正方体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1m/s 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力F 跟时间t 变化的图象.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g 取10N/kg .求:
(1)水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重物的密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图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1.25G G S hg S hg S S F P hg hg S S S S ρρρρ+++=
====甲小大小大小大
甲甲大大大
则
5
4
S S S +=小大大 所以
14
S S =小大 所以图乙对水平面的压强
=5G G S hg S hg S S F P hg hg S S S S ρρρρ+++=
===小大小大小大
乙乙乙小小小
故选C 。
2.C
解析:C 【详解】
AB .因为质量相等,所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相等,A 、B 均不正确。
C .根据压强公式
p gh ρ=
知由2ρρ=A B ,小球在B 溶液中悬浮,说明
1
2
B A ρρρ==小球
所以小球在A 溶液中漂浮,设小球体积为V ,则A 液面上升的高度
12==
V
V h S S ∆甲乙
B 液面上升高度
=
=V
h h S ∆∆甲乙
所以加入小球后,A 、B 两溶液的液体高度是相同,再根据压强公式p gh ρ=,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是乙容器底部受液体压强的2倍。
C 正确;
D .两容器放入小球后总质量还是相等的,因甲的底面积是乙底面积的一半,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乙容器对桌面压强的2倍。
D 错误。
故选C 。
3.B
解析:B 【详解】
A .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约为1 g/cm 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³远小于水的密度,故A 项不符合实际;
B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 合2.5⨯105 mg ,故B 项符合实际;
C .一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所以人的体积约为
3
33
50kg =
0.05m 1.010kg m m
V ρ
=
=⨯
则,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0.05m 3,故C 项不符合实际;
D .人行走在水平地面上,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 ,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3m 2,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42
500N 210Pa
10.05m 2
F p S =
==⨯⨯ 故D 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4.D
解析:D 【详解】
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压强将变为3p 0;若容器为甲图,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3p 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3p 0,由此可见容器如图乙;如乙图放置装3kg 水时,水的重力为
310N/kg 30N G mg ==⨯=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S ghS
G ρ==<
所以30N F <乙。
故选D 。
5.C
解析:C 【详解】
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压强相等,即
p p =甲剩乙剩
由
F Vg Shg
G mg S S p gh S S S
ρρρ=
===== 可知
ρρ=甲乙
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且ρρ=甲乙,由m
V
ρ=
可得 m V ρ=
可知切去部分的质量
m m <甲乙
故选C 。
6.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 、b 两部分,由图知对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a <p
对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b >p
综上
p a <p <p b
故选D 。
7.C
解析:C 【分析】
规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强可以用公式p gh ρ=判断;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根据切去部分的重力,得出减小的压强,最终判断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详解】
AB. 因为规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强用p gh ρ=判断;当沿竖直方向切去无论是相同的体积,还是相同的厚度后,两者高度没有变化,当然两者密度也不会变化,所以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故AB 错误; C. 原来压强相等,即p p =甲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则切去部分的重相等,则减小的压强分别为:
''G p S =
甲甲;'
'G p S =乙乙
,因为S S >甲乙,所以''p p <甲乙; 则有:''p p p p ->-甲甲乙乙,即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故C 正确,D 错误. D. 原来压强相等,甲的高度大,根据p gh ρ=知,甲的密度小,即ρρ<甲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根据m V ρ=可得,甲切去部分的质量小,重力小;类似C 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减小的压强更小一些,则剩余部分对地面仍是甲大,故D 错误. 故选C .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 (2)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详解】
由图可知,当m 甲=12g 时V 甲=2cm 3,当m 乙=3g 时V 乙=4cm 3, 甲的密度为:3
3
12g 6g/cm 2cm m V ρ=
==甲甲甲, 当m 乙=3g 时V 乙=4cm 3, 乙的密度为:3
3
3g 0.75g/cm 4cm m V ρ=
==乙乙乙, 密度之比为:336g/cm 8 0.75g/cm 1
ρρ==甲乙; 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1 8
A B m
V m V ρρρρ===甲乙甲乙
, 根据V=L 3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1 2
A
B
L L =
, 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221 4
A A
B B S L S L ==, 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41
A A A A
B B B A B B
F mg p S S S F mg p S S S ====。
故选:C 。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密度一定,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图中水桶的形状分析判断液体深度的增加量的变化快慢,根据p =ρgh 判断压强的变化,根据F=pS 判断出压力的变化。
【详解】
由图知,水桶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水桶倒水时,相同时间内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水桶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根据p=ρgh 知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根据F=pS 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分析四图,B 符合题意。
故选:B 。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物体在水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此关系式可求物体的密度;
根据A 中求得的组成物块材料的密度,将其代入G=mg=ρ物gV =ρ物ga 3,即可得出结论; 由图可分析出物块底面所处的深度,再根据公式p=ρgh 可求出其底面的压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动力的大小。
【详解】
A 、因为物块漂浮,所以F 浮=ρgV 排=ρga 2(a-h ),G=mg=ρ物gV =ρ物ga 3,又知F 浮=G ,即F 浮=ρgV 排=ρga 2(a-h )=ρ物gV =ρ物ga 3,解得()a h a
ρ
ρ-=物,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物块所受的重力3
32()()a h G mg gV ga g a a h ga a
ρ
ρρρ-====⨯⨯=-物物,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物块漂浮时底面所处的深度为a-h ,则物块底面所受水的压强p=ρg(a-h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物体重力为G=mg=ρ物Vg=ρ物a 3g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 1=GL 2
,所以
22
2
1
()()4
a
a h ga GL a h a g F L ρ-⨯
-=
==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不变 变小 <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题意知道,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故G=F 支,而支持力与压力相等,即压力大小
解析:不变 变小 <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题意知道,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故G =F 支,而支持力与压力相等,即压力大小也等于重力大小,重力不变,则压力不变;
第二空.由于在物体移动的过程中,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大,由F
p S
= 知道,在F 不变而接触面积增大时,压强将变小;
第三空.若沿着粗实线的方向用平直的刀具切割后取走上半部分,剩余部分质量减半,即重力减半,压力减半,而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对水平地面压强减半,即 p 2<p 1;
第四空.若在原来正方体的基础上沿下图竖直虚线的方向用平直的刀具切割后取走右边部分,
则左边部分(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是:
41F G mg gV gSh p gh p S S S S S
ρρρ=
====== , 若继续沿着细点划线的方向切割后取走右边部分,剩余的左边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3,相对于图中竖直虚线左边部分来说,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即剩余的左边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341211
22
p p p p =
== 12.0×103 大于 大于 【详解】 [1]B 对桌面的压强 Pa
[2]A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均为10N ,但是A 容器底部凸起,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故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
[3]A 容
解析:0×103 大于 大于 【详解】 [1]B 对桌面的压强
33210N 2.0105.010m
F p S -=
==⨯⨯Pa [2]A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均为10N ,但是A 容器底部凸起,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故其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
[3]A 容器的水面高于B 容器,故A 、B 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所处的深度h A 大于h B ,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A B p p >。
13.< < 【详解】
[1] 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0相同,说明此时液体压强相同;两容器内液面相平,甲液体中金属盒的深度大,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ρ甲<ρ乙。
[2]将两金属盒同时竖
解析:< < 【详解】
[1] 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H 0相同,说明此时液体压强相同;两容器内液面相平,甲液
体中金属盒的深度大,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gh ρ=可知,ρ甲<ρ乙。
[2]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由于甲液体的密度小,因此甲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加的比乙小;由于原来的液体压强相同,因此最后甲液体中的金属盒受到的压强小于乙,所以加液体中压强计U 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H 甲<
H 乙。
14.ρgh 1:5 【分析】
根据 求出圆柱体A 的体积,根据 求出A 的质量,A 对B 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 求出A 对B 产生的压强;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A 、B 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为B 的
解析:ρgh 1:5 【分析】
根据V Sh = 求出圆柱体A 的体积,根据m V ρ= 求出A 的质量,A 对B 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
p S
=
求出A 对B 产生的压强;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A 、B 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为B 的底面积,根据F
p S
=求出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实心圆柱体A 的体积:A A V S h = ,由m
V
ρ=
可得,圆柱体A 的质量:A A A m V S h ρρ== ,A 对B 的压力:A A A A F G m g S hg ρ=== ,A 对B 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