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滩公园-俞孔坚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广场位于场地南部,是湿地公园的主要出入口 ,设计保留其厂房主体结构,引入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重 新赋予了这个场地新的角色,使其拥有了新的生命力。 •“空中花园”保留了原厂房屋顶的支撑结构,被涂上了鲜 艳的红色,幵在屋顶之下悬挂种植了大片的植物。 •保留支撑架构,拆除辅劣结构,这片老屋顶和屋顶下新建 的玱璃房和楼梯二层空间相映成趣
• 荻台江风(货运码头改造)
• 空中花园(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厂房的改造)
• 锈色长卷(钢材的再生与再用)
荻台江风
芦荻台面积约1650平方米,位于后滩公园中部的原污水处理厂 码头,长10米,宽8米,设计将整个码头及基础全部保留,改造成 一个休闲平台。 1、保留原货运码头基本格局,基础全部保留,体现工业遗存特色 ; 2、铺上竹木甲板,局部砌出种植池,植入其它元素,建立人性化 休息系统,使游人可舒适停留,眺望黄浦江原生湿地景观和对岸上 海城市天际线。 3.为阻挡江风的吹袭,平台上还竖起一片片嵌有玱璃的钢板。平台 两端以及临水一侧种植有芦苇和荻,将平台融入滨江湿地之中,尽 显野趣和自然。
净化流程:从西到东,湿地水流经过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和营养 物净化区后,迚入水质稳定调节区;期间,水流又丌断通过地下管道在 梯田迚出,迂回净化。 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考虑了黄浦江不内河湿地的水位、纵向流速,湖底生 态化设计为水生物多样性提供条件;同时考虑了水体的沉淀、加氧、过 滤和生物吸收。 水位西高东低;江水位高、湿地水位低,在净化循环系统内部水自然流 劢
(2)生态防洪体系 a)、 两年一遇的土坡式防洪堤和千年一遇的台地式防洪堤之间,形成了 一个黄浦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和缓冲区,可以在遇到突发洪水时作为 城市的滞洪地。 b)、 分层建堤大大降低了对防洪堤的要求高度和强度,使原有水泥防洪 堤可以改为低强度的泥土和天然材料制作的生态化的护堤,改善了滨江 生态系统。
【俞孔坚谈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
【俞孔坚谈工业遗产】工业遗产Q:能否从几个类别,比如研究、保护、实践与专业推动等方面,介绍一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在中国工业遗产方面所作的具体工作?能否具体阐释一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土人设计自中山岐江公园以来的有关工业遗产方面的案例?A: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从1998年就开始关注工业遗产,从岐江公园项目开始。
当时的岐江公园是一个造船厂,已经被卖掉,进入了拆迁阶段,他们准备推平场地建公园,这是通用做法。
后来我带两个研究生到现场看,发现它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工业遗产,是社会主义工业运动时期的工业遗产。
所以当时到现场之后,我们对所有的机器、厂房进行了测量、评价、记录,贴上封条,这些是不能动的。
这个工厂已经在拆迁,拿烂铜烂铁来卖的时候,我们劝说当地政府,停止了拆迁,保留下一些东西。
1999年进入设计阶段以后,有机会系统考虑如何利用、再生这样的工业遗产。
在此之前,我也接触到国外的工业遗产,岐江公园这个项目不像国外如西雅图、鲁尔、杜伊斯堡等工业遗产项目那么巨大、那么宏伟,它的规模很小,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文物,它没有任何保存价值,但是它同样有意义,它同样也可以作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记忆保留下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当时提出来的,第一个途径是保留。
就是通过系统评价之后确定哪些是应该保留的,保留了工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是代表性的东西。
大到整个11公顷的厂址,厂址基本上没动,水也保留了,植被尽量保留,选择性的保留一些厂房;小到机器,机器是五六十年代的机器,还有水塔,都进行了保留。
说穿了就是整个场地的保留,包括自然的水、植被、地等,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和工业文明遗产的保留。
第二个是再利用,包括考虑场地的再利用。
具体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再利用,包括水塔和其他构建筑物的再利用。
第三个是考虑再生,包括生态上与精神上的再生。
生态再生是指对原厂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脏乱差水岸的生境恢复。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 作为学者,俞孔坚明确定义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和责任:土 地的设计,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应该放弃小农式园林的 包袱,承担起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具体包括以 下领域: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3.城乡与区 域景观与生态规划。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5.旅 游地规划。同时,俞孔坚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进行了反思: 景观设计源于我们的生存艺术,但却长期被上层文化忽略, 使人误以为造园就是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认为只有精雕 细琢的园林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忽视了平常人的体验。 于是俞孔坚提出“白话景观”和“大脚美学”的概念,让 景观回归到平常,尊重平常人的生活,重新认识土地。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群力湿地公园:将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 方面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同时利用城市雨洪, 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 础设施。该项目荣获2012ASLA杰出设计奖。
• 设计面临的难题:
• 此湿地系统处于城市中央,已被孤立,怎样才能让其可持 续发展? • 怎样设计才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 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
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
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 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俞孔坚:“海绵城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Shanghai H ou tan Par k: Landscape as a Living System )。
后滩公园的获奖,为尚未开幕的世博会赢得了第一块国际“金牌”。
这个项目的首席设计师是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土人设计创始人俞孔坚。
2018年,因其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卓越贡献,获得“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人物建筑篇”提名。
景观设计不是造一个“景”我国园林前辈,离休多年的上海市园林局局长,87岁的程绪珂程先生对后滩公园的评价言简意赅:——“是对头的,符合时代要求的。
将农业、林业、山水进行重新的资源配置,而不是简单的观赏,建设生态城市,是世界潮流。
”上海后滩公园后滩公园,临黄浦江东岸,坐落在浦东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搬迁后留下的一片狭长地带,长1.7公里,面积14公顷。
被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深度污染的土地,在2007年-2009年的改造中,幻化为一片“江南湿地”:没有绚丽的图案,甚至没有一棵移栽的大2010年4月28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2010年度奖项,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获得唯一一个大奖——杰出项目奖。
评委会对这个项目给出了简洁有力的评语:“上海后滩公园:作为生命系统的景观俞孔坚:“海绵城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树,只有芦苇,茭白,菱角……这寻常的景象,却顷刻会以另外一种生气感动人:鲜美的水草,温厚的土壤感,风中温柔低伏的野草,与江堤外起伏的黄浦江水相呼应,让人恍然置身大都市里罕见的真正江滩!……后滩公园成为了那土地和江流的一部分,宛若天然。
更重要的是,后滩河道引入了黄浦江水,七天时间里,经过一公里多长的内河湿地、不同高差的植被、垂直水平两种净化方式,劣五类江水被自然净化为优三类水,这个绿地净化系统设计日净化水量达2400立方。
同时,合理的设计极大降低了公园的管理成本。
常见的城市公园绿地大多需要投入大量水电和人工维护成本:修剪、浇灌、拔草……往往简单增加城市绿量,却成为城市负担。
而后滩公园建成后却是低成本自然生长,它采用的乡土湿地植物,生长、开花、结籽,落地重新生长。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从案例教学、设计实训和解读作业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形成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的育人格局[1]。
“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2]。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重要的骨干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设计的精神,又要有艺术创新的想象力,还要有精湛的技艺[3]。
本文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好学科德育建设。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范围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屋顶花园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广场规划设计和经典作品解读等,掌握各类绿地的特征、规划设计手法以及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重点。
1.2能力目标。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组成要素、园林造景艺术的基础和技巧、各种类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和实例等内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各类设计实践中去。
1.3素质目标。
掌握开阔的设计思路和创造性的设计思维。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学科德育。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学科文化、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法律、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德”是“大德、公德、私德”的总称。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堤呢?
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五十年一遇的防洪堤呢?原创2016-07-06俞孔坚俞孔坚,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第一个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的中国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我们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我们的水患。
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掉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
2014年,俞孔坚在一席曾经分享如上的观点。
在全国大面积暴雨洪灾的当口,我们再一次推送这篇演讲给大家。
文章略有删节,建议直接看视频。
大脚革命俞孔坚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把乡下姑娘当作是土和丑的,只有是裹了脚才被认为是美的。
比如这两个姑娘的形象截然相反,一个脸很黑,脚很大,身体很结实健壮,另一个脸很白,脚很小,三寸金莲,我们一直认为后一个是典型的中国美女,腰不能站直,直了就不雅了。
中国古代对脚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三寸叫金莲,四寸叫银莲,五寸叫铁莲,再大就嫁不出去了,只能劳动,只能在乡下干活了。
所以在中国,大家认为西施是最美的。
西施走路弯腰,是因为她有病,后来有人研究她是得了心脏病,我们怎么会把一个病态的人看成是美,而把一个健康的能干活的大脚看成是丑的呢?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美是少数城市人定义的。
少数城市贵族为了有别于乡巴佬,为了有别于乡下人,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位,他的手段就是把正常的人变为不正常的人,把健康的人变为不健康的人,把能干活的人变为不事生产的人,这是我们对待人的审美观。
中国的五四文学革命,就是让卖豆浆和油条的语言登了大雅之堂,变成了诗歌,变成了今天的白话文,那么我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土地的、关于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场革命,一场设计的白话文革命。
大家也许会庆幸我们现在不裹脚了,为什么一百年前中国人这么傻,要把脚裹起来?也许一百年之后的人会说,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傻,因为我们还在裹脚,我们的审美观仍然是小脚的审美观,我们的价值观仍然是小脚的价值观。
你们看看我们的城市,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
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细部分析: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 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 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 域也是工业遗产区。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 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 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 乐区。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 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从动 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 铺装的广场。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3)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 有特色的休闲环境。
设计理念: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 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 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 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
设计说明:为使在延续自然和人文过程
中让生态服务功能与历史文化的信息继
续随河水流淌永宁公园方案提出了6大
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
设计说明: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 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 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 与建设的杰作。天坛、天安门广场、 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 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 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中国历史 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 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 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 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北京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 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 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 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 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整理)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引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
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1.1场地历史沿革: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
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
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
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1.2现状概况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
上海后滩公园分析与净化系统
狭长空间与丰富功能空间 的矛盾
世博前后场地要求变动
上海区位优势明显 世博会客源广、名声大
与南京、杭州、苏州、处 于同一地域旅游线上
3.0 挑战和设计策略
挑战一: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 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处 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 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
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而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 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 区中心绿地,因此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 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地形: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驳岸:驳岸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洪墙和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洪墙两种。
构筑物:以工业厂房为主,有型钢三车间和厚板酸洗厂房两个大型构筑物,部 分工业设备。
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和湿地类植物两大块。厂区间的植 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兰、女贞、水杉、雪松等为 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物和标高较低的、 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近代工 1843业时 1949
现代工 1949-至 业时期 今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浦 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沉积和 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路”自此开 始。
上海后滩公园分析及净化系统
策略二: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 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 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 石滩湿地和粗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气息 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 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景观 演化 阶段
文字史 料口的冲积平原,随着海岸线的东 扩,陆地逐渐成形。水网密布,河流反复 摆动,东西向河渠通海。
社会经济特征
尚无农业生产,也无行政 建制。
唐代之前
农业社 会时期
唐代到 1843年开 埠之前
场地自然景观变化与黄浦江的变迁紧密联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渔 系,随着吴淞江的衰落,黄浦江的兴起, 业、盐业和手工纺织业也 地位日益重要。生态环境良好,水患较少。 很发达。隶属上海县,典 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浦 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沉积和 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路”自此开 始。 场地岸线完全被固化,浦江水文动力过程 受阻。塘浦基本上都填平成道路。海平面 上升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加剧沿江风暴的 破坏作用。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待 解决。 表1:场地景观演变 近代工业积聚的中心之一, 内河航运业发达,码头密 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制造工业走过了黄金时代, 老工厂面临搬迁或倒闭的 问题。浦东开发要求浦江 两岸联系更加紧密。
景观设计原理展示——俞孔坚作品赏析ppt.
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很少见到公园里常见的园艺花木, 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过与 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 生态和环境也是歧江公园的主题之一
空间特征
由于白色柱阵的存在,道路的线性在空间上被加强了, 也丰富了单一的道路
由于红盒子的封闭性及外部环境的开阔性,使身处在盒子里面的人 的视线固定,视距很大且正好将外面的景色框入其中,形成框景。
• 秦皇岛市汤河公 园位于中国著名滨海 旅游城市秦皇岛市区 西部,坐落于汤河东 岸,长约1公里,总 面积约20公顷。 。 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 河流,源短流急,场 地的下游有一防潮蓄 水闸。
二、历史状况 全 隐 患 和 可 达 性 差
良好的自然条件
“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 残破的设施
三、场地要素
运输—人形木栈道、汤河 过滤—河岸植被、 景观建筑 观赏—观赏展区、植被观赏区 栖息地—红 色长道
中国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案例分析
建筑学一班
沈季 3012206022
人物介绍
俞孔坚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 主持设计过秦皇岛汤河公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中山岐江公园 、黄岩永宁公园、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知名景观设计作品,曾九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 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 俞孔坚的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反规划”理论,大脚 革命和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后滩公园:景观作为生命系统
特 别 关 注
T ec l OC he Sp ia F US
后 滩 公
景观 作 为 生 命 系统
口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北京 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俞孔坚
上 海 世 博 后 滩 公 园 是2 1 上 海 世 博 公 园 的主 要 组 成 部 分 ,场 地 为 染 严 重 的工 业 棕 地 。设 计 将 景观 00
作 为 生 命 系统 ,用 当代 景 观 设 计 手 法 ,在 垃圾 遍 地 、 污 染严 重 的原 工 业 棕 地 上 ,建 成 了具 有 水体 净化 和 雨 洪 调 蓄 、生 物生 产 、生 物 多样 性 保 育 、 和 审 美 启 智 等综 合 生 态服 务 功 能 的 城 市 公 园 。 后滩 公 园建 立 了一 个 可 以 复 制 的 水 系统 的 生 态 净 化 模 式 ; 同 时 , 过 生 态 设 计 途 径 ,创 立 了 新 的公 园 建造 和 管 理 通 模 式 ,它 吸 取 农 业 文 明 的 造 田和 灌 田智 慧 ,再 用 和 再 生 场 地 内的 工 业 建 筑 和 材 料 , 成 后 不 再 需 要 大 建 量 人 力物 力 去 维 护 ,而 是让 自然 做 功 ,形 成 低 碳 和 负 碳 城 市 景 观 ,为 解 决 当下 中 国和 世 界 的 环 境 问 题
观 、 浇灌 和 冲 洗 用 水 。 初 步 试 运 行 证 明 后 滩 公 园 的水 净 化 能 力是 每 天 2 0  ̄。 这 既是 一 个 实 际 的 水净 化 系 统 .也 是 一 个 展 40 U 示和 科普 教 育 系统 。
具 有 水 净 化 功 能 的 水 生 植 物 ,随 季节 而 变换 .营 造 都 市 田园 。
对策 .
俞孔坚
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 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
(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 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 垂钓、体育锻炼等。
个人成就
1999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 京土人景观与建筑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 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 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 科在中国的确立。
曾5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 规划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 并获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其作品“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被国 际权威媒体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
俞孔坚的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
俞 孔
的中国色,以生态和人文的精神, 赢得国际声誉;他把城市与景观设 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
坚
景观,“反规划”理论,以及“天
的
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赢得国
设 计
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俞孔坚7次被国 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美国景观设计 师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设需要解决的。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
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 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 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 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 被。
我自爱我地野草(俞孔坚)
世博后滩公园设计专家俞孔坚:“我自爱我的野草”2010-04-28 作者:周毅来源:文汇报浏览:3 分享题记4月27日晚九点,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官方网站公布2010年度奖项,由俞孔坚担任首席设计师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土人设计团队设计的世博后滩公园,获得唯一一个大奖——杰出项目奖。
“上海后滩公园:作为生命系统的景观”(Shanghai Houtan Park:Landscape as a Living System)——这个简洁的评语,将后滩置顶。
什么样的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将展示每一个参加者的答卷,而后滩公园的获奖,可以说为尚未开幕的世博会赢得了第一块金牌。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的年度评奖,有景观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虽然今年已不是俞孔坚第一次获奖,但这次意义不同。
土人设计团队,自1998年在北京成立,一路坚韧地奋斗,历经12年,从广东中山、沈阳、秦皇岛、台州等二线城市,终于走到上海,而且是世界瞩目的世博园内。
衷心希望这次获奖不仅是对个人辛劳智慧的表彰,更能给景观设计界、给国人带来观念的变革,明白自然即是美,学会珍惜土地、欣赏野草。
■昨晚九时,俞孔坚主持设计的世博后滩公园,摘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唯一一个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
■俞孔坚1980年考入北京林业学院园林专业,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1995年获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博士学位。
1997年回国,作为北京大学引进人才成立景观设计研究学院。
■俞孔坚说,景观设计必须重归生存的艺术和监护土地的艺术,而非一门消遣、娱乐的造园术。
土地首先是需要爱护的珍贵生命之源,然后它是有记忆,有局限,有挑战,千姿百态的地方。
■在俞孔坚种种犀利言辞后面,在他做“土人”不做士人的选择后面,谁能看出有很大的文化取舍在其中?“后滩公园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47岁的俞孔坚干的这些活,在87岁的程绪珂看来,“不稀奇”。
——“是对头的,符合时代要求的。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输入标题文本
4.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前来参 观,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启智作用。本案例过 雨水收集、太阳能和生态墙的设计,用极低 的投入,将一个本来耗能的建筑,改造为低 碳的绿色建筑,有效地降低了能源的开销, 同时提供了兼具生产功能的舒适居住环境。 这栋公寓富有教育意义,它表明将生态设计 作为一种系统策略,整合技术资源,用最少 的投入、最简单的方式将一个普通住宅向绿 色建筑进行转化的可行性。同时,这一建筑 环境的使用亦是可持续的,通过阳台花园和 生态墙的使用和体验,教育城市公民,倡导 低碳的生活方式。
输入标题文本
2.设计理念
阡陌交通的栈桥和道路将用地分割成大小 不等、形态各异的几何体——或下沉为水景, 或上浮为种植乡土林木的小丘,或成为区域 小广场(庭院),或是地下室采光天井。并 在其上点缀以乡土材料建造的现代景观构筑, 以形态和乡土材料组合解决高起的若干地下 室采光天井的视觉问题,贯穿、延续地域景 观。用栈桥、道路、水景与庭院等实际功能 体块勾勒出“桑基鱼塘”的网状肌理,让人 体验到的不仅是肌理间生动丰富的功能联系, 还有亲切舒缓的基塘肌理带给人的仿佛当年 人对土地的归属感。
输园林入景标观题设文计案本例分析
(2) 场地特征与挑战
整个公园占地约32公顷,被高强度开发的城镇所环绕,西临石梁溪,东临城市交通要 道。现场地形复杂,有高地的红砂岩丘陵地貌、河滩沙洲,还有平坦的农田,灌丛和荒草, 沿河岸有枫杨林带。在当下的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此类场地被视为杂乱丑陋而毫无价值,历 史文化遗产价值更无从谈起。面对此类场地,为了简化设计施工过程,便于修建道路、安装 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最惯常的工程处理方式便是粗暴的铲平。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4,经验与教训
后滩公园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内的 原有一块面积16公顷的江滩 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 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 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 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 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 间带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 繁衍生长;同时,根据现状 绿化及湿地分析现状用地及 工业遗存分析湿地净化系统 示意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 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 绵延1.7km,宽窄不一。
T
ime 走过 de
时光
The post time
上海后后滩湿地公园正对面 是徐汇浜江绿地
河的两边绿色浮草可以净化水质吸取水中污物, 由于水质改善空气良好,各种上海市区难得一见 的鸟也在此安家,公园内按区域种上了各类湿地 所以水很清彻。 植物。 湿地种植了特别的植物 为世博会而建的渡轮码头雄风依旧
意义
1
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 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利用自然的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 污染,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 可以借鉴的样板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 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 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 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
2
3
4
通过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生动地注 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Nhomakorabea功能
后 摊 风 光
现状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 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 衰起落。
世博会闭幕后,后滩公园进行二次开发,成为 市中心的永久性绿地。人们可以在这座充满野 趣的湿地公园沐浴江风、举行野餐、采摘果实, 在城市核心区就能体验到“农家乐”……这是 世博会留给上海市民的一件珍贵礼物。
(完整版)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后滩公园湿地系统主要分三个功能区: 1.原生湿地保护区 2.近自然湿地修复区 3.湿地游览活动区
污水净化的流程
Part V 总结评价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 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By 重庆大学12级景观 14.11.13
Part I 湿地公园简介
公园简介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 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4.2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 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
多种水生植物、多种净水方式净化了原本受了污染的水源
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 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 园自身的绿化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
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 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 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 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 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同时考虑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 要,等等。
活动空间
丰富多彩的活 动空间与活动 种类,使游人 在公园中感到 欢快愉悦
Part IV 净化系统
后滩公园湿地净化过程可分为 10 个步骤: ①初过滤(过滤格栅及自然沉淀);②蓄水池(具有自然沉淀池功能); ③曝气跌水净化与景观墙;④生物/生态净化; ⑤重金属净化;⑥病原体净化; ⑦营养物净化;⑧综合净化; ⑨水质稳定和控制;⑩清水蓄积(清潭粉荷),然后消毒加压输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滨水植物群落。
• 如何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 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
的自然化,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 A2: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 近代工业积聚的中心之 浦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 一,内河航运业发达, 沉积和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 码头密布,铁路、公路 路”自此开始。 交通发达。 场地内浦江岸线完全被固化,浦江水 文动力过程受阻。塘浦基本上都填平 成道路,支流仅存白莲泾。海平面上 升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加剧了沿江风 暴潮的破坏作用。多年工业生产造成 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待解决。 制造工业走过了黄金时 代,老工厂面临搬迁或 倒闭的问题。浦东开发 要求浦江两岸联系更加 紧密。
兰、女贞、水杉、雪松、悬铃木、龙柏、棕夹竹桃、棕榈等为
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 物和标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 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盾。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汛
墙外即是黄浦江的长滩, 亲水性较好。
2.3 前期个人分析
时间各方面的考究,它也是机遇与挑战同时面临。
• A4: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方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 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 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主要由梯地禾田带构成,它位于场地的南部,是 场地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梯地禾田带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 不仅消解了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而且反映
• A1: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 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 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
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
所获奖项: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 (ASLA唯一年度大奖)
2.场地分析
• 2.1 场地历史沿革
景观演化阶段 时间起讫 自然环境特征
Area Analysis
场地景观演变表
社会经济特征
尚无农业生产,也无行 政建制。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渔业、盐业和纺织业也 很发达。隶属上海县, 典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上海后滩公园
2014 Shanghai Expo
The Houtan Park 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龙格
班级:景观1202
学号201219102031 指导老师:李丽媛
1.项目概况
• • • • 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项目面积:15公顷 项目委托:中国上海2010世博局
Project Introduction
教育等功能。 •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
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
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Q3: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 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 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 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 • 而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 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 因此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 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
文字史料记载以前
唐代之前
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随着海岸线 的东扩,陆地逐渐成形。水网密布, 河流反复摆动,东西向河渠通海。 场地自然景观变化与黄浦江的变迁紧 密联系,随着吴淞江的衰落,黄浦江 的兴起,地位日益重要。生态环境良 好,水患较少。
农业社会时期
唐代到1843年开 埠之前
近代工业时期
1843-1949
2.区位优势 3.文化优势
劣势
1.工业污染 2.狭长空间 3双重要求.
外部因素
机遇
1.关注度高 2.处在黄金旅游线上
详细分析
上海区位优势明显 世博会客源广、名声大 与南京、杭州、苏州、处于同一地域旅游线上 世博会后客源必然较世博会期间少 引入竞争
挑战
1.世博后客源减少 2.世博公园、白莲公园、江南公园同时开工
2.2 场地现状概况
Area Analysis
驳岸:驳岸分为东段桩基 防洪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 基防洪墙两种。东段的桩 基防汛墙基本为高程4.30 ~6.48米不等,与地面有 一定高差。较高的防汛墙 与人们亲水的需求及城市 用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 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 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湿 地植物两大块。 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
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
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 天然湿地。
• 2.2 场地现状概况
Area Analysis
构筑物:场地内有大量的构筑物,包括铁轨、龙门吊及其附属设备,码头场地及设备,
高架管道,原料传送高架通道,高架排气管道,罐体等,处处体现着现状场地特征。
则可拆除、粉碎作为有机肥料。
• 第五设计策略示意图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A5: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 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 会后的弹性设计。
• 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结合世博会时会后统一考虑,一方面采
第一设计策略示意图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湿地生态景观层
• 农耕文明景观层
• 工业文明遗存层
•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
• Q2: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突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A3: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 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
地的交通网络。 • 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
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
• 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 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
第三设计策略示意图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Q4: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 湿地公园内桩基防汛墙约占50%。钢筋混凝土的防汛墙束缚着江河, 限制的江河滩地的发展,增加潮洪灾害的风险。 • 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 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 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 5米左右,因此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 题成为设计面临的第四大问题。
用可拆卸、可回收的材料,另一方面可进行详细设计方便其功能转化 定位;而铺装场地等因涉及面更广,可结合场地现状,选择相关可用
于场地铺装的材料,如砖、石废弃物等,以及乡土材料如竹材等。砖、
石废弃物等可先进行粉碎,然后在会时可作为场地铺装材料,会后则 可转变为绿地的透水垫层等。竹材在会时可作为临时铺装材料,会后
现代工业时期
1949-至今
2.2 场地现状概况
Area Analysis
场地周边分析图
地形:基地地势对平坦, 部分地标高在4米到7之间 场地西南的湿地区是天然
成的缓坡,是黄江的长滩,
平均高约2米。 码头:沿黄浦江还有10
米长、8米宽的污水处理
场地周边: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 码头和后滩轮渡站轮渡 头。码头的现有功能已 消,可进行改造利用。
•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滩地景观的回归: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 猎文明。
•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借田园江水,体验农业
文明。 •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时代文化的见证:保留工业时代遗迹,回 顾工业文明。 •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特征的反映:建立便捷的、多重 体验空间,畅想后工业文明。
•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
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石滩湿地和粗
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
作为自然气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
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
• • • • •
首席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俞孔坚
前期研究员:方琬丽、程成、奚雪松 设计团队主要设计人员:凌世红、轰伟、袁天远、 金圆圆、俞宏前、龙翔、孔祥斌 设计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0月 建成时间:2009年10月 开放时间: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