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

合集下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7-2含油气盆地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7-2含油气盆地
分类
根据含油气性质,含油气盆地可分为 油盆、气盆和油气盆;根据成因,含 油气盆地可分为构造成因盆地、沉降 成因盆地和火山成因盆地。
形成机制
构造运动
01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地壳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如板块构造运
动、断裂活动等。
沉积作用
02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还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如沉积物的堆积、
沉积相的演变等。
地层厚度与埋深
地层的厚度和埋深是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油气的生成和 储集条件。一般来说,地层厚度越大,埋深越深,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条 件越好。
构造特征
盆地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史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包括坳陷盆地、 坳陷-断陷盆地、断陷盆地等,不同类 型的盆地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不 同的影响。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是漫长的, 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这 些活动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重要 影响。
构造单元划分
含油气盆地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构造 单元,如隆起、凹陷、断裂等,这些 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对于油气的生 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岩性特征
1 2 3
岩石类型
含油气盆地的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 质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 有不同的影响。
岩石组合特征
含油气盆地的岩石组合特征包括岩石的层序、旋 回、韵律等,这些特征对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 有重要影响。
储层动态监测
利用地震、测井和试井等技术,监测油气田 的储层动态变化。
井筒状况监测
定期对油气田的井筒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 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
油气田开发调整与优化
采收率评估
对油气田的采收率进行评估,分析提高采收率的潜 力。
开发调整措施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xx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x 104km2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 x 104km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

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

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

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

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

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

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

油气资源估算有120X108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

xx 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xx 凹陷9700 -xx 凹陷3700 -xx 凹陷3080 -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 -xx 塔克背斜带4440 -xx 背斜带4760 11000xx 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 11000轮台凸起9300 8000哈拉xx 凹陷5000 100xx 低凸起4730 9000草湖凹陷5020 11000 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 8000 北部坳陷127700xx 凹陷30014000xx 凹陷6070015500xx 斜坡2200012000xx 凹陷1500012000中央隆起114000xx 凸起43700 8000塔中低凸起22800 100xx 低凸起44900 100xx 坳陷145000xx 斜坡52100 9000xx 凹陷27200 13000xx 凸起8000 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 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 12000xx 隆起43100民丰xx 凸起18600 5000xxxx 凸起24500 2500xx 坳陷民丰凹陷若羌凹陷6550035000 500030500 4000xx 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读书报告姓名:魏美丽学号:2014020028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2014年6月一、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山间盆地,面积达56×104km2。

盆地四周分别为天山、喀喇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山脉所环绕,盆地中央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漠覆盖面积达33×104km2。

塔里木盆地也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沉积盆地,沉积岩最大残余厚度在16000m 以上,残余沉积岩体积超过400×104km3。

因此,塔里木盆地历来受到中外石油地质家们的高度重视。

80年代末以来,随着塔里木石油勘探会战的全面展开,塔里木盆地再度成为国内外石油界关注的焦点。

同时,对该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也有了更趋深入的了解。

目前,有关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认识尚不统一,有些人认为,塔里木盆地主要有以下10大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1、塔里木盆地为——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古生界克拉通盆地由震旦系至二叠系沉积组成,并以海相沉积为主。

构造变形以形成大型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为特征。

已在古生界构造层发现3类5个古隆起构造:(1)残余古隆起——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2)稳定古隆起——塔中隆起;(3)活动古隆起——巴楚隆起和塔南隆起。

这5个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分布的一个主控因素。

2、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具有8亿年演化发展历史的多旋回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

目前,已在盆地内部识别出多个不整合面,其中分布最广的有7个:(1)Z底不整合——代表前震旦纪青白口纪末的塔里木运动;(2)S底不整合——代表奥陶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3)C底不整合——代表泥盆纪末的早海西运动;(4)T底不整合——代表二叠纪晚期的晚海西运动;(5)J底不整合——代表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6)E底不整合——代表白垩纪末的燕山晚期运动;(7)Q底不整合——代表第三纪晚期的晚喜山运动。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2.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地的沉积 特点,有时下沉速率很大而沉积速率很小,这时就形成“饥饿盆地 (或非补偿盆地)”。有时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相等,这时由于沉 积物大量堆积可以促使盆地进一步下沉。
3.圈闭样式的变化同样受构造环境所控制,在张性环境中盆地内主 要出现掀斜断块和铲形正断层,形成滚动背斜及挤入构造等。而在 压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褶皱和冲断层等复杂构造等(图7-6)
还有以加里东褶皱、海西褶皱以及中生代褶皱为基底 的盆地。这种不同时期的褶皱即是该时期地槽褶皱带的一 部分。所以这类盆地多是在地槽褶皱带之上,位于褶皱带 前缘或褶皱带内部,又称山前或山间盆地。地槽褶皱带上 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受地槽褶皱线状延展的限制,盆地形态 多为长条形。由于褶皱基底的刚性系数较小,地槽的活动 性又较大,所以盆地一般下降较深,沉积盖层的厚度较大 (一般5000—6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褶皱和断裂也 比较剧烈。这类盆地一般面积不大,但沉积层系厚度大及 圈闭条件好,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以加里东 褶皱带为基底的有百色、三水、北部湾等盆地;基底以海 西褶皱带为主的有吐鲁番盆地;基底以燕山褶皱带为主的 有伦坡拉盆地等。
在某些大型盆地中,一级隆起和坳陷内又可分化出次一 级的凸起和凹陷。由于我国己习惯于如上所述的二、三级 构造的级别划分,故将一级构造分化出来的凸起和凹陷称 为亚一级构造。
以上是我国较为通用的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的三级四分 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也不完全统一。
图7--4为我国华北盆地一级构造的分区略图。该盆地是 一个东西受断层所限的地堑式断陷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地 层,沉积盖层以第三系为主,部分地区已发现有很厚的中 生代地层。图中共分出了5个隆起和8个坳陷。总计13个一 级构造单元。图7--5为该盆地小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的构 造分区略图。图中可以看出由一级构造埕宁隆起分化出的 车镇凹陷和无棣--义和庄凸起等亚一级构造及某些二级构 造带。

含油气盆地名词解释

含油气盆地名词解释

含油气盆地名词解释含油气盆地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由于含油气盆地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因而发育着统一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及特征,有其特定的规律性。

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

介绍对于含油气盆地的理解,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

(2)在地壳上必须是曾经是一个洼陷区,有较厚的沉积岩层分布,曾经历长期、持续、稳定沉降状态,以造成对生油有利的环境。

(3)经受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以推动油气运移和形成圈闭,当然,构造运动不能过度强烈,不致破坏油气生成和聚集。

(4)盆地内生、储、盖层、圈闭发育,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5)含油气盆地的范围大小不一,差别很大,面积从几十平方公里到上万平方公里。

如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波斯湾盆地,面积达296.17万平方公里;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5.7万平方公里;我国西部的民和盆地,面积仅9000平方公里;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面积仅3900平方公里。

(6)含油气盆地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位,各单元的沉积过程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在具全盆地共性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差异性。

如渤海湾盆地是新生界盆地,这是统一的,但其南部以古近系(下第三系)含油为主,北部以新近系(上第三系)含油为主;油气丰富程度也有差异。

(7)盆地内存在油气田。

构造含油气盆地从整体上是一个统一的沉降区;但就其内部来说,无论是基底还是沉积盖层,并非都是一个简单的光坦凹面或平面,其基底不仅有起伏,沉积盖层也常有各种变形。

由于基底和盖层的性质不同,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也较复杂。

因此,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在一般盆地内,基底起伏形成的隆起与坳陷属一级构造单元。

隆起以相对上升占优势,沉积盖层较薄且往往发育不全,沉积间断较多,在毗邻坳陷的翼部容易出现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带,有利于油气聚集。

第七章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

第七章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

有很多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者所持的大地构造观点不同。

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

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

即槽台学说。

膨胀论:认为地球一直处于膨胀之中,大洋的形成不是海洋化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洋中脊的增生作用和扩展作用。

即海底扩张原理: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软流层的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分异、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一股岩浆“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后浪推前浪式地每年由海岭向两旁扩张,不断为海洋地壳增添新的条带。

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即板块构造学说(拉张、俯冲、碰撞、转换断层)。

固定论的盆地分类以苏联的布罗德(1965)和张厚福为代表。

分为1.地台平原型盆地,包括地台内部坳陷盆地和地台内部断陷盆地—单断、双断;2. 山前坳陷盆地;3. 山间坳陷盆地;4. 复合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美国Dickinson W. R.(1976) 为代表,分为裂谷型和聚敛型(共分16种)。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刘和甫(1983)为代表,分为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

综合地球动力学背景,再考虑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盆地分类为现在采用的分类。

板块边界的类型1. 背离型板块边界(拉张力)称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不显著,构造作用不明显。

2. 聚合型板块边界(挤压力)称主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强烈,构造变动强烈。

(1) 洋壳俯冲到陆壳下面,并被吸收进地幔(B型俯冲)(2) 陆壳与陆壳碰撞(A型俯冲)3. 平行的板块边界(剪切力)一、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沉积盆地;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③有工业性油气田。

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因此可将含油气盆地看作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

在油气勘探中,常常把油气盆地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看待,从整个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发育史、构造发育史和水文地质条件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条件,划分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分类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

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

此外,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

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

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

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

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

因此,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xx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104km2。

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104km2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

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

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

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

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

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

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

油气资源估算有120×108t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

xx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 -xx凹陷9700 -xx凹陷3700 -xx凹陷3080 -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 -xx塔克背斜带4440 -xx背斜带4760 11000xx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 11000 轮台凸起9300 8000哈拉xx凹陷5000 100xx低凸起4730 9000草湖凹陷5020 11000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 8000北部坳陷127700xx凹陷300 14000xx凹陷60700 15500xx斜坡22000 12000xx凹陷15000 12000中央隆起114000xx凸起43700 8000塔中低凸起22800 100xx低凸起44900 100xx坳陷145000xx斜坡52100 9000xx凹陷27200 13000xx凸起8000 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 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 12000xx隆起43100民丰xx凸起18600 5000xxxx凸起24500 2500xx坳陷民丰凹陷若羌凹陷6550035000 500030500 4000xx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08 含油气系统与含油气盆地

08 含油气系统与含油气盆地

• 储集层:主要储集层系指位于运移通道良好的
圈闭中,储集了大部分原生油气者;而运移通道 效率较差,捕集油气数量较少者,为次要储集层。
• 盖层:含油气系统中有两类盖层。
• 区域盖层是覆盖在盆地内阻止油气向上运移的大 范围盖层;而局部盖层则为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 的直接盖层。
• 上覆岩系:这是一项易被忽略的基本地质要素,
• 包含烃源岩分布、生油窗顶范围、生气窗顶范围、 储集层分布、储集层尖灭线、边界冲断带、次级断 层线、倾伏背斜、倾伏向斜、油气运移方向、已知 油气藏及其类型、地表油气苗、埋藏史图井位、横 剖面图位臵、含油气系统的地理分布范围。
3、关键时刻的地质横剖面图
• 除一般地质横剖面图应有的基底、上覆沉积岩系 层组、边界断层带、构造起伏等内容外,尚应标 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上覆岩系、生油窗顶、 生气窗顶、油气藏、埋藏史井位、含油气系统的 地理范围及地层范围。
• 存在容积足够大的系列圈闭,能够保存从
最初注入至现在继续填注的油气。
• 因此,根据各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区的石油地 质特征,研究含油气系统的组成时,可以提出 不同的方案,但是至少应包括四个子系统:
• • • •
生成子系统 储集子系统 运移-捕集子系统 保存子系统
• 生成子系统
• 在某一时间段内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油气,受一些 化学作用控制: • 死亡有机体→干酪根,属生物化学降解作用; • 干酪根→石油和天然气,一般属热化学动力学反 应; •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塑性变形阶段有机质成熟转 化为油气,属力学化学反应过程。
• 构造盆地:
• 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其中 沉积物厚度与周围比较起来没有明显差别,实际 上也就是封闭的区域向斜。
• 含油气区是指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有统一的地 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运聚条件的沉积坳陷。如 准噶尔盆地有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和准噶尔中间地块 含油气区,渤海湾盆地有济阳、冀中、黄骅、辽河、 渤海等含油气区。

含油气盆地总结

含油气盆地总结

原始(古)盆地——指盆地发育沉积时期盆地的古面貌;或盆地后期未遭受明显改造,基本保持发育沉积时期盆地的古面貌。

地史上某—时期保留有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沉积建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方面的原始状况(面貌)的盆地。

原型盆地——指盆地发育沉积时期的原始类型。

基底(Basement):a.结晶基底(Crystalline basement):强变质-AnЄb.褶皱基底(Fold basement):轻微变质-Pz与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相同;c.未变质的沉积岩(盆地研究专用),也可称盆底( Basin floor )。

基底—是盆地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盆地形成之前的地层,沉积岩、变质岩均可作为盆地的基底。

盖层—:在盆地地质研究中,指盆地发育期沉积的地层。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中泛指未褶皱变质的沉积岩层。

与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中所称的盖层有区别,相对于生油层--储层而言。

沉积中心—最细、中心相带沉降中心—最深-沉降幅度最大堆积中心—沉积最厚1饱和盆地:指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的盆地,盆地逐渐被沉积物充填,水体逐渐减少,直至填满盆地。

2补偿盆地:指沉积速度与沉降速度相等或相近的盆地,盆地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3欠补偿盆地:指沉积速度小于沉降速度的盆地,盆地沉积物补给较少,水体逐渐加深。

复合盆地——同一时期、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盆地在空间上所组合而形成的盆地。

叠合(加)盆地——不同时期发育的盆地,在空间上大部分地区呈上下叠置关系。

“盆地原型”(原始盆地):指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建造特征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方面的原始状况(面貌),故又称作原始盆地。

残留盆地或残余盆地——二者是同义异名,指原盆地在后期遭改造后,沉积实体被遗留保存的部分。

改造型盆地——盆地的原型在盆地演化末期或之后遭到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

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1.盆地发生的背景与区域环境发生前、演化中2.盆地成因与深部作用3.构造性质与变形4.热动力学及其演化5.流体动力学与流岩作用6.沉积充填与成岩动力学7.盆地演化与后期改造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 1.赋存条件—生,储,盖,圈,运,保2.组合模式—生储盖组合,运移组合3.成藏机理—成藏系统4.分布规律——分布的主控因素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1.盆地模拟—区域评价 2.区带评价—新目标选择 3.圈闭描述 4.单井评价与油藏描述 5.勘探数据库研究总则整体——前提动态——核心综合——基础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当今地球科学讨论热烈、但尚未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含油气盆地分析课件

含油气盆地分析课件

全球主要有大约600个沉积盆地,含 大型油气田者有75个,占13%;含中 小型油气田者约有215个,占37%;其 余尚有约50%的盆地是油气远景不大 的,或有小型 见油气流 未见有意义发现
27% 14%
甘克文统计的517个沉积 盆地数据
“没有盆地,也就没有石油” ——————法国Perrodon
不同类型的盆地其含油气丰度也不同
600 500
油储量:10亿桶 气储量:万亿立方英尺
400 “A ” 型前渊 克拉通 300 大西洋 型边缘 冲断带 剪切带 “B ” 型前渊 其他
200
100
0
大油气田个数
油储量
气储量
大油田盆地个数
不同时代的油气盆地其含油气丰度也不同 (Moody T.D.1975)

Q Q Q Q

Q
Q
Q
Q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盆地的分类和构造特征分析 地层分析 沉积体系分析 盆地充填埋藏史分析 热史及生烃史分析 油气排运聚史分析 盆地模拟
第一章
绪论
一、盆地、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 二、沉积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 的最基本地质构造单元 三、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因素 四、含油气盆地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发展历史
最早是指由岩石物质组成的地球的石质外壳,以区别于大气圈和 水圈。1982年,美国地球动力学委员会的定义为地球外部 的刚性壳由 能够独立地相互运动的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而这种板块的组合就构成了 地球的岩石圈。
1) 2) 3) 弹性或挠曲的岩石圈,从地表载荷或卸载调整计算得出,通常为2030公里。 热岩石圈,即支撑一个传导热梯度的地球的冷的外层,计算得出的 厚度约为100公里。 地震波的岩石圈,即位于覆盖范围广泛、但不一定是在全球规模的 地震波低速带之上的地球外壳。这个岩石圈的深度在年轻大洋下不 到45公里,在大陆下约为150公里。一般将这个岩石圈底下的地震波 低速带称为软流圈。 化学 — 矿物学的岩石圈,如果地幔的顶部是层状的或大体上是不均 匀的话,就可推断出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化学或矿物学的边界。

含油气盆地复习

含油气盆地复习

一、名词解释1.地貌盆地:指被天然高地围绕的一块低地。

2.构造盆地:又称沉积后盆地。

在这种盆地中形成盆地的沉积运动发生在变形岩层沉积之后。

3.沉积盆地:基地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凹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冲填的地区。

4.含油气盆地:指具备成烃要素,有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5.伸展构造:是指裂陷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

6.主动列陷:是指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主动上涌,并引起整个岩石圈的水平引张,形成列陷。

7.被动列陷: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壳或岩石圈的裂陷伸展,也可能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

8.原始盆地:指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改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的原始状况,盆地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盆地的原始面貌不尽相同。

9.改造型盆地:在形成演化末期之后,盆地的原始面貌遭受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或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的剥蚀、变形并且叠加、深埋等改造作用的沉积盆地。

10.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

11.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已凹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12.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其层间为地垒断片。

13.负花状构造:是在张压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正断距,个别具逆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堑断片。

14.衰退裂谷:从大洋以高角度深入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是大洋形成初期的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这种裂谷也成为夭折裂谷。

15.陆间裂谷:裂陷作用使岩石圈已经完全裂解成为两部分或三部分,裂谷底部是新生洋壳并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成为岩石圈板块离散运动的边界。

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

盆地的基底、周边和沉积盖层是相互关联的。
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基底时代决定 着盆地形成和其中盖层沉积的时期:基底性质决定着盆地 形态和盖层构造。二者对盆地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
盆地基底的时代,一般说来,最老者为前寒武纪。盆地 基底时代凡属于或老于前寒武纪者,主要由变质程度较深 的结晶岩石,如各种片麻岩、片岩和混合岩等组成,其性 质一般是刚性的。这类盆地多位于地台之上,盆地的基底 是地台基底的一部分,称为古老地台盆地。由于地台基底 的这种刚性性质,使得这类含油气盆地一般都有较大的规 模,形态上也大多为圆一椭圆形;而周边为断裂控制的断 陷盆地,形态多为长方形或菱形。沉积盖层厚度较小(通常 2000—4000m,最厚可达5000—6000m),沉积层系以古生代 地层为主,有时也发育有中、新生代地层。盆地的构造活 动性也较小,盖层褶皱平缓,断裂不太发育。我国以结晶 岩为基底的地台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 斯、四川、南襄等盆地。
1.结构
(1)基底 盆地赖以存在的基础称为盆地的基底,又称盆 地的底盘。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含油气 盆地可以某一时代较老的沉积岩系为基底,也可以古老的 结晶变质岩系为基底,后者通常称之为结晶基底。
(2)周边 盆地的周边即盆地的边界。盆地的周边一般是 同与其基底时代、岩性和构造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古老岩系 相接触,因而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通常借助其周边地质 的研究来了解基底的结构和构造口盆地周边的形态比较复 杂,因为盆地所依存的地壳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所以盆地 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
构造盆地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 地。其中沉积物厚度与周围比较起来没有明显差别, 实际上也就是封闭的区域向斜。 地貌盆地是指陆地表面或洋底上的地形凹地,这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大地构造学(四)含油气盆地

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属于此种类型.
一般地,大陆内部裂谷可依据其演化进一步划分为大陆内部简 单裂谷和大陆内部断陷(裂谷)--拗陷盆地,前者是指盆地只发育 地壳伸展阶段,后者指盆地由地壳伸展和热冷却沉降阶段构成,二 者有一定的差别。
(二)盆地类型
A.大陆内部简单裂谷
1.伸展盆地
大陆内部裂谷是大陆
岩石围内的有限伸展带,
3.走滑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条件
(二)盆地类型
3.走滑盆地
从动力学性质和盆地动力学上考虑,走滑盆地可以分为张扭走滑盆地和压扭走 滑盆地两大类.
1、张扭走滑盆地,也称为走滑拉张盆地,其形成条件包括: a、在弯曲断层条件下, 释压或松开弯曲处形 成,这类盆地也称作 断弯盆地fault-bend basin)。沿着断弯处 形成扁长形或透镜状 的张性下沉带。 b、分支断层间的 伸长楔形块体,在 走滑作用下,被拖 拉下沉。 c、弯曲和分支 断层汇合,所 夹的菱形块体, 在走滑作用下 被拉分。
(前二者属于简单型前陆盆地,后者属于复杂型前陆盆地。)
(二)盆地类型
(1)海沟盆地
海沟:指两个板块发
2.挤压盆地
生B型俯冲作用的地带,
堆积物包括来自岩浆 弧上的碎屑和B型俯冲
过程中刮落下来的大
洋地壳及其表层的深 海沉积物等。
(二)盆地类型
(2)残留洋盆地
残留洋盆。指碰 撞造山带内部或 边缘以尚未俯冲 消失的洋壳为底 的盆地。碰撞作
二、盆地类型
(一)盆地分类
盆地是油气资源的有效聚集场所,所谓“没有盆地就没 有石油”。地球的表层发育着许多盆地,其性质和油气赋 存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以盆地为类比单元研究控油气 构造时首先要对盆地进行分类。 盆地分类的原则各种各样,根据盆地规模、平面形态、

沉积盆地及含油、气盆地

沉积盆地及含油、气盆地

沉积盆地及含油、气盆地
石油、天然气藏都分布在地壳上的沉积盆地之中。

研究不同类型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是找石油首先要遇到的课题。

沉积盆地是指在一定特定时期,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明显大于周围区域,并具有较厚沉积物的构造单元。

盆地中沉积物的性质取决于盆地的位置,如盆地位于陆地,则有陆相沉积物堆积;如处于大洋中,则为海相沉积。

一个沉积盆地的发育,通常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历史,盆地中的沉积地层记录了所有这些地质时期的演变,从而对盆地历史的了解成为可能。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那么这种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因此,含油气盆地必须首先是一个沉积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期间,曾不断下降接受沉积,具有油、气生产和聚集的有利条件,即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

含油气盆地第一章

含油气盆地第一章

叠合盆地:
盆地叠置关系特征(关士聪,1989)
盆地分析的发展
盆地分析最早由Pettijohn于上世纪40年代提出,从 沉积学出发将盆地视为一个整体,对其中充填的沉积 物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60-7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给盆地研究带来 了深刻的影响。开始从岩石圈板块的相互作用中,重 新认识沉积盆地的成因和演化。并依此提出了盆地的 一些分类。
盆地分析的内涵
地质方面
地层、岩石、沉积、 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
重力、磁力、电法、地 震、地温、古地磁等特征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和无 机地球化学等特征
盆地分析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研究。
盆地研究的内容
物质基础:生油物质的性质和数量
四个M
成熟度:有机质转化为石油的成熟度 运移:运移、圈闭和聚集 保持:盖层及后期改造的条件 沉积作用 沉降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盆地分析的发展与现状 三、盆地分析的内涵与原理 四、盆地研究的内容 五、盆地分析方法
基本概念
盆地的基本概念
朱夏(1965)曾将盆地定义为“地壳的一定地段在 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洼陷构造”,可以理解为 “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 的统一的沉降构造单元”。 Halbouty(1979)是一定的地质时期,在独立的地 理区,于相对统一的构造环境中,由来自一处或多处沉 积物所组成的沉积岩体。 叶连俊(1980)认为“持续地接受沉积的地区称为 沉积盆地”。
盆地分析的发展趋势
1、盆地动力学 2、沉积盆地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变化 3、沉积盆地流体与成藏和成矿作用
盆地分析的内涵
Allen P.A.和Allen J.R.(1990)指出盆地分析就 是将沉积盆地作为实体进行地球动力学综合研 究。 陆克政等(2001)认为,盆地分析的主题应是 研究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盆地的类型、盆地演化史及盆地的成因,并在 此基础上结合成矿条件(成油要素)综合研究, 以揭示盆地的含矿性(含油气性)及矿产(油 气)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为勘探资源提 供可靠的依据。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

第八章 8.2 含油气盆地
东风2 营2 华8 东风1


盐2
丰1

郑4


起 青 坨 子 凸 起
东风6 莱1 东科1 王1 通61
沙5 沙3
阳1
沙4
钟参1
郑2
滨 县 凸 起
利2 单2 利1 南2 利101
3500
坨3
林樊家凸起
滨5 林气1 惠深1 滨229
东风8
辛2 王65
蕾11
史115 郝5 史4 史2 郝科1
滨3 滨4
河2
陆堤:在张裂大陆边缘外沿,形成逐渐向海 洋推进的沉积物; 新生大洋盆地:在大洋中脊与大陆陆块之 间,大洋岩石圈增长和下沉形成的新生盆 地,浊积岩组成的深海平原发育在洋壳之 上; 扭张性盆地:沿着复杂的转换断层系,在 地壳局部变薄的部位,发育的拉张盆地或 楔形断陷盆地; 弧间盆地:由于岩浆弧裂开,在不活动的 残留弧与继续活动的前弧之间洋壳下降形 成的小洋盆
三、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
1.一级构造 一级构造是根据盆地基底的起伏情况划分的 隆起坳陷和边缘斜坡等。 (1)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时期的沉降中心或 沉积中心。 (2)隆起:盆地中相对坳陷而言隆起较高的 地方,地层一般不全,不利于油气的生成。 (3)边缘斜坡:盆地中坳陷与边界的过度地 区。
2.二级构造
2、油气地质特点
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 。 两类烃源岩层系,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 前陆坳陷型烃源岩层系。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 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储集岩体总体上也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下部 以台地相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 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 油气田分布主要是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 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 层圈闭油气藏。斜坡带以地层油气藏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系(我国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 结晶岩系和沉积岩系(华北盆地-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底盘 是华北地台前震旦亚界结晶岩系和中生代至震旦亚代的沉积 岩系)。 底盘的形状和组成的岩石不同,对盆地的形态、规模、盖层 发育、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四.含油气盆地的结。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含油气盆地:具有工业性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的沉
积盆地。
三.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丰富有机物质的巨厚沉积物。 生油岩
2.有稳定持续下沉、间有周期性上升的大地构造环境。 温度 生储盖组合
3.含油气盆地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构造运动。 产生油气运移的运动力 圈闭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盆 地
级别
油气关系 华北盆地
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隆起
凸起 凹陷
斜坡
坳陷
凸起 凹陷
I级
亚I 级
生成运移 (含油气区)(含油气亚区)
济阳坳陷
东营凹陷
向斜带 背斜带 潜山带 断裂带 长垣

II 级
聚集 (油气聚集带)
胜、坨、永断裂带
背斜 断层 鼻状构造
: :
III 级
油气田 油气藏 胜坨油田
由盆地内的沉积盖层褶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属于盆 地的最低一级构造单元,也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五.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
在盆地单元的划分上,I级构造单元着重于底盘和岩浆活动 特征的差异;划分II、III级构造单元时,着重于表层构造特 征和分布规律的不同。在盆地调查勘探的不同阶段,研究的重 点不尽完全相同,一般普查阶段,以研究I级构造单元为重点; 祥查阶段,以III级构造单元为重点,主要是完成对局部构造 特征的认识。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六.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对含油气盆地的划分,不同的地质学家对大地构造单元作出 了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具代表性的方案有两种:槽台说(传统 大地构造说)和板块说(全球大地构造说)。
1.以地槽-地台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地槽”是地壳上最活动的巨大坳陷地带,外形为向一定 方向延伸的狭长的长条形,空间分布位于大陆边缘、大洋边 缘和大陆之间。具有以海相为主的巨厚沉积,且岩相与厚度 变化较大,岩浆活动强烈,有喷发岩和侵入岩。褶皱山脉具 强烈的变质作用。
本章提要
地壳上的油气聚集,常受区域地质构造及岩 性、岩相等地质条件的控制而有级次、有规律的 分布。在前述油气藏的形成及类型后,本章依次 阐述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含油气盆 地等概念及类型。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一.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1.地貌盆地 在地理上,四周被天然高地围绕的盆形凹地或洋底上的地形凹 地。 2.构造盆地(沉积后盆地) 沉积物堆积形成之后,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 如向斜、地堑。盆地内沉积厚度与周边无明显差别,岩相带的延 伸方向、古水流方向也与盆地的结构无关。 3.沉积盆地 是地壳上具有巨厚沉积的构造单元。特点是沉积物厚度比周围 地区大得多。在沉积盆地中,一般来说,沉积物厚度由中心向边 缘变薄。
重力、磁力、地震和电法是了解底盘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2.含油气盆地的盖层 含油气盆地的盖层(表层):是覆于底盘之上的沉积岩层。 沉积盆地的发育有其旋回性,一个沉积旋回可以形成一套 生、储、盖组合,含油气盆地可以有一套或多套生、储、盖组 合。 盆地的底盘由于差异沉降作用,可以形成几个生油凹陷, 凹陷由于长期稳定下降,使得沉积物大量堆积,沉积厚度较大, 有机质含量较高,利于有机质向石油烃类转化。盆地内主生油 期发育的生、储、盖组合是主力含油层系。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3. 盆地的周边 盆地的周边:是盆地的沉积盖层与盆地周围古老岩层相接触 的部分。 盆地周边与其相邻(古老岩层)地质体的接触关系分为断层 式构造接触和沉积过渡式接触(又称超覆接触)。按其接触关 系将盆地分为: 断陷式盆地:盆地发育呈长条形,面积不大,与相邻地质体 为断裂接触(南襄盆地、江汉盆地)。 坳陷式盆地:是地台上发育的一种大型而较完整的圆型或椭 圆型盆地。 断-坳式盆地:盆地同周边地质体的接触关系,一侧为断裂 接触,另一侧为沉积过渡接触。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五.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
含油气盆地是一种沉降的大地构造单元,由于其底盘的结构和 构造活动的差异性,盆地沉降时,有的部分沉降的快,坳陷深; 有的则沉降的慢,坳陷浅,成为相对的隆起区。由此将盆地的基 底分为:
I级构造单元:隆起、坳陷和斜坡。 II级构造单元:背斜褶皱带、单斜饶曲带、断裂带、向斜带 和长垣等。盆地内的构造展布是按一定规律成群、成带出现的, 这些群、带的规模处于I级构造和III级构造之间。 III级构造带:背斜、向斜、断层等。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四.含油气盆地的结构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沉积盆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含油气盆地的底盘 是盆地接受沉积物堆积的凹形基底,组成底盘的岩石应是盆地 形成以前各个时代的各个岩系。底盘可以是:
结晶岩系(二连含油气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底 盘是古生代的变质岩系,也称为结晶基底);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二.盆地的特征
1、构造环境控制盆地的大小和几何形态。盆地基岩的性质影响 着区域地层倾斜和局部构造特征,它们控制着盆地中流体的运移和 聚集。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2、下沉速率和沉 积速率的相互作用在 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 地中的沉积特点。如 下沉速率<沉积速率, 产生“ 非补偿盆 地”;下沉速率=沉 积速率,由于沉积物 的大量堆积促使盆地 进一步下沉。
由结晶岩系组成的底盘-刚性大,构造活动性小,盆地规模 较大,呈现圆形。沉积盖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一般厚度 不大、褶曲平缓巨大、断裂不发育,生油岩系稳定而广泛的分 布。储集层类型多,可以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油气运移缓慢, 油气藏含油面积大,油藏的保存条件较好。
由褶皱的浅变质岩系和沉积岩系组成的底盘,刚性系数较小, 构造活动性较大,使得含油气盆地规模较小,且大都呈长条形。 沉积盖层以中、新生代为主,盆地下陷深、沉积厚度较大。褶 曲和断裂较发育。生油层系和含油层系较多,但不稳定。油气 运移条件较好,圈闭类型多,保存条件不是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