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城市贫民窟的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城市贫民窟的治理
杜悦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
内容提要:在20 世纪巴西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出现了城市贫民窟现象,城市贫民窟问题成了困扰巴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并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社会后果。贫民窟问题已经引起有关当局的高度重视,巴西各级政府逐渐放弃了过去对贫民窟一概排斥的做法,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出台了许多治理计划,各种非政府组织和贫困居住区的居民也日益广泛地参与了贫民窟治理进程。但巴西贫民窟问题历史久远,积重难返,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城市化贫民窟的治理巴西
在20 世纪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和指导,城市建设特别是交通和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没有跟上城市化的发展步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城市贫民窟现象出现并日益严重化。城市贫民窟问题一直是困扰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削弱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造成国民间情感的淡漠和隔阂,增加了社会暴力和犯罪活动。鉴于城市化特别是贫民窟问题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巴西各级政府开始关注贫民窟的治理问题。随着过度城市化的逐渐结束,巴西“贫困的城市化” 过程开始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不再是大量农业人口由于工业化的原因急剧向城市涌入,而是城市间贫困人口的相互流动以及城市内人口的贫困化。贫困人口增长和流动方式的改变,也为巴西政府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本文拟对最近时期巴西治理贫民窟问题的做法和基本经验作一初步总结。
巴西治理贫民窟的主要对策
巴西对贫民窟的治理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方式。在贫民窟治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政府改变了对贫民窟的态度和政策。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巴西政府就开始重视日益严重的贫民窟问题,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但是因为治理的规模较小,收效甚微。贫民窟最初是从农村涌入城市的贫民和没有住房的穷人通过占用共有土地或私人土地的方式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强占土地的方式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起初,巴西各级政府试图采取措施,禁止侵占共有或私有土地的行为,当时政府主要是对贫民窟居民采取驱逐的态度,力图抑制贫民窟的增长,并把贫民窟完全置于城市规划之外。例如,1971 年制定了圣保罗的第一个全面的专家计划,规划了市政政策和城市区划的指导方针。然而,该计划没有为外围地区做出规划,实际上把许许多多贫民聚集地区排除在计划和公共投资之外。但由于城市化的无序发展,贫民和贫民窟的规模日益扩大,政府根本制止不了侵占土地的行为,不得不另寻对策。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加大对于全球贫民窟问题的关注,以及人们对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实践的反思,巴西政府更加重视贫穷和社会公平等问题,把贫民窟的治理与解决国内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巴西政府改变了过去对贫民窟所采取的取缔和驱逐的政策,承认贫民窟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二、通过再安置和非法占地合法化,解决贫民窟的土地使用权问题。
巴西大量的贫民窟是由于低收入者或者大批农村移民“通过非法‘侵入' 的手段占领闲
置土地,自己建设住房而形成的。“许多住房是由破木板、旧轮胎、瓦棱铁板等材料建成。这些住宅并不在市政和有关部门规划之中,政府认为这些住宅不合法” 。但是,随着贫民窟问题的日益严重,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对一些有条件的贫民窟采取了土地合法化的政策,承认了土地占有者的使用权甚至所有权,这种做法增加了贫困社区居民的长期居住信心,为贫民
窟今后的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1994 年,里约热内卢市政府实施的一项名为“城市非法居住区整治项目” ( Illegal Settlement Municipal Regularisation Programme )的计划就采取了这种政策,这个计划的目标是给予贫民窟居民以合法的小块土地产权。“在该项目的最初阶段就有2.3 万小土地获得了合法的产权证明。”据统计,里约地方政府在90 年代中后期的城市化改造中,大部分资金用于这类土地产权项目。
巴西各级政府在施行贫民窟土地合法化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再安置措施。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贫民窟所占据的土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变化,政府让这些贫民窟在原地合法化存在困难,而异地再安置一方面可以解决贫民窟的土地需求及合法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这些贫民窟重新纳入城市规划之中。
三、对贫民窟升级改造,改善其居住条件,把贫民窟建设成具有必要基础和生活设施的社区。
巴西的城市贫民窟极度缺乏各种必要的生活基础设施,特别是那些位于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情况更加严重。城市事务专家和心理学家南希•卡尔蒂亚认为,“在圣保罗一直没有城市
规划,没有基础设施。‘我们什么都缺,住房、卫生设施和医疗服务,你提到什么,我们就缺什么。社会服务就是跟不上。'”这种情况在巴西的其它城市也很普遍。
对贫民窟进行升级改造是巴西各级政府最早采用的治理措施之一,而且至今仍在使用。
1989 —1992 年,圣保罗市政府实施的“贫民居住区城市更新计划”(Favela Upgrading City Programme )是该市历史上首个针对贫民窟的大规模治理计划。针对贫民窟地区生活基础设施的极度匮乏,该计划试图通过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改善贫民窟居民的居住条件,建设卫生的给排水系统,垃圾回收和处理系统等,把贫民窟改造成拥有基本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城市社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项计划帮助了大约4 万1 千个家庭,总投入达到
5 千万美元。”5 据不完全统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巴西政府通过各项升级改造计划,已经较为显著的改善了一些城市贫民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比如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98.1%的家庭使用上了自来水,92.5%的家庭接上了国家电网6;在圣保罗,从1991年至2000
年,贫民窟的洁净水的使用水平从88.4%上升到99.7%,污水的处理水平从4.0%上升到95.3%,
垃圾回收率也从73.8%上升到了98.9%。
四、改善贫民窟的非物质条件,增加社会包容性,将贫民窟逐渐纳入城市发展体系之
中。
巴西社会的两极分化情况非常严重,这不仅仅是贫富之间的分化与对立,更是穷人与富人在文化上的隔离,甚至在贫民窟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新奥里藏特的一位居民在接受世界银行一项有关贫民窟的调查时就说:“富裕地区的人们甚至都不屑于看穷人一眼” 。
在治理贫民窟过程中,巴西政府十分注重改善贫民窟的非物质条件,将贫民窟的改造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里约热内卢市从1994 年开始实施的“贫民居住区社区计划” (Favela-Bairro)较具有代表性。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