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李阅读答案
王戎识李文言文答案
王戎识李文言文答案【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众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的李子快把树枝压弯了。
那些小孩争相跑去捡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王戎,他回答道:“李树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这个肯定是苦李。
”那人将李子取下来尝了一下,的确如此。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度?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漫不经心的态度3. 读了王戎识李,你从中有什么启发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要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二.《王冕夜读》【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①。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仓皇:惊慌。
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其一犬坐于前/及其家穿井(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是: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跑号如前状”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王戒评李阅读答案
篇一:王戒评李阅读答案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启示: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根据以上内容,写阅读篇二:王戒评李阅读答案王戒评李阅读答案王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王戒评李阅读答案王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赐丈男277138 2014-12-11 说明的道理王戎想长在路边的李树结了又多又好果却没有人采摘,推想此果必定是苦的.此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先动动脑筋,多观察,多思考,不要盲从去做.----------------------------------------------------------------------王戎评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动不.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译文王戎小时和一群儿童到村外去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孩子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篇三:王戒评李阅读答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就是说树上都是个李子啊,树在马路边,过往的人这么多,不是苦的话早被人吃光了,现在还有这么多,肯定是苦的啊评论(18)给力415不给力82篇四:王戒评李阅读答案首先,它可以让你玩到收费的歌曲,也就是要用m币才能玩到的歌,但是,现在劲乐团改版了,改为1.8圣诞童话版,里边所有的歌都能玩,不用买,你要是用了王者或者是帝王,...篇五:王戒评李阅读答案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戒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戒识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顺”与“逆”(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顺”与“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说新语》记载,7岁的王戎并没有因为小朋友们竞相采摘路边的李子而跟从,他解释自己安然不动的原因是“从众”,信从前人的经验——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
而元代的集贤殿大学士许衡盛夏时经过河阳,虽然口渴难忍,但却没有像众人那样去摘食路边无主梨树上的果子,他解释自己不为所动、“逆众”的原因是——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从众”与“逆众”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相反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取向,但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围绕“从众”“逆众”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潮是自然现象,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中说,“水朝夕而至曰潮。
”后来演化出更加丰富的含义:潮是时尚,新潮、潮范儿代表着某个时代的审美方向;潮是勇气,把握时代风尚、勇立时代前沿的人,被称为“弄潮儿”。
潮是一时一地的运动,来时惊天动地,去时一片狼藉;潮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个时代都有人顺潮而行,有人逆潮而动,有人任凭潮起潮落而遗世独立,从而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⑵人问之()
⑶取之,信然()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参考答案:
1、⑴代词,代指李子
⑵代词,代指王戎
⑶代词,代指李子
2、B
3、生长在大路边的李树却有这么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4、A。
古文答案 (1)
古文学苑(一)识李•观虎【参考答案】1.加点字词的意思:曾经争着跑过去代李子在任凭一点也不2.从“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此必苦李”可见,他善于观察,会动脑筋,能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以众人的恐惧,突出了王戎的勇敢。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看到了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多到都把树枝压断了。
许多小孩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李子树就长在路边却结满了那么多果实,其果实必定是苦的。
”后来别人摘来果实一尝,果然如此。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包着老虎的爪牙进行表演,任凭百姓们来看。
王戎当时七岁,也前往观看。
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它的吼声使大地也在颤抖,观看的人全都退避不迭,跌倒在地,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二)嗟来之食【参考答案】1.加点字词的意思:准备同“捧”这里指拿着端道歉。
2.A3.不吃“嗟来之食”尽管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不能固执地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而要懂得变通——如果对方表现出“抱歉”的神情,不要太过古板,直到饿死也不进米粟,而要乐于接受。
但不吃“嗟来之食”也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常被引用的话语,成了维护个人尊严,宁折不屈的大丈夫行为的典范。
【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三)鹬蚌相争【参考答案】1.加点字词的意思:刚刚晒下雨同“擒”,捕捉抓住将要相持。
2.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大致意思。
尝与诸小儿游。
尝:
诸:
2.猜想“树在道旁而多子”可能有几种原因造成?(至少两种)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曾经众多
2.①可能李子太苦没人想去摘;②可能大多数人舍不得破坏这棵树。
3.启示: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23合肥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2023合肥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王戒识李阅读答案
篇一:王戒识李阅读答案《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一、解释带点词_百度作业帮《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一、解释带点词1、常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3、唯王戎不动二、翻译句子1、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冰凝ipke2014-09-22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一、与:和诸:众竞:争逐二、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一、与:和诸:众竞: 争逐二、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情系诗诗2014-09-22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完,《,《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第一单元1.杨修啖酪(1)①用食物赠送②吃③写④依次;轮到(2)①把它用来给众人看②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③还有什么可怀疑的(3)“合”字可分解为“一人口”2.王戎识李(1)①众②争着;奔过去③只有(2)①李树上有很多果子,压弯了枝条②摘下果子,确实是这祥(3)若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3.诸葛恪得驴(1)①聚集②写③听从④全(2)请求给笔增加两字(3)在营帐里运用策略4.谢道韫咏絮(1)①们②急③乘(2)侄儿;侄女(3)盐不可能轻飘落下,且盐呈粒子形。
(4)可以燎原5.曹冲称象(1)①长到②达到③送④比较⑤之于(对它)(2)①向手下人询问这件事,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②称了实物把它装上船第二单元1.黄香温席(1)①正当②使③睡④到了⑤京城;国都(2)“以身暧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作动词用(3)就用自己的身体使他父母的被子暧和(4)相似,逼真;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2.陈遗贮焦饭(1)①极②锅③总是;贮存④送给⑤收⑥逃⑦饿(2)①常准备好一只布袋②后来遇到孙恩攻打(他们的)郡③没什么用来作粮食3.哑孝子(1)①极②蜷曲不能伸直③同情④依靠⑤交换,买⑥死⑦十分悲伤⑧往(2)①接受后放进饭篮②诚实而守信用(3)①自掘野草以食②尽倾箪中物敬父母③为父母备棺④哭之恸4.郑人买履(1)①度量②却③同“返”(2)①等到到了市场上而忘记拿尺码②等到返回(市场),市场(交易)已结束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④宁可相信度量的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脚)5.鲁人锯竿入城(1)①拿②也③一会儿④只是(2)①想不出什么计策②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中间截断③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第三单元1.智永退笔冢(1)①寻求;字②洞,此指凹下去③皮④称;墓(2)并且请求写匾额的人像市场上的人(一样多)(3)写坏的毛笔头(4)勤学苦练才能成功2.—箧磨穴砚(1)①写字②交给③开④穿洞⑤早年⑥同“返”(2)①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②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3)全;对;全没对的地方3.王羲之书六角扇(1)①老妇人②恼怒③只要;写④争着(2)①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②请求王羲之写字(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文徵明4.掩耳盗钟(1)①可是②用③急忙(2)想背着它跑(3)掩耳盗铃;蠢人自己欺骗自己5.红毛毡(1)①坚持②只③一边……一边④同时,一起(2)边防头领想,一块毡毯所容纳的没多少(3)同意,允许;左右(4)其人置租(于)岸上第四单元1.盲子窃钱案(1)①是②清楚的样子③是(2)①第二天早晨互相争吵(最后)向官府告状②核对这钱确实是的2.张佐治遇蛙(1)①引路②在那里③提④热水⑤深水⑥跟随;斧头⑦同时(2)①没多时便又苏醒了②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担着两只竹筐到市场上去③没几天人与银子都被缴获3.焚猪见真情(1)①县官②县,当地③说,扬言(2)向官府告状(3)如果是活活烧死的,定会因挣扎而吸入烟灰4.蜜中鼠屎案(1)①皇帝游猎的花园②浸③陈述(2)①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他)②周围的人没有不惊讶害怕的(3)向求,实不敢与5.谜语一则(1)①娱乐②再(2)日第五单元1.鳝救婢(1)①经营②同情③之于④水边⑤等到⑥早先⑦歇(2)①像这样有好几年②高怀中被这奇异的现象所感动③都把它们放人河中(3)③2.二鹊救友(1)①幼鸟②停③躲,栖④发出⑤向下⑥原来(2)①喜鹊在它上面筑巢②像互相对话的样子(3)俄而,未几3.知恩图报(1)①丢失②正③这(是)④过了⑤冲破⑥终于(2)就给他们饮酒(3)考虑4.蝙蝠(1)①朝拜②只有③诞辰④同“欤”,呢⑤到⑥人,家伙(2)①你在我下面,为什么要骄傲呢?②凭什么要向你祝贺③真是拿他没办法!。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 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π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众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看到路边的李 树上的李子快把树枝压弯了。
那些小孩争相跑去捡李子,只有王戎 站着不动。
有人问王戎,他回答道:“李树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 这个肯定是苦李。
”那人将李子取下来尝了一下,的确如此。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2・从栏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 度?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漫不经 心的态度 3. 读了王戎识李,你从中有什么启发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我们要 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 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要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 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二. 《王冕夜读》【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 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TL 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 读之,琅琅达旦(8) o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10)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 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 “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 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辄: 通【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练习题及答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练习题及答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仅49个字,故事简短,却描写生动。
讲述的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能根据环境来分析路边李子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赞扬了他的聪慧、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练习题及答案1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zhū jìng wéi()马()位()赛()有二、比一比,再组词。
戎()诸()竞()唯()猪()者()竟()难()三、先解释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___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戎诸竞二、戎马诸位竞赛唯有猪八戒作者竟然难过三、1.尝:曾经。
诸:众多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唯:只有。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3.信然:确实这样。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练习题及答案2一、选择正确的答案: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读音是()。
A.zhēB.zhéC.shé2.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二、背写课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A.仔细观察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C.会对脑筋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答案一、1.C 2.C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⑵人问之()
⑶取之,信然()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参考答案:
1、⑴代词,代指李子
⑵代词,代指王戎
⑶代词,代指李子
2、B
3、生长在大路边的李树却有这么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4、A。
2023淄博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2023淄博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
段乔②为司空③,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2023-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同步知识点与配套练习25《王戎不取道旁李》含答案
第二十五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④,诸儿竞走⑤取之,唯⑥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⑦,信然⑧。
【注释】①尝:曾经;②诸:众,许多;③游:嬉戏玩耍;④折枝:压弯树枝;⑤竞走:争着跑过去。
走,跑;⑥唯:只有;⑦之:指李子;⑧信然:的确如此。
【翻译】王戎七岁时,曾和许多小孩子一块儿游玩。
看到道路边的李树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孩子们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树在道边却果实累累,这一定是苦李。
”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课内基础提优】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一、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答案。
1.下列加点字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折”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枝折.花落B.折.扣C.折.腾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取之.,信然()炎帝之.少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结构助词,表示“的”B.代词,代指人或事物C.动词,到,往(2)品尝.()尝.与诸小儿游()尝.试()A.辨别滋味B.试,试验C.曾经二、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句意。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竟.走(jìng)B.唯.一(wéi)C.诸.侯(zū)D.戎.马一生(nóng)2.下列加点字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折”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枝折.花落B.折.扣C.折.腾D.折.本3.给下列句子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之:①结构助词,表示“的”;②代词,代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③代词,代指李子;④动词,到,往。
2023许昌市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许昌市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023潍坊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2023潍坊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一、文学常识。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三、用原文回答:
(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问答题。
1、层次结构:
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咏二层(2—4句)交代咏雪
雪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啖粥而读②辄以水沃面..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1)巡游(2)说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四.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度
3.读了王戎识李,你从中有什么启发
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要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二.《王冕夜读》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陈太丘与友期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答:聪敏而有才情
4、第二部分共有3道问答题:
(1)“公大笑乐”你怎样理解的?
有不同解释:(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对后喻(3)为赞赏谢女的才气。
(2)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3)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篇二:七年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题解_4】
t>梅河口市博文学校艾国华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
翻译课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
【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王戎识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众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的李子快把树枝压弯了。那些小孩争相跑去捡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王戎,他回答道:“李树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这个肯定是苦李。”那人将李子取下来尝了一下,的确如此。
答案:1.(1)对??感到奇怪(2)得到
2.(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
五.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第一部分共有2道问答题: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3、第二部分共有5道问答题:
(1)“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2、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三.陶侃惜谷
【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
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2)人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一、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其他同上。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四、用原文回答:
(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1)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2)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
1、层次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六.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
2.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
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