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产生于物体表面由于摩擦、接触或分离所引起的电荷不平衡。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静电带来的危害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静电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电荷后,会导致放电,而人体如在放电的时候接触带电体,就会产生电击。
电击伤害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疼痛和麻刺感,重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火灾爆炸:在一些有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以及化学产品的摩擦、输送等操作,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设备损坏: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放电可能对计算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的微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而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带来的放电也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排静电:排静电是指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电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地面进行接地处理,或者使用导电地坪和导电防静电工具来排除静电。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通常采用离子风、雷管、脉冲式放电器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 环境控制:在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需要加强环境控制,采取通风排气等方法,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4. 人身防护:在一些静电浓度较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穿着防静电服装、鞋等来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5. 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静电屏蔽材料、增加接地装置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静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及采取科学、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静电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在进行油品等易燃物质的装卸作业 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 如控制流速、设置静电消除装置等 ,以确保作业安全。
某电子企业因静电引起产品质量问题
01
事故描述
某电子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静电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大量
产品报废,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02 03
事故原因
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物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而企业未采取有 效的防静电措施,导致静电对产品产生影响,如吸附灰尘、改变电性 能等。
影响生产质量
静电会吸附灰尘和微小颗粒,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静电 放电还会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击危险
高电压静电放电可能直接电击人体,即使放电电压不高, 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也有可能导致易燃易爆物品 燃烧、爆炸。
电磁干扰
静电放电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
02
静电危害预防措施
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一种添加在材料中可以降低其表面电阻的化学物质,从而减少静 电荷的产生和积累。
工艺控制与培训
工艺控制
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控制,如降低生产速度、改善物料流动等,可以减少静电荷的 产生和积累。
培训
对员工进行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事故的发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 和技术经验,推动静电领域的发展。
国际合作项目
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静电 研究和开发项目,提高我国在静电领域的国际地位 。
人才培养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静电研究人才,推动我国静电 事业的长远发展。
静电危害及防范安全培训
储存和处理
在储存和处理静电敏感物品时, 应使用防静电工具,并确保工作
场所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得当。
安全警示
对于有静电风险的工作场所,应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告 知员工有关静电的危害和防范措
施。
03 静电安全操作规 程
操作流程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 ,禁止穿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 衣服。
接触带电
两种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时,电位 高的物体将电子转移给电位低的物 体,使物体带电。
感应带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物 体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不带电 的物体靠近带电体的部分会带电。
静电的危害
01
02
03
引发爆炸和火灾
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 电放电可能引发爆炸和火 灾。
损害电子设备
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 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严重时可能损坏设备。
事故教训
应加强对易燃易爆环境中的静电检测和防范措施的实施, 定期检查设备状况,避免因静电引发的事故。同时加强员 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5 静电防范安全培 训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01
静电防范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充 分认识到静电的危害,了解其可 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从而增强 安全意识。
事故描述
某油库在油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泵等设备的 摩擦以及油品与空气的摩擦,产生了大量的静电。这些静 电未得到及时释放,最终导致了一次静电放电引起的油品 燃烧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
静电危害
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如油库、化工厂等,静电可能引发火 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对人身安全、财产和环境造成极大 威胁。
接地措施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静电是指由于材料带电引起的电荷积累,通常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和潜在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静电产生的问题,如穿着衣服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电击、电脑或手机屏幕积聚了大量的静电,甚至引起火灾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避免静电危害。
首先,认识静电危害的产生原因是必要的。
静电产生主要有三个条件:摩擦、分离和绝缘。
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接触并分离时,可能会导致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使得它们带电。
一些常见的静电产生的原因包括衣物与人体的摩擦、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摩擦以及人体与金属表面的接触等。
静电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静电电击:当人体与带有静电的物体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静电电击,给人带来不适或疼痛感。
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电击的感受更为明显。
2.静电破坏:静电可以引起电子元器件的破坏,尤其是对于集成电路和其他敏感电子设备来说。
静电放电会产生高能电流和电压,可能导致电路元件的熔断、开路等故障。
3.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环境下,静电会引发火花放电,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火花的能量足以引燃可燃物质,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些环境下的防范。
针对静电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1.控制静电产生: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防止摩擦来控制静电产生。
例如,穿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避免与合成纤维的材料进行摩擦;在操作敏感电子器件时,可以佩戴防静电手套等防护措施。
2.接地导电:接地是最常用的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带电的物体与地面接触,可以将静电电荷迅速释放到地面上。
在静电敏感的工作场所,可以使用防静电垫、防静电脚垫等设备,将人体与地面直接连接起来,以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3.使用除静电设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使用除静电设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静电除尘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静电和浮尘,防止粉尘积聚造成火灾;静电除湿器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减少静电产生。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行为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在生产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带来很多危害,包括触发火灾或爆炸、损坏电子设备、损坏产品、电击人体等。
因此,对于静电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发火灾或爆炸: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制药等,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
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损坏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来说。
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或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3. 损坏产品: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的生产,静电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坏。
静电会导致产品的吸附和粘附、附着灰尘或杂质、引起产品的起毛、损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等。
4. 电击人体:在干燥条件下,人体与带电物体或积聚的静电之间的放电可能会导致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操作电器设备时。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湿度:静电通常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2. 接地处理:将物体接地可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
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产品,应采取接地措施,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防止静电累积到危险程度。
3. 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等,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特别是清除积聚在地面、工作台上的灰尘和杂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生成。
5. 增加防护设备:对于操作高压设备或易导电的物质的人员,应增加防护设备,如抗静电手套、抗静电鞋等,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6. 增加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以安装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及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2篇)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一、静电的危害(一)爆炸和火灾爆炸和火灾是静电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事故。
在有可燃液体作业场所(如油料装运等),可能因静电火花放出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值,引起爆炸和火灾;在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或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如氧、乙炔、煤粉、面粉等)的场所如果浓度已达到混合物爆炸的极限,可能因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及火灾。
静电造成爆炸或火灾事故情况在石油、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末加工等行业中较为严重。
(二)静电电击静电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时,也可发生在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或其他导体时。
电击的伤害程度与静电能量的大小有关,它所导致的电击,不会达到致命的程度,但是因电击的冲击能使人失去平衡,发生坠落、摔伤、造成二次伤害。
(三)妨碍生产生产过程中如不清除静电,往往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静电对生产的危害有静电力学现象和静电放电现象两个方面。
因静电力学现象而产生的故障有:筛孔堵塞、纺织纱线纠结、印刷品的字迹深浅不均等。
因静电放电现象产生的故障有:放电电流导致半导体元件及电子元件损毁或误动作,导致照相胶片感光而报废等。
二、静电危害的防护清除静电危害的方法有:加速工艺过程中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控制工艺流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超过安全值等。
(一)泄漏法这种方法是采取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使已产生的静电电荷泄漏、消散、避免静电的积累。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能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可靠,不得有任何中断之处。
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高,1000欧姆即可。
2.增湿增湿即增加现场的相对湿度。
随着湿度的增加绝缘体表面上结成薄薄的水膜能使其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的泄漏。
还可以通过安装空调设备、加湿喷雾器来增加湿度。
增湿应根据生产具体情况而定,从消除静电危害角度考虑,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合适。
静电危害及预防
静电危害及预防目 录1一、静电的产生方式二、静电危害三、人体静电五、静电的控制和预防一、静电的产生方式1静电是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电器间感应等静电的特点是长时间积聚、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常常造成电子电器产品运行不稳定,甚至损坏。
静电的产生有以下来源:ü物体的接触分离带电: 因接触分离而引起的静电产生ü摩擦起电:摩擦只不过是接触分离的一种特殊形式。
摩擦的作用仅在于增加两种物质达到一个分子距离以下的接触面积,再把两物体分开时就各带有不同符号的静电ü静电感应带电ü其它原因带电1当你从袋子中倾倒粉状物质的时候,粉与袋子之间产生流动摩擦,于是产生了静电。
粉上和袋子上带了不同种的电荷喷嘴上的静电粉尘流动气旋产生的静电行走摩擦产生静电物料传送系统的静电一、静电的产生方式--举例不怕产生静电,就怕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发泄,就像人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发泄一样!安全状态!静电积累导致放电!产生电荷较高释放电荷较少静电危害主要有四类: 一、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造成人体电击三、造成产品损害 四、造成对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工作干扰ESD(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造成的破坏和损伤有突发性损伤和潜在性损伤两种。
所谓突发性损伤,指的是器件被严重损坏,功能丧失。
这种损伤通常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中能够发现,因此给工厂带来的主要是返工维修的成本。
而潜在性损伤指的是器件部分被损,功能尚未丧失,且在生产过程的检测中不能发现,但在使用当中会使产品变得不稳定,时好时坏,因而对产品质量构成更大的危害。
这两种损伤中,潜在性失效占据了90%,突发性失效只占10%。
也就是说90%的静电损伤是没办法检测到,只有到了用户手里使用时才会发现。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三篇)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化工行业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行业,其中一个常见的危害就是静电。
静电在化工行业中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物体的接触、摩擦、分离等,电荷的累积导致静电的生成。
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险,包括火灾、爆炸、电击等。
在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风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引起火花,当静电接触到易燃物质或可燃气体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火花的能量和密度足以引起可燃物质的点燃,导致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2. 电击危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导致人员电击。
尤其在处理高电压设备或操作电气设备时,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就有可能对人员造成电击,持续电击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
3. 仪器和设备故障: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也可能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故障。
静电的较大能量可以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接地:接地是防止静电积聚最常用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物体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释放到地面,避免积聚和释放可能引起危险的静电火花。
2. 消除静电:使用一些专门的静电消除器具,如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器等,可以有效地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3. 控制湿度: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静电电荷越容易被湿气中的水分吸引和中和。
4. 使用导电材料:在化工行业中,选择使用导电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管道、导电涂层等,可以帮助快速释放静电荷,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5. 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穿戴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累积,从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6.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对化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危险的静电现象。
总结起来,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带来的危险。
精选安全培训一静电的危害与预防PPT57页
1 静电产生的物质特性和条件
*
*
1.1 静电产生的内因
物质的逸出功不同。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两者作相距小于2.5纳米时(1纳米=10-9m),在接触界面上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这是由于各种物质逸出功不同的缘故。两物体相接触时,逸出功较小的一方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方就获得电子带负电。
摩 擦 起 电
双 电 层
*
*
2008年2月18日16日晚10点半,四川温江和宁街景阳巷37号院里传出一声巨响。44岁的杨云出门查看自制氢气瓶的情况,刚走出家门,爆炸突然发生了,杨云当场身亡。 温江安监局工作人员分析:是杨云身上所穿腈纶衣服产生静电,引燃了泄漏的氢气导致惨剧发生。
案例1
衣服静电引爆自制氢气
*
*
以上是引起静电的几种常见常见形式,另外还有淌下、沉浮、冻结等多种产生静电的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产生静电的方式不是孤立单一的,如摩擦中起电的方式就包括了接触带电、热电效应起电、压电效应起电等几种形式。 在以上引起静电的几种方式中,与我公司涉及最多的是第一种情况——接触起电;另外,加速器出束时,高能粒子流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电荷,附着在空中微粒上也会积累静电。
*
*
【举例】 在加工有静电起爆危险的物品时,不允许有人在操作者背后走动。 【原因】 人走动可能带电,带电的人在操作者背后走动时,操作者的手有可能对接地危险品放电。或者操作者对地放电后,背后带电的人一离开,操作者就变为孤立的带电体,就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
图 解
*
*
附着起电。某种极性的离子或带电粉尘附着到与地绝缘的固体上,能使该物体带上静电或改变其带电状况。物体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物体对地电容及周围条件,如空气湿度、物体形状等。人在有带电微粒的场合活动后,由于带电微粒吸附于人体,人体也会带电。 附着起电的情况多见于纺织、矿石粉碎、冶金、面粉加工的等多粉尘的行业。 电解起电。将金属浸入电解溶液中,或在金属表面形成液体薄膜,由于界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离子将向溶液扩散,即在界面形成电流。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界面上出现双电层,形成电位差。在一定条件下,这个电位差足以阻止金属离子继续溶解,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金属离子再度扩散,又形成电流。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汇报人:目录•静电基础知识•静电对人体健康危害•工业生产中静电危害及案例•预防措施一:接地处理•预防措施二:空气湿度调节•预防措施三: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提升01对人体的危害电击静电电压很高,人体接触后可能发生电击,严重时可能致命。
心理压力静电电击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惧。
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
静电放电可能干扰电子设备的存储系统,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数据丢失元器件损坏对工业生产的危害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可能点燃易燃物质,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产品质量下降静电吸附灰尘和污染物,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02静电基础知识静电产生原理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如手摩擦塑料袋会产生静电。
接触带电两个物体接触后分离,使得其中一个物体带上电荷,如手触摸金属门把手会产生静电。
感应带电一个带电物体靠近另一个物体时,会在另一个物体上感应出电荷,如静电感应现象。
高电位、小电流、作用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大。
分类正静电和负静电,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特点静电特点与分类VS01带有静电的物体会吸附周围的灰尘、纸屑等,如电视机屏幕上的灰尘。
静电吸附02当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如手触摸金属门把手时产生的电击感。
静电放电03在易燃易爆场所,静电放电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静电引起火灾静电现象实例03静电对人体健康危害静电放电时,人体作为导体,电流会流过人体,造成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的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以及流经人体的路径。
轻度电击可能仅引起皮肤刺痛,而重度电击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皮肤灼伤,尤其是当静电电压较高时。
灼伤的程度取决于火花的能量和持续时间,轻度灼伤可能表现为红肿和疼痛,而重度灼伤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和感染。
电击灼伤直接伤害:电击、灼伤等引发火灾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可能点燃易燃物质,从而引发火灾。
防静电的安全工作措施怎么写
防静电的安全工作措施怎么写静电是指电荷在物体表面的不平衡状态。
在许多工作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电击等危险情况。
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采取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静电安全工作措施,并详细阐述如何实施这些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一、静电的危害1. 火灾、爆炸风险:静电可引发可燃气体、液体和粉尘的火灾和爆炸。
2. 电击伤害:静电放电会给人体带来电击感,造成伤害。
3.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在电子制造和处理行业。
二、工作场所防静电安全工作措施1. 消除静电的源头:静电的产生主要有摩擦、分离、接触和电容四种方式。
为了消除静电,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措施:a. 使用防静电设备: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泄放棒等,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产生的源头。
b. 控制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发生率,在干燥环境中,静电容易产生和积聚。
c. 使用导电材料: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或产品,如导电地板、导电手套等,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
2. 防止静电积聚:除了消除静电源头外,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的积聚和堆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措施:a. 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合适的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手套、静电防护鞋等,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积聚。
b. 静电接地: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静电接地系统,确保设备和材料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静电。
c. 防止电荷积聚:定期清洁工作区域,保持地面、设备表面的干净,避免静电的积聚。
d. 避免高风险区域:避免进入可能产生高静电场的区域,如机房、高压设备附近等。
3. 增强员工培训意识:防静电工作措施的执行和效果取决于员工的培训和意识。
以下是一些培训措施:a. 静电知识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知识培训,使其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b.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防静电要求和措施。
c. 定期演练和检查:定期组织演练和检查,以确保员工对防静电措施的理解和执行。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
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1.静电的产生与静电电荷的积累静电是指绝缘物质或者孤立导体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带电现象。
例如,人们很早就发现用玻璃棒或琥珀毛、纸片和尘埃等轻小物体。
静电电荷只能聚积于物体的表面上,不能像在导体里的电流与毛皮摩擦一阵再分开时,前者就带了正电荷,后者就带了负电荷,能够吸引或排斥羽那样容易流动,因而称之为静电。
1.1静电的产生机理众所周知,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停地高速旋转,有离开原子核的倾向,但电子又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互相吸引,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达到平衡,因此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全部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
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子逸出功,它反映了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或者吸引力的大小,不同原子或者说是不同物质的电子逸出功是不相同的。
当两种物体在一起互相摩擦,两者做相距小于25x10-8cm的紧密接触时,电子受到相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之差——净作用力就是电子逸出功之差。
在其作用下,部分电子能摆脱原物质原子核的束缚,从逸出功小的物体转移到逸出功大的另一个物体上去,这样,逸出功小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逸出功大的物体因电子过剩而带负电。
由于两物体各自带有电荷相反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双电层。
双电层还不是静电,当两物质做相对运动,如固体间相互摩擦、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粉状物料在布袋中滑动,部分电子来不及复位就随物质离开了,结果是各自带上了静电荷——即静电。
静电电荷的量与相接触的两物质的电子逸出功之差有关,差值越大即性质相差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同时,静电电荷还与移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静电电荷越多。
一种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带什么电荷,与电子逸出功的相对大小有关。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先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预防措施。
静电检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防止静电积累
静电的积累可能导致放电,从而产生电击、火灾等危险 。
提高产品质量
在制造过程中,静电可能导致产品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
保障人员安全
对于某些行业,如石油、化工等,静电可能导致爆炸、 中毒等危险,因此需要检测和评估静电,以确保人员和 设备的安全。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 静电预防措施 • 生产环境中的静电预防措施 • 生活环境中的静电预防措施 • 静电的检测与评估
01
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静电的产生
摩擦起电
当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 ,其中一个物体会失去电子, 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失去电 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
物体带负电。
接触带电
当两个不同的物体接触时,电 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导致两个物体带有相反
的电荷。
感应带电
当一个导体靠近带电体时,由 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导体会在 靠近带电体的地方产生相反的
电荷。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01
02
03
电击
高电压静电可以引起电击 ,使人感到疼痛或短暂的 休克。
心理影响
降低物料电阻率广泛应用于塑料、橡 胶、纤维、涂料等领域,以及电子设 备、医疗器械等行业的防静电保护中 。
03
生产环境中的静电预防措 施
生产环境中的静电预防措施-设备
设备接地
通过将设备接地,可以将 静电荷导入大地,避免静 电积累。
防静电涂层
在设备表面涂覆防静电涂 层,可以有效抑制静电的 产生和积累。
安全培训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安全培训:静电的危害与预防1. 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电荷失衡所产生的现象。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静电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害,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还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电击伤害。
因此,针对静电危害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危害,并提供预防措施,以帮助工作人员做好静电安全防护。
2. 静电的危害2.1 设备损坏静电会导致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增加。
在电子设备制造、半导体生产等行业中,静电会对电子元件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元件的完全损坏。
因此,如果在这些领域工作的人员不加以防范,会对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火灾和爆炸静电积聚在易燃气体和粉尘等可燃物体表面时,会成为火花的源头,从而引发火灾和爆炸。
这对生产车间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都会带来严重威胁。
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和爆炸的案例并不罕见,因此加强对静电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3 对人体的危害当静电电量较大时,如果人体触碰到带有电荷的物体,可能会引发电击伤害。
这种伤害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从事静电风险较高的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预防静电危害至关重要。
3. 静电的预防为了预防静电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接地接地是最基础的静电防护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工作区域的金属部件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分散到地面上,降低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3.2 使用抗静电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抗静电材料来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例如,在电子元件装配车间,使用抗静电工作台和抗静电手套等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对元件的损坏。
3.3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静电积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工作区域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半导体制造,通过提高湿度可以有效地消除静电问题。
3.4 避免摩擦静电往往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
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尽量避免摩擦引起的静电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使用润滑剂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或者减少人员与静电产生物体接触的机会。
如何预防静电危害和火灾事故
如何预防静电危害和火灾事故一、静电危害的预防1.静电危害的原因静电是指物体带有静电荷,一般是指非平衡电荷。
当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时,会产生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和摩擦引起电荷的转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设备的高速摩擦、流体运动、物料输送等情况下容易产生静电。
静电的积累会引起火灾事故,并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造成危害。
2.静电危害的预防(1)静电的产生与传导。
在工业生产现场要做好静电的消除工作,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选择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增加接地装置,降低空气湿度等方法,降低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2)静电的可燃性和易爆性。
在易燃易爆场所,应该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例如对具有较大静电积聚的易燃易爆气体进行引导、打火等作业,防止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
(3)静电的监测和检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对静电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静电的积累情况和相关危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火灾事故的预防1.火灾事故的原因火灾事故是由于可燃物、氧气和高温达到燃点等条件便会发生。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无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都会引发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和物资的伤亡,还会损失大量的财产和设备。
2.火灾事故的预防(1)改善消防安全设施。
加强对工业生产现场的消防设施和装备的维护和检测,保证消防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随时应对火灾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消防规定。
制定并完善相关消防安全制度,对各类消防安全设施和防火通道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3)增加防火材料和装置。
包括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处理,加强对储存设施的防火措施,采取有效的防火材料和装置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4)做好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
通过对火灾事故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法律法规的要求1.《安全生产法》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管理和整改,预防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静电的措施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静电的措施1. 静电是什么,为什么让人烦?说到静电,大家可能会想起那些冬天干燥的日子,打开车门的时候啪的一声,手上蹭了一下。
哎呀,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其实,静电就是一种静止的电荷。
当物体表面的电子因为摩擦或接触而分离时,就会产生静电。
想象一下,像小孩子打架一样,电子们因为不高兴就分开了,结果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麻烦。
你看,静电的危害可大了。
首先,它会影响到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电脑。
静电一来,设备就可能出现故障,甚至数据丢失。
这就好比说你正在写论文,突然电脑蓝屏,你说气不气?再者,静电在一些工厂里,尤其是化工行业,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
一个小小的火花,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大火,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咱们可得重视这个静电的家伙,别小看了它哦!2. 静电的危害2.1 影响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静电放电(ESD)会导致元器件损坏。
这就像你在打电话的时候,突然掉线,让你瞬间心慌。
其次,静电也可能导致数据错误,像程序崩溃一样,真让人无奈。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工作环境中,比如办公室、实验室等地方,电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静电的危害。
2.2 造成安全隐患更严重的是,静电能引发安全事故。
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场合,静电放电简直就像是个“隐形杀手”。
想象一下,在一个化学品仓库,突然来了个静电火花,结果...哎,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大家都得提心吊胆,真是让人心里发慌。
所以,静电绝对不是个好东西,必须重视起来。
3. 如何消除静电?3.1 日常生活中的措施那么,咱们该怎么消除静电呢?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湿度。
干燥的空气容易产生静电,所以在冬天,别忘了开个加湿器,让空气湿润点,这样静电就没那么容易出现了。
另外,穿天然材质的衣物,比如棉质的衣服,也能减少静电的产生。
你看看,化纤的衣服可真是“静电制造机”,穿上去像个“小雷神”,一碰就炸!3.2 工作环境中的措施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防静电设备,比如防静电垫、手环。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在生活和生产中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在工业生产中,静电的危害更为明显。
本文将从静电危害的原因、危害的类型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详细探讨静电在生产中的危害及其预防。
静电危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不平衡引起,物体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放电现象,从而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物体之间的摩擦:当两个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时,容易产生电荷转移,其中一个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个材料带有负电荷,导致静电的产生。
2.电离:在气体中,当电场强度超过一定值时,气体会发生电离,形成离子,从而产生静电。
3.电荷的堆积:在一些封闭的空间中,由于电荷无法自由流动,会造成电荷的积累,从而产生静电。
静电在生产中产生的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火灾和爆炸危险:静电放电可以引燃易燃气体、液体和粉尘,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印刷等行业,由于易燃物质和静电产生的接触面积较大,这种危险性更为突出。
2.设备和产品的损坏:静电放电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短路,对生产设备和产品造成严重的损坏。
特别是在微电子、半导体等精密仪器制造过程中,静电对元件和产品的损害非常明显。
3.人身安全:静电放电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放电会导致人体触电,造成电击伤害。
一些工作场所,如医院、化工厂等对静电放电的限制更为严格。
针对静电危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预防措施:1.增加湿度: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产生的机会更大,可以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来减轻静电的产生。
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
2.接地措施:将静电引导到地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的危险。
可以通过将设备和物体接地来实现。
3.防止物体摩擦:物体之间的摩擦是静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比如使用涂层或添加抗静电剂。
4.静电消除器:可以使用静电消除器来去除物体表面的电荷,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的危险。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静电是一种常见而广泛存在的现象,它虽然看似无害,但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危害。
本文将从静电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当人体带有静电时,接触到带电物体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击感,严重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尤其是当静电放电发生在眼睛、耳朵等敏感部位时,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 设备故障:静电对许多电子设备和仪器有不良影响。
例如,在电子工厂中,静电可能导致电子元件损坏,造成生产线停工,带来经济损失。
而在医院等机构中,如静电放电会对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从而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3. 火灾爆炸风险:静电放电是引发火灾和爆炸的一种常见原因。
在石化、制药等行业中,许多物质易产生静电,如果不加控制,将会在静电放电的作用下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严重后果。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静电防护措施:1. 场地防护:对于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地面铺设导电材料、定期清洁和检查设备、合理设置地面接地等。
这些措施能够帮助降低静电的发生和影响。
2. 人身防护:人们在进入易产生静电场所之前,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穿着防静电服装、佩戴防静电手套等,这些防护措施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3. 电气设备防护: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和接地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其良好的接地状态。
另外,在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时,应遵循相关操作规程,避免发生静电引发的意外。
4. 空气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对控制静电影响很大。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室内湿度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5. 静电消除器:使用静电消除器能够有效地减少静电的积聚,它是一种可以将静电通过导电材料排放到地面的装置。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离子风机、离子喷枪等,它们能够快速中和带电物体上的静电。
总之,静电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对人身安全、设备故障和火灾爆炸等方面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起电的实质
• 接触分离起电
• 任何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 可产生静电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 接触分离起电(本质) • 摩擦起电 • 摩擦实质上是一种接触分离造成正负电荷不
平衡的过程
• 工作时常接触到的物体有: • 桌面、地板、椅子、衣服、纸张、卷宗、包 装材料、流动空气。
1.3静电带电序列
人在地毯上走动 在工作台上操作 从工作椅上站起
•
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电压
静电破坏电压 (V) 30~1800
器件类型
VMOS
OP-AMP
190~2500
•
几千伏到几万伏
几十伏到几百伏
器件
人体静电电压ຫໍສະໝຸດ 要密切注意元件在不易察觉的放电电压下发生的损坏,这一 点非常重要。人体有感觉的静电放电电压在3000 — 5000V之间, 然而,元件发生损坏时的电压仅几百伏。
电子工业中静电问题的产生
承受的静电电压越来越低,另一方面, 产生和积累静电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大量 使用,使得静电越来越普遍存在,仅美国电 子工业每年因静电造成的损失达几百亿美圆, 因此静电防护已成为电子工业的隐形杀手。 是电子工业普遍存在的"硬病毒",在某个 时刻内外因条件具备时就要发作。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 四种形式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 的四个特点
• 隐蔽性: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2-3KV • 潜在性:操作后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 • 随机性: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 以前的所有过程 • 复杂性:分析困难,掩盖了失效和真正原因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特点
1. 隐蔽性 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是 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 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 KV,所以 静电具有隐蔽性。 2. 潜在性 有些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的性能没有明显 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 成隐患。因此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静电放电防护意义
• 1、减少损失(例如:美国一年的损失达200多 亿美金,仅电子工业的损失超过100多亿美金) • 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 3、提高生产效率 • 4、静电防护回报达1:95以上
静电放电的培训人员
• • • • • • 领导管理人 设计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 维护、修理技术人员 仓储人员 质量控制和检测人员
金属与金属的接触起电
• 两种不同的金属I和II相接触时,当它们之 间的距离小于25×10-10m时,由于量子力学的 隧道效应,两种金属内的电子穿过界面而互相 交换。 • 由于两金属的功函数不同,对电子的吸引力不 同,当达到平衡时,一种金属失去电子带正电, 另一种金属得到电子带负电,界面两侧出现了 等量异号电荷(偶电层),两金属之间产生了 一定的电位差(接触电势差)。
静电放电造成微电子电路 损伤的模式
• 静电放电引发的瞬时大电流(静电火花) 引燃引爆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或电火 工品,造成意外燃烧、爆炸事故。 • 静电放电使人体遭受电击引发操作失误 造成二次事故、静电场的库仑力作用使 纺织、印刷、塑料包装等自动化生产线 受阻。第三类静电危害是由于静电放电 的电磁辐射或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 EMP)对电子设备造成的电磁干扰引发 的各种事故。
+ +
静电感应引起放电
•
其他起电方式
• • • • • • 热电起电 压电起电 断裂起电 电解带电 亥姆霍兹层 喷射起电等
人活动产生的静电电压 (参考数据)
人体活动 静电电压 (KV) 相对湿度 (10-20)% 35 6 18 静电电压 (KV) 相对湿度 (65-90)% 1.5 0.1 1.5
代表性的培训内容
• • • • • • • 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 静电防护操作要求 防护器材 测量与标准 敏感度分类 包装、标志 防静电工作区
静电起电定义
• 静电起电包括使正、负电荷发生分离的一切过 程,如通过固体与固体表面、固体与液体表面 之间的接触、摩擦、碰撞,固体或液体表面的 破裂等机械作用产生的正、负电荷分离。也包 括气体的离子化、喷射带电以及在粉尘、雪花 和暴风雨中的带电现象。
•
4
侦察兵
S-112
1964
38-42
3.09-1.86
5
侦察兵
5128
1964
38-42
3.09-1.86
6 7
大力神 IIIC 大力神 IIIC 德尔安
C-10 C-14
1967 1967
26 17
8.94 52
8
2313
1974
电子工业中静电问题的产生
静电是时时刻刻到处存在的,但是在二十 世纪40-50年代很少有静电问题,因为那时是 晶体三极管和二极管,而所产生静电也不如现 在普遍存在。在60年代,随着对静电非常敏感 的MOS器件的出现,静电问题也出现了,到 70年代静电问题越来越来严重。80-90年代, 随着集成电路的密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其二氧 化硅膜的厚度越来越薄(微米-纳米),其承
生产场所中的静电危害源
物体或工艺加工 材料或活动
人
工作服 椅子 组装、清洗、测试 和维修区
站起 行走 操作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小 结
•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现分离即可产 生静电。 • 摩擦的实质是一种接触分离过程。 • 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感应静电。 • 大部分器件的静电破坏电压都在几十至几百伏, 而在干燥的环境中人活动所产生的静电可达几 千伏到几万伏。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特点
• 3. 随机性 • 电子元件甚么情况下会遭受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 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 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动性 性。其损坏也具有随机动性性。 • 4.复杂性 • 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分析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 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高的技术 并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高精密仪器。即使如此,有 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 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他失效。这在对静电放电 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因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 的失效,从而不自觉地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所以静 电对电子器件损伤的分析具有复杂性。
高科技工业生产中静电危害的 形成
• 高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迅速 推广应用,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塑 料,橡胶等的制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生产过 程的高速化,使得静电能积累到很高的程度, • 另一方面,静电敏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如轻 质油品,火药,固态电子器件等,工矿企业部 门受静电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静电危害造成 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人类对静电的认识
• 静电学是电学中最古老的学科 • 据有资料记载,古希腊哲学家塔勒斯 (Thales)公元前640-546年在研究天然磁石 的磁性时发现用丝绸、法兰绒摩擦琥珀 (Amber)之后也有类似于磁石能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电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 (琥珀)
二十世纪中后期静电危害震 惊世界
•
序列表中的物质离得越远,各自所带的电荷数量也越大。 常见物质的磨擦起电序列如下表所示:
(+) 兔毛 玻璃 云母 人发 尼龙 羊毛 毛皮 铅 丝 铝 棉花 钢 木材 琥珀 封腊 硬橡胶 铜、镍 银、黄铜 金、白金 硫磺 醋酸酯纤维 聚酯 赛璐珞 硅 聚四氟乙烯
感应静电起电 物体不接触也能起电
• 当带电物体A接近不带电物体C时 • 在导体C的a端和b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图1 • + ++ + + • A+ C B ++
静电放电造成火箭飞行失败统计表
序号 1 2 3 火箭名称 民兵I 飞行试验 代号 FTM-502 FTM-503 F-II 发射时间 1962 1962 1971 高度/KM 7.6 21.8 27 真空度 /mmHg 316 39.6 7.94 故障简况及原因 静电放电造成制导计算机故障,I 级发动机关闭前自毁,发射失败 静电放电造成制导计算机故障,I 级发动机关闭前自毁,发射失败 静电放电使制导计算机阻塞,姿 态失控,约一分钟后,火箭I、II级 过载自毁发射失败 电爆管桥丝和壳体之间因电弧 击穿,II级发动机自毁系统爆炸, 发射失败 电爆管桥丝和壳体之间因电弧 击穿,II级发动机自毁系统爆炸, 发射失败 静电放电使制导计算机故障后 自动转移到应急后备状态 静电放电使制导计算机故障后, 经地面发射指令,修正到预定 轨道 制导系统控制器件故障,火箭 翻滚,发射失败 民兵I 欧罗尼II
• 美国从1960年到1975年由于静电引起的火灾爆 炸事故达116起。 • 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 英国三艘20万吨超级油轮洗舱时产生的静电引 起相继发生爆炸以后引起了世界科学家对静电 防护的关注。 • 我国在石化企业发生了30多起较大的静电事故, 其中损失达百万元以上的有数起。
机理分析
• 一般说来,静电放电都是在微秒或钠秒量级完 成的,因此这一过程是一种绝热过程,放电瞬 间通过回路的大电流,形成局部的高温热源。 对微电子器件而言,其静电放电能量通过器件 集中释放,其平均功率可达几千瓦,热量很难 从功率耗散面向外扩散,因而在器件内形成大 的温度梯度,造成局部热损伤,电路性能变坏 或失效。
静电放电造成微电子电路 损伤的模式
• 金属布线与扩散区(或多晶)接触孔产生火花, 使金属和硅的欧姆接触被破坏。 • 使节点的温度超过半导体硅的熔点(1415℃) 时,使硅熔解,产生再结晶,造成器件短路。 • 金属化电极和布线熔解、“球化”,造成电路 开路。 • 大电流流过PN结产生焦耳热,使结温升高,形 成“热斑”或“热奔”,导致器件损坏。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
• 如果元件全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 品管中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小,如果 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下不易发现, 在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之加工, 甚至已在使用时,才发现破坏,不但检 查不易,而且其损失亦难以预测。要耗 费多少人力及财力才能清查出所有问题, 而且如果在使用时才察觉故障,其损失 将可能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