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两面”论:“力求易解”和“保存 原作丰姿”,就是既要通顺,又要忠实。 然而,这个“忠实”不完全等同于严复提 的“信”,就本质而论,应该是广义的 “信”、全面的“信”——即从内容到形式完 全的、充分的忠实,;包括“达”和“雅” 的意义在内。
鲁迅的翻译策略
为了实现其觉世、醒世的翻译目的,鲁迅采用 了“多维度、独异性”的翻译策略。受文化语 境的影响,鲁迅的翻译策略也经历了一个由归 化到异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其翻译观也由意译 变为“硬译”。在翻译方法上,鲁迅根据当时 具体的社会环境背景和适应读者阅读心理的需 要而兼顾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
早期——归化
鲁迅早期的归化(Domestication)深受中国主流 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翻译的文本主要是来自 西方的反映科学技术的新文艺,如科幻小说 《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和雨果的《哀 尘》。用文言文来翻译,翻译效果用他自已的 话来概括便是:“虽说译,其实乃是改作。”
中后期— — 异化
“五四”运动是新旧文化的分水岭.也是鲁迅 翻译方法改变的关节点,他深受运动影响,成 了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并产生了新认识, 即归化翻译过于照顾读者感受和阅读习惯.并 不能对读者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损害 了原作的内容,这种译法和原文“貌合神离”, 从严格意义上看,“它算不得翻译”。所以他 决定要让中国的读者切实感受到异国情调,便 由早期的归化翻译转变为异化翻译 (Foreignization)。
。他主张译文的“信”与“达”,又主张“输 入新的表现法”,自然以直译为宜。鲁迅虽强 调直译,但并不赞成晦涩和拘泥,而经过“潜 心研究的意译”,他是求之不得的。意译和直 译在鲁迅的译文中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有宾主 之分,绝无敌我之见,鲁迅虽偏重直译,并不 完全放弃意译。
二、求信
。鲁迅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翻译原则, “信”即忠实于原文,“顺”即通顺。即忠实 于原文,以信为主,以顺为辅。鲁迅认为,译 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 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却令人迷误,怎么 也不会懂。由此可见,鲁迅有明显的政治索求 和语言文化改良目标,他针对当时盛行的任意 的删减、颠倒、附意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第三个时期(1927~1936)
这是鲁迅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最辉煌的时 期。这时他已从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 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为了中国革 命的需要,在这一时期他翻译的文学作品 和文艺著作都是“战斗的作品”。
1929年他翻译了普列汉诺夫著名的文艺理 论著作《艺术论》,1930年翻译了法捷耶 夫的名著《毁灭》,出资编印了曹靖华翻 译的绥拉菲摩维支的名著《铁流》,翻译 了匈牙利至尔·妙伦的《小彼得》、苏联的 勒·班台莱耶夫的《表》,1935年完成了他 一生翻译工作中最后一部译作——俄国古典 作家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
第二阶段
这是鲁迅在思想上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向 共产主义思想转变的时期,因而在翻译思 想上也处于一个“上下而求索的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形势的需要和思想武装的 需要。他翻译了不少文艺理论作品。如: 《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苦闷的象征》 和《出了象牙之塔》,苏联托洛茨基的 《文学与革命》等。
这一时期,另一个特点是翻译了大量俄国、 东欧和北欧的文学作品,出版了被损害民 族的文学专号,译了乌克兰谢甫琴科、匈 牙利裴多菲、保加利亚伐佐夫、芬兰明 娜·亢德等人的作品,以及荷兰望·蔼覃的童 话作品《小约翰》,俄国爱罗先珂《桃色 的云》、《爱罗先珂童话集》,日本武者 小路实笃剧本《一个青年的梦》等。
鲁迅力挽晚清的意译风潮,以直译的方式输入 了原质的外国文化,使中外文化交流跃入一个 全新的层次; 鲁迅高扬的、译者的主体精神,是翻译事业繁 荣、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前提条件。作为历史 转型期中国近现代文化的缔造者之一,鲁迅在 30 年间领导了作为新文化建设之一翼的翻译 方向,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思想价值是 不可替代的。
鲁迅的翻译理论
鲁迅的翻译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历代佛经翻译以及清末社会科学和文学翻 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鲁迅是 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作为翻译理论家, 他发表了大量论述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的 文章,阐发了自己对翻译的观点和主张, 同当时翻译界的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 与倾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和思想。
一、直译
“直译”实际上是“正译”,其对立面 是“歪译”、“胡译”,而不是“意译”。 译作要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通 顺易懂。就是在翻译时要使译文“既保持 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一特别指 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 等”。鲁迅的“直译”所表明的是一种文 化态度,所呼吁和寻求的是西方文化的原 质传递。
一是 鲁迅所说的“ 直译” , 并不仅仅针对 “ 意译” 而言, 其含义有别于传统狭义的直译。 鲁迅的直译针对“歪译” 而言。后人曾指出, 鲁迅的直译实际上指的是“正译” , 涵概了意 译在内。 鲁迅主张直译, 但同时并不反对意译, 反对的是 偏颇的所谓“ 顺译” 等错误作法;
二是鲁迅曾将自己的直译说成“ 硬译”, 但 鲁迅并非真正主张硬译, 是在未得更佳译法 时(“只有‘ 束手’ 这一条路就是所谓‘没 有出路’了”, 为防止“ 失了原来的精悍的 语气” ) 的偶而为之的姑且做法。
结语
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 坚定了直译为主。对于深切感受到中国的 黑暗、敢于直面现实的鲁迅来说,介绍外 国进步文艺为我所用,来改造国民性、改 造社会,是其翻译、创作、编辑、出版的 初衷和基本思想。他希望可以求新声于异 邦,介绍国外的新思想,以此来挽救民族 危亡。为此,他追求直译,希望国人通过 阅读译作张开眼睛看世界。
第一时期(1903-1919)
日本留学期间,是鲁迅翻译生涯的第一站, 这一时期他的翻译作品主要有:《月界旅行》, 《随见录》中的《哀尘》以及编译的《斯巴达 之魂》。还有与周作人合译的《红星佚史》等。 这是他翻译的开端。 这一时期他的翻译思想是“呼号”,是“战 斗”,他的心,是站在弱者和不幸者一边,站 在反抗者一边。
硬译
在“异化翻译观”的基础上,鲁迅又提出了“硬 异化翻译观”的基础上,鲁迅又提出了“ 鲁迅的“硬译”思想可归纳为两点: 译” 。鲁迅的“硬译”思想可归纳为两点:① 原 汁原味地引进外国文化,介绍欧化的文法、句法, 汁原味地引进外国文化,介绍欧化的文法、句法, 丰富中国的文化; 硬译” 丰富中国的文化;② “硬译”文本的语言也可以改 进中国的语言和中国人的思维。 进中国的语言和中国人的思维。欧化的白话文类似 于口语,对欧化文法、概念的吸收,形成较规范的 于口语,对欧化文法、概念的吸收, 语法系统,加强了汉语语言思维的逻辑力量。 语法系统,加强了汉语语言思维的逻辑力量。鲁迅 实事求是地说明, 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在翻译理论书籍中尚未探索 到更好的译法时,便只得“硬译” 鲁迅的“硬译” 到更好的译法时,便只得“硬译”。鲁迅的“硬译” 观蕴涵着他对中国文化的解剖及对中国新文化建构 的探索。 的探索。
重译和复译
为了拓宽翻译的道路,促进文学翻译事业的繁 荣,批评当时翻译界抢译、乱译之风.鲁迅重 新提出重译和复译。鲁迅提出,理想的翻译, 应由精通原文的译者从原著直接译出,但由于 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译有其存在的必要。 他最反对不加分析地鄙薄重译的作法。
鲁迅本人的译作,除了日本文学外,几乎全部 是重译。而复译则可以弥补重译可能产生的毛 病。他把复译喻为赛跑。他说:“譬如赛跑, 至少总得有两个人,如果不许第二个人入场, 则先在的一个永远是第一名,无论他怎样的蹩 脚。”他叉说:“取旧译的长处,再加上自己 的新心得,这样才会成功一种近于完全的定 本。”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 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蒙晨(40704151) 英语五班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鲁迅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 鲁迅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几乎用大半生 的精力从事翻译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 的精力从事翻译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借 外国的火,来照明中国的黑夜, 外国的火,来照明中国的黑夜,他是光明 的引路人; 的引路人;鲁迅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翻译 理论和翻译思想,如柱擎天, 理论和翻译思想,如柱擎天,建树了丰功 伟绩,是中国译论的奠基人, 伟绩,是中国译论的奠基人,也是傲然屹 立于世界译坛的一面光辉旗帜。 立于世界译坛的一面光辉旗帜。
鲁迅在翻译过程中主张使译文“欧 化”.“保存洋气”,“保存异国情调”, “保存原作的丰姿”,即选择异化翻译法, 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益 智”,“异国情调”;二是为了“输入新 的表现手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采用 异化翻译,彻底颠覆封建文化和改造充满 奴性的国民,以达到救亡图存和重新构建 中国文化的目的,实现文艺救国。
鲁迅的翻译实践活动
鲁迅的翻译活动横跨启蒙与现代两个翻译 繁荣时期。据李万钧先生统计, 繁荣时期。据李万钧先生统计, 鲁迅前后 长达33 年的翻译生涯中, 长达33 年的翻译生涯中, 共翻译了十五国 一百一十人的两百四十四种作品。 一百一十人的两百四十四种作品。
鲁迅的翻译活动大体 分为三个阶段: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 四运动之前的翻译初期 二、五四运动至1927 年的翻译中 四运动至1927 年的翻译中 期。 年以后的翻译后期, 三、1927 年以后的翻译后期, 也 是鲁迅的翻译高峰期。 是鲁迅的翻译高峰期。
他翻译每一部作品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 体现着他的一贯的翻译思想。他所以特别 重视翻译被压迫、被损害的弱小国家、民 族和人Fra Baidu bibliotek的文学,因为这些作品富于挣扎、 反抗、怒吼的精神。“立意在反抗,指归 在动作。”“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 改良这人生。”“转移性情,改造社会。” 这是鲁迅从事整个文学活动,包括文学翻 译活动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