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导学案(3课时)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 八年级A 段语文导学案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 八年级A 段语文导学案若想改变别人,先请改变自己。
第1页 若想改变别人,先请改变自己。
第2页第25课 课题:诗词曲五首【学法指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
2、熟读成诵,默写,体会诗歌情感。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
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
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
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
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
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设计教师陕西省大荔县石槽中学王宁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首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背诵积累诗歌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情感与价值目标:感悟古人的忧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学习重点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
学习难点赏析古诗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方法:五环十步教学法课时安排:三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环导学与质疑A 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其辉煌的成就享誉文坛,为华夏文明增光添彩,成为中骄傲。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2.明确教学目标3.指导朗读4.分发自学提纲与自测题(见学案一)B 质疑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不理解的诗句在课本上或存疑本上做好标记,以便于课堂上请教解决第二环与第三环探究交流与展示评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A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赠答诗。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那么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B 朗读指导C 阅读理解Ⅰ 学生参照注释,解释诗歌内容,并探究交流以下问题: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教师要帮助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感受,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变成诗歌翻译)Ⅱ 展示与评价1.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特点:用典。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5《诗词曲五首》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过程】一、导入从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化唐诗、宋词、元曲谈起。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这五首诗词曲的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三、学习这五首诗词(一)学习《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1. 作者:2.诗意:3.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5.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6.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7.试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二)学习《赤壁》1.介绍赤壁:2. 杜牧:3.试概括1、2句和3、4句的意思,并作简要分析。
4.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5.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三)学习《过零丁洋》1. 作者简介2.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3.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4.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个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6.试概括诗意:(四)学习《明月几时有》1.作者介绍:2.词牌及背景介绍:3. 宋词简介4.如何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愿?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7.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9.试归纳上下阙的内容。
(五)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1.元曲简介:2.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3.“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4.“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描写了怎样的情景?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拓展延伸另外找几首你喜欢的诗、词或曲,并简单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
25.《诗词曲五首》【课文助读厅】◆走进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有《刘梦得文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
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南宋政治家和诗人。
有《文山先生全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的词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世称豪放派。
有《苏东坡集》。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
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相关背景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径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两位诗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著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
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链接一角关于诗、词、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之二
课题: 《诗词曲五首》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年月日一、学习目标二、预习、完成下列各题1.注音或写字畔绮闻笛fǜ折jí干gē风piāoxùhànqīng 宫què qióng楼 chánjuān fēngluán2.解释词语长.精神铁未销.自将.磨洗寥落..丹心....零丁汗青..把.酒不胜.何似..婵娟....何事绮户....经行3. 填表酬乐天……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项目作者朝代体裁名句表达的感情4. 诵读这五首诗词曲5. 填空: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 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三、合作探讨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本文运用了典故, 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含有怎样的哲理?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8、“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本次进修的《诗词五首》选取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通过进修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技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目标1. 了解《诗词五首》选取的五首古代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
2. 掌握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3. 能够通过诗词欣赏,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进修内容1. 《静夜思》——作者:李白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4. 《将进酒》——作者:李白5.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四、进修过程1. 阅读诗词《静夜思》,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阅读诗词《登鹳雀楼》,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文学技巧。
3. 阅读诗词《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宁诗歌特点,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阅读诗词《将进酒》,了解诗人李白的风格和创作特点,分析诗中的豪放与豪情。
5. 阅读诗词《青玉案·元夕》,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五、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就每首诗词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通过诗词的欣赏,探讨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六、思考题1. 你认为《诗词五首》中哪一首诗词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你觉得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价值?3. 你是否有兴趣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如果是,请简要描述你的创作主题和情感表达。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诗词五首》带给我们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更是对古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感悟。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愿我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不息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诗五首》导学案
《诗五首》导学案【预习学案】一、初读诗歌,把握以下内容1.熟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2.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试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常识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派的鼻祖。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2. 李白,字太白,号,朝诗人,有“ ”之称,与杜甫合称,伟大的主义诗人。
杜甫赞其诗歌“笔落惊风雨,”。
3. 杜甫,字子美,自号,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
郭沫若赞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4. 龚自珍,字,号,代、,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三、字斟句酌1.给下列字添加注音樽( ) 箸( ) 罥( ) 坳( ) 衾( ) 裘( ) 衾(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⑴悠然⑶会有时⑸愁云惨淡万里凝⑵珍羞⑷忍能对面为盗贼⑹饮归客3.诗歌品读。
①请找出《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运用联想与想象,描绘该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②《行路难》首联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何作用? “冰塞川”“雪满山”又有何象征意义?③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④岑参诗中用互文写边塞雪天奇寒的句子是⑤《己亥杂诗》中抒情叙事,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为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的诗句是我的预习困惑【课中导学】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名句,丰富文化积淀。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
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词句疑难的基础上品味研读,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内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4.品读鉴赏诗歌,说说对诗歌中精到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词曲五首》导学案2学习目标1.培育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致。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色。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色。
学习进程一、注音或写字畔绮闻笛fǜ 折jí 干gē 风piāoxùhànqīng 宫què qióng楼chánjuān fēngluán二、填表项目酬乐天…… 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作者朝代体裁名句押韵韵脚修辞表达的感情三、解释词语长精神铁未销自将磨洗寥落零丁丹心汗青把酒不胜何似何事婵娟绮户经行三、按原文填空:A、 ___________ _,到乡翻似。
,。
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
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
E、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望西都,____________ 。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五、诗句的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苍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甚么意思?表达了怎么的心境?2、应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甚么?含有怎么的哲理?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以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甚么?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5 诗词曲五首
25 诗词曲五首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2.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重点难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第一课时课时要点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烂柯kē人侧畔pàn 长zhǎng精神折戟jǐ 寥liáo落惶huáng恐宫阙què婵chán娟juān绮qǐ户踌chóu躇chú2.了解作者及背景(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与白居易于扬州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2)《赤壁》: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3.熟读这两首诗,感知内容及主题.合作探究一、品读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概述诗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2.赏析诗句.①“巴山……置身.”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②“怀旧……柯人.”此处作者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③“沉舟……木春.”这两句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身世之感.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④“今日……精神.”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3.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二、品读赏析《赤壁》1.概述诗意一支古老的断戳沉落在江底,岁月流逝也未使它消蚀;磨出铮铮亮光,认出它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如果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美丽的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2.赏析诗句.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这两句话一方面是议论历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有才华而不得意的感慨.②“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3.归纳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熟读背诵这两首诗.第二课时学习《过零丁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1.解释词语 课时要点自主学习课后反思 巩固提升销干戈磨洗折戟将寥落零丁长精神2.了解作者及背景(1)《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这首曲是作者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熟读这两首诗,感知内容及主题.合作探究一、品读赏析《过零丁洋》1.概述诗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2.赏析诗句①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首联两句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②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③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④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3.归纳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二、品读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1.概述诗意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2.赏析诗句①“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就描写的感觉角度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②“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写作者在远望长安,曾几何时,是那样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③点明本曲中心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即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3.归纳主旨: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熟读背诵这两首诗.第三课时学习《水调歌头》1.了解作者及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景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词作于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失意,妻子亡故,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2.熟读这首诗,感知内容及主题.品读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概述诗意 我举起酒杯问青天: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時候开始有的呢?而天上神仙住的地方,今夜又是课时要点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课后反思巩固提升怎樣?望著美丽的天空,我真希望能够乘着风儿飞上去,但又害怕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太高了,会让人冷得受不了.于是我只好和我的影子,在晶莹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那种快乐,就像是到了天上一样.夜深了,我回到了屋子里,静静地看着月光缓缓地转过朱紅色的楼阁,滑进精致的小窗,并且照在我这个沒有睡意的人身上.月儿啊!你本不该对人有恨的,但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別离的時候,才这么的圆满,让人们看了心里难受呢?唉!我还是不要胡思乱想了.人有悲欢、有离合,就像月儿有圆满、有缺憾,是自古以來就不能两全其美的.但是只要我们都能够健健康康、活得长久,虽然隔得很远,却能够共赏天上的明月,那也就沒有什么遗憾了.2.赏析诗句①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写这首诗的原因.②分别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阙的内容.上阙: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下阙: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③表达词人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④请你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愿人人长久而健康地活着,身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3.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一、填空.巩固提升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二、学生演唱或学唱《水调歌头》课后反思。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唐诗引入新课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3、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 新人教版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曲五首》,去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品味!二、预习检测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柯.(kē) 畔.(pàn) 暂.(zàn) 折.(zhé)戟(jǐ) 戈(gē) 寥(liáo) 絮(xù) 惶(huáng)2、基础知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3.作者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
4.背景链接(1)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精选阅读文章,包括《相思》、《静夜思》、《登高》、《钱塘湖春行》和《滕王阁序》五篇经典文学作品,涵盖了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文学体裁,是一篇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文章。
一、《相思》《相思》是唐代王维的一首爱情诗,讲述了诗人思念远方的妻子,凄楚动人。
通过诗人细腻的用词和抒情的意境,表达了爱情的深沉和思念的萦绕,使人产生共鸣。
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1.探究爱情的表达。
2.探究诗歌中的意象。
3.探究诗歌的艺术表现。
二、《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歌,描写诗人在一天深夜思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孤寂和寂静。
这首诗短小精悍,用轻柔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情绪,使人感受到了孤独、沉静的夜晚。
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1.探究诗歌的意境。
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3.探究诗歌的深刻哲理。
三、《登高》《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登高诗,讲述诗人一路攀登高山,俯瞰群山之巅,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豁达和壮美。
通过诗人壮美的笔触和对自然的属于,表达了一种豁达和无限的人生追求。
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1.探究诗歌的意境。
2.探究诗歌的气韵。
3.探究诗歌的人生意义。
四、《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是元代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节时钱塘湖的美丽景色以及文化历史遗迹,通过南方山水田园风光和文化遗产,表达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1.探究诗歌的意境。
2.探究诗歌的文化底蕴。
3.探究诗歌的民族精神。
五、《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的一篇序文,写于唐朝文化鼎盛的时期,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通过王勃的精彩语言和深刻思想,关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体验,是中国古代文学分类中最为重要、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过程与方法: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法指导:学习古代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如果对作者的经历和遭遇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更多、更深、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因而要养成有意识地查询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习惯;要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古代诗歌讲究反复诵读,细心品味。
要在疏通词句,初步把握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景、事、物,在初步感知作者所表现的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发挥想象,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
自幼好学,博览百家。
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后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
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
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
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
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均有论述。
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驳斥了“天人感应”说。
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2)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导学案设计
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学习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方法1、诵读法。
诗词曲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关键,可设计新的朗读方法,体现诗词的教学特点,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
2、情景教学法。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堂内外,提高语文素养。
3、讨论点拨法。
4、古诗四步教学法。
知诗──说诗──悟诗──品诗,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熟读背诵。
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轻轻走入新课文: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师生齐背)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禹锡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到连州,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
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之,刘禹锡因诗获罪,再次被贬到更荒远的播州去当刺史。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用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备课:黄少锋审核:马建军课时:5 编号:班级 ____ 小组姓名小组检查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4.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法指导学习古代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对作者的经历和遭遇有所了解,有助于更多、更深、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习古代诗歌讲究反复诵读,细心品味。
要在疏通词句,初步把握字面意思,初步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景、事、物,初步感知作者所表现的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以加深理解,丰富感悟,领略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
三、课文鉴赏辅导(见学生导学案,此处略)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自主学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2)感情:应读出诗人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 结合注释,概述诗意:首联: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颔联:怀念友人只能独自空吟《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像传说中的烂柯人一样,好似隔世之人。
颈联: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勃。
尾联: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合作探究3.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6.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一、资料链接1、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
自幼好学,博览百家。
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
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
后奉召回洛阳。
2、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3、《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4、【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5、《水调歌头》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领会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了解每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掌握每首诗的作家作品,把握每首诗的朗读节奏,然后理解品析,感悟诗情,并熟读成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2.背景: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颈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赤壁》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2.背景:这是一首咏史诗。
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三、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我的疑问:探究案:合作探究、理解品析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诗中写“二乔”有什么意义?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一、文学常识1.作者(了解:名、时、地、评、作)2.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山坡羊潼关怀古》
19.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这首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达标 测试】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 句是: 。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问题研讨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怎样的心情?
9、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什么哲理?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有何作用?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过零丁洋》
13.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
1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6.作者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见作者具有怎样的胸襟?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人生态度?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
学法指 导
第8题学法指导:
表现手法包括: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运用典故、以小见大……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设计教师陕西省大荔县石槽中学王宁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首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背诵积累诗歌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情感与价值目标:感悟古人的忧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学习重点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
学习难点赏析古诗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方法:五环十步教学法课时安排:三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环导学与质疑A 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其辉煌的成就享誉文坛,为华夏文明增光添彩,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2.明确教学目标3.指导朗读4.分发自学提纲与自测题(见学案一)B 质疑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不理解的诗句在课本上或存疑本上做好标记,以便于课堂上请教解决第二环与第三环探究交流与展示评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A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赠答诗。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B 朗读指导C 阅读理解Ⅰ 学生参照注释,解释诗歌内容,并探究交流下列问题: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教师要帮助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感受,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变成诗歌翻译)Ⅱ 展示与评价1.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特点:用典。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二、学习《赤壁》A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咏史诗。
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经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
观点不同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B 朗读指导C 阅读理解Ⅰ 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Ⅱ 展示与评价1.沉沙之折戟。
2.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
三、学习《过零丁洋》A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咏志诗。
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
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
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
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
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B 朗读指导C 阅读理解Ⅰ 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Ⅱ 学生代表展示研讨结果,师生共同评价优劣。
1.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4.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四、学习《水调歌头》A 教师导学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
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像。
但词中由抑郁忧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脍炙人口。
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B 朗读指导C 阅读欣赏: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提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词前小序交代写作时间、背景、意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饮酒赏秋,百生无赖。
何以为寄,指月问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虚托天宫,实念朝政。
不甘寂寥,乃望复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身处逆境,未忘君恩。
转念遭际,莫名寒心。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壮志难酬,何不自安?从心所欲,豁然达观。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华照人,别生离恨。
子由安在?反侧难寝。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天成人意,亲聚良期。
月何无情,圆逢离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物喜人悲,枉自伤神。
宽心自解,明哲保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系情,天涯比邻。
惟愿手足,天地长存。
五、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A 教师导学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怀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
B 朗读指导C 阅读理解Ⅰ 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Ⅱ 各小组代表代表展示研讨成果,教师给以鼓励性评价。
1.“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2.写作者远望长安。
曾几何时,长安是那样的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3.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4.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第四环、检测与拓展(见学案二)第五环小结与反思A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通过学习和吟诵,希望同学们能够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积累名言佳句,学习古人的旷达胸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受到文学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
B 教后反思八年级班学生成绩一:成绩二:《诗词曲五首》学案一自学提纲1、将课文熟读成诵,捕捉各首诗的主旨句;2、调动自己的资源,搜集有关作者或诗作的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上介绍之用;自测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酬乐天折戟干戈寥落低绮户2.判别下列各首诗歌的类型A 诗B 词C 曲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b 《山坡羊潼关怀古》()c 《水调歌头》()3.诗句填空a 沉舟侧畔千帆过,。
b ,身世浮沉雨打萍。
c , ,此事古难全。
d 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诗词曲五首》学案二【达标检测一】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引用典故书写作者归来后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感慨的句子是,。
诗中表现作者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2.赤壁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感慨机遇对于成就一个人一件事之重要的诗是。
3.《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修辞写出国难当头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句子是,。
4.诗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名族气节的句子是,。
5. 《水调歌头》是写的一首词,词中表达作者美好祝福的句子是,。
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词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支元代散曲,,。
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险要的军事位置。
其主旨句是。
作者触景生情生发感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批判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拓展题】比较赏析下列两首诗赤壁赤壁杜牧胡曾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
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
她们是吴国美女。
“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的骄恣之态。
C。
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
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2.判断正误:杜牧《赤壁》前两句写感怀的缘由,后两句是议论,告诉我们周瑜在赤壁大战中战败曹操,靠的全是运气,语气中包含着对周瑜的蔑视和对曹操的同情。
()3.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B 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C 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挂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D两首诗对周瑜的评价不同,杜牧诗对周瑜有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王宁。